心声教案 (22)
《心声》教案三篇
《心声》教案三篇《心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思路,找出文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教学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培养爱心和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与难点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式:朗读与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一.整体性阅读1.学生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沙哑()发窘()抽噎()恍惚()()窸窸窣窣()()妒忌()簪子()撒娇()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3.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突破性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重在体验感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心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心声,学会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
(2)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作者的心声,培养同理心。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2)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心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4.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短文。
2.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
(2)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关爱彼此。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同理心。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心声》,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亲、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声吗?你们有过心声想要表达的时候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心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
2. 提醒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关爱他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的心声”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心声黄蓓佳教案
心声黄蓓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心声》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心灵成长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1.课文《心声》2.多媒体教学设备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作者用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二)自主阅读a.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作者为什么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心声?c.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式让你印象深刻?(三)课堂讨论a.你认为作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心声的原因是什么?b.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感人的场景?c.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四)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心声”、“无法用言语表达”等。
2.分析课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回顾课文《心声》的故事情节。
(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讨论课文中的感人场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心声”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心声》。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心声》,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作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心声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关爱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课文主题。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指导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如:“为什么作者说‘我的心声,没有人能听见’?”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的心声没有人能听见呢?”学生甲:“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别人不能理解她的感受。
关于《心声》教案
关于《心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成长的思考,认识到亲情的可贵。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教师巡回指导。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习题和作文,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心声》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内心世界。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积极面对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心声》是一篇讲述一个内心受挫的青少年在经历种种困境后,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自我反思,找回信心和勇气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引出课题《心声》。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词语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文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5. 评价与反思:(1)让学生分析并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自我反思。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面对挫折。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心声》这篇课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创作一篇小作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3)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和信心;(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心声》这篇课文;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创作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物内心世界;2. 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3. 如何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文本;2. 相关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教师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手法;(3)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课文中的情感;(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小作文创作;(3)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讲评。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心声》的正确流利程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小作文创作的水平;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态度和合作精神。
《心声》语文教案
《心声》语文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名人名言、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famous quot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心声》语文教案《心声》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心声》教案(精选9篇)
《心声》教案〔精选9篇〕《心声》教案篇一重点难点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学习作者心理、动作描写。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授讲时不必划段落层次,从理解作者思路入手,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故事情节,理清思路,进行活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内知识引深迁移,采用点拨引导,讨论交流,阅读体会等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正在想什么?告诉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学生举手答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心声》,听听李京京的心声。
二、读课文1、默读,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生词,弄懂它的意思。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配乐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朗读明星。
4、挑学生复述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作创造性的复述〕三、分析课文1、程来势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
说说程老师内心活动的前后变化。
2、假设赵小桢在公开课上读,会有什么效果?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挑学生模仿赵小桢奶声奶气、娇滴滴的声音。
3、分小组讨论,对程老师安排的公开课的看法,各抒几见,不管褒贬。
四、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通过上述分析说心声的含义。
五、课堂延伸:让学生对老师、对父母说心声。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心声》,听了心声,我希望我们大家今后一定用心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周围,让我们的生活,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替李京京给爷爷写一封长长的信,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心声》教案篇二一、检查作业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②母亲回来了。
《心声》教案设计范文
《心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心声》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内容和主旨。
2.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主旨,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心声。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主旨。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和主旨,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心声》主题的思考与探讨。
2. 提升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共鸣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加强学生对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尊重与包容的态度。
七、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深层主题的探讨。
2.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共鸣与批判性思维。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包容。
八、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促进思考与交流。
2. 写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课文情感的共鸣和批判性意见。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共同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问题。
九、教学步骤1. 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心声》的理解。
2.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心声》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鼓励提出不同观点。
3. 情感共鸣与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练习从不同文化角度分析课文。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心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关爱他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情感。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心声》的相关资料,包括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相关评论等。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材料。
3. 准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 写作实践: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八、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2. 选择一个同学,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写一篇关于他们的故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
《心声》教案范文
《心声》教案范文教案:《心声》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讨论诗歌《心声》,使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2.通过自由写作,培养学生对内心感受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内心情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引入:1.导入学生的思考:孩子们有没有过自己无法表达的内心感受?例如,当你开心时,有时又感到难以言喻的喜悦;当你生气时,有时只能默默地流泪。
那么你们又是如何表达这些感受的呢?2.引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诗歌《心声》,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五、教学过程:1.学习诗歌:(1)让学生阅读诗歌《心声》。
(2)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请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节奏,并与他们熟悉的歌曲进行比较。
(3)梳理诗歌的情感表达。
请学生找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并解释为什么诗人选择了这种表达方式。
2.学习写作:(1)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请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段特殊的经历,例如,一个让自己难忘的瞬间,一个让自己伤心的事情,或者一个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时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段经历,并强调他们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
比如:“当我……的时候,我感到……”,“我觉得……”等等。
(3)分享写作:请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馈和意见,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巩固和拓展:1.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加强表达和声音的修饰。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家人或朋友,让更多人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3.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机会,培养他们持续表达自己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心声》这首诗歌的学习,学生在韵律和情感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通过适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心声教案(5篇)
心声教案(5篇)《心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弄清“心声”含义;难点: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的心理描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听音乐情境导入创造情境,展示课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大家刚才听到的这首节奏欢快的音乐,名字叫《校园中的喜悦》。
一片片草如茵,一阵阵花儿香,凉爽风吹过来,在大树下乘凉。
一片片读书声,一阵阵嬉笑声,构成一部乐章,在校园中飘扬……从歌声里我们感受到校园里充满了快乐和欢笑。
今天我们要学习文章《心声》同样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李京京却遇到了成长过程中困惑和挫折。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黄蓓佳的《心声》--二、读读课文感知情节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生词。
2.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故事,有谁能说给大家听听?请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引导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或者场景变化来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
公开课前,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次日放学,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关系。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评估: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讨论和互动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能力,以及观点的清晰表达。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原文。
2.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
3. 学生用书《心声》相关章节。
4. 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分析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二课时: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七年级语文教案 《心声》
七年级语文教案《心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组间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重点知识点,以及课堂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应在下一节课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评价1. 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1.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短文。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能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1.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爱。
培养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培养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材:《心声》短文。
故事情节:一个内向的男孩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亲,被送到一所孤儿院。
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温柔的老师,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他逐渐打开心扉,找到了自己的心声。
2.2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括故事情节的图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释义。
教学视频:关于《心声》的朗读或表演视频。
讨论问题:关于故事情节、情感和价值观的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心声》的朗读或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经历过什么让自己感到伤心或开心的事情?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心声》短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提问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词汇和短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3.4 情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和写作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展示他们对故事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5.2 创作短剧学生分组创作一个小短剧,表现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心声初中课文教案
心声初中课文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声。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心声及其意义。
2.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心声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心声,提问:“心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重要?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声。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社会现象,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声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心声的短文。
2.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心声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关注社会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心声的重要性,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充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心声》教案范文
《心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树立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 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树立信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心声》。
(2)提问:你们曾经为别人倾听过心声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李鸣的心声。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主题,关注李鸣的心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作文。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作文、预习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声优秀教案
心声优秀教案教案题目:心声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进一步了解“心声”这一属于诗歌体裁的文学形式;2. 培养学生对于情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心声”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 通过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3. 能够通过口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1. 简单介绍心声诗的背景和特点的PPT;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的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先给学生简单介绍“心声”这一诗歌体裁的背景和特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然后通过几个简短的心声诗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心声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2:合作创作(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友谊、爱情、家庭、未来等),并想象自己是这个话题的代言人。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和观点,然后由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将这些话语组织成一首心声诗。
Step 3: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他们合作创作的心声诗读给全班同学听。
同时,每个小组可以解释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过程。
全班同学可以提问或交流,给予其他小组的反馈和建议。
Step 4:个人创作(15分钟)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使用心声诗的形式创作一首自己的心声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或短语作为启发。
Step 5:朗读和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心声诗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且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的指导,如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传递等。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心声诗的理解和创作有哪些收获,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心声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合作创作和个人创作的形式,学生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旨和情感。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心声》是一篇描写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文章。
文章主旨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心声,我们应该尊重和倾听他人的心声。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表达练习: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使用PPT展示文章的背景信息、重点词汇和短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心声”的理解,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展示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阅读理解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3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展示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PPT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提供PPT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心声
【教材分析】: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板题】:
12、心声
黄蓓佳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课后反思】:
12、心声
【备课时间】:2005、10、10【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概括归纳程老师和李京京的形象特点。
明确: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2、研讨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
⑴、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
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二、理解主旨:
1、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
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
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
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
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3、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作业布置】: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人物:李京京(沉郁、指著、倔强)
朗读要求被拒绝(开端)
情节用真情和体验练习朗读(发展)
声情并茂朗读(高潮、结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