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稿

合集下载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编辑专员: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和理财。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节约和合理购物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合理购物的概念与重要性1. 导入:讨论购物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购物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享合理购物的例子和故事,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合理购物的理念。

第二课时: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1. 导入: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商品的特点和价格。

2. 讲解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练习比较和选择商品的能力。

第三课时:合理消费和理财1. 导入:讨论学生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方式。

2. 讲解合理消费和理财的方法和原则。

3. 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练习合理消费和理财的能力。

第四课时:关心社会和他人1. 导入:讨论购物时如何关心社会和他人。

2. 讲解购物时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练习购物时关心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例如设计购物计划、模拟购物等。

2.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

3. 进行总结和反思,强化合理购物的概念和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案例和活动指导。

2. 案例和故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成果。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

合理购物ABC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合理购物,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2.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权衡价值和价格,培养学生的消费决策能力;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道德;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金钱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合理购物?2.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4.如何避免盲目消费?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学生能够提出如何提高购物的经济性的方法;3.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商品;4.学生能够避免盲目消费。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的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思维能力;3.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导入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在购物中的经历,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购物时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合理购物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合理购物的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合理购物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比如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等,让学生明白合理购物可以帮助他们节省金钱并获得更好的商品。

3. 方法介绍(20分钟)【提高购物经济性的方法】:•比较价格和质量: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质量来选择更经济的商品;•注意促销信息:学生可以关注超市的促销信息,选择在打折期购买商品;•制定购物清单:学生可以在购物前制定一个购物清单,避免盲目消费。

【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根据需求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询问他人建议:学生可以向家长或老师询问意见,了解他们的建议和选择。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第一篇:品德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了解商品的信息,并运用信息选择商品,掌握一些购物的小窍门。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不同的商品,关注不同的信息。

教学难点: 运用商品信息合理购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要求学生调查两件商品在大商场、批发市场、便利店、超市的价格。

出示《商品市场调查表》,邀请学生板书调查结果。

二、价格的秘密1、思考为何同类商品的价格不同?除了和购物场所有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呢?2、出示橘子的旅行,请学生思考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三、合理购物ABC1、小组讨论:(1)怎样购物才合理?(2)购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生回答问题1的讨论结果,师总结。

3、出示牛奶包装盒图片,讲解购物之前要了解商品哪些信息。

4、介绍什么是三无产品及其危害。

四、总结购物小窍门五、说一说准备两个小时的六一联欢会,假如妈妈给了你20元钱,你会去超市买什么?评一评小朋友的购物行为合理吗?六、师总结学会比较商品的价格,辨别商品的真假伪劣,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篇:《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合理购物ABC》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单元《购物的学问》中的一课。

本堂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购物方法,重点学会了解商品的信息,并运用信息选择商品,知道食品中的“三无”含义,自觉养成抵制“三无”产品的行为,通过多种形式掌握一些购物的小窍门。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受年龄及生活经验的局限,虽然生活在迅速城市化的城乡结合部,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一方面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弱。

合理购物ABC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案
案例名称《合理购物ABC》
 科目品德与社会教学对象三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合理购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的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凭借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懂得一些商业活动和消费的常识。

《合理购物ABC》在学生了解商业活动相关知识及价格秘密的基础上,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什幺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初始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
 信息素养:缺乏理性的认识,购买零食、不合理购物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思路:说话导入→春游买了什幺→春游物品分类→怎样买春游物品→模拟购物→学并找“三无产品”→拓展活动→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2)教学方法: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方法、开放性教学方。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购物,认识三无产品学生现状: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生活的社区周围有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

但是学生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起居多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和能力,但合理购物的能力较差。

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尚缺乏对商品质量的识别能力,缺乏对形形色色商品的区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了解购物中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体验消费的奥妙和趣味就成为本课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1、学生在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购物过程中有很多学问,感受到购物的乐趣;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2、具有初步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具有比较商品价格的能力;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商品的方法;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购买有商品说明的商品。

识别商品及商品包装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辨认哪些商品才可以购买。

教学准备:1.课件;2.小商品或食品包装袋包装盒(其中一些是三无产品);小卡片(食品类)(玩具类)(饮料类)(药品类);文具3、标签条形码的图案和说明4、一些售货凭证(发票、保修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学校上次组织的岳屏公园春游活动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呀?在春游前你们都准备了什么东西呢?来做个简单的汇报:A<各抒己见》:有容易口渴的,准备了不少雪碧、可乐、酷儿等饮料类。

(饮料类)B有喜欢玩具的买了很多玩具去春游,没有购买食物。

(玩具类)C有些会合理搭配买些面包,矿泉水、火腿肠、苹果、小食品、果冻等。

(食品类)D光带水果也不太合理,桃子、香蕉、鸭梨容易挤坏,一年一次春游,多好的机会呀!有买了许多小食品的。

D为了防止春游时的意外伤害,还有准备创可贴等(医药类)(引人新课)二.春游的购物清单1、综合学生以上所说,教师贴出小卡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购物时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合理购物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学会与商家沟通、交流,提高购物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白消费与生活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购物前的准备:了解自己的需求,制定购物计划。

2. 购物中的沟通:学会与商家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3. 购物后的反思:总结购物经验,提高购物能力。

4. 实例分析:列举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实践活动:模拟购物,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购物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合理购物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明白消费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购物心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实践活动:模拟购物,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 购物场景道具: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道具,如购物车、商品模型等。

3. 模拟购物活动:提前安排好模拟购物活动的场地和商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短剧,引发学生对购物话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合理购物。

2. 讲解购物前的准备:讲解在购物前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制定购物计划,避免盲目消费。

3. 购物中的沟通技巧:讲解如何与商家沟通,获取所需信息,以及如何进行商品比较和价格判断。

4. 购物后的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购物经验,提高购物能力。

5.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应对。

七、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购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购物心得。

2. 情景模拟:各小组选取一个购物场景进行模拟,其他小组观看并给出建议。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购物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02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02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合理购物ABC 》这一课题的内容从激发学生购物的兴趣入手,帮助他们回顾自己的购物经验,并通过辩论,学会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购物场所。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合理购物的相关知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购物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一)学生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父母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海沧社区的各种购物场所。

3.学生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喜爱的物品的包装袋或瓶子带进课堂。

(二)教师准备1.拍摄部分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并制成课件。

2.拍摄海沧社区的各种购物场所并制成课件。

3.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小组合作的表格及课件等。

〖本课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等。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正确购物的能力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交流购物情况,体会购物的快乐与重要性。

播放录像,展示部分学生在超市中购物的情境,引出学生常见的购物活动,激发学生探索购物学问的乐趣。

2.在交流讨论中发现并学习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

小组活动一:交流讨论自己所购物品的名称,回味购物的快乐,并对小组成员所购物品进行统计,建立起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小组活动二:讨论交流怎样购买饮料,探索购物的技巧并初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小组活动三:辨认商品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购物的注意事项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

4.课外拓展实践:让学生把他人的、课堂上学到的,或自己探索到的购物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

〖实施过程〗(一)交流购物情况,体会购物的快乐与重要性1.播放录像。

播放部分学生在超市购物的录像片段。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 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学会制定个人购物计划,避免冲动消费。

•掌握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

2. 教学内容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购物是指在充分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理性、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行为。

合理购物不仅可以帮助节约开支,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消费后悔。

本节课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

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合理的购物计划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冲动购物和超出预算。

本节课将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制定个人购物计划的技巧。

2.3 核算商品价格的方法和技巧在购物过程中,了解商品价格的核算方法和技巧对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商品价格核算方法,包括比较单位价格、计算折扣和优惠活动,以及运用数字技巧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等内容。

2.4 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培养合理消费观念合理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培养经济管理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财务管理意识。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并形成正确的合理消费观念。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购物,为什么要进行合理购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补充,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正文(40分钟)3.2.1 合理购物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阐述他们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解释合理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2.2 制定个人购物计划(10分钟)•介绍制定购物计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分析需求、制定购物清单、比较价格和评估品质等内容。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个人购物计划,并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购物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第一章:认识购物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购物有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1.2 教学内容:购物的定义和意义。

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购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3 教学活动:1.3.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购物的意义。

1.3.2 讲解:老师讲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1.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购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3.4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二章:合理购物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理购物的意识和习惯。

2.2 教学内容:合理购物的定义和意义。

合理购物的好处和重要性。

不合理购物的危害和后果。

2.3.1 导入: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2.3.2 讲解:老师讲解合理购物的定义和意义。

2.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理购物的好处和重要性。

2.3.4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制定购物计划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制定购物计划。

培养学生按计划购物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制定购物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如何合理安排购物清单和预算。

按计划购物的意义和好处。

3.3 教学活动:3.3.1 导入: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制定购物计划的重要性。

3.3.2 讲解:老师讲解制定购物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3.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购物清单和预算。

3.3.4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四章:比较和选择商品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和选择商品。

培养学生理性购物的习惯。

比较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

理性购物的意义和好处。

4.3 教学活动:4.3.1 导入: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和选择商品的重要性。

4.3.2 讲解:老师讲解比较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4.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

4.3.4 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价格、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合理购物。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合理消费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2. 学生理解合理购物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合理购物的原则。

2. 学会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技巧。

难点:1. 培养学生抵制冲动购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购物决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购物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小组讨论法: 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角色扮演法: 模拟购物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合理购物的意义。

教具材料: PPT、购物案例材料、价格标签等。

场地安排: 教室内的座位排列便于小组活动。

预习工作: 让学生提前了解购物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引入合理购物主题。

提问学生他们之前购物时的经历,引发兴趣。

2. 讲解新课(15分钟)使用PPT展示合理购物的原则和方法。

讲解如何比较价格、质量、和可持续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合理购物的要点。

4.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决策过程。

各小组表演后,全班讨论购物决策的合理性。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强调合理购物的重要性及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准备一个关于家庭购物计划的小报告。

鼓励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合理购物概念的理解程度。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学习支持。

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合理购物ABC》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谁都喜欢购物。

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购物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一种活动。

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食品、文具、玩具,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虽然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体验、经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乱花钱已成了部分学生的坏习惯。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一个主题活动《合理购物ABC》,本课探究与学生生活关系最密切最实用的合理购物的知识。

根据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正确合理购物的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等。

 3.过程与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通过看图片、查资料、模拟商场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正确购物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这节课我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收集了大量与购物有关的材料,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我努力把课堂和家庭、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让发自学生心灵的体验倾注于教。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理购物的定义和意义。

2. 比较和选择商品的方法。

3. 评估商品的价值和质量。

4. 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购物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的方法,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合理购物。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案例和知识点。

2. 购物场景模拟道具:如商品模型、购物车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4. 实际购物活动安排: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提前与商家沟通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短剧,引发学生对合理购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合理购物的理解和体会。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学会比较、选择和评估商品。

5. 实践环节: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购物实践。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商品。

2. 完成一份购物评估表,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评价。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调查家庭成员的购物习惯,分析其合理与否,并提出改进建议。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实际购物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学生对合理购物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合理购物ABC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商品,合理选择和购买商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

二、教学内容1. 合理购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如何比较商品,选择合适的商品。

3. 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

三、教学重点1. 合理购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比较商品的方法和技巧。

3. 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商品,合理选择和购买商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合理购物。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比较商品,选择合适的商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4. 课堂讲解:结合PPT,讲解合理购物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短剧,引发学生对合理购物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在购物中的经验,讨论如何比较商品,选择合适的商品。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合理购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PPT:制作包含丰富图片和文字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真实的购物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合理购物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合理购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合理购物ABC》创新活动教学设计

《合理购物ABC》创新活动教学设计

《合理购物ABC》创新活动设计一、活动名称:合理购物ABC二、所属内容: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的第三个主题《购物的学问》,课题2《合理购物ABC》三、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有关商品方面的知识,初步培养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2、通过模拟购物及讨论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三无产品”,学习一些合理购物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3、树立正确的购物观,学会合理购物有节制,不买不实用的东西。

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商品的外包装等。

五、活动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家长陪同下到市场购物一次,了解什么是商品,掌握一定的有关商品的知识。

1、课前将教室一角布置成自选商场的样子,发放儿童玩具币若干。

二、激趣导入。

1、好消息好消息,“喜羊羊百货大商场”重装修后盛大开业了!为答谢广大新老客户,本商场开业期间所有商品一律8折优惠,购满200元返还现金10元,购满400原返还20元……2、你看,“喜羊羊百货大商场”门口已经排满了人,来购物的人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加入购物大军吧!【设计意图】模拟超市购物环境,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积极性。

二、活动一:购物大狂欢1、提出活动要求:(1)文明“购物”,保持课室安静;可单独购买,也可合伙团购(其中缘由暂不说破)。

(2)分小组进行,让每小组每位成员都能体验“购物”乐趣。

(3)购物后快速回到座位,将“商品”放于桌上,看别人是如何“购物”的。

2、开展活动:小组成员依次上前“购物”,“购物区”设“导购”一人,“收银员”二人。

3、注意事项:如果“商品”不够了,可以回收,但要让学生记住自己买的是那几样“商品”,什么价格,共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模拟购物,学生乐此不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通过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购物的乐趣,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三、活动二:花的值不值1、引出话题:师:刚才购物开心吗?好不好玩?生:开心!好玩!师:嗯,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是大款来的,个个都特别有钱,是吗?生(面面相觑):……师(笑):不是吗?刚才买东西的时候,你们考虑价钱了吗?你们有想过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吗?你们买的东西都实用吗?生(恍然大悟):……2、小组讨论交流:(1)自己都买了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2)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3)买的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吗?(4)自己刚才在购物时,有没有值得反思,做得不好的地方。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

《合理购物ABC》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中第三课《购物的学问》中的一个主题。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调查家庭日常购物情况;了解了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知道购物场所是各式各样的,了解各种购物场所的特点和其变化发展。

并通过调查,知道了价格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设置了“合理购物ABC”这一主题,让同学学会合理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能注意商品的质量,掌握区分商品质量的方法,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维护意识。

让同学学会“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又一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购物要有节制,要买实用的东西。

(2)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3)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开展“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学会独立购物。

(2)在交流与实践中学习合理购物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同学勤俭节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看商品的说明,并学习选购商品。

教学难点:学会了解商品、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扮演法、感悟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同学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访问,了解家长或他人是如何购物的。

2、调查了解并比较和近的各种购物场所。

3、同学用五块钱亲身体验一次购物活动,并将购买的物品带进课堂。

教师准备1、组织“合理购物亲子实践活动”并拍摄同学与家长购物的情况。

2、搜集有关商品信息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异地教学)。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品社下册合理购物ABC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概念,认识到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商品,合理选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

2. 学会比较商品,做出合理选择。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2. 学会在购物过程中进行价格比较和质量判断。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法:通过设定购物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购物过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购物心得,互相学习。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购物案例,让学生了解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商品卡片,上面标明价格和质量。

3. 准备一份购物清单。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 提问:你们平时购物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二、学习合理购物的概念1. 教师讲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购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合理购物的理解。

三、学会比较商品1. 教师出示一些商品卡片,让学生进行价格和质量的比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心得。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份购物清单,让学生分析哪些商品是合理购买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内容:1.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学会独立完成购物决策。

2. 引导学生了解折扣、优惠券等购物策略,提高购物效率。

七、教学步骤:1. 教师设定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每组学生模拟购物过程,独立完成购物决策。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互相交流。

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购物预算的概念,学会制定购物预算。

2. 培养学生按照预算购物的习惯,避免过度消费。

九、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购物预算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购物预算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购物ABC》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3之课题二
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
一、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合理购物ABC》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主题3“购物的学问”的课题二。

在学习本单元主题一《我家的日常购物》和主题二《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后,设计本课主题,旨在用学生最贴近于生活的日常购物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商品知识,懂得三无商品,学会合理购物的方法要点。

本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合理购买商品的方法”和“认识三无产品”。

教材先从食品的分类为引子,然后借助直观的图片与文字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学会辨识商品的真伪,初步培养具备独立购物的能力,养成合理的购物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购物越来越方便,三年级的学生经常随家人外出购物,已经有一定的购物经验,也会在购物的过程中形成生活事件。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父母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购物愿望。

通过日常观察和课前调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购物习惯一般围绕“看到喜欢的就买、看到别人有自己也想有、广告上推销的产品”等几方面,主观意识决定购物意愿,而不是从价格、实际需要和质量安全考虑。

由此可见学生的金钱意识和合理消费观念比较薄弱,对于商品的真伪和质量仅存在于品牌和价钱高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2、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等一些购物的基本常识。

3、运用所学要点,分析提取于生活的案例。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选购商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看产品信息,懂得辨识“三无产品”。

三、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生日会ABC套餐(学生人数份量)设计餐单(学生人数份量)
3、商品实物(红、黄、蓝三组袋子,每个袋子里面放3样实物)
4、课前学生调查购物习惯,形成案例。

板书:合理购物ABC
副板书重安全按需要比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