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性心律失常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
为连续发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点: ◎ 连续出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宽大畸型的QRS 波群,R-R间距略有不匀齐,频率为 150~200次/min,最快可达220次/ min。 ◎ 可见房室脱节,房率慢,室率快,P波与R波 无关系。 ◎ 可见心室夺获,大部分夺获的QRS波群是正 常的。亦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QRS波群的命名
目测心电轴偏移
心室肥厚
◆ 左心室肥厚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正常左心室位于心脏的左后下方,右心室位于心脏 的右前上方。左心室除极心电综合向量朝向左后下,右 心室除极心电综合向量朝向右前上方,二者在一定程度 上相互抵消。由于左室壁厚度远远超过右室壁的厚度, 因此心室的除极综合向量仍朝向左后下方。当左心室肥 厚时心室的除极向量向左后明显增大,偏上或偏下,表 现在心电图上是QRS电压(振幅)显著增高。 电压增高是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主要条件。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扑动与纤颤
●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 心电图特点: ◎ P波消失,代之以匀齐的、锯齿状或波浪 状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 ◎ F波与R波以2:1传导多见,传导比例固 定,R-R间距匀齐;传导比例不固定,R-R 间距不匀齐。 ◎ F-R间期固定。
心电图特点:表现为不匀齐的波动,无法辩认 QRS-T波,频率为250~500次/min。 图解:
心室肥厚
◆ 双侧心室肥厚
有三种心电图表现 ● 大致正常心电图; ● 一侧心室肥厚; ● 左侧胸前导联及右侧胸前导联分别 呈现左、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肥厚
◆ 心房肥大
● 左心房肥大
P波增宽>0.12s,形态呈双峰,峰距>0.04s
● 右心房肥大
P波高尖,电压增高>0.25mV
● 双侧心房肥大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房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心电图特点: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有异位P波,其形态不同 于窦性P波。 ◎ QRS波群时限<0.12s时,其形态可以与窦性下传之 QRS波群形态相似;QRS波群时限>0.12s时,可以不同于窦 性下传之QRS波群形态(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 QRS波群后代偿间歇不完全;间位性房性期前收缩无 代偿间歇。 ◎ 期前收缩可频发呈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contraction) 心电图特点: ◎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 P波。 ◎ QRS波群后有代偿间歇 ☉ 完全性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未打乱窦房结节律 的基本周期。 ☉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室性期前收缩打乱窦房结节律 的基本周期,窦房结重新排列周期。 ☉ 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无代偿间歇。
预激症候群
◆ 不典型预激症候群两种类型 ● Mahaim纤维
P-R在正常范围,P-R>0.12s<0.20s,QRS波 群起始部有delta波,QRS时限>0.12s。 ● James束 L-G-L综合症,P-R间期缩短<0.12s,
无delta波,QRS时限<0.12s。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联律间期(偶合时间,配对时间) ☉ 同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一致,图形一致 ☉ 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不一致,图形不 一致。 ☉ 同源多形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一致,图形各 异。 ◎ 继发S-T、T改变 以R波为主导联,S-T段下降,T 波倒置;以S波为主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 期前收缩可频发呈二联律、三联律、四联律。
◆ 左束支阻滞
(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 )
主要是V5导联(左胸导联)呈特征性改 变, V5导联的R波呈“M”型或平顶型,有继
发的S-T、T改变。QRS时限大于0.12s属完
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小于0.12s属不完 全性左束支阻滞。
◆ 右束支阻滞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
主动性心律失常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
为连续发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点: ◎ 连续出现的、快而匀齐的QRS波群,频率为 160~240次/min。 ◎ QRS时限一般小于0.12s。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突发、突止的 特点。
◆ 室内阻滞
( QRS波群时限≥0.12s,心电图图形既不象左
束支阻滞,也不象右束支阻滞,称室内阻滞。常提 示心肌损害弥散、广泛。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电兴奋或电激动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传导中断或传 导延缓称为传导阻滞。从电生理的角度上讲传导阻滞实际 上是不应期的异常延长引起。临床上最常见的阻滞是房室 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是由于房室 交界区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传导迟缓或阻断。按阻滞 的程度可分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房室传导阻滞和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I度、II度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 导阻滞,III度属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扑动与纤颤
●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VF)
心电图特点:表现为匀齐的、连续的、较大的波 动,无法辩认QRS-T波,频率在150~250次/min 以上 图解: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扑动与纤颤
● 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病理性 延长所引起的房室传导延缓或中断传导,按阻滞的程 度分为Ⅰ°、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类型
分级
参数 P-R 间期
Ⅰ° 延长>0.20s Ⅰ 递增
QRS 波群脱落 无 有 有 循环往复 成比例
不完全性
Ⅱ°
Ⅱ 固定
完全性
Ⅲ°
不定
各自为政 房率>室率
预激症候群
◆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频率>100次/分。 ●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频率<60次/分 ● 窦性心律不齐 (sinus arrhythmia) P-P与P-P之差 >0.12s(同一导联测量)。 ● 窦房结内游走节律点 P-P与P-P之差>0.12s,P波 形态各异。 ● 窦性早搏,提前出现之P波与正常窦性P波形态一致,其后 无代偿间歇。 ● 窦性停搏 (sinu arrest) 较长时间内无窦性P波出现, 常伴有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扑动与纤颤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 心电图特点: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时限、电压绝对不 等之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 ◎ R-R间距绝对不等。心室率>100次/min, 称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60次/min,称 慢速心房纤颤,心室率>180次/min提示心 房纤颤合并预激征候群。 ◎ R-R匀齐的几种情况 ☉ 慢而匀齐:为合并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提示洋地黄中毒。 ☉ 快而匀齐:为合并阵发性心动过速,提 示有心肌损害。
P波时间延长,电压增高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被供处的心肌发 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一般都 是在已狭窄的冠状动脉管壁产生血栓或冠状动脉内膜 下出血、水肿,堵塞了动脉血流,使该处心肌因持久 缺血,产生坏死。心电图检查除特殊情况外大多数能 显示出特征性的改变,对明确诊断和指导临床处理都 有极大的帮助。 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多在左心室、心室间隔或右心 室与左心室毗邻之处,右心室梗死较少见,心房梗死 偶尔。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心室肥厚
◆ 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H)
轻度的右心室肥厚,表现为正常心电图,主要 因为右心室所产生的心电向量不能抵消左心室占优
势的心电向量,只有在右心室肥厚达到一定程度,
QRS综合向量与心电图图型才能发生明显改变。 电轴右偏是心电图诊断右心室肥厚的主要条件。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 缺血性改变-T波改变 表现为T波倒置、尖深、双肢对称,称“冠状T” ● 损伤型改变-S-T改变 表现为S-T段弓背抬高,形成单向曲线 ● 坏死型改变-坏死Q波出现 Q波时限>0.04s 振幅>R/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
● 心电图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S-T段弓背 抬高,大于0.1mV; ● 右胸导联大于0.3mV; ● 左胸导联大于0.2mV,伴有异常Q波出现, Q波时限>0.04s,振幅>R/4,T波倒置呈 “冠状T”即可诊断。 临床心电图记录到的是一综合图形。
◆ 预激征候群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融和波型
预激症候群分两种类型,主要见于左、右Kent束者。
● A型 P-R间期缩短,小于0.12s,有delta波,V1-6导以R 波为主,QRS波群呈R型,有继发S-T、T改变。 ● B型 P-R间期缩短,小于0.12s,有delta波,V1-3导主波 向下,QRS波群呈Qs型或rS型,V4-6导主波向上,QRS波群 呈R型,有继发S-T、T改变。
V1导联QRS波群呈rsR’或“M”型,有 继发的S-T、T改变。QRS时限大于0.12s 属 完 全 性 右 束 支 阻 滞 , QRS 时 限 小 于
0.12s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临床上右
束支阻滞多见。
◆ 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RBBB) 临床上多见,心 电图图型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似,但QRS波群 时限小于0.12s。 ●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ILBBB) 临床上少见, 心电图图型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相似,但QRS波 群时限小于0.12s。
主动性心律失常
心脏的主节律点是窦房结,窦房结的节律性最 强,频率为60~100次/min,房室交界区频率为40~ 50次/min,心室频率为20~40次/min,因此窦房结 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激动,其它节律点都为潜在起搏 点,又称异位节律点(起搏点)。当异位节律点的 兴奋性提高,控制了心室的激动,称为主动性心律 失常。主动性心律失常中以期前收缩最常见,根据 异位节律点的位置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期前 收缩三种,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其次是 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
主动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交界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junctional contraction) 心电图特点: ◎ 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形态与窦性下传之QRS波群 相同或略有差异,时限<0.12s或>0.12s。 ◎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有逆行P波,P’-R间期 <0.12s或>0.12s,P波在II、III、aVF导联均 倒置,在aVR导联直立。P波也可在QRS波群之后 或无P波。 ◎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