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指南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药治疗方法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是自限性的,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足口病。
一、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解毒法1. 石膏:石膏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常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
将石膏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日多次更换。
这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
2. 疏风解表法:此法适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主要目的是祛除外邪。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荆芥等,可以单味或配伍使用。
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液温服,能够帮助降温、缓解发热症状。
二、中药治疗方法之清热燥湿法1. 黄连泻火汤:此方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将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材一同煎煮,取汁液温服。
黄连泻火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手足口病患者的食欲不振、口舌生疮等症状。
2. 牛黄上清丸:该制剂由牛黄、黄芩、黄连、栀子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将牛黄上清丸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口服,每日3次。
这样使用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三、中药治疗方法之滋阴清热法1. 龟龄集:龟龄集中的龟板具有滋阴清热、补益气血的作用。
将龟龄集研磨成细末后,与蜂蜜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2. 麦冬清热汤:此方由麦冬、生地、黄芩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可滋阴清热,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将中药材煎煮后取汁液温服,每日2-3次。
四、中药治疗方法之祛湿化痰法1. 苦参碱:苦参碱具有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将苦参碱研磨成细末,与麦芽糖调成糊状,每日口服数次,能够缓解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小儿解表颗粒:该制剂主要由黄芩、石膏、滑石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去湿、祛痰平喘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特点是口腔、手部和脚底出现水泡、疱疹和溃疡。
中医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手足口病首先需要准确的中医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于“疮疡"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暑湿毒邪侵袭体内,造成气血不畅,导致口疮、手足水泡等症状。
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病情和辨析病机。
二、中医治疗原则1. 支持正气: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基本原则是支持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师会针对患儿的体质及病情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案,例如调节饮食、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活动等。
2. 清热解毒:手足口病多与暑湿毒邪有关,中医中药可以发散风热、清热解毒。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3. 润燥化痰:手足口病临床上常伴有口舌干燥、痰黏、咳嗽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利湿润燥、化痰止咳。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麦冬、薏苡仁、川贝母等。
4. 活血化瘀:手足口病患儿常伴有局部红肿、疱疹溃烂的症状,中医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赤芍、当归、三七等。
5. 调理脾胃: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纳差、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中医中药可以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白术、苍术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方案1. 中药煎剂: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中医师可以开具适量的中药煎剂。
将中药配方煎煮后,逐渐降温并喂服给患儿。
中药煎剂的剂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进行配制和使用。
2. 中药外敷:手足口病患儿局部水泡、溃疡可以采用中药外敷的方式。
中医师会选择适合的中药草药,煎煮后药渣敷于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3. 中药浴疗:对于手足口病有皮疹、水泡较多的患儿,可以采用中药浴疗以辅助治疗。
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加入洗浴水中,患儿进行浸泡,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1)便秘加大黄;(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
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27页】
二、流行病学
• (一)传染源
•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 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 (二)传播途径
•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 物亦可感染。
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 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病例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 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
八、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表1 儿童(≤5岁)严重高血压参考值
性别
血压年龄
~3岁
女
~4岁
~5岁
~3岁
男
~4岁
~5岁
收缩压(mmHg)
≥110 ≥112 ≥114 ≥112 ≥114 ≥117
舒张压 (mmHg)
≥72 ≥73 ≥76 ≥73 ≥74 ≥77
第4期血压下降时,可应用正性肌力及升压药物治疗,如:多巴胺5~20μg/ (kg·min)、去甲肾上腺素0.05~2μg/(kg·min)、肾上腺素0.05~2μg/ (kg·min)或多巴酚丁胺2.5~20μg/(kg·min)等,从低剂量开始,以能 维持接近正常血压的最小剂量为佳。 以上药物无效者,可试用血管加压素或左西孟旦等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 20μg/kg,每4小时1次,静脉缓慢注射,用药时间视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而 定;左西孟旦负荷剂量6~12μg/kg静脉注射,维持量0.1μg/(kg·min)。 (六)静脉丙种球蛋白 第2期不建议常规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 及危重病例可酌情使用,剂量1.0g/(kg·d),连用2天。 (七)糖皮质激素 有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等表现者以及危重病例酌情使用。可选用甲基泼尼松 龙1~2mg/(kg·d),或氢化可的松3~5mg/(kg·d),或地塞米松0.2~ 0.5mg/(kg·d),一般疗程3~5天。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2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2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ea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某ackieviruA,CVA)的2、4、5、7、9、10、16型等,B组(Co某ackieviruB,CVB)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71,EV71);埃可病毒(Echoviru,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尔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解读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解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修订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深度解读手足口病,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传染病,近年来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版(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内疱疹、手
足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手足口病,卫生部专门发
布了《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相关要点:
一、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掌和脚底出现皮疹,同
时伴有发热等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幼儿园人群中,一般经
过7-10天即可自行恢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和口-口传播途径传播,患者的粪便、唾液、
呼吸道分泌物等均可成为传播源。
因此家庭、幼儿园及学校是手足口
病易发传播场所。
三、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可采用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饮食
卫生,避免食用生、熟不熟的食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有效消毒卫生;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卫生的
管理。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谭淑文;张雪君;张飞燕;丘燕燕【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fumigation-washing therapy with ginseng antipruritic powder on the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a clear water bath once dail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fumigation-washing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inseng antipruritic powder,once daily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To observe the duration for defervescence,oral ulcer,rash disappeared or recovery after med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rel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8.33% vs 86.67%;P<0.05).The duration for defervescence,oral ulcer,rash disappeared or recov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such as fever,oral ulcer,herpes,nausea andvomiting,diarrhea,and etc.,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treatmenttime(P<0.05),an interac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rapy and time,and the score of ea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decreased moresignificant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During treatment,the children had a better treatment compliance,and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such as nausea and vomiting,allergy,anemia,or impaired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Conclusion The fumigation-washing therap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inseng antipruritic powder,ca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with an excellent efficacy,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目的观察参芥止痒散熏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用清水沐浴,1次/d;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予中药参芥止痒散熏洗,1次/d.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退热、口腔溃疡、皮疹消退及疾病痊愈所需时间、治疗前后相关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退热、口腔溃疡、皮疹消退和痊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发热积分、口腔溃疡积分、皮肤疱疹积分、恶心呕吐积分、泄泻积分等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且治疗方法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效应,观察组各症候积分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顺应性较好,均未发现呕吐、过敏、贫血或肝肾功能受损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参芥止痒散熏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率高,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疾病痊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3页(P393-395)【关键词】参芥止痒散;熏洗疗法;手足口病;小儿【作者】谭淑文;张雪君;张飞燕;丘燕燕【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市中医院儿科,茂名市 525000;广东茂名市中医院儿科,茂名市 525000;广东茂名市中医院儿科,茂名市 525000;广东茂名市中医院儿科,茂名市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9(28)7
【总页数】1页(P497-497)
【关键词】卫生部办公厅;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技术指南;临床实践;办公室;常见传染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R259.63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12年版) [J], 《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29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及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解读 [J], 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3.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2009年版) [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4.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研究启动 [J],
5.安徽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荣获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科研专项立项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中医健康知识讲稿一、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二、治疗方法1. 中医防治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6年版【最新】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吴起县医院儿科蔡蓉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病原学:为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
肠道病毒属RNA病毒类的微小RNA病毒科,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直径24-30nm.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
该类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C可存活1年。
因病毒结构中无脂质,故对乙醚、来苏、氯仿等消毒剂不敏感,但不耐强碱,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伏等能使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人类是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已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疾病流行季节医源性传播也不容忽视。
人群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大多通过隐形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临床上一儿童患者为主,尤其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儿童之间流行。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分泌物与粪便中就可检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可长达3-5周。
三、发病机理: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肠道病毒由消化道或呼吸道入侵机体后,在局部粘膜或淋巴组织中增生,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并随血液播散至脑膜、脑、脊髓、心脏、皮粘膜等靶组织继续复制,引发炎症性病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由于宿主的防御机制,感染可被控制而停止发展,成为无症状感染或临床表现为轻症;仅极少数患者,病毒在靶器官广泛复制,成为重症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期。
该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等特征性皮疹。
二、中医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外邪侵袭引起的,外邪多为湿邪和暑邪。
湿邪多由于饮食不洁或环境不清洁导致,暑邪则多因天气炎热而被人体吸入。
三、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中医将小儿手足口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阳明胃经湿阻型主要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口渴、纳差,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阳明胃经,导致胃气不和,脾胃失运。
患儿常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消化系统症状。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健脾和胃。
2. 太阳小便湿热型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阻遏太阳经络,导致气血不畅。
患儿常有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尿量减少及小便颜色深黄。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肺化湿。
3. 少阳肝胆湿火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口苦、目赤、头晕目眩,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犯肝胆经络,导致肝胆湿火上炎。
患儿常有高热、口苦、目赤等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定和易激动。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平肝潜阳。
4. 太阴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发低热、腹泻、纳差、四肢乏力,舌苔白腻。
辨证特点:湿邪困阻太阴经络,导致脾胃虚寒。
患儿常有发低热、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伴有四肢乏力和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补益脾胃,祛除寒湿。
5. 厥阴心包湿邪型主要症状:发高热、心慌、口渴不欲饮水,舌苔黄腻。
辨证特点:湿邪侵袭厥阴心包经络,导致心阳失衡。
患儿常有高热、心慌等心脏症状,同时伴有口渴但不愿饮水。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心化湿。
四、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清利湿热类、健脾和胃类、宣肺化湿类等。
2.中医针灸:通过调理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它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热毒湿病,治疗上以清热解毒为主。
一、病因病机分析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EV71或Coxsackie A16病毒感染引起。
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经过潜伏期,病毒开始繁殖并侵犯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皮肤。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病理变化主要是湿热郁结、毒邪作崩,同时也可伴随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等情况。
二、中医辨证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中医将手足口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
轻型为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
普通型为发病中期,出现较高热度、口腔溃疡、口腔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儿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重型为发病后期,症状较为严重,患儿可能伴随高热、抽搐、昏迷等状况。
三、中医治疗方法1. 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是治疗手足口病的核心方法。
常用中药有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同时,神农酒炷、茶根茶也可用于口腔溃疡的消炎治疗。
2. 补益法对于疾病发展较快或体质较虚弱的患儿,中医可采取补益法来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等,它们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正气。
3. 调理脾胃法手足口病在临床上往往伴随脾胃虚弱的情况,因此调理脾胃是重要的治疗方向。
中医常用健脾药物如党参、茯苓等,帮助调理脾胃功能,增加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
4.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是使用药物外敷或局部涂擦,以缓解病情和减轻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金银花水、蒲公英叶贴敷患处,帮助消炎、止痒。
四、中医辨证论治实例患儿小明,2岁,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平时精神状态良好。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轻型手足口病的特点,判断为湿热病邪所致,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法为主。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妈妈们值得一看!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妈妈们值得一看!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儿手、足、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现小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且多伴见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症状。
从中医来分析,手足口病多发病于春夏之际;患儿以小儿为主;皮肤出现水疱;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发病时先出现发热。
综合判断,手足口病当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亦属于“痘疹”。
二、传播渠道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
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
4.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三、预防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两个预防的食疗方剂,可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给孩子服用(彭子益大师提供)孩子体质有偏差,才容易得病。
用食疗方将体质调整一下,就能预防,即使发病,病也比较轻。
可按体质分下面两种情况预防:1、如体质偏寒湿,大便稀每天3到5克葡萄干,加水煮开,小火5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水吃葡萄干。
2、如体质偏热,易便秘,或者开始时咳嗽。
每天一剂黄豆菜心水。
50粒黄豆,泡一小时,煮40分钟,加一个白菜心,再煮5到10分钟。
放温后,空腹喝。
四、手足口病处方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疱疹型咽峡炎和麻疹,在中医看来,都属于疹病(温病),为虚症。
中医大师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给出的绿色治疗方法,以下方法均适用。
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口服中成药制剂
2 0 0 0 4 0)
手足 口病 近年 来在 国内时有流行报告 ,而临床 经验证 明传统 中医药治疗手足 口病有显著疗效 。为了充分继
承和发挥祖 国传统 中医药的优势 、丰 富医学理论 建设 以及为 中成 药制 剂治疗手足 口病的临床 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就 用于
治疗手足 口病 的常用 口服 中成药制剂及 临床研 究数据作 一总结和介绍。
ABS TRACT T h e r e a r e s e v e r a l r e p o r t s a b o u t h a n d — f o o t — mo u t h d i s e a s e b e i n g e p i d e mi c i n Ch i n a r e c e n t y e a r s . I t h a s b e e n c o n i f r me d i n c l i n i c t h a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i s o f s i g n i i f c a n t b e n e i f t t o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h a n d ・ - f o o t ・ - mo u t h d i s e a s e ,a n d ma n y a r t i c l e s o n C h i n e s e p a t e n t d r u g s f o r h a n d — f o o t — mo u t h d i s e a s e h a v e b e e n p u b l i s h e d . I n o r d e r t o f u l l y i n h e r i t a n d p r o mo t e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e n r i c h i t s me d i c a l t h e o r y a n d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or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经方成功治愈手足口病一例
经方成功治愈手足口病一例常见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治疗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
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
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
该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我国自1981年上海始见本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
现西医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例如甲氰咪胍、阿昔洛维(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病毒灵及更昔洛韦等,均有一定疗效。
此外,由于细胞因子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中是最早出现的防御反应因子,也被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2]。
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现对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要述评,以便更好地治疗并控制该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因病机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
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
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 主要由外感实邪疫毒而致张立秋[4]研究认为: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
本病感受的邪毒为特殊的疫毒之邪,这种湿热之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发病初期为毒热伤及肺脾,导致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流涕、轻咳、咽红等感冒症状,重者出现吐泻等脾伤证候,继而毒热入血、循行全身,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并且出现口痛、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以及手足痒痛等症状。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
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苷肌肽及常规疗法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苷肌肽及常规疗法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朱杰;张路秋【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48)3【摘要】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苷肌肽及常规疗法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两组均予常规抗病毒、降颅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及静脉滴注脑苷肌肽。
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复常及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4.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两组比较,临床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脑苷肌肽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神经功能评分,预防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
【总页数】3页(P60-62)【作者】朱杰;张路秋【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相关文献】1.青蓝甘草汤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56例临床观察2.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3.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行性分析4.自拟泄热解毒汤联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干预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评价5.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行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指南
上海中医药学会
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要紧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紧密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建议临床大夫依照实际情形,参考使用以下中医药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内伤湿热蕴结,心火炽盛;病位在肺、脾、心三脏。
差不多病机为外感时邪疫毒,卫表被遏,肺气失宣,症见发热、头痛、身楚、咳嗽、流涕等,由于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则发为疱疹;假如毒邪没有及时祛除,耗伤气阴,可显现心悸、胸闷、气短;邪毒炽盛,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可显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危象
一、中医药预防:
运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之功能的中药,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一)中成药:
1.双黄连口服液口:5~10ml,一日2次,口服。
连续服用7日;
2.健儿清解液:5~10ml,一日2次,口服。
连续服用7日;
(二)饮食疗法:
1.米仁粥:生米仁100g、金银花30 g、白术30 g熬粥,每日一次。
(托幼机构作为午后点心服用);
2.银花茶:金银花10 g、野菊花6 g煮沸20分钟代茶,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饮用;
3.金银花露:用市售金银花露5~10ml冲水饮用。
每日二次。
(三)预防汤:金银花10 g、野菊花6 g、黄芩6 g、米仁30g、白术10 g,藿香10g,煎汤服用,连续服用7日。
(四)预防香袋:建议佩带儿童香袋。
或自制菖蒲5 g藿香5 g白芷5 g 艾叶5 g研粉装入布袋佩带胸前。
(五)银花洗手液:金银花煎水洗手,一日数次。
(六)漱口液:金银花10 g、野菊花6 g、板兰根10 g、生甘草5g煎汤漱口。
(七)艾菖熏蒸:用菖蒲、艾叶适量,熏蒸室内,或用鲜药悬挂室内。
(八)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多食新奇、蔬菜水果、饮食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九)口服提高免疫的中成药槐杞黄颗粒,一次半包,一日2次。
二、中医药治疗:
(一)轻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时期
症状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显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显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治疗原则:疏散风热、透疹外出,佐以清热解毒
差不多方及参考剂量:金银花10 g、连翘10 g、板蓝根10 g、黄芩10 g,丹皮10 g蝉蜕3g、紫草10 g 。
能够依照临床表现,酌情加入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茯苓、薏苡仁、紫草等药物,以加强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作用。
发热咽痛者加柴胡10 g、玄参10 g;口唇干燥加芦根15 g;便秘者加生大黄5 g;高热连续不退加石膏30~45 g;苔厚恶心、呕吐加藿香正气口服液。
;烦躁不安者可加莲子心;口渴甚者可加麦冬、芦根。
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万应胶囊、双黄连口服液、健儿清解液、痰热清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药物。
外用药物:西瓜霜、锡类散吹敷口腔患处,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手足疱疹处。
(二)重症:神经系统受累时期、心肺衰竭时期。
邪毒炽盛,内陷心包证:本证处于疾病显现脑炎、脑膜炎、脑水肿等中枢系统改变的严峻并发症时期,死亡率高。
要紧临床表现:显现壮热、神昏、抽搐等神志改变治法:清热解毒,醒脑开窍。
方药:清开灵注射液。
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气阴两伤,阴阳两竭证:本证处于疾病显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峻并发症时期,死亡率高。
要紧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或四肢不温,不能平卧,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微欲绝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加减:①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②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③肢冷者加桂枝、干姜;④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
(三)复原期:
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阻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方药:生米仁15 g、芦根10 g、石槲10 g、,白术10 g、生谷芽15 g、麦冬10 g。
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