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2作课教案
寓言四则 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件(共22张PPT)
其人曰:“奈地坏何?”
那个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踩踏的意思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
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四方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 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 心地会陷下去呢?”
学习引导
重点探究
示例2: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 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 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和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 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 了解自然,做好防范。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学习引导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大意。
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
等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 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 得到一个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两则中 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 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 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两个寓言各讲了什么 故事,寄寓什么道理。
第24课 寓言四则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寓意:凡事都要经过 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 相。
课堂总结
意思:杞国有个人怕 天塌地陷,常比喻不 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 忧虑或担心。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内容寓言四则-塞翁失马课型新授课时 1执笔人李琳审核人王秀敏庞佳时间2013年月日姓名班级组名角色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复述课文,了解寓意;从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入手,领悟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学习重点:分析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难点:理解寓言中福与祸的相互转化;学习改写、编写寓言学法指导: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写在下面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塞翁失马: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丁壮者引弦而战: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一)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2、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划出解释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句子。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4、全班释疑(二)问题探究1、.这个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将表述祸福转化的相关内容填入下面空格处。
祸→福→祸→福2、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成语“,”就出自本文。
3、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寓言四则》教案《寓言四则》教案(通用12篇)《寓言四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8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希望在寓言四则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篇一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
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 宙斯( ) 庇护( ) 粘住( )(2)掌握词义:庇护:袒护,保护。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案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kǎi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jiào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喇.叭()粘.住()2.根据拼音写汉字。
kǎi()歌jiào()量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著作。
D.《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4)丁氏对.曰()6.下列加点的“之”,与“宋之丁氏”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友人惭,下车引之.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丁氏穿井得一人。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
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案《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2.理解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重点词语,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方法:朗诵法、翻译法、评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从《伊索寓言》里收获了一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
(学生展示)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这节课我们要再接再厉,挑战一下自己,学习另两篇寓言,一篇是《穿井得一人》,另外一篇是《杞人忧天》。
二、预习展示1.字词注音展示溉汲..gài jí杞.人qǐ躇.步chú跐蹈..cǐdǎo舍.然shì中.伤zhòng2.学生展示作家作品,老师明确:(1)《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2)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本人与弟子)著有《列子》,《列子》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3.学生展示课文内容,老师或补充,或明确。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寓言四则第2课时精品教案
《寓言四则》教学方案第2课时《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二则寓言,疏通文意,理解寓意。
2.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探究其现实意义。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这二则寓言,疏通文意,理解寓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创作目的,探究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素材“邯郸学步”“刻舟求剑”“东郭先生和狼”。
导语:这些中国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与课本内容有联系的典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二、夯实基础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学生进行正音。
1.字词正音溉(gài)汲(jí)杞(qǐ)人忧天亡(wú)星宿(xiù)中(zhòng)伤躇(chú)步跐(cǐ)蹈舍然(shì)2.作品简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吕氏春秋》结构比较完备,篇章规划整饬,不少文章明朗犀利,将故事、譬喻、议论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古代散文史上也有相当地位,是研究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先秦文化史的可贵资料。
《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又称《冲虚至德真经》,传战国列御寇著。
《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设计意图:扫清读音障碍,通过作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过渡: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少论述思想的作品中都善于用寓言来劝谕或讽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两篇古代寓言,进一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感受寓言的现实意义。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探究方法(1)自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10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寓言四则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
《寓言四则》教案优秀6篇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
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
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
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
(揣摩人物心理)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第24课《寓言四则》第二课时课件
合作探究 ➢ 宋君对这次谣言的传播十分生气,他决定进行追责。如果你是断案大
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他是谣言的缘起。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一事表述不清,产生歧义。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他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道之。 国人。大家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你身边有没有表述不清引起歧义或以讹传讹的事件,说一说。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谣言止于智者”,宋君为什么能止住这次谣言呢?
①宋君身份地位的特殊性、权 威性;
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实 地探访,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度)。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合作探究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
说,应该怎么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
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文海中遨游 在积累中提升
文章主旨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的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 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 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作品简介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 客编撰的。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 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 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 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 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七年级语文寓言四则 第二课时 教案
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本文通过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一个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蚊子和狮子
【通读课文,深入探究】
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却又败给蜘蛛的原因各是什么?
【通读课文,深入探究】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示了他的骄傲心理。
2.你认为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3.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
课堂小结
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作业来自计1.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课内容
板书设计
蚊子和狮子
教学反思
抓住寓言文体特点,掌握阅读寓言方法。本课开讲时,我让学生探究寓言,寻找学习方法。生成了“品读故事——品析寓意——获得启示”的阅读思路,完成了从“面”进入“点”的学习过程,生成了阅读寓言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六单元
第66课时
七年级语文
主备人
执教人
课题
课型
精读课
授课时间
2020.12.14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弄懂四则寓言的寓意及启示。
2.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农夫是一个懒惰、狭隘、缺乏智慧的人物。他偶然得到了兔子,便以为可以不劳而获,死守树根等待兔子自己撞死。他在得到兔子后,没有思考如何继续改进和努力,而是选择了安逸和等待。
4.总结《守株待兔》与其他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共同点:都是通过寓言故事传达道理,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寓言故事所传达的不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四则》中的四个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3.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手段:
1.讲授法:教师对寓言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互动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请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某个寓言故事,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回答,例如:问题:为什么农夫会选择守株待兔而不是继续努力工作?答案:农夫选择守株待兔是因为他懒惰、狭隘、缺乏智慧。他偶然得到了兔子,便以为可以不劳而获,选择了安逸和等待,而没有思考如何继续改进和努力。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一事无成。)
不同点:《守株待兔》强调的是不能死守狭隘的经验,要勇于创新和努力;而其他寓言故事则强调的是不同的道理,如《掩耳盗铃》强调的是自欺欺人,《滥竽充数》强调的是虚假和欺骗,《画蛇添足》强调的是过度贪心和失去理智。
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说课稿
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说课稿【寓言四则后两则说课稿】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寓言四则后两则》的说课稿。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四则短小精炼的寓言,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生活中的道理。
通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哲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来自于小学生语文课本,属于寓言故事的范畴。
故事整体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寓言”开头,说明了故事的主题。
通过这四则寓言,故事传达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阅读这四则寓言,掌握一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道理,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思考、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理解寓言的文学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帮助他们明白并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德义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动物特点,思考和探索其中的道理,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传达自己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动物特点和寓意,引导他们主动追求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情感教育引导:通过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比如,我会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故事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阅读和讨论我将给学生分发寓言故事的文本,让他们在阅读前先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随后,我会进行整体朗读,然后分四次让学生阅读四则寓言,并在阅读后让他们展开讨论。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案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地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西方的寓言故事,得到了一些启示,接下来我们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看看又能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让一学生范读。
3.按节奏朗读课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教师点拨。
明确:(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补充: ①之:的②氏:姓③而:连词,表顺接④溉汲:打水浇田⑤居:住,停留。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寓言四则《呆若木鸡》教案2长春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思考如何避免过度沉迷,实现适度原则。
5.创新教学(5分钟)
-情境模拟: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寓言故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思维导图:利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寓言故事的学习要点。
6.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讨论寓言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意义,促进文化理解。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寓言四则《呆若木鸡》教案2长春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呆若木鸡》选自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为寓言四则之一。本故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过度专注而陷入呆滞的状态,寓意着做事情要适度,不可过分沉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寓言的文学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领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寓言文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3.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呆若木鸡》这一课的深层含义时,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适度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对于寓言中所隐含的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背景,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如何将故事中的教训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可能会感到困惑。部分学生可能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方面存在挑战。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学生用平板电脑。
总用时:45分钟
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主动探究,培养核心素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双边互动,鼓励学生表达和思考,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质量。
拓展与延伸
《寓言四则》教案(15篇)
《寓言》教案《寓言四则》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四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寓言四则》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用具:导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案一、资料助读:1、寓言及其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伊索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二、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2、解释下列词语:爱慕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懂课文:1、了解《伊索寓言》。
2、了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梳理情节:1、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寓言四则》(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寓言四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生活中总有些奇怪的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人费解,如有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也有人说“穿井”能“得一人”,这些都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奇怪的问题走进《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两篇课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穿井得一人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二)杞人忧天1.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列子》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2.文学常识《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又名《冲虚真经》,也是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时计划(教案)
学校班级级学科语文教师课题《24 寓言四则》时间年月日
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应
用
分
析
综
合
①翻译《杞人忧天》、《穿井得人》,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内容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型教读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
第二课时《穿井得一人》
一、情景激趣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 0篇。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
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
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
三千人。
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共二十多万字。
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
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
能够做到。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溉汲:浇灌。
溉,洗涤。
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及:到国:国都。
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
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向、对。
于:在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
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
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之:穿井得一人之使。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
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
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
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
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
没听到的好。
二、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
的求实精神。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原文: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
一圣人。
(《不苟论?赞能》)
译文:
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支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
得到方圆千里之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