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支撑。
从企业资源规划(ERP)到客户关系管理(CRM),从供应链管理(SCM)到电子商务平台,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在提升效率、优化决策、增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信息系统究竟是如何开发与实施的呢?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
这就好比盖房子之前要明确房子的用途、居住人数、功能需求等一样,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与相关的业务部门和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工作方式以及对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比如,一个销售部门可能希望系统能够实时跟踪销售业绩、客户反馈,而财务部门则更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报表的生成。
通过需求调研和分析,形成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系统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就像是绘制房子的蓝图,包括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
总体架构设计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和运行模式,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效率,模块设计将系统功能分解为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界面设计则要注重用户体验,使操作简单、直观。
在完成设计后,就进入了编码与开发阶段。
这时候,开发人员根据设计文档,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出来。
他们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程规范,确保代码的质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还要进行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的功能进行单独测试,确保其能够正确运行。
当各个模块开发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
这就像是把盖房子的各个部件组装起来,然后进行整体的验收。
在这个阶段,要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验收测试等,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完整、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数据是否准确、操作是否流畅等。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信息系统的实施同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实施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人员培训、数据迁移、上线切换等方面。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实现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是非常必要的。
一、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必须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通过需求调研、访谈和观察等方式,确定系统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并进行需求文档的编写。
同时,需求分析人员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
二、概要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系统需求后,下一步是进行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指在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等。
概要设计的结果是制定概要设计文档,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提供指导。
三、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具体功能和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需要针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设计模式的选择、算法的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定义等。
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制定详细设计文档,为编码和测试提供依据。
四、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在详细设计完成后,开发人员开始进行编码工作。
编码是将设计文档中的设计思路转化为代码的过程,开发人员需要按照编码规范和设计要求,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代码的编写。
完成编码后,需要进行单元测试,确保编写的代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
五、集成测试阶段在单元测试通过后,系统进入集成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个模块被逐步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是否能够协同工作。
通过集成测试,可以发现并解决系统的集成问题,确保整个系统的功能正常。
六、系统测试阶段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在这个阶段,需要执行各种测试案例,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等。
信息系统开发知识点总结

信息系统开发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系统开发概述信息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组件所构成的系统,这些组件可以包括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人员等。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范,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开发人员掌握各种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信息系统开发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系统部署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其中,需求分析是确定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环节,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的环节,系统开发是根据设计结果编写系统代码的环节,系统测试是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的环节,系统集成是将各个模块组合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环节,系统部署是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环节,系统维护是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的环节。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收集用户需求、分析需求、确认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信息。
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面谈、问卷调查、观察、文献查阅等。
需求分析的结果包括用户需求文档、系统需求规约、用户界面原型等。
需求分析的技术要点包括需求抽象、需求规约、需求验证等。
四、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过程。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等;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模块的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等。
系统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等。
五、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根据设计结果编写系统代码的过程。
系统开发的方法包括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敏捷开发等。
系统开发的技术要点包括模块化编程、代码复用、编码规范等。
系统开发的工具包括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等。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特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来构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首先,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最终系统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系统设计阶段。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整体设计包括系统的结构设计、模块划分、数据流程设计等,而详细设计则包括具体模块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明确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为编码和测试提供指导。
然后是系统编码阶段。
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人员需要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工作。
编码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编码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编码人员需要与设计人员密切合作,及时解决在编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变更。
紧接着是系统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手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
测试人员需要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系统部署和维护阶段。
在系统测试通过后,系统需要部署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让用户开始正式使用。
同时,系统的维护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对系统进行监控、优化和升级,保证系统始终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开发出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一个组织系统开发人员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工作的过程。
开发方法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并以有效和高质量的方式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最传统和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采用线性顺序的方式,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因此瀑布模型强调阶段间的线性关系和顺序。
2.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开发方法。
它通过创建一个初步的系统原型来理解和验证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模糊或需要快速开发的项目,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减少后期修改的工作量。
3.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小的增量和迭代。
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工作的子系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
每个增量都可以独立完成和验证,并且在后续增量中逐步添加新功能和改进。
增量模型适用于长期项目,可以快速交付部分功能,减少整体项目的风险。
4. 敏捷方法(Agile Methods)敏捷方法是一组灵活、协作和迭代的开发方法。
最常用的敏捷方法之一是Scrum,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一般为两周),称为Sprint,在每个Sprint中完成一部分功能。
Scrum强调团队协作、自组织和持续改进,可以快速响应变化,并提供高质量的软件。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将风险管理和迭代开发相结合。
它通过不断评估和处理项目中的风险来推动开发过程。
每个迭代包括需求分析、风险评估、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评估。
螺旋模型适用于复杂项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
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将系统开发分解为一系列可重用的组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利用软件工程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的过程。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
它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注重团队协作和客户参与。
敏捷开发的特点是快速迭代,及时反馈,能够快速适应需求变化。
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如互联网应用开发等。
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严格按照顺序进行。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阶段清晰,文档完善,适用于需求稳定的项目,如传统企业信息系统开发。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收集用户需求、验证设计方案的系统开发方法。
原型模型的特点是快速迭代,能够快速获取用户反馈,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项目,如新产品开发等。
增量模型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逐步完成每个子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的系统开发方法。
增量模型的特点是模块化,逐步完善,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如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和政府项目。
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循环迭代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系统开发方法。
螺旋模型的特点是风险管理,适用于对项目风险高度关注的项目,如金融系统开发等。
结合以上介绍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
在实际项目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合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常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和设计数据库等工作,构建一个能够提供信息支持和处理业务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可以分为传统开发方法和敏捷开发方法两种。
传统开发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开发流程和步骤,通过详细规划、设计、编码、测试和上线等多个阶段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1.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传统开发方法,按照顺序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运维等阶段。
这种方法注重规划和文档化,适用于较稳定和明确的项目需求。
2.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指通过迅速构建一个原型系统,用于用户试用和反馈,然后再逐步完善系统的开发过程。
原型模型适用于项目需求不明确或需求频繁变动的情况。
3.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完成一个小的功能增量。
增量模型适用于大型项目的开发,可以提前交付部分功能,减少风险。
4.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开发方法,将开发过程按照迭代的形式进行,每个迭代完成一个阶段的开发,并进行评估和修改。
螺旋模型适用于复杂项目,可以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需求。
敏捷开发方法是指根据敏捷宣言和敏捷原则,采用迭代、增量和协作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和持续优化。
1. ScrumScrum是一种敏捷开发方法,将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固定时间的迭代周期(Sprint),每个周期内完成一些功能的开发。
Scrum注重团队协作和需求的逐步细化,适用于多变和复杂的项目。
2.极限编程(XP)极限编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敏捷开发方法,强调面对面的沟通和持续测试。
XP注重快速响应需求和交付高质量的软件,适用于小型项目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
3.敏捷建模(AM)敏捷建模是一种使用简单图标和文档的方法,快速构建原型和编码,强调可视化和迭代开发。
敏捷建模适用于需求较为明确的项目,可以快速交付原型和系统。
4.轻量级迭代模型轻量级迭代模型是一种结合了敏捷开发和传统开发方法的方式,注重迭代、协作和快速响应需求。
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

contents
目录பைடு நூலகம்
•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 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概念 •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论 • 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与技术 • 信息系统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研究
01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系统开发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将组织的目标、需求和业务流程转化 为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手工处理阶段
依靠人工操作处理业务数据。
自动化阶段
使用专用软件进行业务处理, 但仍需人工操作。
集成化阶段
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 并开始出现企业级的信息系统
。
智能化阶段
信息系统具备人工智能和机器 学习功能,能够进行智能分析
和预测。
02 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概念
系统规划
预算管理
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预算是一个重要 的考虑因素。需要合理估算开发成本 ,控制费用支出,避免超预算的情况 发生。
团队沟通与协作
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团队协同工作的基础。需要明确团队成员的 职责和分工,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进度汇报和问题讨论。
协作工具
使用合适的协作工具可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例如,使用项目管理 工具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管理,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实时沟通等。
项目背景
某制造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决定引入ERP系统。
需求调研
了解企业各部门业务需求,明确ERP系统的功能模块。
选型与供应商谈判
对比不同ERP产品,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系统,并与其供应商进行商 务谈判。
案例二: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实施
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系统部署与维护
系统部署
将系统安装到实际运行环境中,配置相关参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维护与升级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性能优化。
03 信息系统开发实例一:银 行管理系统
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
银行需要一个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来管理客户 信息、交易记录、账户余额等。
功能需求
系统部署与维护
系统部署
根据系统架构和环境要求,进行系统部署,包括服务器配置、软 件安装、网络连接等。
系统培训
为用户提供系统培训,介绍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确保用户能够 熟练使用系统。
系统维护
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修复系统故障、优化性能,保证系统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6 信息系统开发实例四:酒 店预订系统
集成测试
将各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测试,确保 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
系统测试
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满足需求。
系统部署与维护
环境准备
准备服务器、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系统部署
将开发好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
系统监控与优化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根据性能数据进行优化。
系统维护与升级
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修复漏洞,根据需求进行系统升级。
系统开发
根据系统设计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 系统开发,编写代码、搭建数据库等。
集成测试
对所有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模块 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功能的稳定性。
单元测试
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 每个模块的功能正常、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测试
邀请用户进行验收测试,对系统的功 能、性能和易用性进行全面评估。
端使用Vue.js框架。
数据模型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
下面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
1. 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如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逐步推进来完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开发过程规范、易于管理和控制,但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
2. 原型法:原型法是一种快速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建立一个原型系统来快速验证和修改系统需求。
原型法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灵活性高,但缺点是原型系统可能不完全符合最终需求,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3.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操作封装成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系统功能。
面向对象法的优点是开发效率高、可维护性好,但缺点是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敏捷开发法:敏捷开发法是一种迭代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频繁迭代和快速反馈来不断完善系统。
敏捷开发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但缺点是需要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上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需求,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是指根据特定需求,采用一定的技术和过程来设计、开发和实现信息系统的方法论和规范。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和系统的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按照顺序依次进行。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有序、线性,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适用于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
2.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较为迭代的开发方法。
通过与用户密切合作,先快速构建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逐步改进和完善,直至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并快速调整,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灵活变化的项目。
3.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迭代、协作和自组织的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可迭代的需求管理和反馈机制。
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是快速交付有业务价值的软件,并持续集成、测试和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适用于需要灵活应对快速变化的项目。
4. 增量开发增量开发方法将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是一个可交付的部分系统。
每个增量的开发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阶段。
通过逐步增加功能和交付,增量开发能够降低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系统的开发。
5.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迭代的、风险驱动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开发和评审等阶段。
每个循环都是一次风险控制和项目评估的机会,可以及时应对问题和变化。
螺旋模型适用于风险较高或需求变化较大的项目。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进行项目管理、质量保障和团队协作等工作,以确保系统的成功交付和运行。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论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论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交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敏捷开发,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为经典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之一。
它以线性顺序的方式展现了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的输出均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确保了项目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瀑布模型的优势在于明确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完成后可以进行充分的评审和验证。
然而,瀑布模型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如需求变更导致的返工成本高和对用户参与程度的要求较高等。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将重点放在对系统的快速原型开发上。
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反馈,不断迭代和改进原型,从而逐步满足用户需求。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需求频繁变更的项目。
原型模型的优势在于提供了直观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减少了需求理解和沟通上的误差。
然而,原型模型也容易导致需求范围控制不好和项目进度管理困难等问题。
三、增量模型增量模型将系统开发划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都是一个独立、可交付的系统部分。
每个增量都包含了完整的开发流程,从需求分析到维护。
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增量进行开发。
增量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交付部分功能和减少风险。
同时,增量模型也需要一定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以确保各个增量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四、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协作、客户参与和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敏捷开发不局限于特定的开发模型,而是一种灵活的开发思维方式。
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包括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通过频繁迭代和持续反馈,敏捷开发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提供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总结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论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

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信息系统开发是指为满足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方法,通过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过程,开发出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软件系统。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开发过程和关键步骤以及其重要性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
一、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是指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过程等组成的互相配合和协调工作的系统,用来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特定目标。
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加工和传递,信息系统帮助组织进行决策、管理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和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初期,系统分析师与用户密切合作,详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师将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界面和数据库等。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为后续的编码和测试提供指导。
3.编码与测试: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开发人员进行编码工作,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
同时,开发人员进行代码测试,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4.系统集成与实施:完成编码和测试后,需要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进行整体测试。
系统集成阶段主要是为了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和交互正常,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5.运维与维护:信息系统开发仅仅是一个起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配备专业的系统运维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升级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对于组织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工作效率: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化和集成组织的各项业务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优化决策支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信息系统能够辅助管理层进行决策。
管理层可以基于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支撑。
无论是大型企业的复杂业务流程管理,还是小型创业公司的创新服务提供,信息系统都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信息系统开发呢?简单来说,它就是创建一套能够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的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信息系统开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明确开发的目标和需求。
这就好比盖房子之前要先确定房子的用途和居住者的需求一样。
比如,一个电商平台的信息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订单、库存管理、客户信息等;而一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则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病历管理、医疗资源调度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才能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指明方向。
在明确需求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系统设计。
这包括了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方面。
软件架构就像是房子的框架结构,要确保其稳定、可扩展;数据库则是存储信息的仓库,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用户界面则要简洁、易用,让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操作。
开发团队也是信息系统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开发团队通常由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程序员、测试人员等组成。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度把控和资源协调;系统分析师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将其转化为技术实现方案;程序员则根据设计方案编写代码实现功能;测试人员则负责对开发出来的系统进行各种测试,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在开发过程中,技术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不同的业务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技术栈。
比如,对于高并发的系统,可能需要采用分布式架构和缓存技术;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可能需要采用加密技术和严格的权限管理。
而且,技术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开发团队需要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适时地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竞争力。
代码编写完成后,就进入了测试阶段。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等多个环节。
简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简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指在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策略、方法和技术。
它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对于信息系统的成功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信息系统开发中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线性的开发模型,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分工清晰,易于管理和控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刚性、耗时、不灵活等问题。
2. 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原型开发的方法,它通过建立一个原型系统来快速地识别用户需求并进行验证。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快地进行需求分析和交互设计,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开发后期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和重构。
3. 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渐进式的开发方法,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阶段,每个迭代阶段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等环节,每个迭代都可以增量地完成一部分功能,同时也可以对之前的迭代进行修改和调整。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快地响应变化和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但是需要更高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4.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灵活、迭代的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合作、用户参与和快速响应变化。
它通过持续集成、自动化测试、持续交付等技术手段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快地响应变化和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需要更高的团队协作和技术能力。
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混合开发,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项目的要求。
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了现代化企业中的重要工作。
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数据化、自动化处理的系统。
企业通过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使计算机技术能够运用到企业的运营当中,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信息系统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系统维护等环节,其中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环节。
需求分析是开发信息系统的第一步。
它主要是为了理解企业业务流程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需求。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业务需求,省略不必要的功能,保持信息系统的简洁性和创新性。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最核心的环节。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开发团队需要决定系统安装的硬件、数据存储方式、软件平台、网络化需求等。
设计时需考虑各种资源的投入与输出、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改进、安全性、易用性等。
系统实现与测试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下一个步骤。
在实现系统时,开发团队应确定适当的编程语言、工具,选取合适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保密性。
在测试系统时,开发团队通过各种测试方式来验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
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信息系统也将随之不断变化。
在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积极地进行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信息化支持。
二、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
信息系统应用是指将开发好的信息系统运用到企业运营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使用信息系统优化运营流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金融行业的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通过信息系统的优化达到快速处理和准确性的提高;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处理和储存管理,也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极高的效率水平;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和流通管理,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信息系统开发

第七章信息系统开发7.1 信息系统开发概念信息系统(Command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CCIS)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信息系统,它为指挥和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过程提供支持。
信息系统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创建和实施这种信息系统,以满足特定组织和领域的指挥与控制需求。
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目标与需求:开发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明确系统目标和需求。
这通常涉及与业务部门和利益相关者沟通,以收集和整理关于指挥与控制过程的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信息。
系统设计:根据目标和需求,设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实施方案。
这包括技术选型、系统模块划分、功能设计、数据流程设计等。
信息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实现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指挥与控制功能。
开发与测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模块的开发工作。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编程规范、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要求,确保代码质量和项目进度。
同时,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部署与上线:系统开发完成后,将其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上线运行。
这需要进行服务器环境搭建、配置和优化,确保系统在高并发、高性能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运维与维护:系统上线后,需要进行持续的运维和维护工作,包括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处理用户反馈问题、进行版本更新和功能优化等。
这有助于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用户满意度。
安全与合规: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还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系统合规。
总之,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过程,包括目标与需求、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部署与上线、运维与维护以及安全与合规等。
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组织和领域的特定需求,实现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指挥与控制功能。
7.2 基于分层架构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基于分层架构的信息系统开发是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用户需求,通过采用一定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和完善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适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式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和原型化开发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瀑布式开发方法瀑布式开发方法是目前最为常见和传统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它采用线性的顺序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些阶段由严格的时间顺序和规定的输入输出控制,以确保每个阶段顺利进行。
瀑布式开发方法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控制,每个阶段的成果清晰可见。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固定的项目计划和不适应变化的需求等。
二、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以迭代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
敏捷方法强调与用户的紧密合作和灵活变通,在需求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能比较好地应对变化。
敏捷开发方法通常采用短周期的迭代开发,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验收等工作。
敏捷开发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变化,开发过程透明可见。
然而,敏捷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沟通不畅、需求变化无限制等。
三、原型化开发方法原型化开发方法是一种通过迅速构建可操作原型来获得用户反馈和验证需求的方法。
在原型化开发方法中,开发团队通过迭代地设计、构建和测试原型,与用户进行反复沟通和调整,最终确定最终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原型化开发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前发现和修正问题,减少后期开发和维护成本。
然而,原型化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原型精细度和稳定性等。
综上所述,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瀑布式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和明确的项目;敏捷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项目;原型化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者项目风险较高的情况。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交付高质量的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指设计、构建和实施用于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测试和部署等一系列阶段。
在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方法论可以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总结。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它采用线性顺序的方式,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的输出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这种方法注重规划和文档化,并且只允许在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瀑布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结构化和可预测性。
由于每个阶段的输入和输出都清晰定义,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控制进度和质量。
瀑布模型适用于大型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需求相对稳定、优先级明确的项目来说,因为项目经理可以提前规划和安排资源。
然而,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
它忽视了迭代和反馈的重要性。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瀑布模型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变化。
由于每个阶段必须在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这种顺序性可能导致较长的开发周期。
瀑布模型对开发团队的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资源和明确的沟通渠道。
二、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反馈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它强调团队合作、自组织和适应性,通过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迭代或周期,每个周期都可交付可用的软件。
敏捷开发注重需求的灵活性和变化响应能力。
相较于瀑布模型,敏捷开发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由于迭代和周期性的开发方式,敏捷团队可以更快地对需求变化作出响应,并及时调整开发计划和优先级。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激发了创新和自主性。
然而,敏捷开发也存在一些挑战。
敏捷方法依赖于高效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或信息共享不畅,可能会导致开发效率下降。
敏捷方法对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
它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周期较长、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
2.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开发的方法,它通过快速建立一个原型来验证用户需求,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开发周期较短的项目。
3.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变化和持续交付。
敏捷开发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包含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环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开发周期较短、项目规模较小的项
目。
4. 基于组件的开发
基于组件的开发是一种将信息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的组件,然后通过组件的组合和重用来构建信息系统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规模较大、开发周期较长的项目。
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开发团队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开发质量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0-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时间盒
––在一段不能延长的时间内(通常60-90 天),系统的某个版 本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投入运行。 优点: 有规律向用户和管理层发布运行系统,提高和保持管理者和用 户对项目的热情,因为系统工作版本按照有规律的模式进行发 布。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主讲:郝晓玲 Hxling@
1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本章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代表性的系统开发方法 自动化工具与技术
2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快 速 应 用 开 发 路 线 R A D
19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9-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RAD基本思想:
让用户主动参与到分析、设计和构造活动中 让系统开发组成重点突出的研讨会,让所有关联人员一同参与 通过一种迭代的构造方法加速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 提前用户看到工作系统的时间
企业所应用的数据类是很少变化的,其实体类型是不变的,除需加入新的几个
实体外,变化的只是实体的属性。
企业的数据模型是企业固有的,是不随企业的职能域、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的
变化而变化的,从而克服了因业务过程的变化而易造成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积压” 问题。
3)真正参加论: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加开发工作。
4)规划设计方法论: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相结合的建设 计算机化企业的方法论。
源程序清单
测试报告
软件维护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30-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开发的基本思想:
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明确定义的阶段。 预定好各阶段任务,并实施阶段性评审 按准则、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发; 以文档形式驱动的,上一阶段的结果作为本阶段的输入
方法特点 明确需求,设计系统—减少系统开发的盲目性 自顶向下设计—系统的方法、全局的观点 严格按阶段进行——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明确的工作步骤 工作文档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间有共同的语言 和依据 运用系统技术(分解与综合),使复杂系统简单化——模块化 强调阶段成果的审定和检验
5)主题数据库思想:以主题数据库规划、设计和实现为主体的企 业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工程核心内容。
35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35-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工程法
信息工程的数据环境
数据文件 应用数据库 主题数据库 信息检索系统(也称为数据仓库) 前两类是以数据文件或应用数据库为主体的数据环境,是低档
模型驱动开发路线缺点:
项目持续时间长,需要时间收集事实、绘制和验证模型 模型能达到的需求理解程度最多和用户理解程度一样 降低用户在项目中的主动参与 不够灵活,用户在设计之前必须完全说明需求,构造之前必须
有完整的技术设计说明
18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8-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工程法 信息工程方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
美国著名的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 马丁(JamesMartin)
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建立“计算机化企业”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企业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基础原理-数据稳定性原理。 1986年引入国内,强调信息工程中数据环境集成的重要性,信
22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2-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商用软件包开发路线:
建议申报书Request for proposal (RFP)
与软件供应商交流业务、技术和支持需求的正式文档,这 些软件供应商希望竞争销售应用软件包和服务。 报价申报书Request for quotation (RFQ) 与单个软件供应商交流业务、技术和支持需求的正式文档 , 该软件供应商已经被选中提供应用软件包和服务。 差距分析Gap analysis
FAST方法的经典项目阶段? 范围定义阶段 问题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 逻辑设计阶段 决策分析阶段 物理设计和集成阶段 构造和测试阶段 安装和发布阶段
8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8-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方法学
9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9-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本章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路线 代表性的系统开发方法 自动化工具与技术
29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9-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要求定义 确认 设计 确认 编码 确认 测试 确认 维护 确认
30 需求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混合开发路线
16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6-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模 型 驱 动 开 发 路 线
17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7-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模型驱动开发路线优点:
需求分析更全面更好地文档化 系统设计更合理、稳定、适应性 使用全面规格说明,容易正确地构造系统
管理过程和项目
将信息系统作为重要投资 不害怕取消和返工 分而治之 设计系统时考虑到增长和变化
13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3-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本章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路线 代表性的系统开发方法 自动化工具与技术
14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4-
息化的关键在于建立以“数据为中心”和“数据稳定性”为基本 原理的总体数据规划。
信息工程强调在分析和研究过程需求、接口需求之前,首先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和分析数据需求,关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结构,又称为“以数 据为中心的”。
34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34-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信息工程法
信息工程基本原理 1)数据核心论: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 2)数据稳定论:数据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
系统开发方法学 有哪些跨生命周期的项目活动? 调查研究(信息收集和数据收集) 记录文档和演示汇报 可行性分析 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
10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0-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本章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代表性的系统开发方法 自动化工具与技术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6-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课堂讨论
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某大学的人事管理系统,该 大学的组织结构如下:该大学有10个学院,以及 学生处、教务处等机构;每个学院有4个年级的本 科生,每个年级有10个班,每个班级有30个左右 的本科生。其中牵涉到的范围有上万名学生的学 籍管理,上千名教职工的教务、科研管理等工作 。开发时间要求一年左右。 你打算采用怎样的开发路线?
– 形成对供应商的依赖
–购买系统很少能反映理想方案 –改善业务过程以适应软件会遇到阻力
24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4-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商 用 软 件 包 开 发 路 线
25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5-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混 合 开 发 路 线
26
实践、交付成果和自动化工具。
用来开发和维护大部分或者所有的信息系统和软件。
5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5-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方法学
使用系统开发方法学的优点? 提供一个一致而且可再生的方法应用于所有项目。 降低了错误风险。 为各项目产生完整且一致的文档。 所有用户都使用同样过程,可以在项目间灵活分配系统人员 。 虽然开发团队和成员不断变化,但后者可以方便获得和理解 以前的工作。
21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1-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路线
RAD优点: 适用于用户需求不确定不明确的项目 鼓励用户和管理层主动参与 项目具有较高可视性和支持程度 用户和管理层看到可工作的方案更快些 错误和遗漏更早发现 RAD缺点:
可能增加运行、支持和维护费用 省略问题分析阶段 对速度的重视可能会破坏质量 抛弃原型可能被视为产品的时间和精力的损失
31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31-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 优点 规范化(阶段性、结构化技术) 文档化(每个阶段提交文档) 质量保证(阶段性评审) 推迟实现(逻辑设计与物理实现分离) 缺点 系统开发周期过长,等到末期才能看到开发成果,增 大开发风险 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调查中就充分地掌握用户需求、管 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 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实施 有一定的困难。 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11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1-
第3章 信息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基本原理 系统开发有哪些基本原理?
让用户参与
使用一套问题解决步骤 确立开发阶段和开发活动 在开发过程中记录文档 建立标准
12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