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

合集下载

弥渡山歌修辞艺术研究报告

弥渡山歌修辞艺术研究报告

弥渡山歌修辞艺术研究报告弥渡山歌是中国云南省弥渡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而闻名,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形象描绘。

本报告旨在对弥渡山歌的修辞艺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弥渡山歌借助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丰富了歌曲的内涵。

其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比喻是一种将事物进行类比和对照的修辞手法,通过用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的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

比如《苗儿的烦忧》,歌词中用"浓得就像糖葫芦"来形容爱情的甜蜜,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弥渡山歌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更具生动感。

比如《黄土地上的花》歌中的“黄土地上的花,要你数十年蔬菜叶”,通过赋予花的久远性和需要数十年来才能开放的特点,使听众对花的付出和坚韧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弥渡山歌还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事物的特点,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者景象的强烈程度。

如《三情贺电》,歌中描述了三种情感的夸张表达,通过将这些情感进行夸张,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弥渡山歌中还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对称的语言结构和押韵手法,使歌词更具有韵律感。

比如《我的马儿》歌中的“骑马穿越石头桥,草地上踩草蹲跳”,通过对仗的手法,使歌曲更加押韵,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总的来说,弥渡山歌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其歌词更丰富、更深入人心。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也增加了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

弥渡山歌的修辞艺术研究不仅对于弥渡县的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艺术形式的修辞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我国的民歌受着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影响,因而各民族的民歌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云南民歌的集散地――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一、弥渡简介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

弥渡县城过去在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

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

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

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云南省弥渡县是云南民歌的沃土,这里是《绣荷包》《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经典民歌的发源地。

、《弥渡山歌》也是一首颇为地道的云南景点民歌。

二、《弥渡山歌》的创作背景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大理州弥渡县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等云南经典民歌。

这首由云南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唱红大江南北的《弥渡山歌》也不列外,更是袁留安先生最喜爱的一首弥渡民歌。

袁留安先生13岁参加革命工作,15岁的时候就跟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到弥渡去参加土改工作。

袁留安先生听说弥渡是个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坚决要求去弥渡。

被分在了一个山区的袁留安先生遇到了一个近70岁的打草鞋的老妈妈。

袁留安先生帮着老妈妈搓绳子,请求老妈妈教他两个民歌,老妈妈看到袁留安脚勤手快,就教了他一个民歌。

这首歌就是《弥渡山歌》的前身、基础,但是一个悲调。

袁留安先生把这首歌的曲调、节奏加快一倍,用这首歌的词填上去,将这首歌录下,得到了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从此《弥渡山歌》广为流传。

《弥渡山歌》音乐鉴赏

《弥渡山歌》音乐鉴赏

《弥渡山歌》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弥渡山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分析和描述《弥渡山歌》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动态和音色等要素。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民间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讲义或课件,介绍《弥渡山歌》的背景和分析要点。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弥渡山歌》的录音。

笔和纸,供学生做听后感和分析记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音乐鉴赏的经验和方法,提问如"你们曾经听过或参与过民间音乐的欣赏活动吗?"引入今天的主题,《弥渡山歌》音乐鉴赏,解释它在音乐作品和民间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介绍《弥渡山歌》(10分钟)介绍《弥渡山歌》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来源,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讲解《弥渡山歌》的演唱形式、歌词内容以及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分析音乐要素(15分钟)播放《弥渡山歌》的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

引导学生分析和描述《弥渡山歌》中的音乐要素,如旋律的特点、节奏的感觉、和声的运用、动态的变化和音色的选择。

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感受和表达来描述和分析音乐要素。

四、欣赏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弥渡山歌》的听后感和分析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弥渡山歌》在音乐表达和民间文化传承方面的效果。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培养他们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总结《弥渡山歌》音乐鉴赏的要点和收获。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是口头演讲、书面报告或小组展示等形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间音乐作品,用他们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和评价该作品。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音乐欣赏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民间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地区或文化中的民间音乐作品,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风格,加深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相关音乐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弥渡山歌》的音乐要素有更深入的理解。

弥渡山歌鉴赏课教案及反思

弥渡山歌鉴赏课教案及反思

弥渡山歌鉴赏课教案及反思一、弥渡山歌鉴赏课教案1. 课程背景弥渡山歌是中国云南省弥渡县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弥渡山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内容,被誉为“活的历史博物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和情感。

通过对弥渡山歌的鉴赏,不仅可以了解云南地方文化,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弥渡山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掌握弥渡山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感受弥渡山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 弥渡山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弥渡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弥渡山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 弥渡山歌的地方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听力、讨论和实地体验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弥渡山歌的魅力。

5.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弥渡山歌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弥渡山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播放经典弥渡山歌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与学生讨论弥渡山歌的地域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第二节课:弥渡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音乐赏析,向学生介绍弥渡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声乐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弥渡山歌的演唱技巧;- 分组讨论弥渡山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三节课:弥渡山歌的歌词内容和意义- 向学生介绍弥渡山歌的典型歌词内容和意义;- 分析弥渡山歌的歌词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歌词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弥渡山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节课:弥渡山歌的地方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通过讨论和实地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弥渡山歌的地方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弥渡山歌的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弥渡山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

弥渡山歌ppt课件

弥渡山歌ppt课件

VS
神话传说
弥渡山歌中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这些传 说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知事物 的探索。通过这些传说,人们可以更好地 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 统。
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民族团结
弥渡山歌是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艺术形式,它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强化了民族团结。山 歌中的歌词和旋律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得各民族在共享音乐文化的同时,增进了相互了解 和认同。
01
02
03
音乐教材
弥渡山歌的旋律和歌词被 广泛地用于音乐教材中, 帮助学生们了解和欣赏中 国民族音乐。
音乐课程
在音乐课程中,教师经常 使用弥渡山歌作为教学案 例,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 的特色和技巧。
音乐比赛
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弥渡 山歌也经常被用作参赛曲 目,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 魅力。
在旅游文化中的价值
困境
弥渡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着资金不足、 缺乏有效的推广和宣传手段等困境。尽管政 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和 推广弥渡山歌,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 的效果并不明显。
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建议
首先,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弥渡山歌的 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山歌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其次,应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 ,让他们了解和喜欢弥渡山歌。最后,应加 大对弥渡山歌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具体的 保护措施和政策。
弥渡山歌的特点和风格
特点
弥渡山歌以其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著称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风格
弥渡山歌的音乐风格独特,既有山野的豪放,又有婉约的细腻,给人以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
02
弥渡山歌的音乐结构

弥勒山歌赏析

弥勒山歌赏析

弥勒山歌赏析弥勒山歌是中国云南省弥勒县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源自于当地的民间生活和文化,是弥勒县地区的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弥勒山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朴实的情感表达而闻名,被誉为云南民歌的“明珠”。

弥勒山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在当地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弥勒山歌的歌词多以当地的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为题材,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唱腔上,弥勒山歌的旋律简单朴实,节奏明快,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不禁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和朴实的民间文化。

弥勒山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可以是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其中以对唱形式最为常见。

在对唱中,男女两人轮唱,男声低沉浑厚,女声婉转动人,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动人心弦的音乐氛围。

在演唱时,歌手们往往会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弥勒山歌的音乐伴奏多样,可以是简单的打击乐器,如锣鼓、铃鼓等,也可以是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这些乐器的运用丰富了弥勒山歌的音乐表现力,使其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弥勒山歌的歌词多以当地的方言演唱,这使得弥勒山歌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歌词中的内容多是真实的生活写照,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弥勒山歌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弥勒山歌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它曾多次在全国性的音乐比赛中获得奖项,成为了云南省的文化名片之一。

同时,弥勒山歌也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国际友人的赞赏和喜爱。

弥勒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当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点。

他们通过举办弥勒山歌比赛、音乐会、文化节等活动,积极推动弥勒山歌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加大了对弥勒山歌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弥勒山歌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弥勒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他们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劳动,将弥勒山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得弥勒山歌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

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

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关于《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云南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孕育着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弥渡山歌。

弥渡地区民风纯朴,人们善歌善舞,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因而这里的民歌更带有少数民族传统气息,在旋律、曲式结构、语言、咬字、吐字、行腔的运用上也比广西、贵州等地的民歌更为丰富多彩。

《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创作背景、演唱风格创新等方面颇具特色。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弥渡山歌;民歌;《小河淌水》;音乐艺术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4)02-0190-03云南地区物产丰厚,少数民族众多。

在云南西部高原上的弥渡地区孕育着极富地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弥渡山歌。

该地区民歌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旋律、曲式结构、语言、咬字、吐字、行腔的运用上也比广西、贵州等地的民歌更丰富多彩。

当地少数民族保留着原始古老的音乐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

《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创作背景、演唱风格等方面颇具特色。

长期以来,无数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从弥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获取艺术灵感,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放马山歌》《耍山调》《赶马调》《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等。

相比其他地区的音乐作品,由尹宜公于1947年整理创作的《小河淌水》形成了创新的演唱特色,有着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的音乐风格特征,它是这些少数民族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并以其优美的旋律、典型的东方元素享誉中外,甚至被中外乐坛誉为“东方小夜曲”。

《小河淌水》的演唱多采取对唱的形式,也可独唱。

在对唱时,由于演唱双方的距离较远,为了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演唱前都要加一个较有激情的“引唱”,这也是云南弥渡山歌与其他地方歌曲相比魅力之所在。

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


这段视频中表现的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南方有个“歌仙”你知道她是谁吗? 对唱 刘三姐
请你说一下对歌的特征。
节奏自由、即兴编词、一问一答, 要求歌者双方都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更高的对答技巧。
浙江乐清民歌
对山歌
对山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两方一问一答,问什么答什么兴趣盎然。
对山歌中,“对花”的题材很多,但“对鸟”的题材很少 见了,目前才发现浙江乐清的《对鸟》这一首,其内容为 少年儿童增长自然知识的。
呦喂唑 啊 呦喂唑!
龙船调的历史:1957年3月,利川民间歌师王国盛、张华堂参加
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把散发着泥土芳香的《龙船调》 首次奉献给首都观众。从此,此曲在全国广泛流传,甚至传入东 南亚国家。《龙船调》在80年代被评为世界25首民歌之一和《中 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90年代它又以鲜明的特点汇入全 国56个民族的音乐大海。1994年5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地方台 3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由民间老艺人陈文菊安友发等演唱的《龙 船调》。1998年9月,湖北省第四届民运会的开幕式上,5000人 表演了名为《龙船调的故乡》的大型歌舞,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使数万观众赞不绝口。1999年,湖北电视台专程到利川为《龙船 调》拍摄MTV,使这首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歌的流传更广。大家 知道吗?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计划于2007年发 射升空。在探月卫星播放的152首备选乐曲曲目中,享誉世界的 利川民歌《龙船调》名列其中。
龙船调
• 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湖北 的民歌《龙船调》推广向了全世界,让更 多的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音乐、并通过 中国的音乐了解了中国。
《新龙船调》
既有流行音乐的元素,又不失去民歌的风味。

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

这首歌曲是如何表现情感?
《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 山歌;表现手法运用比兴, 歌 词含蓄,巧妙而充满美感。 歌曲的旋律委婉、飘逸,富有南 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浙江温州民歌
民歌体裁?
山歌
请看这首歌曲的结构,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创作特点?
什么飞过青又青? 青翠飞过青又青哎, 什么飞过打铜铃? 白鸽飞过打铜铃, 什么飞过红间绿? 天雉鸟飞过红间绿啊, 什么飞过抹把胭脂擦嘴唇? 长尾巴汀飞过抹把胭脂擦嘴唇!
这首歌曲有什么风作特点?
• 其实歌曲内容是为少年儿童增长自然知识 而作,它采用分段对唱形式。音乐清闲爽 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 彩。
体裁?
小调
演唱形式是怎么样的? 领唱+齐唱 一领众和 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情绪热烈, 乐观向上(解放后农民的心情) 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
欢快、流畅、婉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音乐鉴赏
云南民歌,歌曲的旋 律像小河流水般流畅, 音色甜美、婉转、飘 逸,极具南方民歌 色彩。全曲由弱到强, 再由强到弱,创造一 种歌声由远及近,逐 渐流向远方的意境。
体裁?山歌
歌曲共八句,前六 句作比兴,暗示着 爱情道路上的艰难 曲折,曲子最后两 句才切入主题,表 现了追求纯洁爱情 的决心,极具南方 的含蓄色彩。
小结: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由于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音乐风格委婉秀 丽.在美感体验上,南歌有柔和婉转之美。
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

高中音乐《弥渡山歌》答辩题目与解析

高中音乐《弥渡山歌》答辩题目与解析

第一题:
山歌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有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节拍、节奏较自由。

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上下句结构的较多。

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第二题:
你觉得你的拓展延伸还可以怎样设计?
【参考答案】
我本身的拓展延伸是播放另外两首南方民歌,这样能让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南方民歌的特点,我觉得还可以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歌曲进行一个舞蹈的创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活跃课堂的气氛。

《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赏析》1

《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赏析》1

飘逸的南国风之弥渡山歌赏析
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学情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云南省大理自治州弥渡县较为著名的民歌《弥渡山歌》,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引腔和歌曲的学习,感受南方民歌风格,并总结归纳形成的原因。

授课时间:40分钟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霸王鞭等
教学过程:。

审美视角下云南汉族山歌的艺术特色

审美视角下云南汉族山歌的艺术特色

审美视角下云南汉族山歌的艺术特色作者:安国菊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2期【摘要】随着近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基础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趋向更高水平,人们的审美理想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呈现出审美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将从审美的视角出发对云南汉族《弥渡山歌》的词曲、节拍节奏、旋律与调式调性等各方面来综合论述《弥渡山歌》的音响结构,同时对云南汉族山歌的润腔特色加以阐述,揭示云南汉族山歌的审美特征,从而达到符合更多审美主体审美的效果,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中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审美;弥渡山歌;音响结构;润腔【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2—097—03一、音樂的审美(一)音乐的审美本质在听觉上人们也总是趋向于追求动听的声音。

说到音乐的审美,那我们就要先对音乐的本质进行探讨。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是人们感性的显现,又因为美的音乐是在人们听觉审美下产生的,因此可以说:美的音乐是审美理想支配下产生的有序音响[2]。

审美理想是人们进行审美的核心,是审美进行的基础。

音乐的审美,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审美理想在音乐美学思想作用下音乐不断优化的表现。

无论是两汉时期《乐记》美学思想的提出还是《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著作的出现,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符合音乐耳朵听觉审美的结果,更是音乐审美理想进步的表现。

云南汉族山歌的审美特征也同样建立在这种审美理想之下。

在发展的过程中,云南汉族山歌为了适应人类与时俱进的审美理想,它在保留本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而具有了变异性与兼容性的特征,从而使云南汉族山歌面向更多的审美主体。

审美主体在被云南汉族山歌吸引的同时又被其重新塑造自己内心的审美理想,建立起来的审美结构又促进音乐的革新,从而使美的音乐体现审美理想。

(二)审美功能在云南山歌艺术中的表现音乐是在审美理想支配下产生而具有了审美的价值,所以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山歌音乐艺术特色进行探究时,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

云南弥渡山歌歌词

云南弥渡山歌歌词

云南弥渡山歌歌词
云南弥渡山歌歌词
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五个乐句。

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歌唱家黄虹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更加迷人。

作曲家牛践耳曾将它改编为钢琴曲《流水》。

作曲家孟贵彬、时乐濛还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曲。

歌词欣赏: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

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

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
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有:绣荷包、小河淌水、山对山来崖对崖等代表歌曲。

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是云南民歌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词通常采用比兴手法,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悠扬婉转,富有地方色彩。

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劳动、爱情、生活等方面的题材,还有一些古老的叙事歌。

在弥渡地区,山歌被广泛地传唱和演绎,人们通过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特别是在劳动中,山歌成为了人们缓解疲劳、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

在节日和庆典中,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唱山歌来表达喜悦和祝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弥渡地区的山歌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一些当地的歌手和文艺团体开始将山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感和表现力的作品,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和游客前来欣赏。

总之,云南弥渡地区的山歌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传承和发展山歌文化,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云南地区的文化遗产。

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
• 由于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 委婉秀丽.在美感体验上,南歌有柔和婉转之 美. •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 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南方民歌主要使 用五声调式,旋律进行级进较多,线条曲折婉转, 结构大都规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抒情性强; 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飘逸的南国风
《弥渡山歌》旋律婉转、飘逸、细腻 流畅。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 • 这首歌属于民歌的那种形式:爱情歌曲、 历史歌曲、叙事歌曲 • 歌词中没有关于“爱情”的字眼,你 是如何判断是爱情歌曲? • 南方民歌的特点 :南方民歌的歌词都 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婉转、 流畅、细腻、抒情

• 这首歌曲是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一首湖北 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的歌曲。歌曲采 用了领、合的演唱形式,即“一领众合”。 前半部分的合腔用重复的手段巩固了主腔 的地位,后半部分的合腔以扩充的手法将 情绪推乐风格:轻快、明亮、 舒畅、地方色彩鲜明。
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弥渡山歌

弥渡山歌

我有一段情呀,
春天去游玩呀,
唱拨静呀静静心呀, 顶顶暇义坐只汽油船呀;

让我唱一只无锡景呀, 细细那道道,
梅园靠拉笃太湖边呀, 满园哪个梅树,

唱拨拉诸公听.
真呀真奇观呀.

小小无锡景,
第一个好景致呀,
盘古到如今,
要算鼋头渚,
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呀, 顶顶暇义夏天去避暑呀;
一到民国初年份呀,
山路曲折折多幽雅呀,
新造那一座,
水连哪个山来,
光呀光复门呀.
山呀山连水呀.
无锡去来往呀, 火车真便当. 同运桥堍下才是大栈房呀, 栈房里修饰得蛮清爽呀, 热闹哪个市面, 象呀象申江呀.
天下地二泉呀, 惠山脚半边, 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呀; 锡山相对那惠泉山呀, 山脚下两半边, 开个泥佛店呀.
所谓“楚声”,是指流传在长江中
下游、湖南、湖北以至徐淮一带的民间 音乐。楚声亦称“楚调”,“南音”。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南音产生于大禹治 水时期。大禹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归家, 就唱着“候人兮猗”的南方民歌。楚声 的鼎盛时期是在战国和两汉时期。屈原 的《九歌》,《离骚》,刘邦的《大风 歌》,民间广为流传的《下里巴人》等, 均为楚声的代表。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有欢乐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 咿呀呀儿喂声声叫不平
弯 弯
何时才能消我的那心头恨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有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团圆聚
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
咿呀呀儿喂声声叫不平
何时才能消我的那心头恨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有欢乐几家愁 几家高楼饮美酒 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 几家流落在呀嘛在街头

弥渡山歌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弥渡山歌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弥渡山歌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弥渡山歌是云南弥渡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我的体验中,弥渡山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提升了我的核心素养。

首先,弥渡山歌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听弥渡山歌的过程中,我被其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歌曲、舞蹈等元素所吸引。

这些元素充分展示了弥渡山歌的独特魅力,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弥渡山歌不仅通过歌曲表达民间的感情、对生活的赞美和思考,还传递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弥渡山歌让我感受到了艺术表达的力量。

在参与弥渡山歌的过程中,我不仅听到了动人的歌声,还看到了精彩的舞蹈表演。

每一位表演者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表演中,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含义和主题。

这种艺术表达的力量使我感受到了音乐和舞蹈的魔力,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此外,弥渡山歌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观看弥渡山歌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和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密切的配合和默契,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表演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一场成功的表演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和合作。

这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团队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和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团队成员互相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艺术表达。

最后,弥渡山歌让我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很多弥渡山歌的歌词和舞蹈动作与我平时所接触到的文化不尽相同,但我从中学会了欣赏和尊重这种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

虽然我们的文化有所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在弥渡山歌的世界里,我学会了尊重并欣赏不同的文化,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人。

总之,弥渡山歌让我在核心素养方面有了很多收获。

通过弥渡山歌的体验,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艺术表达的力量,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弥渡山歌》课件

《弥渡山歌》课件


学唱《弥渡山歌》
• 咿 …… 哪 …… • 山对山来岩对岩,
蜜蜂采花顺山(尼)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泊为祝英(尼)台。 • 咿 …… 哪 …… 梁山泊为祝英(尼)台。
请同学们静静的聆 听,边听边想这首 乐曲给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受?
以下选项中哪些是形容南方民歌?哪些是形容北方民歌?
1、温婉柔美的小家碧玉 2、粗狂的男子汉 3、山清水秀的风景 4、苍茫的平原、黄土高坡 5、吴侬软语 6、爽朗朴实的语言 7、轻快温柔的曲调,婉转的歌声 8、冲上云天的歌声
分乐器欣赏,引导 学生感受不同竹乐 器的音色。
竹笛——嘹亮明快。 竹相——低缓深沉。 竹二胡——纤细委婉。

听到竹笛声了吗?音色怎样?
欣赏《弥渡山歌》
问题:这首山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咿 …… 哪 …… • 山对山来岩对岩,
蜜蜂采花顺山(尼) 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泊为祝英(尼) 台。 咿 …… 哪 …… 梁山泊为祝英(尼) 台。
• 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 前六句是比兴,最后两
句才揭开主题。 • 旋律由三部分组成: 起——引腔。 平——歌曲主体四句。 落——引腔再现重复第 四句。
1温婉柔美的小家碧玉2粗狂的男子汉3山清水秀的风景4苍茫的平原黄土高坡5吴侬软语6爽朗朴实的语言7轻快温柔的曲调婉转的歌声8冲上云天的歌声分乐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竹乐器的音色
关于弥渡
• 云南高原西部的大理
州东南部,北有云岭 和怒山,南有哀牢山 和无量,不远有石林 和洱海。东距省会昆 明 320公里。 弥渡历史悠久,是我 国人类发祥地之一,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 有先民在这块沃土上 繁衍生息,相传古代 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 行者易迷津,故名 “

赏经典之音,传民族之声--《弥渡山歌》艺术特征分析

赏经典之音,传民族之声--《弥渡山歌》艺术特征分析

赏经典之音,传民族之声--《弥渡山歌》艺术特征分析
吕施琦;吴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2()18
【摘要】《弥渡山歌》是云南民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先以《弥渡山歌》的歌词为切入点,分析该作品的歌词在衬词、修辞、韵辙方面的特征,再围绕该作品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音调、旋律线条和色彩修饰,洞悉《弥渡山歌》的艺术特征,以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云南民歌,感受我国民歌音乐创作的丰富内涵,进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总页数】5页(P4-8)
【作者】吕施琦;吴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弥渡山歌语音修辞艺术浅析
2.弥渡山歌修辞艺术研究
3.弥渡山歌修辞艺术研究
4.呼民族之声奏民族之音——刘天华的乐曲创作及其生活道路
5.山歌:各地区各民族的天籁之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以“吴声”,“楚歌”为代表的南 音乐风格。“吴声”是指流传在以建康(现南京市)为中心 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音乐。吴声可分位歌曲和舞曲两类 其中,歌曲多为五言四句的短诗,以表现爱情的欢乐,相思 的痛苦或婚姻不自由的苦闷等内容为主。 “楚声”是指流传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以至徐,淮一 带 的民间音乐,亦称“楚调,南音”。包括歌曲和琴曲两类。 代表屈原的《九歌》、《离骚》 刘邦的《大风歌》等
云 南
云南民歌
欣赏《弥渡山歌》
思考:1,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风格特征 2,这首歌的歌词有几句,用了什么手 法?旋律由几部分组成?
这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曲旋律婉转, 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独特的风格。
全部歌词有八句,前六句全是表现了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歌词写得非 常含蓄,表现手法巧妙充满美感。 旋律由三个部分组成:起-平-落。起的部分 为引腔,它只有两小节的长音,在南方民歌中 常见。引腔之后是歌曲的主体---四个简洁而匀 称的短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最后引腔再 次出现,用主体部分的第四短句做重复,强化 主题思想,使音乐更加清晰完整。
太湖美视频
南方民歌的特点
1,继承了吴声和楚声的传统 2,歌词创作上善用比、兴,内容内在 3, 其结构形式大多短小精悍 4,在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 细腻、抒情
小河淌水视频
葫芦丝
浙 江
浙江民歌
欣赏《对鸟》
思考:就这首歌由几句构成的? 歌曲的风格是什么?
这是一首浙江乐清山歌,其内容是为青年 儿童增长自然知识的。歌曲的音乐清新爽 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 彩。 这首曲子由四句构成,一三句为问句,二 四句为答句,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 方法进行运转。采用无敌方言演唱,南方 民歌色彩颇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赏析
我国的民歌受着各地区的语言、生活、风俗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影响,因而各民族的民歌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云南民歌的集散地——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彝族、回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一、弥渡简介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

弥渡县城过去在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

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

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

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云南省弥渡县是云南民歌的沃土,这里是《绣荷包》、《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经典民歌的发源地。

《弥渡山歌》也是一首颇为地道的云南景点民歌。

二、《弥渡山歌》的创作背景
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大理州弥渡县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等云南经典民歌。

这首由云南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唱红大江南北的《弥渡山歌》也不列外,更是袁留安先生最喜爱的一首弥渡民歌。

袁留安先生13岁参加革命工作,15岁的时候就跟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到弥渡去参加土改工作。

袁留安先生听说弥渡是个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坚决要求去弥渡。

被分在了一个山区的袁留安先生遇到了一个近70岁的打草鞋的老妈妈。

袁留安先生帮着老妈妈搓绳子,请求老妈妈教他两个民歌,老妈妈看到袁留安脚勤手快,就教了他一个民歌。

这首歌就是《弥渡山歌》的前身、基础,但是一个悲调。

袁留安先生把这首歌的曲调、节奏加快一倍,用这首歌的词填上去,将这首歌录下,得到了著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从此《弥渡山歌》广为流传。

三、《弥渡山歌》简谱
四、歌曲的艺术风格
(一)自由延长音的巧妙运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好的艺术作品离不开生活本身。

《弥渡山歌》开始的第一个长长呼喊的自由长音就是从生活中的音调吸收进来的,表现出了一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情绪,也表现出了山歌的特殊风格。

《弥渡山歌》中自由延长音的运用,就是按照语调的自然趋势,在语气的停顿处作音乐上的延长。

这种延长音的处理有一种语重心长、情意无尽的感觉,因为它没有破坏语言和语调的正常节奏,而只是引申它,加强它,所以我们并不觉得这是某种戏剧性、异常强烈和激动的情绪表现,而只是觉得那种语言所没有完全表达的意思在情深意长的绵延歌调中得到了补充,从而丰富了节奏上的变化,使其富有诗意地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二)旋律的艺术特点
旋律具有轻快、清新优美的特点。

全曲主要是“la、do、re、mi”上下五度模进、“la、sol、mi、re”逆行的五声音阶级进四音列和“la-do、do-la”四度跳进的旋律发展手法。

乐句之间紧密联系,清新优美,张驰有节。

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突出了云南民歌的特色。

《弥渡山歌》口语化的歌词,这是民歌的普遍特征。

“小河隔着过不来”、“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这是很口语化的南方语言,一样的语句在南方,尤其在云南地区的口语化中是很常见的。

它忠实的记录山歌那抒情的歌唱,那自然的环境,成为加强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调式。

成就了《弥渡山歌》的特殊魅力及艺术的表达。

现实的环境里,唯一的表达情感的媒介便是声音,海誓山盟的恋人,他们通过山折射所听见的声音,却见不到身影。

真诚热烈的感情,在特殊的环境中得到共鸣,澎湃的爱恋、豪放的激情,层层加叠,乘河激荡,从山巅冲出。

人赋予山峰激情,山河赋予人灵气。

听云南的民歌,是给人的一种享受,原本就很美的东西,它不需雕琢的,像“山对山来崖对崖”,质朴、本真。

山中有水便有了血脉,有了生机,有了花草,有了云烟,有了男女,有了神采,此时的阿哥阿妹自然放纵,尽情的歌唱,山歌也就自然地塑造出来。

民歌虽质朴但它所表达的却是一份真情实感,此曲篇幅极短,而且重复的地方很多,但乐思中却能传递出它最丰满的意象。

优美的人文景观,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弹奏出每个时代的强音。

这里文化美、人情美及自然的美孕育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动听的音乐,打动人心,荡气回肠。

好歌找不到尾声,它也会永远没有尾声,反反复复的记忆,使得回味更加悠长,美得令人陶醉,存在于我们所感受美的心中。

五、结语
《弥渡山歌》如今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其音乐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体现在演唱方面被不同音乐家、音乐人改编成众多风格各异的独唱、合唱的版本,还在器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表现方面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应该走自己特色的方向。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们在我国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