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 习惯

合集下载

初中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初中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初中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方案一.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作息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作息习惯包括早睡早起、按时用餐、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学生应该每天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早上积极起床,避免拖延磨蹭。

在学生每天的作息时间中,学校和家长应给予督促和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每天应有固定的作业时间,避免拖延到晚上完成,导致学习时间过长。

此外,学生还应灵活调整学习计划,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时间的紧迫程度合理安排学习。

家长和老师可以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时间管理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学生应每天保持常规洗手,嘴巴、鼻子及身体清洁,衣物整洁,床铺整理。

学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良好卫生习惯的认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应有规律的饮食习惯,远离高糖饮食和垃圾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的摄入。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饮食状况,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积极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应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并适当参与课外运动和俱乐部活动。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组织各类运动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六.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阅读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七.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社交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合作与参与集体活动和社团组织,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良好的社交习惯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成长和学习发展。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学习阶段对于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良好的习惯则是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

中学生期间,他们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律、责任心、协作能力以及积极的心态。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帮助培养中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规律的作息时间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因此,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中学生非常重要。

学生们应该每天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早晚定时睡觉,早起活动。

通过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他们可以保持精力充沛,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高效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他们可以养成每天预习、复习和总结的习惯,培养学科知识的扎实基础。

此外,中学生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刻意练习、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等方法,以提升学习效果。

三、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中学生除了学习,还应该参与各种课外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俱乐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此外,参与体育锻炼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通过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纪律等。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方式。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

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处世更加得体。

五、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

中学阶段常常伴随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面对这些困难,中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的自信和乐于解决问题的态度。

他们应该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中学生战胜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成就。

总结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习惯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一、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习惯,顾名思义,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品学兼优的学生,通常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等。

相反,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则容易违反校规校纪,在公众场合的表现较差。

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很容易形成不良品德,甚至会做出违反社会公德、危害社会的事。

学校、家长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习惯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不良学习习惯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效率,为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每次考试后,我都帮学生分析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有:①学习缺少计划性。

部分学生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前的复习都不订计划,随意性大,考前也只复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造成复习不系统,知识体系不完整,学习成绩不理想。

②不按教师的要求学习。

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通常只凭自己的感觉去学,而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他们自以为教师讲得简单,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做自己的事。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了次要的练习,或者学习时“钻了牛角尖”,结果考试时才发现重要的内容没掌握。

③学习方法过于简单,不科学。

部分学生只注重抄写和记忆,时间花了不少,却不注重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不会举一反三,不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

对这些学生,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相反,有部分学生只对“高、尖、难”的题目感兴趣,练习花了大量时间,但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却一知半解,而一旦考试时遇到这些基础题就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中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和道德习惯等。

一、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中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合理安排时间,既能保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又能留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律能力。

2、预习与复习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复习则能巩固所学,加深记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认真听讲与做笔记在课堂上,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同时,要学会做笔记,将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和自己的思考、疑问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和总结。

4、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中学生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遇到难题要先自己思考,实在无法解决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5、阅读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不仅要读教材和辅导书,还要读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各类有益的书籍。

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中学生应每天按时起床、睡觉,避免熬夜和睡懒觉。

2、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和高糖饮料。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适量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个人卫生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

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定期整理房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运动锻炼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自我管理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如书包、文具、衣物等,做到摆放整齐、有序。

2024年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4年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4年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引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业成就,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因此,探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中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三、生活习惯的塑造生活习惯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活动。

此外,还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社交习惯的形成社交习惯是中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中学生应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五、自律习惯的养成自律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核心。

中学生应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通过自律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六、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七、学校教育的引导学校教育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良好的行为惯对于其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惯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睡眠惯
中学生需要足够的睡眠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家长可以为孩
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睡眠时间表,并尽可能地让孩子避免熬夜。

2.合理安排研究和娱乐时间
过度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会影响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研究和娱乐时间表,让孩子知
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需要研究。

3.坚持锻炼
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健康和活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
项或多项他们感兴趣的锻炼项目,并制定一个坚持锻炼的计划。

4.良好的饮食惯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同时避免让孩子沉迷于
垃圾食品。

5.维护个人卫生
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等。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家长和老师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维护
自己的卫生。

通过这些方法,初中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
学习和成长。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认真听取别人讲话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讲话是对讲话人的敬重,在听取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盯住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够及时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内心的分析与评价,并时时搭配以点头、微笑等神色,让讲话人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你在认真听他人讲话。

有不同看法要擅长和敢于与人沟通,态度诚恳、不卑不亢。

2、自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自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本身赶忙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

要有心识地集中本身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依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本身必需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

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开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本身愉快地投稿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4、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

这就要求中学生对本身不喜爱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绝提愉快趣。

对不喜爱的学科或基础比较孱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依据本身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责任制、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本身去完成。

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5、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本领。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6、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但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神色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沟通。

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需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参加学习。

能否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性因素。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呢?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影响着学生心理、身体、学习的重要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养成一、适时指导,加强习惯教育。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间要把下节课用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再出去玩。

②上课不准随便乱说话,有问题要举手。

③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

④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⑤写字姿势要正确,不正确要及时纠正。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多提醒,常抓不懈。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醒。

我班有五六名学生上课小动作特别多,老师讲的内容一概不知道,所以,每节课我都要提醒他们好多次,并且多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使之集中精力。

②抓典型,促进步。

一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

如:在课堂上,谁做得最好,我就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向他学习。

③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

二、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励这种方法很管用。

因为他们年龄小,许多说教他们听不懂,而你的声色俱厉也只能让他们短暂地照做,过一会儿可能就忘了;可是你一句表扬的话语,一颗小小的红星,一颗糖果,做一天的值日班长,就可能让他们特别的自豪、特别的兴奋,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从自己的内心里让自己去做好。

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大做“激励”这篇文章,收效不错。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规范行为。

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抓住他们好动、好奇的心理,利用各种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四肢、脑、眼、口相互配合,发挥各自功能。

四、组建和培养干部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领导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

从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我就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在校园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指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 保持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打闹、不说话,尊重老师和同学。

不随意离开座位,按时上交作业。

2. 文明用语: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要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说脏话,不使用恶意的词语攻击他人。

3. 敬重他人:要尊重师长和同学,不欺负、嘲笑、打骂他人。

尊重别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做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4. 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每天勤洗脸、洗手、刷牙,保持整洁的校服和个人物品。

不乱扔垃圾,不在教室或校园乱涂乱画。

5. 礼貌待人:学会礼貌地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日常礼仪用语。

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同学,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

6. 守时守纪:准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作弊;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旷课、旷工。

7. 良好的网络行为:在使用电子设备和上网时,要遵守学校的网络使用规定,不传播不良信息,不上网成瘾,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

8. 爱护校园环境: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公共物品,不损坏或乱涂乱画墙壁、桌椅等。

提倡节约用水、用电,保持校园整洁。

这些行为规范是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品行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为了确保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尽可能遵循它。

确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2. 健康饮食:饮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合理分配三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3.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保持健康。

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学生应该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个人卫生用品清洁。

5.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中学生应该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食物,以帮助排便。

6. 学习自我控制:中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自我控制。

例如,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控制自己不去吃垃圾食品,或是在想要使用电子设备时控制使用时间。

7.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如定期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注重时间管理、善于利用资源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8. 寻求支持:如果中学生感到难以养成某种新习惯,可以寻求家人、老师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提供建议和鼓励,帮助中学生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

中学生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一)生活习惯养成教育1.生活严谨①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生活有规律,学习、休息、娱乐有合理安排;②按时到校,按时归家;③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④不进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2.办事规范①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②办事有条理,做事有效率,统筹安排,轻快利落。

3.举止文明①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发,不烫发不染发;②不留长指甲,不穿奇装异服,公共场所不穿拖鞋背心;③不打架骂娘,不说脏话痞话;④遵守公共场所规则;⑤尊老爱幼,讲文明礼貌。

4.勤俭节约①爱护书本、用具,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块橡皮、每一支铅笔;②爱护桌椅、门窗等物,爱护校园内一草一木;③爱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零食,不暴饮暴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不穿不适宜中小学生穿戴的服装;⑤节约用电用水,注意用电用水安全;⑥不乱花钱,不铺张浪费,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5.讲究卫生①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拒绝黄、赌、毒;②衣装干净、整洁;③勤洗澡,常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④在家、在校经常打扫卫生;⑤不乱贴、乱写、乱画;⑥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⑦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食物;⑧养成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习惯,保持环境整洁;⑨床上用品清洁美观,被褥叠放整齐,无异味,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宿舍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宿舍清新整洁。

6.注意安全①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听从老师安排,不擅自行动,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拉,课间不做危险游戏,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②不得听从和尾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未经老师及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③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严防丢失;④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不私装电器,不在宿舍内使用危险电器;⑤不玩火、不玩鞭炮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物品,不私自下水游泳;⑥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不攀爬教学楼内栏杆、学校校门及围墙,不滑行楼梯扶手,搞卫生时要注意安全;⑦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尽量靠路边行走;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⑧不得打架滋事,严禁携带、私藏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⑨不在零食摊点购买无卫生保障食品;⑩遭遇危险,机智应对,设法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

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

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策略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一)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行为示范,言传身教。

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在学识上要明白、通达,要善于给学生讲明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道理。

其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否则言行不一,缺乏人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

再次,要尽职尽责地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耐心引导并热情地肯定、表彰学生的良好行为;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

(二)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规范学生行为要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养成教育,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规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的行为准则。

因此,要设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化,深刻领会其主要精神,可利用晨会、班会和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遵循“守则”和“规范”,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作保证。

例如,根据中学生的行为、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和“学生劳动常规”等常规制度,并编印成册发给每个学生,鞭策他们言行循“法”,知行统一,坚持不懈,循序渐进,使这些日常行为规范逐步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并恪守一生。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养成良好习惯的充足空间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中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更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在短时期内养成,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建立评比制度,强化检查、评比功能,在学生中形成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4年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2024年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

2024年中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案一、前言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为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特制定本教育方案,力求通过细致的规范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习惯。

要求学生准时到校、准时上课、准时完成作业,并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自觉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习惯。

要求学生语言文明、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克服个人主义,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有序、安静、卫生的生活习惯。

要求学生在课堂、宿舍、餐厅等场所遵守秩序,保持环境卫生,注重个人修养。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尊重他人权益的习惯。

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公益活动,并树立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三、实施方式1. 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

在每个班级和宿舍中配发行为规范手册,明确规定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2.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与家长合作,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一致的行为规范。

3. 教育宣传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或社区,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4. 模范示范。

学校将定期评选出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好的学生,树立他们为学生榜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其他学生。

四、具体内容1. 课堂行为规范1.1 准时上课。

学生应准时到校、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旷课。

1.2 尊重师长。

学生应尊重老师的教学权威,听从老师的指导,遵守纪律,不携带电子产品到课堂,不干扰教学进程。

1.3 积极参与课堂。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相尊重和倾听,勤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与老师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 宿舍生活行为规范2.1 讲卫生。

学生应保持宿舍的整洁和卫生,不随意乱扔垃圾,妥善处理垃圾分类,不在宿舍内吃零食和忌讳食物。

2.2 安静学习。

班级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重视班集体的建设。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具有一种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

重视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能使养成教育事半功倍。

班主任首先要为自己的班集体建设设定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才有动力。

我为自己班级设定的目标就是:经过小学六年的教育,我要使集体富有凝聚力,孩子们团结诚实、活泼向上。

在一年级段,我要努力让孩子们成为“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爱心”的学生。

2、成分发扬民主管理。

在班级的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制定班训、班规。

孩子们自己制定的班规富有童趣,诸如“上课眼睛亮,耳朵灵,声音响”,“早上一来就读书,课前准备要做好”等等。

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制度,遵守得格外认真。

他们并没有觉得老师约束了他们,而是自觉地去遵守,去维护。

3、重视发挥小干部的带头作用。

小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干部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

我鼓励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来,在设立小干部工作岗位的同时,注意“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在班干部之外又设立许多岗位,比如“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教室的图书室,“展示台长”负责管理教室的展示台。

虽说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行为规范队长”能行使职责,对不文明的言行作出批评;“爱心小队长”能主动关心生病的同学;“学习小队长”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实践证明,对不同层次、不同表现的学生都给予全面评价和鼓励。

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推出优秀,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不断改进。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群重要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划和精心实施,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促使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首要环节。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不断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还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让他们了解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荣誉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促进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3.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三环节。

社区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社区文明素质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确保身心健康的成长。

社区可以通过常规巡逻、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来促进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三、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同的中学生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需要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要注意适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不能进行过度干预。

过度的干预不仅可能破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能造成中学生的心理创伤。

因此,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实施养成教育。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一)举止文明的习惯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

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

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

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初中生的日常行为惯对于他们的研究和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惯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律、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应该养成的日常行为惯:1. 健康饮食饮食惯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研究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惯,包括:- 每天吃早餐,确保获得充足的能量;-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保持均衡的营养;- 避免过多的垃圾食品和糖分摄入,选择健康的零食;- 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2. 锻炼身体身体锻炼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他们应该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 运动课后参加校内或校外的体育活动;- 散步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增加身体活动量;- 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喜欢上一种或多种体育运动。

3.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惯对于研究和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初中生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包括:-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研究时间;- 避免午睡过长,保持精力充沛。

4. 培养读书惯阅读对于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都非常有益。

他们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惯,包括:- 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如小说、诗歌、科普读物等;- 阅读报纸、杂志和新闻,了解时事动态;- 认真思考和总结阅读的内容,提升理解能力。

5.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初中生的社交和人格发展都很重要。

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惯,包括:- 尊重他人,友善待人;- 与同学和老师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学会倾听和沟通,解决问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总结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健康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规律的作息、读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文明交往1. 尊重他人:中学生应尊重老师、家长、同学和其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不得恶意嘲笑、挖苦或伤害他人。

2. 礼貌待人:中学生应学会礼貌用语,尊称他人的身份或称谓。

例如,称呼老师为“老师”或“先生/女士”,不得乱叫不雅或带有歧视性的称谓。

3. 注意语言和行为:中学生应谨言慎行,不使用粗俗、不雅的语言和行为,不进行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

4. 感谢他人:中学生应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之情,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并懂得回报他人的帮助。

二、诚实守信1. 诚实勇敢:中学生应学会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勇敢承担责任,并积极改正错误。

2. 不说谎:中学生应懂得诚实待人和言行一致,不编造或传播谣言、谎言,不隐瞒事实或故意误导他人。

3. 履行承诺:中学生应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轻易许诺不能实现的事情,尽力兑现自己的承诺。

三、自律和自我管理1. 守时:中学生应准时出席上课、活动或与他人的约定,遵守时间规定,珍惜他人的时间。

2. 自我约束:中学生应懂得自我约束,不过度娱乐和追寻不良行为,适度掌握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3. 学习习惯:中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保持专注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爱护公共财物1. 爱护教学设施:中学生应爱护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设施,不乱涂乱画,不损坏或浪费教学用具等。

2. 维护环境卫生:中学生应保持学校和教室的环境清洁整洁,不乱扔垃圾,丢弃垃圾到指定的垃圾箱,不随地吐痰或乱丢废弃物。

五、成熟的消费观念1. 理性消费:中学生应理性对待自己的消费行为,不盲目跟风消费,合理规划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2. 懂得节约:中学生应懂得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公共资源,不浪费和滥用资源。

3. 尊重劳动:中学生应尊重他人的劳动,不以贬低他人的劳动成果和付出,不盗窃或侵犯他人的财物。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1、养成良好习惯:应该从每一天每一时刻每一行动入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迟到,不早退,养成守时的习惯;不骂人,不吵闹,养成文明的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养成卫生的习惯;不拖拉、不抄袭作业,养成刻苦勤奋的习惯;不挑食,不乱倒饭菜,养成节俭的习惯,不攀比,不乱花钱,养成朴素的习惯。

2、刻苦学习,迎难而上:优秀学生的基础条件一定要学习好,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上要养成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把学习搞上去,扎实基础。

所以,要做一名优秀学生,首先必须要学习好!3、不重分数:初中学习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容易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这是传统教育环境造成的结果。

如果在一个只讲求分数的班集体和家庭环境中,学生也对分数过分的追求,而往往忽视了真正的教育过程与结果。

4、温故知新,课前预习:做一名优秀学生,在学习上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对于未知的课程或知识,要提前预习,做到在课堂上随时跟进老师的思维,不掉课,不拖腿,艰苦奋斗,耐心钻研。

5、父母协助: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优秀学生的父母都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热心参加家长会议、球赛、文娱演出等课余活动,经常和子女一起讨论学校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

6、突出特长:在智能方面,应当具备多元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第一,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学生的标准不光是学习好,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会更好服务社会,更好的融入到社会。

第二,要乐于帮助同学,一个优秀的初中生一定要有乐于帮助别人,关爱孤寡老人,关爱幼儿,为他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主动给老人让座位。

第三,优秀的初中生,还应该在学习上取得优秀的成绩。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才能用知识来全面武装自己。

初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初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初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承担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就初中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树立榜样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地展示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典范。

例如,班主任可以带头按时到校、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可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自觉性班主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这些习惯。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

例如,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班会,集中讨论学生的习惯问题和对策;可以利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分析习惯的种类和分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坏的习惯;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他们意识到良好习惯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三、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奖状、奖品等,可以激励学生坚持好习惯的养成。

而对于违反规定、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扣分、站立等。

当然,班主任在进行奖惩时也应该注意方法和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例如,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可以定期开展学生评比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和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五、与家长进行合作班主任要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习惯问题。

班主任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规定,以及学生的习惯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每位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但是,是不是现实中的孩子都如我们所想,答案是否定的,有部分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让家长头疼,在学校里让教师操碎了心。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前中学生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1、外表上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国家富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学生的艰苦朴素观念淡薄,聚在一起比吃、比穿、比阔成了他们的共同话题,盲目的追求高消费、高享受。

衣着怪异,佩戴首饰,染着彩发涂着指甲,就这部分影响着全体。

有一个同学给耳朵上打一个洞,就有另一个同学比着打两个洞,接着还有第三个同学给一个耳朵上打三个洞,这些同学把艰苦、朴素、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外表而内心空虚。

2、礼仪上部分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无视文明礼仪,可以说有才无德,还有一些同学可以说无才也无德,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吹口哨、起哄、喝倒彩等;他们随手乱丢垃圾,哪怕垃圾桶就在身边也不会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随地吐痰,甚至随手将剩饭倒到饭桌上;这些同学常常在公共场合追逐撵打,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大动干戈;有时他们还会在公共场合讲别人的隐私羞辱他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3、行为上思想决定行为,思想不纯的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公共意识,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没有责任心,他们在教室内称王称霸,拉帮结派,不参加班级的劳动,让其他同学给自己服务,好像自己就是班级的老大。

殊不知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偏。

在学校,他们耗去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在家了,家长跟在他们后面替他们收拾烂摊子。

第二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任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给他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确实形成了习惯,会是不中用的。

”习惯一经养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不需意志努力,不需外界压力,不需别人提醒、督促,也就是习惯成自然了。

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教育或兴趣的激发,是可以培养的。

习惯的培养主要靠训练。

只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有两种表现:一种道德行为是不稳定的,有条件的;另一种道德行为,或是良好的,或是不良的,但它是一种无条件的、自动的、带感情色彩的行为。

前一种未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后一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的境界;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会给改造不良品德的工作带来困难。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不仅常常有必要使一些习惯牢固地扎下根来,而且也常常有必要去根除一些已经形成的习惯。

后者比前者更困难,因此,它需要更加周密地思考,也需要更大的耐心。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成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他们一生的生活、工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1、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要舍弃好多不好的习惯,在孩子面前不吸烟、少喝酒、少吵架,做到爱家、爱孩子,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或二个孩子,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给孩子最好的吃、穿,让孩子抛弃了朴素;对孩子期望过高,经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给孩子增加了虚荣心或是孩子丧失了上进心;攀比严重,常拿别人孩子的优秀之处来对比自己的孩子;包办现象,除了学习,孩子任何家务也不做------这些错误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非常不利,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

孩子不是主动去做某些事,而是被动的为了家长的期望而不得不做。

2、学校学校的学生来自各种家庭,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一致,接收到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样。

我们知道孩子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我们还知道好习惯形成的比较慢且坚持着更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时的孩子如果教师或家长引导的出现失误,孩子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再去纠正它们的不良习惯会花费很多时间。

3、网络前几天,许建国专家来偃师讲学,说网瘾少年不能救药,家长同志,你别着急,你更别骂,我们的孩子爱好上网但还没有达到网瘾这一步。

在这个信息时代,孩子离不开网络,像今年,洛阳地区中招成绩计算机占15分,但是,我们孩子的手指在键盘或者手机上如飞行走,看了不该看的内容,更成了“低头族”、“痴狂组”。

第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事情,其间还要和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作斗争,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应坚持渐进性、持久性和严格性。

中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及与坏习惯作斗争等过程和教育过程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叶圣陶说:“……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1.诱发动机积极性是学习诸因素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能动因素。

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

当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它就成为愿望。

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即需要和适应的客体出现时,愿望变成了动机,在提出和行动相适应的目标的情况下,动机才唤起人们的行动。

一般说来,有了明确的动机,行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自觉地主动去做。

要诱发学生的动机,就必须使学生明确培养行为习惯的目的,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动员报告、个别交谈、先进模范事迹的宣传、竞赛活动的开展等方法对学生加强教育,使之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从而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

2.激发兴趣兴趣是行为的自觉性的起点,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自已。

”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形式可分为三种:直觉的情绪体验、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和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的发展既决定于外界刺激强度,又决定于主观状态。

实践证明,兴趣是行为自觉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

(1)优化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科学早已证实。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创设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控制能力一般受到集体影响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提高自觉纪律性、发展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条件。

在正确的教育下,集体成员能获得良好的集体性陶冶、相互制约。

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

(2)积极开展集体活动。

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喜欢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行为需要和行为兴趣,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在集体的影响下发展变化。

(3)捕捉成功点。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就能增强信心,就会兴致勃勃、干劲十足。

(4)坚持激励因素的主导作用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动机。

要建立评比制度,经常督促检查,及时总结,表扬先进,奖励模范。

建立“三好学生”评奖制度,经过层层评比,选出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奖励。

这样做,对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教育作用。

3.培养意志习惯是一种随意动作,即人们在实践中学会的、有一定目的的动作。

而意志行动正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构成的。

意志调节人们的行为。

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严格要求。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对学生有必要通过规章制度、批评教育、组织舆论等方法进行硬性要求,常抓不懈,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随随便便。

这样从每件小事做起,长期坚持,逐渐养成习惯。

(2)经常督促检查。

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督促检查,进行科学的评估,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及时适度,兑现奖惩。

教育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3)开展学伟人活动。

积极开展“学伟人,做健全的现代人”的活动。

要求学生以伟人的事迹作借鉴,并以他们的箴言、格言作为座右铭来督促自己,养成习惯。

四、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有着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但它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最终,它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重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在他们身上。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应养成良好的习惯“身教重于言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个教师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就会产生一股潜移默化的巨大教育力量。

“正人先正己”。

教师应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名副其实地为人师表,用模范的行为、良好的习惯表现影响、教育学生。

山化五中关于班级教室、寝室文化、环境整改活动方案为了提高学校教室、寝室的品味,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本周各班利用一周时间做好教室、寝室的文化、生活环境整改工作,下周学校统一组织12位班主任、3位校委会成员、5位学生代表逐班逐寝检查,给出分数,评出各级优秀一名,给予奖励,各级最后一名,写出整改方案上交校委会,继续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