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文/潘慧 廖晓东要素市场化配置 赋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广东科技》:2019年,广州市政府将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建设事项。
时至今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如何?请重点介绍由你们整体运营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建设运营情况 。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是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省创投协会、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斯特投资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中心”)是广州市政府支持,首个以“大湾区”字号注册、企业化运作的“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大湾区中心依托强大数字化能力,促进数字赋能与技术驱动有效结合;以场景开放为牵引,实现智能匹配和标准输出;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以战略领航为目标,全面赋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目前,大湾区中心已形成覆盖面广、有核心优势、具备完整服务链条的科技创新十五大赋能式服务体系。
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大楼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力华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投资组建的,首个以“大湾区”字号注册的企业化运作“一站式”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
2019年4月18日,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注册成立,4月29日,省市领导共同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立揭牌。
2022年1月18日,大湾区中心进行IPO上市辅导签约,此举标志着国企混改创新实践样本的大湾区中心,步入上市进程的实质阶段。
大湾区中心成立以来,受托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以下简称“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上报科技部。
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赛事,入选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举办广州创投周,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超322亿元;受托管理2亿元资金池,共为广州市15504家科技企业提供授信金额累计1381.31亿元;参与发起钟南山健康产业创新创业联合体等。
2022度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
2022度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强化产业支撑带动能力,培育( )、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A信息技术B电子信息C人工智能D新材料2、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户口迁移手续,推动( )便捷落户。
A农业转移人口B高校毕业生C农民工D知识分子3、广西家政服务发展重点不包括()。
A深入开展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的家政服务体系B引导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C推动建立家i政服务信用体系D支持中介制家政企业做大做强4、补强普速铁路网,打通瓶颈路段、提升既有路网质量、实现主要通道(),形成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普速铁路网。
A多线合一B客货分线C分段运营D客货共线5、完普综合交通和的流体系。
以贯通()的交通大动股为重点,完善南宁、机州、桂从、河池、来宾及北部湾她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和北流基础设技建设,加灾构建连接E之省份重点城市的速道道,推动道、产业、商贸、然流深速融合。
A湘桂走廊B湘桂、黔桂省区C 湘黔线D枝柳铁路6、下列关于广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OA发挥资源祟赋和邻近东盟市场优势,聚焦“三大三新”、“双百双新”重点领域B深入推进“三企入桂”,高水平高质量招商引资C持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合力打造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川渝滇黔及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D充分发挥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在示范区内打造一批世界级园区平台7、时期,广西要构建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就要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 ),推动现有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品质提升。
A民族旅游景区和度假区B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C旅游景点D旅游产业8、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国际大湾区比较的视角
科学技术创新2019.34在驾驶室内使用转鼓设备通讯头进行连接,由于车辆内OBD 连接母口一般在仪表台下方,无法直视,性能测试员无法判断连接效果,当连接效果不佳时使用设备检测即会出现设备提示通讯电路故障3.2故障改善-如何实现OBD 连接状态可视化车辆内OBD 连接口无法直视,通过修改接口位置,可以达到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影响车辆仪表台美观度且修改成本极大,不建议实施。
现需要一个方案是在不改动车辆硬件的基础上完成,使性能测试员直观可视化的了解车辆与设备连接状态。
通过分析OBD 连接电路图,寻找到初步方案。
发现Pin1612V 与Pin5信号地之前可以行成一个回路,中间如果能加入一个指示灯,如图1所示,就能使设备与车辆有效连接后进行提示。
3.3ABS 转鼓测试设备的改进实施及效果在设备通讯OBD 接口处添加12V 指示灯,把连接状态通过直观可视的方式展视,快速及高效的提示出通讯状态,主要原理是根据OBD 线路中16号针角与5号针角从检测车辆的电瓶进行输入,车辆正常启动后16、5号产生12V 电压,只有测试员把设备的通讯线连接完好时,指示灯才会亮。
实施后通过半年时间进行验证,班组ABS 性能测试的复测率由11%降低为0.99%,达到预期效果。
4结论生产过程中大多的技术创新都不是一促而就的,都是透过平时一点点的技术积累,透过平时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透过后天的努力和实践而得来。
多数设备改善都是通过小改善而取得大效果,通过对现状的改动或结构的优化重组,但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此次对ABS 转鼓测试设备的一个小改进,也可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1]吴洪博.汽车ABS 防抱死控制机构实验测试系统设计分析[J].科技风,2018(25):32.[2]薛浙瀛.我国汽车OBD 系统的应用与技术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3):17.[3]程淼,周毅,周栋.利用转鼓试验台进行整车磨合的工况曲线设计[J].汽车与配件,2017(5):78-81.作者简介:喻伟(1990-),男,助理工程师,本科,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广东省海洋经济“十三五”中期发展成就评估报告新
广东省海洋经济“十三五”中期发展成就评估报告广东省海洋经济“十三五”中期发展评估报告课题组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特别提出要把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我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背景下,根据国家海洋经济总体部署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广东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全面评估《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对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实现我省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跃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评估“十三五”以来,面对国际市场的深层次波动和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各项工作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对接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广东省政府国家海洋局关于推动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的框架协议》落地,围绕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开放和海洋公共管理等领域的转型取得进展,主要目标实现程度良好,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稳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0.1:58.4。
2018年上半年,初步核算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9800亿元,同比增长8%,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2016年到2017年,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从1.59万亿元增加到1.82万亿元,年均增长13.55%,超过预期年均增长8%的目标;按该增速2020年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预计达2.66万亿元,超过《规划》预期目标(2.2万亿元)。
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方案1. 介绍科技创新联盟是指由多个单位、企业或组织共同组成的,以推进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的联盟。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提出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方案,以帮助更多组织和企业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实现共同发展。
2. 设立科技创新联盟的目的设立科技创新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单位、企业和组织之间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各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力。
另外,建立科技创新联盟还可以共同研究科技领域的新动态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加准确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3. 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的意义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单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组织的发展需求。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可以实现协同创新,减少研发成本,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联盟可以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使其在科技创新领域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4. 科技创新联盟建立的步骤4.1 研究联盟有关情况在建立科技创新联盟之前,需要对目前市场情况和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入了解。
此外,需要分析相关联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的联盟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4.2 找到合作伙伴科技创新联盟需要有不同领域的优势企业和组织共同组建。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建立科技创新联盟的第一步。
寻找合作伙伴应该注重双方的互补性,以及互相信任和支持的共同愿意。
4.3 协商并签订合作协议在确定好联盟成员之后,需要共同商定合作方案,规定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联盟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并签订一份合作协议,明确联盟的组织架构、运作方式、研发方向、及收益分享方式等重要细节事项。
4.4 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并推广在签订好合作协议之后,联盟成员应该按照协议要求,共同合作进行科技创新项目。
并且,在项目完成之后,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联盟的存在,并打造品牌形象。
4.5 定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完善。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
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机遇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该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前景的区域之一。
作为珠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不言而喻。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许多挑战,如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变革,科技创新的竞争等。
本文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
机遇1.经济增长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潜力。
近年来,该地区的产业链更加完善。
香港在金融和贸易方面拥有优势,澳门则是旅游和娱乐业的中心。
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商贸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不可小觑。
这些区域的优势互补,将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
2.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部分,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大学。
例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科技园和澳门科技大学。
这些机构将合作创新,将取得更大的科技进步,以实现经济转型。
3.人才流动人才流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区域,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资源。
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流动将有助于创新和经济发展。
挑战1.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带来了许多挑战。
城市扩张和工业化加速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同时,由于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社会变迁带来了人员流动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技创新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面临的竞争就少。
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该区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提高研发技能和教育水平。
应对措施1.加强跨区域合作跨区域合作可以帮助各地区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
这需要产业链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建立统一的创新体系和畅通的交通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发挥各地区的研究机构的优势,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并发展研究与应用的交易所,鼓励创新,加大资金的投入等。
3.优化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虽然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问题,但如果优化管理,就可以变为机遇。
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0.12.04•【文号】国科发区〔2020〕336号•【施行日期】2020.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区〔2020〕336号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科技部会同各地方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推进落实。
科技部2020年12月4日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升区域和地方科技创新效能,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线,培育全国及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开放创新合作,支持加快实施一批事关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与重大民生保障的科技创新行动,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级,形成与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中心带动、多点支撑、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格局,为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思路
Chen,H.,2017,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The Commercial Press,51.Jin,H.,Qian,Y.,and Weingast, B.R.,2005,“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Federalism, Chinese Style”,Journa/o/Economics,Vol.89,No.9—10,1719—1742.Keynes,J.M.,1912,“Reviewed Work: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by Chen Huan-Chang”,Economic Journa/,Vol.22,No.88,584—588.Qian,Y.,Roland,G.,and Xu, C.,2006,“Coordin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in M-form and U-form Organizations^,Journa/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4,No.2,366—02.本文原载于《经济研究》2020年第9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摘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深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是各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是要建设一种高水平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要突破跨部门跨区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更有效降低知识流动以及技术能力积累、获取和转化的成本,形成跨部门跨区域不同创新主体的协同行动能力,打破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的瓶颈,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支持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升级o“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水平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升级,建立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国际创新合作模式。
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的思考
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的思考作者:杨勇军杨新荣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2期创新机制一般是指在人的创新思维驱动下,各种应变能力、组合能力、发展动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而产生的机理。
本研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机制包括:在大湾区内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联动创新等机制的组合。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产业、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关键是粤、港、澳三地科技要协同创新,力争打造享誉世界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文献综述“协同”的概念是德国著名学者哈肯(Hermann Haken)在1971年提出,他1976年在《协同学导论》中进一步阐述了协同理论。
它认为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协同创新在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高效率。
“协同创新”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凯莱(Peter Gloor)最早定义:一群自我激励的人,透过网络来交流信息、思路及工作状况,并达到目的。
1992年英国学者库克(philip Cooke)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不同区域拥有各自擅长资源和能力,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中介等直接主体或间接主体的协同配合下,共同开发领先科技活动或行为。
2017年后国内学者越来越多关注大湾区,辜胜阻(2018)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互惠互利的对策。
叶林(2019)从区域协同发展孤立、扩散、共生和融合四个阶段,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发展到共生、进而到融合,并从微观角度提出跨越区域合作障碍,加强粤港澳三地创新系统协调合作。
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还是解决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政府协同、组织网络协同、主体协同创新机制。
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优劣势分析(一)优势分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示下,2017年7月1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中央决策层高规格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声势直追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让人振奋。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 作者: 赵超[1]
作者机构: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50
出版物刊名: 岭南学刊
页码: 99-10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
摘要:通过联手港澳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殷殷重托,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
但是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力度仍然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科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技术扩散效应不突出,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信息流动不够高效有序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机制,推动湾区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研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技创新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在人工智能领域,湾区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在生物医药领域,湾区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再次,在新能源领域,湾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并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
二、科技创新挑战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科技创新之间的协同效应不足。
虽然湾区内有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但是各自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仍然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的不平衡。
目前,湾区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而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需要加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再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短板。
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三、政府角色与支持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其次,政府应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资金支持。
再次,政府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扶持力度,提高其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为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各方应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
首先,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建立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共享科研成果与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其次,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
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再次,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广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考试题库
《广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开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共 7 题,每题 5 分〕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1∕ 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正确答案 B、1∕ 42、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
正确答案 A、施行乡村振兴战略3、以下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进程认识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开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4、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效劳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程度。
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探究协同开发形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正确答案 B、制度创新5、 2023 年广东经济规模打破多少万亿?正确答案 B、 106、以下关于深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中民生幸福标杆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B、住有所居7、广东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着力点是〔〕。
正确答案 A、施行头雁工程8、特区精神指的是〔〕正确答案: D、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9、中国____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
正确答案: D. 新时代10、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正确答案: C、 4. 511、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的的关键之年。
以下对 2023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正确答案: A、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12、乡村振兴,〔〕是重点,〔〕是关键,〔〕是保障,〔〕是根底,〔〕是根本,〔〕是前提。
正确答案: B、产业兴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摆脱贫困13、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 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正确答案 C、农民和土地14、施行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
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
关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4)(一)发展基础 (5)(二)面临形势 (6)(三)存在问题 (9)二、打造“湾区创新灯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枢纽.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1)(三)战略定位 (11)(四)发展目标 (12)三、优化发展空间,建设高品质科技创新高地 (15)(一)一廊:高水平构筑科技创新走廊 (15)(二)一核:精准聚焦科学城主体功能区域建设 (15)(三)多园区:构建多个科技园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17四、聚焦科学发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17)(一)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17)(二)加快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 (19)(3.)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 (20)五、抓好技术发明,聚力科技攻关增强“硬核实力” (20)(一)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二)打造国际领先孵化育成体系 (22)(三)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22)(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3)六、赋能产业发展,打造高端和特色产业策源地 (24)(一)支撑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 (24)(二)助力发展一批新兴优势产业 (29)(三)提升一批科技惠民相关产业 (32)(四)坚持创新雉产业链融合发展 (34)七、夯实人才支撑,建设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高地 (34)(一)强化战略科学家前沿引领力 (34)(二)引培留住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35)(三)培育高素质技术和技能人才 (35)(四)持续营造国际接轨的人居环境 (36)八、优化创新生态,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集聚 (36)(一)优化科技创新政巅环境 (37)(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能力 (37)(三)有效开展全民科学普及 (38)(四)推动科技惠及社会民生 (38)九、深化开放合作,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 (39)(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39)(二)加强与港澳科技全面合作 (40)(三)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40)(四)着力完善科研协作机制 (41)十、完善保障措施,多措并举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42)(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42)(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42)(三)推动科技政策落地 (43)(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43)附件1市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图 (44)附件2规划主要内容综合概括 (45)附件3名词解释 (46)-LX.刖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的重要时期,也是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助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关键五年。
2020广东省公务员笔试申论参考答案
体制能力双提升释放治理新效能“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步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国内国际风险前所未有。
要想在群雄环伺的国际环境中赢得主动,就要将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充沛的治理效能。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一.着力科技创新,重塑治理新格局。
科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带来了曾经难以想象的便利。
一个App搞定政务服务、“人脸识别”查处非机动车闯红灯、审批自动拦截失信主体……曾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科技的发展中逐渐简化,为社会发展不断提质增速。
而科技创新并仅体现为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其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塑带来了可能。
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利用,消弭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沟通障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有了实现的载体。
二.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广东始终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改善。
惠州市惠城区推进商事服务改革,在商事登记上实现了“秒批”;广州在知识产权领域频频发力,推动企业创新;广州推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
营商环境的改善的直接动力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其深层逻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只有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充沛动能。
三.推动湾区建设,形成发展新格局。
统筹区域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我国而言意义重大,但有些区域发展并未达到高度协同,仅仅停留在地理区域的划分上。
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于其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区域优势,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基于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的“多中心”主基调,不追求整合形成一个强大港口,而是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系统。
正是科学合理的整合布局,才造就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出统筹区域发展的广东样板。
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
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作者:罗雪梅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16期摘要: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是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路径。
自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赣州坚持湾区思维先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互联互通先行,加快基础设施“大联通”;对接融入大湾区,推进开放平台共享和开放协作先试,推进全方位领域“大衔接”等,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奋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
关键词:赣州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具有天然的优势。
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是“全国第3个、中部第1个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1 ]。
2020年6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成为全省战略。
2021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赣州全面落实国家、省重大决策部署,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等“三区一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取得了初步的明显成效。
一、湾区思维先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粤港澳大湾区承载了中国三大主要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战略。
”[ 2 ]近年来,赣州全市上下树立科学对接理念,强化学习“湾区思维”,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头脑风暴”,把全球视野、开放胸襟真正立起来,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请进来搞活市场,以“第一等”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
策送规_________ZHENG CE FA GUI.................................................................................................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9〕1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机制,协同落实国家战略布局和支持政策,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省市在建设规划、用地审批、资金安排、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开放共享,建设面向港澳开放的散裂中子源谱仪,保障对港澳的专用机时和服务。
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粤设立分支机构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支持我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发机构,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试行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按需办理往来港澳有效期3年的多次商务签注,企业商务签注备案不受纳税额限制;允许持优粤卡A卡的港澳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申办1副港澳入出内地商务车辆牌证。
支持各市至少建设1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基地可直接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减轻在粤工作的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珠三角九市可按内m汕績科枚第法规__________ZHENG CE FA GUI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及其政策建议龙建辉从最初探索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到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再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和区域共建的新时代顺势而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反映出粤港澳区域合作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演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1月1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希书记2017年11月27日在广东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亦指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相比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国际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国两制”框架之下,存在文化、法律、空间、产业等方面的“基因”差异,湾区内部尚未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在强化广深港龙头城市地位基础上,在交通和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功能定位、公共政策引导等加大融合力度,提高湾区内创新要素的畅通度,达到整合优质创新资源的效果。
(一)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技术扩散效应不明显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均处于前列,但是湾区内创新能力不均衡。
湾区内三大龙头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作为全国创新型城市,要素集聚且具有集聚的创新要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引领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香港拥有4所世界一流大学,使其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但制造业衰竭导致其创新绩效并不显著。
其他城市特别是处于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和江门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与深圳和广州比较,还存在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研发经费投入偏少、专利申请授权量偏低、技术合同成交额偏小等问题。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须增强内力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须增强内力作者:钟卫国来源:《小康》2019年第26期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必经之路。
“十三五”以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73%和58%;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5%。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突出。
2018年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广东省R&D人员约90万人,在粤工作的外籍专家超过38万人次/年,数量均为全国首位。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量、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约占全省总量的八成左右。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广东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集聚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内外部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但创新发展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协同发力、系统施策。
一是基础研究领域短板较明显。
广东一直以来倾向于重应用轻基础,对科技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强度都偏低,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为4.6%,还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新时代科协组织优势,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广东省科协、广州市科协、深圳市科协、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共同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于2019年11月16日上午在广州市举行了联盟成立大会。
中国科协、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领导、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在召开成立大会之前,于2019年11月15日晚在广州市先分别举行了联盟的第一次成员大会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的第一次成员大会上,联盟发起单位、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爽作了联盟筹备工作情况报告;联盟发起单位、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崔世平作了联盟章程、标识说明。
大会通过了联盟章程、标识并选举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
在随后举行的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了第一届联盟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通过了联盟名誉理事长、联盟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研究了联盟2019-2020年度的工作安排。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理事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和香港、澳门科技团体,粤港澳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团队,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平台代表单位。
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由201家成员单位组成,广东省公路学会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以“平等自愿、优势互补、提质增效、合作共赢”为原则,紧扣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助力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