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企业管理--4-现代企业制度ppt课件
代 理公司事务,对外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代理公司进行商业
企 活动,是法定必要的公司业务执行机关的主要负责人。
业
制
度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三节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 四 章 总经理与董事会、董事长的区别:
首先,总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必须服从董事会的有关决
现
议,总经理所作出的各种决定均不能与董事会有关决议相抵触,董事
现
代
公司治理的组织制度坚持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企
三权分立的原则,由此形成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
业
监事会并存的组织框架。
制
度
1、决策机构
权力机构——股东大会
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
2、执行机构——高层经理人员
3、监督机构——监事会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三节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 四
章 (二)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制衡关系
企 的规定行使职权,决定公司一切重大事项:
业
制
董事的选举和更换
度
公司资本的增加和减少
公司解散与合并
公司章程修改
……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三节 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
四
章 (2)公司法定必要机构
法律规定:股东大会为公司法定必备机构。
现
股东出资后其对出资享有的所有权转化为股权,不
代 能直接参与经营,但对经营享有表达其意志的权力,这是
现 代
(二)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
企 (三)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业 四、转变政府职能
制 度
从主要管理国有企业转向面对包括一有企业、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者等在内的各种经济成分,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首先,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目标导向。
企业需要明确明确工作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和指标,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工作都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通过目标导向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要求管理者基于科学分析和决策模型进行决策,而不是凭个人经验和直觉。
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地评估各种风险和利益,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决策。
第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团队合作。
现代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强调团队合作的管理模式。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整合和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还可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提高决策质量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适应变化。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适应变化的关键是灵活性,包括灵活调整组织结构、灵活分配资源、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等。
第五,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持续改进。
现代企业追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和提高业绩表现。
持续改进的原则基于质量管理的理念,强调持续改善过程、追求零缺陷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第六,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价值和利用效率。
资源优化可以通过精细管理、创新管理和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
最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社会责任。
现代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的关心和保障、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
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目标导向、科学决策、团队合作、适应变化、持续改进、资源优化和社会责任。
这些原理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遵循企业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企业管理学原理是从企业管理的共性出发,对企业管理工作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后所得出的企业管理的规律。企业管理学的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1.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系统,它包含若干个子系统,同时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并且和外界的其他系统发生各种横向的联系。生产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将材料、能量、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要素经过变换和组织,形成满足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劳务和服务。企业系统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企业系统内形成了三种最基本的运动:物质运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了管理上述三项基本运动而设置的经营管理、辅助服务、信息处理等部门及有关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统称为企业管理系统。企业通过这一系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使各基本要素得以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并最终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和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包括各级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与事故信息以及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贯穿于企业各项基本活动之中,安全管理就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劳动(人、财、物)耗费,保障企业系统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安全管理来说,首先要把全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从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部门、某个环节或某个过程的安全问题。其次,明确与安全有关的都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构成哪些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怎样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事故等。第三,分清安全管理的层次结构,即明确从公司(工厂)、车间到班组的各级安全管理层次及各层的管理职责和权利。第四,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包括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安全工作的管理重点,制定管理的总目标和各层次、各环节的局部目标。第五,落实各级安全管理的职能和任务,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要提高管理的效果,必须掌握各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2)整分合原则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懈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其中,分工或分解是关键,综合或协调是保证。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也有重要的意义。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管理系统要实现目标,必须根据反馈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从而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管理反馈是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及时、准确地反馈所需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应该及时捕捉、反馈各种安全信息,及时采取行动,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使系统保持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的信息系统应该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匹配良好的人机系统。(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这种制约关系包括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和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上级本身也要受到相应的制约,否则会助长主观臆断、不负责任的风气,难以保证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全部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3.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因此,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的产生可以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的就有三类基本动力:①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②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③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动力原则运用得当,就能够使管理活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动力原则得不到正确应用,不仅会使管理效能降低,而且会起到负面的作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不要仅仅孤立地使用某一种动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集体的前进是管理的根本,在此前提下让个体充分地自由发展;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和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第四,要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避免物极必反的结果出现。2)能级原则能级的概念来自于物理学,指的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心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的,按大小排列的,称为"能级"。现代管理引入这一概念,认为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是说: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能级不是人为的假设,而是客观的存在。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三点: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具有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三是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给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与能级相符。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二是外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三是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这三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4.弹性原理(1)弹性原理的含义企业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即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这称之为企业管理的弹性原理。管理需要弹性是由于企业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企业管理运动的特殊性所造成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既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等因素,又有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变化等因素,还有竞争对手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企业难以控制的,企业根据以往信息所作出的分析预测总会与当前的实际有差异。因此,应该摒弃僵化管理,实行弹性管理。企业的内部条件相对来说是可控的,但可控的程度是有限度的。内部条件既要受到企业资源的限制,又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自身也存在许多捉摸不定、难以完全预知的情况。尤其是人这一因素,作为有思维活动、有自由意志的生命,更是会变化不定的。企业管理若对此重视不足,只是从理想状态出发,不留任何余地,则往往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企业管理运动自身的特殊性更需要企业管理实行弹性原则。首先,企业管理所碰到的问题从来都是涉及众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因素,全面考察也难以周到,因此要掌握规律,不断改进管理;其次,企业管理既要抓住主要因素,又要不忽略细节,只能留有余地,综合平衡;再次,企业管理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而任一方法、制度都不可能长期有效和适应,必须经常调整;最后,企业管理是行动的科学,有后果问题,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必须有及时、灵活的对策,以求应付自如。(2)弹性原理的应用要点弹性原理是一条对企业管理工作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只要运用得当,企业的管理效果会因此得到较大提高。在将弹性原理应用于管理实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包含着局部,局部是相对整体而言的。整体弹性是企业管理弹性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处理问题必须在考虑整体弹性的前提下进行。在此前提下,方可解决、协调或调整局部问题。2)要严格分清积极弹性和消极弹性的界限。积极弹性就是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留有余地,在处理问题时多备几套方案等;而消极弹性则过分强调留有余地,保守畏缩。分清弹性问题在积极与消极方面的界限,是应用弹性原理的重要问题。3)企业弹性是有限的。企业管理的弹性是有限的,不能绝对地无限地伸缩张弛。那种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制度变换不停,要求松紧变化不一,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余地过大的企业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弹性原理的应用要恰到好处。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料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好的弹性。一是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加强系统安全性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尽可能做到对危险因素的识别、消除和控制;二是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预防对策,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从人、物、环境等多方面层层设防。此外,在安全管理中必须注意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等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各级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三篇)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它们是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管理策略和决策的依据,也是企业健康运作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中,每个员工都应当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
它强调的是企业是一个整体,每个员工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论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都应该参与到管理中来。
全员参与原则的目的是有效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益。
在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开展员工参与决策、设立鼓励创新的机制等方式来贯彻全员参与原则。
二、科学决策原则科学决策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以科学、客观的方法来进行决策。
管理工作离不开决策,而科学决策原则可以确保管理者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和有效的决策。
科学决策原则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评估方案和实施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应当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对信息的挖掘,以便更加准确地做出决策。
三、目标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以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进行管理。
企业的目标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和工作。
目标导向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管理策略和决策时必须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和员工一起制定有挑战性的个人和团队目标。
在落实目标导向原则的同时,管理者还要加强对目标的监测和调整,以确保企业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四、权责一致原则权责一致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将权力和责任相一致。
权责一致原则强调的是管理者应该担负起沟通、协调、决策和控制等全面的责任。
权责一致原则的实施需要管理者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同时要注重强化授权和责任制度的执行。
只有在权责一致的环境下,管理者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绩效评估原则绩效评估原则是指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以绩效为导向来评价工作。
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四、管理主体
3、管理者基本素质构成
政治、品行 基本业务素质
4、管理者核心素质-----创新: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9
四、管理主体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概
念
人
技
文
能
技
技
能
术
技
能
不同层次对管理者技能需要比例
10
四、管理主体
6、管理者的作用
一头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 狮子部队。
3、权变理论
考虑环境因素,管理同环境相适应。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 系。 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 领导方式、管理机制。 将组织看成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要求组织的各方 面活动都要是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30
第三章 管理思想演进
四、人性的假说
1、一般人性假说理论:
头地 7、我希望完成通常与管理工作有关的例行职责
17
测试结果评价
7-12: 较低的管理动机 22-34:中等 35-49:较高的管理动机
18
第三章 管理思想演进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856-1915) : 科学管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1
提高效率:通过分工和工时研究 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标准化原理 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雇员和雇主必须协调和合作 区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例外原则
24
第三章 管理思想演进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 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愿望
威望 目标
追求受人尊重和自尊
荣誉
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 单的需要
企业管理的原理
企业管理的原理企业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企业内部资源和活动的过程。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指导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标导向原理目标导向原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面。
企业领导者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将其传达给所有员工,并激励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
目标导向原则还强调了目标的可测性和可量化性,以便能够评估和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分工协作原理分工协作原理是指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使每个员工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和负责的工作领域。
通过合理的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分工协作原理还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以便不同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和配合,实现整体目标。
三、权责一致原理权责一致原理是指企业管理中权力和责任应该相互对应和匹配。
领导者应该拥有适当的权力来决策和推动工作的完成,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
权责一致原则还强调了管理者的权威性和责任感,以保证组织内部的秩序和效率。
四、激励机制原理激励机制原理是指通过奖励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
关键在于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设计合适的激励措施,使其能够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五、信息管理原理信息管理原理是指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安全。
信息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信息管理原则还涉及到信息共享和沟通的重要性,以便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和协调。
六、持续改进原理持续改进原理是指企业应该不断地寻求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市场需求。
持续改进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思路,并及时采纳和实施。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现代管理是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于组织、企业或团队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和原则。
下面将介绍几个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
1. 统一指导思想:现代管理的首要原则是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是因为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统一的指导思想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
2. 以人为本:现代管理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是组织的核心资源。
因此,管理者应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绩效。
3. 科学决策:现代管理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管理者在决策时要依据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决策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分权管理:现代管理鼓励分权,即将权力下放到更低的层级,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5. 激励机制:现代管理认为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关键。
管理者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员工的绩效。
6. 团队合作:现代管理强调团队合作,认为团队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更强大。
管理者应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7. 持续改进: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管理者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8. 透明沟通:现代管理要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信息的透明和畅通。
管理者应及时与员工分享组织的目标和决策,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以上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实际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全套教学PPT.pptx
1.人际角色、2.信息角色、3.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层级: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第5节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一、企业伦理
(一)内涵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
(二)企业伦理的建设
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企业管理
主编:贾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篇 企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概论
第1节
管理学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 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 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诸多管理原理中起着统率作用。 弗雷德里克·泰勒的人和组织的机械论观点基 本上是一种封闭系统观点。相反,开放系统(open systems)认识到了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分为: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 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 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 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国际化;2.贸易全球化;3.投资国际化; 4.科技网络化;5.金融一体化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1.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 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 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所以又称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的普通合伙 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3.公司制企业:又称为公司,是指依法由股东出资组成,或是 由两个以上企业出资联合组成的企业。
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
第四章在生产前,先培养人桑德森明白光凭个人的专长去救火对培养员工没有帮助,也不会创造增值的学习过程,更不能减轻他的压力。
实际上,他越快地平息问题,阿克米就越不可能达成长期培养人才的目的。
桑德森需要培养问题解决型的人才,即那些能在工作中将科学方法运用自如,勇于担当负责,在短时间内能掌握这些理念,并传授下属的人。
桑德森需要自然而非施压地来形成这样的机制。
当然,这意味着过程中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这些错误能促进学习。
桑德森需要波特和其他人学会如何学习,A3能促成此事。
在桑德森看来,A3代表了一个管理流程,此流程不但帮助波特提出针对文件翻译问题的对策,更能在员工中培育学习氛围。
桑德森起初没有重视改善文件翻译流程,因为其他如安全或者质量问题通常更紧迫些。
在阿克米内部经常需要文件翻译,这也是众多只有出现了问题后才会有人注意的潜在业务之一。
但现在桑德森回忆起在老厂投产初期,文件翻译错误百出的情况。
那时整个流程超过预算10%,习惯性的延期,还造成了生产的延误和质量问题。
翻译流程既重要,又混乱,这促使桑德森慎重地思考波特在扩建中的责任。
他相信通过他的指导,波特能够完成任务,并避免翻译流程中的问题反复出现。
此外,解决这个麻烦的问题,对波特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到目前为止,波特在许多项目上都很成功。
但他缺乏这样一个跨职能的管理流程项目的经验,而且过去他也曾在不熟悉的领域表现出犹豫不决。
通过对他的评估,发现他好像更喜欢有把握的事情,对于新情况不是太适应。
桑德森相信波特有能力用自己的方法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技术细节。
同时波特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帮助波特自己处理许多个人和小组的关系。
然而,波特需要全力学习处理自己以前没有经历过,组织上更复杂和不确定的项目。
桑德森非常清楚,把这项任务交给波特,也意味着给自己安排了指导波特的责任。
这是谁的问题桑德森回来后看到波特在桌上留下的A3。
他走过去拿了起来,粗粗扫了一遍后转向波特。
“很快嘛!”桑德森说。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
1.名词解释(1)什么就是管理,什么就是企业管理?管理: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就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就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活动。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目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目的就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并达成预定的产品数量、达成预定的产品品质、如期完成任务、减少费用支出的要求。
(2)什么就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什么就是企业责任?企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与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与人类的利益,所应该履行的义务。
企业责任的内容:对员工、社区、生态环境、国家、消费者与社会的责任。
(4)什么就是企业的动态原理?动态原理:就是指企业管理系统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观念、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相应改变管路方法与手段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
(5)什么就是决策?决策:就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含义:1、决策的主题即可以就是组织,也可以使组织中的个人2、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既可以就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也可以就是对这种活动的调整。
3、决策选择或调整的对象,既可以使活动的方向与内容,也可以使在特性方向下从事某种活动的方式。
4、决策涉及的时限即可以就是未来较长的时期,也可以仅仅就是某个较短的时段。
(6)什么就是控制?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它可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一、引言现代企业管理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使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组织、协调、控制和指导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组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二、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目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和可追踪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企业可以更好地指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确保整个组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三、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功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系统思维要求管理者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关注各个部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惟独通过系统思维,企业才干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绩效。
四、组织协调组织协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个体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惟独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企业才干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五、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人材的培养和利用。
管理者应该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招聘、培训、激励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六、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企业应该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管理者应该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采用和落实。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
七、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组织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这些原理可以匡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学 第四章 企业经营决策
• 一、经营决策的第原二则节经营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 正确、科学、合理的决策,必须遵循:
• 1.系统原则。
• 要素和项目之间要互相协调、平衡、配套。 • 2.信息原则。
• 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管理。 • 3.可行性原则。
• 只有在确认方案具有可行性时,才最后拍板定压。 • 4.满意原则。 • 决策只能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最优化”原” 则。 • 5.弹性原则。
最优的原则? • 3.非确定型决策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要尽可
能将其转化为风险型决策?
状态 概率
年收益值
策略
(万元)
S1
0.7
1000 500
S2
0.3
-200
3400
200
2600
状态 概率
年收益值
策略
(万元)
解方程得转折概率:
五、效用曲线
S1
0.7
1000 500
S2
0.3
-200
3400
200
2600
各种类型决策者的效用曲线如图
效用曲线类型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决策
提出问题
确定目标
第四章 企业经营决策
学习目的: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中 心是决策。通过本章的学习,对企 业经营决策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 和基本方法应建立起明确的认识, 以提高经营决断、量化决策、科学 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企业经营者策必须审时度势,善于从企业内、外多维关系 的联系和综合作用中,做出正确的经营决。
第一节经营决策概述
后悔收益值 S3
10-(-25)=35
60-60=0
25-20=5
10-0=10
35
60-40=20 25-25=0
《现代管理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
《现代管理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现代管理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湖南电大经管教学部罗丹桂第四章目标管理一、单项选择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
A.现实性B.可行性C.程序性D.权变性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
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
()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
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
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A.2个B.5个C.10个D.15个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
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D.重合性11.()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 (下)
§3.2 企业组织原则
§3.2 .1统一指挥及权利制衡原则
统一指挥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上及领导
的命令。不能一仆二主。不能越级指挥,要防止多头领导。 权利制衡是指无论哪一级领导人,其权利运用必须受 到监督,一旦发现某个机构或职务有严重损害组织的行为, 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制止其权利运用。 贯彻这人原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正确处理直 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在同一层次领导班子中,必须 明确主辅关系,副职必须服从正职;企业高层领导,一定
§3.1.4组织设计理论介绍
• 3种组织结构设计理论
• 古典组织理论 • 行为组织理论 • 系统组织理论
3种组织结构理论
•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 着重于组织结构的设计,强调以工作为中心,依 靠权力来维系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
• 行为组织结构理论
• 组织是人组成的,有效的组织应注重组织中 的人际关系,给予成员较多的行动自由和发挥潜 在能力的机会。
§3.1.3 企业组织的基本要求(1)
①企业组织的功能要求
判断企业组织质量的第一个尺度是: 企业能否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必要功能。 企业的功能是通过向社会提供所需产品、 服务而盈利。为此它必须有筹集资源、研 究开发、生产、销售、行政管理等功能, 否则企业将无法达成其目标。与此相适应, 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职能机构支履行上述 职能。
第四章现代企业组织 ●组织原理概述 ●企业的组织原则 ●企业的组织形式
小案例:王厂长的等级链
• 王厂长总结自己多年的管理实践,提出在 改革工厂的管理机构中必须贯彻统一指挥原则, 主张建立执行参谋系统。他认为,一个人只有 一个婆婆,即全厂的每个人只有一个人对他的 命令是有效的,其他的是无效的。如书记有什 么事只能找厂长,不能找副厂长。下面的科长 只能听从一个副厂长的指令,其他副厂长的指 令对他是不起作用的…… • 请同学们思考:你对王厂长的做法有何评论?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第四章
中批生产
小批生产
第一、二产业
第三产业
学生体检、大学本科教育
学生体检、中小学义务教育
医生看病、研究生培养
2.按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
是指工人从事同样的操作的重复程度,通过工作地所执行的工序数(m)或工序大量序数(kb)来表示。
工作地
是工人运用机器设备和工具对物料进行加工制作或为顾客服务的场所。
优势4
2.大量大批量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好处2
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周期短,加快资金周转
机械化、 自动化
人力物力消耗少
成品质量高而稳定
好处1
好处3
好处4
成本低
如果不是市场上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二采用了大量、大批量生产,将会冒很大的风险 铁钉、螺丝、建材、管材、汽车配件。。。 布匹、纸张、纱布 标准件 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科采用大量生产方式 标准件是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应采用大量、大批生产方式。 3.最适合大量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有哪些?
D
C
B
A
生产类型的划分
01
不同生产类型的划分
02
E
04
F
02 02
第二节:生产类型
一·生产类型的划分
02
04
1.按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划分生产类型
按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按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划分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合称大量大批量生产 如:批量生产木器、布匹、建筑材料、药品
手工绣品、工艺品、单付中药制品
木材
木头
纸
纸浆
其特点:
其过程是连续的, 不能中断
化工产品是典型的连续性(流程式)生产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什么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什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什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什么企业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企业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规律。
掌握了就可以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有效的处理各管理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达到管理的基本目的。
所谓基本原理是指:(1) 这些原理是为了保证实现管理的基本目标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高效、低耗、可靠的输出高功能。
换句话说,管理体制的基本目标就是投入少、产出多。
但是外界环境和内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怎样才能持久地维持高效、低耗、可靠地输出高功能?因此,管理的目标还必须能灵敏地自我适应,具有不断再生的创造能力。
(2) 这些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各行各业,各项管理活动都有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3) 这些原理是研究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辩证关系的。
管理体制有八大要素,分为两类:三大管理手段——机构、法和人。
五大管理内容——人、财、物、时间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人是身兼二任的。
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人的集体意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这里的时间主要是指管理的时效问题。
例如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了某项新产品开发任务,它必须及时出成果,否则市场需求变化了,或者别人先研究成功投产了,而你还在研究,这就是没有效益的。
所以对于管理而言,永远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一个管理工作者应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
以下我们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工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某些实践和理论,分别叙述这些原理:所谓系统原理,就是把同某一事物有关的全部组成要素的总体,看作一个系统,并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实施最佳化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不再是过去的小生产管理,它总是处在各个层次的系统之中。
每个企业,每种管理法,每个人都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它即在自已的系统之内,又与其它各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输入”或“输出”,同时还处在一个更大系统的统一范畴之内。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是指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詹金斯(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所提出的四个管理原则,即“科学管理、劳动分工、效益最大化和标准化”。
这四条原则代表了现代管理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当今的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管理”原则是指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活动,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更加精确。
詹金斯认为,管理者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对劳动生产率、效率、成本进行分析,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因此,科学管理就是指在改进管理活动时,要采取严格的科学原则,根据客观实际,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改造企业的管理系统。
其次,“劳动分工”原则是指将管理活动中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
詹金斯认为,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存在限度,但是一个集体却可以达到更高的效果,因此,劳动分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分工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生产流程,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有效、更加紧凑。
第三,“效益最大化”原则是指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詹金斯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尽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最后,“标准化”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将其纳入标准化体系,以保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詹金斯认为,标准化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总之,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是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科学管理、劳动分工、效益最大化和标准化这四大原则,将有助于企业把握管理活动,确保企业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营,从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
它是对企业管理工作客观必然性的揭示,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和规X性。
企业管理者如果违背了管理原理,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就要承受严重损失。
第一节系统原理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是系统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掌握这一原理,首先应了解一般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然后将它们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
一、一般系统的概念系统论的主要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anfeg)。
他于1945年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宣告了这一理论的诞生。
贝塔朗菲把系统确定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
关于系统的概念,由于涉足的领域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定义。
我们认为,下面关于系统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里所谓“组成部分”,通常称为“子系统”,或“要素”。
应该强调的是,子系统或要素,是相对于具体系统而言的,要素如果离开了它所从属的具体系统,它就失去了要素的属性,也就没有意义了。
例如一个企业中的班组,在本企业是构成企业系统的要素,而对于另外一个企业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另外,系统中子系统或要素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般是根据系统的性质、系统的功能和研究问题的需要,将那些相对独立的、对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部分划分为一个要素。
从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具体的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二是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三是系统具有确定的功能。
这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机器是一个系统,一个单位是一个系统,一套制度也是一个系统。
为便于研究和更深刻地认识系统,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系统进行分类。
按照系统形成的方式可将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物自然形成的,人工系统是用人工方法建造起来的系统;按照系统组成的要素的特征可将系统分为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物质系统是由物质实体组成的系统,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制度、程序等非物质实体组成的系统;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孤立系统是指与环境不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指与环境之间仅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按照系统状态和时间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静态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动态系统的状态参数则随时间而变化。
除此以外,还可按系统的其他特征进行分类。
实际的系统通常具有复合性。
如企业系统既是一个人工的系统, 又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而且是由物质和概念复合而成的系统。
商品流通企业就是一个复合系统。
二、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有关系统属性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系统论的核心内容。
1.要素相关性观点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个系统中,不应该存在与其他要素不相关的孤立要素,这种要素的存在说明系统结构不合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来实现。
对于企业系统来说,其中作业子系统之间主要是物质的传递,作业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之间或管理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之间则以信息传递为主。
要素间相关性的强弱程度用相关度来表示,相关度越大,说明要素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反之则比较疏远。
对于社会经济系统来说,用相关度进行定量计算是困难的,只能从概念上予以定性描述。
进行系统组织结构设计时,相关强度既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也是衡量组织结构好坏的测度标准。
一般来说,合理的组织结构,要素间的相关强度低些为好,这样可以避免相互之间过多的牵制,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和各部门的积极性。
但是强度太弱,割断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信息沟通困难,容易造成工作脱节。
因此,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考虑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应该适中。
合理的相关性,有利于促进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称为正相关;不合理的相关反而会降低系统的整体功能,称为负相关。
所以,相关性是系统功效整体性的基础。
作为现代企业中的管理,应该使系统保持正相关状态,克服负相关的出现。
2.结构有序性观点结构有序性,是指系统内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在空间和时间位置上形成有序结构。
这种有序结构能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破坏了这种有序结构,或者没有形成这种有序结构,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系统功能与要素结构有序性之间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结构效应。
系统要素的结构有序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要素空间排列的有序性。
要素空间排列,一是形成层次等级链,不同层次的要素之间,上层要素处于决定的地位,下层要素处于从属的地位。
二是同层要素有主有次形成一定的状态次序。
⑵要素时间排列的有序性。
要素时间排列是依据它在时间位置上的先后次序或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时间要求进行的,从而避免要素之间的冲突和相互脱节。
⑶要素运动的规则性。
系统要素的运动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使整个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
系统结构的有序程度可用“熵”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熵”是统计力学中用以描述物质系统热运动变化过程中关于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熵值越大,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有序程度就越低;熵值越小,有序程度越高,无序程度就越低。
熵值的定义公式是:H P P j i nj =-⨯=∑1log式中P j 表示系统可能出现的第i 种状态的概率,系统所有可能出现的概率之和为1,即:P ji n==∑11 系统结构的有序性观点揭示了系统要素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它指导人们通过系统要素的有序结构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或进行系统结构优化。
由此可见,系统结构要素的有序性也是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
3.系统整体性观点系统整体性是系统最本质的属性。
系统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素对系统整体效益的不可分割性。
二是系统整体功能对要素功能的非加和性,即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要素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要素一起共同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作用,缺乏某个要素,系统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
要素对系统来说,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企业系统中的每一个局部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任何部门都不能独立于企业之外。
因此,企业既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赋予子系统一部分权利,但又要强调集中统一指挥,就是这个道理。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要发挥它的整体功能,这一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结果。
但整体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而具有放大和创新。
系统整体功能的非加和性是贝塔朗菲最著名的定律,即是说,在系统中1+1≠2,而是大于2。
我国的管理学者周吉在他编写的《现代管理学基础》一书中称其为“系统的功能、功效不守恒定律”。
他把系统的整体功能看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称各要素的功能,用e i表示;另一部分称结构功能,用P表示。
用E表示系统整体功能,则有:∑=+=nii P eE1P与系统中的要素结构有关。
企业管理要想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关键在于优化系统结构,提高P值。
4.系统动态性观点系统的动态性是指系统的状态是随时间变化的。
系统的动态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平衡动态,即在不改变系统内部结构的条件下,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它是系统的微观特性;二是演化动态,这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行为功能会发生变化,而造成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其内部要素会不停地运动,但这种运动并不改变系统的内部结构,只是量的变化,这就是平衡动态。
但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外界的影响,系统要素的运动,离开了平衡状态,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产生自组织现象,在远离原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形成新的系统结构,称“耗散结构”,是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它比原先的平衡状态前进了一步,即系统演进。
企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对系统影响较大时,原来的内部结构所体现的功能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这时系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行调整结构,产生新的功能,使企业向前发展。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
在此理论产生之前,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物理系统由于热运动总是自发地从有序变为无序,即熵增原理;生物进化论则认为,生物系统总是自发地由低级进化到高级,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即熵减原理。
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曾长期共存于科学界,直到耗散结构理论的诞生才使他们统一了起来。
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和作用机制是:(1)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2)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3)系统外部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4)在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区,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这时系统一个微观随机的小扰动就会通过相干作用进行放大,成为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巨大涨落,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企业系统,其本质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
当外界环境变化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就会不断与外界进行人、财、物的交换,主动调整内部结构,使企业向前发展进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环境。
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下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经过不断改革变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企业,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信息沟通原理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管理,是人们对系统中人、财、物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那么,人们的管理活动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说,管理活动是以信息为媒介来实现的,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进行的。
信息传递必有发信方和收信方,发信方或收信方为了某种目的而使信息从发信方向收信方传递就是信息沟通,或简称沟通。
因此,信息沟通在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研究信息的本质以及信息沟通的规律性,并利用这些规律来管理企业,这就是信息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与数据什么是信息?广义地讲,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对于一个管理的对象系统来说,信息反映了系统的结构、状态、特征和外部环境等。
信息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从形式上讲,信息看不见、摸不着,但由于信息的寄载性,它通过信息的载体——数据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可通过数据来感知信息的存在。
信息也是通过数据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信息的概念,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数据的概念。
数据也称资料,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通常可用数字、字符、图形、图像、声音或文字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