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笔试和面试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笔试和面试技巧
“三位一体”高校校考阶段一般分几个步骤,大部分高校会有书面评审,有些高校会因报名人数的情况设置笔试,去年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设置笔试。最后进行面试。
1.书面评审。各高校一般都会组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工作专家委员会,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书面评审,根据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并参考竞赛成绩以及中学阶段综合表现情况,确定该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名单,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5~7倍。
2.笔试。部分高校为了提高选拔的效率,规定如果通过书面评审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5倍,则组织笔试,根据笔试成绩,按招生计划数1:5的比例确定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环节的人员名单。如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都进行了笔试环节。当然有些专业直接采用笔试方式进行,根据笔试成绩就给出了综合素质测试的分数,比如浙江理工大学的动画专业,就是采用笔试。
3.面试。面试是学校自主选拔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须参加各校组织的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以考察学生综合
素质为主,职业发展潜力、学业水平、与各高校专业的契合度为主,根据专业培养需要,有的高校文理科专业采用面试方式进行,为了规范考试流程,一般考试过程都会全程视频及文字记录。
4.面试的一般流程:首先考生自我介绍(不超过5分钟);其次专家面试评分(约25分钟),专家面试环节一般采取单独面试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
个人单独面试又分“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由于是特定面试官对特定学生,所以面试题的个性化和情境化程度较高,有些题目是针对学生提交的材料量身定制的,有些则是面试互动中追问出来的。在“一对多”模式中,一名考生要同时面对多位教授的问题,对考生的心理素质的考验要更大。
小组(群体)面试,一般为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官公布考题后,由小组成员(一般为5至8人)自己组织讨论,一般分为个人陈述、小组讨论和总结陈词3个环节。虽然是“无领导”,其实只是“不指定领导”,因为一般总会涌现1~2个“自发领导”,他们或是在陷入胶着时把讨论推向深入,或是在主题偏离时把讨论拉回来,表现抢眼,这样的考生一般能给面试官以好印象。但是,其中也会有个别学生表现过于强势,当作自己的专场,往往会给面试官一个不好的印象。
面试题是组织面试的基本要素,也是考生非常关心的话题。虽
然面试题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其主要考查方向,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1)社会现行和时事热点问题,如浙江工商大学的“对美国重返亚洲的看法”,宁波大学“你认为小学是否应该叫停奥数”;
(2)科学素养问题,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请说出海市蜃楼的原理”,“请说出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等;
(3)人文素养问题,如浙江工业大学的“关于胡适之文的理解和拓展”; 、(4)道德和价值问题,如浙江理工大学的“你认为中学生是否可用手机”;
(5)思维品质问题,如浙江工业大学的“你父母年老后你会选择让他们在身边还是让他们去养老院养老”,宁波大学的“你对孝顺的理解”;
(6)个人相关问题,如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你一生中最感动的事”,浙江工业大学的“你在高中学习中最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什么”;
(7)学校和专业问题,大部分高校都会问“为什么选我们学校”、“对专业的看法”这类问题。面试结束后有些高校会进行心理、性格和职业规划测评。
4.确定合格名单。测试结束后,确定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可通过高校招生网查询综合测试成绩,入围考生名单在各高校招生网和考
生所在中学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各高校将合格名单与综合测试成绩一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考生在面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题先要有规划。面试过程,考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往往会因为过度的紧绷而陷于空白的状态,从而出现冷场的局面,使得面试的成绩大受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许多考生往往拿到问题就急于作答,往往中途发现角度不佳因而进退两难。对于问题的判定与切入点的选择,是成功答题的一个关键要素。听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对提问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关于个人发展,学校、专业选择之类的问题,马上回忆自己在申报材料中提及的内容;如果是常识问题,则马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回忆与之相关的内容。回答问题还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切忌这里答一点那里答一点,说到哪里是哪里。比如,对某以问题采取“正和反”的表达,先说正面影响,再说负面影响,最后总体判断;又如对某一问题采取层层推进式表达,严密的逻辑分析使你的答案更具说服力;再如对某一问题采取分类讨论法,从市民角度看、从政府角度看;从国内看、从国际看;从过去看、从现在看、从将来看,从短期影响看、从长期影响看等。
2.不要轻易说“不知道”。一些考生面对面试官抛出的问题,
一遇到困难就吐“不知道”三个字,这种轻易“缴枪投降”的行为,往往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若遇难题,学生完全可以用多种方式应对。一是“追问”,礼貌地表示自己没听清问题,想请面试官重复一遍,以期从面试官的复述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二是“请教+尝试”,不妨就像平时向学校老师请教问题那样大方提问,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时,不要害怕没有水准,只要有理有据,让面试官明白你分析的思路,自然会获得认可。有时,面试官只要看到你在思考,还会循循善诱地“拉你一把”。与笔试时只能看出最终结果而不能反映思维过程不同,面试能将考生的思考过程完全“曝光”在面试官面前。因此,你完全可以从现有知识出发,步步趋近未知问题的答案。三是要学会转移,如说“这个问题我倒确实答不上来,不过我对与此
有关的.....有些了解”,从而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这些回答都比仅仅说“不知道”三个字好得多。一位面试官这样说:“学生从疑惑到醒悟、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更能够令人信服地表现他们的思考能力,比起最后答案的对或错更加重要。”由此可见,千万不要轻易吐出“不知道”三个字!
3.在“平稳”与“个性”间求平衡。学生在面试中有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越“雷池”一步,但求“保险”第一。他们的回答虽不能说有错,有的甚至滴水不漏,但也多是大道理、套话或“正确的废话”。这样的学生,如何让面试官留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