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1.肉烁、骨痹、肉苛的含义是什么?肉烁:肌肉消瘦。

“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骨痹:又称肾痹。

寒伤肾阳,但未损及心肝,症见身冷骨节拘挛而不冻憟。

肉苛:肌肉顽麻沉重之症。

病机是荣卫两虚,肢体皮肉失养。

主要症状是皮肉麻木,肢体不能举动,身形与神志不相协调,最终引起死亡。

2.“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机理:胃失和降,阻碍卫气运行,故睡眠不安。

临床意义:喘息、不得卧、息有音等病变均有脏器上逆引起,但病位的不同,因而症状有差异。

(1)肺络上逆,症见“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病轻。

(2)胃气上逆,症见“不得臥而息有音”,病较重。

(3)肾水之气上逆,症见“不得卧卧而喘”,病重。

素问·咳论1.怎样理解“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发生咳。

2.怎样理解“肺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是肺之主要病症,从整体角度看,肺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

如临证可见肝火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

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止咳之法外,还有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3.六腑咳证各具什么兼症特点?六腑咳--各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失。

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膀胱咳: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4.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五脏于分别主旺的季节(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感受相应的时令之邪而发病。

(2)聚于胃,关于肺:水饮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

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以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内经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内经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内经复习资料学习资料《内经选读》复习资料⼀、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绪论》1.《内经》的成书年代?⽐较公认的是西汉中后期,⾮⼀时⼀⼈之作,是古代医家的论⽂集2.《内经》的注家、注本?(1)全元起——南朝齐梁⼈——《内经素问训解》内经最早的注本。

(2)杨上善——唐——《黄帝内经太素》对内经进⾏系统整理(3)王冰——唐——《黄帝内经素问》补录素问所缺第7卷,对素问全书系统详尽注释,对经旨颇有发挥,为后⼈注释内经的基础,改灵枢之名;(6)张介宾——明——《类经》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部书。

其注释义理周祥,明⽩易懂。

分类注释完整没丢失。

3.医家之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1.阴阳的含义及作⽤?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阳⽓的作⽤:①卫外的功能②保护阳精的功能③温养的功能2.清⽓在下则⽣飧泄,浊⽓在上则⽣嗔胀,的含义清阳之⽓本应该上升,浊阴之⽓本应该下降,但现在清阳不升,久陷于下则飧泄出现清窍不利,⽿⽬失聪,四肢倦怠,阴浊之⽓不降,停滞于中则?胀,出现腹胀,呕吐,⼩便不利,⼤便不通。

3.三对“清阳”“浊阴”的含义是什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饮⾷所化之精微及吸⼊的⾃然之⽓,上升化布于头⾯七窍,以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肝功能。

⾷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液其重浊沉降,尤其前后⼆阴排出清阳出发腠理,浊阴⾛五脏:饮⾷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于腠理肌表,其浓稠部分内注于五脏,此清阳指卫⽓,浊阴指精⾎津液。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饮⾷物化⽣的精⽓,充养于四肢,⽓化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名解: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昭著谓之明,神是阴阳作⽤的机理,明是阴阳作⽤的结果飧泄:完⾕不化之泄泻,腹泻物中有不消化的⾷物。

嗔胀:胸膈胀满《素问.⽣⽓通天论》1.阳⽓有哪些作⽤?提出经⽂依据卫外功能阳⽓者,若天与⽇,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光明,是故阳因⽽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 B、天癸的形成 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 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基 B、本C、楯D、根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 B 脑 C 魄门 D 髓 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内经考试试题与答案

内经考试试题与答案
A、思想安静乐观
B、精神充沛不妄耗
C、顺应四时
D、面部安祥
E、起居有常
1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影响寿命最主要因素是:
A、肾气
B、父母精血
C、环境
D、七损八益
E、精神
18、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发散
B、发泄
C、通利
D、涌泄
E、以上都不是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
A、人体正气
B、水谷精气
C、药食之气
D、药物的四气
E、天地之精气
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天癸"的含义是
A、精血
B、男子的精液,女子的月经
C、泛指先后天之精
D、具有生殖作用的物质
E、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
7、《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重要原则,除下列哪一项以外均是:
A、法于阴阳
B、和于术数
C、起居有节
D、延年益寿
E、食饮有节
8、《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了什么内容?
A、藏象
B、经络
C、阴阳
D、气血
E、养生
9、《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春秋战国
B、战国秦汉
C、秦汉时期
D、西汉中后期
E、东汉前中期
10、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飧泄
B、温病
E、林亿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飧泄是指:
A、大便稀溏
B、泄泻无度
C、大便完谷不化
D、下利脓血
E、痢疾

《黄帝内经》思考题、习题

《黄帝内经》思考题、习题

61、痹病的病因、病机如何?病因:1、风寒湿邪所伤,是致痹的主要原因。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同时阐明:痹病属外感病范畴;外邪致病的相兼性,致痹之邪是诸邪杂合的“复合致病因子”;2、同时,参照本篇“五脏痹”、“六腑痹”,以及《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痹症发病内因。

病机:1、五体内合五脏,外应于四时,在不同季节感受风寒湿致痹之邪,就会在不同部位发生相关的痹病。

如张志聪所言“皮肉脉筋骨,五脏之外合也。

五脏之气,合于四时五行,故各以其时而受病,同气相感也”。

2、五脏痹:(1)体痹病久不愈之因;(2)各脏在所应季节重新感受风寒湿邪;(3)五脏阴精先伤,是痹传五脏的内在病理基础;(4)营卫失和。

3、六腑痹:(1)饮食不洁/节,是引发六腑痹的内在基础;(2)营卫失调亦是六腑痹形成的内在原因之一。

62、行痹、痛痹、着痹的辨证要点。

行痹: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痛痹: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着痹: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

63、痹病发生与营卫之气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1、关系:营卫之气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和调与五脏”,“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是五脏六腑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营卫失和必使五脏六腑功能障碍,成为风寒湿内传脏腑的条件之一。

2、意义:治疗痹症当注重调和、顾护营卫,桂枝汤系列。

64、如何正确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突出强调脾胃在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机理有三:1、“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生气血津液化生之源;2、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阳明盛,气血充,诸筋得以濡养,则关节滑利,运动自如;3、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合于阳明。

65、《素问.痿论》提出痿症的治疗原则有哪些?1、“治痿独取阳明”;2、辨证论治:“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当辨虚实;3、因时制宜:“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针灸学B. 药物学C. 基础理论D. 外科手术2.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A. 《素问》和《灵枢》B. 《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C. 《难经》和《温病条辨》D. 《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3.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五行”?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A. 调整四季的气候变化B. 调整四时的精神状态C. 调整四时的饮食结构D. 调整四时的生活习惯5.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转化D. 五行相乘6. 以下哪个脏腑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7.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需要:A. 充足的睡眠B. 均衡的饮食C. 适当的运动D. 所有选项都是8.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的方法D. 疾病发生的原因9. 《黄帝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精生神B. 气生精C. 神生精D. 精气神相互转化10.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热E. 暑F. 火答案:1. C2. A3. D4. B5. A6. C7. D8. B9. D10. F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_________有关。

2.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_________,金克木。

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_____。

4. 根据《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春季应_________,以养肝脏。

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和_________。

内经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内经期末考试题和答案

内经期末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宋元时期答案:A2.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治经典C. 内服经典D. 内修经典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5. 《黄帝内经》中“脏腑”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6. 《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B7. 《黄帝内经》中“病因”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病机”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9.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概念最早见于()。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包括()。

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病因病机D. 诊法治则E. 养生保健答案:ABCDE12. 《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消长D. 阴阳转化E. 阴阳平衡答案:ABCDE13.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五行相生B. 五行相克C. 五行相乘D. 五行相侮E. 五行制化答案:ABCDE14. 《黄帝内经》中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全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是中医“未病先防”的重要思想。

2. 题目:《内经》中“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中,五行理论用于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原则,如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3. 题目:《内经》中“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阴阳失衡状态来判断病情;在治疗中,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4. 题目:《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什么?答案:“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情志和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应养生,夏季应养长,秋季应养收,冬季应养藏。

5. 题目:《内经》中“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提到五种基本味道:酸、苦、甘、辛、咸,它们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对应关系。

例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通过合理调配五味,可以调节五脏功能。

6. 题目:《内经》中“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7. 题目:《内经》中“精气神”三宝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精气神”是《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经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内经学中“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B. 肝C. 脾D. 胃答案:D2.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项不是“六腑”之一?A. 胆B. 胃C. 膀胱D. 脑答案:D3. 中医内经学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藏精B. 主运化C. 主疏泄D. 主宣发答案:A4. “脾开窍于口”这一说法出自哪部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中医内经学中“气”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宗气B. 卫气C. 营气D. 精气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经学中“四气”的内容?A. 寒B. 热C. 湿D. 风答案:C7.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项不是“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辣答案:D8. 中医内经学中“阴阳”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转化D. 阴阳平衡答案:D9. “肾为先天之本”这一说法出自哪部中医经典?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10. 中医内经学中“五行”的概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木B. 火C. 土D. 风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内经学中“五脏”包括以下哪些?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根据《黄帝内经》,以下哪些是“六腑”?A. 胆B. 胃C. 大肠D. 小肠E. 三焦答案:ABCDE3. 中医内经学认为“肾”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主藏精B. 主生长C. 主发育D. 主生殖E. 主水液答案:ACDE4. 以下哪些是中医内经学中“四气”的内容?A. 寒B. 热C. 温D. 凉E. 风答案:ABCD5. 中医内经学中“阴阳”的概念包括以下哪些?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转化D. 阴阳平衡E. 阴阳消长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中医内经学中“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B.洞泄C.温病D.痎疟E.肠氵辟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B.居处C.饮食D.燥湿E.阴阳喜怒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B.按尺肤,知滑涩C.切脉动静D.审问病情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B.狭义伤寒C.温病D.寒湿病E.暑病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B.肢节剧痛C.肢节重痛D.疼痛游走无定外E.重痛不移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B.气以度行C.肌肉解利D.五脏坚固E.血脉和调二、填空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内经思考题考试专用

内经思考题考试专用

名词解释1.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2.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薄:通“暴”,突然;3.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沮:阻止;4.间者并行: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间:病轻;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罢,音义同疲;6.封藏之本: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7.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魄通粕;8.去菀陈莝:除去郁久的恶血;陈莝,即莝陈;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菀通郁;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鬼门,即汗孔;指发汗的治疗方法;10.洁净府:净府,即膀胱;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11.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12.着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13.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躄,两腿行动不便;14.掉眩: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15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经,大便;溲,小便;17.尻以代踵:尻:尾底部;踵,足后跟;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18.宗筋:狭义指男子的前阴;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19.甚者独行: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20.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22.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23.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24.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25.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26.暓瘛:暓,昏糊也;瘛,抽搐也;27.石瘕:病名,系寒邪内侵,瘀血内留,生于子宫,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的病证;28.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29.济泌别汁:指大肠接受胃、小肠排下的水谷过滤分别清浊.济泌,过滤别汁,分别清浊;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4.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恬淡,安静淡泊;虚无,心无杂念和忘想;5、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6、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7.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8.天癸:是肾气充盛所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先天;癸:癸水;9.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7、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的作用;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的作用;1.火:水泉:此喻小便;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1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1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1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14、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16、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17、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18、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19、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20、暴注下迫: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21、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22、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23、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24、去菀陈莝: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菀,通郁;去、莝同义,即除去;25、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26、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27、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28、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29、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30、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 0 分1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食饮有节,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度百岁乃去;2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后夏至日者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3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者, ;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4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阳气衰于下,则为;阴气衰于下,则为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昆D、滑寿E、高士宗3、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是指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E、生殖之精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阳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运动性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A、三焦B、脾C、肝D、肾E、命门8、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A、昼不精,夜不瞑B、不昼瞑C、夜瞑D、昼精E、夜昼不瞑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天气清静正常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1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E、复感热邪15、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骨痿B、痿躄C、脉痿D、筋痿E、肉痿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19、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小肠膜原之间B、侠脊之脉C、背俞之脉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E、小肠三、多选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太冲脉衰少⑤肾气衰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阴胜则出现①汗出②数慄而寒③齿干④腠理闭⑤身常清4、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①输精于皮毛②散精于肝③行气于府④浊气归心⑤留于四脏5、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①和喜怒②顺四时③节阴阳④安居处⑤调刚柔6、灵枢•决气篇指出,液的生成和作用是①谷入气满②淖泽注于骨③骨属屈伸④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⑤若雾露之溉7、据素问•举痛论,下列哪些是正确的①怒则气上②恐则气乱③思则气结④惊则气下⑤悲则气消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皆属于火”的病机是①诸厥固泄②诸禁鼓慄,如丧神守③诸躁狂越④诸逆冲上⑤诸病胕肿,疼酸惊骇9、据素问•咳论,脾咳的兼症为①咳则遗尿②咳则失气③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④呕吐⑤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四、名词解释每题 1 分共10 分1、齿更2、封藏之本3、宝命全形4、肠澼5、容平6、中气喘争7、俞气化薄8、肠覃9 去菀陈莝10、无失气宜五、默写原文:1 、凡阴阳之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2 、必因虚邪之风………… 上下中外,分为三员;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3 、善诊者,察色按脉, …………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六、简答题每题 4 分,共20 分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阳气失常,感受暑邪,会引起哪些病证2、如何理解素问•痹论中“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3 、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4、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故风者,百病之始也”5、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七、论述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结合素问•咳论试述五藏咳和六腑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它们的传变规律如何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每空答对得1分,答对一半得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1、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天年2、病温,病暑3、精气也无汗4、寒厥,热厥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1、A2、A3、B4、A5、A6、D7、C8、C9、C 10、A11、B 12、B 13、D 14、A 15、B 16、A 17、D 18、C 19、A 20、A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1、①②④2、②③④3、②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④7、①③⑤8、②③④⑤9、③⑤10、①②③④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答: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更,更换; 1分2、答: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1分3 、答: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 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 分4、答:指虚寒不禁的泄泻;1分;5、答: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1分6、答:指腹中有气攻冲,肠中雷鸣;分由于肠痹,大小肠受盛、传导化物的功能失常所致;分7、答:意为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 俞,通腧,腧穴;化,传化,有传入之意;薄,通迫,逼迫; 分8、答:病名;生于肠外,形如菌状的肿物;1分9 、答: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菀,通郁;去、莝同义,即除去; 1 分10 、答: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分五、默写原文共10 分1 、答:3 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1 分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1 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 分2 、答:3 分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 分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1 分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1 分3 、答:4 分善诊者,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1 分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1 分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1 分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1 分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 、答: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指出外感暑邪可导致阳暑与阴暑不同的病证; 1 分1 阳暑:由于夏日外感暑邪在烈日下远行、劳作等引起,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故致腠理开泄而汗出;暑热内蕴不解,上迫心肺,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迫肺致肺气上逆则喘促而喝喝有声;若大量汗出伤津耗气,邪热伤阴以致神明失养则出现精神内乱、嗜卧、谵语等; 分2 阴暑:由于夏月贪凉饮冷,避暑于阴寒之地而引起,即夏月感受寒邪,寒邪侵犯体内,卫阳起而抗争,正邪交争则发热;热邪虽甚,但汗出而散,即用发汗法治疗,邪气则除; 分2、答:阴气,五脏之气;此句意为五脏的阴气,安静则精神内藏,躁扰妄动则精神耗散; 1分五脏内藏精血津液,若形不妄动,情志宁静,阳气固密,神藏其中,则形神正常,邪不可干;1分若形体躁扰不宁,情志波动不安,则精气耗损,神气消亡,邪气侵犯,容易导致五脏痹;1分此句原文强调了五脏精气宁静内守的重要性,指出了五脏痹发生的内在因素; 1分3、答:原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意思是风雨寒热等外邪,不遇到机体正气虚弱,是不能单独侵犯人体使人生病的;2分本句指出了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1分这是内经发病学的一贯思想;人体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就强,虽有致病因素存在也未必发病;1分4、答:本句意为风是百病的开端,能引起多种疾病;1分因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寒暑湿等邪气,莫不缘风气而入,故风邪往往是六淫的先导,外邪侵犯人体常随风邪而入,从而引起各种病证; 2 分后世“风为百病之首”的说法即导源于此; 1分5 、答:三部之气,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和伤于五脏的喜怒; 1 分因其所伤害的部位有表之上下和内的不同,故称“所伤异类”; 1 分本句指出了三部之气伤人的发病规律; 1 分因邪气的性质不同,所以侵袭人体的途径、所伤的部位及导致的病变也不同; 1 分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答:根据素问•咳论所述,五脏咳的临床表现为:肺咳: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3 分六腑咳临床表现为: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胆咳:咳呕胆汁;大肠咳:咳而遗失;小肠咳:咳而失气;膀胱咳:咳而遗溺;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2 分其症状特点有二:一是与该脏受邪后功能活动障碍有关,这是对脏腑咳证认识的主要方法;二是与该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有关,因经脉与脏腑相连,脏腑受邪,则经气不利,故出现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症状; 3 分其传变规律为“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即表里相传;如“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 2分2、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2分其道理是:1 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分2 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分3 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1分4 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1分5 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1分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 1分“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 0 分1 、素问• 热论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虽甚不死;其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夏伤于暑,秋必;秋伤于湿,冬生;3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 者也;4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 ,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A、一致B、离合C、一阴一阳D、一元E、气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对水谷消化吸收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实而不能满E、以上均不是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A、水液B、尿液C、水湿D、水谷精、汗液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A、不夜瞑B、昼不精,夜不瞑C、昼瞑D、夜瞑E、夜昼不瞑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14、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A、房事B、劳作C、肉食D、七情E、风湿15、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B、烦满喘而呕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16、肌肉不仁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骨痿B、肉痿C、脉痿D、肌痿E、痿躄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 、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19、灵枢•营卫生会中“血者,神气也”的含义A、神气是血产生的物质基础B、血是中焦化生的精汁奉心神化赤而成C、血就是神气D、血受神气支配E、血是心神所化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背俞之脉B、五脏C、冲脉D、厥阴之脉E、阴股三、多选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太冲脉衰少⑤肾气衰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阳胜则出现①身热②寒厥③齿干④腠理闭⑤喘粗为之俯仰4、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①脾气散精,上归于肺②毛脉合精③水精四布,五经并行④通调水道,下输膀胱⑤游溢精气,上输于脾5、灵枢•本神所述,在五脏虚实病中,引起五脏不安的脏是①肝②心③脾④肺⑤肾6、灵枢•决气篇指出,液脱的主要表现是①骨属屈伸不利②色夭,脑髓消③目不明④其脉空虚⑤胫痠,耳数鸣7、据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的机理是①心系急②肺布叶举③上焦不通④荣卫不散⑤外内皆越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皆属于热”的病机是①诸胀腹大②诸病有声,鼓之如鼓③诸转反戾,水液混浊④诸逆冲上⑤诸呕吐酸,暴注下迫9、据素问•咳论,肾咳的兼症为①咳而遗尿②咳而失气③咳则腰背相引而痛④甚则咳涎⑤动则咳剧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①坚者削之②客者除之③微者逆之④甚者从之⑤结者散之四、名词解释每题 1 分共10 分1、虚邪贼风2、德全不危3、按尺寸4、首如裹5、受如持虚6、天癸至7、枢折挈8、石瘕9 、发陈10 、闷瞀五、默写原文共10 分1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 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2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灵枢•百病始生3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简答题每题 4 分,共20 分1 、何谓“标本”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标本”的含义是什么2、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正治法;3、你对素问•痿论中“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是怎样理解的•4、如何理解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得强则生,失强则死”5、灵枢•百病始生中“病生于阴”的机理和病因特点是什么七、论述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结合素问•灵兰秘典论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2、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分析人体生长衰老的生理过程,说明肾中精气的作用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风府病热两感2、飧泄痎疟咳嗽3、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卫外4、君主之官治节出焉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D2、C3、D4、A5、E6、C7、B8、A9、D 10、D11、A 12、A 13、A 14、C 15、A 16、B 17、A 18、D 19、B 20、C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④⑤2、②③④⑤3、①③④⑤4、①③④⑤5、③⑤6、①②⑤7、①②③④8、①②③⑤9、③④10、①②⑤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1、答:四时不正之气;分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分2、答: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1分3、答: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尺,尺肤部;寸,寸口脉;1分4、答: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分是湿困清阳的表现;分。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科经典C. 内治经典D. 内伤经典答案:A2.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 哲学B. 医学C. 天文学D. 地理学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人体脏腑B. 四时气候C. 五味D. 六腑答案:D5. 《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

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肺、胃C. 心、肝、脾、肺、胆D. 心、肝、脾、肺、大肠答案:A6. 《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

A.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心包D.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答案:A7.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包括()。

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B. 脑、髓、骨、脉、胆、子宫C. 脑、髓、骨、脉、胆、精室D. 脑、髓、骨、脉、胆、胃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精气”的概念是指()。

A. 人体之气B. 人体之精C. 人体之气与精的总称D. 人体之精液答案:C9. 《黄帝内经》中“营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卫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B11. 《黄帝内经》中“四气”指的是()。

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燥答案:C12. 《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

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13. 《黄帝内经》中“五色”指的是()。

内经思考题

内经思考题

《内经》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试述精气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气立是指生命体所依赖的外界气化活动。

神机指生命体内部的生机和活力。

气立和神机都是以人体的精气的升降出入为基础,升降出入一旦紊乱,停止神机、气立都不能存在,也就没有事物生长壮衰已、生长化收藏的过程。

所以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

2、天地之气与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是什么?有何意义?天地之气决定人生命的存在,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天地之气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过程。

人的生命活动随天地之气而变化,如人在一日或四时中气机变化与天地自然阴阳的变化规律相应。

这对于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3、何为神机、气立?其与气的关系是什么?气立是指生命体所依赖的外界气化活动。

神机指生命体内部的生机和活力。

气立和神机都是以人体的精气的运动为基础,是生命力的体现。

第二章1.五脏阴阳属性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一是五脏所在的位置,膈上胸腔属阳,膈下腹腔属阴,故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

二是五脏的五行属性及与四时相通关系。

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属至阴。

2.为什么说心为“生之本”?①心主神明,应变万事,神能御形②心能生血,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3.如何理解“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的含义?蛰:⑴伏藏:肾为阴中之至阴,以静藏为其本性。

⑵蕴涵强大生机: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凡繁衍生殖、生长发育,莫不依赖肾阳的作用。

封藏之本:肾者主水,应冬气主闭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人体封闭潜藏功能的根本,以维护人体精气固守而不妄泄。

其实肾之封藏作用不仅体现在精气上,凡人体精气神浮散不能内藏之病,皆可从肾治疗。

4.如何理解“肝者,罢极之本”的含义?肝者,罢极之本:诸医家解释不同:①丹波元简认为“罢”乃四之误。

②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极’当为‘疲困’。

《内经》课后复习思考题

《内经》课后复习思考题

《黄帝内经》课后复习思考题绪论1.对《内经》的创作与汇编成书时代,你是如何认识的?2.《素问》、《灵枢》的通行版本是什么?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内经》书名的著作是什么?3.如何理解《素问》和《灵枢》的书名含义?4.《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什么?第一单元1.如何理解“形与神俱”?2.如何理解“肾者主水,受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藏盛,乃能写?”3.《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法则有哪些?4.“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中有什么作用?5.根据原文精神,简述四时养生的原则和方法?6. 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综合本文及后世医家观点说明)第二单元1.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2.本篇文章是如何对药食气味进行阴阳分类?“辛甘为阳,酸苦为阴”,阴阳分类的理由何在?3.如何理解“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4.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简述清浊升降理论的意义。

5.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食气味太过的危害主要有哪些?6. 试析“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之机理。

7. 试析“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胀”之机理及临床指导意义?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五行的关系有哪些认识?第三单元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3.结合《素问·经脉别论》简述饮食入胃后的输布过程。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简述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

5.如何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第四单元1.说明你对“精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并从“意志思虑智”的含义说明思维的过程。

2.简述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

3.说明五脏所相应藏舍的精气神。

4.何气为营,何气为卫?两者的分布与会合怎样?5.简述三焦的功能?6.简述六气的生成和作用。

第六单元1.《灵枢·百病始生》提出的外感病发病机理和传遍规律是什么?2.积证的病因病机是什么?3.《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阳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什么?4.阴精与阳气的相互关系是什么?5.试比较煎厥和薄厥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1、《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述《内经》人体整体观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3、《内经》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
1. 词解:“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飧泄、胀、清阳、浊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厥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权衡规矩、“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2. 背诵:
“阴阳者,天地之道—重热则寒。


“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泻。


“故喜怒伤气—冬生咳嗽。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之使也。


“善诊者—以诊则不失也。


“故邪风之至—半死半生也。


3. 理解: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如何运用阴阳观点去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3)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为什么治病必须“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
结合本篇内容,试述你对疾病转归的认识?
1.为什么“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
2.说明饮食气入胃后在体内的输布过程,并说明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3.结合《五脏别论篇》说明“独取寸口”诊脉法的诊病原理。

4.背诵:“食气入胃…五经并行。


5.解释:(1)淫气于经;(2)气归于权衡;3)毛脉合精;(4)肺朝百脉。

1、说明“六气”的概念。

2、说明“六气”不足的病候及其机理。

3、您如何理解“六气不分贵贱”和“六气源于一气”的观点?
1.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不得相失也。


2.如何理解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则下安”的观点说明什么问题。

1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2说明你对“精神魂魄”等概念的理解,并从“意志思虑智”的含义说明思维的过程。

3简述情志过激的致病特点。

4说明五脏所相应藏舍的精气神。

5背诵“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6背诵“肝藏血,血舍魂,……实则胀,五脏不安。


7掌握词解:德流气薄、泾溲不利、本于神、胸盈仰息、破脱肉、长生久视。

1.简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五脏与体表五华、五体有何通应关系?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一、词解:阳道实,阴道虚、阴阳异位、四肢不用、肠澼、飧泄
二、背诵:
“阳者,天气也……阴受湿气”。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不用焉”。

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4.解释:(1)魄门亦为五脏使;(2)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3)气口。

1、何气为营,何气为卫?两者的分布与会合怎样?
2、试述中焦的功能?
3、熟记:“人受气于谷⋯⋯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愿闻中焦之所出⋯⋯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具体情况如何?
2.说明外感病的发病机理。

3.本篇提出什么样的诊治法则?
4.背诵:“风雨寒热…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5.解释:(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1、试述调治经络的意义。

2、试述本篇虚实含义、虚实形成的原因、机理。

3、分析“阳虚则外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阴盛则内寒”的古今之别。

1.如何理解“百病皆生于气”?
2.试述“九气”致病的病机,对后世有何指导意义?
3、背诵:“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思则气结”
1.词解:生气通天、四维相代、煎厥、薄厥、偏枯、足生大丁、肠澼。

2. 背诵:
“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使从薄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形乃困薄。


“阴者藏精而起亟—气立如故。


“凡阴阳之要—发为痿厥。


3. 理解:
(1)试述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如何理解阴精和阳气的关系及“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含义?
(3)怎样理解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及其意义?
1. 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如何理解“一日一夜五分之,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2. 何为“五虚”?何为“五实”?为什么说“五虚死”?“五实死”?为什么“其时有生者”?
1、词解:病机、掉眩、暴注下迫、瞀瘛。

2、背诵:病机十九条。

3、分析病机十九条?
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要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痛症鉴别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背诵:“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1.“五藏六府皆令人咳”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指导价值?
2.引起咳嗽的病因是什么?它在发病上有何特点?
3.五藏咳和六府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它们的传变规律如何?
4.“聚于胃,关于肺”说明什么问题?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5.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6.背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痛。


1、怎样理解精气与邪气在热病过程中的关系?
2、试述风厥的概念,治法及临床意义。

3、何谓劳风,风水?
4、掌握“阴阳交”、“三死”、“风厥”、“劳风”、“风水”、“强上冥视”、“以违法行”、“以救俯仰”、“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等词句。

1.为什么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热病的病机是什么?
2.说明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和病候。

3.热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4.遗热和复食的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5.如何区别暑病与温病?治暑的大法是什么?
6.解释:(1)伤寒;(2)两感;(3)未入于脏;(4)烦满而囊缩。

1 、试述痿证的概念、病因病机。

2 、试述五体痿的病机及症状。

3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1.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2.本篇如何强调四诊合参这一诊法原则?
3.脉诊的原理是什么?试述短、数、大、细、代、涩等脉的诊病意义。

4.什么是五色“欲”与“不欲”?有何诊病意义?
5.本篇提出哪些“失守”和“失强”病候?各说明什么病情?
1、说明“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和“平息调脉”诊脉方法。

2、如何区分四时五脏平病死脉?您对“脉合四时阴阳”这一脉学理论有何体会?
3、什么叫虚里诊?有何诊病意义?
4、什么叫“脉之胃气”?为什么“脉以胃气为本”?
1.如何根据五色诊断疾病的性质?
2.望色诊病的要领是什么?
3.谈谈您对面部部位配属相应脏腑形身这一诊法理论的见解。

1、词解:标本、标本相移
2、背诵:“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是谓妄行。


3、理解:
(1)何谓“标”、“本”、“逆”、“从”?
(2)“标本缓急”如何运用?
(3)辨别标本有何意义?
1、毒药治病的用药原则及饮食调养的作用?
1.说明水肿病的病机、病候和治疗法则。

2.名词解释: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

1.为什么“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
2.为什么治病必须“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3.谈谈您对“五方异治”的见解和体会。

1、词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决之。

2、试述本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特点。

1、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有何意义?
3、理解治方的法则。

1.本文提出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方法?
2.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和生殖有何关系?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解释:(1)虚邪贼风;(2)天癸;(3)地道不通。

1、试述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养生方法。

2、谈谈你对“治未病”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