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谈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谈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

临床医学实习论文谈临床实习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一、临床期间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人文素养培育的概念表明,它与人类的优秀文化优良道德品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对自身以及他人在生存状态方面的一种关注,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医学这门学科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所以在医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临床实习阶段中医学生们会第一次与临床实践近距离接触,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在这个时期内培养其人文素养不仅让学生的人格、修养等精神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医德以及职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人文素养培育涉及的内容1、树立奉献精神。

在投身医学事业的时候所立的誓言就证明了医学事业的崇高性,每一位医生都要竭尽全力为消除人类的病痛而奋斗,所谓“医乃仁术”,医生都需要具有仁爱他人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为他人进行无私的奉献。

所以在进入临床事业的时候就要树立起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尊师重道。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个传统美德就是尊师重道,它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知识的崇拜,更是对给自身传授知识的人的敬意。

在临床实习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这种思想情感,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如今的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了“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有效地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只有打好了沟通交流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后医生医疗工作的开展也会变得更加顺利。

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心理学、法学以及伦理学等多个方面都有涉及。

4、在人文关怀意识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人文关怀又叫人文关爱,是人类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并且关爱生命的一种终极体现,存在于医学行为的方方面面,是一种优秀的现代人文理念。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讨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讨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讨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讨随着健康中国2030的深入推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变得尤为重要。

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应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对患者的敬意和关心。

在这个视域下,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医学教育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

中国有着悠久的医学传统,包括中医药和方药等。

培养医学生对传统医学的了解和尊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同时,医学生也应该学习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眼光,让他们更加关心和尊重患者。

其次,医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医生是患者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求。

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可以提高他们与患者交流的效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

此外,医学生还应该学习如何与患者家属、医疗团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此外,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伦理和道德观念。

医生职业要求高度的道德操守和职业道德。

医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重。

医学教育应该教育医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以及如何面对伦理困境和道德抉择。

只有具备良好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医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医生。

最后,医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医生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和相关机构进行合作。

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高他们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效果,进而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国2030的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教育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以及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受教育程度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医学作为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对于未来的医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予以重视。

标签:医学;人文素质;措施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之间的信任感日渐削弱,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医疗纠纷频发,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形象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考验。

医学院校学生是即将走上医疗卫生战线的“白衣战士”,是卫生事业的“新鲜血液”,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素质,对于是否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1.1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不清晰根据相关调研表明,我国当代学生们对于公益活动、知识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度比较低,最终造成了学生们严重缺乏对人文活动的认知。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们的思维比较单一,对人文知识的理解比较缺乏,习惯了学校的环境和知识体系,自身就会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比较强烈的抵触心理。

通过问卷调研的模式,10.64%的学生十分清楚人文素养的含义,72.07%的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含义具有一定的了解,17.29%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人文素养的含义。

1.2学校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有待提高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课程的培养,导致学生们的意识程度比较低,并且高校对学生们的入学限制要求比较低,学生们自身就对人文素养的认识比较低,高校的教学环境和任务主要就是技能教学,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学校也没有积极的帮助学生们进行有价值读书的推荐,所以人文素养理念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中,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也比较少,最终造成了人文素养的概念十分的模糊。

根据调研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总体的人文素养调查的时候,35.71%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62.28%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而2.01%的学生认为学校完全不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 内容与方法
目录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01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定义与内涵
定义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培养医学生具 备良好医德医风、人文素养和沟通协作能力的教育过程。
未来医学人文课程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实用性,涵盖文学 、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医学生提供更加丰富 多彩的学习体验。
医学人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
未来医学人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临床 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人 文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程的系统性和深度。
0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对医学人文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引进具有医学背景和人文素养的
优秀教师,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医学人文教育将更加受到重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教 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文课程将更加丰富多彩
医学法学教育
医学法学基础知识
传授医学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使医学生了解医疗 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和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
医疗纠纷处理与防范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医学生正确处理医疗纠纷 的能力和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医疗安全与法律法规
介绍医疗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医学生的医疗安 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浅析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浅析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浅析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摘要】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现状、意义、实施方法、评估标准以及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建议,为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指明了需要突破的方向。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不断完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务人员,推动医学教育向着更加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分析、意义、实施方法、评估标准、问题、挑战、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也应该具备人文素养,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患关系的和谐。

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职业道德,使其在日后的医疗实践中更加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的社会意义,促进医学与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交叉融合,从而使医学实践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

2. 正文2.1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当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过去,医学教育更注重医学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医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目前,虽然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将人文素养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师资力量短缺,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对人文素养教育缺乏积极性。

学校间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仅依赖于医学技术的提升,同样重要的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

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素养,对于构建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以及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

一、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远超过单纯的医学知识与技能。

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需要有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

以下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首先,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紧密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患的满意度。

通过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其能够更加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尊重患者的权益,建立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理解。

其次,医学人文教育可以提升医生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生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

医学生通过学习人文教育,可以明确沟通目标、理解患者需求、采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最后,医学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水平。

医学职业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医生的行为和决策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通过人文教育的培养,医学生能够明确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水平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为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医学院应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学生的课程体系。

医学院应设置相关的人文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让医学生了解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其次,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医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问题,感受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关切。

社会实践可以让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设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 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
注重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
将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通过临床实习、社区服 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
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的相互促进
医学教育通过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而
人文素养的培养则有助于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提高医
患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疗实践。
02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精神
尊重生命
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神圣性和 独特性,关注生命的质量和尊严

理论与实践脱节。
原因分析
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医学院校过于强调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医学 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教育理念与医学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医学院校缺乏具有丰富人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难以 提供高质量的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资源不足
部分医学院校由于教育资源有限,难以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投入足够 的资金和精力,制约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对未来医学教育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医学教育部门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 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医学人文教育 的深入开展。
未来医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 力,包括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 队协作能力等,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需求。
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人文素养培养的新模式和新 方法,如开展跨学科教育、实施案例教学、加强 实践教学等。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相关对策作为医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去关心患者、理解患者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讨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相关的对策。

1.1 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使者,而患者是医生的服务对象。

良好的患者与医生的关系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而良好的患者与医生的关系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只有具备了人文素质,医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从而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

1.2 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能够增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并且能够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

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医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1.3 专业素养的提高医学是一门高度的专业学科,医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使医生不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4 丰富医学生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内涵。

这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医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去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1.5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减少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质量。

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从而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1 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作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在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加入相关的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更好地了解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等相关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2 加强相关的教学培训针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加强相关的教学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传授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提高。

作为即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提高人文素养无疑更有着深刻的意义。

1人文素养的含义杨叔子院士曾说:“人文教育熏陶高洁的人性,练就非凡的灵性;科学教育练就严密的灵性。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1]。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包括知识、理性、情感、意志、思维等多个方面沉积而形成的品质,最终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德性、气质、修养以及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

人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包括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创新和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人和谐相处[2]。

人文属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医学的人文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共同存在于医学活动之中。

医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大医精诚”的道德观,纵观古今凡成大医者,无不具有“妙手回春”的高超技艺与“济世救人”的博大胸怀。

在西方,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代医学家同样认识到了医学的人文属性,并把医生的人文修养作为重要素质之一。

古罗马医学家盖仑更是认为“最好的医生应当是将哲学和多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医学的人”。

2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

很多工科专业、理科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渗透了人文教育的内容。

然而,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由于医学科学博大精深,这就使得医科学生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而偏废人文精神的培育,这一点,在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尤其突出。

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这导致了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

根据对西北某综合大学临床专业二年级162名学生人文素养认识的调查显示,认为人文素养对以后的发展有益,但不知道怎么提高的同学占到调查总数的60.8%;3.3%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毫不重要,调查对象对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知晓度很低,真正了解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人文服务者仅占到3.3%和1.3%[3]。

结合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以下几个特征:(1)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素养匮乏。

按照目前医学传统教育模式,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很少涉及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医学生科研论文写作水平较低,病例书写能力差,对古今中外治学行医的至理名言、高尚的医德知之甚少。

在李宇阳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自己知识结构中最缺的:经济类占44.5%,法律、管理类占43.2%,艺术、美学类占42.2%[4]。

(2)道德观念淡化、功利主义至上。

尽管在高等院校,已高等重视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医学生品德有所提升,但在社会不良风气以及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仍然在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观念、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

某高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赞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者达20.1%,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者为18.4%,认为“重义轻利”不合潮流者达31.9%,反对“以德为优而不为贫所忧”者达54.5%,还有33%的学生认为应“考虑个人利益,追求实惠”,仅有21.1%的学生赞成“无私奉献”的精神[5]。

以上调查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医学生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的现象。

(3)社会适应能力差。

学习人文科学是医学生间接了解社会、改造自我的重要途径。

由于医学生缺乏必要人文教育,使一些医学生在走入社会或工作岗位时,缺乏人文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不知所措,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社会角色转换时间长。

有关研究显示,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80%,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6]。

3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3.1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由于医学教育课程负担过重,造成医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类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校,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倾向,对东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表现出人文功底过弱,甚至写简单文章时文辞不通、滥用错别字等现象。

3.2缺乏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即将从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职业的医学生,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感和责任感,但现在一些医学生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功利主义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对社会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甚至对健康和生命极端不负责任。

3.3心理素质欠佳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医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心理素质下降。

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偏执等。

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医学生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表现出较差的抗压性,产生心理障碍或疾患,甚至导致行凶或自杀的严重行为。

4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写道:“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医疗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医务科研人员接触的是具有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群,涉及的是关乎患者健康、幸福和经济利益的实质性问题,因此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广泛的人文文化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所以,探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4.1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人文社科知识不仅可以扩充医学生的知识范围,改变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而且可以改善他们的品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比如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并列(下转第718页)浅议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李佳莉(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云南楚雄675005)【摘要】通过描述现代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不足。

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含义、现状和表现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现状;途径Discussion on the T ultivation of H umanistic Q uality of M edical S tudentsL I Jia-li(Chuxiong Medical College,Chuxiong Yunnan,675005)【Abstract】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pointed ou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medical students'humanities quality deficiency.This article from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meaning,present situat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Key words】Humanistic;Literacy;Approach(上接第702页)入教学计划中,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拓展医学生知识面。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实现人文与医学的融通。

同时我们应该借鉴美国人的做法,不是把这些课程仅仅开设为选修的概论性课程,而是采用经典著作选读的方法,对学生做严格的学术训练要求。

4.2充分利用高校的“两课”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和主要途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医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使医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并以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价值坐标来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一、为适应科学技术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内容。

在讲授政治、道德、政策等理论内容的同时,增加相关的人文教育理论。

二、应逐步探索“两课”的课程改革,使“两课”课程设置科学化,开设人文选修课和医学生必修艺术课,扩宽心理医学、社会医学和环境医学的课程含量,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容量。

4.3在校园文化中孕育人文精神,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通过潜移默化培育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塑造一个蕴含人文精神及人文氛围的医学校园景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一,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做到景中含人文,人文中藏景色;不断加强校园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做到德育、心育相互渗透。

二,要加强校图书馆建设,除有必备医学专业书刊外,要藏有一定的理科、文科类书刊文献。

利用读书馆资源,开展图书活动,鼓励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全方位吸收知识,弥补因教学模式带来的知识结构单一的不足。

三,结合社团组织,开展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利用校刊、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传播人文文化精髓,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阵地导向和教育作用,使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风范、价值取向都得到提高,切实形成高等院校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功能。

4.4加强任课教师自身修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充分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教学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人文社科类课程任课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对课程喜欢与否的首要决定因素[7]。

在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的教学中,照本宣科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