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一、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

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增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

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

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

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

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

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

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

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

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

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

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准确

认识和准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

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

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

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

与医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准确认识

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准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

之中,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

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

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

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

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

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

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

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增强医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

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

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

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

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对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

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

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

应注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

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

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

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

运用能力的实习。

(二)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物质——空间类环境以暗默的方式寓含着文化信息,积淀着历史与现

实的价值理念,学生在与物质情境的交融与对话中,持续地解读其中

的价值寓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感觉。

组织——制度类环境,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

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学校要营造

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努力提升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文化——心理类环境是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深刻、稳定

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

自尊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增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

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

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2、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

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

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

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

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增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增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