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1)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doc(一)
1、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名称、时间)2、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3、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3点)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起止时间、结果。
5、虎门销烟时间、意义。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7、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指。
8、魏源的《》的主张是什么?(翻译)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起止时间、结果影响。
10、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共割占多万平方千米。
11、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
12、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举一例:名称、人物)、结果。
1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时间、结果。
1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16、列举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事实。
16、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7、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1、中国近代化三部曲:经济上(科学技术上、军事器物上):政治制度上:、。
思想文化上: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3、中国近代化四件大事的时间、领导阶级、代表人物、主张、根本目的、性质、内容、影响、启示。
(表格。
)4、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5、状元实业家,创办,但处境困难。
6、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
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7、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目的。
8、中国西学第一是指,他译著了《》,意义:9、戊戌变法的作用。
失败的原因。
10、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指。
11、评价孙中山。
1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人物、纲领(概括为:)、目标。
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13、武昌起义:1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颁布的法令。
15、辛亥革命的成果或意义(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成功)。
辛亥革命的不足(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2018中国近代史提纲概况1. 三条线索(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3. 近代化内容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5. 近代化特点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特征: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1895-1931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开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手段:控制中国工矿业,掠夺中国劳动力,掠夺农产品,控制金融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特征:美国对总过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8.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孙中山辛亥革命开始)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器物——制度——思想)③向西方学习:以欧美为师到以俄为师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9. 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及影响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 1840-1956年底②洋务经济:19C60—90年代③外资经济:1840-1949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年代-1956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 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影响:①使中国社会社会性质复杂化,双半社会性质②使中国主要矛盾复杂化:地主与农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中国与外国)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1840-1949④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10. 近代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探索①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无实践②维新变法,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失败③孙中山20C初提出三民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⑤1912《临时约法》提出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的组织原则⑥1912 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筹划国民党组阁限制袁世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后被刺杀⑦1914 袁世凯废《临时约法》立《约法》主张总统制,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总述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以为起点,以1949年新中国成⽴为终点,以为分界线分为和两个时期。
2、社会性质:社会。
它的含义:政治上有主权但是主权不完整,经济上产⽣了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存在着⾃给⾃⾜的封建经济,思想⽅⾯存在封建思想的同时还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新旧民主主义⾰命的⽐较:相同点:A、所处的社会形态相同:都处于;B、⾰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C、性质相同:都属于民主⾰命。
不同点:A、指导思想和奋⽃⽬标不同:旧民主主义⾰命以为指导,以建⽴资本主义制度为⽬标;新民主主义⾰命以为指导,以建⽴⽆产阶级政权为⽬标;B、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命主要是;新民主主义⾰命是;C、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命因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最终没有完成⾰命任务,新民主主义⾰命充分发动群众最终取得胜利;D、⾰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命的范围;新民主主义⾰命属于世界⽆产阶级⾰命的⼀部分。
⼆、旧民主主义⾰命时期(⼀)列强的侵略与中国⼈民的抗争1、基本知识脉络本单元涉及到了⾃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系列⾏为,这些⾏为使中国2、相关知识要点:⑴《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战争的本质意图的内容是:。
⑵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批通商⼝岸中同时⼜是我国现代对外开放的第⼀批经济特区之⼀的是。
⑶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领⼟⾯积最⼤的是《》。
⑷《⾟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具的内容是:。
⑸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3、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与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点:⑴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主动进⾏的。
⑵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现代的对外开放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进⾏的。
⑶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岸是为了满⾜列强侵华的需要,对中国的影响是弊⼤于利的,⽽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民族经济,对中国的影响是利⼤于弊的。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大纲第一章:鸦片战争
1. 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经过;
2.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3. 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章:戊戌维新
1. 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失败原因;
3.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经过;
2.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第四章:北洋政府
1. 北洋政府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 大总统制度的实行和各项改革;
3. 北洋政府的缺陷和失败。
第五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经过;
2.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六章:国共合作与反帝抗日
1. 国共合作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和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
3.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第七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1. 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2. 新中国政府的成立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 新中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第八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1.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建设和政策方针;
2.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和教训;
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政治变革。
总结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事件,这些事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事实的记忆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同时也要把握历史事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和指导。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
近代中国史总体概述: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
立前,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 110年。 前期:1840-1919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就民主主义革命。议——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基本问题: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 国的历史问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 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 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 家富强,人民富裕。③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的实现扫 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被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2、政治方面:
(1)封建制度衰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近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1840—1842鸦片战争(英国),签订《南京条 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4、社会生活方面:鸦片战争后,随着西 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 冲击。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和大众传媒 发生了巨大变化。 5、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考点解析 一)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 2、背景(必然性): 中国
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衰落,政治腐 败 经济发展 自然经济占统治,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财 政困难 军事力量 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 外交政策 闭关自守 思想文化 闭目塞听、文化专制、 科技落后 中英贸易 贸易顺差 综合国力 日趋衰落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第一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
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P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I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3、开设银行。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综述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什么?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第一章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上篇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的贫困化;3.西方列强的侵略;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课件版本】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4、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吏治更加腐败。
【课后答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专题⼀、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近代社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三、不平等条约的⽐较四、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1851年-1864年。
开始标志:1851年,⾦⽥起义。
领导⼈:洪秀全。
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2、前期纲领性⽂件:《天朝⽥亩制度》。
后期纲领性⽂件:《资政新篇》。
(⼆)义和团运动1、⼝号:“扶清灭洋”。
2、结果:被中外反动势⼒联合绞杀。
五、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六、民主⾰命的先⾏者——孙中⼭1、创⽴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檀⾹⼭)2、创⽴中国第⼀个资产阶级⾰命政党——同盟会(1905年,⽇本东京)→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民国,平均地权。
3、将同盟会政治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地位:成为孙中⼭领导资产阶级民主⾰命的指导思想。
4、领导⾟亥⾰命。
5、建⽴中华民国(1912.1.1),被尊称为“国⽗”。
公元某某年=1911年+民国某某年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件。
第13课五四运动⼀、导⽕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经过:(⼀)开始:1919年5⽉4⽇⼝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誓死⼒争,还我青岛;③废除⼆⼗⼀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结果:胜利。
具体表现为: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四、性质:五四运动是⼀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意义:这次运动中,⼯⼈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的⼒量。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六、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中外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外近代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一、通史体例(一)整体线索1、1840-1894年前2、近代化3、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3甲午战争和戊戌、辛亥:4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近代化的进程什么叫近代化?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戊戌变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体现了的初步觉醒(含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大革命:国共共同推动下,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全民族广泛参与。
抗战胜利,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解放战争,民主与和平成为广泛的民心,重庆谈判对民心的争夺,以及内战中的人心向背。
3、思想总结《精编》33页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过程,体现出哪些特点?(1)从内容看:(2)从思想来源看:(3)从对中国人影响范围看:(4)从倡导者看:(5)从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看:(6)从对旧思想的冲击来看:4、异同点对比(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2)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第二部分世界近代史(一)前工业文明时代(时间:1.思想:神学束缚人性到思想解放意识自由()——信仰自由()——认识独立与权利平等自由() 2.政治:从专制开始走向民主民主制度的演进过程中各国的特点:●雅典:●英国:●美国:●法国:● 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推动:3.文化:从蒙昧到近代科学产生近代科学产生的标志:意义:(与思想启蒙之间的关系)4.世界市场:从各地孤立发展到全球化进程的开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评价(二)工业文明兴起和发展(时间:)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充和完善●英国:●法国:帝制与共和的反复较量:1804 —1815年 ; 1815 —1830年 1830 —1848年 ; 1848 —1852年 1852 —1870年 1870 —1940年●德意志:理论:国际组织:实践:二、专题1、西方民主体制和重要文献和法律(1)政体:(2)法律:法律文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大宪章》《1787宪法》《1791宪法》《1875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拿破仑法典》(2)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3)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4)三民主义的进步性(5)从各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1)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复习提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矛: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任务:反帝反封建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鸦片战争:背景:①清王朝闭关自守,统治日益衰落。
②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尤其是英国在19世纪前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③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英国走私鸦片导致了中国的禁烟运动。
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经过: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爆发。
②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战争结束。
结果:中国战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等。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美国1844年胁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
影响: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遭拒绝。
中国近代史复习大纲1
名词解释【闭关政策】:闭关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贸易与交往的政策。
清政府将对外通商口岸限制在广州一处,并建立了“公行”制度,规定外商买卖货物、交纳官税都必须经过特许的少数公行商人办理。
闭关政策的实施一直持续到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次革命高潮说”】:以胡绳为代表。
(谢本书、祁龙威赞成此说)。
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中国甲午战争后的几年,在这几年中发生了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第三次: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时期。
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据此分别以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1840-1864年;二是1864-1901年;三是1901-1919年。
【“四个阶梯说”】:以李时岳、张耀美为代表。
李时岳赞成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为线索,并必须紧密地联系社会经济的变动进行考察。
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梯。
张耀美主张以反映社会经济矛盾的国内阶级斗争为主要线索,而反映这一线索的主要标志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
【《四洲志》】:《四洲志》,清林则徐编,一卷。
本书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辑而成。
书中所记为世界五大洲中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是当时中国一部较有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后魏源受林则徐嘱托,以此书及其它资料为基础,编撰了《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清魏源著。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一、中国近代史概述
B.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独立运动、政治革命、社会变革
二、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A.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A.戊戌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推动因素
C.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A.五四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B.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活动
五、北伐战争与国共内战
A.北伐战争的发动和胜利
B.国共内战的转折点和结果
六、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和成就
C.开放的背景和重要举措
七、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开放
A.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的破裂
B.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成果
八、文化大革命与开放后的中国
A.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进展和结束
B.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九、综合评价与展望
A.近代中国历史的成就和困难
B.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仅为中国近代史复习的大纲提纲,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⑶《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洋务派与近代工业:中国近代化历程:孙中山的活动(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⑶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武昌起义也叫“辛亥革命”。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⑷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近代史复习提纲(1)
近代史复习提纲(1)●上编导言1.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期的时间断限及主题主线。
*1)中国近现代历史划分标志(1840-)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2)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分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①党的创建时期(1919.5 ——1923.6)②国民革命时期(1923.6 ——1927.7)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 ——1937.7)④抗日战争时期(1937.7 ——1945.8)⑤解放战争时期(1945.8 ——1949.9)3)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主线①“一个主题”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
②“三条主线”a)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b)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c)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综述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结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制度,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迟滞与落后。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重农抑商,闭关自守,限制海外贸易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领域高度盛行3.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根本原因: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特征。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关系: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3)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封建势力: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自然经济:中国自然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民族资本主义: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⑤政治经济不均衡: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政治势力正在分裂中国;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代史复习整理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近代史提纲1.1840—1919 侵略抗争探索2.1919.5.4—1927 国民革命3.1927.8.1—1937.8 国共十年对峙4.1937.7.7—1945.8 八年抗日5.1945.8—1949.4.23 解放战争6.1949.10.1—1956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7.1957—1976 探索时期(闪光点、正能量)8.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农村、城市、沿海)四大主题: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外交成就中国近代史(1840—1949.423)第一单元(1840—1919)侵略抗争探索一、侵略与抗争:(列表比较)二、探索—近代化的起步:中央:奕;地方:曾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中国近代化探索是由器物(科技)到制度到思想文化,和世界近代化由思想、文化到制度到器物(工业革命)刚好相反,过程艰辛而曲折。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爱国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3)、经过:分为两个阶段:时间:5月4日——6月3日;主力: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中心:北京——上海;方式:学生游行、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4)、意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其次是民主、科学。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成立标志:1921.7.23,中共一大召开。
(上海、浙江嘉兴)(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选出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民革命:(1924.1—1927.7.1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1924.5,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通史复习本专题涵盖了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分期界标:“五四”运动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4、中国近代化的沉浮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二、基本线索: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一、政治:1.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太平天国运动);二、经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日益解体;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4.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三、思想(新思想的萌发;选修I戊戌变法)1.开始向西方学习; 2.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五、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鸦片战争的原因:直接原因——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战争1)英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兵荒银弱”,危害清朝统治2)虎门硝烟------林则徐3)清朝——封建社会末期。
欧美崛起——英国最强,法美相继发展2、战争经过(1840.6--1842.8)3、《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二)、西学东渐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抵抗派)(1)背景:鸦片战争惊醒了有识之士的“天朝上国”梦,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56年,为了扩大在华利益。
英法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四)、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转折:“天京变乱”4、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前期)。
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财产分配原则:绝对平均。
评价: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违反了社会的发展规律②、《资政新篇》(后期)它是先进的在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5、太平天国的失败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既反侵略又反封建、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五)、洋务运动1、背景:(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中。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目的: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4、实践及其破产:①从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5、对洋务运动评价:(1)没有真正达到其“自强”、“求富”的目的,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化起步。
(六)、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1、原因:(1)自然经济解体。
(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2、时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特点:(1)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
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
(2)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业。
(3)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4)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第二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阶段特征】一、政治:1.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3.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选修I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三、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维新思想)。
四、知识点整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2、重大事件:⑴黄海海战(1894年),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牺牲:⑵旅顺大屠杀(1894年)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
4、战争结果:签订《马关条约》5、影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二)、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产生时间和原因: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
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
②思想内容: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建立议会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背景: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③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3)社会上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4)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
2、时间:甲午战争以后,十九世纪末。
3、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发动了戊戌变法。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义和团运动: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
3、口号:“扶清灭洋”评价:⑴“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⑵“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围剿”→“招抚”→“联合列强绞杀”(目的:控制和利用义和团)5、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
6、失败原因⑴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⑵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性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8、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五)、八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年~1901年2、八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3、目的:(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瓜分中国。
4、暴行:在北京抢劫、烧杀。
5、《辛丑条约》(1901年)备注:割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赔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开通商口岸:《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侵害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司法主权等第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从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前)【阶段特征】一、政治: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辛亥革命);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选修IV孙中山)。
二、经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思想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同盟会(1905年)1、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纲领:三民主义⑴提出:①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②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⑶评价:①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积极:A.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B.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③局限: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B.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辛亥革命(1911年)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②、首都:南京③、临时大总统:孙中山④、国旗:五色旗⑤、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⑥、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⑦、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与措施3、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直接)限制袁世凯独裁,(根本)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