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代表作,看尽苏东坡
宋朝苏轼在黄洲的诗词
宋朝苏轼在黄洲的诗词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只要你读宋词,就绕不过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朝苏轼在黄洲的诗词,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苏轼的代表作
苏轼的代表作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苏轼的代表作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苏轼的代表作有哪些苏轼的诗清爽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宽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春夜,<<荔枝叹等。
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苏轼散文中谈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
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觉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
二.求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东坡最出名十首诗
苏东坡最出名十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全面的才华派人物之一。
他一生创作诗词数千首,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颂。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盘点苏东坡最出名的十首诗,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位文学巨匠的诗词风采。
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写梦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整首诗清新流畅,字字珠玑,表露出苏东坡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首:《酒泉子·端午节感怀》这首诗描写了苏东坡在端午节时远离故乡的孤寂与思念。
通过描绘端午时节、赛龙舟等风俗活动,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是苏东坡游天姥山时所作。
他在山间流连忘返,感叹人生短暂,留下离别之词。
诗中展现了苏东坡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第四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望湖楼写下的,他在醉酒之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浮华虚幻的思考。
这首诗风格豪迈,朴实而又深刻。
第五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是苏东坡和友人子由游览渑池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诗中表现出对友情、乡愁的真挚感受,展现了苏东坡豪放、豁达的性格。
第六首:《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描绘了苏东坡夜泊牛渚时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思念之情。
他在这首诗中借牛渚之胜景表达了对杜牧的景仰与敬重,气韵悠远,富有古风。
第七首:《定风波·永字八法》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政治生涯中所作,通过描绘立法兴政的“永字八法”,表现了他拨乱反正、振兴国家的决心与智慧。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苏东坡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抱负。
第八首:《狂夫》这首诗是苏东坡自嘲之作,表现了他豁达、洒脱的性格。
通过自嘲自己为“狂夫”,展现出他不拘小节、豁达大度的品质。
这首诗节奏明快,富有幽默感。
苏轼的代表作品及古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他的一生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两种风格。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时候,盼望有一丝丝温情温暖他那受伤的心灵。
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调歌头》这一类型为主,《水调歌头》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调歌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风浪,政途被贬,离开故土,离开家乡,心中的无限抑郁郁闷,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离开亲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后,看着天上的月色,诗性大作,便写下了那千古传颂之作,抒发了自己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他的后半生中,作品整体风格便彻底转为了豪放大气,更加关心国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为国分忧的理想。
于是,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作品均以对大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抱负,代表作以《念奴娇》系列为主。
在这一代表作中,苏轼通过上半局部对宋朝时期祖国山河的描述,那豪迈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局部中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之情,并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意。
苏轼《东坡八首 其四》译文
苏轼《东坡八首其四》译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受后人喜爱。
《东坡八首》是苏轼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其四》更是备受推崇。
《东坡八首其四》的原文如下:《其四》一别王右丞,孤驰南光里。
琴中有严氏,烛畔有佳期。
辉辉僧面月,穆穆帘底风。
迁客无良侍,怅望簪裾空。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离别之情的真挚感受。
他描述了与王右丞别离的情景,孤独地行驶在南光里,心中充满了对友谊的思念和怀念。
在琴声与烛光的映照下,他仿佛看到了与王右丞的欢乐时光,感受到了友情之深厚。
但此时的苏轼却是一个孤独的旅人,面对着寂寥的月光和风声,心中空落无人。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将离别的苦痛深深地刻画在了诗中。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却又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让人读后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怅惘和烦躁。
对于苏轼的诗作,《东坡八首其四》更是展现出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才华。
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句,却成功地将离别之痛表现得深入人心,使读者对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心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苏轼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才华,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篇章。
苏轼的《东坡八首其四》是一首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离别的心酸。
通过对王右丞离别的描绘,苏轼展现了自己的细腻情感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苏轼的胸襟和情感,也让人对生命的无常和人情的深沉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苏轼《东坡八首其四》译文】就是苏轼诗作的一个缩影,它将苏轼的诗歌才华和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留下了深远的文学意义和感人的诗情画意。
第二篇示例: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豪,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苏轼最著名10首诗 苏东坡经典诗词
苏轼最著名10首诗苏东坡经典诗词
苏轼最着名的10首诗是什幺,经典的诗词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最着名的诗词有哪些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
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
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关于苏东坡最美的十首诗词欣赏
关于苏东坡最美的十首诗词欣赏苏东坡十首最美诗词1、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5、西江月·平山堂宋代: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6、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宋代: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7、满庭芳·蜗角虚名宋代: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高一语文专题阅读苏轼:八首代表作看尽苏东坡
高一语文专题阅读之苏轼八首代表作,看尽一代才子苏东坡如果让我一生只读一个人的诗,那可能会是李白;如果让我一生只读一个人的词,那一定是苏轼。
苏轼的词作,就如他的人一样,自然真诚,意趣多姿,潇洒豁达……既有豪放疏狂,也有婉约深情,既有人生的孤寂,也有人间的暖意。
一、洒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以说苏词里,这首《定风波》是最能帮助我在心中勾画苏轼形象的作品。
他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一蓑烟雨,不光是如他在词的小序里写的那样,途中忽遇降雨,手边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狼狈,只有他不感到怎样。
这烟雨,也是他宦海浮沉里的风风雨雨。
21岁中进士,四十几年的仕途中,他经历了一场丰富跌荡的人生。
但他从没有让自己彻底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即便遇到“乌台诗案”这样的事情,即便被贬黄州,打击重大,他都能保有开阔的胸襟和洒脱的性情。
盖屋,种地,荡舟,饮酒,并且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真是那个时代里最豁达的文人。
而这首词正是想告诉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就算遇见再大的风雨,又有何惧?其实词的下阕是含有丝丝温情在的,无论是怎样料峭的春风,却有那一抹阳光越山而来。
我相信这也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不管被风雨怎样摧残,都不要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爱。
突然觉得,苏轼真正的豪放或许并不在于“大江东去”的气概,而在于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风雨之后,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生命中的另一种价值,另一片蓝天。
二、乐观望江南·春未老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外喜欢这首词的,也许只是三五年间吧,反正“且将新火诗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词,就刷在我家的餐厅背景墙上,每每看到它,都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或者感动。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
写得最好的十首宋词,排名第一的不是苏东坡词唐宋两朝都是才子辈出佳作如云,所以文学史家把唐诗宋词相提并论。
王勃《滕王阁序》说“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好像就是在称赞唐诗宋词。
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两朝文学旗鼓相当,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宋词十强。
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并列。
四、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五、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和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六、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七、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和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八、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和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九、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和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十、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排名说明第一名,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在宋词的待遇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唐诗的待遇很像,长期遭到忽略却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这首词上阕渲染金陵的山川壮丽,“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下阕总结南京的王朝更替,“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前者写景之美无与伦比,后者把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融合无迹。
笔力之雄健感慨之深沉超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我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宋词压卷之作。
苏轼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苏轼人生四个阶段及代表作:1、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亦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
苏轼读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并且,有一套“八面受敌”即每次从不同角度去读书的科学方法;二是关心政治,“奋励有当世志”。
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杭州是他诗歌创作热情高涨期;密州是他词的创作步入繁盛期)、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
从此,苏轼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
一方面诗词文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写下了不少代表作;同时创作个性更加成熟,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变得更超脱、更旷达。
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
苏轼这次在朝期间,主持过学士院考试和进士贡举,为国家振兴擢拔人才,于是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云集京师,一时文坛兴盛,为北宋后期的文学发展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代表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远谪惠、儋时期。
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今天的海南省儋县(儋州)。
代表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生平及创作版
四、被贬海南 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 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 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荔枝叹等作写于 此时。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在 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65岁的苏轼,渡海 而回, 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常 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幸福美满 功成名就 奋进 屡遭不幸 功业未成 感伤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周郎 三十四岁 春风得意 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苏轼 四十七岁 待罪黄州 刚正有余 文弱书生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
课文结构
•
咏赤壁
• 念奴娇 怀周瑜 • 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烤羊脊:苏东坡认为羊肉里最好吃的是羊脊肉, 吃起来有蟹味,这就是现今北京流行的美食羊 羯子 。
此外,还有梅菜扣肉 、醋鱼、琵琶虾 、玉糁 羹 、东坡汤等等。
推广高科技农具-----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 滑,以楸桐为背欲其 轻。腹如小舟,昂其 尾,背如覆瓦,以便 两髀雀跃于泥中,系 束篙其首以缚秧。日 行千畦,较之伛偻而 作者,劳佚相绝矣。
火之,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 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 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 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 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 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 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 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 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 州……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1、《江城子》清江南xx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2、一代:宋:柳永《蝶恋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浣溪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春天里,万物复苏,春天里,草木萌发生气,小草也发芽了,柳树也发芽了,假如用一把大伞遮挡阳光,一旦到达阴霾,千条万条的裤子就会折断似地毯子,这时候,小河也来凑喧闹。
5、《水调歌头》宋代:黄庭坚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7、人行,必有伴侣之心,其心不行不慎。
8、《水龙吟·西湖》宋代·苏轼西湖春色,一片春愁。
9、《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0、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1、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一,xx岁了,他的诗歌写得多么动人,多么好玩,他的作品也多么美丽,他的作品也多么的精*!13、一,天高云淡。
14、《春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5、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9]16、11]《宋词》卷三百17、《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夜记梦18、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漂亮,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
请不要吝啬在我们的友情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我感觉到你的爱。
19、一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人皆养子望聪慧,我被聪慧误一生。
苏轼的千古名诗
苏轼的千古名诗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苏轼的文学中,以词和散文最为突出。
词从唐朝到北宋初期,一直都是“艳科”,地位不高。
到了苏轼之后,将诗的一些创作理论运用到了词中,使得词的文学性大大增强,提高了词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地位。
苏轼在诗方面也非常具有造诣,是江西诗派的鼻祖之一。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1076年苏轼在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正和弟弟分离,在中秋节当天写下此词,表达自己的离思。
该词望月怀人,勾勒出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孤独境界,可谓遗世独立。
通过对月亮阴晴圆缺的追问,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达到了社会和自然的高度契合。
胡寅评价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2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该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前所未有,因此被称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是对传统词的一大突破,因而成为了豪放词的定鼎之作。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苏轼词柳永词给北宋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没有马上汇成俗词的洪波,苏轼是其之后又一强有力的创新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別号是他在黄州开荒耕种时自己取的。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写詩而获罪,后虽保住性命,但却被贬到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做了一个沒有实职的官。
初到黄州,他全赖积蓄维持一家生計,生活非常艰苦。
后来得到好朋友马正卿的帮忙,得到一块几十亩的荒地,于是他便带领家人开垦。
他们种麦、种菜、种茶、种果树,以所得收入帮补家用。
由于这块地位于黄州城东面的一个山坡上,而躬耕的生活有点像居士隐居田园,于是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別号,自此,人们便称他做苏东坡了。
苏轼为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侄阮咸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合称“三袁”,等等。
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
在名垂青史的“唐宋八大家”(均为散文作家)中,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奇迹。
其中,苏轼的成就尤其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
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真是千古一人啊!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
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最脍炙人口的19首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感悟人生,静心之作)
苏轼最脍炙人口的19首词,一生至少要读一次(感悟人生,静心之作)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历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苏轼简介——精选推荐
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字⼦瞻,号东坡居⼠。
汉族,四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市郏县)。
⼀⽣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诗⽂书画皆精。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平作者:佚名 公元1037年1⽉8⽇,苏轼⽣于眉州眉⼭。
苏轼的⽗亲苏洵,即《三字经》⾥提到的“⼆⼗七,始发奋”的“苏⽼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读书的状况,感觉⾃⼰深受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数千⾔”,也更不可能有⽇后的⽂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的苏轼⾸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篇《刑赏忠厚之⾄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的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第三等,为“百年第⼀”,授⼤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其母在家乡病故,1069年(熙宁⼆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1079年(元丰⼆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字毁谤君相”的罪名⼊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劫。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导语: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的诗词及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苏轼的诗词及赏析篇1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
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
2、《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人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谢谢您了!”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
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
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
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一生写的诗的顺序及背景
苏轼一生写的诗的顺序及背景提到大文豪苏轼,人们会凭记忆随口拈来几句课本中的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怀民亦未寝”、“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语文老师眼中,这些词句代表了不同的体裁和情感。
在历史老师眼中,这些词句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阶段。
而我们作为学生时,根据诗词认识苏轼人生经历的顺序,存在片段化、跳跃性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苏轼的生平时间线,来梳理这些诗词的顺序。
阶段一:名动京师初入仕途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体裁:七言律诗年份: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地点:河南渑池县背景:苏轼、苏辙两兄弟赴京应试曾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后来,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苏辙送兄至郑州,分手回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轼因作此诗相和。
主旨: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阶段二:政见不合自请出京代表作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体裁:七言绝句年份: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地点:杭州西湖背景: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主旨: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代表作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体裁:词年份: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地点:山东密州背景: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政治处境不好。
一次偶然的围猎活动,激发了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而创作了此词。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苏轼词鉴赏16首
苏轼词鉴赏16首【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词人,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前人有联赞曰:“一门词客三父子,千古文章四大家。
”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鉴赏摘要】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
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
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
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
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
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首代表作,看尽一代才子苏东坡如果让我一生只读一个人的诗,那可能会是李白;如果让我一生只读一个人的词,那一定是苏轼。
苏轼的词作,就如他的人一样,自然真诚,意趣多姿,潇洒豁达……既有豪放疏狂,也有婉约深情,既有人生的孤寂,也有人间的暖意。
一、洒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可以说苏词里,这首《定风波》是最能帮助我在心中勾画苏轼形象的作品。
他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一蓑烟雨,不光是如他在词的小序里写的那样,途中忽遇降雨,手边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狼狈,只有他不感到怎样。
这烟雨,也是他宦海浮沉里的风风雨雨。
21岁中进士,四十几年的仕途中,他经历了一场丰富跌荡的人生。
但他从没有让自己彻底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即便遇到“乌台诗案”这样的事情,即便被贬黄州,打击重大,他都能保有开阔的胸襟和洒脱的性情。
盖屋,种地,荡舟,饮酒,并且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真是那个时代里最豁达的文人。
而这首词正是想告诉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态,就算遇见再大的风雨,又有何惧?其实词的下阕是含有丝丝温情在的,无论是怎样料峭的春风,却有那一抹阳光越山而来。
我相信这也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不管被风雨怎样摧残,都不要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爱。
突然觉得,苏轼真正的豪放或许并不在于“大江东去”的气概,而在于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风雨之后,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生命中的另一种价值,另一片蓝天。
二、乐观望江南·春未老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我已经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外喜欢这首词的,也许只是三五年间吧,反正“且将新火诗新茶,诗酒趁年华”这句词,就刷在我家的餐厅背景墙上,每每看到它,都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或者感动。
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觉得活得累,在漫无惊喜的光阴中,变得麻木,抑或消沉。
如果遇上这样的情绪,不如就读读这首词,感受一下那细细的风,斜斜的柳,舒展出一方美妙的春景,以及“半壕春水一城花”的美丽与浓烈、“烟雨暗千家”的朦胧和曼妙。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也想到了自己的家,此时他在密州任职,离他的故乡四川很远很远,离他的弟弟苏辙虽然不远,却也不能总是见面。
寒食节后,便是清明,在这纷纷的春雨里,在这酒醒的孤独里,思乡之情越发浓烈。
然而,最后他还是大手一挥,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或许,会有一种自我安慰在里面,不过更多的内容是,告诉自己,把握好今天和眼前的事物。
这种乐观与豁达,不只是人生的态度,也应该是生活的方式,对吧?多想穿越千年,去饮一杯他的茶,喝一杯他的酒,把年华两个字,刻在隽永的诗意里。
三、豪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后世眼中,这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典范。
词中没有伤春悲秋的多愁善感,没有你侬我侬的儿女情长,有的是,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赞颂,对人生的叩问与思考。
那日,苏轼站上了赤壁矶,面对着古战场(此处有争议,有说法提出苏轼当时所在的地方并非赤壁之战的真正遗址),心潮起伏澎湃,那接下来出场的人物自然是东吴名将周瑜了,是他指挥了赤壁之战而取得胜利。
望着那江水滚滚,大浪淘沙,不知道历史这条长河中又诞生过多少风流人物。
此外,词人别运匠心,用小乔初嫁周瑜的新婚场景,用美女爱英雄的事例,来侧面烘托周瑜的英雄形象。
再看那儒雅的装束,羽扇纶巾;再想那从容的气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但是对于作者来说,神游了往昔一番,回过头来看自己却是两鬓已斑,壮志何时酬?人生真的如一场梦,还是举杯邀月来得痛快。
这大概正是被贬黄州的苏轼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追问,那份古情怀让他热血沸腾,无限神往;而残酷的现实令他敞开胸襟,学会豁达。
或许,这份豪放里,带着一种阵痛,但更多的还是那份不灭的理想吧。
四、孤独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每每读到这首《卜算子》,内心总会生出某种疼痛。
看不见谈笑间他肆意挥洒的风姿,唯见夜色里他孤独徘徊的身影,还有心底潜藏的旁人不可解的骄傲。
这首词同样是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彼时他已经45岁,刚刚历经了一次险些掉头的浩劫,对朝局的失望,对政敌的不屑,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只能用笔墨来抒发了。
尽管他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在睡不着的夜里,又何必不承认那已然漫上心头的愁绪呢?他看见梧桐树上有一个并不圆满的月亮,更漏滴尽,俨然已是众生安眠的深夜。
有时也可以看见幽居的人独自往来行走,飘忽得如同翩然而过的孤鸿的影子。
其实此处我更愿意把这个“幽人”看作苏轼本人,他醒在四下无人的夜里,徘徊在残月半明的庭院,偶尔抬起头,望一眼孤鸿飞过。
“缥缈孤鸿影”既是上阕的最后一句,又契合下阕的整体意境。
它飞去飞来,绕遍寒枝,但都不想停下休栖,最后情愿落在寒冷寂寞的沙洲,孤零零地面对月升月落。
大概在苏轼心里,他也乐于做这样的孤鸿,不随波逐流,不与恶俗为伍,或有长空万里的高洁,或有独守荒雅之地的自爱。
或许人们不喜欢孤独,但谁说这样的孤独,不值得坚守与品味呢?五、思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因为太过熟悉,而经常被我忽略,但每次遇见,又会深深地沉浸在词的意境中,静默良久。
其实苏轼的词大多通俗易懂,不必每句都去解释,而这首词因为比较缥缈空灵,需要我们带着一种出世的态度,去体味命运的回转与人生的跌荡。
这首写于中秋的名作,自然离不开月亮。
月亮这种意象,向来带着令人哲思的意味。
它既是规律的,又是变化的。
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圆与缺,但满过则亏,满与亏之间,或许只隔一个瞬间。
这便是人世悲欢、月之阴晴,也是每个人心里最不可解的无奈吧。
写到这儿,我想起这首词有个小序要交代一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这就是苏轼,喝醉了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词,而我重点要说的是“兼怀子由”。
子由便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两人一向兄弟情深,此时不能共度佳节,可能让当哥哥的有些遗憾,他一定想起了他们年少时一起对坐长谈,赏月吟诗,何等快乐。
我喜欢这种感觉,家人间的相亲相爱,相互牵挂,让这个世界倍觉温暖。
我也记起了苏轼写给子由的那句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既然世间万物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不如就和那些我们爱的人及爱我们的人共享这美妙月色,纵然相隔千里,纵然人世沧桑。
六:自在行香子·清夜无尘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正如我喜欢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样,每次读到他的“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悠闲的画面,里面有位自由自在的才子,一脸的平和淡定,一身的从容洒然。
然而,同时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真正地远离了理想抱负、抛开了为人间疾苦的担忧、只顾自己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人,还是我心中的苏先生吗?所以我这般矛盾,一边迷恋着他宦海沉浮的历练,一边希望他可以洒脱地彻底放手。
我想,如果时光回到九百多年前,苏轼内心里也一定会有很多矛盾,然后就这样满怀心事地徘徊在月光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他无声无息地把我们带入静夜里,也带入他对人生的思考中。
因为政途上屡受挫折,他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
虽有文章抱负,但又谁人能识呢?这首词里的苏轼是有一些厌倦情绪的,他想摆脱那些俗世的困扰,清净无为地生活。
所以他才觉得——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过,苏轼的一生仍旧是没有真正地撒手归隐去做个闲人,他最闲的时候,大概就是在被贬黄州期间,因为官职略等于无,才有工夫开坡种地,过起了清贫但相对闲适的生活。
看得开,但又放不下。
这或许正是对苏轼绝顶聪慧的印证,以及不负理想的诠释。
七、深情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是从《江城子》开始喜欢苏轼的词的,正是这首词,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男人如水的深情,动人的怀恋。
我仿佛看到坟前的他肠断无声,梦里的他落泪千行,桌旁的他挥毫寄情,回忆中的他无言思量。
那万般情思,全部给他的亡妻,给一去不复返的往昔。
从此千千万万词人里,最爱苏轼,没有之一。
我会在临摹这些字句的时候揣度,他怎么能把思念表达得如此自然,又这么真诚。
他对她“不思量,自难忘”,他看到自己“尘满面,鬓如霜”,他回忆她“小轩窗,正梳妆”,他深沉的感情里有平平淡淡的日常,也有痛彻心扉的难忘。
诚然,古代男子习惯于三妻四妾,即便后来他续弦王润之,并且有侍妾朝云,但我相信他心底会永远保留着一个空间,那里有他肆意的青春,有他纯粹的爱恋,有他久久不愿忘怀的人,那是他的元配妻子王弗。
他们都把自己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彼此。
这份深情,总会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写过的那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生死相隔,从来都不是爱的终点。
最深的情谊,在心间。
八、生活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留给后世的印象,不只限于文采、书画,甚至政绩,他对生活的情趣,让其形象更加血肉丰满。
比如东坡肉,正是在他做杭州太守时成为了本地第一道名菜,并流传至今。
据说东坡肉并非在杭州首创,它是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的。
由此可见,在被贬黄州的那段人生低谷期,他做到了乐观旷达,并懂得以美食来取暖。
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的诗、词、文里,随处可见吃吃喝喝的描写,这首《浣溪沙》就描绘了一次春游的野餐情形,当然,此次吃得还算清淡。
这是他与朋友同游南山时所作,彼时他已经离开了被贬之地黄州,心情十分舒畅,连作词的调子都是轻快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