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分层练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读“四大高原的自述”,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所示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A一青藏高原B.B一云贵高原C.C一内蒙古高原D.D一黄土高原2.我们陕西省北部位于()A.A高原B.B高原C.C高原D.D高原【答案】1.A 2.B【解析】1.漫画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指的是青藏高原;漫画B皱纹指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漫画C痘印,坑坑洼洼指的是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漫画D皮肤光滑,平坦指的是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的景观。
故选A。
2.黄土高原范围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主要包括山西、宁夏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东南部等。
因此,陕西省北部位于B黄土高原。
3.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
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A.B.C.D.【答案】C【详解】读图可得,①是塔里木盆地,②是东北平原,③是黄土高原,④是青藏高原。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详解】读图可知,黄士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③秦岭,西抵②祁连山乌鞘岭,东到①太行山,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
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6.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较平坦B.山崖沟谷多C.高温多雨D.植被茂密7.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A.安全警示B.美化环境C.夏季乘凉D.冬季阻风【答案】5.A 6.A 7.A【详解】5.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黄土高原适合挖窑洞,是因为当地黄土层厚,直立性好,适合开挖,与红壤、黑土和冻土无关,故选A。
1.1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对其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重点)。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重难点)。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举出反应黄土高原风情的例子。
【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等。
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以前这里曾山川秀美,现如今地表破碎。
其中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
[看图查找]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以及地形类型。
读上图(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高原)B___(山脉)C___(山脉) D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阶梯[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演示各种地貌,分析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阅读与活动]学生阅读课文“黄土高原的形成”,然后探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风成说)回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位于_____山以西,_____岭以东、_____以南以北,面积达_____多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_____性【当堂达标】1.外出旅游的小华,拍摄了很多地貌景观,四幅作品中不是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A.晋、陕、宁、甘 B.青、晋、陕、宁 C.晋、陕、宁、辽 D.新、陕、宁、豫“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歌词,回答3、4题。
鲁教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共22张PPT)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额陕北民歌,其歌 腔高亢而悠长。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年以上的历史。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 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可在 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 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风成说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 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条:“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 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 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黄土矿物成分与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 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丰富灿烂的文化 黄土高原(1)
风成说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地貌:塬、梁、峁、川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形成了多种 多样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 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 面或平原面。
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 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黄土梁是指沟谷之间的长条 形高地。长度大小不等,最长达 几十公里,宽几十米到几百米。
①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崩塌②气候湿热③比较干燥④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目标3]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貌类型区是( D )
A.塬 B.梁 C.峁 D.川
5.[目标3]这种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人类采矿开挖 B.风沙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作用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堂实录

誊 簿 \
I 外闵 敷 韵 i 谅 首 学 每
《 世界 最大 的黄 土分 布 区》 课堂 实录
季学 民
( 陵县一 中附 中,山东) 550
/ 以北 ,长城, 以南 。西北 高 ,东南低 ,海拔/ 一两 千 ;过渡 性的
( 二)沟壑 纵横的地表景观
导入新课 生 :古 代的黄土高原气候湿润 ,植被好 。 师 :同学们 ,我们 先来 欣赏歌 曲 《 黄土高坡 》,你知道这 生 :黄 河在 这里 塑造 了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农 业发达 。 首歌反 映 了哪个 地 区人 民的生活 ?你 还知道 哪些和这个地 区有 师 :同学们总结 的很 好 。刚才我们用 节拍记忆法记 忆黄土 关 的地理事物 ? ( 赏后抢答 ) 欣 高原 的范 围特 征 ,这一小 节我们也 可以采用这个 方法 。 ( 拍 节 生 :是 反映黄土高原地 区人 民生活 的歌曲 ,我还知 道这里 记忆相关知识 )
教学方法 师 : ( 承 )中国是世界 四大文 明古 国 ,而黄土高原是华 转 学 案 导 学 , 自主学 习 与小 组 合 作 探 究 相 结 合 ,节 拍 记 夏文明的发祥地 ,那么这里有什么得天独厚 的 自然条件 呢?
忆法 。
一
.
要 求 :自读课本 ,归纳总结 ,然后提问 。
知识 的理解 ,记忆 。
题 。那 么 黄土 高原 本 身是 怎 么形成 呢 ?观 看视 频 《 土高 原 黄 “ 风成 说 ” 》,并阅读3 页相关文字 ,请说 明黄土高原形成 的 4 理兴趣 ,加深对祖 国悠久历史 文化 的热 爱。 原 因及根据 。 ( 同座讨论后抢答 ) 教 学 重 、难 点 生 :是 在风力作用下形 成的 ,根据是 自西 向东土壤颗粒 由 识记黄土 高原的范 围 , 地形 地貌 ,理解其 成因 ,掌握 主要 大到小 ,厚度 由厚到薄等 。 的名胜古迹 的分布 。 三 文明的摇篮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的精神 ,提高学习地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04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成因
探究思考:观察下列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示意图,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一过程吗?
黄土
戈壁
沙漠
基
岩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04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的学说有多种。 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 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盛行 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 土堆积而成的。
代陵记
帝县》
王 和 名 人 祭 祀 黄 帝 的 场 所 。
,
城 北 桥 山
黄 帝 陵 古 称 “ 桥 陵
记 载 的 黄 帝 陵 , 位 于 陕 西 省
黄 帝 陵 , 是 轩 辕 黄 帝 的 陵 寝
”延,
,安是
是市《
历黄史
03 黄 土 高 原
黄土风情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 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 几十米,人们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 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 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C 8.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黄土高原
课堂练习
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
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5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也称黄土梁,为长条状的 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 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 蚀而形成,是一种外形很像馒头的 峁,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 部有的为平顶,四周多为凸形坡,坡 长较短,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1.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增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播放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前提出问题:录像反映的是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总结: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更是它与众不同的所在,今天就让我们师生共同学习这一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学生都能够很准确地回答出黄土高原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开篇点题直接进入正题,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要给予艺术性的中肯评价。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信息交流”。
(投影)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总结:学生讲解、介绍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最后的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内容:(投影)地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的厚度超过100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陕西省、山西省及甘肃省的一部分。
板书:一、位置和范围展示黄土高原不同的地标景观。
板书: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1、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引导: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景观,和他们的位置是有很大关系的,还涉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板书: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展示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图片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板书:三、文明的摇篮播放安塞腰鼓视频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独特的文化,如信天游,腰鼓等,被称为“黄土风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标解读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黄土高原可以承载以下6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联系与差异1条: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环境与发展1条: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的以下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
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
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删去了以下内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讲解-黄土高原

A B
结论:坡度越大的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 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 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降水与水土流失
A
B
结论:降水集中的暴雨地区水土流失越严重
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 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 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 严重呢? 土质与水土流失
第三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授课:巩伟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
位置: 东起:太行山 西至:乌鞘岭 南连:秦 岭 北抵:长 城 跨越省区:
主要有: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乌鞘岭
甘 肃
山 西
陕 西
2、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 米,除一些石质山体以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 般在超过100米左右,六盘山 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 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 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 世界之冠。
支持风成说的四条证据(27页活动1)
第一条证据:黄土厚度象冬季的积雪一样均匀 说明黄土是被风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有可能是 西北风带来的。 第三条证据:黄土高原的成分与当地的基岩不相 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一、世界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成因 主要的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 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精品课件

典型黄土地貌
黄土梁
典型黄土地貌 典型黄土地貌
黄土塬 黄土峁
1.根据这几组对比实验找一找引起水土流失 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实验和黄土高原自然条件说一说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对比试验:1与2、2与3、3与4、2与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 支离破碎、坡度较大 植被覆盖率低
如何还黄土高 原青山绿水?
黄土高原的位置
黄 土 高 原 的 范 围
城 长
乌鞘岭 土 高 原
黄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气候分布图
黄土高原的位置
黄土高原的位置
中国气候分布图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概括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基本特征,和天津的地 貌景观有什么区别? 2.结合教材P89内容,说出黄土高原三种典型地貌 类型及特点
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 开矿、修路……
脆弱的生态环境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 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 没了,村庄也不知道搬 到哪里去了……
脆弱的生态环境
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 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 造成巨大困难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 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 降;使沟谷增多、扩大、 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 减少;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山西省、陕西省北部中间、甘肃省中部和东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北部、河南省西北部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和河北省西北部。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大。
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为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
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基本可行;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地区,旱作农业便不稳定;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及其以下,发展旱物农业不可能,需要灌溉条件。
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推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区域篇的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
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以黄土高原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保保持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距离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地区,缺少对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感性认识,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思维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地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但黄土高原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无实际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需要一定的想象思维。
另外,现阶段学生对事物间的联系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教师要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进行重点讲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教育,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及气候对民俗的影响。
知道其历史发展和产生的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通过小组探究,知道黄土高原形成原因以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资料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起走进黄土高原,感受一下黄土高原的风情与文化。
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课题】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难点〕【学习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延安宝塔和枣园毛泽东故居图[提问导入]:[过渡]: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黄土高原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延安宝塔和陕北窑洞图片通过黄土高原的人文图片:延安宝塔和伟人故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发散的设计意在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通过交流,增强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⑩月份多暴雨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延安宝塔枣园毛泽东故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知道哪位伟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吗?有关黄土高原你还知道些什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观察与发现新授:〔板书〕探究一:范围与位置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启发式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范围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陕西省的大部以及甘肃和宁夏的南部,主要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区![扩展提问]:乌鞘岭以西地形区是什么高原?长城以北的地形区是什么高原?太行山东面的地形区是什么平原?〔地形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因此,黄土高原的地势向哪里倾斜?〔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2000米,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我国中间位置。
地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04
水文
黄土分布区水文条件较差,地表 水匮乏,地下水埋藏较深。
黄土分布区的形成与演变
形成
黄土的形成与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密 切相关,是地球历史上长期气候变化 和地质演化的产物。
演变
黄土分布区的演变受到气候、地形、 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球历史 上经历了多次变化和演化。
02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
在黄土高原上,人类通过耕种、畜牧 、渔猎等生产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农 耕文化为主的黄土高原文化,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陵、汉 长城、唐华清池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黄土高原的历 史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黄土高原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如剪纸、皮影戏、陕北民 歌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丰富了 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水资源开发Leabharlann 水资源量黄土高原的水资源量相对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黄 河、渭河等河流。
水资源利用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 面。
水资源保护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应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 资源浪费。
矿产资源开发
矿产种类
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
黄土高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为我国的能源 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黄土高原 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44张PPT)

2. 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请 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 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黄土墚
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墚:条状延伸 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地形的分类
黄土峁:呈穹状或 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地形的分类
川地是黄土高原上主 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 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 如渭河平原(谷地)、汾 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 个最大的川地。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 活动探究
理现象 1. 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 原 课件(共44张PPT)
2.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
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 B )
A.黄土是黄河流水携带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 B.黄土是风从西北方吹来的,不是流水冲来的 C.黄土是本地岩石风化形成的 D.黄土是夏季风从南方吹来的
陕西黄帝陵
独特的黄土风情
窑洞
气候干旱, 降水少;黄土 的直立性强, 不易崩塌。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 很直接的关系。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初二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
专题12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课地形和地势)(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大单元复习

专题12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1课地形和地势)●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的特征。
考点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 主要的山脉:山脉走向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南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2.主要地形区【易错警示】塔里木盆地是海拔最高的、面积最大的盆地。
( × )主要地形区 特点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原。
世界屋脊, 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 。
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 、一望无垠。
塔里木盆地 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 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河。
准噶尔盆地 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多风蚀地貌,如雅丹地貌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 ”之称四川盆地 也称“紫色盆地”,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 ”的美誉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 广布 华北平原 我国第二大平原,又称“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 之乡”知识梳理课标解读【解析】塔里木盆地是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3.地形区的分界线两侧的地形区山脉西侧东侧横断山脉巫山太行山脉大兴安岭两侧的地形区山脉北侧南侧天山山脉昆仑山脉4.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地形类型多样,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2/3。
一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作山区。
【易错警示】山地和山区:山地是山区中的一种地形,而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
(2)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山区有利于发展业等。
劣势: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业。
(3)山区生态环境特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常见自然灾害: 等。
(4)保护措施:①在山区开发利用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②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③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6 活动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早发育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结合图7.3, 分析古代发展农业耕作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黄土高原曾经温湿宜 人,地表植被茂密;黄 河及其支流为农业发展 提供了灌溉水源。
本课小结 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
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面积达30多 万平方千米。 黄 土 高 原
黄土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3.读图7.2,说说黄土颗粒粗细的分布规律,并用风成说予以 解释。
黄土高原沿风向依次为粗砂、中砂、 细砂。因为随着风力的减弱,风携带 颗粒的能力随之减弱,颗粒大的粗砂 在距风源近的地方沉积下来,而颗粒 小的细砂则能随风带到更远的地方。
文明的摇篮
P35 活动
有人把华夏文明比喻为“黄土文明”。阅读图7.3,并补充更多的实例,说 说黄土地对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展的贡献。
佛宫寺释迦塔(习称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 二年(1056),世界上现 存最高大地古代木构建筑。 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观只 有五层,但每层之下都有 一个暗层,所以,其内部 实际为九层结构。塔高67.3 米,稳重而朴实,体现了 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应县木塔内彩塑
佛宫寺释迦塔结构示意图
这里是世界农业起源之一;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山川秀美,如今却是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这里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这里有勤劳纯朴的人民,无论是在沟 沟坎坎,还是在坡坡岭岭,甚至 那拱入云层的山尖尖上都有高亢 的信天游的声音!
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 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 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 罕见。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 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 术的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
返 回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 的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 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 黄河流域成为世界古代的四 大发源地之一。
黄河壶口瀑布
龙门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外景
云岗石窟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创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距今已有 2700多年的历史。古城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现存6大寺庙建筑群及县衙、市楼 等历史遗存和3900余处民居,主要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仍保持着17-19世纪的 风貌。现存布局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后的规模,是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的 一座明清县级城池,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庙宇、民居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建 筑群。
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黄土高原大部分 覆
盖着深厚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文明的摇篮: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 烂
的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 一。
结 束
第1课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位置与范围 ■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文明的摇篮
一、位置与范围
完成P32读图1、2
1、大致范围
长城
乌鞘岭
太 行 山
秦岭
2、省级行政区
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
3、地理位置的特点
从地形来看: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
从气候类型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湿润、 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
从农业生产来看:从农区向牧区过渡。
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 成、面积较大,顶部平 坦,侵蚀作用微弱,是 良好的耕作区。
完整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墚:条状延伸的黄 土地貌类型
黄土峁
黄土峁:呈穹状或种黄土地貌在成因上 有什么联系?
P34 阅读
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
科学家的假说
(图片点击可放大)
中亚、蒙古、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太行山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P34 活动
读右面的图文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些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A B
C D
①不是来自本地 ②经过很长时间,不同 阶段才形成 ③黄土是一种沉积物 ④黄土与沙漠有关系
2.根据这些现象,你认为黄土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举例说明。
秦始皇兵马俑、 应县木塔、晋祠、 平遥古城等。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 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 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 的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 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 的文化,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重 要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庙
黄帝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