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程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全文《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要求: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电脑美术、装潢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2、设置目的: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包装结构、包装容器科学合理。
5、学时分配:装潢艺术专业开设于第四学期,96课时。
电脑美术开设于第三学期,80课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认识点线面第二节认识体量第三节认识材质第三节认识空间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第三章半立体构成第一节一切多折第二节肌理构成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第四章线立体构成第一节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第二节线织面本章重点:线材构成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五章面材构成第一节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第二节层面排列第三节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六章块材构成第一节有机形体的塑造第二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块的积聚构成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七章综合构成第一节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综合构成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四、成绩考核方式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1件 15%2、线材构成 1件 15%3、面材构成 1件 15%4、块材构成 1件 15%5、综合构成 1件 40%五、教材与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胡介鸣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立体构成基础》蒋民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立体构成》蔡从烈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注: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立体构成课程概述课程内容课程定义课程涵盖从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材料与工艺到立体形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
课程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能力目标02情感目标03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课程时间02立体构成基本原理Chapter体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三维形态,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立体构成中,体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可以表达空间、质感和光影效果。
点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表示位置、聚集或分散。
在立体构成中,点可以形成线、面或体的起点或终点,也可以通过聚集创建纹理和深度。
线线由点移动形成,具有方向、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线可以界定形状、表达动态或静态的感觉,以及创建复杂的结构和纹理。
面面由线围合而成,具有二维的特性,如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可以表达形状、质感和光影效果,是构建三维形态的基础。
点、线、面、体基本元素空间感与立体感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色彩与材质运用色彩运用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定的氛围。
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材质运用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
例如,金属材质可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03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Chapter对称与均衡原则对称01均衡02对称与均衡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03节奏与韵律原则节奏韵律节奏与韵律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对比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各自的特性。
如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色彩对比等。
要点一要点二调和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或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协调,使之和谐统一。
如色彩的调和、肌理的调和等。
立体构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立体构成是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作品。
本课程是立体构成的第三版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算法及其应用、实验课程以及项目展示。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能够对立体构成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创作,并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来设计出复杂的立体艺术作品。
2.掌握立体构成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如层次结构、透视、重复、旋转、平移等,能够运用这些算法来创作出不同类型的立体作品。
3.能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熟悉立体构成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其立体构成实践能力。
4.能够通过课程的项目展示,展示自己的成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课程内容3.1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本部分主要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形状、空间和结构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真正认识立体构成。
3.2 立体构成常用算法及其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立体构成的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包括层次结构、透视、重复、旋转、平移等,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艺术中概念的实现方法,使其在创作立体作品的时候有更科学合理的策略。
3.3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立体构成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4 项目展示通过本部分,希望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立体构成作品,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课程安排4.1 周一:1.立体构成基本概念;2.层次结构的应用实践。
4.2 周二:1.透视和投影的应用;2.重复和变换的应用实践。
4.3 周三:1.旋转和镜像变换的应用;2.平移和缩放变换的应用实践。
4.4 周四:1.实验课程;2.项目展示。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立体构成》课程是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立体构成能力。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不仅仅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以协同育人视角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为题,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体构成》课程简介《立体构成》课程是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立体构成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构图基本原则、透视法、空间关系、光影效果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创作奠定基础。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思政教育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如“美的内涵和外延”、“美与生活”等,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2. 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或时事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艺术创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学习《立体构成》课程时,也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班级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创作任务,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现实问题《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或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立体构成课程工作总结范文5篇
立体构成课程工作总结范文5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已经圆满结束,作为授课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二、课程概述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研究三维形态创造与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审美观念。
本学期课程内容涵盖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材料运用、形态创造、空间布局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构成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打下基础。
2. 材料运用介绍常见的立体构成材料,如木材、金属、塑料、玻璃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及运用。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技能。
3. 形态创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形态创造。
通过设计练习,使学生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空间布局引导学生理解空间的概念,掌握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空间布局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练习和项目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设计能力。
2. 案例分析一、课程基本情况篇2一、引言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此,我对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工作内容概述1.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2. 组织课堂教学,实施课程设计。
3. 安排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4. 组织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进行课程评估,收集学生反馈。
三、重点成果1. 学生空间想象力显著提升,能够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构思。
2.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锻炼,能够独立完成具有创新性的立体构成作品。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了解立体构成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法则等。
2.立体构成的种类和表现手法,如单体构成、组合构成、空间构成等。
3.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材质等的表现和运用。
4.创意立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分析、构思、制作等。
5.优秀立体构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互相启发和借鉴。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和分析优秀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立体作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立体构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立体构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立体构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产品专业《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立体构成》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以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加强抽象的造型构思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此课程需要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纯粹抽象的形去考虑问题,摆脱物象化思维的纠缠。
另外,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类造型,不妨以之作为切入点去抽象出形与造形的规律,根据形态所包含的各种性质,如材料形态质感结构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帮助我们在理性的层次上去认识形态构成的问题。
二、课程任务:1.了解三维空间,有一定的空间造型感。
2.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
3.熟悉不同的材料,掌握其制作加工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运用合适的材料加工制作完成。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概念(2)构成设计理论的发展(3)立体构成的对象(4)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特点及方法。
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1.教学内容(1)形态(2)构成要素(点、线、面、体块的构成)(3)点、线、面、体、块的综合材质构成(4)半立体构成2.基本要求:了解二维空间平面与三维空间立体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转化。
了解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特点及材料的加工表现,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第二章构成材料式及制作技术1.教学内容(1)材料的分类(2)常用材料及工艺(3)材料力学(4)材料的应用2.基本要求: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及表现技法,能够根据设计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工。
第三章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则和形式法则1.教学内容(1)简单与单纯(2)变化与统一(3)对称与均衡(4)对比与调和(5)节奏与韵律(6)比例与分割(7)主次与意境2.教学要求:了解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造型规律和法则,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立体构成课程工作总结范文7篇
立体构成课程工作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创造力的艺术与设计类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立体构成,学生可以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后续的艺术设计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针对艺术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立体构成课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设置在课程目标方面,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为此,我们设置了多个教学模块,包括立体构成原理、立体造型技巧、空间结构设计等。
每个模块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借助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课程实施与效果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确保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讲解和演示。
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效果方面,我们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
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能够反映出他们对立体构成原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反馈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来说,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缺乏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
其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充分的指导和点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或增加课外辅导时间,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点评学生的作品。
立体构成课程思政
立体构成课程思政
以立体构成课程为载体,深化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立体构成课程是一门重视空间感知和创意思维的课程,通过学习建筑空间及其构成方式,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及对空间构成的判断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立体构成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包括基础的空间概念、构图技巧、建筑材料等,也包括建筑史、艺术史等人文社科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既需要传授学科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空间的多元化、创新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唤醒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立体构成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
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模型的制作、建筑手绘的绘制等实践操作,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空间感知和创新思维。
立体构成课程思政的落实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所需的设备和场地,以保证课程的正常开展。
最重要的是,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总之,立体构成课程思政的落实,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立体构成课程的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和创新
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本课程主要由二个单元组成:材料的性质、基本方法和构成方法。
第一单元,讲授常用几何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的性质、结构形态,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得出各种几何体的基本造型元素;第二单元,讲授几何体变化的基本方法,结合中外优秀作品研究结构与材料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在设计中创造物象形态的基本技能,而且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设计的目标,激发了创造的欲望,使我们在构思与表达中有了很好的工具。
1.不同材料的属性特点及其表现方法——以几何体为例。
对于《立体构成》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训练,来进行多次演示,帮助学生去记忆相关知识点,并且把要领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初步掌握材料的属性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让他们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材料,恰当地处理材料与造型的关系。
比如在对几何体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同一体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态去表现,但只有一个特征是不允许的,即几何体的支撑面必须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稳定性,使之既便于安装又便于拆卸,所以它的支撑面不能随意变化。
在《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加强学生对材料与空间的认识。
虽然,材料本身不会存在太大的空间感,但是设计者的意图和美感往往通过视觉传达出来。
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作品,不论从视觉还是触觉上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者赋予作品中的空间感使设计作品达到美感的效果。
使整个设计作品达到了视觉的完美。
例如:台灯的形态的设计,为了使灯罩能够承受其分量,灯罩的内侧为最薄的一层,在灯罩上面又附加了一个玻璃灯罩,从而获得了舒适的照明效果。
这些例子说明了材料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从而产生新的美感。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去分析该案例,从而提高设计水平,找出其中的共性和规律。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平面构成第一章概述1.了解构成的概念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3.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2.掌握均衡规律3.掌握调和规律4.掌握统一规律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第二单元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理论的沿革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2. 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度高职高专上海市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艺术设计传媒
所属专业类名称艺术设计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应用艺术设计
课程负责人蒋峻
所属学校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2009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九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
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3. 教学队伍情况
5.教学内容
6.教学方法与手段
7.实践条件
8.教学效果
9.特色与创新
10.课程建设规划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12.其他说明
2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