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与不同
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
这两者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而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
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
实质: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但是,凯恩斯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凯恩斯主义掩盖了这一本质,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求。
但并不能从本质上克服矛盾。
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应该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起作用是有限的。
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
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在73年愈演愈烈的滞涨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治理经济停滞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恰恰相反,所以,治理一个必然导致另一现象更加严重。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的背景
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 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给资 本主义制度以极为沉重的打击,使得 “资本主义面临全面毁灭”的境地。 面对这种困境,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 家都目目瞪口呆,找不出对付经济危 机、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办法。
背 景:
1、大危机破坏性空前——大危机的直 接产物。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 济中的各种矛盾。其政策主张只限于流 通领域,舍本求末,治标不治本,作用 是有限的。
小结: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革命
都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 物。罗斯福新政在实践中寻求解决危机 的办法,凯恩斯则从理论上寻找危机的 根源和对策。
新政实施期间,凯恩斯曾到过美国, 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支持新政。在推动新 政的同时,他的理论也在完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3、传统经济理论仍主张自由放任,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时代要求新的理论 解释社会经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西方经济学必须改变自己的说法。
在大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学家 也对自己所信奉的自由放任的思想产生了 怀疑。凯恩斯登场了。
值的条件下,从一种形式转移到另一种形式的难 易程度 。
凯恩斯把人们愿意保留灵活的现金于手中的心理
动机称之为是“流动偏好” 。
人们之所有手中愿持有一定的现款,是根源于
交易动机(如购物方便)、谨慎动机(如为 应付疾病、车祸等)、投机动机(如抓住机会
购买债券)。
思考: 在凯恩斯看来,上述三种
现象会对就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什 么影响?
但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求的 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往往会 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
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主义的过渡——罗斯福新政略述摘要:在美国的纽约港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如今已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和民主,如同中国的长城让中国人铭记勤劳和汗水,她让每一个美国人向往自由。
在美国,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理想,同时也是民主国家认同的标志。
当“五月花号”的幸存者踏上美洲这块净土时,自由主义便与它发生了不可割断的缘分,可以说自由就是美国人的文化。
自由主义在美国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主张回复古典自由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这三个阶段。
今天我所要探讨的就是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水岭——罗斯福新政。
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自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则是放任自由主义,因此从洛克到斯宾塞都主张政府的根本职能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
在经济上,政府干预的越少,个人权利和福利就越容易得到实践。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古典自由主义内部开始出现分裂,19世纪产生的社会自由主义,成了第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里分裂出来的重要流派,到了19世纪末,这些从自由主义产生的分裂已经逐渐扩大,他们主张政府介入经济。
“凯恩斯主义”则对古典自由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他的政治倾向仍属于广义的自由主义,但他摒弃了经典自由主义的信条,提出就业理论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这种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在西方的兴起,掀起了“凯恩斯革命”,他们所代表的是主张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
他抨击了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市场调节、自动均衡的经济理论,认为,必须依靠国家的政权力量来有意识地、有效地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兴衰取决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人们的心理预期,经济机制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调节有效需求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政府肩上。
”[1]否定放任自由主义使他转向国家干预主义,但他并不主张国家完全控制经济的运作,他提出政府干预的三个主要方面:由中央机构控制信贷和货币,为整个社会决定储蓄和投资的规模,就人口问题制定公共政策。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作者: 刘绪贻
出版物刊名: 美国研究
页码: 70-92页
主题词: 美国共产党;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生活经历;凯恩斯理论;复杂性;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总统;哥伦比亚大学;学人
摘要: <正>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和罗斯福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
本文不打算论述这种复杂性,只想就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关系这个人们谈得较多而意见很不一致的问题,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不同意见根据我所接触到的材料,对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大体有以下一些看法。
有的人认为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美国共产党前主席威廉·福斯特说:“新政大部分是以著名的英国。
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必须改良。
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接下来,沿着这个理论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影响十分巨大的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
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
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在国家的组织下,利用政府的投资,这一流域建造起20座新水坝,改建了5座原有水坝。
田纳西河流经的七个州,从此再没有洪水泛滥。
航运、电力、林业种植、和农业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
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挽救美国资本主义来说是成功的,但是它引起的振动也是很大的。
他引起了一些资产阶级的反思。
说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因为罗斯福听了他的高参霍普金斯的建议。
所以当时有人提出要把霍普金斯送上绞刑架,说他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叛徒。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认为过一段话,说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非要把自己说成自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呢?美国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容纳好几种同时并存的制度。
你要说解放思想,他就是解放思想。
所以由于吸收了非资本主义很多合理的因素,美国对资本主义相当的自信。
其实在战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自我调节。
比如国家掌握一定的资本,比如国家干预经济,比如说收入均等化,增加工人阶级的收入,免费教育,征收高额累进税,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获得了启示。
可以说他借鉴了马克思的思想。
浅析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理论的关系
第 2卷 第 2期
20 0 8钽 0 6月
云南 农业 大学 学报
Ju n l f n a r utrlU iest o ra n n Agi l a nv ri o Yu c u y
Vo . No 2 12 .
Jn 0 8 u .2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 析 罗 斯 福 新 政 与 凯 恩 斯 理 论 的 关 系
顺 王丽云 ,王华荣 ,朱耀
外语系 ,云南 蒙 自 6 10 6 10; ( .红河学 院 人文学 院 ,云南 蒙 自 6 10 ; .红河学院 1 6 10 2
3 .云南农业大学 国际合作交流处 ,云南 明 6 0 0 ) 昆 52 1
2. Fa ul fFo eg a g g s o o g e Unie iy,M e g i6 0 ,Ch n c t o r in L n ua e fH n h y vrt s n z 61 0 1 i a;
3 nen t n lC o eaina dItrh n eDe at n ,Y n a r utrlUnv ri .Itr ai a o p rt n nec a g p r o o me t u n nAgi l a iest c u y,Ku mig6 0 01 hn n n 5 2 ,C ia) Absr c t a t:Ro s v h' w a n y e i n e o o c t e re r o o de lwih t e e o o c o e e s Ne De la d Ke n sa c n mi h o swe e b r t a t h c n mi i n c ssi h a iaitwo l .Th y h d a smia h o ei a a wo k whc p e p t e i a fg v i r i n t e c p t l rd s e a i lr t e r t lf me r ih u h l h de lo o — c r e me tli tree c .to v r,t e Ne De l me g n y n t r n r n a n ef r n e t we e h w a’ e r e c a u e,isp o e sa d t es cfc p ro S t r c s n h pe i e d i i i i h t w a sc rid o talp o e t a h ea in h p b t e y e in e o mi h — n wh c he Ne De lwa a re u l r v h tt e r l t s i e we n Ke n sa c no c t e o o i sa d t e Ne De li o h to h o is a d p a tc . I a n y b ad t ts me v sie o re n h w a S n tt a ft e re n r c ie tc n o l e s i ha o e tg f Ke n sa c n mi h o e Se i e ti h w a rt a trwa n l e c d b hefr r y e in e o o c t e r si v d n n t e Ne De lo hel te sifu n e y t o me .Ac i — ta l u ly,t e i lme t t n o h w a l e te gh n t e s se tz to n n ih t e d c h mp e n ai ft e Ne De lhep d sr n t e h y tma iain a d e rc h o — o ti e o o e me a n e ' e c fKe n sa c n mi h o e .Th y i fu n e a h ohe .Th e rn fg v r n ntli tre n eo y e i n e o o c t e r s f r i e n e c d e c t r l er —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美国胡佛总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迫使美国政府进行改革。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美国本土爆发。
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跌风再起,导致市场崩溃。
股票市场的崩溃犹如决堤洪水,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美国顿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
农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农民大量破产。
各国的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失业率达到30%-50%,总人数达到3000多万。
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呈现出田地荒芜、工厂关门凄惨景象。
由于生产严重过剩,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
如美国就把大量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另有大量的农产品被销毁或当做燃料烧掉。
然而,在把玉米当柴烧、水果烂在果园里、咖啡用来铺路的同时,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
1934年,资本主义国家有240多万人死于饥饿。
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由于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经济危机不断深化,还蔓延到其殖民地和附属国,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他在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在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危机期间,15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两万次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
英法等国向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倾销产品、增加捐税以转嫁危机的做法,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新政研究综述罗斯福新政的问题,在我国近二十年的史学研究中倍受青睐,研究比较细致深入,并取得斐然绩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政的思想来源第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思想并非主要来源于凯恩斯主义,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
受到了多种思想的影响。
在这些罗斯福新政来源中韩复敏和胡新勇有三个共同的观点即1、实用主义。
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实用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由皮尔斯等人在哈佛大学建立的形而上学俱乐部”,后经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詹姆斯、杜威的发展和传播,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实用主义哲学体系,并在美国广为流行,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如果说皮尔斯创立了实用主义方法的话,那么詹姆斯则创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杜威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对于实用主义,詹姆斯解释为不讲原则,只讲效果,有用即真理”。
他说:”观念之为真,因为它有用”,或者说:观念之有用,因为它为真。
”他说:”掌握真实的思想意味着随便到什么地方都具有十分宝贵的行动工具。
’,杜威不仅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将之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各个领域,使之世俗化、现实化。
杜威认为实用主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哲学理论,”经验既是关于自然的,也是发生在自然以内的。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而是自然……。
”同时他还提出了工具主义的说法。
胡新勇认为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可以说是新政的基本思想渊源。
.韩敏复认为“实用主义是罗斯福新政指导思想的哲学。
二者观点大同小异,韩复敏还补充道:罗斯福新政有很强的务实性,这在哲学上表现为美国社会当时的实用主义思想,务实是其核心。
这就使得罗斯福在新政的前期通过大量社会立法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干预,建立和健全经济法规,后期兼顾多数人的经济利益成为了可能。
2、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
韩复敏和胡新勇同认为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是新政经济思想的直接来源。
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国家干预经济”以及“新政”时代所颁布的如《存款保险法》、《工业复兴法》等法律,从理论基础及其经济角度而言,可以追溯到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早期制度学派的经济思想即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依靠国家的力量从制度上或结构上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和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
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论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摘要:本文以简洁的方式重新回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阐述了罗斯福新政是如何根据凯恩斯理论在实践中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IS-LM模型;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世界性的大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当时西方经济制度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或者彻底消灭私人企业―市场交易制度,代之以由统一计划管理全部经济的公有制经济;或者实行政府干预,同时保留私人企业制度。
一、凯恩斯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划时代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西方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
下面本文将结合“大萧条”时期的背景,简要介绍凯恩斯的部分理论,以便为第三部分介绍罗斯福新政作理论铺垫。
1.三部门决定国民收入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包含三个部门:消费者、厂商和政府。
按照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有下面的公式Y=C+I+G(1)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表示居民个人消费,I值增加或更换的资产,G表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凯恩斯认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有效需求,因此必须首先分析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α+β(Y-T)(2)式中:T是税收,α是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是边际消费倾向。
将(2)式代入(1)式,可以得到Y=α+β(Y-T)+I+G(3)利用方程(3)可以解出Y,得到Y=■(α+I+G-βT)=α+k(I+G)-βkT(4)式中:α=α/(1-β),k=1/(1-β)代表政府购买或投资乘数,-βk表示税收乘数。
通过(4)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①私人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冲击,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来进行对冲。
②减税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虽然其效果略差于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
2.IS-LM模型在上面的分析中,净投资只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投资受到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浅谈对罗斯福新政的综合认识
浅谈对罗斯福新政的综合认识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要熟练掌握每年的考试大纲和考点,及时准确地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应对高考。
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独立的考点,需要学生列举其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些都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自己应该会总结和记忆,下面笔者谈谈对罗斯福新政需要加深把握的知识:一、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配合,自由主义导致的无序、盲目竞争,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雄厚的经济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美国政府有能力和实力来干预经济。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传统:美国独立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打击得比较彻底,民主制度比较健全,民主势力比较强大。
(4)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兴起为新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5)美国政府借鉴当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和罗斯福本人的素质、经历和远见卓识。
二、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新”罗斯福新政对于当时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新事物,那么到底新在哪些地方,必须理解透彻。
(1)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对美国经济的干预放弃了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2)新的特点:这一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美国人民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但其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并没有废除和放弃自由竞争机制。
(3)新的模式:这一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发展和扬弃。
(4)新的起点:这一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了美国式、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起点。
在高考中,命题者常常会在著作中截取一段或者几段史料,让考生结合史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阶级性质及其历史作用,所有要求学生要灵活掌握和运用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同时,考生要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手段,而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学术观点:“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学术观点:“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史学界对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启发而提出的,或者说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根源。
但八十年代后有学者认为,“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
虽然凯恩斯在1933年就曾出版《走向繁荣》一书,书中提到把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解决失业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考虑的想法,但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就是为了找出危机的根源和应付危机的对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斯福的“新政”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都是时事造就,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 1。
罗斯福会见凯恩斯
罗斯福会见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这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定论,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毋容置疑的。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想象:凯恩斯教授埋头学术研究,终成一代学人,然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罗斯福总统大萧条临危受命,寻觅救世良方,与凯恩斯教授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应该是一个外国版的周文王和姜子牙、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吧!怀揣这样一个美好的想象,我找到了两个人的生平简介。
罗斯福(1882—1945年),凯恩斯(1883—1946年),罗斯福比凯恩斯大一岁,两人几乎同龄,但罗斯福比凯恩斯早去一年,两人确是同寿。
再看出身,罗斯福出身上流社会,父亲活跃于政商两界,凯恩斯也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父母皆小有成就。
论教育,两人都是从最好的学校毕业,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凯恩斯的母校则是剑桥大学。
比成就,罗斯福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另外两位是华盛顿和林肯;凯恩斯则是20世纪最耀眼的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陷入史上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的时刻,两个有如此多共同点的同龄人相遇了,这该是怎样的惺惺相惜,怎样的相见恨晚!1934年5月28日,凯恩斯漂洋过海,从英吉利来到美利坚,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会谈中,凯恩斯以帝王之师的口吻,献上了他的锦囊妙计:赤字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杀手锏。
凯恩斯的名言是:“每月两亿美元的赤字,将再次把美国带进萧条;每月三亿美元的的赤字,将维持现状;每月四亿美元的赤字,将带来美国的全面复兴。
”在凯恩斯看来,因为经济萧条大量失业,所以要创造就业,而要创造就业,就需要政府的公共工程,要开展公共工程,就要政府保持财政赤字,发行国债。
罗斯福觉得这就是数学运算、纸上谈兵,治国如理家,怎么可能靠借债花钱繁荣起来,还说什么债务越多越好!最后两位绅士还是客气地分手,但事后都难掩自己的不快。
凯恩斯向罗斯福的劳工部长帕金斯抱怨道:“我原以为你们这位总统的谈吐会更有文学好经济学素养的。
论美国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论美国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摘要: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开创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文化生活的先例。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是否为凯恩斯主义,仁智互见。
但无疑,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却不能说凯恩斯主义是罗斯福新政的理论基础。
相反,正是罗斯福新政的权威成就了凯恩斯主义。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相互关系一、史学界的几种不同说法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史学界历来有着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思想依据。
美国共产党前主席威廉·福斯特说:“新政大部分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为依据的。
”美国史学家约翰·加勒蒂也曾说:“……萧条的紧急情况迫使他的政府开支超过他的政府税收。
这样,他就部分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办法。
”与以上观点持不同意见的是我国学者黄绍湘,他在其著作《美国通史简编》中说:“罗斯福新政及其‘智囊团’实行‘新政’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它是和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或‘凯恩斯主义’相吻合的。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是不谋而合的,我国学者刘绪贻、金重远就持这种观点。
二、“不谋而合”罗斯福毕业于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哈佛大学,罗斯福在上大学的最后一年,选修了4门经济学课程,“讲授这些课程的老师,都是主张改革的;他们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他们是主张‘管理国家’的。
”可见罗斯福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接触了这种类似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观点。
到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时,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理论”或者说危机处理的方法。
富斯菲尔底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私人利瑞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有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当然罗斯福本人则否认自己有什么“经济理论”,这也表明罗斯福确确实为实用主义者。
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
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一、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决定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消除无政府生产状态下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避免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分不开。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6.罗斯福的个人素质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新政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即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力图减少资本主义无序生产产生的混乱,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最终以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渡过经济危机,并巩固统治。
三、新政“新”在何处1.新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国家不干预,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但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配合。
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带来的破坏。
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 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 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赤字财 政);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 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 资和消费。
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向富人多征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 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就 业。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 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 命。
蓝鹰标志
调整工业生产;(如颁布《全国工业复兴 法》,限制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 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主要目的何在?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情景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 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 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 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 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 卖不到一美元。
4.作用
①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直接作用) ②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的 法西斯势力,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间接作用)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深远影响) 模式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内需,解决供求矛盾.
凯恩斯主义
凯 恩 斯 主 义
政府必须放弃自 由放任主义,
干预经济和社会 生活
同时产生
互相影响
罗 斯 福 新 政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认为 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 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 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 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 “看得见的手”。
为解决这一问题,你会采取什么 调整农业生产 措施? (如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 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屠杀猪、牛、羊等牲 畜。)
浅析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
浅析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作者:罗京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20期摘要: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都是在上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时期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提出的政策,但是这两个并不是有连带关系的,只能说互相影响了对方。
罗斯福新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凯恩斯理论的影响,罗斯福的新政也补充了凯恩斯理论所没有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这两个的共同点就是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时都是采用的“自由发展”的政策,但这两个政策都是主张国家能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干预,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对国家的发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降低产生经济危机的机率。
总而言之,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这部分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理论。
关键词:经济理论;政策;经济危机一、凯恩斯主义1、凯恩斯主义理论。
凯恩斯理论主要是对就业问题做出的研究,凯恩斯认为失业问题是由于生产力过剩导致的,而有效需求不足又导致的生产力过剩,归根结底,如果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企业就会大量减少员工,也就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失业率。
凯恩斯根据社会现状研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和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而改变社会供求关系。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和支出来控制社会货币供给,增加税收减少货币流通数量,减少税收。
在经济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刺激社会消费,从而增加了就业率,如果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就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凯恩斯主义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对西方的经济改革有深刻影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最主要的政策就是政府作为看不见的手干预经济,虽然他的观点也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反对,但是随着资本社会经济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他并实践他的理论。
各个国家也逐渐接受并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推动作用,不过虽然凯恩斯主义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了降低失业率的目标,经济也有所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发生通货膨胀,没有根本上的根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理论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理论近日,笔者受邀观摩了一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展评课,课题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罗斯福新政”。
为了能够讲清楚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机理,授课教师在讲述新政的具体措施前,增加了凯恩斯有关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调控的内容,并得出结论:正是在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罗斯福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法规,力图用宏观调控的力量来把握经济运行。
对于这样的表述,笔者在评课环节提出了质疑: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3月,而凯恩斯最终提出“有效需求”问题并完成系统的理论是1936年《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
就时间来看,凯恩斯理论似乎不能构成新政理论依据。
如果不能,二者间为什么会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问题不仅是该授课教师欠缺考量,也为大多数教师长期疑惑不解,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梳理。
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关于两者间关系的诸多观点中,笔者较倾向于美国学者拉尔夫·德·贝茨的观点:“凯恩斯与新政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一方立于另一方的基础之上。
”[1]一、凯恩斯理论没有直接指导“新政”(1)从时间上看,凯恩斯理论是新政理论依据的说法站不住脚。
虽说早在1936年《通论》发表前的20世纪20年代,凯恩斯就开始对传统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持怀疑态度,并先后于1923年和1930年发表《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开始显露“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但这些看法均未能脱离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至于1933年发表的《繁荣之道》着重强调政府的财政政策对摆脱经济萧条的积极作用,使经济理论更接近于《通论》的主旨,显现出凯恩斯理论的一些端倪,但是却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论证。
一直到1936年《通论》的出版,他明确提出“有效需求”问题,将以运用财政政策解决失业和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主张做了系统的叙述,从而最终将自己的理论发展成为一个体系。
笔者认为,一个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不可能被像罗斯福这样务实的政治家作为重大改革的理论基础的。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梁寒光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赢得了竞选胜利,开始实施新政。
新政于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
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是历史上的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凯恩斯主义,那么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呢?一、凯恩斯主义要明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首先要明白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正是罗斯福新政中所运用的。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最终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将他的那套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凯恩斯主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逐步形成的。
1919年凯恩斯发表《凡尔赛合约的经济后果》,1923年发表《货币改革论》,1926年发表《放任主义的终结》,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0年发表《1930年的严重萧条》,1933年发表《繁荣之道》,1934年会见罗斯福,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
直至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面地论述他的理论。
凯恩斯的这些著作和活动,构成了他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
在罗斯福新政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是生产过剩和失业,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总需求或总的购买力,它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总需求。
罗斯福新政
思考: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 权”是什么含义?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 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
(罗斯福新政的特征)
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 纳 “新政” 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 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 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 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 兑现。
概念:凯恩斯主义
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1936年由英国经 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它主张 用货币调节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用政府行政干预来影响 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他认为导致市场过剩危机和失 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而解决危机就要利用各种手 段来拉动消费。因为该理论解决了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因而被成为“战后繁荣之父”。
防止盲目竞争
四.保护劳工权利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 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 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 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 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缓和劳资矛盾
五.举办救济 和公共工程
《联邦紧急救济法》
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 稳定社会
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 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 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 救济。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共同使命 不谋而合——略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
,
对这 场危 机 中出现 的现 象作 出新 的解 释
据
。
,
又 能 为新 条件 下 采 取的 新对 策提 供理 论 上 的 依
,
罗斯 福
“
新政 ” 的实施 和 凯恩 斯 主 义 的 形 成
。
就是 在 这 样 的历 史条 件 下 出现 并对 后 来
,
资本 主 义世 界经 济发 生很 大影 响 的两 件大 事 究 竟 应 该 怎 样 理 解 这 种关系
”
,
新政” 如 果获 得成 功 一 个 经 济新 纪 元 ” 就 会 开 始 ① 从这 些情 况 来 看 认 为 ” 新 政 和 凯恩斯 主义 在实 施和 形 成 过程 中 彼此 间 多 少受 到 过对 方 的 某 些 影 响
, ,
。
“
是 合乎 逻 辑 的
但是
,
如 果只 从 上 述 情况 推 论 下 去
恩 斯 虽不 相 识
,
,
。
兴趣
,
对 罗 斯 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更 是 寄 以厚 望
a
“
。
他在 1 9 3 3 年末 给罗 斯 福 的一 封 信 中 把 新政 说 成是 在现
”
,
“
”
“
行社 会 制 度 的框 框 内 进 行 的 合理 的 实验 并 且说
罗 斯福
,
,
称 罗 斯 福 为推 行 这一
。
“
实验
”
的
“
受托人
,
却使 它们 之 间有着 实质 性 的 内在联 系 这 是 人们 一 致 的看 法 根 据 有关 历 史 资料 两 者 之 间 曾在不 同程 度 上 有 过相 互 影 响 罗 斯 福 上 台执 政 时 同 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梁寒光1929--1933年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1932年以“新政”为口号赢得了竞选胜利,开始实施新政。
新政于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这促成了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
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凯恩斯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罗斯福新政,曾被媒体认为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做法,这也与当时苏联经济的成功有关。
所以在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措施中,尽量避免国家垄断经济的出现。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是历史上的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凯恩斯主义,那么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呢?一、凯恩斯主义要明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现凯恩斯主义的,首先要明白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正是罗斯福新政中所运用的。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最终形成。
在这本书中,他将他的那套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实凯恩斯主义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逐步形成的。
1919年凯恩斯发表《凡尔赛合约的经济后果》,1923年发表《货币改革论》,1926年发表《放任主义的终结》,1930年发表《货币论》,1930年发表《1930年的严重萧条》,1933年发表《繁荣之道》,1934年会见罗斯福,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
直至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全面地论述他的理论。
凯恩斯的这些著作和活动,构成了他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
在罗斯福新政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是生产过剩和失业,而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的总需求或总的购买力,它是商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资本家预期社会将要支付的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
这时商品不仅不能按他所要求的最低价格出售,而且还会大量挤压。
这时,资本家将要压缩生产,解雇工人,出现经济危机。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资本家预期社会支付的价格就会大于他们所要求的价格,就有利可图。
这时,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资本家投资,扩大生产,增雇工人。
只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通货膨胀,资本家就不扩大或压缩生产,也不增加或减少工人。
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
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递减这一规律造成的,投资需求不足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偏低和利息率相对资本边际效率偏高,而利息率的相对偏高又是流动偏好这一心理规律的作用和货币数量偏低的结果。
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主义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其内容实现的,这些内容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要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就必须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增加货币数量,以扩大投资需求。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
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靠经济自由主义是走不通。
因此,凯恩斯主张用国家的力量进行经济干预和调节,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主张,为扩大有效需求,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国家的税收制度改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缩小收入不均的幅度,从此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第二,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系统扩大货币数量,压低利息率,以刺激私人投资的扩大;第三,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这样既可以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不足,又能间接地起到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作用。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间接影响总需求。
包括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等。
财政政策指改变税收和政府开支。
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其中以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为主。
在赤字政策上提倡国家减少税收,采取“举债借出”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
在通货膨胀政策上,凯恩斯提倡政府通过滥发纸币或通过银行扩大公债的发行,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膨胀。
在对外贸易方面,提倡实行对外贸易顺差,使外入黄金增加,扩大国内支付手段。
凯恩斯的这套理论和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所运用的正是这套理论和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在罗斯福新政中的实现罗斯福是在实践中实现凯恩斯主义的,新政中许多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下面我从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进行论述。
(一)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
罗斯福找到一个内战时期般的允许政府以可变价格购买黄金的未被废除的法令,从而使自己获得了购买黄金的权力。
同时,他还运用《复兴金融公司法》,在该公司之下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司,让其担负购买黄金的任务,购来的黄金则被用来作为国库向该公司贷款的担保。
1933年10月22日,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而美元的价值则不断下降。
从购买黄金运动一开始,黄金价格便从9月份的每盎司20.67美元上涨到10月25日的31.36美元,到12月,又上涨到每盎司35美元。
1934年,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与黄金比价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
从政府购买黄金开始,到美元重新定值的三个月(1933.10-1934.1)中,美元贬值40.94%,同期国内商品批发价格指数上涨22% 。
美元的贬值使对外贸易获利,使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从美元的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
这笔款项除主要部分20亿美元被用作稳定国际汇兑中美元比价的稳定基金外,6.45亿美元被用来付清国民银行的债券,1.39亿美元用作联邦储备银行向工业贷款的基金。
除了经济上利益外,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还是联邦政府一步一步获得了实际拥有黄金的权力,宣布公私合同中黄金支付条款无效的权力以及固定黄金价格的权力,从而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
加上后来制定的银行法和证券法,可以说,联邦政府控制了国家的货币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颁布《紧急银行法案》,宣布全国银行休假一天。
接着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纸币以解救“货币荒”,增发纸币。
到4月份,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多亿美元,实现了通货膨胀。
通过通货膨胀政策,影响了总需求,引起产量和就业的增加。
对于克服经济危机,扩大就业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会支付能力,又可以压低利息率,而低的利息率不仅可以刺激投资,而且可以刺激消费,这都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
另一方面,可以压低实际工资增加资本家的利润,从而提高资本家的投资欲望,这也有助于有效需求,增加就业。
所以说罗斯福新政中的通货膨胀政策与上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通货膨胀政策是一样的,从这个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二)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
到同年10月,美元贬值30%。
这些措施,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了美国的对外经济地位。
罗斯福新政的这个政策,反应了重商主义,实行对外贸易顺差政策,这正是凯恩斯所提倡的。
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使外来黄金流入美国,扩大国内的支付手段。
罗斯福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经济,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限制输入。
它一方面引起了美国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压低了利息率,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
这与凯恩斯主义的对外政策是一样的,从这一方面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三)罗斯福新政中的财政赤字政策。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财政赤字政策。
其实罗斯福不想实行财政赤字,而是希望实现平衡预算的。
但经济继续恶化,使他不得不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5月12日颁布《农业调整法》,把多余的粮食去掉,把多余的牲畜杀掉,政府对削减产量的农场主给予补贴,并给农场主提供新的贷款。
这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和农民的购买力,刺激消费,促进生产。
1933年6月6日,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公平竞争法规,以使提高工业品价格,刺激生产。
同时,实行缓和劳资关系的措施。
罗斯福还实行“以工代赈”和公共工程的政策,直接扩大政府支出,扩大就业。
1933年3月成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1933年5月成立田纳西管理局。
1935年到1942年,为协调整个工程计划而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130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
这些措施直接解决了失业问题,增加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刺激生产。
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保护工人的利益,扩大政府开支。
如在1935年8月颁布《社会保险法》,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
1935年6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6月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保护工人的利益,提高工人的经济地位,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扩大有效需求。
这对挽救经济,稳定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政府还通过“向富人征重税”的法案,调节分配,把这些税收用于财政支出。
这些所有的措施都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赤字政策得以实现的。
罗斯福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了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刺激生产,促进消费,提高了就业水平,这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是一致的,只不过不够凯恩斯所提倡的那么彻底。
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在财政赤字政策上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挽救了经济危机。
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国家干预政策是一致的,罗斯福在实践中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可以说,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互相影响,共同开创和发展了国家干预主义。
凯恩斯是在理论上提出国家干预经济,而罗斯福是在实践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两者不谋而合,罗斯福新政实现了凯恩斯主义。
是罗斯福和凯恩斯挽救了资本主义,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