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018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_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沟通1 教课剖析【教课目的】认识唐代期间中外文化沟通的概略;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理解唐代期间中外文化沟通屡次的原由、影响,认识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经过对唐代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善来往状况的学习,启示学生思虑唐代出现屡次对外交往热潮的主要原由和这类友善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经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行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表现出的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踊跃长进、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经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日改革开放的伟粗心义【要点难点】教课要点: 唐代与日本的交往、唐代与天竺的交往。
教课难点: 唐代对外交往屡次的原由、唐代的对外交往与今日的开放的差别。
2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白龙马》 。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随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同学们小时候应当都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动画片吧,它叙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同学们能否知道在历史上唐僧的人物原型是谁呢?他要去的西天是哪里?他经历千难万险取回来的经又有如何的作用呢?二、新课讲解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12018 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课设计_第 4 课唐代的中外文化沟通教课设计目标导学一:遣唐使1.图片展现。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2.教师叙述:日本差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差遣使节到中国。
)3.联合教材,要修业生归纳遣唐使关于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们把唐代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文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鉴真东渡1.图片展现。
唐招提寺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 (688—763 年),俗姓淳于,扬州人, 14 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018年七年级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
2018年七年级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
通过介绍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历史,突出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重点:XXX东渡和XXX西行。
难点: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此,“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研究。
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XXX、XXX、XXX等。
3.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活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记《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招提寺》、《鉴真坐像》等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建立历史研究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2.通过对日本遣唐使来华的自主归纳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将鉴真东渡与XXX西行的对比研究,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通过比照遣唐使来华的学习,学生比照学习唐与新罗的交往,培养学生同类知识比照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注意:唐与新罗交往影响的双向性〕
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产生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所产生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认识中国当时在是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唐朝在与日本、新罗和印度等国的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图片
第四篇随处可见的唐人街 ——影响深远通有无
教师展示三幅各国的唐人街
教师提问:当今为什么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教师提问:根据所学知识,试从世界角度和中国角度谈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第五篇21世纪的新外交 一带一路复唐风
视频播放:《十九大关于对外开放》视频
教师提问: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能从唐对外关系中获得什么启示?
学生进行答复
学生进行答复
学生答复:遣唐使,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之为“遣唐使〞
教师提示,学生归纳。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学生根据材料以及所给图片归纳遣唐使来华对日本的影响?
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照学习唐与新罗的交往
教 学
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关系开展的原因;唐朝中外交流中所产生的双向影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含教学
反思】
本节课将探讨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和唐与新罗的关系。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将了解外交开放对唐朝国力强盛的影响,并感知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遣唐使和XXX东渡。
在唐朝时期,日
本天皇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到中国,以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
这些使节由2500多人组成,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
同时,XXX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
他对佛经
深有研究,晚年受日僧礼请,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在传播XXX与盛唐文化上,XXX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XXX
把XXX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他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
其次,我们将探讨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唐朝与新罗是友好邦交,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唐朝对新罗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包括制度、教育、建筑、文字、生活风俗等方面。
唐招提寺就是中国文化在日本的重要传播中心之一。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将了解到外交开放对唐朝国力强盛的影响,以及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唐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日本及玄奘西游取经的史实;•3、思考隋唐时期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往来,尤其是日本,天竺和新罗的频繁往来出现高潮的原因;•4、学习鉴真和玄奘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崇敬为国家往来做出贡献的为人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难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1、导入新课。
2.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4、问题拓展深化。
展示:世博会日本馆的遣唐使船,玄奘和鉴真像引入课题出示目标一让生根据本课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并合作交流本课的基础知识,并构建起知识框架.1 遣唐使背景:目的:概况:影响:2、鉴真东渡背景:过程:贡献:3、唐与新罗的关系概况:表现:文化,贸易,制度,科技与音乐学生观看图片,认识这些使者都与哪些国家有关系认知目标一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并抢答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生抢答此问题。
观看课件,找学生连麦回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通过材料知道遣唐使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5.合作探究6.小结检测4.玄奘西行背景:概况:贡献:三合作探究1.鉴真和玄奘两人的共同点时什么?2.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频繁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隋朝统治时期开通了大运河,海陆交通发达。
选择题找学生连麦回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连麦回答,其他同学质疑玄奘西行的影响通过学习联系现在想一想: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板书设计(思维导图)课后反思。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主备人授课人上课时间课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第 4 课时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板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目标展示目标导学一、温故知新:1、唐朝建立后,先后出现的两大盛世是_______和_______。
这也说明了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辉煌,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强盛的唐帝国对世界特别是周边各国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对外交通发达,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唐朝时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有“唐人街”。
二、整体感知1、本课共有几目?分别是什么?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阅读教材19-20页)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___________。
2、日本派许多人来到中国,其中派遣的使节称为________,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些遣唐使把唐朝的哪些东西传回了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5、右图中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6、右图中的人物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①他在日本传播________;②还传播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书法、建筑、绘画等;③为中日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阅读教材20页及所给材料)新罗原居朝鲜半岛东南部,在唐朝前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大部。
其商船经常往来于朝鲜半岛与中国的山东、江苏之间。
新罗在文化方面深受唐朝的影响。
新罗派到长安的留学生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
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
朝鲜古代没有文字,最早使用的是汉文。
7世纪时,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制了“吏读”,以帮助阅读汉文。
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传入新罗,佛教也由唐传入新罗。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七年级下册
三、课堂总结: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问题:从唐朝中外友好交流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历史启示?
明确: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材料: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3.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
贡献:1、传授佛经
2、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游
1.提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论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印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玄奘取得了那些历史功绩或贡献是什么?)
4、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三 )唐与新罗的关系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案名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使得中外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广泛性、深入性、双向性。
3.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a. 科技交流: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交流。
b. 文化艺术的交流:如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的交流。
c. 宗教文化的交流: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与交流。
d. 外交使节的交流:如各国使节来唐,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六、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使者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使者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使者的具体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内容:1. 玄奘:唐朝高僧,西行取经,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2. 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来唐学习,后来成为唐朝官员,促进了中日政治、文化的交流。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使学生掌握唐朝与周边国家、地区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唐朝繁荣昌盛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认知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2.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3. 唐朝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4. 唐朝的文化输出与影响5.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成果。
2.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事件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成果。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理解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利用《资治通鉴》、《唐书》等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第一章: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背景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1.2.1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国力强盛,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 唐朝的经济繁荣,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外贸易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
1.2.3 唐朝的文化繁荣,包括诗歌、书法、绘画等方面,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学者前来交流。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或书籍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条件。
1.3.3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佛教、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2.2 教学内容:2.2.1 唐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2.2.2 唐朝与印度的学术交流,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传播。
2.2.3 唐朝与印度的艺术交流,如印度的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在唐朝的传播和发展。
2.3 教学活动:2.3.1 组织学生参观佛教寺庙和博物馆,了解佛教艺术和文化。
2.3.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讲解唐朝与印度在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2.3.3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探讨唐朝与印度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3.2 教学内容:3.2.1 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科举制度等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3.2.2 唐朝的佛教、道教等宗教传入日本,与日本本土的宗教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宗教文化。
3.2.3 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题概述】
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该单元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主题展开,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本课为以后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相关知识理解为什么明朝对外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能够得出启示,对比今天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容易被新鲜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大量使用图片、视频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设置简单、有趣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整堂课充满活力。
能力基础上,他们已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喜欢探究问题,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弱。
而“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应在课堂中继续渗透这一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参考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本课展示西安兴庆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以及旁边刻着的李白《哭晁卿衡》诗。
设问:阿倍仲麻吕是谁?与晁衡是什么关系?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关注身边的建筑,了解当中的历史。
跨学科融合,学会从诗词中发掘历史。
本课讲授一、唐与日本的往来1、遣唐使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了解遣唐使。
展示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设问:日本为何派遣唐使来中国?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观看纪录片《大明宫》第四集《盛世荣光》,并结合书本,找出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表现。
3、鉴真东渡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鉴真几次东渡日本,遇到什么状况?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
结合教材,归纳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展示材料,了解长安的国子监中的新罗学生。
突出其中的崔致远。
通过图示,了解唐朝与新罗的经济、文化的双向交流。
三、唐与天竺——玄奘西游聆听音乐,猜歌曲。
设问:《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哪件历史事情?展示地图,展示《大唐西域记》中的材料,设问:玄奘西行,经过哪些地方?会遇到怎样的险阻?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认识什么是遣唐使?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
观看视频,阅读书本,进行归纳。
说出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的表现。
阅读书本,了解鉴真的生平,分析鉴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了解国子监中的留学生众多。
学生进行活动。
结合地图,阅读教材,了解天竺的地理范围。
结合玄奘西行路线图,认识西行所经历的地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唐朝的状况。
对比日本的情况,认识国家的强大是外交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鉴真的具体事迹,了解其性格特征。
结合唐招提寺的建筑,分析鉴真东渡日本的影响。
通过图示,了解唐朝经济、文化的双向交流。
展示经典的1987版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跨学科的融合,结合地理所学的环境变展示玄奘所说的两句话,设问:所体现的玄奘的精神?阅读教材,了解玄奘的贡献以及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认识《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像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经历
(1)出发: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院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归国: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
4、玄奘的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拓展延伸】
1、唐朝对外频繁交往的原因?
①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为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2、鉴真与玄奘比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