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1)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
A. 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 )。
A. 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E.衍生功能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
A. 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研究生教育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认知明理法?( )A.讲解 B.报告C.座谈讨论 D.阅读E.表扬和奖励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 )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C.儿童期 D.少年期E.青年期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
每小题7分,共 14分)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9.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四、论述题(23分)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24分)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班干部“超编”据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共49名学生,班里却设置了60多个班干部岗位。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身兼多职。
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你对案例中的班干部超编有何看法?请从“班级组织的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AE2.ABCD3.ABCD4.ABCD5.D二、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14分)6.错(3分)。
新方法——试卷与答案(2015继续教育资料)
XXXX中学《新方法——有效上课》学科测试卷学校:姓名:得分:一、单选题(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以学生为本B、以老师为本C、以学校为本D、以教材为本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人才B、金属C、资本D、土地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罗森塔尔效应B、高原效应C、马太效应D、蝴蝶效应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静态知识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D、少数有准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A、程度B、效果C、效度D、信度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A、提高身体素质B、培养敬业精神C、提高专业能力D、学习专业知识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教育B、科技C、文化D、信念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提出问题B、设计方案C、搜集资料D、制定假设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法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A、螺旋效用B、马太效用C、蝴蝶效用D、互动效应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A、多元化B、封闭型C、终结性培养模式D、划一培养模式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A、接受研究性教育B、具有专业职称C、经验丰富D、从教历史悠久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C、促进学生发展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
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面分析
第26题考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属于本次考试的超进度习题,90%以上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不知更不解。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调控教学进度,上好四种课型,做好新授与复习。
承袭中考试卷的结构,全卷分Ⅰ\Ⅱ两卷,共28个题目。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45分,第Ⅱ卷为主观试题,分值55分;题目的数量、类型和权重与中考要求相吻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做好与中考的衔接,及早培养学生的应考意识。
与实际进度相比较,超出了实际教学进度(第九单元),并且超进度试题占有比重较大,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注意学习目标的引领,根据目标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抓好落实。
3.注意学生分类培养,狠抓特优生、边缘生的管理和跟进。
4.教学过程重点内容重点讲解、重点练习,做好归纳总结,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和评价。
5.狠抓化学用语教学,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规范。
6.持续加强对科学探究题型的研讨,注意方法引导。
7.研讨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把握命题趋势,在平日教学注意渗透和引领。
二、成绩统计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差生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班
50
41.28
2%
22%
28%
84
14
2班
53
42.08
1.9%
23%
17%
80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班
50
41.94
0
21%
20%
72
14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姓名:宋灿专业:小学教育学号: 191201902973774 学习中心:山东济宁兖州奥鹏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还有一种更狭义的理解,课程特指某一门课程。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以纲要形式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包括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反映个体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与个体的性格及学习习惯有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为:(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2)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 (2)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试卷答案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期末试卷(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学需求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修订完善方案,以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4、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实现既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5分) 1、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符合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包含 素质教育 、 终身学习 、 创新教育 三个方面.2、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系统性 、 理论性 、 创造性、 计划性、 灵活性、 具体性 。
3、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的的内容分为 知识类 、 技能类 、 态度情感类 。
4、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特征分析的方法有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面关于日志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可提高博客中信息和资源管理的有效性B.可对日志分类进行添加、修改操作,但不能删除C.通过“日志分类管理”命令可对日志分类进行管理 D 可添加多个日志分类2、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 D )分类可将教学资源媒体分为:文字、图片、图像等类别A.信息内容B.教学需要C.媒体用途D.媒体形式3、教师将课上要提的问题呈现在PPT 上,让学生回答,并随后展示答案,属于哪种教与学的活动( A )A.教师提问,学生作答B.教师置境,学生体验C.教师引导,学生探究D.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关于电子论坛,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具有面向特定用户和适用面广的特点B.能浏览别人的文章,分享别人的观点,而不能发表自己的文章C.是一种同步交流工具D.电子论坛又称Blog5、以下哪种方法适合获取学生的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的信息( B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成长记录袋法 D.观察法6、 在Excel 中产生图表的源数据发生变化后,图表将( C ) A.不会改变 B.发生改变,但与数据无关 C.发生相应的改变 D.被删除7、资源的格式、质量、运行环境等符合教学要求,是对教学资源评价中(C )特性的评价 A.教育性 B.科学性 C.技术性 D.艺术性8、 对教学设计过程中学习媒体与资源应该把握的原则( B ) A.依据学校的综合实力,取长补短,灵活运用 B.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灵活运用 C.最好选择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D.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9、效能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下工具中属于效能工具的是(A ) A.电子表格 B.概念图C.相关案例D.问题操作模型10、交流平台可分为同步交流平台和异步交流平台,以下属于同步交流平台的是(C ) A.bbs B.主题论坛 C.聊天室 D.e-mail11、解释、说明等描述用语一般用来描述( A )领域的教学目标: A.知识 B.技能 C.情感 D.态度12、假如你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了解《春》(朱自清)一文的写作背景。
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初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哪一方面能力?A. 语文知识水平B. 语文应用能力C. 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D. 以上都是2.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阅读B. 写作C. 口语交际D. 课外活动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哪一项不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教学法D. 诵读法4.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教材内容?A. 严格按照教材顺序教学B.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顺序C. 只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D. 完全摒弃教材,自编教学内容5. 下列哪项不是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A. 课堂表现评价B. 作业评价C. 期末考试D. 家长满意度评价6.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 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B.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C.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D. 以上都是7.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想象力B. 逻辑思维能力C. 创新能力D. 以上都是8.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A. 强调语法正确性B. 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C. 忽略学生的情感表达D. 只关注学生的听的能力9. 下列哪项不是初中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A. 丰富的语文知识B. 良好的教学能力C. 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D. 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法?A.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B. 直接告诉学生所有知识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C. 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进行任何指导D. 只使用传统的讲授法11. 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基础知识与阅读能力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读书指导法13.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文学B. 历史C. 科学D. 哲学14. 下列哪项不是初中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A. 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B. 良好的教学能力C. 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D. 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15.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B.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C.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6.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手段?A. 情境教学B. 任务驱动C. 直接讲授D. 小组合作17.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A. 忽视差异,统一教学B.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C. 重视差异,个性化教学D. 忽略差异,集体教学1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A. 让学生自由阅读,不进行任何指导B. 介绍阅读材料,设定阅读目标和任务C. 仅仅让学生阅读,不进行评价和反馈D. 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交流阅读心得19. 初中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时,应主要关注哪项?A. 学生的考试成绩B. 学生的课堂表现C.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D.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表现及进步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A. 情境教学法B. 案例教学法C. 讲授法D. 自主学习法21.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文学B. 历史C. 科学D. 哲学22.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主要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C.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D. 教材的编写者2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以下哪项不是“读”的能力要求?A. 精通文言文B. 理解文章大意C. 欣赏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D. 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24. 下列哪项不属于初中语文课程中“写作”的教学目标?A. 能够写简单的记叙文B. 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文C. 能够写简单的说明文D. 能够进行文学创作2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A. 限制阅读材料的选择B.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C.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D. 强调阅读任务的难度26.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A. 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B.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D. 鼓励学生之间的竞争,忽略合作学习2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诵读法D. 练习法28.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类文本?A. 文学B. 历史C. 科学D. 哲学29.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项?A.知识的传授者B. 课堂的管理者C. 学生的心理辅导师D. 课程的设计者3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B. 设计有趣的阅读活动C. 直接讲解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D.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二、问答题1. 什么是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 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什么?3.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有哪些?4. 初中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方法?5. 如何评价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果?6. 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D3. A4. B5. D6. D7. D8. B9. C 10. A11. ABC 12. C 13. C 14. D 15. B 16. C 17. B 18. BD 19. D 20. C21. C 22. B 23. A 24. D 25. B 26. B 27. D 28. C 29. D 30. C问答题:1. 什么是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初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分析「篇一」一、试题及检测成绩分析:本次科学测试试题共设计填空、选择、连线、实验、简答、拓展延伸六种类型,内容涵盖了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体现了“关注科学概念、贴近学生生活、突出科学能力、体验探究过程、导向课堂教学”的基本精神。
试题力图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文字、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重视了基础知识,尤其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同时借用改错或填表形式关注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
本套试题比较客观全面地检查了不同层面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探究的能力水平。
从各班抽样的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到位,但实验操作和简答部分问题比较多,反映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实验教学还比较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类为填空题,设计了大约15小题,均为15分,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左右,主要考查的是科学教材中最直接、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覆盖面较广,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
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
部分四年级学生把涉及到的“热胀冷缩”与“压缩空气”的填空题没有答对。
第二大类为选择题,为8个小题,满分8分,学生基本得分在6分左右。
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缺少科学的类比和推理思维训练,加之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不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到位,学生盲目作出判断的较多。
第三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8分,共两个小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
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和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
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5分,学生得分基本在5分左右,失分很少。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和能力,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篇一:2022-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22-2022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情况:本次命题,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试卷考查内容涉及“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未涉及数学广角的内容。
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重视数学根底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过程方法的掌握。
二、卷面分析1、根底知识局部本次考试,共有9个填空题。
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根底知识,根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可从答卷情况看,有局部学生的根底知识并不扎实。
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根底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2、判断题共6小题,学生掌握良好,大局部同学丢分丢在第1小题和第5题,学得太死,不会灵活思考,书上的句子换了个说法就不会了,早自习的背的定义、概念没有落到实处。
3、选择题共6小题,其中第3小题和第5小题错误率比拟高,学生没有掌握牢固。
4、计算局部本次考试,用竖式计算并验算97÷5这题有点偏,我们班的学生根本没有做对,列式计算的第〔3〕题失分率较高。
5、作图题平常学生也练得多,大局部学生掌握较好。
6、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
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遇到的问题时候,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
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为逊色,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三、经验教训和今后措施1、急需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大量的学困生的涌入,使我不堪重负。
从分数的公布情况看,这些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应辨能力比拟差,平时常“漂浮〞于课堂之外。
这给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怎样有效地转化学困生?还需要探讨,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找出多种教学方法,尝试有效教学方法,切实解决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制定详细的帮困方案,并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实践。
课堂教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灵魂是(答案:C)。
A.学习时间B.学习结果C.学习体验D.学习过程2.下列说法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答案:D )。
A.教师即研究者B.教师是课堂对话的“首席”C.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D.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但不是课程的建设者3.启发的最高境界是(答案:D )。
A.老师问学生答B.学生问老师答C.学生问学生答D.以灵性启迪悟性2.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答案:D)。
A.生活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体验课程”4.相对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都是(答案:C)。
A.目的B.目标C.手段D.既是目的也是手段3.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质是(答案:B)。
A.关注学科B.关注学生C.关注过程D.关注结果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答案:C )。
A.一切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B.一切为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一切为了每一个民族的发展2.教学情境有各种类型,但是下列有一种不属于教学情境。
(答案:D )A.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B.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C.借助语言和问题创设的D.综合实践活动3.下列表述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答案:B)。
A.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目的性B.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适应性C.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高难度D.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其问题要具备新颖性1.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是(答案:A)。
A.确立正确的学生观B.确立正确的知识观C.确立正确的人才观D.确立正确的评价观2.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认为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两相对应的本质属性,它们是(答案:D)A.模仿性与创造性B.从属性与独立性C.亲师性与自主性D.向师性与独立性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答案:D)。
A.鼓励和帮助B.指导和鼓励C.表扬和批评D.关爱和尊重4.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下列哪一种形式不属于“心灵施暴”(答案:D)。
新课程下高三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教学
由于这类 问题涉及 的知识 点较 多 ,学生 的思维容易 何种运动?两粒子运 动的速 率各是 多少?
产生混乱 。所 以在讲 评时 ,要 针对各 种类 型的功与 解析 :解 决本 题 的关 键是建 立 物理模 型 ,由题 能量 的转 化规律 ,找 出对应 的关 系 ,使学 生从根本 设给予的信息 , 比联想 , 类 构建 “ 星”物理模 型。 双 上理解其实质 。 可得 :若要保持 A 、B间距不变 ,它们 必须绕 A 连 B
问题 的能力 。 在实际教学 中, 一些教师往往就题论题 , 对 学 生 加 以指 导 。 出现 了教 师给答案 、学生 抄答 案 的现象 。结果 是答 在教 学 中,对不 同 的问题 要设计 不 同的教学方
对 的学生难 以做深 层次 的思考 ,答 错 的学生 不理解 法 。 有些试题关联的知识点较多 、 较难 , 要详 细讲解。 出错 的原 因 。教学效 果并 不 明显。为 了提高 高三试 有些 试题只 是故 意设 置 了一些 陷 阱,只要 适当 的提
“ 五严 ”要 求 的唯一做 法。所 谓有效 教学 是指教 师 的关键环节 ,应注重 以下几个 问题 : (1)找准 问题 ,分析原 因 : 遵 循教学 活动 的客观 规律 ,以尽量 少 的时间、精力
和物力投 入 ,取得 尽可 能多 的教学 效果 。如何才 能 做 到有效教学呢?现在结合 “ 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 ” 这种课堂形式 ,来谈谈我 的体会 。
c .机械能减少 1J D.机械能增加 2 J 2 4
答 案 :B
图1
分别为 5 q和 一q ,质量分别为 5 m和 m,两者相距 L , 它们之 间除 了相互作 用 的电场力 外 ,不受 其它力 的 作用 ,若要保 持 A、B之间的距 离不变 ,它们必须做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卷A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不、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阐述的详细、明细,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3. 学习方式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1.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2.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3.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1.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2.师生要平等相处3.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4.教师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三、材料分析题(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考试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考试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施有效考试评价摆在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面前,我校在课程改革以来就非常关注考试评价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评价机制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理论出发,结合学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对日常数学考试的方式和评价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考试评价;数学考试一、源远流长的考评制度——有效考试评价的桎梏自古以来,凡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考评。
我国是考试的发源地。
《礼记·学记》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表,三年视举止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谓之大成。
”九年之中分成五个小段两个大段。
可见,在战国时期已有一套较严密的成绩考评制度;至于科举,更是世界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曾是考试中最经典科目、最经典题型。
回顾历史我国在考试的制度、内容、目的、程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今日科学的考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其过分关注考试结果、按分数三六九等的甄别功能已成为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桎梏。
二、以生为本的试题命制——有效考试评价的依据每个学期,我校都会组织三次全校性的考试(笔试),时间分别是开学的第二天、期中、期末,这三次考试的试卷由学校教导处提供。
学校要求试卷命题的相关老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严格依据“课标”命题,在正式命题前要制定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的细目表,并给各类知识和能力以恰当的权重。
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的数学命题改变传统试卷面貌,变化试卷的标题和版式,创新题目内容,由“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走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由“关注答案的唯一性、标准化”转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不同个性在答卷中得以展现;由“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走向“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2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课程答案网课答案刷课flyingjgh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题,15分)1.有效教师要具备超强的专业能力,其中发展性能力包括: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与教学创新能力。
2.有效教学创建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过程,顺利推进该过程最重要的五个条件是学生、教学策略、教材、教学环境、教学资源。
3.在“三维”教学目标中,三个子目标分别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4.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应包含以下要素: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体参与、高效的课堂提问。
5.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根本标准。
6.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能够提高教师的效率,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打造有效课堂,实质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增值,而不仅仅是鉴定或选拔,其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行动研究既是教师改善教学实践、提升专业水平的一种独特的课堂研究方法,也是教师基于专业伦理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题,20分)9.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良好的( A )、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
A.教学品质B.教学条件C.教学环境D.教学手段10.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
它的核心是关注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 B )。
A.教学的方法B.教学的效益C.教学的手段D.教学的内容11.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是( B ),即“教什么的知识”。
A.背景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工具性知识12.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 C ),即“如何教的知识”。
A.背景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工具性知识13.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是( A ),即“个人知识”。
A.实践性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背景性知识14.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首次提出( D ),简称PCK。
24年教资科二试卷
选择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正确答案)D. 循序渐进原则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A. 教育理念的更新(正确答案)B. 学科知识的拓展C. 教育技术的应用D. 心理健康的维护关于课程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课程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B. 课程评价是单向的,只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C. 课程评价应关注课程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学习、教材等(正确答案)D. 课程评价只在学期末进行下列哪项不是有效教学策略的特征?A. 明确的教学目标B.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答案)D. 积极的师生互动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学习动机只受外部奖励影响B. 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无关C.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正确答案)D. 学习动机只与学习任务难度有关关于德育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B. 德育过程需要遵循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C. 德育过程可以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正确答案)D. 德育过程需要注重实践环节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种能力?A. 只教授主流文化知识B. 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C. 尊重并融入多元文化元素进行教学(正确答案)D. 强调文化的优劣之分关于教学反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B. 教学反思只关注教学后的总结C.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正确答案)D.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下列哪项不是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A.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B. 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C. 从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正确答案)D. 从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最新电大本科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____ 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一为具体——层面上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一和一——原则。
4.CIPP模式中的____评价,即要——、解释和——课程方案的成绩,并协助决策者决定课程方案是否应该终止、修正或继续。
5.新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发展,贴近---------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分组教学制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B.年级分组、能力分组C.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D.能力分组、差异分组2.“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A.人本主义取向B.学术理性主义取向C.认知发展取向D.社会重建取向3.将课程的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认识和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调适,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 )A.课程实施的忠实观B.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C.课程实施的参与观D.课程实施的生成观4.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____——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 )A.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5.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D.上述三者的统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分析一、试卷概况这份期末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对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内容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查,题型丰富多样,难易程度适中,是一份很好的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共有五大项题目,下面逐项进行分析。
第一大项,填空题,共11小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第3、9两题考查空间与图形知识,学生得分较高;第8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对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还不能正确加以运用,其它各小题失分较少。
第二大项,判断。
6道题中,第1题失分的同学较多,主要原因是对“数位”与代数单位的概念混淆,其余各题失分较少。
第三大项,计算。
这一大项的题目,有70%的同学能得满分,另有30%的同学失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计算时粗心大意,如“84万-56万=28”;2、部分学生计算时运算顺序出现错误;3、利用乘法分配律做简便运算有的学生还不能掌握。
第四大项,按要求做一做。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1题和第3题90%的同学基本得满分;第2题和第4题有50%的同学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用方向确定位置,部分学生有困难;2、在平移图形时平移的格数有误差;3、旋转后的图形画不准确。
第五大项,解决问题。
这大项共有5道题,其中第1、2、4题学生基本得满分,少数失分的同学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第5题制作条形统计图,比较简单,全班同学都得满分;第3题,只有70%的同学能得满分;还有30%的同学,由于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含糊不清,加之看图能力较差,因而失分较多。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答题情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定律的正确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运用。
2、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语文、数学、英语)
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语文、数学、英语)1.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语文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通过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
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
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本次语文考试本班共64名学生,最高分115.5分,最低分84分,全班平均分106.88,合格率100%,优秀率89%。
本次期末测试,学生对汉语拼音、生字掌握较牢,基础较好,尤其是生字词扣分较少,看来期末这段时间的强化复习收效不错。
对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掌握。
成语和句子都能较好的掌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种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很少丢分。
此外,修改病句学生也改得不错。
三、试卷分析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
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
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
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体会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而且边读边做笔记。
觉得,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的确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视了的,这一读,颇受打动——任教了二十几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该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它了吗?说起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正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特别欣赏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坚决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订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完成抄答案,往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不明白”!怎么办呢?为了“整齐划一”的要求,只好牺牲许多教学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他课程来完成这本练习册的订正工作,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完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课文,完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遇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来回三次有时还不能订正好,全班有五十个学生,如果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什么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实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空闲的时候还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终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复习题(一)一.辨析题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
(×)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适用范围有限;(3)发现学习对学生要求较高,不具备条件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不可能成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2.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答:课堂管理是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不等于问题行为。
3.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答: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
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4.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答: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5.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
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
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二.简答题1.简述反向教学设计的程序。
答:(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2)学习目标;(3)评价任务;(4)学习活动,包括内容和实施。
2.简述讲述法的有效策略。
答:(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3)运用“规则——例证——再规则”程式;页脚内容1(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5)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
3.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特征。
答:(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学;(2)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同时兼顾监管的教学;(3)随时保持对学生活动的警觉;(4)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5)保持教学进程的流畅;(6)维持团体的高度注意。
4.简述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
答:(一)言语强化:(1)口头语言强化;(2)书面语言强化(二)非言语强化:(1)面部表情;(2)眼神的运用;(3)体态语的强化;(4)服饰语强化;(三)替代强化:(四)延迟强化(五)局部强化(六)符号强化5.简述处理轻度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2)使用非言语线索和细小的停顿(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4)表扬其他学生(5)言语提醒(6)反复提醒(7)执行结果三.论述题1.请谈谈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并讨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答:(一)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1)动机的内在需求;(2)外在诱因;(3)自我中介调节作用页脚内容2(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1)内在需求多是由学习而产生的(2)个体需求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3)需要的满足和激发是同时存在(4)需求激发与对目标的认识有关●外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外在诱因主要是指目标和奖惩;奖惩其实就是不同的强化。
●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1)合理预期的调动(2)自我效能信念的培养(3)意志的磨练(4)反馈的运用2.请论述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并谈谈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答:(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知识和智力是完整的能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发展能力包括:(1)传授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更重要;(2)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潜能。
(二)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应该以掌握知识为主,做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1.掌握知识应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对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人的各种实际能力的形成和实际成就的取得,都以知识为重要条件;(2)如果教学策略得到,教学中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学生的知识保持也是可能的2.发展智力则不能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1)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发展实际是很有限的;(2)智力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贡献大小,发展智力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但不宜过分强调。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1)一方面,智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的掌握(条件、速度、质量等);(2)另一方面,知识的掌握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四.案例分析页脚内容31.请介绍学习目标的“ABCD”法,并用“ABCD”法判断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并改正。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
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
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
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
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完全无误”等。
有效教学复习题(二)一.辨析题1.学习目标支配教学的全过程。
(√)答: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是教材。
(×)答: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
而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3.消极强化就是惩罚。
(×)页脚内容4答:“消极强化”,是指你通过取消不愉快的刺激物来激起学生的某种行为动力时采取的强化;“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的概率。
不能把消极强化和惩罚混为一谈,对学生来说,强化不管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都是一种奖赏,都是为了增加积极行为反应的概率,而惩罚是不能选择的,是为了抑制消极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
4.相比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是不重要的。
(×)答: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行为多是预先设计的,辅助教学行为多是生成性的,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
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两者都是重要的。
5.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答: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决策者,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决策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学生必须成为评价信息的关键用户。
二.简答题1.有效的反馈应具备的特征。
答:真正意义上的反馈必须能够让学生准确地回答三个问题:我要去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我怎么去那里?(1)反馈必须是清晰的,不仅是分数或等级;(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间隔太长的时间给予反馈往往会使反馈失去意义;(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应基于评价结果持续地给出反馈的信息;(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反馈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来实现的。
2.简述教学目标的“ABCD”法。
答:ABCD目标陈述法适用于结果性目标。
(1)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习者,行为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教师的行为。
(2)行为动词(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等。
(3)行为条件(Condition),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页脚内容5或范围等。
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
(4)表现程度(Degree),指学生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完全无误”等。
3.简述有效提问的几个策略。
答:(1)发问策略:基于教学目标;清晰具体(2)候答策略:足够的两类候答时间(3)叫答策略:尽量保证学生足够而均等的机会(4)理答策略:根据学生具体应答给予不同理答4.简述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行为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答:当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必须确定是否干预、什么时候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一)干预所产生的后果(1)干预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处理问题时产生负面影响不应该比要去处理的问题负面影响更大;(2)中断课程的干预越少越好。
(二)问题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1)违规行为不同教师的反应也应该有所不同;(2)还应注意干预措施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三)问题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同样的行为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教师的干预决定是不同的。
5.简述新型评价文化的基本假设。
答:(1)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鼓励学生思考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2)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的、复杂的,学生、成就和评价之间的互动十分复杂;(3)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对评价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4)教学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5)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并要借助于对成就的多维度描述;(6)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7)元评价(对评价的评价)非常必要,教师评价素养也非常重要。
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
页脚内容6答:(一)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1.认知即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涉及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2.教学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
(1)影响教学的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和认知风格等。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学生的四个认知系统:感觉、记忆、加工、反应,以及五种基本的认知过程:注意、编码、复述、联结、监控,构成学生多样的认知活动。
(二)教学也是一个情感过程1.情感指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核心意义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需要之间的关系。
2.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的结果。
(1)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种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学生个人的情感因素(人格因素和动机因素等)、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性的、隐性的)、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物质环境、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