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合集下载

某年度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某年度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某年度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2000年)贵阳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其环境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让市民了解贵阳市的环境状况,现将2000年的环境状况进行公布。

一、空气质量2000年,贵阳市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83.5%,较上一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其中,冬季空气质量稍有下降,但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二、水质状况2000年,贵阳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经常监测的26个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14个,比例为53.8%;Ⅱ类水质断面11个,比例为42.3%;Ⅲ类水质断面1个,比例为3.9%。

此外,市区内的自来水水质也稳定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级别。

三、噪音污染2000年,贵阳市的噪音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市中心区域和交通密集地区的噪音水平较高,主要集中在白天和晚上。

交通噪音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相关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对市民的影响。

四、固体废物处理2000年,贵阳市的固体废物处理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共建立了9个垃圾处理站和12个卫生填埋场。

废物分类和再利用工作也有所加强,但在社区和居民生活方面的推广仍然存在困难。

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废物处理和再利用工作,提高废物分类的普及率。

五、生态保护2000年,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区内的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绿化率达到35%以上。

部分湖泊和水库周围建设了生态公园,促进了生态保护和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

同时,加大了对违法采矿和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减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六、环境监测与评估2000年,贵阳市加强了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和噪音等指标。

定期发布环境状况报告,向市民公布监测结果,并接受市民的监督和意见。

总结起来,2000年贵阳市的环境状况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和良好的趋势。

2005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

2005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遵义市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当年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主要通报当年来水、供水、用水及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的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保障我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报》按年度反映我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排污情况、水环境状况及重要水事等,分别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提供数据和信息。

《公报》本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之目的,力求全面、准确地提供数据,使之便于各级部门、领导和全社会了解我市的水资源状况,促使我市的水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公报》的编制由遵义市统计局、遵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遵义市环保局、遵义市水利局等单位提供有关资料,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提供实测水文资料,由遵义市水文水资源局分析、计算、汇总而得到。

在此,对积极支持协作配合2005年《遵义市水资源公报》完成的各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公报》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诚肯地希望各有关单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目录前言一、概述 (1)二、水资源量 (2)(一)降水量 (2)(二)地表水资源量 (7)(三)地下水资源量 (9)(四)水资源总量 (9)三、水质评价 (11)(一)河流水质状况 (11)(二)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11)(三)废污水排放量 (12)四、蓄水动态 (14)五、水资源利用 (15)(一)供水量 (15)(二)用水量 (16)(三)用水指标 (16)(四)耗水量 (16)六、水资源运用简介 (17)七、遵义市主要河流开发利用情况 (18)八、2005年遵义市水利大事记 (19)附图:1、2005年遵义市年降水量距平图2、2005年遵义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3、2005年遵义市主要河流水质评价图一、概述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东连铜仁,西接毕节、四川,南与黔东南、黔南州、贵阳市接壤,北濒重庆,地处东经105°36′~108°13′,北纬27°08′~29°12′。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5-10-10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十五"时期,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水利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各级水利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水利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5年,全国汛情持续时间长,汛期降水普遍比较丰沛,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发生191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全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是1996年以来台风最重灾年。

全国干旱范围较小,旱灾损失总体上比常年偏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以及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贵州省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水资源情势的年报,向全社会通报当年来水、用水、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量㈠降水量全省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130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0.2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多4.8%,比多年平均偏多9.2%,属平水年份。

西部盘县以北、西南部兴仁以北、中部织金~安顺一带、南部都匀片区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为年降水量高值区;西部毕节、北部遵义以西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为年降水量低值区;省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属偏丰年份;省的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1%至3.7%,属平水年份。

1、流域分区降水量按流域Ⅰ级分区统计,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45.4毫米,较常年偏多9.8%,属平水年份;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404.6毫米,较常年偏多8.1%,属平水年份。

按流域Ⅱ级分区统计,除金沙江区(878.2毫米)偏少6.5%,长江上游干流区(1133.6毫米)偏多11.8%、乌江区(1266.9毫米)偏多13.0%、北盘江区(1396.7毫米)偏多12.3%外,其余Ⅱ级流域区与常年降水量相当,偏多4.7%~9.8%,以金沙江区的年降水量878.2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小值,都柳江区的1453.3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大值。

2、行政分区降水量按行政分区统计,贵阳市1300.8毫米、遵义市1231.9毫米、安顺市1431.1毫米、黔南州1429.3毫米、毕节地区1151.8毫米、六盘水市1513.9毫米,分别与常年降水量相当,黔东南州1304.2毫米、铜仁地区1231.6毫米、黔西南州1326.9毫米,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偏多。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5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5

河流水质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

与2004年比较,全国水质总体状况变化不大。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西北诸河、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5个区水质较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97%~66%;海河、黄河、松花江、辽河和淮河5个区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40%~31%。

省界水体水质对全国237个省界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断面数占总评价断面数的33.3%,水污染严重的劣Ⅴ类占34.2%。

总体来看,省界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各水资源一级区中,省界断面水质较好的是松花江区、珠江区和长江区(未含太湖流域),辽河区、太湖流域、淮河区和海河区的省界断面水质较差。

省界断面的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总磷等。

湖泊水质在评价的48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有17个,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的有19个,水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湖泊有12个。

对47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14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32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太湖:若总氮参加水质评价,湖体水质均劣于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6.7%、16.3%和77.0%。

若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Ⅲ类水面积占6.7%,IV类水面积占85.1%,劣Ⅴ类水面积占8.2%。

全湖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滇池:湖体水质为劣Ⅴ类,全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东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厂湖区水质为Ⅳ类,中庙湖区水质为Ⅴ类,西半湖水质为劣Ⅴ类;全湖总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在评价的320座水库中,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Ⅲ类水)的水库有25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9.7%;水质未达到Ⅲ类水的水库有6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20.3%,其中水质为劣Ⅴ类水的水库有21座。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6年3月1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

人均GDP达到1493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851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年均增幅1.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9.0:48.8:42.2变化为2005年的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

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十五”期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幅度不大,波动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0.5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53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1746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456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

二、农业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种植结构得到优化。

2005水情年报

2005水情年报

一、概述2005年,我市的降雨量要大于多年平均水平,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644毫米,比多年平均1517毫米(1956~2000年)偏多127毫米(约8%),单就降雨量分析属平水年份。

从降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山区高,城区、东北部平原沿海偏低的特点,特别是鄞奉平原、慈溪北部沿海偏低,而余姚四明山区、宁海西部山区以及象山港两侧丘陵地带偏多,最大年降雨量为宁海西部山区的马岙雨量站(236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慈溪北部沿海的庵东雨量站(1123毫米)。

2005年我市梅雨期的特点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梅雨期间的梅雨特征极不明显。

我市于6月10日入梅(常年为6月14日),6月23日出梅(常年为7月8日),历时13天(常年24天),全市梅雨期面平均雨量仅为42毫米左右,不足常年梅雨量的20%。

梅雨期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影响为主,少了常年连续阴雨绵绵的感觉。

2005年台汛期中,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强,多次控制我市上空,使我市今年的高温天气仍比常年偏长,7月上旬有局部短时期干旱发生。

但是今年赤道辐合带较为活跃,造成影响我市的台风偏多,7~10月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5号“海棠”、9号“麦莎”和15号“卡努”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号和15号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我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市沿海潮位在台风影响期间,都出现80~150cm的较大增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宁波、镇海出现今年最高潮位为4.56米、4.54米。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台汛期几次台风的影响,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年内我市各类水库、河网水位下半年在中高水位运行,有几座水库短时间内超蓄,至9月中旬,26座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已达7.55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96.5%,比去年同期增蓄近亿立方米。

二、雨情2005年我市的年降水总量比2004年增加15%左右,比常年水平略偏多,全市各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2400毫米之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644毫米左右,属平水年份。

200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0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贵阳市环境保护局二〇〇八年五月综述2007年,在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将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8%,人口增长0.46%的同时,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07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79%;地表水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环境质量大 气 环 境2007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06年相比整体进一步好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其中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5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0.009毫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继续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一级标准以内;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85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二级标准。

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06-07年对比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项目浓度2007年空气质量为一级(优)的天数为75天,二级(良)的天数为271天,三级(轻微污染)的天数为19天,优良率为94.79%。

空气质量API 指数平均值为68。

比2006年API 指数71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2007年全年降水pH年平均值为6.52。

城区降尘年平均值为3.84吨/km2·月。

水环境主要河流2007年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城市主要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06-07-05 13:35:582005年,各级水利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水利投入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水利改革与管理不断加强,水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全社会水利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27.4亿元。

其中,中央政府投资271.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包括部门自筹)398.3亿元,利用外资18.4亿元,国内贷款81.5亿元,企业和私人投资43.0亿元,其他投资14.6亿元。

在全部投资计划中,防洪工程投资399.6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247.7亿元,水保及生态工程投资44.2亿元,水电及专项工程投资135.9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8.3%、30.0%、5.3%、16.4%。

全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共下达271.58亿元,比2004年减少7亿多元。

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72.19亿元,占26.58%;国债专项资金188.36亿元,占69.36%;水利建设基金11.0亿元,占4.05%;利用外资0.02亿元,占0.01%。

全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4855个,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920亿元,较上年增加3.0%。

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3753个,在建投资规模为4794亿元。

当年新开工项目2095个,新增投资规模797亿元。

当年部分投产项目1709个,新增固定资产364亿元。

当年全部投产项目1407个,新增固定资产204亿元。

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5亿元,投资完成率为53.1%。

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746.8亿元(含南水北调工程16个在建单元工程),较去年减少36.7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完成投资530.7亿元,各类安装工程完成投资27.0亿元,机电设备及各类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39.8亿元,其他完成投资(包括移民征地补偿等)149.4亿元。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贵州省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向社会发布反映水资源情势的年报,向全社会通报当年来水、用水、水环境状况,反映重要水事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指导,让全社会了解水资源、关心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量㈠降水量全省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130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290.2亿立方米,较上年偏多4.8%,比多年平均偏多9.2%,属平水年份。

西部盘县以北、西南部兴仁以北、中部织金~安顺一带、南部都匀片区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为年降水量高值区;西部毕节、北部遵义以西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为年降水量低值区;省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0%~20%,属偏丰年份;省的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1%至3.7%,属平水年份。

1、流域分区降水量按流域Ⅰ级分区统计,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45.4毫米,较常年偏多9.8%,属平水年份;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404.6毫米,较常年偏多8.1%,属平水年份。

按流域Ⅱ级分区统计,除金沙江区(878.2毫米)偏少6.5%,长江上游干流区(1133.6毫米)偏多11.8%、乌江区(1266.9毫米)偏多13.0%、北盘江区(1396.7毫米)偏多12.3%外,其余Ⅱ级流域区与常年降水量相当,偏多4.7%~9.8%,以金沙江区的年降水量878.2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小值,都柳江区的1453.3毫米为各Ⅱ级流域分区的最大值。

2、行政分区降水量按行政分区统计,贵阳市1300.8毫米、遵义市1231.9毫米、安顺市1431.1毫米、黔南州1429.3毫米、毕节地区1151.8毫米、六盘水市1513.9毫米,分别与常年降水量相当,黔东南州1304.2毫米、铜仁地区1231.6毫米、黔西南州1326.9毫米,与常年降水量比较偏多。

水作文之贵州省水资源公报

水作文之贵州省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水资源公报【篇一:贵州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贵州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东连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濒四川和重庆,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

全省国土面积176167平方公里,江河湖泊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以苗岭为界,北部为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长江上游干流水系、乌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南部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2001年全省为平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108.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2.3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少6.9%,比上一年减少14.8%;地表水资源量972.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552.0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0%,比上年偏少20.1%;地下水资源量为254.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3%。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蓄水量减少2.18亿立方米,供、用水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2001年全省水质状况,Ⅱ、Ⅲ类水质水域占全部评价河长的69%,优于Ⅲ类水质的河长比例比上一年减少10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08.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8%,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9%,属平水年份。

西南部的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及西北部毕节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高于多年均值,其它地区的年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少或与多年均值持平。

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049.9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7.4%。

长江域流的二级分区中:乌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4.3%、金沙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8.0%、长江上游干流区比多年均值偏少9.1%,属平水年;洞庭湖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2.8%,属偏枯年份。

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19.9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1%。

珠江流域的二级分区中: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12.7%,属偏丰年;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9.6%,属平水年份;红水河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9.6%、都柳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21.8%,属偏枯年份。

贵阳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综述

贵阳市2004年水资源公报综述

目录一、综述 (1二、水资源量 (2(一降水及分布状况 (2(二地表水资源量 (5(三地下水资源量 (6(四出、入境水量 (7三、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8四、水资源质量 (9(一河流水质 (9(二湖库水质 (10(三废污水排放量 (11(四河流泥沙量 (12五、水资源利用 (12(一供水量 (12(二用水量 (13(三耗水量 (14(四退水量 (14六、重要水事 (16一、综述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东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县、福泉市、瓮安县;南靠惠水县、长顺县;西连安顺市的平坝县、毕节地区的织金县、黔西县;北与毕节地区的金沙县及遵义市的遵义县接壤。

地处东经106O07′~107O17′,北纬26O11′~27O22′。

辖区包括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国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分区面积见示意图。

贵阳市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的思南以上和珠江流域的红柳江水系的红水河三级区,分水岭为花溪区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

分水岭以北及花溪的高坡东部属长江流域,面积75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4.2%;以南属珠江流域,面积4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

2004年贵阳市总人口为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5.78万人。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3.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5.33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146.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8.30万亩,农田实灌面积57.69万亩,粮食产量达到59.65万吨。

2004年贵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034.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095.7毫米偏少5.6%,比上一年增加10.8%。

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2004年水资源总量为43.4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45.15亿立方米偏少3.8%。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及分布状况贵阳市2004年年平均降水量1034.8毫米,比多年平均值1095.7毫米偏少5.6%,比上一年增加10.8%。

贵州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

贵州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概述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东连湖南、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北濒四川和重庆,位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

全省国土面积176167平方公里,江河湖泊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以苗岭为界,北部为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长江上游干流水系、乌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南部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2001年全省为平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108.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2.3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少6.9%,比上一年减少14.8%;地表水资源量972.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552.0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0%,比上年偏少20.1%;地下水资源量为254.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2.3%。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蓄水量减少2.18亿立方米,供、用水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

2001年全省水质状况,Ⅱ、Ⅲ类水质水域占全部评价河长的69%,优于Ⅲ类水质的河长比例比上一年减少10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08.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52.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8%,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9%,属平水年份。

西南部的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及西北部毕节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高于多年均值,其它地区的年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少或与多年均值持平。

长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049.9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7.4%。

长江域流的二级分区中:乌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4.3%、金沙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8.0%、长江上游干流区比多年均值偏少9.1%,属平水年;洞庭湖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2.8%,属偏枯年份。

珠江流域片区平均降水量为1219.9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1%。

珠江流域的二级分区中: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12.7%,属偏丰年;北盘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多9.6%,属平水年份;红水河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19.6%、都柳江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21.8%,属偏枯年份。

贵州贵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贵州贵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贵州贵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贵阳市的水资源①贵阳市的河流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的红水河水系。

与红水河水系相比较,乌江水系在贵阳市的流域面积最大。

乌江源于贵州威宁自治县,由西北向东南,至普定县境后折向东北,于思南县境又转线北流,至沿河自治县官孔坝入四川省境,最后注入长江。

②贵阳比较有名的湖泊水库有: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和松柏山水库等。

其中红枫湖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位于贵阳以西32公里,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2平方公里。

③贵阳市年降雨量较有限,每年冬季至三、四月份降雨较少。

进入汛期后,除六、七月份会下几场大雨外,一般..无较大汛情。

这种情况属资源性缺水。

④贵阳地处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带,由于岩溶地貌渗漏性强,不容易蓄水,加上山高坡陡峡谷深,很难建造水库。

因此,虽然入境水量为134.4亿立方米,但开发利用难度很大,目前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仅为25%左右。

这意味着尽管贵阳境内有98条河流,水量丰富,但由于水库少,大量河水是白白流走。

这种望水兴叹....状况属于工程性缺水。

⑤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多,贵阳市水质的情况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对部分河流和水库的污染。

尤其是红枫湖局部污染严重,而该湖是贵阳西郊水厂的水源地。

另外,中曹水厂取水口河道的水质也令人担忧,这是由于上游花溪河尚未完全达到雨污分流,大肠菌群常常超标。

因水体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是近l0年来出现在贵阳城乡的新的水资源危机。

⑥受以上三大危机的限制,贵阳市属于、、缺水的城市。

⑦如此看来,贵阳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确实并不乐观,它只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23立方米。

全省9个市(州、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最高的为黔西南州,人均3258立方米;最低的为贵阳市,人均l213立方米,不仅达不到全省平均值,甚至低于国际通行的水资源警戒线人均l700立方米的标准。

200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您的位置: 贵州省政府网站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统计公报200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大中小】更新时间:2006-02-262005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这两大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是1985增长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9.18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22.8比上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9.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0.0%、40.6%和39.4%调18.5%、42.4%和39.1%,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957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614美元。

二、农业种植业在克服严重春旱和伏旱的情况下保持稳步发展。

2005年,全省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15.27亿上年增长2.8%。

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07.37万公顷(4610.55万亩),比上年增长1.3%。

经济作物种扩大。

其中,烤烟种植面积20.66万公顷(309.90万亩),比上年增长9.9%;油料种植面积55.58万公顷(万亩),比上年增长4.6%;蔬菜种植面积47.33万公顷(709.95万亩),比上年增长6.8%。

年末果园面积万公顷(178.35万亩),比上年增长7.8%;年末茶园面积5.97万公顷(89.55万亩),比上年增长14主要农产品获得丰收。

粮食总产量达到1152.06万吨,比上年增长0.2%,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油量76.5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贵阳市水资源公报

2008年贵阳市水资源公报
经分析,2008年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工矿企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尤其以南明河干流最为突出,从南明河支流小黄河汇口至清水河的支流鱼梁河汇口共93公里河段全年水质类别为劣V类,占总代表河长393.7公里的23.6%,主要超标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但与上年比较,各超标污染物浓度高于上年。其余鸭池河、鱼梁河全年水质类别为II类,代表河长217公里,占总代表河长的55.1%;南明河松柏山至花溪水库出口、小车河水质类别为III类,代表河长46.8公里,占总代表河长的11.9%;红枫湖水库坝至百花湖水库出口河段水质类别为IV类,代表河长36.9公里,占总代表河长的9.4%,水质较好。见附图4
总氮(0.78倍)、总磷(0.2倍)
3
鱼梁河贵阳保留区
II
II
II
达标
达标
达标
4
南明河平坝县贵阳市源头水保护区
III
III
III
达标
达标
达标
5
南明河贵阳市开发利用区
劣V
劣V
劣V
溶解氧(0.42倍)、高锰酸盐指数(1.43倍)、五日生化需氧量(5.95倍)、化学需氧量(3.74倍)、总磷(2.8倍)、氨氮(8.62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23倍)
劣V
4
小车河
阿哈水库
阿哈水库大坝
26.8
III
III
III
5
猫跳河
红枫水库
红枫水库
16
IV
IV
IV
百花水库
百花水库
20.9
IV
IV
IV
合计
根据以上9个水质监测站2008年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指标主要有水温、pH、电导率、悬浮物、氯化物、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硝酸盐氮、总氮、铁、锰、铜、锌、氟化物、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叶绿素、透明度、硫化物等32项。根据《〈贵州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及说明》,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5条主要河流不同河段进行评价。

200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综述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石鼓以上、金沙江石鼓以下、岷沱江、嘉陵江、乌江、宜宾至宜昌、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宜昌至湖口、湖口以下干流、太湖水系12个水资源二级区。

2005年平均降水量1071.7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9107.5亿立方米,与常年(多年平均,下同)持平。

地表水资源量9788.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49.0毫米,与常年基本持平,属平水年份;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9889.1亿立方米,与常年基本持平。

全流域平均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55.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年初增加39.4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入海水量9136亿立方米(不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

2005年总供水量184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5.3%,地下水源占4.3%,其它水源(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仅占0.4%。

总用水量1840.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含林牧渔畜)占52.9%,第二产业用水占35.5%,第三产业用水占1.7%,居民生活用水占8.8%,生态用水(指城市环境和河湖补水,不含河道内生态用水,下同)占1.1%。

总耗水量821.0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4.6%。

人均综合用水量420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01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52立方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每日155升(不含城镇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每日70升(不含牲畜饮水)。

2005年废污水排放量296.4亿吨(不含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生活污水92.4亿吨(含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占31.2%;工业废水204.0亿吨,占68.8%。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1.20•【字号】筑府办发[2004]6号•【施行日期】2005.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筑府办发[2004]6号)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五年一月二十日贵阳市2005年5000亩市级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市的精神,全面加快我市林业的发展步伐,由市级财政投入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2005年实施市级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以大力发展特色优质果品,建设现代化果业基地,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为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目标任务本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建设5000亩的优质无公害果品基地,并要求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当年造林面积合格率达95%以上,三年后实现大面积挂果,形成年产量1000万斤、年产值750万元以上的生产规模。

二、建设内容按照全市优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的要求,2005年5000亩退耕地全部种植成优质经果林。

为了提高果树种植的效益,采用密植的方式,每亩栽种111株梨树嫁接苗(苗高60-80cm、茎粗0.8cm,根系发达),品种选择为“翠冠”“西子绿”、“清香”等优质早熟梨。

三、安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结合生态村建设、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将任务重点安排在金阳新区地处阿哈水库上游水源保护区及贵黄高等级公路沿线的非基本农田内。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希望通过《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的发布,使全市各界更加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了解、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贵阳市环境保护局2006年6月概述2005年,全市人民在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达14934元。

全市按照“两个率先”和“环境立市”,建设“生态经济市”,实施“大贵阳”的战略目标,切实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狠抓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紧紧围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改善环境质量这两个关键环节,深化污染防治工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重点开展了“南明河三年变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清洁能源工程建设、环境敏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工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贵阳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将由“九五”、“十五”的大气污染防治向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转移。

大气环境简况本市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常年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浓度持续降低,但还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保持在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水平,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文县 941.5 1139.7 1047.2
图 2
亿立方米 25.0
2005年 贵 阳 市 降 水 总 量 行 政 分 区 图
当年值 多年均值 上年值
20.0
15.0
10.0
5.0
0.0 当年值 多年均值 上年值
南明区 0.901 0.992 0.903
云岩区 0.708 0.758 0.671
花溪区 9.572 10.250 9.35
本次公报分别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

①、按流域分区 贵阳市河流水系分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的思南以上和珠江流域的红柳江水系的红水河三级区。2005 年长江流域部分
平均年降水量 957.9 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偏少 12.3%, 比上一年减少 6.8%; 珠江流域部份 2005 年平均降水量 1018.1 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偏少 11.4%,比上一年减少 10.6%。
附图:1、2005 年贵阳市降水量等值线图 2、2005 年贵阳市降水量距平图
1
一、综述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东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龙里县、福泉市、瓮安县;南靠惠水县、长顺县;西连安顺市的 平坝县、毕节地区的织金县、黔西县;北与毕节地区的金沙县及遵义市的遵义县接壤。地处东经 106°07′~ 107°17′, 北纬 26°11′~ 27°22′。辖区包括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 清
2005 年贵阳市年末总人口为 350.6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 178.87 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525.62 亿元,现有农业耕 地面积 97.37 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 46.07 千公顷,农田有效实灌面积 40.16 千公顷,粮食产量 61.20 万吨。
表1
贵阳市 2005 年国土面积及人口统计表
行政分区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人 (万 口 人)
贵阳市 南明区 云岩区 花溪区 小河区 乌当区 白云区 开阳县 息烽县 修文县 清镇市 8034 350.67 89.1 53.17 67.5 59.97 961.4 32.87 63.1 12.74 962.4 29.16 259.6 2026.2 1036.5 1075.7 1492.4 18.42 41.85 24.59 28.40 49.50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及分布状况
贵阳市 2005 年年平均降水量 961.4 毫米,比多年平均值 1095.6 毫米偏少 12.2%,比上一年偏少 7.1%。降水量年内分配
1
不均,主要集中在 5~9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72%。
从贵阳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上看(附图 1) ,降水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变幅在 800~1300 毫米,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 两个低值区。第一高值区位于花溪区的湖潮乡,年最大降水量为 1346.7 毫米(湖潮站) ;第二高值区位于清镇市的麦格-乌 当区的翁井一带,年最大降水量为 1158.5 毫米(翁井站) ;第三高值区位于修文县的扎佐-乌当区的羊昌一带,最大年降水 量为 1144.4 毫米(扎佐站) 。第一个低值区位于开阳县双流镇,年降水量为 734.3 毫米(双流站) ;第二低值区位于息烽县 边境乌江渡水库一带,年降水量为 729.6 毫米(乌江渡站) 。

三、水资源质量 -------------------------------------------------
8
(一)河流水质............................................................................................................................................................................ 8 (二)湖库水质............................................................................................................................................................................ 8 (三)废污水排放量.................................................................................................................................................................. 10 (四)河流泥沙量...................................................................................................................................................................... 10 � � 四、大中型水库蓄水状态 ----------------------------------------11 五、水资源利用 ------------------------------------------------12 (一)供水量.............................................................................................................................................................................. 12 (二)用水量.............................................................................................................................................................................. 12 (三)耗水量.............................................................................................................................................................................. 13 (四)水资源情况简析 .............................................................................................................................................................. 13 � 六、重要水事 --------------------------------------------------16
2005 年贵阳市平均年降水量为 961.4 毫米,比多年平均值 1095.6 毫米偏少 12.2%,比上一年偏少 7.1%。2005 年全市水 资源总量为 42.89 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 45.15 亿立方米偏少 5%,为平水年,无较大汛情。全市地表水部分河段水质趋 于好转,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段和部分工矿企业比较密集的区域。三江口到水口寺河段水质达到“南明河三年变清” 阶段性目标。
乌当区 9.948 10.930 9.98
白云区 28 0.614
清镇市 14.726 17.520 15.03
开阳县 19.498 21.010 21.72
息烽县 8.474 10.690 11.16
修文县 10.128 12.260 11.27
镇市,国土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分区面积见表 1) 。贵阳市河流水系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的思南以上和珠江流域的红水 河水系的蒙江上游区, 分水岭为花溪区的旧盘、 掌克至桐木岭、 孟关上板一线。 分水岭以北及花溪区的高坡东部属长江流域, 面积 7568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4.2%;以南属珠江流域,面积 46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5.8%。

②、按行政分区 按行政分区,全市各区(县、市)2005 年年平均降水量在 817.6 毫米~1048.9 毫米之间(见图 1) 。其中年降水量最大的
是云岩区的 1048.9 毫米,最小的是息烽县 817.6 毫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少幅度最大的是清镇市,偏少 20.7%;偏少 幅度最小的是云岩区,偏少 6.6%。
花溪区 995.6 1066.2 972.2
乌当区 1033.7 1135.7 1037.1
白云区 1040.8 1141.4 940.3
小河区 922.3 1042.8 972.7
清镇市 986.7 1173.9 1007.4
开阳县 962.3 1036.9 1071.8
息烽县 817.6 1031.4 1076.9

� �

一、综 述 -------------------------------------------------------1 二、水资源量 ----------------------------------------------------2 (一)降水及分布状况 ................................................................................................................................................................ 2 (二)地表水资源量.................................................................................................................................................................... 4 (三)地下水资源量.................................................................................................................................................................... 5 (四)出、入境水量....................................................................................................................................................................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