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总则 (3)一、适用范围 (3)二、工作依据 (3)三、工程概况 (4)第一章组织管理 (4)工作程序 (4)第二章测量要求 (5)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5)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5)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7)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8)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9)第三章桥梁工程沉降观测专业要求 (10)(一)一般规定 (10)(二)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10)(三)梁体变形观测 (12)(五)观测水准路线 (13)(六)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4)(七)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 (15)(八)沉降评估 (17)第四章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19)一、数据传输流程 (19)(一)准备阶段: (19)(二)测量阶段 (19)(三)评估阶段 (20)二、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20)(一)文件格式 (20)(二)文件管理规定 (21)(三)文件命名规则 (22)三、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23)(一)观测点编号 (23)(二)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24)(三)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24)(四)附表录入要求: (26)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28)附件二:附表 (32)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32)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34)附表3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6)附表4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37)附表5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39)附表6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40)附表7 沉降设计值表 (41)总则1、为规范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信江特大桥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细则。
2、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应综合考虑信江特大桥桩基、承台、墩身、梁部沉降变形关系,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3、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桥墩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31.1工程概述31.2编制依据42沉降观测根本要求42.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42.2观测目的52.3观测围52.4沉降观测测设要求53沉降变形观测点布置及观测频次53.1观测点的布置53.2观测频次84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84.1水准点的布设84.2工作基点布设85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95.1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105.2观测精度115.3沉降观测实施要求116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126.1一般要求126.2资料整理136.3提交资料137质量保证措施137.1仪器的质量控制137.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137.3质量保证体系138保护措施和制度148.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148.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148.3保护奖罚措施141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走马垃圾二次转运站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本工程主要由成渝高速公路主线〔变速车道〕、新建A匝道、新建B匝道、改建C匝道、改建D匝道、改建F 匝道、新建进场道路、还建道路构成,工作容有:道路、桥梁、岩土、交通平安、照明、收费场站、排水等。
A匝道桥上部构造采用2x〔28+29+28〕+〔29+2x30〕+〔3x30〕=349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单幅设置。
箱梁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截面,箱梁梁高1.7米。
箱梁顶部标准宽度9米,箱梁底部宽度4.875米;0*台至A2*墩箱梁顶部宽度由9.257米向9米渐变,箱梁底部宽度由5.131米向4.875米渐变,翼缘悬臂1.75米,顶板厚0.28米、底板厚0.25米,跨中腹板厚0.5米,端部腹板厚0.8米。
桥台均采用重力式桥台,根底为桩扩大根底,桩基嵌入中风化岩层深度不得小于3倍桩径。
桥墩采用花瓶墩接承台形式,花瓶墩厚度分别为2.0、2.5米,根底为嵌岩桩。
1*、2*、10*、11*采用单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米的花瓶墩;8*、9*墩采用双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0米的花瓶墩;3*、4*、5*、6*、7*墩采用双排2Φ2.0m钻孔灌注桩,上接四边型承台,上接2.5米的花瓶墩。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2)三、观测点的设置 (2)3。
1、布设水准点考虑的因素 (3)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3、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3)四、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五、重测的要求 (6)六、观测资料的整理 (6)七、现浇梁支架预压监测 (7)7。
1、支架监测点的布置 (7)7。
2、观测内容 (7)7.3、监测记录 (8)7.4、施工预拱度的设置 (8)7。
5、支架压载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8)一、工程概况景阳大路西延长线及西四环路立交桥建设工程位于长春市西四环与景阳大路交汇处,即新建哈大客专西客站附近.根据本区域规划路网,以西客站为中心,南部走向的道路有西四环路、双丰大街、花园大街和南阳路;东西走向的有景阳大路和站前街.目前该工程位置既有道路有西四环路和花园大街.工程西侧为皓月牲畜养殖基地,东侧为大面积温室大棚区,北侧为新建皓月立交桥,南侧为龙峰殡仪馆及墓地。
西客站及周边路网正在筹建中。
总体工程规模:道路工程:包括西四环路主线、景阳大路主线、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J线、K线、L线、M线、N线、P线、Q线、R线、S线、T 线、U线、V线、W线、X线、Y线,共24条。
排水工程;包括新建污雨水管线和规划污雨水管线。
桥梁工程:包括景阳大路主线上、下行、B线、D线、E线、F线、J线、K线、M线、P线、Q线、R线、S线、T线、U线、V线立交桥16座;A、B、C、D人行天桥4座;A线和N线人行通道桥2座.二、编制依据2。
1 施工图纸及业主监理单位下发文件2。
2 现行的主要规范及规程2。
2.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2.2。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2。
2。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90204—92)三、观测点的设置桥梁沉降观测是根据桥梁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要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GB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郑州市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第三标段三、观测目的及观测范围1、观测目的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施工后的沉降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施工后沉降量。
2、观测范围K4573.69~K4+944.766(0#至10#共11个墩柱)K5+214.766~K5+664.766(19#至33#共15个墩柱)四、沉降观测测设要求:1、沉降观测点布设在墩柱离地面1m位置,使用螺栓式沉降件进行预埋,做好标识及编号。
2、大型市政桥梁变形观测等级为二等,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3、沉降观测前布设沉降观测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并应定期复测,当补充新基准点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五、沉降观测的实施要符合下列程序与要求:1、按确定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或重要(构)筑物,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2、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统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对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及对变形趋势作预报。
3、沉降观测尽量保持点位稳定,人员、仪器稳定。
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4、每观测周期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五、沉降观测频次要求:1、沉降观测首次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初始值然后按照计划观测频率进行。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计划方案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计划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桥梁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桥梁的沉降问题一直是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关注焦点。
因此,为保障桥梁安全运营,进行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十分必要。
二、目标及目的本次桥梁工程沉降观测的目标是准确测定桥梁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桥梁的沉降问题,保证桥梁安全运营。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桥梁施工质量,及时发现施工隐患;2.监测桥梁长期沉降情况,为桥梁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3.提供科学数据,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
三、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1)确定观测时间和观测周期,根据桥梁类型和规模确定观测周期为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
(2)确定观测点位,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和支承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设置观测仪器。
(3)采购合适的观测仪器,根据实际需求,购买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监测仪器。
(4)组建专业的观测团队,包括测量员、数据处理员等。
2.安装观测仪器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将观测仪器安装在指定的监测点位上。
安装时需注意保持仪器水平、固定稳定,并严密封闭以防雨水和灰尘进入。
3.观测数据采集(1)按照设定的观测周期,定期对观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要求准确、稳定,并记录相应的环境因素。
(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排除异常值。
(3)将观测数据整理并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平差、数据平滑等。
(2)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观测点位之间的差异,判断桥梁的沉降情况是否正常。
(3)将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形成观测报告。
5.沉降问题解决方案根据观测报告,评估桥梁的沉降情况,当发现沉降异常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对受影响的桥梁部位进行加固或维修;(2)优化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减少沉降情况。
四、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1.人为因素:如观测仪器设置不准确、操作不规范等,可能导致数据误差。
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
桥梁沉降观测规范桥梁沉降观测规范篇⼀:铁路桥梁⼯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桥梁⼯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般规定(1)⽆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后沉降量,进⽽确定桥梁⼯后沉降是否满⾜铺设⽆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混凝⼟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砟桥⾯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于10mm。
(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砟轨道):≤5mm对于⾼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后沉降,计算⼯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
因此有必要进⾏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砟轨道时,⼯后沉降量不应⼤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案(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梁的⼀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联根据联长的⼤⼩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观测标正常使⽤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预制⼯艺稳定、批量⽣产的预应⼒混凝⼟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斜射在桌面上,我的手指轻轻敲打着键盘,思绪如流水般涌动。
想起过去十年,那些关于方案写作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今天,我将用我的经验,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份高铁大桥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高铁大桥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大桥在运营过程中不出现沉降,我们需要对桥梁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二、观测目的1.掌握桥梁沉降发展趋势,为桥梁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确保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事故风险。
3.为类似工程提供沉降观测经验。
三、观测内容1.桥梁主体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墩、桥台、梁体等关键部位。
2.桥梁附属结构沉降观测:包括桥梁引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等。
3.桥梁周边环境沉降观测:包括桥梁附近的地表、地下水位、土体位移等。
四、观测方法1.静态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桥梁关键部位进行高精度测量。
2.动态观测:利用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桥梁振动、位移等参数。
3.遥感观测: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对桥梁周边环境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施工阶段:每周进行一次全面观测,关键时期可加密观测频率。
2.运营阶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特殊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观测频率。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建立沉降观测数据库:将观测数据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分析。
2.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专业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发展趋势。
3.预警与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沉降情况进行预警,评估桥梁安全风险。
七、观测组织与管理1.成立沉降观测小组:负责观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明确观测人员职责:观测人员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案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定期汇报观测情况:观测小组要定期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观测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观测方案。
八、观测设备与人员培训1.配备先进观测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观测效率。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或地震等原因而发生的沉降和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为了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监测和记录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定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2.及时掌握工程结构沉降的趋势和速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3.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1.工程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通过对选定的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记录并分析沉降变化情况。
2.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监测点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结构沉降的影响。
四、观测计划1.设定监测点: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监测点的选择应涵盖工程结构的主要部位和对沉降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可采用下沉测量仪、GPS等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点的特点,确定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较高,随着工程稳定,逐渐减少观测频率。
4.数据记录与处理:观测数据的记录应详细、准确。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报告撰写:观测完成后,根据观测结果撰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观测结果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五、观测仪器设备1.下沉测量仪:可通过激光测距等方式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GPS:用于确定监测点的坐标,提供空间参考。
3.数据记录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记录仪等,用于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
六、观测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观测过程中,应注意现场安全,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3.如有需要,应设置警示标识,确保周围人员了解并遵守观测区域的限制。
2024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doc
2024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doc2024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项目背景公路桥涵是公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公众交通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公路桥涵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越来越重要。
在公路桥涵的施工过程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风险因素。
为确保公路桥涵的安全运行,进行沉降观测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制定2024年公路桥涵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目标与内容1.目标:通过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和监测公路桥涵的沉降变化,确保公路桥涵的安全稳定运行。
2.内容:a.选择观测点位:根据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情况,在公路桥涵上选择代表性观测点位,分别设置观测点。
b.观测参数:测量沉降量、垂直位移和沉降速率等参数。
c.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PS测量等方法进行观测。
d.观测频次:根据工程规模和时间要求,确定观测频次,并制定观测计划。
e.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评估沉降变化趋势,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监测。
三、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2.桥梁工程师:负责确定观测点位、观测参数和观测方法,并组织实施观测工作。
3.测量人员:负责具体的测量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观测报告。
5.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观测工作的实施,审核观测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观测设置与实施1.观测点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公路桥涵上选择6个观测点位,保证覆盖整个桥涵的不同部位,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区域。
2.观测参数:测量沉降量、垂直位移和沉降速率等参数,以确定桥涵的安全状态和变化趋势。
3.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PS测量等方法进行观测,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观测频次: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观测,每月进行一次简化观测,重点观测桥涵的安全隐患区域。
5.数据处理与分析:测量人员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电脑,数据处理人员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观测报告。
(整理)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J962-2009;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桥梁工程。
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3、铁四院已评估的CPI、CPII复测成果及加密点测量成果。
四、观测目的和范围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和站场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客运专线无渣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2、观测范围本标段的观测范围DK168+900—DK191+100,包括肖灵夼中桥、肖灵夼大桥、肖灵夼特大桥、油家夼特大桥、泉水庄特大桥、泉水庄大桥、侯花夼特大桥、峨山庄特大桥、孔家庄特大桥、善幢特大桥、刘家庄大桥、土峻头特大桥、谭家庄大桥、李家疃大桥、回里特大桥、西元庄1#大桥、西元庄2#大桥、道平特大桥。
五、沉降观测网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以及按二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一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1) (2) (2) (2) (2) (2) (2) (3) (4) (6) (7)1)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22】241 号;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22 J962-2022;3)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2022 J961-2022;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合用于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 LX-LZSN-1 标段桥梁工程。
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3、铁一院已评估的 CPI、CPII 复测成果及加密点测量成果。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
南山路立交特大桥、李家沟特大桥、脑地沟中桥,白也沟大桥。
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 CPI、CPII、二等水准点以及按二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 并 应以稳定或者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 一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者桩位 有挪移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 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者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 固定观测人员(4)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晰明了。
记录应注明观测时的气象变化情况以及观测、记录、扶尺等人员的签字。
高程中误差 相邻点高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者环线闭合等级(mm) 中误差 (mm) 差(mm)二等 ±0.5 ±0.3 ≤0.3 √n 相邻沉降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 ±0.3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0.5沉降观测等级二等沉降测量5、根据观测数据,推算观测点标高,可以计算观测点每次沉降量以及积累沉降量的大小。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测量控制及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一、施工测量控制技术方案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精度,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下面给出一个施工测量控制的技术方案。
1.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制定测量标准和规范,确定测量的基准和参考平面,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2.确定测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结构特点,在施工现场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并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3.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选用和校准、测量时机等内容。
4.进行基本测量:在施工前进行基本测量,包括地面控制点的建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等,以提供后续测量工作的基础数据。
5.进行定位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位测量,包括平面定位测量、高程定位测量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部位的位置准确。
6.进行变形测量:对于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变形测量,包括位移、倾斜、变化率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记录和分析变形数据。
7.进行精密测量:对于需要进行精密控制的工程,如大型桥梁、隧道等,要进行精密测量,包括使用高精度仪器和仪器的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进行复测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测和监测,对施工进展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其目的是记录土地或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判断变形程度,便于对工程进行调整和控制。
下面给出一个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
1.确定沉降观测点:在工程周围和重要结构部位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分布均匀,并标识清楚,以便进行沉降观测。
2.建立沉降点基准:在每个沉降观测点附近建立基准点,确定起始标高,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基准。
3.安装测点:在沉降观测点上安装测点,可以选用激光测距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安装,确保测点的位置准确。
沉降观测方案
第1篇
沉降观测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地基沉降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二、观测目的
1.掌握建筑物及基础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电子全站仪:精度不低于±2mm;
- GPS接收机:用于遥感技术观测。
六、观测点布设
1.建筑物观测点布设:按照建筑物结构特点,均匀布设观测点,点间距不超过20米;
2.道路、桥梁观测点布设:沿道路、桥梁纵向布设,点间距不超过50米;
3.地下管线观测点布设:在关键节点和转弯处设置观测点。
七、观测周期与频率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十一、安全与环保措施
1.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观测人员安全;
2.采取措施保护观测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3.减少观测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观测。
本沉降观测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观测指导,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观测方提供科学依据;
4.指导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三、观测原则
1.科学性:采用成熟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观测体系,全面覆盖观测范围;
3.动态性:根据工程进度和沉降情况,适时调整观测计划;
4.预防性:及时发现潜在沉降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四、观测范围与内容
1.观测范围: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等指标。
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旨在为工程监测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
二、监测方法。
1.表面测量法。
表面测量法是指通过在工程结构表面设置水准点或使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工程结构沉降的数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对小范围工程结构的监测。
2.测斜法。
测斜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测斜仪,监测工程结构的倾斜变化,从而判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高边坡、大型桥梁等工程结构的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法。
地下水位监测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推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监测。
三、监测设备的选择。
1.水准仪。
水准仪是用于进行表面测量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选择水准仪时,应考虑其测量精度、防护性能和使用便捷性等因素。
2.测斜仪。
测斜仪是用于进行测斜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地下水位监测仪。
地下水位监测仪是用于进行地下水位监测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因素,应根据监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监测数据的采集。
监测数据的采集应按照预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监测数据的处理。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整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并排除监测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3.监测数据的分析。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概述1.1工程概况立交桥,全长95米,最大跨度25米,箱梁截面采用直腹式单箱双室截面。
顶板宽-9.0m,底板宽-6.0m,梁高采用1.5m。
箱梁翼缘宽度为1.5m,翼缘根部厚0.45m,端部厚0.2m;桥梁横坡为%,底板平行于顶板,基础采用旋挖灌注桩。
墩身结构为方形桥墩结构、桥台为一字形桥台,本工程桥墩1#、2#、4#和0#、5#桥台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根据本桥的工程实际情况。
墩台高度在5~6m之间。
选在在每个墩台设置一个观测点,7个墩台共设置沉降观测点7个,5个承台,每个承台设置2个观测标,共设置10个,2个桥台,每个桥台,每个桥台设置2个观测标,桥台沉降观测标4个。
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鼎山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立交工程跨鼎山大道立交桥的观测范围内容主要是墩台的沉降观测,梁体徐变变形、梁体变形。
观测点的布置2.1.1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按照《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沉降观测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承台观测标,一种是墩身观测标。
承台观测标主要作用是作为首次观测的观测点,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承台观测点布置2个,分别在左侧小里程角上与右侧大里程角上。
台身观测标设置4个在台四角,桥台沉降观测标布设见附图,墩身观测标设置1个在墩身一侧,高出地面1米.桥墩沉降观测标布设见附图。
图2.1.1 五号桥台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图2.1.2 四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图2.1.3 三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图2.1.4 二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图2.1.5 一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图2.1.6 0号桥台沉降观测标布置图观测频次表2.2.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注:墩台沉降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的布设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本段基准点是使用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水准点共4个,水准基点为勘察设计院提供布设。
工作基点布设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工作基点利用CPⅠ、CPⅡ点和加密四等导线点作为工作基点共4个,工作基点的间距沿线路纵向60m左右布设。
工作基点埋设按CPⅠ级控制点埋设,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
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见图;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见图。
图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图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单位:mm)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表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表二等水准测量仪器主要技术要求表垂直位移观测点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5观测精度根据《施工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鼎山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立交工程立交桥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1mm,读数取位至0.1mm。
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
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水准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水准仪使用拓普康DL101C型仪器,配备2m及1m铟瓦水准标尺,且仪器及水准标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向有关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查,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L101C水准仪,读记至0.01mm(读数)及1mm(距离)。
观测时,奇数站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返测时相反。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5kg重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每次测量时,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确保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字齐全,并妥善保存。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初始值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对沉降观测组人员进行了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观测组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一般要求7.1.1 沉降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7.1.2 人工观测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观测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员,建立资料柜及数据盘,对监测资料进行严格妥善管理。
如果设计单位或业主建立了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监控。
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
7.1.3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7.1.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
资料整理7.2.1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7.2.2 观测记录簿;7.2.3 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提交资料7.3.1对于xx特大桥墩台的沉降观测,按照要求及时将观测数据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报送指定单位;以便进行工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
7.3.2xx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8质量保证措施仪器的质量控制精密水准测量仪器,使用拓普康DL101C型水准仪及铟瓦水准标尺,仪器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好,每年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观测阶段质量控制8.2.1变形观测所用的仪器、标尺,除做好日常的检查、校正工作外,每年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一次检测,合格后才投入现场使用。
8.2.2水准测量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中的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8.2.3观测成果和计算资料必须进行仔细校核无误。
质量保证体系成立沉降观测组,负责变形监测项目的实施,现场从事监测的人员有6人,质量管理制度健全。
作业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作业人员都必须明确本工序内容、质量标准、应提交的资料,做到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
质量管理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产品验收三环节管理,监测成果实行三级检查制,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备见表8.3.1及表。
表8.3.1沉降观测人员一览表8.3.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表9保护措施和制度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应尽量埋设在施工干扰范围之外,不易被破坏的基岩或稳定地层上。
严禁在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上架设电线,搭建帐篷,堆放材料或者进行其它有可能损毁或影响测量控制点正常使用的活动。
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桥涵监测点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保护,在监测点的正上方要喷涂明显标识, 桥涵监测点标识见图;过渡段剖面管井口周边要用护栏隔离,在井口加盖铁板并加锁保护;保护奖罚措施按项目部《测量工作管理细则》中具体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