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沉降情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续修缮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沉降观测目的
本沉降观测方案的目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测土壤沉降,掌握沉降的趋势和速率,为工程后续的设计、修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
三、沉降观测范围
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周围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水系等。具体观测点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降观测内容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建筑结构等因素,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2. 观测设备的布置:在每一个观测点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安装沉降仪,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内容的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沉降量、温度、湿度等。
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提供后续工作的参考。
五、沉降观测设备和工具
1. 沉降仪:用于测量土壤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沉降仪测得的相关数据。
3. 温湿度计:用于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 其他相关工具:如电池、电缆、夹具等。
六、观测频率和时间
1. 观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观测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但要保证每次观测的时间相同。
七、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1. 数据处理:从沉降仪和数据记录器中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的
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地开发、基础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为了了解和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沉降引起的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施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沉降观测,及时监测地基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条件
1.工程地点:选择地势平坦、无地基隐患、无人居住区域的地块进行施工。
2.施工设备:沉降仪、专业测量仪器等。
3.监测点设置:根据工程规模和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和准确性。
三、施工流程
1.准备工作
(1)确定施工目的,明确沉降观测的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3)确定监测点位置,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
(4)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
2.监测设备安装
(1)将沉降仪和专业测量仪器准备好,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2)根据监测点位置,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上,保证设备
的稳定和可靠性。
(3)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正确连接设备和电源,进行设备的调
试和校准。
3.数据采集与分析
(1)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监测频率,定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和
记录。
(2)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相应的
数据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地基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结果呈报
(1)根据监测结果,编写监测报告,详细说明沉降情况和分析结果。
(2)将监测报告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四、安全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工程综合楼沉降观测施测方案
****建筑勘察设计院
2023年3月3日
*************工程综合楼
沉降观测施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概况:********工程综合楼位于县城城关镇沿河东路南段东侧,由******建筑设计有限企业勘察,*********设计研究有限企业设计、代建、监理,重庆市鑫鑫建筑企业承建。
2.地质状况:场地地形平整规则,无滑坡、倒塌、泥石流、
溶洞、液化、震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基础型式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地基重要持力层为强风化泥岩,岩性稳定,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
3.建筑物特性:本工程设计为框架构造,9F/-1F,建筑总高度为36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构造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施测旳目旳和任务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旳措施,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旳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旳高差变化值,分析其沉降变形规律,从而对建筑物进行监控监测。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行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防止旳。假如变形在一定旳程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程度,就会危及建筑物旳安全。因此,在建筑物旳施工期间,应用沉降观测加强施工过程监控,指导合理旳施工工序,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旳一手资料,防止因沉降变形原因导致建筑物主体构造旳破坏,导致巨大旳经济损失。
三、技术根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3)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是指对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分析,以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铁路沉降观测的实施流程、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确保观测结果准确可靠,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一、观测方案确定。
1. 观测目的,根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确定观测的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铁路路基和桥梁的沉降情况,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的具体范围,包括铁路线路及其周围环境,重点关注可能出现沉降问题的区域。
3. 观测周期,根据铁路线路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变化,确定观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定期观测,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二、观测方案实施。
1. 观测点布设,根据观测范围确定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合理选择观测点,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GPS测量、水准测量、测斜仪监测等,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观测方法。
3.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观测周期和方法,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观测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变形的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测结果应用。
1. 结果评估分析,根据观测结果对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结果报告汇总,将观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编制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结果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形情况,预防边坡沉降
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有效地
进行边坡沉降观测,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观测目的。
边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裂缝、位移等,及时发现边坡变形的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为
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二、观测内容。
1. 沉降观测,通过设置沉降点,利用水准仪、测斜仪等仪器进
行定期观测,记录边坡的沉降情况。
2. 裂缝观测,对边坡表面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裂缝的长度、宽度、走向等参数。
3. 位移观测,设置位移监测点,利用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连
续监测,记录边坡的位移情况。
三、观测方法。
1. 测量仪器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点的设置,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在边坡上设置沉降点、裂缝观测点、位移监测点,保证观测点的分布均匀、覆盖全面。
3. 观测频次,根据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制定观测频次,一般情
况下,沉降观测每月进行一次,裂缝和位移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
四、观测数据处理。
1. 观测数据的录入,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录入,确保数据
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边坡的变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观测结果。
五、观测报告。
1. 定期报告,根据观测情况,编制定期观测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边坡的变形情况和趋势,提出合理的建议和预警措施。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前言。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基坑沉降是一个重要
的监测指标。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基坑沉降情况,还可以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本文将就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 观测点设置。
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一般来说,应选择在基
坑周边范围内,分布均匀的地点进行观测,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观测点的设置应考虑基坑的大小、周边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2. 观测方法选择。
基坑沉降的观测方法有多种,包括测量法、遥感法、地面变形法等。在选择观
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监测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
3. 观测频次确定。
观测频次的确定是基坑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观测频次应根据基
坑的施工进度、地质条件、监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在基坑施工初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及时发现问题;而在基坑施工后期,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减少,以节约成本。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编制是基坑沉降观测的最后一步。在获取观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并编制观测报告。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数据的详细情况、分析结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以便工程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基坑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结语。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观测方案能够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因此,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时,需要充分考虑观测点设置、观测方法选择、观测频次确定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观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希望本文所述的基坑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铁路线路的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于铁路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变形进行定量观测,以及分析、评估结构变形导致的安全隐患和对列车运行的影响。这对于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提高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铁路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二、观测目的
1.确定铁路线路沉降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解决安全隐患;
2.分析铁路沉降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为运输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3.评估铁路线路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运营。
三、观测内容
1.铁路线路各关键区段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观测;
2.铁路线路沉降监测点的选择和布设;
3.按照观测点布设,进行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
4.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5.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
四、观测方法
1.设计观测点:依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重要区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和数量。观测点应覆盖不同类型的结构,如路基、桥梁、隧道等。观测点
的数量要充分体现观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布设:根据观测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观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等特点。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
易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3.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按照观测周期进行定期的观测数据采集。
观测数据采集的频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可以选择每月或每季
度进行观测。观测数据采集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指标,
如沉降速率、变化趋势等。
4.观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和报告编制: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告。报告应包括观测结果的说明、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引言。
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的边缘部分,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边坡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及时监测和掌握边坡的
沉降情况,制定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观测目的。
边坡沉降观测旨在监测边坡的沉降情况,及时掌握边坡稳定性,为防范和治理边坡沉降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
1. 边坡地质构造及地质背景调查。
在进行边坡沉降观测前,需要对边坡的地质构造及地质背景进
行调查,了解边坡的地质特征,为后续观测提供基础数据。
2. 边坡沉降监测点的设置。
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在边坡上设置沉降监测点,以监测点为中心,建立坐标系,确定监测点的坐标位置。
3. 观测方法。
采用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边坡沉降的监测,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记录监测点的坐标变化情况。
4. 数据处理。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边坡的沉降速率和变化趋势,形成沉降监测报告。
四、观测实施方案。
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边坡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边坡地质调查,确定监测点位置,并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观测周期。
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确定边坡沉降的观测周期,一般为每月进行一次观测,重点关注雨季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边坡沉降情况。
3. 数据处理和报告。
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形成边坡沉降监测报告,对边坡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预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五、观测结果应用。
1. 边坡稳定性评估。
根据边坡沉降监测报告,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边坡沉降的趋势和变化,为边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的变形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沉降观测的实施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效的监测和保护措施。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到工程结构的主要承载部位,如建筑物的角部、墙体的中心等。同时,还应考虑到地基类型、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 观测设备的选择。
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测斜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在选择观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观测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率的确定。
观测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沉降观测的次数。观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地基条件、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于重要工程结构,观测频率应该较高,以及时监测到沉降变化的情况。
4. 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沉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5. 观测报告的编制。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需要编制观测报告。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点
的位置、观测设备的选择、观测频率、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等内容。同时,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结构的维护和保护提供参考。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一、引言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
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
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
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边坡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前言。
边坡是指山体或河岸的边缘部分,其稳定性对于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边坡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掌握边坡变形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周围区域的安全。本文档旨在制定边坡沉降观测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观测目的。
1.掌握边坡沉降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
2.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为边坡的监测与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三、观测内容。
1.边坡的水平位移观测,通过设置水平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或GPS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水平位移情况。
2.边坡的垂直位移观测,设置垂直控制点,利用水准仪或GPS 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边坡的垂直位移情况。
3.边坡的地下水位观测,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通过井孔或水位计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4.边坡的裂缝观测,对边坡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记录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和变化情况。
四、观测方法。
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全站仪或GPS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水平控制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2.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仪或GPS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垂直控制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3.地下水位观测,通过井孔或水位计进行定期测量,每次观测至少应包括3个地下水位监测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5天。
4.裂缝观测,对边坡的裂缝进行定期观测,每次观测至少应包
括3个观测点,观测时间间隔为1个月。
五、观测数据处理。
1.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一、背景介绍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沉降现象,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建
筑物的沉降情况,需要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设计和实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二、沉降观测施工步骤
2.1 方案确定
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观测的周期和频次、观测的方法以
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式。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案。
2.2 仪器校准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对使用的沉降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检查,保证其运作正常。
2.3 观测点设置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观测点位,确保能够全面监测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4 观测数据采集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周期和频次采集观测数据。注意保持仪器的稳
定和准确性,在采集数据时避免干扰和误差。
2.5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采集到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和速率。根据分析
结果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必要的控制和修复措施。
三、沉降观测施工注意事项
3.1 安全第一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仪器和设备。
3.2 精心施工
沉降观测属于精密测量工作,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定期维护
在观测过程中,要对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测量。
四、总结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矿山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矿山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矿山沉降观测是矿山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及时掌握矿山地表变形情况,保障矿山生产和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实施矿山沉降观测,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观测方案确定。
1. 确定观测区域,根据矿山开采区域和周边环境情况,确定矿山沉降观测的范
围和重点观测区域。
2. 确定观测点位,在观测区域内,根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矿山开采情况,
科学合理地确定矿山沉降观测点位。
3. 确定观测参数,根据矿山地质特征和开采方式,确定矿山沉降观测的参数,
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次、观测方法等。
二、观测设备准备。
1. 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根据观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数据采集设备等。
2. 设备调试和校准,在观测前,对所选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观测设备的
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观测人员培训,对参与观测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使用方法、观测流程
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观测实施。
1. 观测点位设置,根据确定的观测点位,进行现场勘测和标志设置,确保观测
点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观测数据采集,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频次,进行沉降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地表沉降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四、观测结果评估。
1. 结果呈现和报告编制,将观测结果进行呈现和整理,编制观测报告,对矿山地表沉降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2. 结果解读和应对措施,根据观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矿山沉降应对措施,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和周边环境保护。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将就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沉降观测技术的重要性
沉降观测技术是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
1. 观测点的设置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观测点的设置应该覆盖到地下工程的整个施工范围,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观测点的设置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量法、监测法和遥感法等。不同的观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3. 观测仪器的选用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不同的观测仪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4.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对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
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
一、引言。
沉降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本文将介绍沉降监测的实施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的选择、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旨在为工程监测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运行。
二、监测方法。
1.表面测量法。
表面测量法是指通过在工程结构表面设置水准点或使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测量,以获取工程结构沉降的数据。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对小范围工程结构的监测。
2.测斜法。
测斜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测斜仪,监测工程结构的倾斜变化,从而判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高边坡、大型桥梁等工程结构的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法。
地下水位监测法是通过在工程结构周围设置地下水位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推断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监测。
三、监测设备的选择。
1.水准仪。
水准仪是用于进行表面测量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选择水准仪时,应考虑其测量精度、防护性能和使用便捷性等因素。
2.测斜仪。
测斜仪是用于进行测斜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结构
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地下水位监测仪。
地下水位监测仪是用于进行地下水位监测法监测的主要设备,其稳定性和抗干
扰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因素,应根据监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监测数据的采集。
监测数据的采集应按照预定的监测计划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同时,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XXXXX合同
DX桩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大桥
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
编制:
审核:
审定:
XXXXXXXXXXXXXXX
2011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概述 (2)
1、工程概况 (2)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2)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3)
1、观测点的布置 (3)
2、观测频次 (3)
三、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7)
1、水准基点的布设 (3)
2、工作基点布设 (3)
四、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4)
五、观测精度 (6)
六、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7)
七、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8)
八、质量保证措施 (9)
1、仪器的质量控制 (9)
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9)
3、质量保证体系 (9)
九、保护措施和制度 (10)
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10)
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保护标识 (10)
3、保护奖罚措施 (10)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多节挤扩灌注桩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又称“DX”桩,是贺德新先生在总结了国内外桩基的基础上以新的理念于1998年研制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挤扩桩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它以其成盘腔的可靠性,对称性和稳定性,合理地实现了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基共同承载的,使摩擦桩成为摩擦兼多端支点承的新桩型。这种桩型改变了桩周土的受力状态,较大限度地挖掘了地基土的潜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桩的承载力,通过几年来大量实践证明“DX”桩在同类桩型中,具有显著优势。XXXXXXXX 合同位于XXXXXXXX,本标段中XXXXXXXX大桥桩基础均采用此种技术,其中XXXXXX大桥桩基XXX根。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结构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为今后的工程设提供参考数据。
目前,“DX”桩在山东省、陕西省、天津等地获得建设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为“DX”提供沉降变形提供可靠的数据,使这种新型的技术在XX市场得到更好的推广,在XX高速公路中的到更多的应用,发挥其优越性,减少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沉降观测的依据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XXXXXXX大桥观测范围是桥梁通车运行后“DX”桩基负载后的沉降观测。
1、观测点的布置
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位按照委托单位要求布置测标,桥台布置X 点,分别在左侧、右侧耳墙顶;桥墩布设X点,高出地面X米。测标设置方法采用电锤在观测点位打眼后,钉入膨胀管及钢钉,钢钉及膨胀管涂抹环氧树脂以起牢固作用。
2、观测频次
本次观测阶段为桥梁通车运行X个月至XX个月,观测频率每X 月X次,观测时间X年。
三、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委托单位的要求及《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基准点使用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水准点共2个,水准基点为设计院布设。
2、工作基点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工作基点共16个,工作基点的间距沿线路纵向200m左右布设。工作基点埋设标准参照设计院水准基点埋设,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如下:
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单位:mm)
四、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及《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M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W M 一般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数值:
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
注:K ——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
L ——附合路线长度,km ; F ——环线长度,km ; R ——检测测段长度,km 。
外业计算取位按下表规定执行: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下表规定执行: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下表规定执行:
五、观测精度
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及《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确本次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桥梁基础沉降的观测精度±0.1mm,读数取位至0.01mm。
六、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水准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3水准仪使用苏一光DSZ1型仪器,配备2m铟钢水准标尺一对及1m铟钢水准标尺1把,且仪器及水准标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向有关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查,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