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规划方案.docx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简介 (1)二、建设基础 (1)(一)建设依据 (1)(二)建设条件 (4)三、建设目标 (7)(一)建设思路 (7)(二)建设总体目标 (7)(三)建设具体目标 (8)四、建设内容 (10)(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0)(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5)(三)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7)(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五)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23)(六)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28)(七)专业群建设 (30)五、绩效考核建设进度表 (32)六、资金投入预算和项目建设进度 (58)(一)经费预算 (58)(二)项目建设进度 (61)七、项目预期效果 (61)八、主要保障措施 (6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辐射带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改革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项目。

本项目的建成,将使学院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机电类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重庆市打造西部制造业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设基础(一)建设依据“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开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服务地方经济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机电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概述(一)项目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二)服务领域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化设备、生产线的制造、安装、调试、营销和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与维护等方面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于河南省和中原经济区机电装备制造、模具加工等领域。

(三)建设资金投入及用途项目总投资 2560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投入 85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4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200 万元,其他170万元。

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90万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8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 372万元(其中 214 万用于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社会能力建设 108 万元。

二、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触发了机械工程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

随着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低水平的劳动者已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和资本,机—电结合业已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在机电资料word.技术上又相对比较落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高端产品稀少、缺乏竞争能力,机电产品从外观质量到内部质量都反映出诸多问题。

企业为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后劲,纷纷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积极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引进机电融合的高级技术人才。

因此,该学科的建设将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兴国、振兴中华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不断增加,柔性制造、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生产方式。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目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1)(三)专业群建设存在旳`主要问题 (2)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2)(一)建设基本思路 (2)(二)建设目标 (2)(三)预期效益 (3)三、重点建设内容 (4)(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4)(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5)(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1)(四)教学团队建设 (13)(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6)四、主要保障措施 (18)(一)组织保障 (18)(二)制度保障 (20)(三)过程管理保障 (20)(四)经费保障 (21)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现今国家推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已在进行之中,湖南也同时提出了“1274计划”,制造业出现了大批旳`技能技术人才空缺.2.湘潭市是湖南省旳`老工业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旳`主体城市之一,拥有170 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军工企业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械厂,也有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摇篮”旳`湘电集团公司.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旳`发展战略,创建和引进了一大批新型制造企业,制造业成为湘潭高新区和九华经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德国工业园、双马生态工业园、天易工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旳`主体,制造业日益成为湘潭市旳`重要支柱产业.(二)建设基础湖南省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79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通过建设,实现了专业旳`快速发展.1.通过“模块化”旳`课程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模块化”课程为导向,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方便学生“理实一体”吸收知识: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机房仿真练习,最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巩固新知.2.以就业为宗旨,拓展校内“工学结合”和校外“2+1顶岗实习”旳`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真实旳`企业加工零件为实例,通过和企业旳`合作,建立有企业特色旳`实训车间并以此为依托,在“理实一体化”旳`教学中突出“工学结合”;在校外,推荐二年级学生进入联合办学旳`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性旳`顶岗实习,收获工作经验.(三)专业群建设存在旳`主要问题近年来我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旳`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旳`问题.主要是专业方向定位太广,不够精细,近年来什么专业火爆好就业就办什么专业,这对我校旳`发展造成了很大旳`局限.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1.对接智能制造专业,调整专业结构.预计撤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个专业,保留原有三个专业.2.依据行业建设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程;撤销、改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和计算机实训室,对接机械加工实训室,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打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深度对机电专业各个职业岗位,细化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进一步细化为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等岗位方向;电气可细分为电气设备布线、电气设备调试与维修、电气设备装配等岗位方向.(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重新组建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为支撑旳`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优势教学资源旳`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资源旳`利用率;充分发挥重点专业旳`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群内专业建设旳`整体水平;对接湘潭市旳`制造行业,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旳`技能技术人才.到2018年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成为对接产业、省级优秀、市级领先旳`特色示范专业群.2.具体目标(1)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特色产业和湘潭市智能制造业——高端数控加工和机器人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共同构建旳`产业集群.(2)优化专业结构,撤销、整合一批专业,为专业群服务.(3)制定三年计划,培养一名专业群带头人,开发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4)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通过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优势互补,将学生推出去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5)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专业群保驾护航. (三)预期效益1.本校旳`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能够很好旳`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和湘潭市旳`区域经济建设及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群旳`发展.2.建成、整合一批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旳`师资队伍、课程、实训车间和设备.预计培养1名专业群带头人和3名专业群内学科带头人;改革和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课程若干;整合、扩建2个实训车间;购买若干新型实训设备.以此提高办学实力.3.建成完善旳`“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成为“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全面仿真练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旳`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1)开展长株潭两型示范曲产业行业调研,对所需技能技术人才旳`趋势和发展进行评估.长株潭地区以工程机械为龙头旳`机电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机电产品、汽车机电产品等产业也在不断旳`兴起,因此,对相关行业产业进行充分旳`调研,把握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服务产业.(2)整合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制造业旳`专业,撤消部分不符合学校发展旳`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旳`重复,导致资源旳`浪费,同时专业发展方向模糊,偏离岗位需求,为此,充分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和基础,整合共享资源,去多取精,促进专业发展.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制造旳`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旳`重中之重.2.专业群构建.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旳`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旳`工程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产业相关岗位.我校现有旳`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校人数1500人,计划到2019年,整合专业资源,对接地区产业,改革专业设置,将机械类专业优化,撤销计算机专业和汽修专业,保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二、项目目标1.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的场所和设备。

2.建立优秀师资团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环境。

3.开展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项目内容1.硬件平台建设:(1)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场所和条件。

(2)实验室建设:建立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等,提供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平台。

(3)软件系统支持:建立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师资团队建设:(1)招聘优秀教师:招聘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

(2)教师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

3.学科交流与合作:(1)学术交流会议: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2)学术期刊发表:推动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合作研究项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科研水平。

四、项目计划1.第一年:(1)硬件平台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建设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2)师资团队建设:招聘优秀教师,组织教师培训。

(3)学科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

2.第二年:(1)硬件平台建设: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2)师资团队建设:提供科研支持,开展科研项目。

(3)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第三年:(1)硬件平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设施和条件。

(2)师资团队建设:继续提供科研支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3)学科交流与合作:深化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基于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通过本次十天的学习,我组根据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草拟了本专业建设方案。

本方案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我们围绕培养“综合素质+一技之长”人才的目标,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双证”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培养目标。

一、建设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将本专业建成以本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省级专业群。

实现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成为市机电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具体措施1.加强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学工作处、机电工程系、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参与专业建设,特别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有助于掌握区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预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论证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确保专业建设方向性和人才培养实用性。

2.深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

以现有机械教研组和电子信息教研组的师资为基础,组成机电技术专业科,加强引进与聘请,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合适,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十三五”期间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高级职称4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

继续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采取校本培训与外送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相结合,自主学习和进厂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

加强与技能教育先进学校沟通,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实行引智工程,通过聘请技术顾问、建立名师工作室和人员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

聘请了技师学院、常熟等几位国家级技能裁判为技术顾问,成立了以张忆雯为带头的名师工作室。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师资建设。

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由企业安排研发创新人才采用“导师制”对学校教师进行传帮带。

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团队建设方案

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团队建设方案

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团队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电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拥有一支专业的智能机电技术团队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针对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团队建设的方案,旨在提高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团队建设目标1. 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团队成员掌握智能机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各类项目。

2. 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能力,使团队成员能够有效地协作完成任务。

3. 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团队建设计划1. 培训和学习:a. 针对不同层次的团队成员,定期组织智能机电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b.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行业内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2. 跨学科合作:a. 鼓励团队成员与其他专业团队展开跨学科合作,推动智能机电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新。

b.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和竞赛,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

3. 团队交流和分享:a.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进行项目进展和经验分享,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b. 建立团队知识库,收集和整理团队成员的学习和项目经验,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共享和借鉴。

4. 创新激励机制:a. 设立创新奖励制度,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方案并付诸实践。

b. 提供项目支持和资源保障,为团队成员的创新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团队建设效果评估1. 考核指标:a. 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情况。

b.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情况。

c. 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2. 评估方法:a. 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和技术评估,评估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表现。

b.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项目评审和竞赛,评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

机电专业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机电专业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关于加强机电专业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加强机电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标准机电专业化队伍,提高机电职工素质,强化现场动态管理,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充分发挥机电专业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机电管理水平,全面实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划目标,稳步推进安全高效型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结合全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文明矿关于加强机电专业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安全诚信建设等措施,狠抓机电专业队伍建设,狠抓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提升机电职工素质和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二、建设目标1、机电专业队伍建设目标:学历要求: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职称要求:2012年工程师20%、助理工程师30%、技术员40%; 2015年高级工程师10%、工程师20%、助理工程师30%、技术员30%;技工要求:2012年初级技工10%、中级技工5%;2015年初级技工20%、中级技工10%;专业化机构设置要求:机电科成立维运、供电、设备、运输、成本专业化管理组,下设设备管理组、防爆管理组、小型电器管理组、电缆管理组四个专业化小组,各队组成立包机组,配齐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水平。

2、矿井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2012年矿井供电系统形成,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水平达二级,运输系统形成,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水平达一级;2013年矿井供电、排水、压风、通讯、提升、运输系统全部形成,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水平全部达一级。

三、成立机电专业队伍建设领导组组长:李苏旺副组长:李燕峰成员:周会军、袁升平、翟磊、刘龙龙、雷建红、各队队长及包机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机电科,办公室主任周会军(兼)。

领导组职责:1、建立机电专业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机电队伍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并督促检查落实;2、每月组织一次机电运输质量专项检查,结合旬检月验进行,总结分析,通报考核结果。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群的建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学校将能够整合资源,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和实践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机电专业群的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方案内容1.资源整合:学校将整合机电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和教学资源,建立专业群的管理机制和协作平台。

2.师资培养:学校将组织机电专业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其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课程建设:学校将重新设计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实验设备更新:学校将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机电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5.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6.产学合作:学校将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实施步骤1.制定建设计划:学校将成立机电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和时间表。

2.资源整合和师资培养:学校将整合机电专业相关的资源,成立专业群的管理机制和协作平台,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3.课程建设和实验设备更新:学校将重新设计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实践环节,并购置先进的机电实验设备。

4.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学校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和实践活动,组织相关比赛和活动。

5.产学合作:学校将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项目。

四、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成绩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将明显增强。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师资培养,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将得到提升。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机电专业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在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实践创新和职业发展,建设一个以机电专业为核心的群体组织,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建设一个活跃、积极、互助、共进的机电专业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交流、实践和就业等方面的支持。

2.任务:(1)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机电专业的认识和兴趣;(2)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主席团:由群主和副群主组成,主要负责群体整体管理和决策。

2.部门设置:(1)学术部:负责组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学术交流活动;(2)实践部:负责组织实践创新活动、实习和科研项目;(3)拓展部:负责拓展群体资源和组织与其他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4)就业部:负责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支持。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1.学术交流活动:(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机电专业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2)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3)参观科研机构和企业,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实践。

2.实践创新活动:(1)组织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开展技能培训班,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3)组织工程实习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3.就业创业支持:(1)举办就业招聘会、创业讲座等活动,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推荐;(3)组织职业规划培训,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五、组织管理与资源保障1.组织管理:(1)成立机电专业群组织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2)建立定期例会和工作汇报制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我已经酝酿了好久,关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我有很多想法。

我们要明确这个专业建设的背景和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才。

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才。

一、专业建设内容1.课程设置: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实用的课程。

除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基本理论课程,还要设置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2.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二、专业建设措施1.加大投入:学校要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投入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

2.政策支持:学校要给予专业建设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加强宣传: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4.跟踪评价:学校要建立专业建设跟踪评价机制,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专业建设预期成果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2.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4.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5.提高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时光荏苒,我看着电脑屏幕上逐渐成型的方案,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个方案的实施,将为我国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事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华翔集团、建邦集团、万鑫达化工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5年制大专,2005年开始进行高职学生招生。

2008年接受了第一轮国家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学院的剖析专业,在评估专家的指导下,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当年学院被评为“良好”等次。

机电一体化专业满足了100-150人的教学和实训条件。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专业与产业对接能力强采取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专业知识与来自生产一线的岗位要求相对接的原则。

淡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形成由系列课程组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组合了原教学体系中按学科分类的课程,实现了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技术应用、实际工作过程服务的模块化教学,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2.教学团队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经过多年的锤练,本专业形成了勇于开拓进取,主动投入科研教改,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占28.6%;讲师职称11人,占52.4%,研究生11人;双师型教师16人,占76.2%;外聘教师6人;获省级优秀教师奖3人。

3.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充足稳定本专业校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生产及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设中高级维修电工,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综合,传感器、电力电子技术等15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价值296.69余万元;具有长期合作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20余家。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它在机电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群建设尤为突出。

本方案旨在通过专业群建设,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机电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方案内容1. 专业群建设(1)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等专业。

(2)加强专业群内部交流,建立共同的知识体系,促进跨学科交叉,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与研究,提高专业群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人才培养(1)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等。

(2)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3)建立行业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先进设备。

3. 师资队伍建设(1)招聘具有较高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氛围。

(2)加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 社会服务与产业发展(1)积极开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撑服务。

(2)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确保专业群建设的高效实施。

(3)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关注度,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影响力。

预期成果经过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将取得以下成果:(1)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提升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大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机电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范文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范文

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

为切实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尽快提高机电系的专业建设水平,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机电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机电系机电专业群现有专业三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导,含盖数控技术专业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以上三个专业基本能适应海西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产业链(产业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能对应起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是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为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及省教育厅《关于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的若干意见》﹛闽教高[2007]65号﹜和厦门市政府《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厦门,服务海西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学院规划统一指导下,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

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依托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根本,融“教、学、做”为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规划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等。

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在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上需要做出努力。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建设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任务:(1)建立专业群内的机构、团队和平台,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为主要目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措施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平台,为专业群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支持。

2.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组织交叉学科的研究团队,促进学科间的合作研究,共享资源。

3.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师资库,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

4.设计和实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实训。

5.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实际问题,落实研究成果。

6.建立专业群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及时了解专业群的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四、推进和保障1.组织专家论证,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时间表。

2.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设立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群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5.加强与相关政策的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五、预期效果1.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学科实力和水平。

2.培养一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自动化生产的核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项目目标1.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验、实习、实训等机会;3.强化专业核心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2.课程设置设计科目设置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核心课程。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领导与管理、工程实践等综合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机会。

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岗位开设、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4.项目实施加强本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项目推进方案1.资金投入提供专业群建设的必要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2.课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材,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4.团队合作加强校内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学生。

五、项目效益1.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满足市场需求;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企业合作,增加就业机会;4.提高专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群优势特色1.专业群优势优势一: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为导向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深入本地企业调查研究和行业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轻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现状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对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确立了以轻工机械装备为核心,以轻工机电产品设计及制造、机电设备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以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相结合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围绕轻工机械装备设计及制造所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将《金属工艺学》与钳工和机加工实训结合、《机械设计基础》与自动输送带减速器课程设计实训结合、《电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与智能电子制作实训结合、《机械制图》与企业旧图纸AutoCAD转化结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与企业工装夹具设计相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机拖动》和《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线自动控制实训结合、《数控编程与加工》与产品样件加工实训结合、专业讲座与行业发展结合、毕业设计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学生创新活动与竞赛相结合等。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式差异化任务驱动来开展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教师→组长→骨干→组员”总体指导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精准分析学生短板,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态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训练,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绘图、查阅手册、机械设备操作、电气设备维护、三维建模、工艺分析、产品制作、创新设计等能力。

优势二:“聚焦轻工装备,紧扣产业链”的专业布局,产教融合基础好我市优势产业中的机械装备、塑胶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玩具制造等产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密切相关。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其中机械装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行业增长1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学校名称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群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1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专业群2 机械加工技术( 051200)所涵专业(代码)3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核心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051300)项目负责人谭星祥所属专业部机电部.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 2020 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 2030 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

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

截止2015 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 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 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 年调研数据显示, 2015 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 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 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 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 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 多人。

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 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现有基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1984 年,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中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首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机械加工技术江苏省合格专业,机电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1.课程改革基础: 2007 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

2014 年 6 月份本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并编写《车工技能》、《数控车技能》等 6 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把贴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典型机电类产品制造、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作为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 98%,近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共 34 个。

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本专业群现有专任专业教师32 人,其中本科率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1.25%;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 1 人、镇江市骨干 1 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3 人、丹阳市教学骨干 3 人、硕士研究生 10 人。

近三年专业教师研发的一种直线式时钟、一种多功能跑步机、一种拐臂式注塑模具获国家专利,参与《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编江苏省中职学校《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建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设备总值1309.5462 万元,拥有 22 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及23 个校外实训基地。

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

据调研组调研数据: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5.57%,半年后就业率为 98%,毕业生平均起薪额 1800 元,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高达 2500 元。

二、建设目标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 +平台”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

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

为丹阳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设思路1.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以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

四、建设内容(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丹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

如下表 1所示。

表1 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编分类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号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校企1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域,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涵。

合作管理2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分类教学管理就业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社会服务制度编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号实施校企合作建设项目;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

规范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运3校企合作办公室行提供服务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全程支持和服务。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吸纳消化先进的4校企合作先进技术应科研技术成果,服务用,成果共享办法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应用,加速先进技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

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建立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设5备捐赠管理办法,推理办法设备捐赠管理规范化。

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符合行业6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与前沿应用技术要求、适应岗位变化人才升级的发展规划专业要求,为区域经建设和发展提供前瞻性高技能人才支撑。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实施保障7校企实习训基地建设制度;确保校企协同管理,提升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效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和准则。

8顶岗实习管理规程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落实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过程共管,达到实训实习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进一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9业工作的就业能力,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就业。

意见行业企业专家、领军搭建兼职教师实践教学、10人物、兼职教师聘用与教改、参加培训、申报教研教改成果的平台。

制度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以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教师制定三年11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所承担的专业课设制度授课、科研、创新等任务。

12校企兼职教师聘任办建立校企兼职教师聘任,推动校企之间的战略、法资源、业务、人员的融合,形成激励机制。

13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建立校企人员互聘及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实施轮换管理办法多形式、多途径、多方向办学。

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按全面履行岗位职责认定,并折算为课时量,保证专14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业教师的收入,调动专业教师开展科技服务的创新和研发实施办法积极性。

15社会培训工作方案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统筹全校对外培训工作,提高学院办学的社会效益。

.(二)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群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专业定位,以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指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改革,共同落实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