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加强思维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题多解加强思维训练
一题多解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练习活动。
上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有三条: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怎样上一题多解训练课?下面仅就多步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的一题多解训练课,初略地介绍一下我的基本做法:
第一步,进行一题多解的实际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一般的一题多解的练习。
题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解法、时间、速度等要求逐步提高。
题1 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 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 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 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解法1 [357-(79 3)] 3
=[357-237] 3
=120 3
=40(公里)
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 公里,
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 公里,
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就是79-40=39(公里)
答: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39 公里。
解法2 79-(357 3-79)
=79-(119-79)
=79-40
=39(公里)
答:(同上)
解法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79 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公里)
79-40=39(公里)
答:(同上)
2 .看谁的解法多。
我们知道,一题多解训练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解题,而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所以,在实际训练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一般的方法来分析解答应用题。
如果只以一般的几种解法为满足,对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的其他解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解法不提倡,不鼓励,甚至还挖苦、批评、责备学生,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解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
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和数量关系,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不拘泥、不守旧,乐于打破一般的框框去进行广阔的思维,十分用心地去探求各种解题方法,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我们就越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别出心裁” 、“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我总是给以表扬和鼓励。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题多解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上面的题1,除了那三种解法之外,学生还想出以下十几种解法:
解法4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
(79+x) 3=357
237+3x=357
3x=357-237
3x=120
x=40(公里)
79-40=39(公里)
答:(同上)
解法5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3x=357-79 3
解法6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357-3x=79 3
解法7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
79+x=357 3
解法8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 公里
357 3-x=79
解法9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79-x) 3+79 3=357
474-3x=357
3x=117
x=39( 公里)
答:( 同上)
解法10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79-x+79) 3=357
解法11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
(79-x) 3=357-79 3
解法12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
357-(79-x) 3=79 3
解法1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
79+(79-x)=357 3
解法14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
357 3-(79-x)=79
解法15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 公里
79-x=357 3-79
一道应用题,学生能够想出这么多的解法,表明学生的思路很开阔,思维很灵活。
智力发达的同学争先恐后,智力较差的同学也积极动脑。
全班同学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互相启发,不甘落后,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可以调动起来。
第二步,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就是只要求学生说出不同的(或叫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用具体解答。
它是进行一题多解实际练习的另一种形式。
这种练习和前一种练习所不同的地方是:前一种练习偏重于学生动脑动手,进行一题多解的实际练习;这种练习偏重于学生动脑动口,寻求新的解题思路和不同的解题方法。
简言之,前者是动脑动手,后者是动脑动口。
进行这种训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多地、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多种解法,提高一题多解训练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练习我一般是采取全班和分组两种形式交错进行。
开始,全班同学一起,分别对某一道应用题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一人一次口述一种。
然后分组进行,便于增加学生口述的机会,达到人人动脑,人人口述。
这种练习的基本过程是:先全班后小组再全班。
这样交错进行。
好、差学生都有口述机会,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1 两地相距383 公里,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走1 天,一共走5 天才和乙相遇,已知每天甲比乙多走10 公里,问甲
乙两人每天各走多少公里?
口述1:甲走5 天,乙仅走5-1=4(天)。
假如甲每天比原来少行10 公里,则与乙的速度相等。
那么甲行5 天,乙行4 天,就相当于乙行5+4=9(天),这时两人还相距10 5=50(公里)。
乙9 天共行383-50=333(公里),乙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
乙每天走多少公里知道了,甲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口述2:甲行5 天,乙行4 天,假如乙每天比原来多行10 公里,则与甲的速度相等。
那么甲行5 天,乙行4 天,就相当于甲行5+4=9(天),这样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要多出10 4=40(公里)。
即甲9 天共行383+40=423(公里),所以甲每天走的就可以求出来了。
甲每天走的知道了,乙每天走的也就可以知道了。
口述3:除上述两种方法外,本题还可以用列方程来解。
设甲每天行x 公里,那么乙每天行的就是(x-10)公里,已知甲行5 天,乙行4 天,两地相距383 公里,则可列出方程:
5x+4 (x-10)=383
解方程,就可以求出甲每天行多少公里,甲每天行的求出来了,乙每天行的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本题也可以设乙每天行x 公里,则甲每天行的就是(x+10) 公里。
已知甲行5 天,乙行4 天,两地相距383公里,则可列出方程:(x+10) 5+4x=383
解方程,就可以求出乙每天行多少公里,乙每天行的求出来了,甲每天行的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实践证明,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努力探求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应用题的多种不同解法都挖掘出来,这对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应用题的各种解法,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等都有重要作用。
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
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就是在上面两步练习的基础上,在学生求得多种解题方法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比较,可以相互讨论,也允许相互争论,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互讨论、相互争
论的过程中,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继续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应用题的各种解法的再认识的过程。
它是一题多解训练的
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生通过前面两步的训练,求得应用题的多种解法之后,解题思维不能到此完结,对各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也不是非常深刻。
学生求得的几种解题方法是否完全正确,分析解题的过程是否都很恰当,哪些是一般的解法,哪些是自己的创新,哪种解法简便等等,这些都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思维,进一步去认识。
否则是对是错,是优是劣,是简是繁,学生都不知道,这样就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对上述求得的各种解题方法进行逐一比较,展开热烈的讨论或争论,才能真正把握应用题的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效率。
例1 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 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解法1 (72 12--432) 72
=432 72
=6(个)答:剩下的钱还可以买6 个篮球。
解法2 12-432 72
=12-6
=6(4)
答:(同上)
解法3 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 个篮球72x=12 72-432 72x=432 x = 6
答:(同上)解法4 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 个篮球
72x+432=72 12
72X+432 = 864
72x=864-432
72X=432
X=6
答:(同上)
本题上述多种解法,思维分析过程不同,解法和运算过程也不同。
解法1是一般的思维和一般的算术解法;解法3, 4……是列方程的解法。
解法2 也是算术解法,但解题思路新,解答方法、解题过程简便。
当一个学生说出这个解题思路:“把拿出432 元买足球的钱看作是少买了几个篮球的钱,再用计划买的12 个篮球数减掉少买的篮球数所得的差,就是所求的答案。
”列出:“12-432 72 ”这个式子后,全班同学连连点头,纷纷称赞这位同学的解题思路独特又有新意,解题方法简便,解题过程简单。
实践证明,进行这种训练,让学生在比较、讨论、争论中,找出最简便的解法和独特的富有新意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认识,从而更熟练地把握应用题的多种分析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训练,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目的要明确。
上这种课,不是单纯地追求一题多解,而是要通过这种练习活动,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这个根本目的。
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要有利于实现这个根本目的。
这是上这种课的总要求。
(2) 要注意把握上这种课的时间。
这种课必须要在学生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学生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熟练掌握,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就谈不上纵向、横向联系,也就不能进行一题多
解。
所以,上这种课,一般是在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或某几部分知识熟练掌握的时候,在综合练习时进行。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深刻,越透彻;基本技能越娴熟,越灵活,就越能够进行一题多解,上这种课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
(3)选题要得当,方法要灵活。
选题得当是学生一题多解的前提条件。
它既要能够一题多解,又要顾及班上差生、好生的具体情况,使差生想想也能找出几种解法,使好生也有用武之地;一题多解训练的具体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不能死搬硬套,人云亦云。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千题一律,堂堂如此。
要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经验是: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和学习迁移的原理,在知识(概念)教学中,突出基本结构的教学,在应用题教学中,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既改革教材(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又创造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抓住基本结构的教学,知识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使学生学习数学变得容易些、快些,理解比较深,记忆比较牢。
由于抓住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抓住了技能训练的纲。
学生有了数学能力,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就能顺利地掌握数学解题技能,就能举一反三,不但能解同类题、相似题,也能解未见过的题。
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赶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我要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教育是创造的产物,创造又是教育的核心,我要在教育战线上努力工作、创造,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