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汇总
浅谈初中《几何》习题一题多解与多变
浅谈初中《几何》习题一题多解与多变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科学素养,着重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不断地拓宽认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学科数学,更是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学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合适的、有效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就以学科数学几何中的一个典型习题“一题多解与多变”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习题的学习价值,与初中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深入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一、一题多解及其学习意义一题多解是指,某一问题接受着不同的解决方式,这样的习题有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结果,但这些结果依然正确无误。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搞清楚问题本身是什么这里,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几何图形中,求解某个特定的元素。
如果能够发现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意味着学生正在思考、联想,它们有可能想出新的解法,这样的习题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一题多变及其学习意义一题多变指的是一道数学习题有多种变形,不只是改变原有问题的内容,而是根据原题的各个环节的条件变化,将该题的变化体现在这个新的习题上,新的习题和原题拥有同样的解法,但是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一题有多变,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把握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答案,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解题中学习数学的逻辑性及深度,从而更好的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适应初中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在几何习题中,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鼓励他们更主动地发现规律,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教师在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归纳、说明、示范等方式,对学生异思维技能,如设计思维、模式匹配、解决冲突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再次强调,一题多解与多变的几何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习题的多样性和多变,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更多创新性和分析性的思维、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者:苏淑妮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第04期(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广东惠州 516000)【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式,能够掌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化,融会贯通,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初中数学发散思维【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173-01先观察以下4个例题,是初中数学练习过程经常碰到的,具体的解答过程后文有详细的描述,以此四个例题用以论述本文的观点。
例1:相切两圆半径分别是4和6,求圆心距。
例2:在几何题型中:直角三角形两边长3和4,求第三边。
例3:一道求证题: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1: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变式2: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变式3: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变式4: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变式5: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矩形变式6:顺次连接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可以得到菱形例4: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帮助学生循坏往复调动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在学习生涯中,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和灵魂,千千万万的题目是从知识点出发延伸设计出来问题考察学生的。
由于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题目,对于教师也不可能讲解完所有的题目。
而对于数学,单是一道题目中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例题1这道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相切圆、半径、圆心距,最终的问题虽然是求圆心距,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对于圆、半径以及相切的概念,那么也就无从下手。
圆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亲爱的同学们:数学常常一题多解,在多解的探索过程中,犹如一次历险记,本期我们将通过答案的展示再次一起去感受题目的构造美、图形美、因果美、推理美、创造美、对称美!已知在圆O中,A为优弧BC的中点,且AB=BC,E为弧BC上的一点,求AE=BE+CE.【分析】本题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和全等的相关知识;(2)利用截长补短的解题方法.1.一题多解(1)利用截长方法的方法解题解析:在AE上取点F,使得AF=BE,(AFC BECAF BEFAC EBCAC BC∆∆=⎧⎪∠=∠⎨⎪=⎩在和中作法可得)(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边三角形边相等)AFC∆≌BEC∆(SAS)∴CF=CE60AEC ABC∠=∠=︒∴ECF∆是等边三角形∴EF=ECAE=AF+EF∴AE=BE+CE(2)利用补短的方法解题解析:延长EB至点F,使BF=EC,BF ACEB C(ABF ACE ABEB AAF EA C∆∆=⎧⎪∠=∠∠⎨⎪=⎩在和中作法可得)(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边三角形边相等)ABF∆≌ACE∆(SAS)FE∴BAF=CAE ∠∠ AE=AFCAE+EAB=60∠∠︒∴+EAB=60BAF ∠∠︒ ∴AFE ∆是等边三角形 ∴AE=EF=BE+BF 即AE=BE+CE(3)利用旋转的方法解题解析:将ACE ∆顺时针旋转60︒,则ABF ∆≌ACE ∆∴AEF ∆是等边三角形,ACE ABF ∠=∠+ABE=180ACE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BF+ABE=180A ∠∠︒ 即点F 、B 、E 三点共线 ∴AE=EB+BF 即:AE=EB+EC(4)利用平行的方法解题解析:过点C 作AE 的平行线CF 交圆于点F ,连接AF.(5)利用托勒密定理解题解析:利用托勒密定理可得+EC AB=AE BC BE A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BC ∴BE+EC=AE九年级版ECF//AEFCE+18060+CFB=180CE//FGCEGF BEG AFG BE=EG,CF=GF=AG BF+CF=GE+AG=AECEA BFC CEA FCE ∴∠∠=︒∠==︒∴∠∠︒∴∴∆∆∴∴即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是等边三角形F。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数学中的应用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当代素质教育和学术教育统一的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门自由学科,但同时也是既复杂困难又富有逻辑的学科。
也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道难题。
因此,数学学科的教育传授者在教学中如何传授这门学科的方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学一、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数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逻辑性问题,并且经过对比分析,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的应用恰恰能达到这个目标和目的,他们能够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
一题多解指的是面对一道数学题,因为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脑海中搜寻不相同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的思路,从而有多种多样的可用的解决方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分析的方法,能用多种的方法思考问题,从中找到不同的解决策略。
下面我将用具体的习题,更好地解释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案例分析例题:已知:f(某)=某3+a某2+(a-1)某+1,若在区间[1,4]单调递减,求a范围?方法一:解题思路问题转化为导函数f"(某)≤0在区间[1,4]恒成立,f"(某)≤0解集为A,只需[1,4]是集合A的子集解:f"(某)=某2+a某+(a-1)因为f(某)在区间[1,4]单调递减所以f"(某)≤0在区间[1,4]恒成立某2+a某+(a-1)≤0(某+1)[某+(a-1)]≤01.当a<2时,f"(某)≤0解集为[-1,1-a]所以[1,4]是[-1,1-a]的子集4≤1-a解得a≤–32.当a≥2时,f"(某)≤0解集为[1-a,-1]不满足[1,4]是[1-a,-1]的子集所以解集是空集综上所述:a≤-3方法二:解题思路问题转化为导函数f"(某)≤0在区间[1,4]恒成立,导函数y=f"(某)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只需f"(4)≤0,f"(1)≤0同时成立即可解:f"(某)=某2+a某+(a-1)因为f(某)在区间[1,4]单调递减所以f"(某)≤0在区间[1,4]恒成立由二次函数图像可知,只需即解得所以a≤–3一题多变例题例题:已知椭圆标准方程+=1,A(0,3),直线l:y=k某-3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若|AC|=|AD|,求k的值?解题思路:直线与椭圆联立,消元,设C(某1,y1)D(某2,y2),韦达定理:因为|AC|=|AD|,取C,D中点M,则AM垂直CD,即KAMKCD=-1解:消y得:(9+25k2)某2-150k某=0,Δ>0设C(某1,y1)D(某2,y2),由韦达定理得:某1+某2=某1某2=0y1+y2=k(某1+某2)-6=k2-6=设M(某0,y0)为CD中点,则某0=(某1+某2)=,y0=(y1+y2)=因为|AC|=|AD|,所以AM垂直CD,即KAMKCD=-1k=-1整理得:=-,k2=,k=在一题多变的思维下,我们可以将|AC|=|AD|改成以下两种形式:1.以AC,AD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为菱形2.(AC+AD)CD=0这两种已知虽然与原例题有很大区别,但通过转化最终都能转化为AM垂直CD,解题思路与过程非常相似,结果一样。
初中几何的习题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最新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几何的习题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经历站在不同角度,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重要过程。
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式,能够掌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数学中“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被普遍看作是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最佳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几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相关问题初中生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鉴于其概念和定理繁多,又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力,且巧妙多变的解题方法,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有一种困难的感觉,提高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定理的条件、结论,而且有效将其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
其中,为之重要的是要牢固掌握课本习题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更深刻的领悟相关的概念与定理,归纳各种习题的解决方法,灵动的掌握各种题型,以至于可以轻巧熟练地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定理来推理论证,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课本习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题的一般规律,从而引领学生入门。
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需注重学生“猜测”能力“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教学之中,往往能起到一座桥的作用,在最近发展区之中,将学生从已知的彼岸,渡到未知的彼岸。
教师在教学生平面几何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证明,而且重点是教会学生猜测和思考。
因为猜测可以导致发现,所有证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都要猜测,都是先猜测后证明的。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创立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主动猜测的意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形成有益的思维方式,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猜,千万不要制止,哪怕是不合理的猜测,更不要把全部的秘密立即说出来,由学生自己猜测出来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证题的思路,而且对培养学生探究以及深究问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2000字》
[4] 黄跃惠.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28):1.
[5] 宫代印. 浅谈"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2):1.
[6] 王菊香. 一题多变和多解成就智慧课堂[J]. 考试周刊, 2019(87):2.
[13] 江猷敏.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应用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20(66).
[14] 章勇.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0(24):2.
八.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九.系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十.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7] 颜天伦.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8] 张海玲. 谈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新智慧, 2021(6):2.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策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
一道数学题的解决策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发布时间:2021-09-28T05:30:57.5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5期作者:薛发楷[导读] 九年级的数学复习每年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几乎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在寻求一种复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便在中考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尤其是现在国家又颁布了双减政策之后,提高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不能在就题论题,追求做题的数量而陷入题海战术。
薛发楷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初级中学 610200九年级的数学复习每年都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几乎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在寻求一种复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便在中考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尤其是现在国家又颁布了双减政策之后,提高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不能在就题论题,追求做题的数量而陷入题海战术。
不管哪一年级的数学复习,每次考试下来之后常常听到老师在抱怨,这些题都做了千遍万遍了,学生还是做不起,没有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尤其是几何题的复习,收效更是甚微,只要遇到辅助线的添法,无论上课怎么讲,课下刷了多少题,一到考试学生拿到这样的题还是束手无策,于是我就在反思,导致这样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想无非就是老师为了赶进度,在讲解几何题的辅助线的添法时,往往是按照老师预设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说出了辅助线的添法,但不能举一反三。
我们不得不承认理科学习一定要刷一定数量的题,但知识没有理性化,没有悟出其中的数学方法,学生永远是门外汉,并没有真正掌握理解,如果每做一道题都让学生探索其解题的思想方法,拓展其外延,总结其规律,这样学生的复习就会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数学思维的规律和方式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一些重要想法、符合情理的思维过程都展现出来,还学生一个真实而科学的思维过程并究其原因。
注重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六)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六)中考几何母题的一题多解(多变)一、三角形一题多解如图:已知AB=AC,E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有BF=CE,连接FE交BC于D。
求证:FD=DE。
证法一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ACB=∠ECM=∠M,所以CE=EM,又EC=BF 从而EM=BF,∠BFD=∠DEM则△DBF≌△DME,故FD=DE;证法二证明:过E点作EM ∥AB交DC延长线于M点,则∠M=∠B,又因为∠ACB=∠B∠ACB=∠ECM=∠M,所以CE=EM,又EC=BF 从而EM=BF,∠BFD=∠DEM则△DBF≌△DME,故 FD=DE;证法二证明:过F点作FM∥AE,交BD于点M,则∠1=∠2 = ∠B 所以BF=FM,又∠4=∠3 ∠5=∠E所以△DMF≌△DCE,故 FD=DE。
二、平行四边形一题多解如图4,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E、F在直线AB上,且AE=BF=AB,求证:DF⊥CE.证法一、易知ΔADF、ΔBCE为等腰三角形,故∠1=∠F, ∠2=∠E,又CD∥AB,故∠3=∠F, ∠4=∠E,从而∠1=∠3,∠2=∠4,而∠1+∠2+∠3+∠4=1800,故∠3+∠4=900,表明∠COD=900,所以DF⊥CE。
证法二、如图5,连接MN,则CD=BF,且CD∥BF,故BFCD为平行四边形,则CN=BN=AB,同理,DM=MA=AB,故CN=DM且CN∥DM,得平行四边形CDMN,易见CD=DM,故CDMN也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结论成立。
证法三、如图6,连接BM、AN, 可证ΔAFN中,BN=BF=BA,则ΔAFN为直角三角形,即DF⊥AN,利用中位线定理可知AN∥CE,故DF⊥CE。
证法四、如图7,作DG∥CE交AE延长线于G,则EG=CD=AB=AE,故AD=AG=AF,从而DF⊥DG,而DGCE,故DF⊥CE四\一题多解、多变《四边形面积》1.如图所示,一个长为a,宽为b的矩形,两个阴影都是长为c的矩形与平行四边形,则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研究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研究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研究Һ陈㊀斌㊀(昆山市新镇中学,江苏㊀苏州㊀215300)㊀㊀ʌ摘要ɔ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是数学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两种解题训练模式的构建可以突破原有解题教学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这对其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构建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再从实际教学的开展出发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方法,对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探究.ʌ关键词ɔ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学研究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分数比例,为了帮助学生成功通过中考的考验,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数学习题的筛选,引领学生进行 一题多解 的研究,带领学生思考解题的多种方法,再通过习题变形设计的研究,来设计变式问题,以此推动学生的解题思考,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解析原题结构㊁融合数学思想㊁设置多解训练㊁构建多变训练㊁引领学生归纳五个方面来开展教学.一㊁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的价值分析一题多解 是多元解题方法的显现,其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道习题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思考.一般而言,每一种解题方法都印证着一条不同的解题思路.多解题的展示与引导解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习题的解法与其背后隐含的解题思维,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题多变 是变式思想的显现,在 一题多变 的训练设计中,教师将选取典型的习题作为原式,通过题目条件调整㊁问题新拟㊁题目信息倒置等方法将原本的习题转化为多道表现形式不同的习题.此时,教师就可以从习题的不同特征出发引领学生进行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这一类习题的解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习题的特征进行归纳,并围绕习题的快速解答进行建模设计,构建合理化的解题模型.二㊁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教学的开展方法(一)解析原题结构,分析习题特征原题的解析与研究是帮助学生进行 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的基础,教师要展示原题,帮助学生认识原题的突出特点,并引领学生深入解析原题.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进行检索,搜集教学展示所需的习题,并在课上对习题进行展现,重点围绕习题的考查点进行分析,解析相关习题解答需要的条件.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原题:例题㊀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出这两个数.分析㊀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习题考查的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习题的解题关键是条件中给出的描述语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 .学生可以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不同未知数设列出发得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 将较小的奇数设为x 将较大的奇数设为x 将x设为任意整数 将两个连续奇数设为x-1和x+1 ,这四种设列方法可以对应四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四种解题方法看似都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但其切入思考的角度存在差异.通过这一展示,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之后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的思索研究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了解 一题多变 的意义,使其了解相关题目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原题进行调整,构建一些简单的变式题.在变式题的设计上,针对该习题,教师通过调整问法的形式即可生成多个变式,如教师可以将习题改制为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99,求出这两个数 ,通过调整题干的数字大小来实现对题目的简单变更,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也可以将习题改制为 两个连续偶数的积是440,求出这两个数 ,通过题目条件的对应变更,生成与原题相似的变式题.在完成变式题的设计后,教师可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变式题与原题的差别进行分析,使其探析题目发生的变化.(二)融合数学思想,研究解题方法解题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 一题多解 的教学,从解题方法的内涵思想入手进行解析,让学生联系解题方法进行分析,找出方法中隐含的解题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一题多解 的研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相应空间,帮助学生探寻解答题目的多种解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适于学生进行多解探究的例题,并结合问题的解法分析进行多方面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展示.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习题,引导学生从习题的特点出发来研究相关题目的多种解法:例题㊀某人买13个鸡蛋㊁5个鸭蛋㊁9个鹅蛋,共用去9.25元;若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鹅蛋,则会用3.20元,若每种蛋只买一个,需要用多少钱?分析㊀通过简要分析可以得出该题目考查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但由于题目中只提供了两组等量关系,因此若想分别求出三种蛋的单价是不现实的,但题目所求的内容为三种蛋的共价,所以可以通过式子的变形来求解.在明确了这一思路后,学生就可以围绕学过的数学方法选择方向,寻找有效列式解答的方法.方法一㊀凑整法解:设鸡㊁鸭㊁鹅三种蛋的单价分别为x元㊁y元㊁z元,根据题意可以列出一个由两个式子组成的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通过将方程式相加化简的方式可以得到新式子,①+②3:5x+3y+4z=4.15㊀③将②和③相加可以得到7x+7y+7z=7.35,化简可以得到x+y+z=1.0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方法应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利用这一思想可以转换与调整题目的条件,让算式简化,从而得出可以计算解答的式子.在讲授这一解题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开展数学思想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化归思想及其在解题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二㊀主元法这一方法是对函数方程思想与化归思想的融合运用,其核心在于将方程的三个未知数进行区别看待,将x,y作为未知数处理,将z视为一个常数,以此对方程变形:通过设列未知数的方式得出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此时视x,y为主未知数,z为常数,使用移项代数的方法可以得到x=0.5-0.5z,y=0.55-0.5z,此时,x+y+z=(0.5-0.5z)+(0.55-0.5z)+z=1.0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主元法实质上是对函数与方程的运用,选择适当的字母作为主元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在上述习题解答中所使用的主元法,其特征是将未知数进行区别看待,形成一个特殊的数学关系,符合方程思想的构成要求,即从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组)㊁不等式(组)㊁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解读函数方程思想的构成,并展现函数方程思想在常见问题中的运用实例.方法三㊀参数法通过设列未知数的方式得出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再设x+y+z=k,此时可以得到新的方程组:13x+5y+9z=9.25㊀①2x+4y+3z=3.20㊀②x+y+z=k㊀③ìîíïïï观察式子之间的关系,得①-②ˑ3可以消去z,再化简可得x-y=-0.05㊀④③ˑ3-②可以得到x-y=3k-3.20㊀⑤此时通过式子④和⑤可以得到3k-3.20=-0.05,所以k=1.05,此时可以得到x+y+z=1.05.解析㊀上述三种方法对应了三种解题思路,而每一种解题思路还可以延伸出新的解题方法,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教师在进行解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寻找额外的习题解答方法.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数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其同样运用了化归的数学思想,通过参数的引入,用参数代指一部分数学量,从而将算式转换为有利于解答的形式,从而实现有效解答.通过上述三种解题方法与其对应数学思想的解读,学生就可以在不同解法的研究中认识数学思想的拓展应用价值,获得解题意识和认知的提升.为了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让 一题多解 真正发挥作用,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用练习推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三)设置多解训练,推动学生探究一题多解 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多种解题方法,从解题方法的探究入手,带领学生认识数学习题解答的多种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选取难度合理且解法较多的习题进行展示,构建有效的多解训练,帮助学生学习解答问题的多种解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展示如下习题:练习题1㊀已知a,b满足ab=1,那么1a2+1+1b2+1=.练习题2㊀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3 08练习题3㊀甲㊁乙㊁丙三种货物,若甲3件㊁乙7件㊁丙1件共需3.15元;若甲4件㊁乙10件㊁丙1件共需4.20元.请问:买甲㊁乙㊁丙各一件需要多少钱?在展示了上述练习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答题目,并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找出两种解法.在这一环节,为了渗透分层理念,教师可以要求发展较好的学生最少找出3种解题方法,并要求其对解题方法的思路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与展示.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分析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发展情况,并借助引导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点拨,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四)构建多变训练,促进学生拓展一题多变 的训练需要教师秉持 万变不离其宗 的核心思想,对习题的题干信息㊁提问方式㊁条件构成进行调整,并从学生的实际解答出发来引领学生分析相关的变式题组.在学生解答前,教师需要围绕解题模型的建立与公共解题思路的明确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进行思考.为确保变式题具有较高的质量,教师在设计变式题时要从原式的各个角度思考延伸,选择不同的方向来设置对应的题目.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展示如下习题:原式㊀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可称为中点四边形.求证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变式一㊀按照原式所给条件,求证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变式二㊀按照原式所给条件,求证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变式三㊀一个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问这个四边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原式㊀一个宽为50cm的长方形图案由1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一㊀一个宽为50cm的长方形图案由2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二㊀一个宽为100cm的长方形图案由10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变式三㊀一个宽为50cm㊁长为100cm的长方形图案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试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给出变式练习后,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题目进行分析㊁求解.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并予以帮助与引导,让学生总结各个变式题与原题的不同之处.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认真判定,并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在学生完成变式题的解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让其尝试着对原式进行变形,然后采用同桌互换的方式来完成相关习题的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为开阔,其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五)引领学生归纳,培养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与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具有较强建模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一类习题的解答.为了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题多变习题进行分析思考,让其对比原式与变式题,逐一分析其差异,对相关习题进行二次分类.在分类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行系统总结与整理,构建解答相关题目的有效数学模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依托一题多变教学的进行,引领学生对数学一题多变习题的原式与变式题进行归纳,从公共解答思路中总结出解题的通用方法,建立解题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动性,让其进行协作探究,教师可以从学生发展入手划分学生小组,并布置针对性的探究任务,让其合作完成整理探究任务.学生在探究思考中,其能力可以得到逐步的提升与发展.结㊀语综上所述,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是开展数学解题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解题教学的进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解题理念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其解题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习题的解析研究,从解题方法的多元介绍与习题的变式展示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相关习题的有效解答方法.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内容后,教师还要依托教学的进行,推动学生进行归纳,发展并培养其模型意识.ʌ参考文献ɔ[1]黄跃惠.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9(28):145.[2]王茁力.初中数学 一题多解 的教学价值[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Z3):99-100.[3]罗春梅. 一题多解 与 一题多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两道习题“为例[J].散文百家,2019(01):162.[4]秦小刚.初中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1):21.[5]张秀霞.一题多解与 一题多变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0(10):50-51.。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沉淀学生的严谨思维;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讲解,要做到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也就是先要做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进行拓展廷伸,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问题一:设AB 是抛物线px y 22=的弦,O 为原点,若OA ⊥OB ,则直线AB 恒过定点。
证明之。
分析:1、若过定点,则定点应在何处?——根据对称性,应可猜想到定点应在x 轴上。
2、怎样利用已知条件? 主要是OA ⊥OB 的作用:①1-=⋅OB OAk k②设()()2211,,y x 、B y x A,则02121=+y y x x3、可从那些方面入手? ①从设点的坐标入手由点A 、B 在抛物线上,可设点A ⎪⎪⎭⎫⎝⎛a p a ,22、B ⎪⎪⎭⎫⎝⎛b p b ,22, ②从设直线AB 的方程入手1)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my+b 2)设直线AB 的方程为ax+by=1 ③从OA ⊥OB 入手 设OA 的斜率为k ,则OB 的斜率为k1- 方法一:设A ⎪⎪⎭⎫⎝⎛a p a ,22、B ⎪⎪⎭⎫⎝⎛b p b ,22,则OA 、OB 的 斜率分别为a p 2、bp 2,由OA ⊥OB 得:24p ab -=,又AB 的斜率为∶ba pk +=2,∴AB 方程为∶ ⎪⎪⎭⎫ ⎝⎛-+=-p a x b a p a y 222,即()p x b a py 22-+=, 显然AB 过定点(2p ,0)。
ABO方法二∶设直线AB 的方程为x=my+b ,(注意这样设直线方程有两大优点:①不必考虑斜率不存在,②代入消x 简便),代入抛物线的方程消x 得:0222=--pb mpy y又设A ()11,y x 、B ()22,y x ,则pb y y 221-=,又,2121px y =,2222px y = ∴()()222222121424b ppb py y x x =-==,由OA ⊥OB 得02121=+y y x x ,∴022=-pb b,∵b ≠0,∴b=2p ,即AB 的方程为x=my+2p ,显然AB 过定点(2p ,0)。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学片段及反思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学片段及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师在几何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开阔学生思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把握问题的整体,即抓住它的基本特征,又能抓住它的细节和特殊因素,从而放开思路进行思考。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因此,在课堂上抓好例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这一关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契机,那么,如何设计有效地例题教学策略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努力地研究课题。
现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例题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及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创新的心理基础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形式,它的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
数学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是数学思维的各种特性的综合表现。
由于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是数学思维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智力品质。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完善人的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也是对我们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在求同证法中及时捕捉到激发学生求异的思维亮点,将学生思维从特殊引向一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同时教师能站在一题多解的“同”和“异”两个视角进行变式创新,无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运用与思考
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运用与思考引言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或一个解决方法。
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思想,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的。
本文将介绍这种思想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和思考。
一题多问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掌握问题的基本内容后,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疑点。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询问问题、寻找答案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一题多问的思想,就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反复提出问题,追究问题的本质和细节,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我们在学习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的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与运动无关,那么万有引力定律是否也是与运动相关?通过一题多问的思想,我们可以深入地理解一个问题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其知识。
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指的是在学习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或角度,通过不同的表述方法或角度来理解问题。
这种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解方程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种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同一个问题:•消元法:将未知数移项并整理,得到最终的解;•因式分解法:将多项式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形式,然后通过因式分解法得到最终的解;•公式法:对于某些特定的方程,我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公式来求解。
通过一题多变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一个问题,并且可以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指的是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解决方法或答案。
一题多解的思想,就是鼓励我们去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编程时,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优劣性质,例如:代码复杂度、效率等,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
“一题多变”(一)一、“一题多变”的作用: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1、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可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2、习题课中,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
3、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
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
二、“一题多变”的常用方法有: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2、变换题型;3、深化条件,保留结论;4、减弱条件,加强结论;5、探讨命题的推广;6、考查命题的特例;7、生根伸枝,图形变换;8、接力赛,一变再变等等。
三、一题多变,挖掘习题涵量:1、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即通过对习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而对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来研究。
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的品质。
例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
求证:∠BEC=90°.变换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E是AD中点。
求证:CE⊥BE.变换2: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CE⊥BE., E是AD中点.求证:BC=AB+CD.变换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 CE⊥BE.判断E是AD中点吗?为什么?变换4: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C=AB+CD,CE⊥BE.求证:AE=ED.2、变换题型即将原题重新包装成新的题型,改变单调的习题模式,从而训练学生解各种题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
初中数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二)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二)1、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实际上是解题或证明定理、公式的变式,因为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问的同一必然的本质联系,运用这种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位、用各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探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够拓广学生思路,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思维向多方向发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几何证明题。
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OA=4,OB=5,OC=3求∠AOC的度数。
练习:把此题适当变式:变式在△ABC中,AB=AC,∠BAC=90°OA=4,OB=6,OC=2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2、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思索,设法想出解决的办法,从而防止和消除呆板和僵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可以改变条件,保留结论;也可以保留条件,改变结论;或者同时改变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将某项条件与结论对换等等。
例如:已知:C 为AB 上一点,△ACM 和△CBN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
“一题多解、多变”练思维 “多解、多题归一”悟本质
文/王永坚近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已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系统论指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它的启示是: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以某一主题为中心,注意把“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等方法组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综合整体,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一、一题多解,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
例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拼成了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
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解法1】30-30÷6+30÷6×2=30-5+10=35(平方厘米)。
或:30+30÷6×(2-1)=30+5=35(平方厘米)。
【解法2】30+30÷6=30+5=35(平方厘米)。
【解法3】30÷6×(6+1)=30÷6×7=35(平方厘米)。
【评注】比较以上三种解法,解法2和解法3是本题较好的解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拓宽自己的思路,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顺利挖掘出新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培养求异思维,使自己的思维具有流畅性。
二、一题多变,激励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
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
这种习题,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进步,理念在更新。
前两年提出考试要改革,有了《指导意见》,于是一批批探索性、开放性和应用性试题不断涌现;如今又提出课程要改革,有了《课程标准》,其中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应用数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学生学会学习。
面临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势,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要如何从静态转为动态?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效益?该如何引导和组织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等。
我个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作过一些深思和一些尝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
下面,我提出几个实例来分析其引导过程与方法,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一、一题多解,多解归一
对于"一题多解",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解释的:其一,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其二,同一个问题,其结论是多元的,即结论开放性问题。
一题多解,有利于沟通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知识,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多解归一,有利于提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从中择优,培养聚合思维。
例1:如图,已知D 、E 在BC 上,AB=AC ,AD=AE ,
E D C B A
求证:BD=CE.
(本题来自《几何》第2册69页例3)
思路与解法一:从△ABC和△ADE是等腰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这一重要性质,便得三种证法,即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
其通法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证得BH=CH.
思路与解法二:从证线段相等常用三角形全等这一角度出发,本题可设法证△ABD≌△ACE或证△ABE≌△ACD,于是又得两种证法,而证这两对三角形全等又都可用AAS、ASA、SAS进行证明,所以实际是六种证法。
其通性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思路与解法三: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一角度出发,于是用叠合法可证。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D是直径,BC是弦,AD⊥BC,E
添加字母,不写推理过程)
D
思路与解法一:从相等的线段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OA=OD;
2.BE=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AC;
4.BD=CD.
思路与解法二:从相等的角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AEC=∠AEB=∠BED=∠CED =∠ABD=∠ACD=Rt∠;
2.∠ABC=∠ACB;
3.∠DBC=∠DCB;
4.∠BAD=∠CAD;
5.∠BDA=∠CDA;
6.∠BAD=∠BCD;
7.∠CBD=∠CAD;
8.∠ABC=∠ADC;
9.∠ACB=∠ADB.
思路与解法三:从相等的弧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弧AB=弧AC;
2.弧BD=弧CD;
3.弧ABD=弧ACD;
4.弧ABC=弧ACB;
5.弧BAD=弧DAC.
思路与解法四:从全等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AEB≌△AEC;
2.△BED≌△C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D ≌△ACD.
思路与解法五:从相似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ABE ∽△ACE ∽△CDE ∽△BDE ∽△ABD ∽△ACD ,即图中所有的直角三角形两两相似。
思路与解法六:从比例线段这一角度出发,可得如下结论: 1. AE ·DE=EB ·EC 2. BE 2=EA ·ED=EC 2 3. AB 2=AE ·AD=AC 2 4. BD 2=DE ·DA=DC 2
思路与解法七:从其它一些角度去思考,还可得如下一些结论: 1. AE 2+BE 2=AB 2=AC 2=AE 2+EC 2 2. BE 2+ED 2=BD 2=CD 2=CE 2+DE 2 3. ∠BAC+∠BDC=180º 4. ∠BAE+∠ABE=90º 5. BC AD S ABCD ⨯=2
1四边形 6. ACB ABC S S 弓形弓形=
以上两例分别从解法和结论发散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其中例2虽然不要求写推理过程,但实际在分析过程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思维和推断过程,如此便能很好地锻炼观察、猜想、推断、验证等探求能力和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知识是静态的,思维是活动的;例、习题是固定的,而它的变化却是无穷的。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对课本的例、习题进行变式,如: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数据或图形;条件引申或结论拓展;条件开放或结论开放或条件、结论同时开放等。
通过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训练,可以把各个阶段所学的知识、知识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体会数学是一个整体,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以一当十,解一道题懂一类题,提高效率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
例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垂足为E,BF⊥CD,垂足为F,
求证:EC=DF.
变式一: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于E,BF⊥CD于F,BF交⊙O于G,下面的结论:1.EC=DF;2.DE=CF;
3.AE=GF;
4.AE+BF=AB中,正确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4
B.2、3、4
C.1、2、3
D.1、2、3、4
变式二:把直线EF和直径AB的相对位置加以变化,即图形变化,条件和结论均不变,便得新题,变化后的图形如下:
变式三:把直线EF和圆的位置关系由一般的相交变为相切,即图形特殊化处理,原题可以引申为:如图,直线MN和⊙O切于点C,AB是⊙O的直径,AC是弦,AE⊥MN于E,BF⊥MN于F,
N
(1)求证:AC平分∠BAE;
(2)求证:AB=AE+BF;
(3)求证:BF
2
=4
EA
EF⨯
(4)如果⊙O的半径为5,AC=6,试写出以AE、BF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变式四:把直线EF动起来,由相切变为相交,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并推断原有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即把原来的封闭型试题演变为动态几何探索题。
题目如下:
(1)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与⊙O有一个公共点C,过A、B分别作L的垂线,垂足为E、F,则EC=CF.
(2)上题中当直线L向上平行移动时,与⊙O有了两个交点C1 、C2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经过推证,我们会得到与原题相
应的结论:EC1=FC2;
(3)把L继续向上平行移动,使与弦C1C2与AB交于点P(P不与
A、B重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请你在圆中将变化后
的图形画出来,标好对应的字母,并写出与(1)、(2)相应的
结论等式,判断你写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若成立,给予证明。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结论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
象以上这种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题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去分析和研究,是举不胜举、美不胜收的。
我想,拿到一个题目,如果这样深入去观察、分析、解决与反思,那必能起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增大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是自主探索,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就无需茫茫的题海,唯恐学生不学了。
我会继续努力并也建议老师们深入去研究课本的例、习题和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象学生一样,不断追求新知,完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