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马一茗

合集下载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哲学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安迎涛马晓宁摘要:文章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理论为主线,从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和对象,以及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分析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贡献和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保障;启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整个社会结构性变化,社会保障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且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使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体系的规范,甚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是必要的马克思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论述了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是抵御社会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特别提出,建立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所创造的必要劳动价值,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者如果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未能满足自身所需要的保障,那么社会再生产就很难进行下去,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本主义的生存链条环节性中断。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政府遵循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国家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被打碎之后,整个社会经济管理的任务就落到无产阶级国家身上,必须在未来社会“建立国家工厂。

国家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资料,并且负责照管丧失劳动力的人”。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分析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分析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下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分析引言马克思作为近代西方重要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建设。

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视阈出发,分析中国农村养老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

一、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是19世纪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他对社会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保障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应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责任。

他强调了国家和社会应当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失业者等。

马克思主张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通过税收和国家财政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福利和保障。

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大部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现在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金来源不足: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依靠农作物种植和家庭经济来维持生计,但是随着农业收入逐渐减少和人口减缩,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来源不足,生活困难。

2. 养老医疗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养老医疗服务不足成为困扰农村老年人的一个问题。

3. 家庭养老情况差: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子女外出务工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家庭养老的现状也越来越差。

4. 养老人口管理难题: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居家养老人口增长,养老人口管理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严重。

2. 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马克思主张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转型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中国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来源。

3. 养老医疗服务的完善:马克思主张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和建设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人 民生 活 、 调 节 社 会 分 配 的 一 项 基 本 制 金 ,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 , 如学校 、 保健 三, 用 来应付 不 幸事故 、 自然 灾害 等 的后
度” , 并且要 “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 民的社 设施等, 也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基 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 ” “ 剩下的总产品中的 会保障体 系” 。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马克 金 。 ” 所 以, 国家当局都是保证社会保障制度 另一部分 是用 来作 为消费资料 的 。在 把 思恩格斯社会保 障思想 , 使其为我 国社会 贯彻实施的最终主体 , 通过行政权威 , 法律 这部分进行个 人分配之 前, 还得从里 面扣 保 障制度 的改革 , 体 系的规范 , 甚 至问题 措施等维护社会保障 的公平与效率 。 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保障民生
懿节 { 艚
马克思社会保 障思想 及其对 我 国社会保 障 的启示
安迎涛 马晓 宁
摘 要 : 文章 以梳理 马克 思主义 经典作 去, 随 之 而 来 的 则 是 资 本 主 义 的 生 存 链 条 随着资 本主义社会 的发展 , 资本家对 _ T人
家 的社 会 保 障 理 论 为 主 线 , 从 建 立 社 会 保 障 的 环 节 性 中断 。 必要性 、 社 会保 障的责任 主体和对 象 , 以 及 社 会 保 障 的 基 金 来 源 等 方 面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社 会
出, 建立保障制度是社会 主义社会发展 的 地大 量地被卷 入现役 劳动军 的队伍 。第 分 , 并 非资本 家的体恤 和眷顾 。另外 , 社
必 然 要 求 。马 克 思 认 为 , “ 劳 动 者 所 创 造 三类 是衰败 的 、 流落街头 的 、 没有劳 动能 会保 障基 金不单单 在资本 主义生 产方式

2016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解读

2016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解读

2016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解读《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是由3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首部全面、综合、权威的社会保障年度报告,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的第一部公开的社会保障智库报告。

下面跟rencai来看看相关的解读!2月18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陈鹏鸣先后向与会者介绍了报告的研究、编辑与出版过程,以及该书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观点。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报告的基本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报告》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的第一部公开的社会保障智库报告,是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发展情况的全景式读本。

全书聚焦“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展望,包括总报告、十个专题报告,以及对2015年中国发生的社会保障十大事件和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动态的解读。

报告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历了世界社会保障史上最全面而深刻的制度变革,目前正在从长期渐进的试验性改革状态向成熟、定型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迈进。

“十二五”(2010-2015)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投入规模空前、发展速度最快、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也是作为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转型的重要过渡时期,已经建立的普遍性养老金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制度、综合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和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的福利措施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表明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

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任务还未完成。

当前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发展理念存在迷雾,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公平性不足与效率不高并存,责任不清与责任失衡,这些问题导致了制度变革长期无法定型,不仅未能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而且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摘要】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强调社会应当为所有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泛,需要提高覆盖面,特别是关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福利。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在于强调社会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我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启示、加强、必要性。

1. 引言1.1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简介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认为,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提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马克思主张社会应该为每个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在遇到意外或者失业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他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可以减轻贫困人口的经济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马克思也强调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和公平性,主张社会应该为每个劳动者提供相同的基础福利待遇,确保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尊严。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强调了社会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权利和福利。

这一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2 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可以说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的。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高,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相对比较完善,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居民则相对较低。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等,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保 障理 论 。马 克 思 在 《 哥达 纲 领 批 判 》 阐 述 了 社 会 保 障 基 金 中 的来 源 一 思 想 , 克思 在 阐述 社 会 产 品 的分 配 时 指 出 . 个 人 马 在 消 费 品进 行 分 配 之 前 还 必 须 扣 除 :第 一 ,和 生 产 没 有 关 系 的 “ 般 管 理 费 用 ; 二 , 来 满 足 公 共 需要 的部 分 . 学 校 、 健 第 用 如 保 设 施 等 ; : ,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的 人设 立 的基 金 ; 之 , 是 现 第 =为 二 总 就 在 属 于 所 谓 官 办 济 贫 事业 的 部 分 。 ” 据 马 克 思 的 这 一 理 论 , 根

在 国 民收 入 的 初 次 分 配 中应 当 扣 除 用来 支 付 不 幸 事 故 、 自然
灾 害 等 的 基 金 。 再 分 配 的 过程 中扣 除 “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的人 在 为 设 立 基 金 ” () … 以满 足 社 会 稳 定 的需 要 。马 克 思 的这 一 论 述 从 社 会 产 品 分 配 的 角 度 概 括 了 社 会保 障制 度 的 内 容 ,成 为社 会 保 障 实 践 的 重要 理论 依 据 ,指 出 了 建立 社会 保 障 基金 的必 要 性和基金来源。 克思在《 本论》 马 资 中指 出 :利 润 的一 部 分 , “ 即 剩 余 价 值 的 一部 分 , 须 充 当保 险基 金 。” 必 这部 分 基 金 “ 至在 甚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消 灭 以后 也 是 必 须 继 续 存 在 的一 部 分 ” 。 “ 部 分 基 金 是 收 入 中 既 不 作 为消 费 也 不 一 定 用 作 积 累 的 唯 这 部 分 ” ¨ ) 这 里 , 克 思 阐 明 了社 会 保 障 基 金 具 有 专 门 _一 。在 2 马 的用 途 , 且 存 在 于 不 同 的 生产 方 式 条 件 下 。 并 社 会 保 障 是 一项 社 会 化 的事 业 , 实 现 社 会 化 , 然 要 有 要 必 定 的 责 任 主 体 来 承 担相 应 的 责任 。对 此列 宁提 出 了 国家 责 任 主 体 说 , 指 出 :最好 的 工 人 保 险 形 式 是 国 家保 险 , 种 保 他 “ 这 险 是 根 据 下 列 原 则来 建 立 的 : 一 ) 工人 在 下 列一 切场 合 ( ( 伤 残 、 病 、 老 、 疾 ; 有 怀 孕 和 生 育 ; 育 者 死 后 所 遗 寡 妇 疾 养 残 还 养 和 孤 儿 的 抚恤 ) 失 劳 动 能 力 . 因 失业 而失 掉 工 资 时 国 家保 丧 或 险 都 给 工 人 保 障 ;二 )保 险要 包 括 一 切 雇 佣 劳 动 及 其 家 属 ; ( ( ) 一 切 保 险 者 都 要 补 助 全 部 工 资 的原 则 予 以补 助 , 时 三 对 同 切 保 险 费 都 由企 业 主 和 国家 负担 ; 四 )各 种 保 险都 由统 一 ( 的 保 险 组 织 办理 .这 种组 织应 该按 区域 或被 保 险 者完 全 自理 的 原 则 建 立 。 ” ]4 [( 34 P 二 、 克 思 主 义社 会保 障思 想 及 其 在 当代 中 国 的新 发 展 马 新 中 国 成立 后 , 国建 立 的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 以计 划经 济 我 是 和 产 品 经 济 作 为理 论 基 础 , 用 原 苏 联 的 “ 家 统 包 ” 式 建 沿 国 模 立 起 来 的 。 改革 开放 之 后 , 别 是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建 立 , 特 越 来 越 迫切 地要 求 改 革 旧 的社 会 保 障体 系 ,建 立 与市 场经 济 相 适应 的新 型保 障制 度 。 ( ) 泽 东 坚持 和 发 展 了马 克 恩 的 社会 保 障 思想 一 毛 14 年 , 9 5 毛泽 东 在 《 联 合 政 府 》 文 中 指 出 :所 谓 国 民 论 一 “ 卫 生 , 开 j亿 六 千万 农 民 , 离 三 岂非 大 半 成 了空 话 。 ” _㈣ 中 华 _( 4 n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提供社会福利的重要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探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必要性1. 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这使得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的压力。

同时,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需求。

因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势在必行。

2. 解决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

然而,在现实中,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现象。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享受较多的社会福利,而低收入群体则面临社会保障困境。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也较大。

因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更加公平合理分配。

3.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效率和可持续性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存在效率低下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大量的行政成本和制度刚性使得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变得低效。

此外,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经济压力,使得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维持。

因此,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路径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的法律,明确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保障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执法机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制度的执行。

2. 推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可以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保障等多种保障形式。

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引入市场机制和多元化运作方式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和多元化运作方式。

这可以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运作、推动商业保险发展以及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多元化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作者:郑功成2010年11月10日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5[ 摘要]社会保障作为各国重要的基本制度安排,由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工具转变为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合理共享的财富分配机制,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之路,就是在尊重这一制度的客观规律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将人民引入一个安全、平等、自由、尊严的福利社会。

[ 关键词]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中国之路[ 作者简介]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872)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我国已经站到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新历史起点上,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时代。

新的时代要求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上更为公正、健康、可持续的强国之路。

在这条必由之路上,通过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除国民后顾之忧,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并促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不仅是人民日益强烈的呼声和社会公正的体现,而且是国民经济由外贸、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驱动、民生质量改善模式转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因此,从战略高度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之路,尽快促使社会保障改革从试验性阶段步入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客观上已经刻不容缓。

一、国际视野下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律建设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明了这一制度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是社会保障思想还是社会保障实践,均源远流长。

2000 多年前中国孔子的大同社会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佛教基督教教义等,其实构成了当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历史渊源。

在社会保障实践方面,追溯早期历史,在西方有救苦济难的宗教慈善,中国则有历代王朝的救灾济贫措施。

进入资本主义初期,由于要求劳工自由流动、自由聘用及土地买卖所导致的流民,承担并规范相应的救济行为便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英国1601年颁布5济贫法6为标志,以及此后多个欧洲国家仿效建立相应的济贫制度,成了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忽略的措施。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前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前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前景一、引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中国近年来的重大变革之一。

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自改革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前景。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程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单薄,主要由企业担负和家庭负担。

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实行“抚恤制度”、“退休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改进因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引起的社会保障问题。

1991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社会保障制度方案》,明确了公民社会保障基础制度、社会领域保障措施、多元化社会保障、参保管理体制等四方面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该方案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后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2、到21世纪初期的深入阶段199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社会保险法》,并相继实施五项社会保险制度: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晚年生活。

2003年,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征收方式进行了改革,将企业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缴费。

此举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负担,又可以增加基金积累,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200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加大对社会保障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3、到21世纪后期的完善阶段从21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完善。

2011年,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深化职业年金制度改革”等目标,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之路2011-09-19 16:28:18郑功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演讲录音整理)作者简介:郑功成,(1964—),湖南平江人。

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谢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师生进行交流。

研究社会保障的人都知道,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创立是以1881年、1883年和1889年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为标志的,但是谁创立的呢,历史总是将功劳归于伟人或者政治家的,创立者便叫俾斯麦,或者再加上德国皇帝,但我认为,社会保险制度的真正创立者应当算是德国的工人阶级,德国的工会组织,因为是工人阶级需要,也是工人阶级及其工会组织通过斗争获得的正当权益。

今天,我就想重点谈谈社会保险,因为社会保险在工业社会里是社会保障主体的或者说主要的制度。

把社会保险建设好了,一般来讲,社会保障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第二个方面,社会保险总是跟劳动者的利益密切相关的。

社会保险的创立,传统的社会保险,都是跟受雇的劳动者的权利密切关联。

尽管现在北欧国家公民的社会保险权利和就业权利有了一定距离,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应该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还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与工资并重的一项法定基本权利,所以在这里讲社会保险,是比较合适的。

第三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中,社会保险是最受关注的,也是关系最多人利益的制度安排,并且这个制度变革过程异常复杂也异常艰难。

基于这样几个方面,我想在此谈谈中国社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

一、社会保险的功效与重要性什么是社会保险?教科书上有各种不同的定义。

但我不太想讲书本。

我曾给社会保障下过一个定义:它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一个制度安排。

中国社会保障名人录

中国社会保障名人录

注:本名录以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领导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构成员为主要参照,并增补了一些社会保障界有名学者,明显是不全面的,在此仅供参照,若有错误之处请读者不惜指出。

中国社会保障战略研究中心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常委书记兼副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及中国社会法研究会会长贾俊玲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国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吕学静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王鉴岗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宋宝安教授南开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主任关信平教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童星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教授浙江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桂世勋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丁建定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兼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席恒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教授、北京地域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常委书记兼副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及中国社会法研究会会长贾俊玲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国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吕学静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王鉴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感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感人事学院潘锦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感人事学院韩克庆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感人事学院杨立雄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副教授华南地域专家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教授政务学院岳经纶副教授岭南学院郭小东教授、宋世斌副教授厦门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徐延辉教授财政系主任陈工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宏洛教授广西大学党委书记阳国亮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文华教授,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毅武教授,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系林毓铭教授、经济系姜永宏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建武教授,广东省社科院社会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教授广州大学经济系主任陈喜强教授、商学院夏明会教授等专家上海地域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胡苏云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丛树海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郭士征教授、钟仁耀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梁鸿教授、经济学院封进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桂世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潘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部长章晓懿副教授上海政治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吴鵬森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张留禄教授中南地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丁建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雷洪教授和石人炳教授吴中宇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保真教授、黎民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银娥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刘俊霞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江立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财务系郑传锋教授,湖南行政学院副院长邓薇教授,郑州大学张明锁教授河南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茂松教授河南大学黑启明副教授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华黎副教授津冀晋鲁地域南开大学的关信平教授、陈卫民教授、彭华民教授,天津大学的张重生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的凌岚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李北柿教授山东大学高鉴国教授、苏春红副教授,济南大学高灵芝教授,内蒙古大学于存海教授,山西财经大学赵俊康教授山西社科院谭克简教授,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西南地域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林义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陈滔教授、四川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蒲晓红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蒋远胜教授、四川经济管理学院赵立人教授、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钱宁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比天云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家智教授、贵州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飞腾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研究员、社会学所所长郭虹研究员西北西北大学席恒教授、许琳教授、任保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思锋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永春教授、张正军教授青海大学张建英教授、宁夏大学苏东海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周明教授、刘芳教授其余有名专家(非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构成员):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李珍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大松武汉大学教授、博导费梅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未完待增补)。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总线路图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总线路图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3月/1日/第003版声音・观察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总线路图本报记者林晓洁“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障研究重大战略项目。

这项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担任总负责人,由数十位专家组成1个核心组和30多个子项目课题组进行有总有分的研究,先后有数百位学者和官员参与研讨。

经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4卷本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描绘出我国社会保障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蓝图。

这是一份精心勾画的中国社会保障战略蓝图。

这是一个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与各级官员智慧的结晶。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蓝图里,我们看到了我国将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美好未来。

“三步走”的循序渐进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是一项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国家战略研究项目。

它主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居民,以缴费型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本世纪中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欲速则不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三步走”发展战略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2012年),初步构建“两免除一解除”(通过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免除人们的生存危机,通过医疗保障制度免除人们的疾病忧患,通过养老保障从制度上解除养老后顾之忧。

)的基本保障制度支架(覆盖全民的社会救助、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险体系);第二阶段(2013年-2020年),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第三阶段(2021年-本世纪中叶),全方位地满足国民社会保障需求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载陈佳贵、王延中主编:《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No.4》,第一篇,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第1-52页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一、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变化(1949-1978年)郑秉文 高庆波 于环本篇完成于200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新中国走过的60年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

在这60年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全面覆盖,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偏重城市到城乡统筹,从追求温饱到和谐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

(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概述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政府应按照各地各业情况规定最低工资。

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这是新中国在成立之时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福利保障项目。

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苏联“国家保险”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确立。

在覆盖范围方面,劳动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

但是后来由于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全民所有制开始一统天下,导致了劳动保险逐步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特权;在筹资和资金统筹方面,《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必须按月缴纳相当于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工工资总额的3%作为劳动保险金,其中的30%上缴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劳动保险统筹基金,70%存于该企业工会基层委员会,作为劳动保险基金;在待遇方面,由于劳动保险制度是对计划经济低工资制的补充,因此,它为劳动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保障,在1953年和1956年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两次修订,各项保险待遇进行了调整,总体保障水平是上升的。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哲学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安迎涛马晓宁摘要:文章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理论为主线,从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和对象,以及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分析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贡献和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保障;启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整个社会结构性变化,社会保障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同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且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使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体系的规范,甚至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是必要的马克思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论述了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是抵御社会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特别提出,建立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所创造的必要劳动价值,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者如果在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未能满足自身所需要的保障,那么社会再生产就很难进行下去,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本主义的生存链条环节性中断。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政府遵循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国家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被打碎之后,整个社会经济管理的任务就落到无产阶级国家身上,必须在未来社会“建立国家工厂。

国家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资料,并且负责照管丧失劳动力的人”。

_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_理_省略_校科学研究成果奖_人文社会科学_

_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_理_省略_校科学研究成果奖_人文社会科学_

《中国社 会保障改革与发展 战略 理念 、 目标与行动方案 》 等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年 月 ,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 学研 究优 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项 , 其 中一等奖 项 , 二等 奖 项 , 三等奖

奖名单 。 本届共产生获奖成果
项, 成
果普及奖 项 。 由郑功成教授主笔 , 普全 、 彭宅文 、 杨立雄参与合作完成的 《中国社会保 障 改革与发展战略 理念 、 目 标与行动方案 》 荣获本届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一 等奖 , 这也是本届评奖的最高奖级 。获得本届优秀成果奖的社会保障研究成果清单见下表
桂林 林 封进 进
论文奖 奖
《江 苏社会科 学 》
钟涨宝
狄金华 华
著作奖 奖
高等教 育出版社 社
丁建定 定
人 健康与 医疗保险的 实证分析 析
经 济发展 、 社会福利与治理结构 构 健 康需 求与 医疗保 障制 度建 设 中 国农村的研究 究 农 村 土地 流转 与农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的 完善 善 西 方国家社会保 障制度 史
论文奖 奖 对 著作奖 奖
《经济研 究 》 格致 出版社 、 上海 三 联 书店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社
一等奖
中国社 会保 障 改革 与发展 战略 —
理念 、 目标 与行 动方案
研究报 告奖
国务院领导 同志批示 二等奖
郑功成 主笔
关于北京市

年 实施新 型
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状 况调 查报告
研 究报 告 奖
北京市 有关 领 导 同志批

王红 漫
三等奖 新 型农 村合作 医疗基 金运行 过程 中 研 究报告 奖 黑龙 江 省卫 生厅 等 单位 位 高广颖 孟建 国 朱俊利 利

社会保障改革要有新思路

社会保障改革要有新思路
民政 部 门 统 一 管 理 社 会 救 助 事 务 。பைடு நூலகம்
尽管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改 革 取 得
了较 大 的 成 就 。 然 而 。 仍 然 存 在

会 保 障制 度 改 革 取 得 了 明显 成 效 。
主 要表 现 有 :
些 不 容 忽 视 的 问 题 ,具 体 表 现 : 1 、在 养 老 保 险 制 度 方 面 。 现
有的 ;二 是 对 巳退 休 的 老 人 仍 采 取 现 收 现 付 制 , 老 人 的 个 人 帐 户
只好 空 帐 运 转 。这 就 意 味 着 正 在
住 房 分 配 正 由 实 物 分 配 变 为 货 币
分配 。 医 疗 制 度 改 革 正 在 深 入 . 全 国 有 4 %的 城 市 采 取 了 医 疗 保 4 险制度 的统 帐 结 合模 式。 医疗服 务 体 制 、药 品 供 应 与 管 理 制 度 、 卫 生 预 防 与 健 康 保 障 制 度 的 配 套 改革也正在进行。 总之 。经 过 l 0多 年 的 渐 进 式
正 在 扩 大 。 新 制 度 对 旧 制 度 的 替
前 在 全 国 一 部 分 城 市 采 取 的 模 式
也 是 统 帐 结 合 。 这 一 制 度 设 计 令
担 着机 关 事 业 单 位 工 作 人 员 各 种
维普资讯
・改

探 索 ・
人费 解 。 养 老 保 险 的 需 求 是 可 以
恰 碰 到 了 巨大 的 财 政 困 难 。 造 成 财 政 困 难 的 主 要 原 因 有 两 个 : 一
只负 责 劳 动 者 的 基 本 生 活 保 障。 包 括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基 本 医 疗 保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陶媛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08()26
【摘要】马克思认为,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其长期存在是必然的。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总页数】1页(P37-37)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保障;和谐社会
【作者】陶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2.1
【相关文献】
1."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r——"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J], 何晖;芦艳子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理论探索——《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评介 [J], 许俊千;
3.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兼论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J], 丁建定
4.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J], 王寒;孙堂厚
5.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现实意蕴——兼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J], 樊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新思路

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新思路

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新思路
刘畅
【期刊名称】《经济论坛》
【年(卷),期】2004(000)022
【摘要】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这一方面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以有限的国力来优先解决城市紧迫问题的一种政策选择。

因此,农村居民向来较少感受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安全可靠性。

他们只有非常有限的救灾济贫以及乡村集体解决的五保户保障等,以致于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专利。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刘畅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财政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9
【相关文献】
1.《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研究》简介 [J], 鲁涛
2.转型农村的社会保障改革路径 [J], 周启恒
3.社会保障改革要有新思路 [J], 马一民
4.以学术视野透视农村社会保障改革进程——评刘峰的新作《新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研究》 [J], 邓子纲
5.建立与农村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思考[J], 操国胜;尹文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大突破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大突破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大突破
崔凤
【期刊名称】《新长征》
【年(卷),期】1998(000)012
【摘要】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后的国务院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这一部门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改革后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1998年以前,人事...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崔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7
【相关文献】
1.近十年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总结 [J], 田媛
2.德国科尔时期社会保障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 [J], 卢成会;吴丽丽
3.西欧社会党的社会保障改革的理念对我国的启示 [J], 曾瑞明
4.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社会保障改革的思考 [J], 董雅芸
5.基于城镇化视角的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研究——以养老保险为例 [J], 许海霞;赵鸿鑫;谢昆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摘要]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长足发展,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多种病症频发,已无力适从时刻发展的经济社会,因此,需要通过改革完善追随社会发展的速度才能与之相匹配。

本文试从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亚洲某些典型国家与地区成功的建设和改革经验得出启示,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 改革开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启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的一种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系社会稳定、推进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

伴随着我国35年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到能够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我们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过的是一条艰难的改革之路。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一)中国具体国情的特殊要求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意味着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促使我们必须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城乡之间二元经济结构一直未能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这一难题,这也增加了对社会保障需求。

(二)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一个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引领性的决定,意味着在改革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加关注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制度里面的公平性和持续发展性。

一个具有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将会为实现我们中国梦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支撑。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存在着若干方面的缺陷与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讲,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的法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保障,但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所以时至今日,虽然有很多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虽然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但却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社会保障的法律,这使得我们在推广社会保障制度时带来很大的不利。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制定专门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二)规模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处于不同的状态。

受各地之间的收入水平、经济模式以及社会保障专门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影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群众仍然处于基本温饱或者缺少保障的状态。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初期,大部分享受到保障服务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在城市,比如机关单位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并没有完全被纳入到社会保障的机制。

虽然随着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新农合保险等面向农村的社会保障逐步开始完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比较狭窄。

”此外,由于制度和社会的确实,导致社会保障对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关注和保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比较狭窄。

(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比较明显,这导致对全体社会的社会保障资金需求特别大。

这主要表现在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体系建设、失业保险当中,普遍存在着资金链发生断裂、资金缺口比较大和后续资金来源等问题。

这些问题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运行的基本情况,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的统筹兼顾必须要解决好资金筹措和使用的基本问题等。

因此,解决好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也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四)社会保障运行效率比较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具有社会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社会保障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解决,这是因为市场机制的调节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而社会保障制度又需要我们有一个安全的防护网,所以如果单纯靠市场调节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预测性。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实现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因为社会保障就有一定的社会性,不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整个社会的稳定。

“市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公共产品,所以两者之间有着比较多的矛盾。

”三、亚洲国家与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挑战。

因此,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相比,有着比较类似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因此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第一,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强调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法制化。

“社会保障作为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

社会保障立法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按照既定目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综观新加坡、日本、印度、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它们在社会保障发展的初期都十分重视立法,在严明的法律体系保障下,确保了社会保障措施的顺利实施。

“比如在新加坡,立法先行,制度运行法制化是其社会保障制度成功运行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明确的立法程序、健全的法治精神,在其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租屋建设”计划中得到贯彻实施。

”第二,亚洲的国家普遍采用较为低的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

战后亚洲各国普遍把发展经济,恢复经济增长作为第一要务,这也就使得各国普遍采用相对比较低的社会保障政策。

尤其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国家(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普遍不是特别高,这就使得能够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发展经济。

“香港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原则就是保障基本生活为主,不盲目追求高福利,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过重的负担。

”2013年,香港社会福利开支总额只有557亿港元,只占公共开支总额的19%,远远低于西方30%~50%的比例关系。

”第三,重视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相对于西方社会绝大多数社会保障都是由政府或者社会买单,亚洲由于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刻,这导致社会保障模式也有着比较强大的儒家家庭文化。

“我们强调家庭的道德责任以及对国家、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家长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互助关系,”[9]深刻的影响着我们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一方面,这大大减轻了对于社会公共的需求程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个人家庭对于社会保障的义务。

“比如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里面,其中“保健储蓄计划”,是一项全民医疗储蓄计划,参加该计划的个人需将一定比例的工资存入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其直系亲属今后的医疗费用和健保双全计划,作为一项低收费医疗保险计划,健保双全计划旨在协助身患重病或顽疾的患者支付其在入住B2/C级病房期间产生的高额住院费用,投保该项计划的患者应先行支付自付款额,随后健保双全计划将赔付余额的80%-90%。

这一系列计划都强化了家庭保障功能,增强了对于国家、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意识。

”第四,量入为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

由于人口逐渐进入老年化,导致社会保障费用骤增,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这个方面新加坡采用了完全储蓄积累制,具体来说就是员工在工作时间政府当局缴纳保险基金,政府对该基金生涯,投资增值。

当其退休以后,其获得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这部门基金所投资获得的利钱收入。

而新加坡由于长期以来发展金融行业,所以政府有着充足的手段能够使社会保障基金能够获得可靠的回报收益。

四、对中国的经验启示和借鉴通过对以上一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总结出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加强社会保障的相关立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实践告诉我们,“法律以其公正性和强制性而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点,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温度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保证。

”因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日益深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

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中一项紧迫而严峻的任务。

应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比较缓慢的状况,加快立法步伐,抓紧把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增强社会保障的强制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这一制度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二,立足国情,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渐进式社会保障体系。

以国情为基点构建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已经成为亚洲各国(地区)普遍遵循的原则。

从新加坡、香港等社会保障发展的规律来看,它们均是依据本国或本地区具体情况来选择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和政策架构,受到本国或本地区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制约。

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中国应在遵循社会保障制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福利。

第三,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

从新加坡等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例子可以看出,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基金征收体制。

其次,在征收基础上,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其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应成立相对独立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会及社会保险银行,或者社会保障机构与专业银行联合组建信托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基金的管理,进行投资融资。

同时建立严密的监督、审核、检查制度,国家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尽量减少政府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对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第四,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我国应该制定当下基本国情和社会保障现状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多种途径确定合理的保障范围、适度的保障水平、精确的保障规模,并确立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保障负担,避免出现个人保障过重的现象,同时国家出资和雇主出资的比例做到尽量合理,既不能太多,造成压力,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同时国家财政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来为社会保障改革服务,以用来保障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能够高效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