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旅游消费文化
第1章旅游文化概述(课堂PPT)
.
43
三、旅游文化的构成
旅游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经营文化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产品经营文化 旅游企业经营文化 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
.
44
四、旅游文化的特征
多元二重性 大众性 双向扩散性
.
45
一、单项选择题
练习题
1.动机产生于 A.需要
B.态度
C.知觉
() D.兴趣
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这种定义方法把文化理解成为解决 问题而进行的特殊调节的一种模式, 强调学习某些文化习惯的观点。
“文化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对象包括 传统的谋生方式和反应方式,以其有效 性而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
——福德
.
9
一、文化的概念
结构性的定义
这种定义是针对“文化的模式或组织”的,其特 点是把文化现象进行高度的抽象,从而可以具有 广泛的内涵。
B.表情
C.思想
D.行为
()
10.文化的基本特征,指的是文化的
A.共性
B.个性
C.民族性
.
D.地域性
()
30
二、多项选择题
练习题
1.克鲁伯等人把1871至1951年出现的多种文化定义归纳成的类别有 ( )
A.描述性定义 D.心理性定义
B.历史性定义 E.结构性定义
C.规范性定义
2.应用研究中文化的具体分类包括
再次,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 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 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这 并不在于它们的外在砖石材料,而在于它们所体 现出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标准,在 于它们所包含的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的力量。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旅游产品与开发
(二)旅游产品的无形性
旅游产品之所以具有无形性的特征, 旅游产品之所以具有无形性的特征,可以从旅游产品购买 之前、购买之中和购买之后的具体情况中反映出来。 之前、购买之中和购买之后的具体情况中反映出来。 旅游产品在购买以前只是旅游者心目中的一种印象。 旅游产品在购买以前只是旅游者心目中的一种印象。旅游 产品在购买时主要是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产品在购买时主要是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购买所得 的不是一件有形物品(除旅游购物品外) 的不是一件有形物品(除旅游购物品外),主要是从离家到返回 居住地的一次完整的经历和一次美好的体验。 居住地的一次完整的经历和一次美好的体验。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
旅游产品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同任何其他产品一样, 旅游产品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同任何其他产品一样,也具 有价值。其价值是指凝结在旅游产品中的无差别的、 有价值。其价值是指凝结在旅游产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的一 般劳动。与一般产品相比,旅游产品在价值构成、 般劳动。与一般产品相比,旅游产品在价值构成、价值决定和 价格形成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价格形成等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一节 旅游产品的含义 第二节 旅游产品的构成 第三节 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产品的周期
第一节 旅游产品的含义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二、旅游产品的价值 三、旅游产品的特征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 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 产品的定义从量的方面规定了旅游者每一次活动所消费的各种 物品和服务就是一单位的旅游产品; 物品和服务就是一单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定义还从质的 方面明确了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中所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 务的总和,它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 务的总和,它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旅游服务 等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等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第3章 旅游文化的功能、地位与形成
(三)保持文化传承 旅游文化本身包含了各种人类文化信息,旅游文化自身 的传承,也使得人类文化得以传承。 《黄金草原》记载了9世纪中叶马苏第游历南亚与北非的 所见所闻,旁征博引,资料广泛,有希伯来的《圣经》、 古代的传说、波斯的古史、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阿拉 伯前辈历史家麦格底西、伊本· 希沙姆、泰伯里等人的著作。 中国游记不但包含了哲学、政治、宗教、道德、哲学、 民俗等各种不同指向,而且蕴含了中国文化精神与内核。 苏轼的《赤壁赋》可为代表。
(四)推进文化转型
在西方文化转型过程中,旅游体验自始至终都扮演着一个重 要的角色,“通过内向性认证而导致的西方文化转型,其主要 动力乃是旅游体验文化带来的。”(郭少棠,2005) 在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过程中,海外游记起到了先导作用。 《漫游随录》是王韬1867年旅欧见闻,突破了“夷夏之辩”、 “体用”或“道器”之争的局限,闪烁着超越时代的文化启蒙 之光。 《新大陆游记》是梁启超旅美游记,既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政 治观念的散射,又为认识和借鉴美国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1920年秋赴苏考察写 成的两本游记,首次用文艺形式勾画出十月革命后苏联那种 “红光烛天”、“赤潮澎湃”的图景,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 创业的艰辛”及人民掌握历史命运的伟力。
(三)神化自然
神化自然即通过观念或行为,赋予自然某种神灵,使之更加神秘、 更具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大自然的神秘色彩逐渐消退,而造神运 动却从未停止。在神化自然方面,旅游文化功莫大焉,景观设计开发 者的贡献尤其突出。
(四)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一般是指自然的人文化过程。狭义的人化自然则指自然的 人格化,即通过拟人的方式,使自然具有人的属性。如前所述,人是 自然之子,对自然既敬畏,又热爱。敬畏时敬若神明,热爱时引为同 类。于是,在神化自然的同时,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人的性格、 人的美德。
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旅游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基本属于现在狭义文化的范畴。
()A:对 B:错答案:对2.西方对文化的概念是从精神生产活动开始的,逐步引向物质生产活动。
()A:对 B:错答案:错3.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要素。
()A:对 B:错答案:对4.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者文化,具体是指旅游经营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文化需求等。
()A:对 B:错答案:错5.旅游消费文化是,包括和旅游审美行为文化。
()A:错 B:对答案:对6.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A:精神B:制度C:文化D:物质答案:文化7.从形态结构上说,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组成。
其中,()是文化的核心。
A:精神文化B:价值观念C:物质文化D:无差别答案:价值观念8.旅游文化的()是不同地区旅游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各地文化特色和优势的体现。
A:综合性B:民族性C:地域性D:传承性答案:地域性9.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
A:旅游内容的地域性 B: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C:旅游内容的传承性 D:旅游内容的新颖性答案:旅游内容的丰富性10.旅游文化的()是旅游文化独特性的表现,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之所在,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正说明了旅游文化的民族性地位。
A:民族性B:地域性C:综合性D:传承性答案:民族性第二章测试1.进入母系氏族公社,西安半坡氏族是长江流域的典型。
()A:对 B:错答案:错2.南宋时期宋慈的《千金方》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比西方早300年,对法医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A:错 B:对答案:错3.东晋灭亡后,在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4个小王朝,称为南朝。
旅游消费文化课程设计
旅游消费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旅游消费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旅游消费中的合理消费观念,了解不同地区的消费文化差异。
3. 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和当地文化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资料搜集、分析,提高对旅游消费文化的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旅游消费计划。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旅游消费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理性消费。
3. 学生能够尊重并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消费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文化,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正确的消费观。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旅游消费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探讨和理性分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消费文化概述- 旅游消费的定义与特点- 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2. 旅游消费观念与行为- 合理消费观念的培养- 旅游消费行为的分类与特点- 消费者权益保护3. 地区消费文化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的消费文化特点- 世界各地的消费文化差异4. 旅游消费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旅游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旅游消费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影响5. 旅游消费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旅游消费文化概述第二课时:旅游消费观念与行为第三课时:地区消费文化差异第四课时:旅游消费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第五课时:旅游消费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旅游消费文化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教材中关于旅游消费的定义、特点、消费观念、地区差异、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从旅游消费文化视角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Times Finance摘要:关键词:一、研究旅游消费文化可以作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新视角旅游消费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意识支配下,人们在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消费理念、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和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旅游消费文化可分为旅游消费主体和客体文化,旅游消费主体文化是指消费者(或消费市场在旅游消费中所表现的某种文化特性,这种特性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旅游消费客体文化是指反映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任何旅游产品生产出来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旅游消费心理和需求,否则生产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为中心,从而满足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
重视旅游市场的文化特性研究,以市场为起点和终点,确定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导向和规模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旅游者为了追求文化享受,追求自我完善,才进行旅游活动,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脱离文化研究,旅游产品只有体现出各种特定的文化特色才能吸引目标旅游者,从而产生旅游消费。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必须充分考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这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
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属于旅游消费客体文化的范畴,研究旅游消费客体文化可以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消费主客体文化分析(一旅游消费主体文化分析到乡村去旅游的既可以是城市居民,也可以是乡村居民;既可以跨区域长线旅游,也可以是环城游憩带内城市居民的周末旅游。
乡村旅游的市场与行为特征完全取决于乡村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以及区域组合。
我国的乡村旅游具有城市居民消费和短距离的行为特征,成为乡村旅游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实际所决定的。
我国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大中城市,而大中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为乡村旅游市场的文化特性。
旅游营销与策划第三章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
地点 政治
征
程
反应产品品牌选选择择
经销商选择 购买时机选择
促销 文化
购买数量选择
研究“黑箱”的一般方法是根据其外部行的为表现,尽量
地黑箱“(猜B测lac”k B它ox内o部r C的lo情sed况B,ox)通是过一不个断“地控制积论累”对术它语观。当察
的接人对观近察们其资者观的““料刺来察内最,讲一部激终逐,个结→真渐就自构反理是然以逼”一界及应近个和其)对”“人运。它模黑类行的箱社机式”内会理。中不部的能情某知况一道的事,了物该或事解某物(一或即系系所统统谓时对于,的
下下—20%,贫困阶层。低档产品,无固定购买 模式,多为冲动性购买。
时尚标签里的中等收入阶层
房子 车子 股票 笔记本电脑 名牌 健身
旅游 咖啡 西餐 文化
资料来源:胡晓静 .时尚标签里的中等收 入阶层.生活周刊, 2002-02-06。
(二)社会因素
参考群体
1) 定义Reference Group
对受参考群体影响较大 的产品,企业需经常注 意和利用“意见带头人”。
23
如何评价“明星”在营销中 的影响力及号召力?
3、 家庭
1)定义
家庭(Family)是以血缘或财产继承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最 基本单位。
扩展型家庭
二
包括与父母和子女组成 类
的家庭。
家
庭
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和子女组 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社会中 最基本也重要的消费单位。
12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13
第3章 旅游者购买行为分析
购买者黑箱 购买 购买
者行
者决
为特
策过
征
旅游消费文化课程设计
旅游消费文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消费文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旅游消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旅游消费文化素养和消费决策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旅游消费文化的定义、类型和特点;2.掌握旅游消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了解旅游消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旅游消费行为;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旅游消费决策;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旅游消费文化的创新和推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旅游消费文化素养,提高对旅游消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旅游消费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对旅游消费文化的创新意识,推动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旅游消费文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旅游消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旅游消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旅游消费文化概述1.1 旅游消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旅游消费文化的类型1.3 旅游消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2.第二章:旅游消费决策2.1 旅游消费决策的原则2.2 旅游消费决策的方法2.3 旅游消费决策的实践应用3.第三章: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3.1 旅游消费文化的现状3.2 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3.3 旅游消费文化的未来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文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旅游消费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对旅游消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章 旅游消费行为的基本动因
第 三 章 需 要 和 动 机
进军大北线
重庆—成都 新都桥—色达县 班玛县—达日县 重庆 成都—新都桥 色达县—班玛县 达日县—<果洛藏族自 果洛藏族自 成都 新都桥 色达县 班玛县 达日县 治州—下大武 下大武>—花石峡 玛多 曲麻莱 不冻泉 安多 大北 花石峡—玛多 曲麻莱—不冻泉 安多—大北 治州 下大武 花石峡 玛多—曲麻莱 不冻泉—安多 阿里—叶城 单程约5500公里 括号内的线路 阿 公里> 线—阿里 叶城 返渝 <单程约 阿里 叶城—返渝 单程约 公里 括号内的线路<阿 尼玛卿神山穿越待研究> 尼玛卿神山穿越待研究 行程:供参考 D1:重庆—新都桥 728公里 D2:新都桥---色达 367公里 D3:色达---斑马县---达日 317公里 青海--四川边界穿越 D4:达日县----花石峡镇----玛多县 268公里 D5:玛多县---曲麻莱县 381公里 D6:曲麻莱县-----不冻泉 321公里 D7:不冻泉---安多县 512公里 大北线正式线路由“坡坡”提供 D8:安多县 班戈 295公里 :安多县----班戈 公里 D9:班戈 多玛乡 约192公里。 公里。 :班戈---多玛乡 公里 D10:多玛乡/双湖特区 约220公里 :多玛乡 双湖特区 公里 D11:双湖 西亚儿雪山 第三极冰原 普罗冈日冰川 双 西亚儿雪山---第三极冰原 普罗冈日冰川)---双 :双湖---西亚儿雪山 第三极冰原(普罗冈日冰川 湖 165公里 公里 D12:双湖 诺尔玛错 达者措 尼玛 诺尔玛错---达者措 :双湖---诺尔玛错 达者措---尼玛 D13:尼玛 改则 348公里 :尼玛---改则 公里 D14:改则---狮泉河(阿里) 477公里 :改则 狮泉河(阿里) 公里 狮泉河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第一章绪论1、1977年由被称为旅游业教育先驱者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首次提出“旅游文化”概念。
2、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的特点:①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②旅游文化研究已超越旅游经济的研究。
③重视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理论研究。
④旅游文化研究多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为着眼点。
3、1984年第一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分册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4、旅游文化学理论研究框架:“三要素结构论”(建立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认知构架上)和主体结构论。
5、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6、旅游文化学内容体系(图)21页7、旅游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属于旅游学和文化学交叉与综合性质的学科8、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法、③比较法、④田野工作、⑤模型或模式分析、⑥统计分析第二章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1、旅游文化本质与相关范畴的认识框架(图)35页2、旅游文化的特征:①一般特征:创造性、自由性、对象性、价值性、时空性、民族性、继承性②基本特征:流动性、开放性3、旅游文化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以旅游目的地作为最终极的载体相互作用、共创共生的过程和结果,是由旅游活动引致并迸发出来的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其实质是旅游引致的人化过程与结果。
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形成、功能与地位1、旅游文化形成机制模型(图)68页2、旅游文化的功能:①改塑自然;②发展文化;③推动社会;④繁荣经济;⑤陶冶人格3、旅游文化功能:从旅游者角度:神话传说、游记文学(游记、旅游诗等)、山水画、旅游摄影和历史遗踪从旅游业角度:神化、史化、名化、附会、创造第四章旅游审美文化1、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表现形态:优美、壮美、悲美、喜美2、审美特征: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旅游经济学第三章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欧美一些国家,
成立了专门为满足游客需要、以获取利润
为目的旅游经营行业,如餐饮业、旅馆业、
交通运输业等,它们构成了最初的旅游供
给体系。
4
(三)旅游经济活动在旅游活动和商品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萌生;
旅游者为满足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必须 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旅游产品,而旅游 供给者则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开发旅 游资源,建造旅游设施,组织旅游服务,才 能将产品按一定的价格出售给旅游者。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第一年的这一发展态势,无疑是“十一五” 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
30
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我 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19美元,比 2006年增长23.5%。 公报显示,我国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 13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 外国人2611万人次,增长17.6%;香港、 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6万人次,增长2.9%。
1
第一节 旅游活动与现代旅游经济
2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Traveling Economic Activity] 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旅游最初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从旅游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旅游 最初只是少数人的活动,仅限于帝王、皇室 成员、贵族及特权阶层,由于当时生产力水 平很低,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旅游活动得以 产生的物质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旅游最初 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经济属性很少。
28
2006年中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 三大市场全面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其 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6.6%),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 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 15.9%;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旅游文化本身是 一种综合性的活 动,对环境的依 赖性很强。人文、 社会、经济、技 术、自然、政治、 法律等都构成了 旅游文化的环境。 1)可持续旅游文 化 2)生态旅游文化 3)遗产旅游文化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1 旅游哲学
1)人生哲学
• (1)追求自由 • (2)实现人生价值 • (3)体验生死苦乐观 • (4)阐释天人观、人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5 旅游伦理学
1)旅游伦理学的定义 ➢ 旅游伦理学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与旅游业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通过旅游活动调
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行为,指导、约束人们的旅游 及与旅游相关的实践。从本质上看,旅游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旅游伦理学所研究 的正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1.1 旅游文化的定义
1.1.2 旅游文化的内涵
上述定义包含下面几个含义:
资源文化是旅游文化的 重要内容
旅游文化因主体的背景
05
而异,具有多样性
旅游文化是一种冲突文 化,具有矛盾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文化产 生的前提
02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
文化现象
旅游文化是一种融合文 化,具有综合性
1.2 旅游文化的特征
1.4 旅游文化的支撑学科
1.4.4 旅游人类学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旅游文化 ➢ (1)旅游文化的内容 • 第一,旅游文化是一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 • 第二,在某种意义上,旅游文化体现人类群体的成就,例如有形的旅游建筑、主题
公园或无形的旅游创意等。 • 第三,旅游文化携带丰富的价值观并有制造意义感。 • 第四,旅游文化是活动的产物,亦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活动是关键词,各文
旅游文学,顾名思义,是指旅行这一特定行为过程中产生的文学作品,即是行为 的产物,旅游文学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旅游消费文化的构建及发展趋势
旅游消费文化的构建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研究消费文化对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阐述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消费文化的构建途径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消费文化构建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文化作为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关于旅游消费文化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内涵和外延还不是很清晰。
全面解读旅游消费文化,对旅游消费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企业采取正确的市场策略,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旅游消费文化研究综述对于旅游消费的研究,自1997年以来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
2004年,李冰洲发表《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重点提到了2004年以来关于旅游消费的研究。
2005年,陈怡君在其文章《当前中国旅游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中也提到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研究的状况。
但是明确把旅游消费当做文化研究的文章却很少,大部分文章同时谈到旅游、消费、文化的时候,更多集中于旅游消费活动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或者社区文化的影响。
例如,潘秋玲、李文生在《我国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中,详细概述了2004年以前与旅游消费和旅游经营活对社会文化影响相关的研究。
有的学者论证了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
例如,赵学增在《旅游与文化消费》中,论证了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同时分析了旅游消费过程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特征。
有的学者论证文化是旅游消费的要素。
例如,王昆欣在《论旅游活动的新六要素》中提出文化是旅游活动产生的灵魂,是旅游消费的要素之一。
在所有研究中明确提到旅游消费文化形态的,有梁琦的《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生态旅游消费》,张慧、曹剑虹的《论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
前者从消费角度论证了生态旅游的文化意义,以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对社会和经济的意义。
后者主要谈到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其约束力和经济功能,以及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一)内涵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器物层次,它包括生产、生活的工具,比如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第二层次是组织层次,它是指怎样把个人组织起来,在一个社会里共同生活以及他们之间怎样互动,它包括政治组织、生产组织等等;第三个层次是思想价值观念层次,其内涵极为丰富,比如,它包括这样的价值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等等(林毅夫,2003)。
第三章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第三,在动态消费行为模式中,时间因素被引进,即旅游者 本期消费行为受到前期消费行为的影响,而本期消费行为 又影响下期消费活动,形成循环反馈。
三、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旅游消费 行为
第三章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第一节旅游文化与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旅游消费 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当代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走向
第一节 旅游文化与旅游 消费行为的关系
一、旅游消费行为理论概述
二、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分析
三、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旅游消费行为
四、旅游消费者的文化素养与旅游消 费行为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给旅游消费带来了机 遇。 进入80年代,旅游从政治接待活动转变为经济产业 在接待对象上,从过去的半封闭式转为向世界全面开放 在接待区域上,从少数几个旅游城市,相继开放了400多座 城市 在产业规模上,从少数几家旅行社发展为综合性的产业 在文化体系上,旅游的文化涵量逐渐加重 在国际联系上,198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 为其第106个会员国,继而当选为该组织的执委会委员、 东亚太地区委员会副主席 90年代,中国旅游业进入成熟期。旅游从以发展海外入境旅 游为主、国内旅游为辅、限制国内公民出境旅游,转向入 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人类对自然和环境的傲慢(随意采摘植物,随意惊吓和击打动物或强迫 动物做超负荷的表演,随意丢弃垃圾等废弃物,在旅游地随意展示不 文明行为,破坏文物古迹等)。
需求文化
旅游消费需求依据:“合理而可能”的原则
需求定位异化:
旅游中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5卷 2020年第3期旅游形成的叙事世界既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 构的,因此旅游地可以以电影、电视剧中真实存在 的取景地(如《长安十二时辰》的选址地西安)为资 源,创建体现影视剧中故事的真实的场景旅游世 界;也可以把动漫、游戏中非真实的场景通过比附 或再造的方式创建场景旅游世界。
同时,利用场景 旅游的多点建构特征,将同一部动漫或同一款电脑 游戏中的场景建构在不同的旅游地,这会给旅游者 带来差异化体验,促进其前往不同地点的类场景旅 游地游玩和消费。
随着叙事世界内容的演变,旅游 者对构建出的场景世界会越来越少地关注动漫或 游戏本身,而是聚焦于通过流行文化产生的意象与 情感,形成与旅游场景相关的价值承载、赋予情感 的集体叙事结构,这将促进场景旅游地打造成为具 有朝圣意义的、高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二是识别流行文化元素,激发旅游者兴趣。
场景旅游活动的生产者文化制作公司和旅游地政府 可以加强合作,共同识别流行文化元素、搭建流行 文化场所、提升叙事世界体验感。
动漫或电影等制 作公司作为文化生产者,应主动识别市场中的流行 文化,挖掘流行文化带来的发展旅游的潜力,针对 大众消费者偏好设计或制作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 的产品——影视、动漫、电脑游戏等,充分利用其中 的叙事、人物、地点等元素,将其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 流行文化符号,并联合旅游地将其发展为新的旅游 吸引物,促使旅游者沉浸于摄影、解读旅游符号的活 动中。
当地政府也应充分利用动漫或游戏中的形 象,制作差异化、个性化的IP或品牌,激起旅游者主 动探索的强烈兴趣,这样一种流行文化消费与场景 旅游的结合,既可以吸引广大的90后、00后旅游群 体,又能够加深人们对场景旅游地的印象,进而培 养游客的忠诚度,实现场景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营造场景旅游氛围,提升旅游者体验。
德 国美学家波默提出了 “气氛美学”的概念,气氛美学 不再认同自然世界主客二元论的观点,他认为在二 者之间存在一种空间状态,叫气氛,即旅游者在旅 游地的感知不仅仅局限于主客观的人与物,还包括 场景菅造出来的气氛,它会影响主客之间的互动及 人对客体的认知。
文化和经济因素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7.1 文化与旅游消费者行为
❖ 文化概述 ❖ 〔1〕文化的含义 ❖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 问题:阐述对中华文化之功能的理解。
❖ 〔4〕文化的特点 ❖ 文化是共有的 ❖ 文化是学习得来的 ❖ 文化的根底是象征
❖ 【教学互动7-2】
❖ 主题: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也能广义理解 为中国所有地区的文化。中华文化是指华人社会 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开展而成的特有文 化,其特征是以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 开展。
【业务链接7-1】
如何测量中国大陆赴港旅游者对零售效劳质量的感 知?
Cheng Soo May等〔Cheng,Ng, &Humborstad,2021〕的一项研究,验证了 一份中国游客零售效劳质量量表〔Chinese Retail Service Quality Scale,CRSQS〕, 为我们测量中国大陆赴港旅游者对零售效劳质量 的感知提供了有用的工具。这一量表,包含以下 四个维度〔及其测量题项〕。
亚文化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1〕族群亚文化及其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族群〔ethnic group〕是指:在较大的社会文
化体系中, 由于客观上具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 因 此主观上自我认同并被其他群体所区分的一群人。 其中共同的渊源是指世系、血统、体质的相似;共 同的文化指相似的语言、宗教、习俗等。这两方 面都是客观的标准, 族外人对他们的区分, 一般是 通过这些标准确定的。主观上的自我认同意识即 对我群和他群的认知, 大多是集体无意识的, 但有 时也借助于某些客观标准加以强化和延续〔孙九 霞,19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文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消费的文化蕴涵 第三节 旅游消费的中西差异 第四节 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一、旅游消费的含义 • 狭义: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及其对旅游产品的实际 消费。 • 广义:指从旅游消费需要的产生、消费计划的制定 到实际消费以及其后产生满意程度的全过程。 • 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旅游消费,都和文化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
(一)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二)对旅游客体的影响
(三)对旅游中介的影响
25/0302/200/250/30
12
第三节 旅游消费的中西差异
一、旅游消费性格差异
民族旅游性格是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一种 特殊形态,是民族性在旅游活动中的表现, 是一种民族旅游精神,体现为旅游主体的群 体特征。民族旅游性格的形成是不同文化生 态陶铸的结果。不同的文化塑造出不同的民 族旅游性格。
25/0302/200/250/30
18
三、旅游消费回归自然的趋势将加强
回归自然旅游趋势的加强,固然是日益恶化的 外界环境的逼迫的必然结果,但也和人类本身追求 自由的本性有关。回归自然的旅游有着深刻的主观 因素。自然界孕育了人类,自然资源养育了人类, 同时自然环境又限制和束缚着人类,在这种二律背 反的矛盾中,在追求自由的本性的驱使下,人类自 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逃离自然、征服自然和超越 自然的历程。
25/0302/200/250/30
20
一般说来,中华民族的旅游性格主要表 现为稳健和内敛。而西方民族的旅游性格则 主要表现为冒险勇进和胸襟开阔。
25/0302/200/250/30
13
二、旅游消费动机差异
因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总体上来说西方人的 旅游动机要比中国人的旅游动机要强。
大体来说,西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表现为通 过旅游寻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征服自我、征服世界 的过程中获得以我为主的人格意识,满足个人的好奇 心,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将自己看成是自然和世界的 主宰。因此,西方人的旅游需求往往是多样性的、复 杂性的。
25/0302/200/250/30
10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旅游消费的文化行为表现 1、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25/0302/200/250/30
11
三、旅游消费的文化影响
文化因素贯穿于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其所具 有的差异性、时代性、导向性和传承性等特征,将对旅 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如 下:
滔天的大海、挺拔雄峻的高山、水流湍急的江河、险象环 生的森林、民族文化浓郁的村寨、人迹罕至的荒原、浩瀚 无垠的沙漠等充满惊险、充满刺激的旅游目的地,以在对 其的征服中获得快感,感受到人的力量的伟大。
而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熏陶下的中国人则多钟情于小桥
流水、流云飞鸥、波澜不惊、草长莺飞、平湖秋月式的平 和景观,以在对其静观默想中获得内心的审美体验,感受 人与自然的和谐。
较重视劳务性的消费,愿意花钱聘请导游和购买各种有偿 服务;对于光顾博物馆、艺术馆等有利于提高文化知识, 有利于开发智力或培养某种技能的发展性消费比较热衷。
中国人在选择行住的条件时注重“经济实惠”;重视
有形物品的消费,轻劳务性的消费;重视纯娱乐性消费, 轻发展性消费。
25/0302/200/250/30
25/0302/200/250/30
6
1.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不 同,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
2.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成员,由于年龄、性别、受教育 的程度、所从事的职业、所处的社会阶层的不同,其所 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致使其 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25/0302/200/250/30
2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旅游消费也是一种文化,它包 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二是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文化表现,即文化背景 下的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中的“文化”化。
这两层含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事实上很难区分。 旅游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旅游主体在旅游消费活动中, 寻找旅游客体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主体背景文化之间的沟 通的过程。
25/0302/200/250/30
9
二、旅游消费的文化行为
(一)旅游消费的文化行为的产生
1、旅游者文化层次的提高,对旅游消费的文化性要求增强
2、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观念的文化性变化带动旅游 消费文化行为的产生。 一方面,旅游活动过程中所依托的客体以及媒介的发展状 况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旅游对象的选择、欣赏和理解受当时 的认识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所制约。
25/0302/200/250/30
19
四、旅游消费者的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
在现代大众化旅游的进程中,旅游消费主体 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中青年所占的比例 逐步增加。旅游消费主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在于思想观念的变化。 其二,在于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一批年轻而又富有 的社会阶层的兴起。
25/0302/200/250/30
15
2.在旅游的组织形式上 西方旅游者往往单独外出旅游度假,认为与人结伴或
与家人同行,很不自由,会损害自己的旅游效益; 而中国人则喜欢结伴而行,认为这样既可热热闹闹,
轰轰烈烈,有旅游气氛,人们之间又可以相互照应,获得 安全感。 3.在消费支出上
西方旅游者在选择行住的条件时则注重“情调”;比
25/0302/200/250/30
17
二、旅游消费的个性化不断增强
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旅游消费者 渐趋成熟起来,使得旅游消费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 特征。具体表现在“散客”旅游者的增多和自助式、 自选式、组合式旅游形式的兴起。散客,意为去异 地独立旅游者,这种旅游往往预付一定旅费,没有 陪同,人数多在5人以下,具有自主性、灵活性、 多样性的特征。
16
第四节 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
一、旅游消费的文化层次进一步提高
据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旅游早已 不再被人们视为一般的游山玩水,仅仅停留 在低级的观光层次。随着旅游消费活动的进 一步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正在不断 提高,除了需要在旅游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风光外,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和各种特色旅游,注重发掘旅游消费的文 化内涵,希望通过参加旅游活动提高自身素 质。
4
二、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和控制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观念
任何旅游者个体都是其所属的社会中的一员, 其所属的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等文化因素必然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造 成巨大的影响。
25/0302/200/250/30
5
(二)文化影响和控制着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
文化不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使不同时代、 不同国别、不同民族的旅游消费观念呈现出千差万别之 势,同时还深深的影响着旅游者具体的消费行为。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的行为表现都可以 找到文化蕴涵和文化禀赋的影子。
3.在旅游活动中,不同年龄的旅游者的行为表现是不同 的。
25/0302/200/250/30
7
第二节 旅游消费的文化蕴涵
一、旅游消费的文化观念
旅游消费,具有一般消费的特点,即在 消费过程中要获得一定的回报。但它又于一 般消费有所不同,即在旅游活动和过程中, 旅游者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获得的回报 不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而是一种心理上、 精神上的满足和知识的收获,也就是说,旅 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性的消费,注重文化意蕴 的传播和获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25/0302/200/250/30
8
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从对旅游景 区、景点的选择、旅游方式的选择,到对旅 游产品和服务的选择,都受到旅游者本身的 性格、经历、学历以及旅游价值观所影响。 关于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也取决于旅游对 象和旅游产品与旅游者兴趣和旅游需求的匹 配,同样的旅游对象和旅游产品,不同的旅 游者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获得不一样的旅 游体验。
中国旅游者的需求则是单一性的,他们在旅游中 寻求平衡、和谐、休闲、无冲突的倾向十分突出,试 图通过旅游活动回归自然,找寻精神的家园,在天人 合一、物我交融中得到心灵慰藉和道德的升华。
25/0302/200/250/30
14
三、旅游消费行为差异
1.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 西方人特别强调冒险勇进的精神,他们往往选择波浪
25/0302/200/250/30
3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要素示意图
文化因素
传统观念 社会因素
民风民俗 社会流行 个人因素
民族性格及 参考群体 年龄、性别、心理因素
思考方式 家庭、角色 职业、收入、动机、感觉、购 买
亚文化
和地位
生活方式、 学习、信念、者
个性及自我 态度等
观念
25/0302/200/2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