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
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篇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一,简要说明莎士比亚士比亚说过:“如果子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
”各民族服饰或因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发展水平。
或因图腾标识、纪念宜先、追忆历史等文化传承与审美趣味等原因,在色彩、饰物,纹样等方面层层叠叠地堆积着自然、社会、历史等诸多内质。
服饰以最为直观的穿戴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
比如居诠在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对繁冗,偏重深色,注重刺绣,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纹样繁多;而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衣饰则较为简便,偏好浅色,色彩趋于协调相爱,不尚纹样。
彝族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侗族的龙蛇银质背牌等衣饰与其民族的图腾崇拜相关。
苗族服饰中千年不变的每一个传统纹样,均记载着一段或伤感或激越的故事传说,折射着民族的行徙征战史。
二,考察实录在这次的民族服饰采风过程中,见到了很多民族的服饰。
头服与头饰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审美心理和生存状态。
各民族间其他部位的服饰装饰尚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头饰一般不会相同。
有的地区以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或某民族支系的称谓,如红头瑶,大头花腰傣,大头苗等。
头服与头饰在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历来就有少数民族服饰“重头轻足”之说。
究其原因,少数民族认为头部代表人体最神圣的部位或有的民族以头部作为识别民族的标志等。
在这里,我将主要谈一谈头饰部分。
头饰主要分为头巾和头帕,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形式非常灵活,穿戴十分方便,可以防尘挡风、保护头发脸面,因而格外适用。
许多头巾和头帕,色彩艳丽,刺绣精美,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包长帕为主,包头巾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民族,如部分彝族妇女、白族妇女、傣族妇女、布依族妇女、侗族妇女和仡佬族妇女等。
云南傣族少女有时戴色彩鲜艳的头巾,质料多为绸子和尼龙纱。
侗族妇女包对角头巾或三角头巾。
仡佬族男女都有包头的习惯,用深蓝色或黑色布作包头巾,这种包头巾长六、七尺,也可以说是头帕。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摘要】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古代文化传统的设计,色彩斑斓丰富多样,图案富有象征意义,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反映了纳西族艺术审美追求。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服饰纹样展现出纳西族的独特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独特的民族艺术之一。
通过对纳西族服饰纹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承,让这些美丽的纹样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纹样,美学特征,继承,古代文化传统,色彩斑斓,丰富多样,图案,象征意义,民族特色,审美观念,艺术,审美追求。
1. 引言1.1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上。
这些纹样传承了古代文化传统,融合了民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纳西族服饰的纹样设计细致精美,图案纹理繁复而富有层次感,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在色彩方面,纳西族服饰常常以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如红色、黄色、蓝色等,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整体造型更加鲜明突出,也体现了纳西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纳西族服饰纹样中的图案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花卉、动物等元素常常出现在设计中,寓意着繁荣、幸福和吉祥,体现了纳西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也反映了民族特色和艺术审美的追求。
这种独特的美学特征使纳西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独具风采,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魄力。
2. 正文2.1 继承古代文化传统的纹样设计纳西族服饰的纹样设计深受古代文化传统的影响,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珍视。
这些纹样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图案的线条、形态和色彩等元素,展现出纳西族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代文化传统的纹样设计常常体现在纳西族服饰中的花鸟虫鱼、山水云霞等图案中,这些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魅力和韵味。
纳西族青年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知调查分析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华慧媛运城学院2015年6月毕业论文题目:纳西族青年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知调查分析——以丽江青年为例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华慧媛指导教师:任振翔运城学院2015年6月纳西族青年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知调查分析——以丽江青年为例摘要:本研究采用调查与统计的方法,对220名丽江青年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对丽江青年关于纳西族服饰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现代丽江青年对纳西族服饰文化的认知情况普遍较低,传承现状令人堪忧,说明现代丽江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纳西族服饰文化。
但是绝大多数丽江青年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持肯定的态度。
丽江市政府与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引起丽江青年对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视。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文化;传承;保护An Investigation of Young People’s Acquaintance onNa Xi Dress Culture——A Sample Survey among Young People inLijiangAbstract: This research did a research on the acquaintance of young people in Lijiang on the dress culture of Na Xi minority nationalit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ample survey among 220 young people of Lijiang. The survey indicated that influenced by socia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young people of Lijiang have limited knowledge of Na Xi dress culture, which is quite worrying. It also indicated that most young people of Lijiang are positive abou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 Xi dress cult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ijiang government and schools should take effective actions to promote Na Xi dress culture and improve young people’s knowledge about it.Keywords:Na Xi minority nationality; dress culture; inheritance; protection引言 (1)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二、调查结果分析 (2)(一)丽江青年对纳西族服饰文化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2)(二)丽江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服饰的使用频率较低 (3)(三)丽江青年对纳西族服饰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 (4)(四)丽江青年喜爱西式服装的程度大于纳西族服饰 (5)(五)丽江青年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持肯定态度 (7)三、影响丽江青年对纳西族服饰文化认知结果的因素 (8)(一)社会原因 (8)1.外来文化的影响 (8)2.政府政策的影响 (9)3.学校教育的影响 (9)(二)个人原因 (10)1.从众心理 (10)2.个人民族意识薄弱 (10)四、引起丽江青年对纳西族服饰文化重视的建议及措施 (10)(一)社会方面 (11)(二)个人方面 (11)五、调查结论 (11)参考文献 (13)附录 (14)致谢 (15)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蛮”、“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
课题研究论文: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
97667 美学论文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纳西族在古代中的称谓较多,但基本以“麽些”称谓。
主要分布在我国滇、川、藏的金沙江河谷交界处。
①在这些地区,大多属于高山峡谷、高寒地带。
正是由于受到自然、种族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纳西族的服饰,也因民族所处的地域、社会背景的不同,呈现出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特色,其服饰的纹样特点也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并发展。
纹样的变化发展无不反映着纳西文化的各个方面。
本文试就“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进行初步探索。
一、纳西族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西南少数民族的服饰体现了一种地域性文化,而纳西族服饰纹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凝聚着纳西民族的人们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
纹样的题材内容则是来源于自然,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一种文化创造。
凝结在服饰上的各种纹样图案、色彩取向等也都体现了纳西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审美意识。
羊皮背饰是纳西族女子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服饰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但是服饰至今仍保留着纳西族原有的民族特色。
而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代表的民族服饰就要算是“七星羊皮”披肩了。
②“七星羊皮”披肩又称“披星戴月”衣。
披肩的形状和人的背部大小相应,样式基本呈正方形,上宽下窄。
材质主要用绵羊皮,以毛厚色黑为贵,和厚布缝制而成。
在羊皮的颈上方用色彩艳丽的锦线左右各绣一个直径约5寸的“日、月”,在羊皮的颈下方用五彩丝线描绣七个直径约3寸的“七星”,羊皮领的两端绣着海螺、蝴蝶、波浪或携手跳舞的人群像等纹样图案。
关于“七星羊皮”披肩的由来,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则是:羊皮披肩颈上方两个大圆代表着日月,下方的七个小圆则代表着星辰,有着“肩挑日月,背负七星”的象征寓意。
体现出纳西族妇女朴实淳善,以颂扬纳西族妇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勤劳作的美德,反映出纳西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他们自然崇拜的观念。
就“七星羊皮”披肩上的纹样而言,则寄寓了对纳西族妇女辛勤劳作,朴实淳善的颂扬和赞美。
调研报告格式 纳西族调研报告 精品
调研报告格式纳西族调研报告一、纳西族历史概况二、纳西族民族起源三、纳西族生活形态四、纳西族服饰概述五、纳西族建筑(民居)六、纳西族舞蹈七.纳西族纹样及银饰由来八.总结一.纳西族历史概况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这一族名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东巴文二、纳西族民族起源1.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2.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秦汉时称旄(m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摩些江.3.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按此说,古纳西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纳西族民族标志图腾三.纳西族生活形态纳西族以经营农业为主.主要产大米、玉米、麦、土豆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纳西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东巴经》卷帙浩繁,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是有名的大型古典乐曲.家庭为一夫一妻制.人死后,自古通行火葬,清末以后部分地区开始行土葬.男子着装和汉族相似.丽江地区的妇女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缀有刺绣的七星和日、月,意为勤劳.宁蒗地区的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多信仰东巴教,属多神教,天、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被视为神灵.纳西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阳光下辛勤劳作的纳西族人民四、纳西族服饰概述1.纳西族服饰历史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古代的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长裙.维西一带,男子的裤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他们不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妇女则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清代以前,纳西族民间衣服的颜色以黑白为主,青壮年多着白色,而老年人穿黑色,因黑色表示尊贵.土司们则有朝廷赐给的华贵官服和官帽,在见官、迎宾、拜客时穿用,平时很少穿戴,在家时他们多穿黑锦缎做的长袍马褂,戴瓜瓣式小帽.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长及足背,以示高贵.雍正初年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纳西族服饰多次被要求移风易俗.丽江一带男子服饰与临近汉族已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纳西族女性服饰纳西族女子服饰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在丽江一带,穿的人数较多,分布较广.丽江纳西族女子留发编辫,顶头帕或戴帽子.一般内穿立领右衽上衣.衣为布纽扣、长袖、宽腰,前幅短,后幅长,用蓝色、白色等布料制作.外罩一件用浅湖蓝色、蓝色、紫红色、大红色、黑色等颜色的棉布或毛质布料、灯心绒缝制成的有衽圆领的坎肩,系围腰或搭裙.下着黑色或蓝色、灰色长裤,脚穿绣花鞋、布鞋或胶鞋,背披七星羊皮背饰.这种羊皮背饰是纳西族女子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做工精美,造型别致.其上七个日月星辰图案,用彩线绣制,呈两排缀饰在羊皮背饰的表面.第二种见于中甸白地.那里的纳西族妇女留长发,束于脑后或编成长辫,上饰有花纹的圆形银牌.身穿开长杈的搭襟白色麻布长衣,襟边为黑色并加彩绣,腰系黑底起彩色线格花并垂毛线须穗的腰带.下穿长裤的有彩色条纹的长百褶裙,穿毡鞋或靴,背披白毛山羊皮.其服饰色调素雅,古朴大方.各地纳西族女子普遍戴耳环、戒指和手镯,有些胸前挂银须穗.服与饰搭配得体,自然谐和,很有风韵.纳西族妇女的羊皮背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之处,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背饰用羊皮制成,披于背部,故俗称为羊皮披肩.羊皮披肩多精选黑色、白色的绵羊或山羊皮,经过反复揉制后,剪裁而成.不同地区的羊皮披肩形制不同,中甸、维西等地的纳西族妇女羊皮披肩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妇女的羊皮披肩以毛色纯黑为最佳,上部横镶一段黑氆氇(毛织品)或黑呢子,内衬天蓝色棉布,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缀有并列的七个圆形彩线绣花布盘,传统羊皮披肩的肩部还缀有两个圆形彩线绣花布盘.披戴时用前面的两条绣花布长带在胸前相系,带端绣有海螺、水波浪、盆花、灯笼、蜜蜂、蝴蝶等图案,还有携手跳舞的人群像,据说是象征纳西族人民如蜂似蝶的奔忙,以辛勤的劳动换取甜蜜生活的炽热感情.纳西族女性服饰女性披星戴月披肩3.纳西族男性服饰纳西族男子的传统穿戴也大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上身内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4.披星戴月披肩纳西服饰最显著的特点是四个字披星戴月.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五.纳西族建筑(民居)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一三坊一照壁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三坊一照壁: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二、其他特点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厦子六.纳西族舞蹈东巴纳西族舞蹈多是纳西族东巴在各类宗教仪式中所跳的舞蹈,它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巴经中有数种被称之为蹉姆的舞谱专书,用纳西象形文字作标记,对各类舞蹈的姿态、场位、路线、造型、动律以及配舞乐器的用法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和完整的记录.有的学者根据这些舞谱的记载,将东巴舞蹈粗分为神舞、鸟兽虫鱼舞、器物舞、战争舞以及面具舞五大类;除此之外,还认为由开丧法仪之舞、祭龙王法仪之舞、求长寿法仪之舞、祭风法仪之舞以及占卜之舞等,可以说已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跳神法仪方面的舞蹈.由于东巴舞蹈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神战胜鬼魅、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这一主题,因而深得纳西族民众的普遍喜爱.而东巴舞谱则更是被有关专家认定同唐代敦煌石室舞谱残卷、宋代德寿宫舞谱一样是我国各民族艺苑的稀世奇珍.同时英国著名舞谱学者格斯特(A.R.Guest)等,曾将东巴舞谱与著名的拉班舞谱等世界性舞谱相提并论,给予了高度评价.上图为纳西族民间舞蹈以及拟兽舞.举世闻名的大型乐舞——《白沙细乐》。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1151 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成果丰硕,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各民族服饰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人研究民族服饰提供了典范。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集中于服饰的变迁、功能、社会学、文化象征意义以及传承与保护发展等方面。
1.1 服饰变迁研究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作传统服饰的原材料也在逐渐消失。
范玮钰[1]在《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变迁研究》一文中提到,传统的理县羌族服饰面料以棉麻为主,过去人们都是自给自足,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服饰原材料在市场上出售,机器生产的面料比传统的棉麻布料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导致一些地区传统手工制作的服饰逐渐消失。
由于机器生产的引入,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流程简化、制作时间缩短,不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业。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杨 璇(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Survey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research: taking Naxi clothing as an exampleYang Xuan(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stitute for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anci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the Naxi National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Naxi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of scholar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quite rich.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thoughts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and Naxi clothing. Clothing culture is a unique expression of integrating national culture, custom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everyone wearing clothing become a special cultural carrier. Naxi clothing show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Naxi and their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Naxi clothing;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摘 要 纳西族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纳西族服饰文化在丽江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报告
目录【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II【Key words】II引言2一、纳西族服饰文化概述3(一)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3(二)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内容4(三)纳西族服饰文化的特点6(四)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功能7二、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10(一)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价值10(二)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12三、纳西族服饰文化在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3(一)没有重视服饰旅游商品的特色与质量且泛滥13(二)没有形成少数民族服饰环境14(三)没有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14(四)宣传与开发的力度不够14(五)群众保护传统民族服饰的意识不强14四、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策略15(一)开发质量保证、特色鲜明的纳西族服饰15(二)由民间和政府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展览15(三)穿着民族服饰表演民族歌舞及民俗节目17(四)举行展示自制民族服饰的赛会,评出奖项以资鼓励17(五)创办纳西族服饰艺术杂志,研究其历史渊源、艺术效果、文物价值17 (六)开发参与型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18(七)开发文化领略型旅游产品18(八)提高和增强广大民众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18五、结语19[参考文献]20后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摘要】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有精神文明的内涵。
生活在XXXX地区的纳西族人,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展示着他们从古至今的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文化心态及XX信仰等。
本文在分析纳西族服饰文化资源以及其在XX旅游业中开发与利用的价值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业中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纳西族服饰文化在XX旅游中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文化开发与利用问题策略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Naxi Costume Culture inTourism in Lijiang【Abstract】Clothing is the labor of human-specific results, it is both material crystallization, another spiritual connotations. Living in the Yunnan Province of the Naxi people, with its distinctive national dress, showing of their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national traditions, everyday customs, culture, mentality and religious belie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resources Naxi costumes as well as its tourism industry in Lijiang, the valu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based on that the current culture in the Lijiang Naxi dres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last proposed Naxi dress culture Tourism in Lijia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Key words】Naxi costume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Issue;Strategy引言纳西族源于古代羌人的一支,原生活在西北河湟地区(今XX省黄河和湟水谷地一带),后不断南迁。
纳西族妇女服饰文化内涵探析
纳西族妇 女服饰 文化 内涵探析
回 顾荣江
( 曲靖师 范 学院 化学 化工 学 院 。 云南
【 摘
曲靖
6 5 5 0 1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纳 西 族 服 饰 不 仅 是 一 种 物 质 文 化 ,更 是那 纳 西 族传 统 文 化和 审 美 意 识 的切 实表 现 ,它 体 现 了 纳
一
纳 西族服饰颜色 的选择多 是依 据 宗教 文化而确定 的。纳西族服饰 从最 早 的御寒遮羞 的功能到在融入 了宗教 文化 因素之后逐渐成 为 了纳西族 文化 的独 特符合 。纳 西族 信奉东 巴教,东 巴教 的起源是对 自然 的崇拜 ,后经 图 腾 崇拜、祖先崇 拜、神灵崇拜 ,是现 存 的唯一一个 多神崇 拜的宗教 。纳 西 族 崇尚黑色 ,有 古至 今 ,他们 的服饰 颜色 也多 以黑色 以及相近的青色 为主 色 。 纳 西 族 服 饰 显 示 了纳 西 族 人 民 对 自 然 的 适 应 性 , 同 时 也 反 应 了 纳 殖 族 独 特的文化传 统和民族个性 。纳西族 文化 中 ,五 色 观 念 占据 了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物 色 观 念 起 源 于 五 行 , 即 木 、 火、铁 、水 、土。关于纳西族 服饰还 有一种 “ 肩挑 日月,背负七 星”的说 法 ,这种说法 体现了纳西族妇 女勤劳 朴 实 的 形 象 , 具 有 非 常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西 族 集 体 的 智 慧 和 创 造 。 本 文 依 据 纳 西 族 服 饰 形 成 的 背 景 及 其 自身 的特 点 , 对纳 西族 妇 女 服 饰 的 文 化 内 涵 进
行 了探 析 。
【 关 键 词 】 纳 西 族 服 饰 文 化 ; 内 涵
纳西族服饰之图腾遗存审美
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存
纳西族的服饰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图腾元素,这些图腾元素以动物、植物和几 何图形等形式存在,赋予了纳西族服饰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纳西族的 传统服饰中,图腾的运用非常普遍,如绣有蛇、鹰、鱼等动物图案的衣服、围巾 和帽子等。这些图腾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纳西族服饰中经常出现的蛇图腾,它是纳西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对象之 一,代表着力量、重生和繁衍。鹰图腾则象征着勇气、自由和力量,常常出现在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上。鱼图腾则代表着多子和繁荣,常被绣在女子的服饰或围巾 上。
纳西族服饰之图腾遗存审美来自目录01 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 存
03
纳西族服饰的文化内 涵
02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 点
04 结论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在 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成为其民族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从纳西族服饰的图腾遗存、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等 方面,探讨纳西族服饰之美。
感谢观看
纳西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 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和审美意识的体现,更是这个民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 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在哲学思想方面,纳西族服饰中的图腾元素和色彩搭配都体现出了纳西族人 民的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他们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怀有敬畏之心, 将其视为具有灵性的存在,并以绣制图案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服饰上。同时,纳西 族人民认为红白两色具有驱邪护身的意义,因此将这两种颜色视为吉祥的象征。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点
纳西族服饰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色彩搭配、对比手法和寓意深刻等方面。 纳西族的服饰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再搭配以黄、蓝、绿等颜色,形成了独特 的色彩风格。这些色彩的搭配并非随意而成,而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合,传递 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
民族风情:纳西族服饰变迁缘由初探
服饰,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之⼀。
中国56个民族都有⾃⼰的民族服饰。
然⽽,民族服饰不是⼀成不变的。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个相对独⽴的服饰变迁史。
它与民族经济⽂化发展相联系,但⼜不是简单的反映与记录。
弄清某⼀民族的服饰变迁史,有助于加深理解该民族的历史⽂化。
笔者对纳西族的服饰变迁史进⾏了研究查证,得出以下结论。
⼀、环境与⽓候,是造成纳西族服饰“厚重”特⾊的主要原因。
⼈是环境的产物。
在漫长的过程中,⼈类为了适应环境,想尽办法认识⾃然、改造⾃然,创造了辉煌的⽂化。
服饰,就是这种适应性选择的直接结果。
古⼈把服饰问题放在“⾐、⾷、住、⾏”之⾸,说明服饰是⼈类原始⽂明的重要成果之⼀。
“厚重”是纳西族服饰变迁中较为稳定和普遍的特⾊。
以丽江坝区传统⼥性服饰为例,上⾝第⼀层为衬⾐,第⼆层为夹层⼤褂,其中后摆直达⼩腿部,第三层为粗呢“氆坎间”。
第四层是“七星⽺⽪”。
下⾝是裤⼦、⼤褂尾摆和围腰。
头上是⼀个半球形的头箍,其上有加厚的衬布和加宽的遮阳⽚。
粗略计算,⼀套传统服饰,其重量少则七⼋⽄,多则⼗余⽄。
在探讨这⼀“厚重”特⾊的成因时,我们看到纳西族地区的⽣存环境及其⽓候因素。
据史载,纳西族⼤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黄河流域南迁,⾄迟在秦代以前到达雅砻江和⾦沙江流域。
这⼀地区是典型横断⼭区,其⽓候特点是“早晚冷,中午晒”,夏季凉爽,寒冷,为了抵御寒风,她们采⽤了较厚重的着装。
如前所述,纳西服饰以“厚重”为特⾊,⽽“厚重”就难免“粗笨”,“粗笨”就难于被 今天的年轻⼈所接受。
这巳成为民族服饰传承中的⼀⼤障碍。
⼏年前,有关部门率先对传统服饰进⾏改⾰,多数⼈都选择了⾯料轻薄、⾊彩鲜艳的新装,穿在年轻⼥性⾝上,确也出彩。
但笔者每见丽江导游⼩姐早晚时间在漂亮的民族服装之外罩上⼀件厚实的风⾐,不⽤问,从她们冻红的脸蛋上看出,新式服装满⾜了的需求,但达不到御寒的⽬的。
这也是今天新式服装难于推⼴普及的⼀个重要原因。
试析纳西族服饰纹样
着 各 民族 所 认 同 的深 刻 内涵 和寓 意 .它 记 录 着 各 民族 发 展 过程 中 的点 滴 , 民族 迁 徙 、 腾 神话 、 俗 禁 忌 等 。 如 图 民 每 个 民族 都 形 成 、发展 了具有 各 民族 特 点 的 服 饰 纹 样 。 西 族 是 我 国具 有 漫 长 历 史 的 古 老 民族 之 一 , 服 饰 纳 其 纹 样 也 在 这 样 的 历 史 演 进 中 形 成 、 展 。 西 族 主 要 分 布 发 纳 于我 国云 南 、 川 和 西 藏 交 界 的 金 沙 江 流 域 。 些 区域 属 四 这
2 纹 样 色彩 .
涵 等 方 面 的 分 析 秦 汉 时 期 纳 西 先 民衣 服 为 “ 发 ” “ 妊 ” 唐 代 . 编 、左 。 樊
绰 《 南 志 ・ 类 ・ 些 蛮 》 载 纳 西 族 先 民 “ 女 皆 披 羊 云 名 麽 记 男 皮 ”元 代 初 年 , 京 《 南 志 略 . 夷 风 俗 - 些 蛮 》 : 。 李 云 诸 末 载
“ 人 披 毡 , 衣 、 足 , 鬟 高髻 , 子 剪 发 齐 眉 , 麻 绳 妇 皂 跣 凤 女 以 为 裙 。 这些 说 明古 代 纳 西 族 服 饰 的一 些 特 点 。 披 毡 、 ” 如 覆
羊 皮 、 衣 长 裙 。 到 了 明清 “ 土 归 流 ” , 西 服 饰 就 短 而 改 后 纳 改 为 “ 衣 大 袖 ” “ 短 后 长 ” 。 于 居 住 区 域 的差 异 。 宽 、前 了 由
于 高 山 峡 谷 、 寒 地 带 。 西 族 有 记 录 自 己 社 会 历 史 文 化 高 纳
或 是 毛 线 围 巾 缠 头 : 披 简 单 加 工 过 的 羊 皮 披 肩 。 子 则 身 男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摘要】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源自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色彩搭配。
传统纳西族服饰以精美的刺绣和繁复的图案元素为特点,体现了纳西族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服饰纹样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体现了纳西族对宗教信仰的崇尚和尊重。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服装、头饰、饰品等,展示了纳西族人的审美情趣和手工艺美。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传承体现了纳西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和审美趋势,继承着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纹样、美学特征、传统、图案元素、色彩运用、宗教文化、艺术表现、美学传承、现代演变、独特魅力1. 引言1.1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饰纹样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纳西族服饰纹样融合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这些纹样不仅在服饰上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品和建筑物中广泛运用。
纳西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传统纳西族服饰中,常常可以看到精致细腻的刺绣和独特的图案设计。
这些图案往往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给人一种温暖和祥和的感觉。
纳西族服饰的色彩运用非常大胆和丰富,不拘泥于传统的黑白灰,而是更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对比,使整体看起来更加生动和活泼。
纳西族服饰纹样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许多服饰图案都是取材于佛教经典和传说故事,具有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气息。
这些图案既展现了民族的信仰,又体现了纳西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正文2.1 传统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在设计和图案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传统纳西族服饰通常以优质的布料和精细的刺绣工艺为主要特点,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
传统纳西族服饰注重线条和色彩的搭配,具有典雅大气的风格。
纳西族服饰文化与服饰形制特点研究
4隶体屈枚2021年第2期服装服饰纳西族服饰文化与服饰形制特点研究商楚啥,王翮(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34)摘要:文章以纳西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传统纳西族服饰发展历程、文化内涵及形制特点,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纳西族服饰;文化;服饰形制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服饰的形成与发展一定程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民族的文化凝聚着本民族人们的智慧且具有一定的民族识别性.纳西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探索纳西族文化与服饰形制特点,对民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纳西族现状纳西族定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交界处的金沙江流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与周边的藏族、彝族等有一定往来,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交融.古代的纳西族人,多以畜牧业为主,故有“牦牛夷”、“磨西蛮”等称谓.现纳西族人口三十余万,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自治县,其他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中甸、宁蒗、三坝、维西、永胜和四川省的盐源、延边、木里以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地区[1].2纳西族服饰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纳西服饰主要可分为两类:丽江型和永宁型,其中丽江型里又可分为丽江型和三坝型[2].服饰的大体型制是内穿衬衣,外着衫,衫长及至腹部或小腿,下着阔腿收脚裤或白色百褶裙.2.1丽江型收稿日期:2020-11-02第一作者简介:商楚晗(1994—),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王翮,副教授,****************.文章编号:1009-3028(2021)02-0040-03丽江型纳西服饰上衣为白色无领对襟衫,衫的领口及袖边绣有花纹,衫外面是后半部长及膝,前半部长及腹的右衽大袖长袄[2],袄外套紫红、藏青或黑色坎肩,腰系黑、蓝、白色百褶围腰或围裙,纳西语里称作“卡达”.“卡达”常为白色或深蓝色,其中以白色为底,上下各镶十厘米宽的蓝色布条作为装饰;以深蓝色或黑色为底则镶粉蓝色边作为装饰.纳西妇女的“卡达”绣工精致,平日不穿围腰时都将其按照折痕保存,使其保持挺括,“卡达”体现出纳西人的智慧.下衣为阔腿收脚裤,常用彩色布条系扎.背披山羊皮披肩,脚穿绣花鞋,并且在绣花鞋的后面有一小片精美的绣片,便于提鞋.青年妇女头饰为蓝色布帽或解放帽,中老年妇女则戴形似锅状的“土锅帽”,里面有布壳内衬并垫棉花,外罩黑纱,再缠上黑纱帕,额前还戴一蓝布帕用来遮阳[3](如图1所示).图1丽江型纳西族女服・40・2021年第2期服装服饰2.2 三坝型三坝型纳西服饰与丽江型大体相似,穿百褶裙,裙腰有黑红色花边.由于当地温差变化较大, 人们在披肩上缝有帽子以适应温度变化,着裤时喜用黑色的绑腿,脚穿云头纹长靴,梳辫盘髻,头 戴银质圆形饰物(如图2所示)图2三坝型纳西族女服2.3 永宁型永宁型纳西服饰使用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宁 蒗永宁及四川盐源、木里等,与丽江型具有一定差别,此地区的纳西男女在13岁之前均穿长衫,13 岁时要举行隆重的穿裤礼(男)和穿裙礼(女)以示 成人.成年服饰最具特点的是上衣为“金边衣”,即在领口和袖口绣金边,后来逐渐演化为刺绣鲜艳的花纹;下着白色百褶裙,裙下摆处有一条红色 的丝线,腰间系彩色围腰带,宽约半尺,有穗从左边垂下.青年妇女在梳头时要掺入三倍于本人发 量的牦牛尾毛,一起编成辫子,再戴上串珠,佩戴绢花圆形头饰,或用黑布毛线围巾缠头,在左耳侧 垂下30厘米的真丝流苏,身披简单加工过的羊皮披肩(如图3所示). 2.4七星披肩最具纳西民族识别性的“七星羊皮披肩”又称 作“披星戴月”(如图4所示),寓意着纳西人辛勤劳作的淳朴民风.披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 由黑色粗毛呢覆盖,称为羊皮颈,其型制为倒梯形状,上宽下窄,两边缀有两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 形绣花图案,称为羊皮眼,在羊皮眼上订有两条带子,从背部经肩膀绕回后腰节处,在后腰节处简单 系扎起来,带子的尾部以锥形收边且自然垂下,在边缘位置绣有几何花纹,最下面是沿锥形绣的蝴 蝶几何纹样,向上是横向且有序排列的动植物抽象花纹,粗毛呢的下边并排钉7个小的直径约7厘米圆盘,称为七星,这些小圆盘上又各自牵出两 条柔韧的细绳,称为羊皮须,作为飘带,十分美观. 有关七星披肩的传说很多,有一种认为是因纳西族人视青蛙为智慧象征,因此披肩是一个蛙身造型,蛙头向下,两个大圆盘似蛙眼;另一种认为两个大圆盘象征日月,七个小圆盘代表星辰,而垂下 的白线则是散发的光芒,因而被称为“披星戴月”。
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服饰的生态审美观研究
第30卷第5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Vol.30No.5 2017年 10 月JOURNAL OF W UH AN T EX TI LE U N I V E R S I T Y O c t.2017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服饰的生态审美观研究(1.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2.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采用服饰博物馆实物考察,结合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对丽江地区纳西族服饰的色彩展现、图案、服饰 与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出丽江纳西族服饰蕴含的“和谐相处”、“共生”、“平等”的生态审美观,主要 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客观物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图腾的和谐等方面。
分析丽江纳西族服饰文化中所 蕴含的智慧生态观与现代的生态美学、现代社会人类的发展要求相符合,其建设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对如今生态社 会文明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纳西族服饰;图腾服饰;生态审美观中图分类号:JO-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414X(2017)05 - 0043 - 05纳西族主要聚住在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的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境内,这里地属横断山脉地 区,是云贵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山川壮丽,拥有秀丽的景色,气候宜人,民风古 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之美誉,是中外人们极为热衷的旅游胜地。
现如 今,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在丽江纳西族的文化体系中,服饰 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纳西族独特的符号象征。
目前,关于丽江地区纳西族服饰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纳西族服饰图腾的遗存审美;二,试析纳西族服饰纹样;三,图腾在民族服饰中的特征研究;四,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其中,对于丽江 纳西族服饰生态审美的研究及其生态美学要义的解释非常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文中从生态美学 角度对丽江地区纳西族服饰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提出纳西族服饰不但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 纳西族的世代发展中逐渐形成发展了一整套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思想体系,这种以和谐为核心的生态审美 观顺应了时代的一、生态美学之生态审美观目前关于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有两种:狭义的生态美学只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 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本人更倾向于广 义的生态美学,是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研究作为基础,因为生态美学首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
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
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民大附中高二一班杜少颖大纲:一、服饰简介二、服饰历史三、服饰特点四、服饰传说五、服饰变迁一、服饰简介纳西族服饰以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显著地特点。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年轻女性的服饰:中老年女性服饰:男性服饰:二、服饰历史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县。
这里是属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身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
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古代的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纳西族服饰长裙。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纳西族
摩 梭 人 服 饰
纳西族服饰历史
古代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长裙。维西一带,男子裤 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妇女束花布腰带,外披羊毛披肩。 清代以前,纳西族衣服颜色以黑白为主,青壮年多着白色,老年 人穿黑色。现纳西族男子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 女服装,除个别地方,已改穿长裤。
纳西族服饰纹样
• 自然物象的表现
•
银饰
纳西族普遍喜戴 银制品,式样极 多,题材以花、 鸟、蝶为主。同 是花,但造型大 不相同。有的发 簪纤巧细腻,灵 秀生动,有的古 拙朴实,浑厚凝 重。
• 背部装饰
羊皮披肩是纳西服饰 的重要标志。整块纯 黑色羊皮剪裁为上方 下圆,上部缝着6厘 米宽的黑边,下面钉 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 绣的圆形布盘,圆心 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 飘带,俗称“披星戴 月”。
“披星戴月”的民族
——纳西族
目录
纳西族服饰简介 纳西族服饰历史 纳西族服饰纹样
自然物象的表现 情感意念的表现
纳西族配饰
头饰 银饰 背部装饰
不同地区的纳西服饰
丽江古城的纳西族 中甸白地的纳西族 泸沽湖纳西人——摩梭人
纳西族服饰简介
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以女性服饰最具 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其服装变迁主要 有环境与气候、生产力水平、宗教文化、社会变革等原因。 服饰颜色选择融进了宗教文化的审美因素代表色有黑色、 白色和黄色等。
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上衣多用黑色或红色金丝绒布料缝 制成大襟右衽短衣,长不过脐,袖口紧小,外翻寸许露红里为饰,铜 银纽扣从颈项、右胸、腋下分三组两副排列。腰间缠绕花纹艳 丽的宽布带子,胸前配戴双须银链,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银质铺 子或金银戒指作饰。下着筒状百槽长裙,色彩以素白为普遍,仅在 裙身中间用红线彩饰两圈。 男子:戴自制青布瓜瓣式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挨服饰,藏 式的呢帽。穿藏靴,佩铜、银制作的大耳环。老年男子喜戴贩 瓣式小帽或包青布头帕,穿黑、白色右在短衣和长裤,束素色 腰带,穿草鞋或布鞋。
纳西族民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分析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纳西族民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分析刘亚兰(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民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历史、地理、民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服饰也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表现,民族服饰纹样更是能够体现出民族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首先针对纳西族民族服饰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进行其民族服饰纹样进行论述,最后进行纳西族民族服饰纹样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其审美特征、表现特征以及形式美感。
旨在能够对纳西族民族服饰能够具有更多地了解,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纳西族民族服饰纹样;美学特征;审美特征;表现特征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5-013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5.064一、引言纳西族人民大多数都居住在我国的云南、四川一带,这里的地区地理环境与众不同,皆为高山峡谷,正是由于不同的地理和民族习惯而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不同。
他们的民族服饰纹样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能够对其民族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民族习俗等具有一定的反映,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那么纳西族民族服饰纹样具有哪些美学特征呢?下文将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纳西族民族服饰概述(一)服饰简介纳西族服饰是纳西族当地人民所具有的一种独特风格的服饰,这种风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深处高山峡谷的地理环境之中,同时也是具有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以及自身的审美价值观,从而形成自身的独特民族服饰。
对于纳西族的妇女来讲,她们的民族服饰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她们每个人都非常勤劳,同时非常善良贤德,与她们的服饰特征非常和谐统一,从而能够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而且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服饰特点,在丽江的纳西族妇女的服饰都是大襟宽袖布袍,她们的袖口一般都是到自身的肘部,而其外面有紫色的坎肩,下身穿着长长的裤子,而腰部系着黑、白、蓝三种颜色的棉布围腰,背后披着“七星羊皮”,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①。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和宁蒗县一带。
他们的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和传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鲜艳多彩:纳西族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使用鲜艳、活泼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愉悦和活力的感觉。
2.绣花精致:纳西族服饰以其绣花工艺闻名,常常使用刺绣、牙织、毛绣等技法进行装饰。
绣花图案多样,常以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动物等为主题,绣工精细、精巧。
3.简约大方:纳西族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主张简约大方的设计。
衣袖通常宽松舒展,衣领即使有装饰也较为简洁,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朴素和含蓄。
4.饰品繁多:纳西族服饰常常搭配丰富多样的饰品,如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
这些饰品多以银制、水晶等材质制作,细致精美,体现了纳西族人对美的追求和讲究。
5.男女装饰差异:纳西族男女的服饰在款式和装饰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男性常穿长袍或上衣,胸前常点缀有纹饰装饰;女性则穿着对襟的上衣和长裙,常以漂亮的刺绣和彩色绳带进行装饰。
关于纳西族服饰的传说,有一则关于彩云裳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纳西族的先祖们生活在倒悬的天空之上。
天神们看到纳西族人快乐的生活,便赠予他们一件能够变幻出各种颜色的彩云裳。
人们穿上彩云裳后,不仅可以随意变换服饰的颜色和图案,还能通过神奇的力量实现心愿。
然而,一次意外的事故让彩云裳失去了原来的魔力。
天神为了不让人们失去快乐,决定将彩云裳赐给纳西族最美丽善良的女子。
于是,他们选出了一个叫杨枝的女孩,将彩云裳交给了她。
杨枝穿上彩云裳后,不仅自身变得美丽动人,还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祝福。
她每天穿过村庄,为人们带去了幸福和温暖。
人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纳西族人为了纪念杨枝的善良和美丽,便开始仿制彩云裳,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服饰。
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彩云裳,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对杨枝的敬意和美好祝福。
(云南纳西民族服饰考察报告)与身相随的它
与身相随的它——纳西民族服饰考察写在前面的话1,它是什么?基于思维的逻辑顺序和哲学的认识方法,认识一个事物,我们的首要问题是:它是什么?一个民族的服饰,是从出生到离世与身相随的,是一个民族特有的静默的物化了的有着这个民族温度的语言。
从物质范畴来看,它是御寒遮羞、维持身体生存的最外层皮肤,与物质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尤其是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相对稳定而封闭、民族迁徙范围小、聚居程度高,服饰的民族特色越是明显,因为环境特定、稳定,民族服饰是对这个环境下各要素的的积极适应与灵活运用,比如自然环境中的气候适应、动物皮毛与植物资源使用等;从精神范畴来看,它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与情感寄托,比如在重大节日或祭祀仪式上穿戴民族服饰、某些花纹的设计都有特殊的含义(图腾崇拜、生殖崇拜、色彩的尊卑)等。
本次考察的纳西民族服饰符合上述对“它是什么”的定义与解析。
2,为什么选择考察纳西民族服饰?从衣食住行、温饱这些字眼来看,它们是构成人的基本生存活动,是为了生存摄入能量、保存能量、消耗能量的过程。
衣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紧密关联。
因此,考察一个民族的服饰不仅仅是局限于服饰本身,还可以由这个关键点洞察出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文解析中所提到的,这个民族的物质范畴状态和精神范畴状态。
也就是说,我关注的是民族与服饰这两个点,从一个民族的相关状态考察其服饰,从服饰洞察这个民族的状况。
衣与人的关联如此密切,以至于提起它,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人也会有不少的认识。
而衣食住行里的“住”,也即建筑,大部分人对此是认识缺乏的,当然,这是相对而言。
选择服饰这个点,话题易于展开,便于考察到有用的信息,谁会对自己每天都要穿戴的服饰漠不关心呢?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而纳西民族在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的迪庆等分布集中,且这两个点停留时间比较长,便于集中、深入展开考察,还有老师的指导。
因此,基于考察可行性、可操作性、信息有效性的综合评估,我把考察的目标锁定为纳西民族服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作者:————————————————————————————————日期:ﻩ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民大附中高二一班杜少颖大纲:一、服饰简介二、服饰历史三、服饰特点四、服饰传说五、服饰变迁一、服饰简介纳西族服饰以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显著地特点。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年轻女性的服饰:中老年女性服饰:男性服饰:二、服饰历史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县。
这里是属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身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
今天,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古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古代的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纳西族服饰长裙。
维西一带,男子的裤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
他们不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妇女则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
清代以前,纳西族民间衣服的颜色以黑白为主,青壮年多着白色,而老年人穿黑色,因黑色表示尊贵。
土司们则有朝廷赐给的华贵官服和官帽,在见官、迎宾、拜客时穿用,平时很少穿戴,在家时他们多穿黑锦缎做的长袍马褂,戴瓜瓣式小帽。
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长及足背,以示高贵。
雍正初年以来,受“改土归流”的政策的影响,清代历任官吏曾多次明令纳西族移风易俗,因而纳西族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丽江一带男子服饰与临近汉族已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
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服饰特点: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
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
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
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
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
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
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
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
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
不同地区的纳西服饰: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
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
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
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
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
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
七星羊皮披肩: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
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
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摩梭人服饰: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四、服饰传说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推测和解释,关纳西族老者于它的神话传说也很多。
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
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个太阳与原有的太阳一起,轮番烤灼大地,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焦黄。
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
她用鸟的羽毛编织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顶阳衫”,披在背上向东方奔去。
英姑到了东海边,恰巧遇上龙三太子,两人相爱。
龙王派龙三太子陪她回家乡解除旱情。
可恶的旱魔施记将龙三太子陷入深潭,让大象和狮子把守潭口,可怜的英姑与旱魔一连搏斗了九天,终因气衰力竭,倒在了地上,从此,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丽江)。
龙三太子拼死冲出深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坝子的泉水。
白沙三多神见状造了一条雪龙,一连吞下了七个太阳,并把变冷后的太阳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将之变成了月亮。
三多神把七个冷太阳捏成了七个闪光的星星,镶在英姑的顶阳衫,以资表彰。
为了纪念英姑,纳西族姑娘依照英姑的顶阳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劳勇敢,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因而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纳西族勤劳辛苦。
五、服饰变迁1、气候与环境环境与气候,是造成纳西族服饰“厚重”特色的主要原因。
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漫长的过程中,人类为了适应环境,想尽办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服饰,就是这种适应性选择的直接结果。
古人把服饰问题放在“衣、食、住、行”之首,说明服饰是人类原始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厚重”是纳西族服饰变迁中较为稳定和普遍的特色。
以丽江坝区传统女性服饰为例,上身第一层为衬衣,第二层为夹层大褂,其中后摆直达小腿部,第三层为粗呢“氆坎间”。
第四层是“七星羊皮”。
下身是裤子、大褂尾摆和围腰。
头上是一个半球形的头箍,其上有加厚的衬布和加宽的遮阳片。
粗略计算,一套传统服饰,其重量少则七八斤,多则十余斤。
在探讨这一“厚重”特色的成因时,我们看到纳西族地区的生存环境及其气候因素。
据史载,纳西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黄河流域南迁,至迟在秦代以前到达雅砻江和金沙江流域。
这一地区是典型横断山区,其气候特点是“早晚冷,中午晒”,夏季凉爽,寒冷,为了抵御寒风,她们采用了较厚重的着装。
如前所述,纳西服饰以“厚重”为特色,而“厚重”就难免“粗笨”,“粗笨”就难于被今天的年轻人所接受。
这巳成为民族服饰传承中的一大障碍。
几年前,有关部门率先对传统服饰进行改革,多数人都选择了面料轻薄、色彩鲜艳的新装,穿在年轻女性身上,确也出彩。
新式服装满足了的需求,但达不到御寒的目的。
这也是今天新式服装难于推广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2、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是纳西族服饰面料选择中的制约性因素。
服饰,作为一种人类制造的产品,它的发展与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纳西族服饰在近2000年时间里,其面料选择经历了从皮革、毛毡、麻布到粗呢与细布的发展过程,基本反映了民族生产力发展的相应水平。
秦汉时期,纳西族以游牧、征战、迁徙为主。
拥有制盐和冶铁技术,但主要用于生产与军事活动。
可通过贸易途径从邻近地区换得一些布料,但当时仍以皮毛制品为主,《东巴经》中也多有此类记载。
到唐宋时期,纳西族“男女皆披羊皮”,但此时的羊皮已经有较好的加工工艺,因为当时纳西族制造的“摩梭盔刀”、“铎矟”、“革鞋”、鞍具等颇有名气。
这种“军工技术”肯定影响到服装的特作水平,而且军事活动和对外交往也影响了服装的改进,比如传统服饰多有条带捆绑的特点,脚上则“缠以毡片、挟短刀”,头发从早期的“编发”到后来的“束发”,依稀可见军事装束的影响。
元明时期,内地轻纺工业较为发达,纳西族进入稳定的农耕定居时期,随着贸易的活跃,内地移民的增多,一大批工匠艺人进入纳西族地区,加上民族上层多次到中原参观访问,引进内地文明,使纳西族地区出现了“富冠诸土郡”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
当时“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云三塔头,卫附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羊裘。
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
显然巳有明朝服饰的影子。
从“四时羊裘”到“短衣长裙”,表面看是服装风格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服装面料的生产水平和制作工艺的变化,正是因为明代发达的纺织业和加工业,才有可能使纳西族服饰过渡到“短衣长裙”时代。
联想到兴盛于明代的丽江古城,其中就以发达的工商业作为其经济基础,那里生产的皮革制品,铜器、铁器、毛、麻织品,曾行销滇西北地区和藏族地区,充分显示了生产力水平对服饰面料和制作工艺的决定性影响。
3、宗教文化宗教文化因互是纳西族服饰颜色选择的重要依据。
如果说早期的是御寒遮羞为主要功能,那么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融进了宗教文化的审美因素。
最终固定为民族识别的外在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