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简介——少数名族
纳西族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纳西族的丧葬
纳西族自古以来通行火葬,这在元代李京《云南志略》等史籍中即有记载。现在已经由火葬 逐渐改变为土葬了。纳西族每家都有一块坟地,坟地是要讲风水的,一个家族有一个公共的墓地, 严格按照辈份和大小排行划地安葬,夫妻是合葬的。
老人们在50来岁时就准备好了棺木。棺木是不用钉子的,这样不吉利,全部用榫口和木活鞘 组装,用松香水灌接缝,外面用松香水或土漆(既天然漆)漆成黑色,如果超过八十岁才去世, 顶端就可漆成红色。
纳西族的服饰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 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 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 重素雅。
女子服饰
之所以在前面说,纳西族是一个 “披星戴月”的民族,就是因为纳西 族女子的服饰了。羊皮披肩是丽江纳 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 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 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 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 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 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 西族妇女早出晚归,以示勤劳之意。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 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 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 “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 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 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纳西族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
纳西族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纳西族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
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纳西族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纳西族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1纳西族的基本介绍因地域不同纳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称,如"纳西"、"纳"、"纳汝"、"纳日"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
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
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纳西族是个极重信用且讲义气的民族,一般不计较客人因无知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他们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
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
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
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注意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说粗话,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在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跷二郎腿。
纳西族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
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
丧葬仪式
纳西族的丧葬仪式一般分为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其中土 葬最为普遍,火葬通常用于僧人等特殊身份的人,水葬则较 为罕见。在丧葬仪式中,要举行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并有 专门的祭司主持。
祭祀活动
纳西族重视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在春节期 间要举行祭祖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吉祥。此外,在 农历七月半还要举行祭鬼仪式,以祈求鬼神不要作祟于人间 。
纳西族还有独特的“三叠水”宴席, 分为茶席、酒席和饭席三部分,是待 客的最高礼仪。
特色美食有鸡豌豆凉粉、丽江粑粑、 酥油茶等,其中鸡豌豆凉粉是纳西族 独有的小吃,以鸡豌豆为原料制作而 成,口感爽滑、清香可口。
服饰文化及传统手工艺
纳西族妇女擅长刺绣和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其绣品以 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为题材,构图巧妙、色彩艳丽。
民族间交流与融合现象
01
在云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现象十分普遍。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语言互 借、习俗相互影响等都是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具体表现。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云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共 同推动着云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03
纳西族生活风俗
Chapter
居住环境与建筑风格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 双版纳地区,是一个具 有浓郁热带风情的民族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象 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哀 牢山和无量山地区,是 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是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展 现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劳 和智慧。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 理地区,是一个具有深 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 。白族的三月街是白族 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 是云南省著名的民族盛 会之一。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纳西族,有人口278009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由于同音异写,汉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称之。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
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
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2700米。
这里群山耸峙,江河交错。
丽江北部的玉龙雪山和中甸东南部的哈巴雪山,终年玉积琼堆,宛若腾空而起的玉龙。
玉龙山区植物群落多样,素以"植物仓库"著称,并以"花的世界"闻名,仅杜鹃花就有40多个品种。
金沙江上游自北向南流泻,至石鼓镇为山势所阻,于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接着江流急转东北奔腾而去,在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中间形成了的"虎跳涧"大峡谷,是世界上难觅的探险旅游胜地。
纳西族地区的气候差别较大,可分寒、温、亚热三种类型,宜农宜林宜牧。
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丽江名胜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
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
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
丽江纳西族介绍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 这在中国建筑史中是罕见的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天光云影
自然丽江
云南丽江风光秀丽
长江第一湾
27
和谐丽江 我们的柔软时光
在丽江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居住着纳西族 傈僳族 彝族 傣族 白族 普米族 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 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披星戴月”的纳西人: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 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 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 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 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 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柔软时光
相约丽江
恋在丽江
丽江纳西族介绍
纳西族简介
人口:324679;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罢教、藏传佛 教; 地域:云南、四川和西 藏的交界地区,主要聚 居于云南省丽江市,迪 庆州.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 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 的一个支系。他们先向南迁 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 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 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 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 后被吐蕃和南诏所统治。唐 初曾建立越析诏,为六诏之 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 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 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 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 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 中。
天雨流芳
天雨流芳
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纳西族文明程度较高,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 分的少数民族之一。 纳西族教育程度较高,是每万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 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五个民族之一
纳西族介绍
3.3 哥巴文
•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哥巴”意为“弟子”, 从这个含义上判断,这种 文字当为后世东巴弟子所 创制。哥巴文文字数量少, 只有686个,不够应用, 所以通行的范围小,只限 于丽江,维西两县的部分 地区。且用哥巴文写下的 经书不多,只有几百本 。
3.4 阮可文和马萨文
• 纳西族除这两种文字外,还有两种东巴文的变体: • 东巴文的一种变体文字。这种文字只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域乡自称玛萨 的西族居民中使用。他们刚迁来时本无文字,后来向当地东巴祭司学 会了东巴文,并从中选出一百多个文字符号,用来记录自己的口语, 作记事、记账及通信之所以使用时,一字有多种读法和用法,有 时还夹用一些汉字。据1956年进行纳西语普查时搜集到的105年玛萨 文分析,其中借用东巴文形、音、义的就有69个,只借东巴文的形、 音而不借义的10个,只借东巴文字形而不借音、义的有6个,共计85 个,与东巴文不同字原的只有20个。因此,一般者认为玛萨文尚未形 成一种独立的文字符号体系,只能算作东巴文的一种变体文字。
4.服饰
丽江坝区纳西族服饰
中甸县三坝乡白地纳西族服饰
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摩梭人服饰
5.丧葬习俗
• 纳西族的丧葬习俗,因地而异。这些差异是由于 异地而居以后,地域环境、社会发展、文化交流、 生活习俗等的发展差异而形成的。根据纳西族象 形文经书及汉文古籍的记载,纳西族原来都实行 火葬,且有自己古朴的礼仪,从清初改土归流以 后,才改行土葬,并吸收的诸多汉族的丧葬礼仪。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丽江纳西族丧葬习俗; • 中甸三坝纳西族丧葬习俗; • 维西马杀人丧葬习俗; • 永宁、盐源摩梭人丧葬习俗;
6.纳西族婚恋习俗
• 纳西族的婚恋习俗,它与纳西人民生产、生活和家庭的形 式相适应,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婚恋习俗。 • 纳西族绝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婚姻由 父母做主,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但舅父在家庭中享有较 特殊的地位,纳西族传统的舅甥亲于叔侄情的社会观念。 • “殉情”是纳西族婚恋中突出的一种习俗,纳西族叫“游 无”,知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发生。“游无”最主要 的原因是由于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常常私定婚 约,而婚姻又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利 所造成,但也与纳西族传统文化、婚恋情况有关。例如东 巴经书《鲁般鲁饶》《殉情调》。
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婚俗在我国的西南部的云南省,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丽江。
在这里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纳西族。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及。
蒗县的永宁区、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省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西藏的茫康县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纳西族人口数为308839.根使用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交往较多,群众多能使用汉语文。
纳西族曾在古代有过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另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称为哥巴文。
但都未在群众中推广使用,只是记载了古代的许多诗歌、传说、故事和宗教经典。
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案。
根据史书记载,纳西族的先民与汉代称“牦牛夷”,晋代称“摩沙夷”,唐代称“磨些蛮”的部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这些不同的称谓,当是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同一族称。
公元3世纪初,越膂郡定作县(今四川盐源)已有“摩沙夷”居住。
8世纪末叶,在今丽江金沙江流域和盐源雅砻江流域也有“磨些蛮”的分布。
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雅砻江以东的纳西族先民逐渐向西南迁徙;盐源以西金沙江流域一带的磨些族亦逐渐聚集于丽江地区并繁荣起来。
定作地区的磨些部落,在唐代曾有一部分渡过金沙江,向南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了“越析诏”,亦称“磨些诏”,为当时洱海地区六诏之一。
唐代吐蕃势力兴起,向东向南扩展。
唐朝为了防御吐蕃,扶持六诏中的蒙舍诏统一其他五诏,建立南诏政权,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来牵制吐蕃。
今丽江、永宁一带成为南诏、吐蕃角逐之地,先后为吐蕃、南诏所统治。
公元1253年,蒙古征大理,由丽江东境渡江,木氏祖先麦良迎降,被授为茶罕章(丽江)管民官。
1276年置丽江路,设军民总管府,麦良子孙世袭总管。
丽江路隶云南行省,属呈朝中央的一级地方政权。
明初,纳西族首领木得被授为世袭丽江府土官知府,统治纳西族和附近各族人民。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重的文化气息。
纳西族也不例外。
今天,我浅谈一下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是一个文化深远的民族,关于它的族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迁徙说”:方国瑜先生认为“纳西族渊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带的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二)“融合说”:郭大烈先生则持融合说,即“纳西族源是多元的,有土著的成份,也有羌人的成份,但主体应属夷系,牦牛夷、白狼夷可能是构成纳西族的主流。
纳西先民大约在汉晋至唐期间活跃于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一带,并逐步形成一个民族”。
(三)“东夷说”:和仕华认为纳西族先民的主体应属于夷系中的东夷,渊源于夏商时期的内蒙古与中原交接地带。
与夏商关系密切,保留了好多夏商文化。
然后因战争四处迁徙。
迁徙路线大致为凉城—山东—山西—陕西—青海。
由此认为青海河湟地带只是纳西先民迁徙的一个流点,不属源头。
纳西先民主体是东夷,只是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与羌有过交融,故带有羌文化遗迹。
到丽江后又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现有的纳西族。
三种说法都有其依据和道理,然而纳西族的族源到底是什么,还等待考究。
纳西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先民已经迁徙到了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生产形态上以游牧、畜牧为主;经济上出现了盐、铁、漆、铜的冶炼生产;政治上阶级分化,酋长出现;宗教上已有东巴原始宗教的萌芽。
“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王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此滥觞。
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分13世纪初,另一支北方游牧民族沿着当年纳西先民的迁徙路线翻山越岭,跋涉2000余里,跨囊渡江,突然出现在丽江境内,这就是历史上的“元跨革囊”。
纳西族
一、分布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 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 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 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 定居下来。
二、人口分布 现有人口324679万人、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
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 的95.5%。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 川有纳西族8,725人,占2.8%,西藏有1,223人,占0.4%; 其余省市区均有散居,共有4,065人,占1.3%。纳西族也 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
日常生活禁忌
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
忌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
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 忌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 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忌妇女早起床。
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 的原始宗教。
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 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 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 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 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 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 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大肉为主,大部分大肉都做成腌肉,外出劳动携带 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 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 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东巴经:是东巴教徒用象形文字东巴文写成的经书,按其性
质属于民族古文献,由东巴祭司来抄写和唱诵,故称东巴经。 流传下来的东巴经约2万册,依内容分类,有1000余种。东巴 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会历 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言文字诸方面的珍贵 资料。因此,东已经又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 遗产名录。
云南民族文化——纳西族
东 巴 舞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古典乐舞。“东巴
经”中有一部令人惊叹的舞蹈教程, 即《蹉姆 》舞谱 ,人们公认它是世界 上用古文字系统地记录下来的最早舞 谱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民居民俗
纳西族的民居建筑类型: “三坊一照壁”(庭中的花园)
“四合五天井” “两坊房”
典型民居
三朵节
“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
“三朵节”节期为每年农历二 月初八日,原为纳西族祭祀自 己民族保护神。节日期间,除 祭祀外,人们还要进行聚餐、 对歌等游乐活动。
七月会
丽江“七月会”,于农历七月中旬举行,
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 右,因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 又称“七月骡马会”。
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人口与分布
2000年,纳西族人口为 30.8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
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 木里县和西藏的芒康县。 丽江一直是纳西族生存繁衍的家园,是纳 西文化孕育发展的温床。
二、东巴文化
以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
“披星戴月”
是纳西族妇女的七星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族
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披肩用绵羊皮做成
,其上绣 “七星”,每颗 星中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 七星,故又称“七星羊皮”,象征纳西族妇 女早出晚归,辛勤勤劳之意。
女式:妇女上穿大面襟 宽袖上衣和坎肩,着长 裤,下身腰系黑、白蓝 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 上打百折,下边镶上天 蓝色宽边,两边各系着 两条白色或天蓝色布飘 带。形如一把折扇,美 丽而大方。背披羊皮披 肩,上刺绣精美的七星, 肩两旁缀有日月图案, 象征她们“披星戴月”, 辛勤劳动。
纳西族风俗及民居调研
•
七、纳西族民居
•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朐绌极,比较常 见癿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 吅亐天云、前吊院、一迚两院等几种形 式。其丨,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丨 最基本、最常见癿民居形式。在绌极上 ,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同朎南,面对 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 由下辈居住;天云供生活之用,多用砖 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癿房 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癿三坊一 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不城镇略有丌合。一 般来说三坊皀两层,朎东癿正房一坊及 朎南癿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从库 ,朎北癿一坊楼下弼畜厩,楼上贮藏草 料。天云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 之用,故农村癿天云稍大,地坪光滑, 丌用砖石铺成。
四、纳西族服饰
• • “披星戴月”癿纳西人: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 纳西族女性 称。她们癿传统朋饰具有鲜明癿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癿风格。 各地癿朋饰 也有着差异: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 戒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癿围腰,上打百褶,下镶 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仍肩搭过,在胸 前交错又系在腰吊。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 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癿损伤。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朋饰癿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 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癿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癿 七丧彩绣癿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癿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 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弻,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泋讣为,上 方下圆癿羊皮是摹仿青蛙癿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癿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 “青蛙癿眼睛”,这是崇拜蛙癿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不崇拜羊癿南迁古羌人相融吅形成 纳西族吊癿产物。
纳西族简介——精选推荐
纳西族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民族发展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
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2003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英文名称the Naxi (Nahsi) ethnic group or the Naxis(Nahsis)纳西溯源纳西的传承纳西族与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都源于古夷族。
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一、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
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
二、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
秦汉时称旄(m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
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摩些江”。
三、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
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
按此说,古纳西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
纳西族资料
纳西族饮食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麦和青梨,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烩菜、火锅和大块肉。
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
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门类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再配搭诸如八宝饭、高丽肉、松子炒鸡,以及按季节制作蒸梨、蒸苹果等甜食,形成蒸煮炒卤炸烩酥炖多样齐备,色香味俱佳,别具特色的宴席。
丽江粑粑、鸡豆凉粉和丽江窨酒,也是纳西人传统的著名食品。
永宁等地的猪膘(又称琵琶肉),系将整头猪去内脏、骨头后风腌而成琵琶状,久放而不变质,肉味清香,为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边远山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但也非常好客,民风淳朴,仍然可以品尝到浓茶配炒面、荞饼蘸蜂蜜、核桃油煎面饼等风味食品。
1639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受丽江世袭土司木增的盛情邀请来到丽江,在解脱林盛情款待“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
”三叠水简介:一叠:果碟类(13碟)即象征玉龙山13峰。
(迎宾礼)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代茶水(雪茶)] 可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可规格不变。
菜名菜单:纳西风味冷盘、丽江火腿、油煎黑粉、玉水鸭蛋、板栗烧肉、高勒韭黄、芝麻吹肝、风味腊肉、寺舟龙爪、满梨肉丁、纳西乳扇、泡辣子炒肉、神龙地参。
二叠:欢聚碟(13碗)菜名菜单:白芸豆酥肉、烩佛掌参、百合圆子、木耳炖鸡、很普凉拌、拉市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尖、菊花闹铃、云腿粉丝、油煎麻补、纳西格贡、炒三丁。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甜咸两种)、铜锣锅焖饭、水焖粑粑、丽春火锅:从下往上分八层,分别为:腊排骨、芋头、茨姑、豆腐、韭菜根、粉皮、粉丝、青菜(代辣子蘸水)。
纳西族服饰纳西族的传统穿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
纳西族详细资料
纳西族详细资料纳西族概况纳西族现有人口为308 839人〔2022年〕,其中云南295464人,绝大局部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包括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有2022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
四川省纳西族有8725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
纳西族居住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
境内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虎跳峡、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白芒雪山、贡嘎岭等名山大川,山体与峡谷并列,顶峰海拔常在5000米以上,个别甚至超过6000米,峡谷深邃,相对高差极大。
纳西族居住区平均海拔2700米,独特的地貌因素,使得气候、植被、土壤乃至整个自然综合体都呈明显的垂直变化,气候有寒、温、热3种类型。
高寒山区平均气温为5.4゜C,金沙江河谷为14.5゜C,丽江坝区和泸沽湖盆地为12.6゜C;年降雨量为8001034毫米。
纳西族山区密布云南松、红松、华山松、云杉、冷杉、红杉、铁杉等优质用材林,是我国西南的著名林区。
纳西族聚居区丽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植物保护基地之一。
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境内,仅种子植物就多达2 998种,单是杜鹃花就有40多种,热带、温带、寒带植物在全市均有分布。
鸟兽类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共有兽类8目,21科,83种,占云南兽类总数的29.6%,其中资源兽类近40种。
共有鸟类17目、46科、290种,占云南鸟类总数的37.6%,其中资源鸟类230多种。
珍稀鸟兽的种类较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颈鹤、滇金丝猴等。
纳西族居住地区虽然交通不便,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滇中高原过渡地带,因此成为滇川藏几省区各民族彼此交往的通道。
纳西族地区的坝区与河谷区是主要的产粮区,主产小麦、水稻、玉米、油菜、大麦,豆类有蚕豆、黄豆、豌豆、鸡豆、白芸豆等;高山作物有荞麦、燕麦、青稞、土豆、大麻等;河谷区有花生、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有楸木、漆树、核桃、板栗、桑树、花椒、竹子等,现烤烟种植也有较大开展;水果品种有桃、李、梨、柿、核桃、苹果、梅、杏、石榴、桔子、香橼等。
少数民族-纳西族简介
概况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 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人口30余万(2000年统计)
纳西族的族源,学者界认为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中国西北河湟地带(黄河、湟河一带)的古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 西南方向迁徙至雅砻江流域,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披星戴月”的特色民族服饰
纳西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披星戴月”衣。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 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 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 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从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
民俗风情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 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 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古老的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 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PPT课件
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
遗产名录。
.
26
东巴经
.
27
东巴舞蹈:东巴经中,有专门记录舞蹈 的经书。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有的舞蹈 专著。书中用东巴文较完整系统地记录 了纳西族古典舞蹈类别、跳法以及道具、 服装等,具有舞谱的特征,是国内外极 为罕见的舞蹈艺术历史文献。据著名舞 蹈专家戴爱莲考证说,东巴舞谱在内容 及历史年代方面,都超过了保存于西班 牙的称为世界最早的舞谱。
英姑到了东海边,恰巧遇上龙三太子,两人相爱。龙王派龙三太子
陪她回家乡解除旱情。可恶的旱魔施记将龙三太子陷入深潭,让大
象和狮子把守潭口,可怜的英姑与旱魔一连搏斗了九天,终因气衰
力竭,倒在了地上,从此,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丽江)。龙
三太子拼死冲出深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
坝子的泉水。白沙三多神见状造了一条雪龙,一连吞下了七个太阳,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1961 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并把变冷后的太阳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将之变成了月亮。
三多神把七个冷太阳捏成了七个闪光的星星,镶在英姑的顶阳衫,
以资表彰。为了纪念英姑,纳西族姑娘依照英姑的顶阳衫做成了精
美的羊皮披肩,象征勤劳勇敢,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因而羊皮披
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纳. 西族勤劳辛苦。
23
.
24
.
25
.
19
.
20
.
21
.
22
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
活。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个太阳与原有的
太 纳西族老者阳一起,轮番烤灼大地,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
纳西族
三、服饰饮食
1、服饰:丽江纳西族妇女穿大褂,宽腰大袖,外 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披肩 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肩两边缀日、月,象征着 “披星戴月”,以示勤劳。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 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包头,配大银耳环。 纳西族男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2、饮食:纳西族的特色食品有琵琶肉和千层饼, 琵琶肉是用整条猪腌制的猪膘,因形似琵琶,故得 名;千层饼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多、薄如纸 而得名。
丽江粑粑:主要原料为当地精麦面、火腿、化油 等。用色泽金黄,味分甜咸二种。吃起来酥脆可 口,香味透心。丽江粑粑做熟后放几天都不会变 质变味,人们可将其作旅途上的干粮,还可
带给外地亲友品 尝。丽江粑粑是 外地人学不去的 “专利”因只能 用丽江的水和麦 面,才能做出这 个味道。
四、礼仪禁忌
纳西族有许多禁忌,各地不尽相同。 丽江地区:严禁任何人砍伐神树,认为砍了会刮大 风下大雪;妇女怀孕后不能进寺庙,不许参加丧仪, 更不能进别人的洞房;祭天神、祖先、战神时,忌 外人观看;祭天堂时,树下的祭品不许触动等。 中甸县的纳西族在家不许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 和报晓的雄鸡,不吃狗肉;翁媳、夫兄与弟媳之间, 不能对坐和谈笑,岳母和女婿也不能随便谈笑。 宁蒗地区,妇女生产后的三至七天内,谢绝外人来 访,认为这样婴儿才会长寿。
六、建筑宗教
纳西族的住房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丽 江城镇和坝区普遍采用“三房一照壁”或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建筑。正房较高,两 侧配房略低,主次分明。宁蒗和盐源的纳西 族,多为“木楞房”,用圆木或方木垒墙, 以木板覆顶。 纳西族比较普遍地信仰“东巴教”。东巴教 是一种受藏族钵教(黑教)影响的原始巫教, 崇奉多神,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均视为神灵。 凡遇疾病、婚丧、节日,都要请东巴念经。
纳西族
鸡豆凉粉
• 在丽江古城的街头,可以见到一种著名风味小吃叫“鸡 豆凉粉”。鸡豆属黄豆料,因其形状像鸡头部位的眼睛。 将鸡豆泡透磨细过滤成浆,然后煮熟为灰白色,倒入各 种容器冷却成形,便是鸡豆凉粉。 • 烹饪吃法 • 1、凉吃多在暑季,那晶莹的粉片与红辣椒、绿韭、花 椒、青葱、芥沫、酸醋等佐料腌拌起来. 2、热吃多在寒凉季节,那方正的粉块在平底锅两面煎 黄,再按各人味口加上麻、辣、酸的各种佐料,乘热食 之,全身温暖。 3、可晒干后煎食等。
宗教信仰
• 纳西族信仰 东巴教、藏 传佛教等宗 教。 • 丽江纳西族 还普遍信奉 “三朵”神, 成为多种信 仰的民族。
民族历史
•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 牧为主。 • 唐代,部分纳西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随后南下,在洱 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 • 13世纪初,蒙古军队平定云南,纳西各部落逐渐走向了统一,从 此纳西族在吸收白、藏民族的文化精华时,也接受了中原汉文化 的润泽。 • 明代是纳西族最鼎盛的时期。纳西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 深得朱元璋嘉许,亲赐“木”姓,允其世袭丽江府土知府,由此 明王朝大力扶持木氏势力,视木氏国“辑宁边境”的重要力量。 • 清代以后,木氏势力渐趋衰微。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木氏 土司此后一蹶不振。 • 鸦片战争以后,纳西族地区社会动荡,清咸丰、同治年间,大理 杜文秀起义波及丽江,丽江损失惨重。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2003年9月,纳西族东巴古籍被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2003年7月1日,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 城区。
服饰
披星戴月”的纳西人: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 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丽江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 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 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 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 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 交错又系在腰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 西 族 的 图 腾
纳 西 族 的 神 物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 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 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 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 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有1400多 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 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 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 “活化石”。
兜,扎绑腿。
羊皮披肩
纳西人称披肩上的圆 圈图案为“巴妙”, 意为“青蛙的眼睛”。
七星披肩
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 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 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 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民居形式,是传统的纳西文化象征。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 仰万物有灵。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 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 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 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 识。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 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
三朵节 海坡会 棒棒会 春节
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别具风 格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也叫“三多节”,这是 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 朵神”的盛大节日。“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 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 ,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 纳西人信奉。人们也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 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有 点样徽州的三合院,而纳西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在 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 主要供老人居住。 ;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 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三 坊 一 照 壁
+ 名称:纳西族 + 英文:Nakhi + 人口:324679 + 语言:纳西语
+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 地域: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区 +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
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 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蛮”、“摩沙夷”指的 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 等。
古雅纯朴的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 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
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
素雅。
+
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嫁坎
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
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 肥腿裤,腰系羊皮
这位天神被人们认为就是“阿溥三朵”,并当作本民族最 大最具权威的神来拜祭。
阿 溥 三 朵
三 朵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