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印第安人头像演示文稿
《小小印第安人》大班美术教案
《小小印第安人》大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印第安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2.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绘制印第安人形象,了解印第安文化。
2.教学难点: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印第安人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2.教学辅助:投影仪、PPT、印第安文化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印第安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人吗?他们有什么特点?”(二)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印第安人的服饰、图案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印第安人的头饰、服装、图案等。
2.教师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印第安人形象,重点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印第安人的特点。
(三)创作与指导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
2.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创作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的问题。
4.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室里。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创意和优点,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美洲土著民族的文化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创作印第安人形象,让学生了解了印第安文化,提高了绘画技巧。
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绘制印第安人形象时,重点强调头饰、服装图案的识别和表现,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突出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印第安人美术教案
印第安人美术教案印第安人美术教案篇一:美术教案第1课小小品评家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
“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学生分析课本中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较好看的物品图片,有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出示这些作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欣赏,而是从欣赏的内容上提示了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寻找美,品评美的活动。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2、]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图片教学流程1、从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比较好看的物品,带来向同学们介绍,和大家一起欣赏。
2、向学生提些思考问题:“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3、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在课本中有一段欣赏评述小闹钟的文字,就是从造型和色彩两方面出发来描述小闹钟到底是怎样看着好看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课后反思培养了学生对身边材料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会很有帮助,尤其是对综合材料的驾驭。
让学生认识到爱美是人的天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
2课我给书本穿花衣课型设计?应用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包含着两个美术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折纸的方法给书本包皮;是尝试为包好的书皮设计美观适用的图案。
可以说,让美术服务于生活是美术课的目的,“我给书本穿花衣”的过程正是一个锻炼学生运用美术的手段为生活服务的过程。
印第安面具美术课件ppt
儿童面具
可爱造型
儿童面具通常采用简单、可爱的 造型,吸引儿童的注意。
色彩明快
使用明快、鲜艳的色彩,如彩虹色 和动画角色等。
轻便材料
通常使用轻便的材料如纸板和塑料 等制作,方便儿童佩戴和使用。
03
印第安面具的制作工艺
选择材料
木材
选择质地较轻且不易变形的木材,如枫木、松木 等。
颜料
使用水性颜料或天然植物颜料,以保证面具的安 全性。
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印第安文化和历史。
电影和戏剧
03
在许多电影和戏剧中,印第安面具成为了重要的视觉
符号和道具,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THANKS
感谢观看
纸张
选择具有一定厚度的纸张,如卡纸或水彩纸。
绘制图案
设计草图
先在纸上绘制出面具的草图,包括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部 分。
绘制细节
在草图的基础上,仔细绘制出每个部分的细节,包括花纹、图案等 。
着色
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颜料为面具着色,使面具更加生动。
裁剪与粘贴
裁剪
使用剪刀或刀片将纸张裁剪成面 具的形状,注意保持边缘平滑。
制作精良
通常由专业的艺术家精心 制作,细节丰富,图案精 美。
用于宗教仪式
在各种宗教仪式中佩戴, 如祭祀、舞蹈和庆祝活动 等。
神灵面具
表现神灵形象
神灵面具通常表现各种神灵的形 象,如天空、大地、雨神等。
象征力量与神秘
神灵面具代表着力量、智慧和神 秘,是人们崇拜和祈求的对象。
制作材料高档
通常使用高档材料如贵重木材、 金属和宝石等制作,展示其神圣
02
定期维护和保养
定期对面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保存良好状态。
印第安人-教学设计教案
印第安人
活动目标
1.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及人物脸部造型、装饰特点。
2.能用黏土表现印第安人脸部造型特征,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橡皮泥或黏土,树叶,羽毛,小米,玉米,黄豆,雪糕棍,皱纹纸,马克笔。
2.教学软件:课件《印第安人》。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提问:
(1)哪位小朋友知道视频里的人是什么人?(印第安人分布在整个美洲大陆,而且美洲大陆的自然资源那么丰富,肥沃的土地,还有那么多的动物。
美国白人为了掠夺他们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这片地上主人。
)
(2)印第安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衣服自己做,以前他们主要从事打猎。
现在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蚕豆、南瓜、可可、甘薯、辣椒、烟草、棉花。
)
(3)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
2.观看图片
提问:
(1)印第安人有哪些外貌特征?
(2)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3)他们身上的哪个特征最吸引你?
3.提问:
(1)印第安人的帽子上有哪些东西?
(2)你们知道为什么印第安人要在帽子上插羽毛吗?(印第安人的羽毛帽子是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
)
(2)印第安人脸上有什么?(为了祈祷平安、幸福、丰收、平安,古印第安人发明了彩绘。
而且将自己身上涂上接近大自然的颜色,方便隐藏自己和捕猎。
纹身越多越全,代表的地位越高。
一般绘的都是图腾或者原教萨满文化的一些符号,代表着通神,也就是借神附体。
)
4.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5.作品展示,幼儿互评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听爸爸妈妈说一说印第安人的故事。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外班课件-ART4《印第安人》全国通用共20张PPT
图片引导3
【图片文字说明】 帽子正面侧面对比
观察图片引导 04
图片引导3
【图片文字说明】 不同的画法表现出来的印第安人
观察图片引导 05
图片引导3
【图片文字说明】 黑白线稿
观察图片引导 06
图片引导3
【图片文字说明】 漫画风格
步骤示范
1
2
步骤说明:1.用铅笔画印第安人的脸部轮廓和大概的帽子轮廓。2.先用勾线笔勾出眼睛、眉毛及 皱纹,然后用油画棒上色,画出暗部。 提示:1.脸部的形要确认下来,帽子部分划分出大概的外轮廓就可。脸的颜色最好用桔色,暗部 过度不要太生硬。
•
今天我们主要给印第安人设计帽子,同时运用了短线条排列
和长线条排列来画出印第安人帽子上的绒毛和羽毛的2种不同的感
觉,而且每一根单个的毛上面运用了几种颜色来增添层次感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课件完成效果
调整后的完成稿
课件注意事项
课上注意事项
课件注意事项: 1、人物脸部用桔色会比较适合。 2、画羽毛或绒毛的时候不要勾黑线 3、线条排列要整齐
课后重点练习:
课后点评
• 一、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的美术知识有 • 1、人物的侧脸掌握的很好 • 2、帽子的内容很丰富 • 3、线条排列的有序
• 二、对孩子作品的评价
题目:《印第安人》 课种:ART4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难度 造型 构图 色彩 技法 科普知识 纸张类型、规格 画笔类型、规格 其它材料
ART4
点线面形体
竖构图
相近色、对比色都可
排线法
印第安人的服饰
类型:牛皮纸
规格:8K
类型:铅笔、勾线笔、彩色马克笔、油画棒
古代印第安人的陶器工艺(精选)
古代印第安人的陶器工艺陶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承载了古代文化的印记。
在印第安人的文化中,陶器工艺发展得非常丰富多样。
本文将介绍古代印第安人的陶器工艺,包括制作工艺、设计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制作工艺1. 材料准备:古代印第安人使用的主要陶器材料包括黏土、天然染料和矿石颗粒。
黏土是制作陶器的基础。
印第安人会挖掘、清洁和磨碎黏土,以便后续的制作工作。
2. 手工塑造:印第安人采用手工塑造的方法制作陶器。
他们会先将处理过的黏土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手把黏土揉搓成模具,逐渐形成不同形状的陶器器型。
这个过程中,印第安人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雕刻和装饰:在陶器制作的过程中,印第安人还会使用各种雕刻和装饰技巧。
他们用刀具在湿润的陶器表面刻划出各种纹饰,也可以将颗粒状的矿石添加到陶器表面,以增强装饰效果。
这些装饰既能增加陶器的观赏性,也能传递印第安人的文化信息。
4. 烧制和打磨:陶器制作完成后,印第安人会将它们放置在火堆或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过程不仅可以使陶器表面坚硬,还能增强其耐久性。
烧制后,他们会使用磨石对陶器表面进行打磨,使其更加光滑。
二、设计特点1. 自然主题:印第安人的陶器设计常常借鉴自然界中的形象和图案。
他们经常使用动植物,如鹰、狼、蛇、太阳和月亮等元素,以展示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几何纹样:在陶器的设计中,印第安人运用了丰富的几何纹样。
他们会使用直线、弧线、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形状,组成各种复杂的图案。
这些几何纹样既装饰了陶器表面,又彰显了印第安人对对称和平衡的追求。
3. 艳丽色彩:印第安人在陶器上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
他们使用天然染料,如蓝色、红色和黄色,来为陶器增添鲜艳的色彩。
这些色彩不仅使陶器更加生动,还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 文化传承:陶器制作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作和使用陶器,印第安人将他们的文化和艺术观念代代相传。
创意画幼儿美术课件北美印第安文化艺术 (1)
古老的民族,北美印第安人一、民族起源北美印第安人原本是 2 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一个古老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印第安人遍布于北美大陆,并在那里繁衍生息。
各民族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及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北美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也不例外。
二、服装装饰居住在大草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制衣材料主要是野牛皮。
妇女们把做衣服的野牛皮加工成熟皮,用圆石子将皮揉软,再用骨头锥子和野牛腱制成的线把鞣皮缝合起来。
男子的服装最初是一个鞣皮小围裙、一件直系腰间的长绑腿套和一件野牛皮斗篷或披肩。
妇女们的服装主要是披肩,装饰和男子不同,饰有各种刺绣、小玻璃珠穿成的彩花。
不论男女都留长发,男子在头顶留一束长发,其他均剃掉,那一束长发或披散着,或编上盘在头顶结成一束。
妇女们则将长发编成辫子。
苏族人服装头饰鹰羽冠,是印第安人服饰的一大特色。
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还经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
在一些庄重场面,一些显要的人物都要戴上用鹰羽和貂皮制成的礼帽,妇女则用贝壳和骨头做成的各种耳环和项圈。
苏族不同部落人服饰三、住宿习惯易洛魁人的住屋长 30 米,通称长屋。
许多其他印第安人的住屋是圆形木头结构,屋顶用树皮覆盖。
一些印第安人,像曼丹人,则居住在用泥被覆的棚屋里。
锥形帐篷是印第安人的另一种住屋,黑足印第安人就居住在这种帐篷中。
在西班牙人把马群带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靠步行四处游动。
在马匹出现前,一些印第安人用狗拖曳支搭帐篷的杆子来携带东西。
沿河湖而居的印第安人则用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
当年骁勇善战的印第安人四、工具学会使用金属之前,印第安人用石头、木头和骨头制造弓、箭和打仗用的棍棒,用野牛皮制造盾牌。
在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石器是以两面加工的桂叶形投掷器为特点的克洛维斯、福尔索姆等带凹槽的尖状器。
五、婚礼习俗北美印第安人传统部落生活在典型的母系氏族制度中。
氏族内部禁止互婚,氏族成员只知母不知其父。
大班手工《神秘的印第安人》教案
大班手工《神秘的印第安人》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印第安人文化及生活方式。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提高其专注力和创造力。
教材准备
1.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及材料;
2.印第安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导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可以针对印第安人文化做一定的介绍和问答,使学生产生主动挖掘印第安文化、了解印第安人的兴趣。
2. 材料准备(5分钟)
教师发放由纸制成的箭头模板、羽毛模板、挂饰环等制作材料,让学生自行学习材料使用说明。
3. 制作箭头(20分钟)
1.将箭头模板复制到彩纸上,按照图示的线剪辑出箭头的形状;
2.让学生用彩笔为箭头上色,并在箭头顶部插入一根牢固的竹签;
3.最后,让学生粘贴羽毛模板在箭头的尾部。
4. 制作挂饰(25分钟)
1.将一个小圆模板画在彩纸上,并用剪刀呈三角形剪切;
2.让学生给挂饰环上色并加上羽毛的装饰;
3.最后,让学生用胶水粘贴各个部分。
5. 结束环节(5分钟)
让学生互相展示手工作品并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体验。
教学心得
本节课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印第安人文化及生活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将自己思考到更深的层次,让他们体验到动手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新(大班美术教案)创意人-体彩绘《小小印第安人》
创意人-体彩绘《小小印第安人》广州军区政治部幼儿园陈永娟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色彩鲜艳、线条丰富的脸部装饰,初步感受装饰美。
2、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脸部。
3、培养幼儿对造型设计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印第安人狩猎舞音乐、歌曲《小小印第安人》、电脑课件、油彩绘颜料、形体室镜子、幼儿表演、数码相机、旗帜、“篝火”(木棒、红丝绸布)、头饰、豹纹皮、树叶、羽毛等辅助材料场景布置:点燃的篝火(中间用木棒搭起三角架,上面铺上红丝绸布,周围堆一些木棒),挂满彩色的旗帜活动过程:一、欣赏讨论1、(看电脑课件)这些脸和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颜色、花纹、线条)A、介绍“印第安人”:(播放音效,观看课件)教师化装成印第安导游姐姐,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入课室。
师:欢迎你们来到印第安民族这个神秘的世界里。
我是你们的导游姐姐,今天跟大家共度愉快时光,希望你们能玩得开心。
B、在什麽情况下,你也见过人们在脸上画画的?(奥运会赛场、舞会、节日、模特表演)2、小朋友,印第安人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头饰,还有一场精彩的歌舞晚会呢。
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歌舞晚会?瞧!他们来了!(幼儿表演)你最喜欢哪张脸?脸上哪个部分最吸引你?3、引导:A脸上画画真有趣,你想画什麽?(引导幼儿大胆表述)B 可是看不到自己的脸,怎么画呀?(照镜子画,两个人相互画)C幼儿商量如何画脸。
二、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1、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地在自己和别人的脸上画画。
2、启发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自己的脸,将脸画满。
3、引导幼儿创意地选择豹纹皮、树叶、羽毛、等辅助材料打扮自己,起到装饰效果。
4、活动进行中给幼儿拍照。
三、展示交流1、交流:自己画的还是别人帮你画的?画的是什麽?2、表演:印第安舞会开始了,让我们跳起来,唱起来吧!(放音乐)3、“小小印第安人们”用原始部落打招呼的“语言”和方式,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共跳狩猎舞。
小小印第安
活动名称:小小印第安大班活动领域:艺术领域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脸部彩绘,感受脸部彩绘的多样性,激发对脸部彩绘的兴趣。
2.知道炫彩棒的使用方法,能大胆使用炫彩棒在脸部进行彩绘。
3.感知立体作画的方式,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印第安人脸部彩绘,感受脸部彩绘的多样性,激发对脸部彩绘的兴趣。
活动难点:能大胆使用炫彩棒在脸部进行彩绘。
活动准备:印第安狩猎音乐电脑课件炫彩棒镜子羽毛等辅助材料活动过程:一、欣赏讨论1.(看电脑课件)这些脸和我们脸有什么不同?(颜色、线条、花纹)A.介绍“印第安人”(观看课件)教师化装成印第安导游,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走入教室。
师:欢迎你们来到印第安民族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我今天是你们的导游,跟大家共度愉快时光,希望你们能玩的开心。
B.你们在哪里或者哪些活动中见过人们在脸上画画的?(舞会、节日、奥运会赛场等)2.小朋友,印第安人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漂亮的饰品,还有一场精彩的歌舞晚会呢。
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歌舞晚会?瞧~他们来了!(幼儿表演)师:你最喜欢哪张脸?脸上哪个部分最吸引你?4.引导:a.脸上画画真有趣,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表述)b.可是看不到自己的脸,怎么画呀?(照镜子画,2个人相互画)c.幼儿商量如何画脸。
二、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个别幼儿大胆的在自己和别人的脸上画画。
2.启发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自己的脸,将脸画满。
3.引导幼儿创意的选择羽毛等辅助材料打扮自己,起到装饰效果。
4.活动进行中及时引导幼儿。
三、展示交流1.交流:自己画的还是别人帮你画的?画的是什么?2.表演:印第安舞会开始了,让我们跳起来,唱起来吧!(放音乐)3.“小小印第安人们”用原始部落打招呼的语言和方式,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共跳狩猎舞。
活动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大班美术教案《小小印第安人》
大班美术教案《小小印第安人》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1.理解印第安人文化和传统2.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3.制作印第安人风格的胸针教学准备•PPT课件•色彩纸、贴纸、颜料•制作胸针的工具和材料•范例图片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班会上,进行简短的讲解印第安人文化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印第安人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2.展示班级范例图片,让学生了解胸针的样式和制作方式。
第二步:教学1.展示PPT,通过图片等方式,教学印第安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胸针的基础知识。
2.教学胸针的制作方法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颜色和贴纸,增加设计的趣味性。
第三步:操作1.分发制作胸针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印第安人风格胸针。
2.教师积极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第四步:展示1.时间到后,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胸针展示出来,分享自己的设计灵感和制作心得。
2.教师适当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之后积极参与美术课程和文化活动。
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记录和评估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包括但不限于:1.学生制作的胸针的完成情况、创意和色彩搭配等。
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成果的呈现形式和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第安人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
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了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和融合。
在今后的美术课程和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
走进印第安 精品幼儿园创意美术PPT课件 绘画 剪纸 手工
当作东方的印度,并且一误再
误地把包括因纽特人、阿留申
人和易洛魁人等在内的当地土
著居民叫做“印第安人”。Βιβλιοθήκη 事实证明哥伦布并没有到达印
度,但“印第安人”这一称呼
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还在使
文 字 引 导
用。印第安人为黄种人,体格 强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 16世纪前,印第安人尚处于母 系氏族阶段,也有少数像玛雅
走进印第安
课件难度 造型 构图 色彩 技法
纸张类型、规格 画笔类型、规格
其它材料
适中 完整 竖构图 彩色 绘画,手工 8K 水粉笔 卡纸,羽毛
印第安人(Native American),
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
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
文 字 引 导
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 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 北美洲各国。他们所说的语言 有上百种,一般统称为印第安
美国联邦法律称呼这些少数族裔时,
将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
“歧视性”的词汇。而由“美洲原
住民”取代。
印第安人外貌特征为颧骨突出,
眼珠暴起,因经常手抓食物而
手中起茧,厚而坚硬。
印第安人是对除爱斯基摩人外
文 字 引 导
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美 洲土著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 第安人。1492年,哥伦布登上 圣萨尔瓦多岛。误将美洲大陆
的猜测和假说。
图 片 引 导
图 片 引 导
图 片 引 导
图 片 引 导
图 片 引 导
绘 画 步 骤
绘 画 步 骤
绘 画 步 骤
讲课结束 同学们开始练习
语或美洲原住民语言。印第安
人的族群及其语言的划分情况
均至今没有公认的分类。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印第安人(创意美术)
大班艺术活动:印第安人(创意美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定安人脸部造型和服饰特点。
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纸筒上用材料进行制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视频、纸筒、超轻粘土、颜料、多种低结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引出神秘的印第安人,讲述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到底是谁。
2.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印第安人)
(二)播放印第安人图片,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服饰特点
1.幼儿观看印第安人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印第安人是长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
2.欣赏各种印定安人的造型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印第安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
(三)师幼共同创作
1.教师介绍材料
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纸筒、超轻粘土、颜料和各种低结构材料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用材料在纸筒上大胆创意装饰
师:请小朋友们想好再大胆进行装饰。
3.幼儿想象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2)引导幼儿大胆用材料装饰印定安人。
(四)赏一赏、评一评
1.幼儿互相讲述自己的创作,欣赏画面
师: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
2.教师总结幼儿的表述(围绕作品、材料的使用情况、桌面、地面干净等来评价)
师:活动中有的小朋友从多种角度去观察,能大胆想象用自己能干的小手进行创作,太棒了!。
幼儿园中班手工优秀教案《小小印第安人》
幼儿园中班手工优秀教案《小小印第安人》(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质课件、节日课件、语言课件、科学课件、健康课件、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high-quality courseware, holiday courseware, language courseware, science courseware, health coursewar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中班手工优秀教案《小小印第安人》设计意图:自开展了音乐活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以后,小朋友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继续加强幼儿对印第安人的理解,预设了此次《小小印第安人》的美术陶泥活动。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活动名称:手工活动《神秘的印第安人》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用材料进行制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有关印第安人的图片、视频。
2、卡纸、纸黏土。
活动过程:一、预热阶段:1、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引出神秘的印第安人,讲述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印第安人的视频,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装束。
二、图片刺激: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1、师:你看到的印第安人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2、欣赏各种印第安人的造型。
师:印第安人来作客,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三、创造表现:第 2 页共 5 页提出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舞会。
2、鼓励幼儿用材料在卡纸上大胆创意装饰。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秋天的树林》活动目标:1.欣赏、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美。
2.尝试用颜色渐变的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注意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1.课件2.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重点:能够感受颜色渐变作品中的色彩变化。
活动难点:能够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活动过程:一、欣赏秋天的树林,感受景色的美丽。
播放: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对,这里是一片树林。
)第 3 页共 5 页你觉得它是什么季节的树林?(秋天)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绿的、黄的、红的)二、向幼儿介绍颜色渐变的范画,学习渐变画的画法。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教案《神秘的印第安人》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气息,感知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2、能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用材料进行制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1、有关印第安人ppt课件。
2、卡纸、纸黏土。
活动过程:一、预热阶段:1、老师用自编故事的形式引出神秘的印第安人,讲述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印第安人ppt课件,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装束。
二、图片刺激: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印第安人脸部造型和装饰特点。
1、师:你看到的印第安人长得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特别?2、欣赏各种印第安人的.造型。
师:印第安人来作客,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哪个印第安人?为什么?三、创造表现:提出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参加舞会。
2、鼓励幼儿用材料在卡纸上大胆创意装饰。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我考虑到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幼儿听,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
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幼儿逐步积累起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
我还想通过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学习“英语单词”,“理解歌词内容’,听“情绪”,边听边创编动作。
但是有些失败,因为他们虽然很多都听过《十个小印第安人》,但歌词记得并不熟,而且毕竟只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所能做到的也仅限于对歌曲的初步欣赏,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