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

合集下载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0分)(1)日月之行,。

(曹操《观沧海》)(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4),千里共蝉娟。

(苏轼《水调歌头))(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中,“,”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苦己为人的精神品格。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1分)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分泌.()腐蚀.()绝bì()bó()斗(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3分)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B.约定时日C.盼望,希望D.一周年,一整月(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3.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分)(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6分)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一处是“”,应改为“”。

(2分)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分)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8分)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10主旨情感理解PPT课件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10主旨情感理解PPT课件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训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向1 把握思想情感 考点探源
(统编九下《枣儿》“思考探究”)阅读课文,想一想:“枣儿”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枣儿”在剧中的意思,“枣儿” 贯穿全文,老人和男孩围绕“枣儿”展开对话,故事也从“枣儿”展开, 在剧中,“枣儿”象征着亲情、故乡,还象征着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
(4)规范作答,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考点探源 考向2 主旨理解概括
(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 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的”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思路】眼前的繁花似锦与记忆中的稀落伶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 看到花和人一样,在生命的过程中遭遇着种种无可奈何和不幸。花开花 谢如同人生命运的浮沉,花荣花枯反映着时代社会的兴衰。但就如紫藤 萝花的再次盛放,把个体放到生命长河中,感受到的是时代的更替,生 命的再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
【参考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 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应该 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 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统编教材其他设问】 (统编七上《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 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 认识。
【参考答案】“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 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 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 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 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也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2020年最新【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说明文阅读

2020年最新【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一-说明文阅读

专题一,说明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根据说明对象(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①.事物性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②.事理性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缠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死海不死》等。

备注: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缠明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实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类是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平实说明一般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生动说明一般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有趣。

3. 说明文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或者是时代、朝代等。

如《中国石拱桥》。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以空间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等为标志。

如《核舟记》,按头—舱—尾—贝的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共138张PPT)

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精品课件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共138张PPT)

优质课堂讲本-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 习精品 课件现 代文阅 读记叙 文阅读 (共138 张PPT) -优秀 讲课稿P PT
优质课堂讲本-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 习精品 课件现 代文阅 读记叙 文阅读 (共138 张PPT) -优秀 讲课稿P PT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其一般多出现在
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线索(暗线)。
明暗线交织,有些比较复杂的作品不止一条线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织在一 起。一般来说,明线多为实(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线多为虚(抒发的情感)。 作用:明暗线交织,使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结构更紧凑,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主题能得到更深 的挖掘。 如《藤野先生》一文: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暗线是“我”的爱国 主义情感。《一棵小桃树》一文:明线是小桃树的成长经历,暗线是“我”的成长经历。
优质课堂讲本-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 习精品 课件现 代文阅 读记叙 文阅读 (共138 张PPT) -优秀 讲课稿P PT
优质课堂讲本-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 习精品 课件现 代文阅 读记叙 文阅读 (共138 张PPT) -优秀 讲课稿P PT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比喻
定义 举例 作用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 理来打比方。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 叫喻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像”“好像”“如同”等) 叫比喻词。
如《秋天的怀念》第一段 中插入“母亲喜欢花,可 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 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交 代母亲要推“我”去北海 看花的缘由,从侧面写出 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优质课堂讲本-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 习精品 课件现 代文阅 读记叙 文阅读 (共138 张PPT) -优秀 讲课稿P PT

2020年安徽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

2020年安徽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

•关于阅读的“考试内容和要求”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B)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B)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E)2013年:《远去的乡村》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5分)解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句式整齐,亲切生动,富有诗意。

1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4分)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解析:强调父亲对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敬意。

2014年:《红书包》8、文中画线句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4分)修改前:晚上,妈妈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修改后:晚上,爸爸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8、(4分)把“妈妈”改成“爸爸”,使情节合理顺畅。

“爸爸推着自行车”这一情节承接上文爸爸答应女儿去买红书包的情节,兑现了给女儿的承诺,也与下文妈妈给爸爸擦松节油的情节相吻合。

2015年:《槐花》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3.(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共6分。

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

意思对即可)2016年:《那个春天,很暖》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解析】含义理解题首先要关注句子中有没有双重含义,有双重含义需要解释,另外注意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句就包含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需要解释出来,第二句侧重于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寒冷,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5词句理解与赏析PPT课件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5词句理解与赏析PPT课件

考点探源
考向2 词语的赏析
(统编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但到憎恶她的时候, ——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 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需将词语定位至原文中,“憎恶”“谋 死”出现在文章第1段;其次还原语境,判断这两个词运用的写作手法, 可知“憎恶”“谋死”大词小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最后分析 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方法总结 词语指代可分为:指示代词的指代和常规词语的指代。作答此类题可 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指示代词的指代:找到指示代词的位置,联系文章大意,辨认 这个代词是近指还是远指。明确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由近及远地 看上下句、本段、全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关系,再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
(2)常规词语的指代:分析词语本身的特点,包括词性和修辞;明 确词语本义;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指代义;在原文中找出词语 指代内容的相关语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注意:无论是指示代词的指代还是常规词语的指代,最后得出的答案 一定要代入原文检验,看是否顺畅,是否与文意相吻合。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向4 句子理解(12年5考:2016.7;2012.11、12;2010.14;2008.12)
中考常考设问
【安徽设问】 1. (2016安徽7题)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2. (2012安徽11题)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 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解题思路】第(1)句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高傲”把海燕当人来 写,写出了海燕勇猛的姿态。 第(2)句把海鸭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声音“呻吟”,人的情感“享 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形象生动地写出它的恐惧和胆怯,与海燕 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3)句把“浪花”比作“翡翠”,把“摔碎的浪花”比作“尘雾和碎 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的猖狂。“恶狠狠”的神态, “抱”“甩”“摔”的动作,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 的猖狂和凶狠。 第(4)句“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运用反复,突出强调了海燕作 为预言家的兴奋欢快,号召人民起来迎接暴风雨!

(安徽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专题精讲专题9议论文阅读课件

(安徽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专题精讲专题9议论文阅读课件
角度1 概括论据 【常见题型】 1. [2010·6]填空题。 2. [2010·6]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件?请概括这些事实论据。 4.下面所列举的材料适合充当本文的事实/道理论据吗?为什么?
【答题思路】 1.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 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分析论据作用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考 点: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案]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 “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解析]解答时抓住题目中要求阅读的具体段落,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扣住“绝 不……,像……”,然后反向思考即可概括出中国学者的“常态”了。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论点。答题时要答出直接证 明的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论据的作用=论据类型+概括论据+作用+论点 ①事实论据:这是××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 ②道理论据:这是××论据,引用……深刻有力地证明了……,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 和说服力。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6分)【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 “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 [解析]首先根据相关内容可判断出这是事实论据,其次分析其与观点的关系(如 何论证观点的)。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中国学者的表现与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形成对比,强调了学者精神的真谛,突出了中国学者缺少学者精神,从而论证了 中心论点。

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

2020安徽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

论证
如: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举例
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 蠢到了极点!(《论教养》)[运用举例论证,举“无教养”的事例,论证
“一个人的教养体现在对亲人的了解和关心上”的观点。]
知识帮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 内容 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
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道理源自作用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权威性和说服 力。
论证
标志词
多用冒号、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曾说过”之类 的提示语。
如: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
举例
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敬业与乐业》)[运用道理论证,引 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无业之人难以教诲的观点,从反面强调了有业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 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 只说是因为喜欢。
方法帮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回归教材 图解考点

回归教材 图解考点

回归教材 图解考点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 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 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知识帮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
概念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在议论文中, 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议论文阅读考点7品析词语及句子PPT课件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议论文阅读考点7品析词语及句子PPT课件

(3)生动形象性则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方法, 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并结合文章内 容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答题规范:①词语在句子(文章)中的限制性作用+总结(加入准确严 密、生动形象等词语);②解释词语意义(本义、语境义)+运用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向1 词语的指代义(12年4篇2考:2016.10;2012.9)
中考常考设问
1. (2016安徽10题)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 (2012安徽9题)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方法总结
解题时可按以下步骤(六字诀:明确、辨认、归纳):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以指代一 个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这”“这个”“这些”是近指; “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些”“某类”是不定指。 (3)归纳指代内容。找关键词或找关键句(即找中心句),如果二者都 没有,先通读有关指代内容,理清其内部关系,再简洁、准确地概括。 最后将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通顺。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训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词语的指代义 (统编九下《不求甚解》“教参改编”)请联系上下文内容,谈谈第⑥段 的“在这一方面”指什么? 【解题思路】指代内容一般是上文或者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等。就 该题而言,“在这一方面”位于第⑥段段首,所指代的内容应该往前寻找。 【参考答案】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 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方法总结

安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察要点及

安徽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察要点及

答题技巧之一
记叙文考察的题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要点归纳题、感想认识题、修辞手法题、环境描写题、句子仿写题、句子欣赏题、行文思路题。

针对这些问题,借鉴一些专家老师的方法,总结如下答题技巧:
1,如何做要点归纳题?
要点归纳题不难,首先锁定答题段。

找到原句最安全,如果原句找不到,
仔细抽取词关键,加上语言连成句,
这样回答无风险。

假如词句很含蓄,
认真理解来白撰。

还要看清是几分,
以此判断答几点
2,如何做感想认识题?
抓住中心联实际,利用思品”来设计,如果考时没思绪,偷梁换柱”也可以。

3,如何做环境描写题?
白然环境五判断:(1,是否烘托了心情;(2是否渲染气氛;(3是否设置了背景;(4 是否衬托了形象;(5是否深化了主题。

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4,如何做修辞手法题?
分清修辞种类,记住作用套上。

(1比喻作用有几点:化深奥为浅显,将抽象变具体,很生动不平淡。

(2拟人作用只一点: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可感。

(3夸张:引发联想,引起共鸣。

(4排比:增强气势,加重感情。

(5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效果。

(6设I、可:标题---吸引读者,启发思考,突出中心。

开头--吸引读者,启发思考,引出下文。

结尾-墓醒注意,总结全文。

5,如何做仿写题?
仿写题真简单,关键词语换一换。

6,如何做句子赏析题?
赏析句子也不难,诗意内容说浅显。

要问句子有何用?根据文体来判断。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专题三,记叙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2. 记叙文的分类(一),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一、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文法较单一。

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如《背影》。

(2),从写作对象上看,可分为:一、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藤野先生》。

②,叙事类记叙文,以表达事件为主,着重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类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紫藤萝瀑布》。

3. 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4. 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有四种类型:(一),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因为某种需要,暂时把表达线索中断一下,插进相关的另一件事情的表达;二是插进对相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表达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表达。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3重温课文学考点------《背影》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3重温课文学考点------《背影》

【安徽中考设问】
1.(2019·安徽第6题)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语境义)
2.(2015·安徽第12题)第⑯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 话?(指代义)
3.(2013·安徽第13题)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语境义)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 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 诗。
【安徽中考设问】 (2021·安徽第4题)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积蓄 侥幸 B.回报 积压 荣幸 C.补偿 积蓄 荣幸 D.补偿 积压 侥幸 (2020.4,2019.4,2016.6,2014.6题设问形式同此)
1.辨析词语,明晰词义。
审读题干,比较辨析所给词语的细微差别,如词义的适用对象、 情感色彩、程度、搭配等。
2.(1)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 么理解这里的“过分”?
【思路点拨】先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子意思及上下文, 从表达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方面进行理解。
【答案示例】“过分”的意思是说话、做事超过一定限度。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自认为“聪明”的自悔心理,“过分”说明不是一般的 自悔,而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自悔,也表达了如今作者对父亲当时行 为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自己“聪明过分” 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 触景伤怀而流下
的行为,你怎么理 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蔌 悲伤的泪,为
解这里的“过 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 “背影”渲染了
分”?(词语理解) 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 悲凉的气氛。对
人之路!”
应第 6(1)题。
( 2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 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 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 了,我便进来坐下,我 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 的眼泪又来了。”一句 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 中“找不着”能否替换 (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 为“看不见”?为什 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 么?(词语的赏析) 我们便同行。【甲】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7写作手法PPT课件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记叙文阅读考点7写作手法PPT课件

方法总结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此处讲解 如何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梳理”的“(五)写作手 法”]
(1)明确写法,读出情感。 ①把握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从上下文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手法。对比、 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手法,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 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作者构思的妙处。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针对训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 是什么? 【解题思路】文章主要是对白杨树的赞美,最后一段提到楠木,结合课下注 释内容“楠木是名贵的建筑材料”,可知是将其和白杨树对比,赞美白杨树 高贵的品行。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 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 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 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 出相关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积累拓展”)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 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 的? (统编八下《社戏》“思考探究”)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 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 方式各自的作用。 (统编九上《故乡》“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 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统编教材其他设问】 (统编七上《散步》“思考探究”)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 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原创题与答案解析

2020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原创题与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中考高分分项突破现代文阅读原创题集训记叙文原创题(一)奇迹①18岁那年,因为他行凶伤人,被判了6年。

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

母亲守寡,含辛rú()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

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

②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朵梅花,梅花上别着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着你养老呢。

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

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

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

以后的四年里,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但每年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那张纸条。

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

就在第五个年头,他被提前释放了。

③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五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家。

家门挂着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

他感到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告诉他,母亲“走”了。

他的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

④邻居摇头,带他到祖坟。

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债替伤者治疗。

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两百多里的爆竹厂做工,常年不回来。

那几件毛线衣,母亲怕他担心,总是托人带回家,由邻居转寄。

就在去年春节,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死了好多人。

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呢,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出去。

⑤在母亲的坟前,他捶胸顿足,痛哭不已。

第二天,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六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

一晃四年过去了,他在城市开一家小饭馆。

不久,娶了一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

⑥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夫妻两个人忙得像tuó()螺。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

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

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真卷答案解析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 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 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 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 )。设 若口齿伶俐是出于天才,他天生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
奉献的传统美德。
无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1 分)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
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 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 bó 斗着,最终不 效 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
分) 12.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
话的认识。(5 分) [三](16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 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都带出天真淘气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 出他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 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 ) 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2020安徽中考 精讲本 语文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

2020安徽中考 精讲本 语文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
【答案】B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
返回目录
8. (2020原创)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杨万里,他与王勃、卢照邻、骆 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B. “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 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迁”和“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 的“谪”在这里都代表着降职。 D.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为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安徽2019年中考真题展示

常考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常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
返回目录
安徽2019年中考真题展示
[2019安徽3(2)题4分]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2分)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船__(_或__“__舟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马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2分) 客舍青青柳色新:_折__柳__(_或__“__赠__柳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饯__行__(_或__“__劝__酒__”__)_
专题三 文学、文化常识
返回目录
文学文化常识综合
7. (2019山东滨州)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 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 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 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 秦”指“关中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C)
19年考题《访梅》
4.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吃惊狐疑疑惑
B.狐疑吃惊疑惑
B. 疑惑狐疑吃惊 D.疑惑吃惊狐疑
5.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4分)考点2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___________→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_________→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
18年考题
《冰雪精灵——雾凇》
5.对面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考点 2
A、[甲] [乙] [丙]//[丁]
B、[甲] // [乙] [丙]//[丁]
C、[甲] [乙] // [丙] [丁]
D、[甲] [乙] // [丙]//[丁]
7.选文从雾淞外表的美说到雾淞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淞内在的,运用了说明顺序。

(3分)考点1
8.请用平实的话言概述雾淞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考点 3
《歪儿》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考点 2
A、【甲】
B、【乙】
C、【丙】
D、【丁】
1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考点 1
1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4分)考点3
17年中考《扁担的一生》
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

(4分) 2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1、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
(4分) 3
上好的木材→→渐弯的扁担→
(1)农人们采荷、挖藕
(2)奇怪、喜欢、沉醉(答出两点即可)
(3)朋友宣布荷花过人头
2016年[一](23分)那个春天,很暖
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
恰当的内容。

(4 分)
5.【答案示例】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6.【答案】D 项
2015年【二】槐花(22分)
10.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6分)
10.(6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

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

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

(共6分。

每点3分。

意思对即可)
2014年【一】红书包(22分)
7、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6分)
→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
7、(6分)我羡慕别人的红书包我急切想买到红书包我珍
藏用旧的红书包共6分。

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
2013年【二】远去的乡村(23分)
10.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4分)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中,她在里,
她在中,她在里。

解析:荷田的莲藕沟渠的月光菜地的葱行蛐蛐的琴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