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之比较
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20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十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部分专题十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教师用书]专题概览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主要表现(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政(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立后的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专题主旨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溃,随后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特点(1)范围广: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2)破坏性大: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
(3)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的阶段.4.影响(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2)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1.内容: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2.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1.金融业崩溃:股票价格连续下跌,银行业务被迫部分或完全停顿,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
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1)
7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特征
5
(三) 经济学的三次革命和“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思潮的更替
1776年,«国富论»出版。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出的手”和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彻底推翻了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论”, 从而完成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斯密革命”。 1870年 前后,边际分析方法被引入经济分析之中,于是引发 了经济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书中 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一整套的宏观调控理论和政策体系后, “自由市场理论”才被“国家干预理论”所替代,于是,经 济学出现了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计划的特点:协商性、指导性、预测性 2.与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差别 前者是二次调节,后者是二元调节
12
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 “非国有化”运动
二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西 方国家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主要表现为:
国家预算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国家对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施加影响 通过财政投资和国有化运动,涌现了一批国有企业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兴和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这一弊端充分 暴露,导致到20世纪70年代末,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私有 化”成为一股世界性风潮。到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国有企 业的数目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19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和理论体系,强调个人自由、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法治等核心价值观。
它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壮大,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1. 启蒙时代:自由主义的雏形启蒙时代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孕育期。
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们开始质疑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的统治,提倡人的理性和自由。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
2. 美国独立战争:自由主义的实践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
美国的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主张个人自由和民主制度。
美国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到了人民的自由权利和平等原则,成为自由主义的重要里程碑。
3. 法国大革命: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高峰期。
法国人民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共和国。
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权利和民主原则,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的兴起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自由主义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成为主导,强调私有财产权和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5. 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的国际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贸易成为自由主义的重要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主张国家间的贸易应当无障碍,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6. 福利国家:自由主义的调整20世纪,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自由主义开始面临挑战。
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不公和不平等感到担忧。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福利制度,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平衡市场经济的利益和社会公平。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评析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在西欧,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等,以下简称"社民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要走一条即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道路。
在美国,克林顿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虽然不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也声称要走一条能够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
新世纪到来之际,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目前,"第三条道路"成了各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预计它在21世纪初期将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拟以欧洲社民党的第三条道路为主要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第三条道路":老词语,新概念"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本世纪曾出现过许多版本的"第三条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就被称为是介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政治力量;东欧的农村平民主义也这样描述自己;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一些民主党派也曾建议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不倒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
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共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没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走介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道路。
自由放任的美国
自由放任政策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自由放 任政策将继续成为美国政府制定经济 政策的重要方向。
然而,自由放任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 战和限制,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 和国际合作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 自由放任政策的未来发展。
新自由主义强调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化,成为 美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思想基础。
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放任政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美国政府更加推行自由放 任政策,以适应国际市场 的竞争。
美国政府通过贸易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和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策等手段,促进国际贸 易和投资,吸引全球资本 和人才。
02
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政策鼓励市场自由竞 争,刺激创新和效率,促进了
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资源分配
自由市场机制有助于更有效地 分配资源,使得资源流向高效 率、高回报的领域,提高了整 体经济效率。
贫富差距
自由放任政策可能导致财富积 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贫富差 距加大,社会不平等问题加剧 。
国际关系
自由放任政策可能影响美国在国际舞 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贸易保护主 义等。
03
自由放任政策的争议和批评
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扩大
自由放任政策可能导致财 富和收入在少数人中积累 ,加剧贫富差距,导致社
会不公和不稳定。
贫困问题
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 贫困问题的加剧,影响低 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和福
经济波动
缺乏政府宏观干预可能导致经 济波动加剧,如大萧条等经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 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
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 பைடு நூலகம்: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
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 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
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 “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
答案
考点二 “走出梦魇”—— 罗斯福新政
历史解释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 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 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 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 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3.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认可度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 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 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
——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评价罗斯福的话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 命题角度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美国民众渡过难关的信心;政府执 政的理念。
2.唯物史观——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 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福利国家的兴衰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兴衰及其对我们的启示2011-08-16过去,我们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很欠缺,大体上只停留在“高税收高福利”、“第三条道路”这类概念上。
但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有必要对福利国家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
这包括:什么是“福利国家”?什么不是“福利国家”?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成就、危机及其应对;福利国家会消失吗?以及福利国家对我们的启示。
一、什么是“福利国家”通常一提到“福利国家”,人们想到的就是“高税收、高福利”。
这不能算错,因为如今一些被视为典型的福利国家,如瑞典等的“北欧模式”,的确具有税收福利“双高”的特征。
但这还只是表面,为什么要搞这“双高”?归根结底,就是要以国家干预的方式调整“群己权界”,矫正放任型市场中的“赢家通吃”之弊,实现平等与效率的平衡。
高税收高福利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方式,也是几十年来实践证明是比较普适、可行的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
以国家干预的方式为序,民主国家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做法:1 间接干预:通过增发货币、实行赤字财政、扩大公共开支、举办公共工程来制造景气,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充分就业。
我们可以称之为新政——凯恩斯方式。
以缪尔达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也有这种主张。
这种方式并非直接的二次分配(缪尔达尔在主张刺激景气的同时也主张二次分配,而凯恩斯则是反对二次分配的),但通过国家干预资源配置来扩大就业,虽非“收入”的再分配,却可以视为“机会”的再分配,实际上也包含济贫之义。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主要就是采取这类手段。
在“机会”的分配中还有一种少见、但福利功能很强的做法,就是把某些“暴利”行业交由弱势群体进行特许经营。
典型的事例是美国印第安人的赌业专营权。
除内华达州外,美国绝大多数州传统上都禁赌,但战后很多州都特许印第安部落设立赌场,其巨大的利润被视为对历史上印第安人蒙受损害的补偿。
尽管有人批评这种做法在给印第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侵蚀了他们的传统文化,但其再分配功能确实惊人。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2课件:2-6-1“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必修二
专题6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探究2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材料一 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
林· 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 受提名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 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必修二
专题6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 1.经济的全面危机 (1)金融业: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格连续下 跌;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 (2)工业、农业:生产跌回到________年的水平。 (3)就业、生存危机:失业人数大增;中产阶级积蓄 无存;少年失学、青年没有就业机会,许多家庭急剧贫 困。
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 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 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 它们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 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必修二
专题6
第1讲
必修二
专题6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②赢得了国会的支持。 ③发表“________”,争取了人民的支持。 (2)新政的目的:通过________来结束经济混乱状 态,摆脱危机。
必修二
专题6
第1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施行新政 (1)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________,主要是采取应 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 已取得的成就。
必修二
专题6
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总目录
九 华 山佛 文 化研 究 ・
皖江地 区宗教文化略述 …… ………………… …… 丁希勤 ( .7) 1 4
宽严相 济刑事政策 的适用标准与工作机制——以审查逮捕 、 起诉工 作进行探讨 …… …… …… …… ……… … 唐志恩 , 尤勇平 ( . ) 2 2 2
《 9 2年贸易扩展法 》 16 与美国贸易政 策 … … … … 海 刑事诉讼 中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安徽省促进中小企 业发展 的实证探讨及建议——以阜阳为例
… … … … … … … … … … … … … … … … … … …
张亨明 ( . 42 4)
…
…
…
…
…
…
…
…
…
…
…
…
…
…
…
…
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关 系的研究综述 … … …… 王春凤 ( . 42 9) C S战略在物业 管理 中的运用 …… …… … 郑晓俐 , 舒美芳 ( . 43 5)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动 态资金链联盟研究 … … …… 江中雯 ( . 43 7) 产学研结合 的历史反思 与战略前瞻——兼论官 产学研 区域战略联 盟的发展 …… …… …… ……… …… …… 段华洽 , 王荣科 ( . 52 5)
・
法律研究・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提前终 止情况调查分析 … … 韩志才 ( .1 1 ) 2
论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 的适用—— 以比较法为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人民币 国际化研究 … ……… 高 寅 ( . ) 5 6 3 国际金融危机下高校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 … …… 董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之比较
如果看看欧洲福利 国家的福利体制 , 我们会感
慨《 礼记 》 中描述的 “ 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幼有所 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大同社会已经在 欧洲降临。 例如 , 被视为福利国家典范的瑞典在 l 9 世纪末还是欧洲最穷的国家 , 如今 , 其经济实力不 可小觑。 更难能可贵的是 ,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其涵
【 摘要】 欧洲福利 国家模式 与美国 自由放任主义模武各 自的利弊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在近期金融危机 的大背景下 , 对这两种
模式的争论更 显激烈。而在争论 的背后 , 是各国对各 自 未来的发展道路 的思索。而找到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 间的平衡点将是解决之道。
【 关键词】 福利 国家 ; 放任 主义 ; 自由 市场机制; 国家干预 【 中图分类号] 1 F 1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4 1 (09 2 0 4 - 3 1 7- 2 0 ) - 0 0 0 6 1 2 0 0
主义的学者依然坚持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准则。 2 . 在一定程度上 , 1 %, 8 为这些 国家的消费需求作出 新 自由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再次交锋 , 争论焦点在 了贡献。再次 , 福利 国家对教育的高投入使得 国民 于是否应该走欧洲 的福利国家路线。 本文通过对美 素质处于较高水平 ,形成 了一流的劳动力素质, 而 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和欧洲福利 国家路线的对 比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最后 , 也 回答 这个 问题 。 是最关键的一点 , 欧洲福利 国家虽然表面上象是提
1 欧洲福 利 国家模式 与美 国 自由放任 主 义 模 式概 况
1i 欧洲福利 国家模 式 .
前进入了共产主义 , 但究其本质是以资本主义政府 干预暖化市场机制冰冷一面。以瑞典为例 , 9 % 其 0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这一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德国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些思想流派与以往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开始关注社会福利为题;开始关注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开始关注各给阶层中的公平为题。
下面我没就来具体看以下这四种福利思想吧。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道主义,个人机制优先,希望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度;第二、民主主义精神,民主本身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第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也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的侵犯。
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力。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第四、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提出了给各个企业的经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提出了不必对所有的企业都实行国有化的想法;第五、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相,推动了对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其次,推广了全名福利的思想,社会民主党逐渐班自己的阶级基础从工人阶级扩大都其他中下阶层的社会成员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民党”。
第三,强调国家的责任。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弊端,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过节必须负担起责任,进行干预开缓解解决问题。
综上欧洲民主主义思想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强调国家干涉、强调平等的思想、主张通过改良解决社会问题。
德国历史学派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国家经济学》影响着德国经济思想,只有国家统一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德国认为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而不应采取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新、旧德国历史学派。
以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为代表的旧历史学派。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
论“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与理论渊源话题:教育学习知识分子国家[摘要]作为一种制度建构,“福利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产生。
但作为一种福利供给形态,它在欧洲社会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考察历史,“福利国家”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一定的发展渊源,经历了相当长的实践积累和理论酝酿过程。
就其发展逻辑而言,“福利国家”不是出现的,而是进化的。
[关键词]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史[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8)12-0196-04国内学界关于福利国家的研究,总体上不外基于以下两种现实取向:一是阐述欧洲“福利国家”的主要经验,以资借鉴(田泉,2005;潘屹,2007);二是分析“福利国家”的固有弊端及其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示教训(徐延辉,2004;周弘,2006)。
两种取向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研究者的一种潜在观念,即西方“福利国家”之路代表着福利供给的一种普适性模式,对于各国的福利实践均有资鉴价值(潘屹,2007)。
事实上,“福利国家”在欧洲的产生,有着其深刻的实践传统和思想渊源。
无视这一极具欧西特色的传统与渊源,势必形成“‘福利国家’模式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西方中心观。
因此,加强对欧洲“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传统的考察,有助于正确理解“福利国家”在欧洲产生的必然性。
检视现有研究,学术界围绕“福利国家”而展开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事后的考察,诸如福利国家的内在矛盾、面临的挑战和现实危机,以及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围绕“福利国家”所形成的各种思想论争等。
而对于“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传统及其思想渊源,目前学界却鲜有探讨。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从经验和理论两个维度,来对“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和思想渊源作一番考察,期以对“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传统有一个更为具体而真切的体认。
一、福利国家产生的实践传统在欧洲,国家介入弱势群体的福利供给和服务递送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它们分别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本文将对这三大理论流派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由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理论介于自由放任主义和全面干预之间,强调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由威廉· Beveridge等人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这种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公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代表人物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该理论主张社会保障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力。
这种理论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相应的保障。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
但是,这种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美欧模式的好坏比较
美欧模式的好坏比较21世纪国际竞争专门大程度上是经济体制和市场模式的竞争。
对美欧模式进行全面、客观的比较和评估,并从中汲取有利的体会,关于成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一、美欧模式的整体不同在发达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结合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
通常人们把以美国为主,也包括英国等国的模式称为美国模式,把以德国为主,必然程度上也包括法国等其它欧洲国家的模式称为德国模式。
两种模式的不同突出表现为,美国模式强调崇尚本位主义和市场竞争,企业、政府、银行和家庭之间是比较纯粹的市场关系,独立性强,对对方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较小。
德国模式那么要求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相结合,形成较弱的市场机制环境,个人对社会和政府依托性较强,企业在自主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各利益集团间增强和谐。
这两种模式不同第一来源于历史传统的不同。
美国模式与它具有的自由放任传统相关。
美国极少有封建的历史束缚;移民国家,种族多,具有多元文化;幅员辽阔,充满机遇,政府难以管制。
德国资本主义进展较晚但国力迅速膨胀,为从头分割世界领土,踊跃向外扩张,经济进展带有为此效劳的浓厚色彩,表现为国家集中干与力量较强。
模式不同也与理论基础不同相关。
美国政府同意自由放任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大规模介入经济生活;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政府放松规制和减少干与,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德国力图在高度集中的打算经济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其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要紧来源于以W·欧根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二、美欧模式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第一,利用国有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程度不同。
德、法等国有企业比重高于英美。
政府对国企和公共部门的治理,德国采取集权方式,由财政部统管;美国采取分权方式,实行“出租制度”。
第二,实行经济打算的方式不同。
美国只有部门和企业中长期打算;德国等制定国民经济指导性打算,打算目标与市场走势相结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第29讲“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课件新人教版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__基__本__矛__盾__,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 竞争等。
[答题术语]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 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 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 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 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 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 1940 年》
探究:(2)结合史料三、四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 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 何? [教你读史] 史料三中“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 解决”说明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史料四中“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 幅度提高 887 种商品的关税”等信息说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 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专题十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 凯恩斯主义的转变;从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 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四种反应
3、制度性的重组
代表国家: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 主要目标 : 把劳工运动纳入到关于分配优先性的谈判中来
结果:
瑞典——谈判的机会由于养老金、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机制和投 资储备体系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挪威——公共信用和投资机构这类机构网络得到了扩展,允许 采用新的政策,如实行有利于穷人和发展较缓慢地区的再分配
第七章
对充分就业的制度适应性调整
充分就业问题
三种模式(美、欧、德)
充分就业的国际趋同(四种反应)
持续充分就业的不相容性
应对措施(就业重新取代工资限制)
背景
1、战前改革派曾预言,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能够 建立起一种更为人道、更富生产效率的资本主义
2、和平的迅速实现伴随着在意识形态上对持 续充分就业的很强的承诺
导致了一种结果——新的分配性谈判纷纷开始
问题: 如何抑制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加强国际收支并在盈利能力下 降的时候保证可持续的投资?
美国
递延社会工资策略 改善雇员社会福利 反贫困战役
改进雇员福利(如医疗和职业养老金)
约翰逊政府:开始凯恩斯式的刺激经济政策,立法通过了医疗救助/医疗照 顾方案,放松了对享受权的要求,两次通过并提高了主要的社会保障福利 尼克松政府:立法通过了对社会保障福利金的巨幅增加,引入了指数化, 大大扩展了覆盖面,并且通过了有保障的养老金(SSI),养老金在工资 中的比重大幅上升
制度安排的确立和发展
• 丹麦的工人运动在战后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从政 治上被引向歧途了。使丹麦通过大萧条时期的工 农联盟依靠的是充分就业的福利国家制度。 • 但强有力的(自由主义的)农民为了保证农业出 口坚持要求预算紧缩和价格稳定,福利国家制度 因而遭到削弱。因此,丹麦的福利国家改革和充 分就业直至1950年代晚期后都未进入政治日程。
西欧的福利制度
西欧的福利制度篇一:如何认识北欧西欧的福利制度北欧国家建设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被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最重大的实践成果。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的福利制度普遍陷入了困境。
各国政府纷纷对其进行改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重新审视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和改革,对完善我国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启示。
一、北欧福利制度的两难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其本质和核心内容是实现公平。
福利制度是北欧国家最主要的分配方式。
其中,以瑞典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的福利体系最为典型。
处境:在张扬公民权利与促进效率之间保持一定张力福利制度是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福利国家推行福利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困和失业等问题,以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按照“自由、平等、相助”的基本价值建立起来的高福利制度,取得了卓著成效。
首先,人的自由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吉登斯曾说过:“福利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公民权演进过程所达到的最高峰。
”①的确,高福利制度对公民权利的极度张扬,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一个最高状态。
普遍和周到的福利照顾,几乎惠及所有的公民;从生到死的保障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疾病、失业、退休等风险的抵御能力,有效地将个人从物质匮乏和忧虑不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广大国民解除了对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的后顾之忧,为公民进行个人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人们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健康发展,大大提升了人的自由度。
其次,缩小了贫富差距,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高福利制度下,公民收入差距大大缩小。
比如,有资料表明,一对瑞典夫妇为一所小学的勤杂工,只能领取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但从其住房面积和家庭陈设来看,都不比我国现在司局长级干部的差;而瑞典哥德堡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的住房和室内陈设却比上述家庭好不了多少。
福利国家视角下西方政治思潮的分析
福利国家视角下西方政治思潮的分析摘要:从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方社会主流政治思潮经历了“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演变。
面临当下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围绕福利国家问题的各种政治思潮再次激荡起来,福利全球化或许是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福利国家;政治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一、“福利国家”起源早在1601年,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就颁布了《济贫法》,该法案有福利救济的特点,成为福利制度的雏形。
而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又被废弃。
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人运动严重威胁了各国统治秩序,尤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的德国工人政党力量成长迅速。
面对这种形势,俾斯麦率先推出“国家社会主义”的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被大多学者认为是近代福利国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现代福利国家制度则发端于英国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这个报告描绘为个体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护结构,正式形成则是在战后的艾德礼政府时期。
二、福利国家演变及相应理论分析1.现代福利国家兴起20世纪初全球大萧条的爆发以及惨烈的二战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同时经济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古典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无助于解决危机,西方各国开始不得不努力寻找资本主义的新出路。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3R新政的推行成功促使了美国复兴,苏联推行的国家经济计划也使其国力大增。
面对现实经验,20世纪40年代末凯恩斯宏观经济干预理论受到西方国家普遍欢迎,新自由主义占据政治思潮主导,强调国家积极作用的思想席卷各国,西方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
同时,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进入第一个执政高潮,其所秉持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也有力推进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甚至有人说,此时期的“福利国家”成为社会民主党的唯一标签。
从战后到1958年,基本所有西欧国家都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制:法国在1945年10月颁布《社会安全法》;瑞典《社会民主党27点纲领》里提出福利计划并以“充分就业”为核心目标;1951年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保障经费制度;意大利则在1950年、1952年建立了医疗与退休保险制度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冲击力强大的国际金融危机。
冷战结束后盛行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理论遭遇到了自它诞生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不仅是经济学家们在反思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各国更是用“救市”的实际行动向新自由主义暂时告别。
与此同时,部分持自由放任主义的学者依然坚持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准则。
新自由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再次交锋,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走欧洲的福利国家路线。
本文通过对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和欧洲福利国家路线的对比回答这个问题。
1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概况1.1欧洲福利国家模式如果看看欧洲福利国家的福利体制,我们会感慨《礼记》中描述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已经在欧洲降临。
例如,被视为福利国家典范的瑞典在19世纪末还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如今,其经济实力不可小觑。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涵盖儿童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与病休保障、失业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也让世人称赞,它创造了经济增长、人民充分就业和货币稳定的奇迹。
又如英国,它也实行彻底的全民免费医疗服务、全民义务教育体制。
高福利必然要有高财政支出作后盾,因此“高税负”也成为欧洲福利国家的特征之一。
令人吃惊的是,高税负并没有拖垮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分析其原因,首先,良好的福利体制保障,使得民众不必为医疗、教育、失业等而克制消费欲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大大高于储蓄增长,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次,庞大的福利开支有效地扩大了消费需求并带动了经济增长。
2001年瑞典的福利开支占据GDP的28.9%,挪威23.9%,英国21.8%,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国家的消费需求作出了贡献。
再次,福利国家对教育的高投入使得国民素质处于较高水平,形成了一流的劳动力素质,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欧洲福利国家虽然表面上象是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但究其本质是以资本主义政府干预暖化市场机制冰冷一面。
以瑞典为例,其90%的企业仍在私人手中,政府干预的程度仍然是在市场机制的范围内进行。
1.2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之前,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占主要地位,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罗斯福新政之后,确立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受到冲击,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重新抬头。
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二是遵循平等竞争原则。
在美收稿日期:2008-12-10作者简介:李嘉琎(1981—),女,四川广安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及法学。
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之比较李嘉琎(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各自的利弊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在近期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这两种模式的争论更显激烈。
而在争论的背后,是各国对各自未来的发展道路的思索。
而找到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平衡点将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福利国家;自由放任主义;市场机制;国家干预[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09)02-0040-03JournalofChizhouCollege2009年4月第23卷第2期Apr.2009Vol.23No.2第2期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始终遵循着一种平等竞争的原则,即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至少在市场机会方面是平等的。
每一公民都有权利创办企业,有权利进入某一个行业。
三是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低。
美国有着长期的自由主义传统,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政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较大的范围介入经济生活并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但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低,一般来说,只要是私营企业能够做好的事,政府都不介入。
但这并不是说政府是无所作为的。
在自由企业制度下,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而且这些方法和手段还在不断完善。
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行,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对外经济政策等的贯彻执行,通过为社会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服务来实现的。
美国的自由放任主义模式往往被视为欧洲福利国家模式的对立面。
其实,这是对它的一种误解。
首先,美国政府对经济并非纯粹的自由放任,从罗斯福的新政、肯尼迪大幅投资登月计划、里根对日本汽车进口的限额,都可看出美国政府只是放松了国家干预,并没有放弃国家干预。
其次,美国的福利支出表面上占GDP的份额比不上瑞典、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2001年,美国这一数据才为14.8%。
但当年美国的人均GDP为34320美元,而瑞典为24180美元,挪威29620美元,英国24160美元。
可见美国人均福利的实际数额并不低。
从绝对值上讲,若对美国冠之以福利国家之名,也并非言过其实。
但就其根本,在美国70年代的滞涨以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再难现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辉煌,出现了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思潮并存的局面。
2欧洲福利国家模式的弊端福利国家的主要目标就是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平抑经济周期性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在上文列举的一些欧洲国家,这些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实现。
而且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福利社会制度无疑是现阶段看来最美好的制度之一。
然而,福利国家虽然描画了一副美丽的景象,但其运行过程中有着一些固有的、难以解决的风险。
(1)高福利背后带来的高税收风险。
以瑞典、芬兰两国为例,上世纪50年代初,税收在瑞典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21%,1988年其比重上升到了55%,超过大多数工业化国家。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的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2001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高税收缩小了贫富收入差距,但同时降低了人们工作、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使人们滋生依赖思想。
(2)管理机构过分臃肿。
为了对社会福利支出进行管理,政府需要组织一支包括医生、社会工作者及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庞大队伍。
日益臃肿的管理机构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1]。
(3)“高水平的停滞”难以解决。
经济增长才是消除贫困、维持较高的福利水平的源泉,高税收政策仅仅是手段。
而福利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低效率:除了政府干预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的调控作用之外,高税收带来的“养懒汉”效应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受到影响,而高税收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和个人将资本外移[2],这又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
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欧国家一度面临严重的经济滑坡。
3自由放任主义模式的弊端新自由主义一向提倡自由竞争,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多干预。
笔者相信,自由也许是天生的,但自从它落地便不再是真空中的婴儿[3]。
虽然哈耶克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经由一个自发的演进过程而来的,而这一过程与政府的强制力量没有任何关系”,但他一定忘了英国的圈地运动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的。
当然,对经济而言,完全的自由放任是不现实的。
市场机制固有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在完全自由放任的环境中只会加倍放大。
其结果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失业增加、效率下降,而且无法解决公共品和外部性等问题。
何况很多情况下市场的竞争都不完全,而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导致的市场不灵又会导致生产或消费的低效率,这恐怕是新自由主义者们所不乐意看到的。
作为印证,次贷危机根源之“放贷机构向信用程度低的客户大量放贷、金融衍生产品的推波助澜”无不体现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这正应了马克思说过的那句话:“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来。
”况且,即使是新自由主义者们所认同的理念也需要依靠政府来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方能得以实李嘉琎:欧洲福利国家模式与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模式之比较41第23卷池州学院学报现。
从这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政府干预?看来,彻底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并非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唯一妙方,也不可能有如此彻底的模式存在。
但是,其弊端虽多,也不能全盘否决,毕竟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到现在为止,还有什么“替代品”能比它能更有效地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经济问题呢?4两种模式的比较欧美经济模式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各自特征上。
美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支配资本的权力主要在私人公司;公司企业自由地追逐短期利润目标;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本;劳动者只能享受有限的、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所得和社会福利。
欧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虽然这种资本主义模式里支配资本的权力同样主要也在私人公司,国家对资本的直接干预程度可能较小,但政治体制严格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组织的劳工享有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权利,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欧美经济模式的区别基本集中在劳工的权利和资本的权力问题上。
几十年来围绕欧美模式的反复争论,主题始终是如何管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主要涉及处理下述五对关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属体制导向问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属经济监管问题;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属权益分配问题;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属社会安保问题;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属资本积累问题。
在上述五对关系中,核心是资本、劳动和政府三者的力量对比、所起作用以及如何协作运行。
在美国模式下,政府固然也有独立性,但其行为主要倾向于资本,因而在处理上述五对关系时,自然会偏好市场、企业、雇主,强调公民自我负责,重视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而在欧洲模式下,政府相对于资本比美国拥有更强的独立性,其行为自然也重视资本利益,但同时又强调劳资协商和社会平衡。
一句话,欧美模式的区别在于:美国不但信奉市场经济,而且实行市场社会;而欧洲固然也十分重视市场经济,但不听任市场社会。
其实欧美模式各有短长。
对欧美经济模式的判断,首先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
在受加尔文主义提倡的“允许经营致富、贷钱取利”影响的美国,对于那些有财富、有权势或有才能的各路“社会精英”,自由市场经济自然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模式。
在那里,资本财富受到尊敬,普通劳工遭到贬抑,政府只是作为一种某些新自由主义者所谓的“不可避免的祸害”而被人接受。
而在欧洲,由于有长期的阶级斗争背景、战争历史以及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广影响,人们普遍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力求在资本、劳动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下维护相对的社会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