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与防护
暴雨天地铁安全
暴雨天地铁安全暴雨天气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对于地铁运营也是一大挑战。
在狂风暴雨中,地铁是否能够保证乘客的安全运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防护措施、紧急应对以及乘客自我保护等方面探讨暴雨天地铁的安全问题。
一、防护措施暴雨天气对地铁运营带来的主要威胁是水害。
地铁系统通常都会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因暴雨而引发的风险。
首先,地铁线路的设计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安排,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此外,地铁入口和通道处应设置防水设备,避免雨水倒灌。
地铁站台上也需要使用抗滑材料,以减少乘客在雨中滑倒的可能性。
二、紧急应对即使采取了防护措施,暴雨天气仍可能导致突发事件。
地铁运营方应建立健全的紧急应对机制。
首先,应设置紧急联络通道,便于与消防部门、警察机关等进行沟通和协作。
其次,地铁站内应配备紧急疏散设施,包括逃生通道、安全门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乘客。
三、乘客自我保护除了地铁运营方的措施外,乘客们也需要在暴雨天时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
首先,在进入地铁前,乘客应主动了解天气预报,并做好相应准备,如携带雨伞、穿着防水鞋等。
其次,乘客在地铁站内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严禁围观,不要阻碍疏散通道。
在乘坐地铁时,乘客应稳固站立,避免在车内行走,以免发生意外。
四、地铁安全教育为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地铁运营方应定期开展地铁安全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制作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等,向乘客介绍暴雨天地铁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提醒乘客注意个人安全。
此外,地铁站内也可以设置安全提示牌,提醒乘客注意防滑、防走失等事项。
总结:暴雨天地铁安全事关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是地铁运营方重中之重的任务。
通过采取防护措施、建立紧急应对机制,以及加强乘客的自我保护和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铁暴雨天带来的风险。
只有确保乘客的安全,才能真正实现地铁运营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城市化的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文立足于现实,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了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从而拓展了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理念。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管理;安全保卫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领域中,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关乎着千千万万乘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这既是对公司自身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更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因素1.1 人员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但难免会有疏忽,从而造成工作上的错误。
比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对现场的状况不熟悉而下达不安全的调度命令,进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等。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人员是安全的重要因素,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设备设施因素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交通量大,设备设计、施工、制造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也将直接关系到操作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中,由于列车间距缩短,车站的安全门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会发生多次打开,这种情况下,设备的老化程度会进一步恶化,而频繁的车辆往来,会对轨道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总体应对策略2.1坚持以防恐维稳为中心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安全系统,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反恐、抗暴等方面。
而公安部门则要以国际反恐怖主义工作法为指导基础,并针对我国目前反恐怖主义、社会维稳工作的新态势和特征,并以“防患于未然”为首要目的,从而坚持以问题为引导、举一反三,同时也积极进行了对典型案件、突发案件的倒查剖析,及时查遗补漏,并主动配合当地相关部门,逐步完善并做好了情报预警、巡视反诘法等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危险物品控制、巴士安全预警等工作举措,进而积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沿线车站的安全检查、巡视盘问、对重点人群的大数据挖掘情报平台信息比对,以及预警的“四道防线”等,都切实加强了自我膨胀维稳的工作力量,有效保障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公共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实务》各种自然灾害及特殊气象应急处理
(7)如地震强度较大,建筑物、设备设施损毁 严重,则应立即执行车站紧急疏散程序。
二、恶劣天气应急处理
二、恶劣天气应急处理
1.台风、雷雨大风(含龙卷风)应急预案; 2.暴雨应急预案; 3.高温应急预案; 4.大雾、灰霾应急预案; 5.冰雹、道路结冰应急预案; 6.寒冷应急预案。
事故时间
事故地点
事故原因
事故影响
2005-04-10
上海轨道交通2 管道破裂渗水 号线河南中路 站
4号出入口封闭 超过2 h,部分 商铺受影响
2008-03-31
上海轨道交通 人民广场站
泡沫塑料堵塞 下水道
通道地面严重 积水,4部电梯 停运,影响正常 运营超过2 h
2008-07-04 北京地铁5号线 雨水倒灌入车 停运3h
(一)大风、沙尘天气应急处理
(1)加强对车站出入口设施、站台设备巡 视,收起可移动的物体。
(2)向乘客做好宣传。 (3)组织地面和高架路段站内乘客做好避
风预防工作。 (4)视风力情况高架段及地面线列车采用
人工限速驾驶,或扣停列车(原则列车扣 停在车站)。
(二)暴雨应急处理
(1)准备好沙包、防水胶膜等防洪物品。 (2)密切监视车站出入口积水情况、隧道
(一)大风、沙尘天气应急处理
当风力超过7级时可对车站运营造成影响,接到控制中 心(OCC)发布的有关恶劣天气的信息后,车站须检查 悬挂物,以免脱落物砸伤乘客及员工;指派专人对站台 上的可移动物品进行加固;督促保洁人员清理车站卫生; 露天段车站做好停运、客流疏散准备;如有其他异常立 即上报控制中心(OCC)。
③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巡视车站建筑、 设施,巡视出入口及站外情况,发现有任何异常 情况,立即通知值班站长。
城市轨道交通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
(1)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各专业救援队,由有丰富经验、有指挥能力 、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救援队长,进行营救人员和抢修设备。 (2)震后后勤保障组应联系专业医务人员组成医务抢救队伍。 (3)震后物资设施组要组织通信、电力、给排水抢修队伍,根据灾情特点 ,制订修复计划,分配任务。
1地震的应急处理
知识研修
1地震的应急处理
知识研修
②按市政府防震抗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在运营分公司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领 导下,视震情、灾情组织抢险救援,具体落实抗震救援工作和措施,并及时 报告有关情况。
1地震的应急处理
3、 地震发生时的紧急处理 知识研修
地震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几种紧急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地震,所有工作人员应沉着镇静,果断逃生,救护乘客是最 重要的对策。 (2)车站工作人员应就近选择桌下、床下、墙角等较安全的位置紧急避险 ,然后积极开展疏导乘客、救护伤员及组织乘客自救互救工作。 (3)设备值班人员应关闭正在操作的设备,切断身边的电源,就近选择较 安全的位置,紧急避险。
1地震的应急处理
知识研修
③必要时向指挥部、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请求援助;指挥外援人员抗震救 灾,尽快恢复地铁运营。 ④及时向指挥部、市政府报告震情、救灾情况及运营开通情况。
1地震的应急处理
知识研修
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轨道交通系统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
为了确保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保证交通线路的正常运营,轨道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一、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在制定应急处理措施之前,首先应考虑预防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
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1.定期进行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隐患;2.加强列车及信号系统的监控,防止设备故障引发事故;3.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和救援能力;5.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常见的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设备故障:如信号故障、电力故障、列车故障等;2.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3.人为破坏:如恐怖袭击、放火等;4.乘客突发疾病或伤害。
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1.设备故障:对于设备故障,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派遣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或维修,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同时,应与其他线路进行协调,安排临时的运营调整,确保列车能够正常通行。
2.自然灾害:对于自然灾害,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及时预警和通知相关部门,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自救和救援工作。
例如,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车并通知乘客保持镇定,保护好头部,等待救援。
3.人为破坏:对于人为破坏,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与相关执法部门和安全机构紧密合作,采取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同时妥善处理破坏行为。
4.乘客突发疾病或伤害:对于乘客突发疾病或伤害,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有专门的医疗救援人员和急救设备,及时进行紧急救治,并安排运送伤者至医院就医。
四、应急处理措施的监督和评估为了保证应急处理措施的有效性,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1.监督:通过监控设备、调查问卷、乘客投诉等多种方式对应急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工作人员按规定和标准进行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防洪涝灾害的体会和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防洪涝灾害的体会和思考摘要: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极端降雨天气频繁出现,由此产生的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于地铁等基础设施位于地下空间,具有封闭性、大客流及地下线的特点,一旦发生水灾等事故,危险性极高,大量雨水短时间涌入地铁站容易造成人员恐慌,引起拥堵踩踏及淹溺事故,同时站内设备因积水受到损坏,给地铁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因此,研究地铁站暴雨内涝问题的特点及应对策略,对于预防地铁暴雨内涝事故,对维持地下轨道交通正常运行、城市安全运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关键词:轨道交通;内涝灾害;一、近年来各大城市水灾案例及国家层面的应对政策2016年7月6日,武汉市地铁2号线的中南路站C出口以及 4号线武昌火车站发生内涝灾害,有大量雨水灌入地铁车站。
图1 武汉地铁中南路站水淹图2021年7月15日,广东省珠海市一在建城市快速路隧道发生透水事故。
图2珠海快速路隧道水淹图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地铁5号线因特大暴雨导致雨水倒灌隧道。
图3 郑州地铁5号线水淹图国家层面为应对极端天气,发布了相关的应急政策及措施,2021年7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 2021年7月2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联合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安全工作的通知》;2021年7月29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查的通知》等。
从国家层面对内涝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以保证城市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轨道交通被淹原因分析综合近年来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地区暴雨城市内涝的情况下的被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市政方面,城市道路、管网系统等基础建设不完备,设计自身存在缺陷,遇到极端暴雨容易引起地铁灌水。
2、从设计方面,地铁车站防洪涝设计考虑不足,城市暴雨内涝,雨水从地铁出入口、风亭、出入段线硐口、挡水围墙等向站内涌入,造成车站或隧道被淹。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与应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与应急管理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运营风险和应急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和应急管理,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2.1 设备故障与损坏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故障与损坏是其运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列车故障、信号故障和电源故障等都可能导致轨道交通运营中断或延误。
2.2 安全事故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是运营风险的严重威胁。
列车相撞、脱轨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车站排队和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车站排队和拥堵是常见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还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和交通混乱。
2.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风险因素。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线路受损、列车运行受阻,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3.1 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可以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和危机。
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监测手段,预测和评估运营风险,及早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3.2 安全培训和演练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员工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3.3 设备维护和更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新,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3.4 应急演练与演习定期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演练与演习,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模拟实际紧急情况,发现并改进应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四、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和应急管理是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因素。
通过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安全培训和演练、设备维护和更新以及应急演练与演习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和降低运营风险,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这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和灾害的预防及应对——以郑州地铁为例(1)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和灾害的预防和应对——以郑州地铁为例系别:三号黑体专业:三号黑体班级:三号黑体学生姓名:三号黑体指导教师:三号黑体年月:三号黑体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和灾害的预防及应对——以郑州地铁为例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风险快速聚集的时期。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将大规模发展,支撑城市现代化建设。
交通快速化,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带来更大的公共安全风险。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对郑州地铁应急管理的概念进行介绍,并结合郑州地铁现状分析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现状,并结合案例分析郑州地铁安全管理的具体手段。
然后分析了郑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郑州地铁安全管理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郑州地铁;安全管理;应急处置;问题目录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目的 (4)(三)研究意义 (4)二、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状 (5)(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体制改革 (5)(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运行机制 (6)(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法制建设 (6)三、郑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6)(一)应急预案方面 (6)(二)应急体制方面 (7)(三)应急机制方面 (7)四、郑州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构建方案 (8)(一)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指导作用 (8)(二)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 (8)(三)推进应急运行机制的建设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非城市人口在城市中工作生活。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交通堵塞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铁运营运输是新世纪城市的必需品,也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中心。
然而,这些事故引起人们的反思,地铁运营运营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轨道交通工程防洪措施
轨道交通工程防洪措施自古以来,洪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自然灾害。
洪水带来的巨大破坏不仅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对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在城市化进程中,轨道交通系统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在面临洪水威胁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洪措施。
一、洪水对轨道交通的威胁洪水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受损:洪水可以毁坏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各种设备,例如信号设备、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等。
设备损坏会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2. 设施破坏:洪水还可毁坏轨道、桥梁和隧道等重要的轨道交通设施。
这不仅会对运营造成停滞,还可能给日后的修复工作增加巨大难度和成本。
3. 水位上涨:洪水导致河水水位上涨,如果轨道交通线路正好位于低洼地区,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浸水威胁。
水位上涨使得轨道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可能造成刹车失灵等安全事故。
二、为了应对洪水的威胁,轨道交通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洪措施,从而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1. 设备防护:为了防止设备被洪水损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将设备尽量安装在离地面高度较高的位置,如高架桥、地下隧道等。
其次,增设防水措施,例如用防水箱将设备包裹起来,防止洪水灌入。
最后,加强设备的密封性能,提高其防水能力。
2. 设施保护:为了防止轨道、桥梁和隧道等设施被洪水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设施的排水能力,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快速排除积水。
其次,提高设施的抗水性能,使用防水材料和结构设计,增强设施的抗洪能力。
最后,定期进行设施的检测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排涝系统:为了应对水位上涨带来的浸水威胁,可以设置专门的排涝系统。
通过设置排水泵站、人工排涝渠和自然排水系统等,将被洪水浸泡的区域中的积水及时排出,确保轨道交通线路畅通无阻。
4. 预警系统:为了提前预计洪水的可能影响范围和强度,轨道交通工程还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
通过气象预报、水文监测等手段,及时准确地获取洪水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洪水对轨道交通的威胁。
城市轨道桥梁工程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城市轨道桥梁工程中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城市轨道桥梁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然而,在城市轨道桥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
因此,对城市轨道桥梁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一、风险分析:1. 自然风险:城市轨道桥梁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破坏和崩塌,对城市交通系统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2. 工程施工风险:城市轨道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人为疏忽导致的施工事故、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材料质量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延误工期、增加成本,并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设计风险:城市轨道桥梁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不合理的设计、材料选用不当或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事故。
4. 运营风险:城市轨道桥梁一旦建成投入使用,需要进行持续的运营和维护。
运营期间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事故隐患、不合理的运营维护管理等,这些都可能威胁到轨道桥梁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二、风险应对措施:1. 自然风险的应对措施:在城市轨道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设计和建设措施。
例如,在地震高发区域建设轨道桥梁时,需要采用抗震设计,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在台风和洪水频发区域,要加强桥梁的防护措施,确保其不被洪水冲毁。
2. 工程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在城市轨道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风险评估和应对,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 设计风险的应对措施:对于城市轨道桥梁的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用。
城市地铁线站典型自然灾害类型及应对措施
124YAN JIUJIAN SHE城市地铁线站典型自然灾害类型 及应对措施Cheng shi di tie xian zhan dian xing zi ran zai hai lei xing ji ying dui cuo shi张昆地铁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但发生自然灾害后人员难以逃离,财物也难以抢出。
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铁线站次生事故类型多种多样,如线站变形坍塌和火灾。
地铁线站由于位置固定性及地下空间属性,会遭遇部分典型情况的自然灾害:暴雨,台风,地面沉降和地震。
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前瞻性考虑,进行自然灾害的定期宣传及疏散方法普及,建立安全预案,形成灾害应对的高效管理,与当地消防、医疗等应急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护装置或系统,形成定期安全排查机制,进行线站设计和施工时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影响。
一、城市地铁线站及自然灾害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发展,形成一个个人类聚居的大型城市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充和面积的扩大,为了满足正常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势必导致城市内的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而当代解决城市内远距离交通通道与密集人流量矛盾的最有效而适用的方式即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提供公共客运服务的现代化例题交通系统,地铁是其中及其重要的一环。
地铁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行车时间间隔短且列车编组数量多,地理交叉功能强,在单向高峰期间地铁的运输能力高于轻轨和有轨电车。
地铁由于其主要线路位于地下空间的原因,准时性良好、占地少,不破坏地面景观,但也有缺点,即:运营和维修成本高,在此条件下,一旦发生故障停运,将造成极大的损图1 降水导致地铁线站被淹图3 厦门地铁遭遇台风后地面图126YAN JIUJIAN SHE(3)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指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地面运动,有区域性下沉和局部下沉两种形式。
地面沉降会造成地铁线站倾斜、地基稳定性被削弱和轨道及路基变形等灾害,在沿海城市甚至可能会造成海水倒灌,严重威胁线站的正常运行,见图4。
城市轨道交通的紧急应急处理与灾害恢复
城市轨道交通的紧急应急处理与灾害恢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灾害,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恢复,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紧急应急处理1.1 紧急情况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紧急情况可分为自然灾害、技术故障、人为事故三大类。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技术故障如车辆故障、信号系统故障等,人为事故如恐怖袭击、乘客意外等。
1.2 应急处理流程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报警、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恢复运行、总结报告。
•报警: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报警系统,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紧急情况类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组织救援:组织人员迅速展开救援,确保乘客安全,必要时联系消防、医疗等外部救援力量。
•恢复运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轨道交通运行。
•总结报告:对紧急情况进行总结,撰写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1.3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应急预案应涵盖各种紧急情况,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救援流程和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二、灾害恢复2.1 灾害恢复流程灾害恢复流程包括:评估损失、制定恢复计划、实施恢复措施、恢复运营、总结经验。
•评估损失: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设施设备损坏等情况。
•制定恢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等。
•实施恢复措施:按照恢复计划,组织人员尽快修复损坏设施,恢复轨道交通运行。
•恢复运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总结经验:对灾害恢复情况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2 灾害预防与减轻措施为降低灾害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应采取以下预防与减轻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灾害的熟练度。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基本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下:
1. 防灾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具备抗震、防火、防洪、防雷等能力,以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确保乘客的安全。
2. 应急救援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具备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包括应急出口、灭火器、紧急通信设备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救援和疏散。
3. 安全监管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具备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4. 沟通协调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与其他应急部门建立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进行快速响应和协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影响。
5. 应急预案和演练:轨道交通系统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能力。
6.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紧急情况。
7. 信息传播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具备快速、准确地传递应急信息的能力,以便乘客得到及时的安全提示和指引。
8. 设备设施维护能力:轨道交通系统应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应急使用的可靠性。
9. 经验总结与知识更新:轨道交通系统应总结应急救援经验,不断更新和提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预案城市轨道交通恶劣天气的应急处置预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强风、雷击、暴雨、冰雪、大雾、高温、地震等。
当城轨运营中出现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时,运营指挥人员应控制事故区域,快速处置,尽快恢复、减少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正常运营。
相关人员应及时做好信息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影响程度、已采取的措施、后续跟进措施及事故处理的进展等。
(一)发生地震时的应急处置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应遵循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
各单位、各部门要听从指挥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先全面、后局部,先救人、后救物,先抢救通讯、供电等要害部位,后一般设施。
地震灾害发生后,控制中心应根据当时震撼及各站上报的震情及时汇总,做出准确判断,报有关领导决策;发布局部或全线停运命令,安排疏散乘客和救援遇险列车,抢修设备等事宜。
由于通讯、供电等原因,控制中心无法指挥时,各站长、值班站长有责任担当指挥和做好自救工作。
在震情消失后,运营指挥人员应根据需要和设备损坏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开通线路,恢复局部线路运营。
(二)发生洪水和暴雨导致区间线路出现积水时的应急处置发生洪水和暴雨导致区间线路出现积水时控制中心要随时了解积水和列车运营状况,通知各部门启动暴雨预案做好防暴雨的工作,必要时向车站发布相关的运营服务信息。
接报险情报告后,值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各部门,根据情况要求派出抢险队,通知相关影响的车站做好乘客服务工作,必要时下达关闭不具备安全运营条件的车站命令。
列车调度员要组织具备运行条件的区段维持运营。
必要时,还通知公交接驳严重堵塞区段的乘客。
(三)地面、高架线路出现大雾天气时的应急处置地面、高架线路出现大雾天气时,列车调度员要随时了解雾情和列车运营状况,值班主任通知各部门启动大雾气候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地震应急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造成影响。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首先,要对地震造成的设施和设备损坏进行快速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停止运营。
其次,要确保乘客在列车或车站内的安全,引导他们进行疏散。
同时,要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和维护,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二、乘客安全提示
地震发生时,乘客需要保持冷静,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在车站或列车内,要迅速找到避难点,避免站在楼梯口和电梯旁边。
如果在列车上,要保持坐姿并抓牢扶手,不要随意移动。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要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疏散,不要慌乱和推挤。
三、设施和设备安全检查
地震发生后,要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在地震中没有受损。
对于受损的设施和设备,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以保障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员工培训与演练
对于地震应急预案,需要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和演练,提高其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素质。
员工要熟悉地震应急预案,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以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在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灾害带来的挑战。
要与地震监测部门、救援部门等部门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地震信息和灾害救援进展,以更好地指导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处置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客流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至关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火灾、列车故障、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以及电力故障等。
这些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应急处理中,预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需要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定期对车辆、轨道、供电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和改进预案的有效性。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运营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通信系统,将事件的情况、影响范围以及采取的措施等信息及时告知乘客和相关部门。
同时,利用站内广播、电子显示屏、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避免引起恐慌和混乱。
在应急指挥方面,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应具备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协调各部门的行动。
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例如,消防部门负责灭火救援,医疗部门负责救治伤员,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等。
对于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首先要确保乘客的安全疏散。
车站和列车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工作人员要熟悉疏散通道和程序,引导乘客迅速有序地撤离。
同时,要迅速启动消防设备,控制火势蔓延。
在火灾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防火措施和应急预案。
列车故障也是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
当列车发生故障时,应尽快将故障列车拖离正线,避免影响其他列车的运行。
同时,要及时组织乘客换乘或疏散,安排后续列车调整运行间隔,以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秩序。
第七章 地铁与轻轨的灾害防护
室外地面150~450mm,必要时设临时防水淹 措施,例如在洪汛期准备封堵进出口水流通 道的材料及施工预案。在地铁车站、区间隧 道设置足够的泵房设备,一旦进水时能及时 外排,防止水淹地铁工程。位于水域下的区 间隧道两端应设电动、手动防淹门。
2.防水技术要求
1)地下铁道防水设计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排结合、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地下铁道车站和隧道的防水工程,严格按照地下 铁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设汁施工。我国《地下工程防水 技术规范》中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规定见表7-5。
3)依照不同的施工方法,选择不同的防水材料和防 水方法。
3.抗震设防技术要求
7)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处理 钢结构进行了防火保护处理,可以提高耐火能力。 钢结构的防火涂料厚度与其耐火极限见表7-7。
8)地铁车站和隧道的机械通风及排烟
9)地下铁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考虑原则应当 是,凡是发生火灾后而影响全局的重要部位和火灾危险 大的部位均应设置,以下场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1)车站控制室、计算机房、通信机房、信号机 房、变电所、配电室、广播室、电缆间及控制中心等重 要场所;
4)涂料防水
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同为当今国内公认的并被广泛 应用的新型防水材料。防水涂料是一种液态材料,且能形 成连续的防水层,不像卷材那样存在很多搭接接缝,施工 方便,特别适合于地铁车站复杂的基层施工涂膜防水层。 由于地铁车站防水等级要求较高,涂料防水常与结构自防 水、卷材防水、防水砂浆防水等手段相结合,以起到保护 涂膜和共同防水的作用。
5)每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2 个,并应有一个出口直通安全区域,与相邻防火分 区连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范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范研究概述引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背景:全球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和灾害案例远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灾害类型1. 自然灾害1.1 地震灾害1.2 暴雨洪涝灾害1.3 火灾1.4 其他自然灾害2. 人为灾害2.1 恐怖袭击和恶意破坏2.2 交通事故和机械故障2.3 人为疏忽和错误操作2.4 其他人为灾害第二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策略3. 应急管理体系3.1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3.2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与运营3.3 应急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3.4 应急资源配置和管理4. 应急响应措施4.1 应急通信和信息系统4.2 紧急疏散和救援组织4.3 伤员救治和医疗服务4.4 危险品泄露和污染控制4.5 火灾扑救和灭火装备第三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灾害防范措施5. 建设规划和设计要求5.1 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5.2 结构安全与抗震设计5.3 防洪措施和排水系统5.4 火灾防控系统和设备6. 运营和维护管理6.1 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6.2 定期检修和维护计划6.3 紧急停运和疏散计划6.4 技术更新和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7.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灾害案例分析7.1 新加坡地铁垮塌事故7.2 上海地铁火灾事故7.3 伦敦地铁恐怖袭击7.4 纽约地铁洪涝灾害8. 案例分析中的启示与经验总结8.1 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方面的问题8.2 成功的应急响应和灾害防控经验8.3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启示和建议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和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和挑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参考文献注:此文档只是提供一个内容框架和建议,具体的字数限制和排版细节仍需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由于其运营环境复杂、客流量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能会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城市轨道交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营事故包括列车脱轨、冲突、追尾等,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
2、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等,可能会破坏轨道、车站等设施,影响供电和通信系统,甚至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
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可能在密闭的车厢和车站内迅速传播,给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4、人为破坏包括恐怖袭击、蓄意破坏设施设备等,这类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5、火灾事故由于电气设备故障、乘客违规携带易燃物品等原因,可能引发火灾,产生有毒烟雾,危及乘客生命。
二、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原则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将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和疏散。
2、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和监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3、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协同作战,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局面。
4、科学处置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事件进行准确判断和有效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5、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事件的相关信息,避免引起恐慌和不必要的猜测。
三、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为了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城市轨道交通通常会建立专门的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应急处理的核心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各项应急工作,制定应急决策,调配资源。
2、运营部门负责组织列车的运行调整、乘客的疏散和救援,保障运营秩序的尽快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灾害与防护<<<<<<<<<<<<<<<<<<<<<<<<<<<<<<<<<<<<<<<<<<<<<<<<<<<<<<<<<<<<<<<<<<<<<<<<<<<<<<<< 本章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几种灾害的防灾设计技术要求,以及火灾、水害、震灾、战争灾害和施工诱发的灾害特征与防护技术、措施。
主要内容:灾害分类与防灾设计技术要求;地铁火灾与防护;地铁工程防水;地震灾害与防护;战争灾害防护;施工诱发灾害的预测及防护。
基本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火灾、水害、震灾、战争灾害和施工诱发的灾害的防护设计技术要求,了解地铁工程火灾特征及防护措施,了解地铁工程内部防水措施、防战争灾害的工程技术措施,清楚地了解施工诱发的灾害形式及其工程技术防护措施。
<<<<<<<<<<<<<<<<<<<<<<<<<<<<<<<<<<<<<<<<<<<<<<<<<<<<<<<<<<<<<<<<<<<<<<<<‘<<<<<(<第一节灾害分类与防灾设计技术要求一、灾害分类地下铁道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表6-1)。
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水淹、地震、台风、泥石流、滑玻等;人为灾害主要有战争、火灾、毒物泄漏、化学爆炸、环境污染、工程(其他外部工程施工)事故和运营事故等。
地铁大部分处在由地下车站和隧道构成的半封闭区域内,对来自外部的灾害防御能力较好,对来自内部的灾害抵御能力较差。
在狭小的地下空间里,人员和设备密集,一旦发生灾害,疏散和抢救十分困难。
表6-1地铁与轻轨灾害及破坏特点二、防灾设计技术要求(一)防火技术要求1.地下铁道及地下工程的出人口、通风亭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地下铁道的控制中心,车站的行车值班室或车站的控制室、变电所、配电室、通信及信号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消防泵房、防火剂钢瓶室等重要设备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地下铁道车站应采用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除站台和站厅外,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使用面积不应超过1 500平方米2.车站的站台、站厅、出入口楼梯、疏散通道、封闭楼梯间等乘客集散部位,车站控制室、变电所、配电室、通信及信号机房等重要设备用房,其墙、地面及顶面的装修应采用非燃材料;其他部位装修也不可使用可燃材料。
燃烧后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及大量烟雾的材料(如石棉及玻璃纤维、塑料等)不得在车站建筑中使用。
3.防火墙是阻止火灾蔓延的重要分隔物,应使用非燃材料制成。
4.防火门宜采用平开门,在关闭后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疏散楼梯间或主要通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单向弹簧门。
用于人防工程的各类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可代替防火门。
车站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困难时,可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或复合式防火卷帘。
防火卷帘上应当留有小门并采用两级下落式,先降至离地面2m处,在确认无人员遗漏时,最后降落第二级。
地下铁道与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相连接时,必须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站厅与站台间的楼梯处,宜设挡烟垂幕,挡烟垂幕下缘至楼梯踏步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车站间的两条单线隧道之间应设联络通道,通道内宜设防火卷帘或防火门。
地下铁道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处理。
5.每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入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应有一个出口直通安全区域,与相邻防火分区连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竖井爬梯出口不得作为安全出口。
供人员疏散的出口楼梯和通道宽度应满足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要求。
附设于地下铁道的地下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门、楼梯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按其通过100人不小于1 m的净宽计算。
地铁车站的设备、管理区及附设于地下铁道的地下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门、楼梯、疏散通道的最小净宽应符合表6-2的规定,疏散通道应减少曲折并能向两个方向疏散,疏散通道内不能设置阶梯、门等有碍疏散的物体等。
表6-2安全出入口、楼梯、疏散通道最小净宽6.隧道内消火栓最大间距、最小用水量及水枪最小充实水柱应符合表6-3的规定。
车站及折返线消防栓箱内宜设火灾报警按钮,当车站设有消防泵房时,应设水泵启动按钮。
地下铁道的车站出入口或通风亭的口部等处,应设水泵接合器,并在40 m范围内设置室外消防栓和消防水池。
当城市管网和水压不能满足地下铁道隧道内消防要求时,必须设消防泵和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容积要满足自动灭火器装置按火灾延续1 h计算,消防栓按2h计算,且应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连续补充的水量。
7.对于与地下铁道同时修建的地下商场,地下可燃物品仓库,I、Ⅱ、Ⅲ类地下汽车车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地下变电所的重要设备间、车站通信及信号机房、车站控制室、控制中心的重要设备间和发电机房,宜设气体灭火装置。
8.地下铁道车站及区间隧道内必须具备事故机械通风系统。
排烟系统宜与正常排风系统合用,当火灾发生时应确保正常排风系统转换为排烟系统。
事故通风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当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应能向事故地点迎着乘客疏散方向送新风,背着乘客方向排风;(2)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应能背着乘客疏散方向排烟,迎着乘客疏散方向送新风;(3)当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应能及时排烟,并防止烟气向站厅和区间隧道蔓延;(4)当车站站厅出现火灾时,应能及时排烟,并防止烟气向出入口和站台蔓延。
每一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宜超过750 平方米,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车站的}烟量,应按每分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平方米计算。
排烟设备容量应满足同时排除两个防烟分区的烟量。
区间隧道内火灾的排烟量,按单洞区间隧道断面的排烟流速不小于2 m/s考虑,但排烟流速不得大于11m/a。
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送风断面风速按排烟流速指标计算。
排风机及烟气流经的辅助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保证在150℃时能连续工作th。
9.地下铁道应设火灾疏散指示和防灾救护设施。
疏散指示灯采用玻璃和其他非燃材料制作的保护套,要设置在有指示标志的地方,如站厅、站台、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楼梯口、人行疏散通道的拐弯处、交叉口及安全出口处、单洞区间隧道及疏散通道每隔100 m处。
疏散指示标志应标明走行方向及距安全出入口距离,其高度距地面1~1.2 m。
事故照明灯应设在站厅、站台、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电梯及楼梯口,区间隧道和疏散通道内每隔20 m左右设一处。
事故照明灯及指示照明灯要有单独的耐火的供电系统,应符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电气工程设计规定。
10.地下铁道应设置防灾自动报警与监控系统,并分为防灾控制中心和车站防灾控制室两级控制。
两级防灾控制分别具有相应监控、报警和灾害控制的功能。
在车站控制室、计算机房、通信机房、信号机房、变电所、配电室、广播室、电缆间、控制中心机房、站厅、站台、售票室、储藏室、管理用房、地下折返线、停车线和车辆段的检修库、列检库、停车库和可燃物品仓库等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信号装置和联动控制装置,应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
(二)防水技术要求地下铁道防水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地面洪涝积水沿车站出入口、进排风口灌入地下车站、隧道,破坏地下设施,影响地铁运营;二是防止地表水、地下承压水沿结构损伤裂缝和其他薄弱环节向车站和隧道内渗漏。
1.地下铁道防水设计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首先做到结构本身的自防水,其次是外包防水卷材、弹性防水涂料、各种接缝的防水、盲沟引水等多种措施、多种方法综合治理。
2.地下铁道车站和隧道的防水工程,要严格按照地下铁道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设计施工。
地下铁道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地段的防水等级为三级,即围护结构不得有线漏,结构表硅可有少量漏水点,实际渗漏量小于0.5 L/(m².d)。
我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地下]程防水等级标准规定见表6-4。
表6-4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3.根据地下铁道车站和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选择不同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方法。
各种防水材料、防水方法、防水施工工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经过试验检查,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抗震技术要求地震灾害的主要后果是造成工程结构和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损毁,以及可能继之而来的水灾、火灾、瘟疫等次生灾害。
地震灾害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财产和人员生命构成危害,因此需进行防范。
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目的在于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尽量避免人员的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地震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一遇的偶发自然灾害,如果设计过分安全,则必然增加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相反,若建筑物抗震安全度太低,则不能保证在地震时避免由于建筑物倒塌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可用”。
具体要求是:1.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工程应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中铁路工程和铁路隧道工程抗震设计和施工规程的相关条款。
2.设防烈度应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9)》,结合所在城市位置采用。
3.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城市生命线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其重要性,一般定为乙类建筑。
特殊重要的地铁与轻轨线路,经过政府批准可确认为甲级建筑,对于甲级建筑要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
4.线路选线时,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平坦、地层土质坚硬或中等坚硬、密实均匀的地段,尽量避开软弱土、液化土以及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地层(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