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与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灾害的教训和启示给出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

2001年的“9·11事件”在新千年伊始就给全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世人: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也并不安全。同时,这次事件也成为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启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该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查找各自的国家安全隐患,加快建立各种灾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应急管理领域进行变革,做到防范于未然。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20世纪是人类谱写的辉煌而又曲折的篇章,尤其是后半个世纪,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人类又经历了来自诸多方面的严重障碍,如严重的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等。而灾害带来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在灾害中遭到破坏和损害的资产的资本损失(例如,建筑、其他物质基础设施、原材料等),也包括农作物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商品和流程中的损失,包括受损或被毁工厂的低产出、由于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遭损害引起的销售收入损失,也包括因疾病、伤亡的增加导致的医疗支出和生产率损失。另外,灾害还会产生次级影响,由此可见,灾害对一国经济是一种潜在的严重打击,新世纪呼唤全面和安全的发展观。

其实,几乎所有灾害都集中在城市层面上,即城市是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源可归纳为地震灾害、洪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事故、噪声灾害、城市疾病即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之灾等。城市灾害事件,通常使城市居民面临极大危险,导致国家或地方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使政府面临管理危机。因此,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市政府危机管理职能迫在眉睫。

研究灾害与城市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积极预防城市灾害,对于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各种灾变、危机、恐怖等意外事件都在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综合安全观对于国家、地区、城市日益重要。“安全”二字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天然的或人为的)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使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内容,而是包括生产、生活、生存以及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成为广义的安全。也就是说,当今所论的“安全”,不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早已超越了“劳动保护”的范围,有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其一,安全是指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死、不病,而且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其三,人们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就具有时代感的全新内容和标准。

安全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证明,理想的绝对的安全状态是

难以达到的或者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本质和活动规律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万物危害的机理或系统风险的控制也是在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之中;而人类自身对外界危害的抵御能力有限;调节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系统控制和协调能力也是有限的,难以使人与物之间实现绝对和谐并存的状态。这就必然会引发意外伤之事故和灾害的降临,造成人和物的伤害与损失。所以,绝对的安全是不会存在的,安全达到某种程度就可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是安全还是危险,是由当代的科技进步、经济基础和人民的安全心理素质来判断和决定的。

综合安全是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统称,它把二者并提则反映了安全观的一个重要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安全内涵意义的变化,即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在现实发展中,新安全的涵盖范围不断扩大,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人的安全”尤为重要。而“人的安全”主要就是指人的生存权利。另外,如何协调和处理各国的自主发展与全球的共同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关键。因此新安全观必须是综合减灾的“大安全”,而不是片面的、局部体制下的“小安全”。

城市的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广义上的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及其人员、财产、城市生命线等重要系统的安全。它是城市及其公民、财产的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保证,它反应了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资源供给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对于城市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影响。城市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中国城市公共安全面临四大挑战:城镇化、城市现代化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安全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伤亡总量大,各类重大、特大事故频发,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等方面。对于这四大挑战,必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而所谓的安全城市是指对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具有有效的抵御能力,并能在环境、社会、人身健康等方面保持一种动态均衡和协调发展,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秩序、舒适生活空间和人身安全的地域社会共同体。创建安全城市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综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城市安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城市安全研究能为城市的良性运行献计献策,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二、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2002年底,在中国广东发现首例SRAS病例。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SARS 遍及中国26个内陆省区及香港、台湾,并传染至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4月29日在日内瓦公布的全球最新SARS疫情报告,自2002年11月1日起,至2003年4月29日,全球共发现“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5462例,死亡353人,累计死亡率达6.4%。其中,中国大陆有病人和疑似病人3303例,死亡148人;中国香港1572例,死亡150人。

“非典”的蔓延速度之快,危害后果之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整个人类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