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_治疗及决策

合集下载

儿科心律失常患儿的诊疗护理

儿科心律失常患儿的诊疗护理
请心脏科医生会诊,决定是否需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或射频消融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的治疗
同步电复律或电除颤:合并休克的不稳定型室速,可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0.5~1J/kg。无 脉型室速立即电除颤,能量2J/kg,无效可增加至4J/kg,同时行心肺复苏术。
儿科心律失常患儿的诊疗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
2022-02-05
目录
01 概述 03 诊断 05 并发症及处理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04 治疗
06 预防
01
概述
概述
心律失常是因心脏激动产生和(或)传导异常,致使心脏活动过快、过 慢、不规则或各部分活动顺序改变,或在传导过程中时间延长或缩短。 严重心律失常指导致心排出量减低;心功能不全等血流动力学紊乱,有 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心搏骤停的心律失常。本章主要就常见严重心律 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高度或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进行讨论。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
பைடு நூலகம்因和发病 机制
发病机制
快速型心律失常主要由 折返或自律性增高所致, 慢速型心律失常则主要 由传导阻滞引起。
病因
严重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 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炎、心肌病 等。心脏外的原因包括电解质紊乱、药物反应或中毒、 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心脏手术、心导管 检查等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室上速则多无原发性 心脏病。
03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 block)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上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儿童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桂林市南溪山医院李欣辉1.病史心律失常时由于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房室收缩不协调等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视心脏是否正常及心脏代偿功能如何而定,常见的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昏,严重的可发生晕厥,休克,心力衰竭,婴儿可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拒食,呕吐,嗜睡等,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常有反复发作的历史。

2.物理诊断正常窦性心律婴儿100~140次/min,1~6岁80~120次/min,6岁以上60~100次/min,根据心脏听诊及脉搏的节律及频率,可初步做出以下判断:(1)心率快而齐者: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伴1∶1或2∶1房室传导。

(2)心率快而不齐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有不规则的房室传导,窦性心动过速伴有过早搏动。

(3)心率慢而齐: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心率慢而不齐者:安性心动过缓及不齐,窦性心动过缓伴有过早搏动,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5)心率正常而不齐者:窦性心律不齐,频发性过早搏动,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有些心律失常可出现心音的改变,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第1心音常减弱,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第1心音加强,心房颤动时心音强弱不一,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第1心音有时很响称为“大炮音”。

试用刺激颈动脉窦的方法可协助鉴别快速性心律失常,令患儿平卧,侧颈,首先在胸锁乳突肌前触及颈动脉的搏动,在下颌角水平的搏动点向颈椎方向按压和按摩,先按右侧,约5~15s,同时监听心率,如心率无变化,可换按左侧,但不可同时按压两侧,窦性心动过速经按压颈动脉窦可使心率轻度减慢,但放松后即恢复原有心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可终止发作或毫无改变;心房扑动在刺激颈动脉后加重房室传导阻滞,故心率可减为原有的1/2。

心律失常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定诊断,但大部分病例通过病史及物理检查可做出初步诊断。

1.心律失常分类心律失常可根据生理学基础或解剖学基础进行分类,临床上多用的是两种分类方法相结合,将心律失常按电生理特点分为:①激动起源异常;②传导失常;③激动起源异常伴传导失常,然后再根据心律失常发生的区域指明心律失常的部位,如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可分为房性,交界性或室性;传导阻滞可分为窦房间,房室间,束支或心室内的传导阻滞。

孕妇怀孕期的胎儿心律失常与监测处理

孕妇怀孕期的胎儿心律失常与监测处理

孕妇怀孕期的胎儿心律失常与监测处理在孕妇怀孕期间,胎儿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胎儿的心律。

如果发现胎儿的心律出现异常,及时的监测和处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孕妇怀孕期的胎儿心律失常以及相关的监测处理措施。

一、胎儿心律失常的原因胎儿心律失常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遗传因素:某些胎儿心律失常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如果孕妇或孕妇的家族中有与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史,胎儿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 孕妇生活习惯:孕妇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对胎儿心律产生影响。

比如,过度饮酒、吸烟或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胎儿心律失常的风险。

3. 孕妇体内代谢紊乱: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相关的疾病,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二、胎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1. 心动过缓:胎儿心跳速率低于正常范围(一分钟少于120次)。

2. 心动过速:胎儿心跳速率高于正常范围(一分钟超过160次)。

3. 心律不齐:胎儿心跳的节律不规则。

4. 早搏:胎儿心跳中出现频繁的早期搏动。

5. 心搏停搏:胎儿心脏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跳动。

三、胎儿心律失常的监测方法及时监测胎儿心律对于早期发现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胎儿心律监测方法:1. 胎儿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监护仪来记录胎儿心跳的频率和节律。

这种监测通常是无创伤性的,可以在孕妇的腹部进行。

2. 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技术对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心律失常或其他异常情况。

3. 羊水穿刺: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羊水穿刺以获取羊水样本并进行胎儿基因检测,以排除或确认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

四、处理胎儿心律失常的方法一旦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处理方法:1. 观察:对于轻度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胎儿的心律发展情况。

2. 药物治疗:一些特定类型的胎儿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给孕妇使用某些药物来控制。

浅谈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分类与处置

浅谈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分类与处置
王 洪 雷
( 吉林省 临江市妇幼保健 院 吉林 临江 1 4 0 ) 6 0 3
【 摘要 】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星期 , 由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和交感神经分布继续发育 , % 5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约1 一 % 大多是短暂且 良性
的 )如 心 室 早期 收 缩 、 房 早期 收 缩 、 异 位 心 房结 律 等 。 时 , 心 脏传 导 特性 与儿 童 或成 人 亦 有 所不 同 , . 心 或 同 其 故对 各 种 心律 失 常 的 判读 和 处理 也 有
d ̄ xn ea a l 。 io i或v rp mi 等 4 心房 扑动
由于胎儿 I 超音波技术 的进步 , 脏 许多胎儿 于母体 内就被发现 心律失 常的问题 , 而出生后靠听心音及心电图监测可正确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的 心律 失常 以心房早 期收缩 、 心室早 期收 缩最 常见 , 次为遛 旋性 上心室 频 其
源 性的损 伤 可能性 , 能避免 患儿 的不配 合导 致舌 及唇 等周 围组 织 的损伤 , 更 能防止 意外 穿髓 的发 生。 别是乳 磨牙 的大部 分龋变 , 特 累及的范 围较大 。 而且 , 龋损 伤较 深的患儿 , 使用牙 钻治疗 的刺激 较大 。 T的治疗方 式更易 AR 被接 受及广 泛 采用 。 R A T的治疗方 式的 优点是 能简单地 控 制感染 。 T AR 技
1 7 4
脏异 常 , 其心跳 小于 每分钟6次 ; 5 宽QR 波 , S 或合m r 长症候 群等 。 延 若合 并Q T延长症 候群 时 , 了使用心 脏节律 器 , 除 尚须 给予 B— lc es bok r。
6 心室频 脉
综上所 述 , 断新生儿 失常 时要仔细 分析其心 电图及 了解各种 心 诊 律失 常的机 理 , 正确地 判断 及适 时给予 治疗 , 以达 到有效 治愈 新生 儿 的心 律失 常的 目的 。 参考 文献 【】 石玉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7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0 . 1 J. 】 21 0 v ()33 34 33:0 - 0

临床医学胎儿心律失常最新PPT课件

临床医学胎儿心律失常最新PPT课件
可下传心室、也可未下传
2020/5/3
35TGAS
2020/5/3
36TGAS
PACs 超声诊断方法一: M型
M型:1.将取样线放置于房间隔或心房壁,记录心 房的收缩活动曲线
特点:提前出现心房收缩波
代偿间隙不完全
2.将取样线同时穿过心房、心室壁 特点:提早出现心房收缩波之后紧随心室收缩 波------表明房性激动下传到心室
? 心脏各瓣膜的运动也含有房室运动的信息
2020/5/3
15TGAS
2020/5/3
16TGAS
2020/5/3
17TGAS
二尖瓣的M型运动曲线
?收缩期成缓慢上升(前向性位移)曲线 ?舒张期为双峰型,为舒张期二尖瓣二次开
放的表现,第一峰为E峰,第二峰为A峰 ?前后叶呈镜像性影像
2020/5/3
56TGAS
2020/5/3
57TGAS
2020/5/3
58TGAS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HB)
?CHB与母亲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AntiRo 抗体阳 性有关
?心房激动频率受窦房结控制——故心房率正常 (120-140 次/分)
?心室频率多由房室交界处自主节律控制,其自发 性频率慢于窦性房率(多为 40-70次/分)
?M型超声心动图—对鉴别室性早搏和室上 性早搏最有用
?将取样线同时穿过心房、心室壁: ?PVCs特点:提早出现的心室运动波,其
前方没有心房运动波 代偿间隙完全
2020/5/3
47TGAS
2020/5/3
48TGAS
PVCs超声诊断方法二:频谱多普勒
方法:将取样容积放置于左室流出道和流入 道交汇处,同时显示二尖瓣充盈和左室排 血信号

胎儿心律失常第一部分

胎儿心律失常第一部分

胎儿心律失常 < 第一部分
[ ?(@ABCDB ;E, ,@F%C@ G/# 9@’ADHIAJ ;DI’AK(, "==0 , "$ : "60>"0= ( 英文) ] < < 胎儿心律不齐常给准父母和产科医生带来极大的 忧虑。这种忧虑常超过其本身生理学和临床的重要 性。回顾我们过去 != 多年的临床经验, 约 $=1 因心 律失常就诊的胎儿是正常的窦性心律; 剩下的绝大多 数是孤立的室上性期前收缩; 只有不到 !=1 是有临床 意义的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多数胎儿心律失常给人的印象都是胎儿心跳间歇 漏搏。尽管的确有些病人是 ! 度房室传导阻滞, 伴间 歇性未下传的窦性起搏, 但绝大多数都是期前收缩, 其心跳漏搏实际是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另外, 与 前面窦性心律偶联间期特别短的期前收缩可能会遇到 房室结的不应期, 而导致一个未下传的期前收缩。而 偶联间期稍长的期前收缩则会产生一个与前面的心搏 很近、 舒张期充盈很差的心室收缩, 从而产生相应的心 搏出量、 脐带收缩血流。 胎儿心律异常很少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我们的 病人, 所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均不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而约 "=1 的心房扑动伴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 中 " 例伴三尖瓣 4LMH@AB 畸形和右房扩张; " 例伴严重 的主动脉缩窄、 二尖瓣反流和左房扩张; ! 例伴有左房 异构、 房室瓣反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非免疫性胎 儿水肿。胎儿心动过缓常继发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这些胎儿约 $=1 伴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常伴 房室连接异常, 包括房室不一致和左房异构。 据我们的经验, 胎儿全身水肿是心力衰竭的早期 表现。因持续的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水肿的胎 儿常表现为舒张功能而非收缩功能受损。 胎儿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有限, 这就决定了胎 儿心脏在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时尤其易受到损 害。胎儿严重心动过速使其心室舒张充盈期明显缩 万方数据 短。心室排空不足导致右房和腔静脉舒张末容量和舒 张末压上升, 心房向腔静脉反流增加。胎儿心房扑动 时, 心室率增加仍比心房率慢, 心房收缩与房室瓣的关 闭不一致加重静脉反流。心房和静脉平均舒张压上 升, 流体静水压上升, 血浆蛋白由血管向间质的移动增 加, 最终肝脏充血明显, 血浆白蛋白合成受损。是这些 因素使得持续性心动过速的胎儿发展成为胎儿水肿, 而非心动过速使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后者可能会加重 心动过速胎儿的水肿, 但不是最初的始动因素。 有关间歇性心动过速与胎儿之间内在的危险, 以 及心动过速胎儿发展为胎儿水肿的预测存在争议。对 于能预见心动过速胎儿发生水肿的早期临床表现, 我 们认为判定心房收缩顺序具有重要意义。在源于左房 而不是右房的心动过速 ( 如: 左边旁道所致的折返性 心动过速、 源于左房的心房扑动) , 左房收缩比右房早 几分之一秒, 使得左房压一过性增高。如果左房压超 过右房压, 卵圆孔就会在出生前, 即在宫内一过性关 闭, 从而造成静脉回流入右房和上腔静脉受阻, 平均静 脉压一过性升高。因此这种类型的心动过速最易早期 出现胎儿水肿。 但是, 严重心动过缓的胎儿也易出现胎儿水肿。 最常引起胎儿心动过缓的是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研究显示, 这些胎儿主要分为两类: (! ) 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伴先天性心脏病。这些胎儿常有心脏房室 连接解剖学上的异常, 如: 房室连接不一致 ( 房室扭转 或先天性纠正性大动脉转位) , 或内脏转位合并心房 异构。 (") 胎儿心脏结构正常, 但其母亲血浆中有高 浓度的自身抗体 ( 抗 EE/、 EEN 抗体) , 这些抗体通过胎 盘, 造成胎儿房室传导组织自身免疫性损害。这些胎 儿也可有心脏收缩成分的自身免疫性损害, 从而引起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心动过缓引起胎儿心房、 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延长,

儿童心律失常如何判断并处理宝宝的心律失常症状

儿童心律失常如何判断并处理宝宝的心律失常症状

儿童心律失常如何判断并处理宝宝的心律失常症状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心跳节律出现异常,可能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律。

尽管儿童心律失常相对较少见,但它对宝宝的心脏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如何判断和处理宝宝的心律失常症状对父母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判断方法以及适当的处理措施。

一、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1. 心悸或心跳加快:宝宝的心脏跳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有规律的,但如果他们经常感到心悸或心跳加快,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

2. 疲劳和活动耐力下降:宝宝如果比同龄人更容易疲劳,并且在日常活动中的耐力下降,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迹象。

3. 晕厥或昏倒:如果宝宝在活动中或者突然从坐起的姿势转变为站立时出现晕厥或昏倒,可能是心律失常造成的血液供应中断所致。

4. 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会干扰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导致宝宝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5.胸痛或不适:心律失常还可能引起宝宝胸痛或不适的感觉,需要引起重视。

二、判断宝宝是否有心律失常症状的方法1. 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父母要经常注意宝宝的行为表现,包括是否容易疲劳、体力活动是否比同龄人差等,如果有异常可以及时发现。

2. 询问宝宝的症状:与宝宝进行简单的对话,询问他们是否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3. 定期检查宝宝体检: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包括听诊、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的迹象。

4. 密切观察宝宝晕厥情况:如果宝宝出现晕厥症状,父母应该尽快记录晕厥时的情况,例如持续的时间、是否有其他症状等,以便咨询医生时提供详细资料。

三、处理宝宝的心律失常症状的措施1.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父母怀疑宝宝有心律失常的症状,应该尽快咨询儿科医生或心脏专科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2.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

3.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父母应该让宝宝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这可能会触发心律失常的症状。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与染色体异常和结构性心脏病 或其它缺陷的相关性高达30% 心房扑动时水肿的发生率约35%-40% ,与快速逆向传导的SVT相似
胎儿心律失常-AF
胎儿先心病合并房扑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
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心房扑动
Arrhythmia – Atrial Flutter
室上性心动过速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SVT
1:1传导的SVT通常是房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因房性早搏诱发,其次为房 室交界处早搏、WPW引起,表现为心 律齐; 2:1以上相对规律传导的心房扑动可 出现相对齐的心室率;心率快而不规 则应考虑房颤。
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
短VA间期SVT
长VA间期SVT
交界性心动过速
代偿间期 M型扫查未见心房壁的提前搏动及
可见房室干扰现象
胎儿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胎儿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
← 室性早搏发生,干扰 心房激动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与胎儿 心动过速的相关性很小,有 报道约1%至5%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胎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
胎儿心律失常:SVT+AVB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SVT(257-310bpm)
胎儿重症心律失常-SVT(310bpm)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AVB)
胎儿心律失常-短阵SVT+Af
胎儿房间隔瘤-短阵SVT
ASA
SVT-肝静脉血流(心室率252bpm)
SVT-静脉导管、脐静动脉血流
胎儿心律失常-心动过缓
单纯心脏传导阻滞 ,通常为完全性 AVB

新生儿心律失常分析及诊治

新生儿心律失常分析及诊治

新生儿心律失常分析及诊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医院儿科参考病例:住院号:ID号:一、新生儿传导系统发育特点(1)新生儿窦房结中起搏细胞较多,但结构原始,过渡细胞较少;窦房结中央动脉较细、搏动弱,不能调节窦房结冲动的发放。

(2)胚胎早期房、室肌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发育过程中通过传导系统相连,房室结在塑形过程中,自律性增高,传导功能不均一,以及残留的束室束,跨越纤维环的肌桥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

(3)房室连接区组织包括房室结和房室束是由胚胎期不同组织发育而来,若胚胎发育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畸形,使其连接障碍,可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4)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发育不均衡,在胎儿期迷走神经已发育较完善,而交感神经的发育持续到婴儿期,新生儿心脏主要受胆碱能神经支配,因此正常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心跳节律易变,极不稳定。

以上特点,新生儿期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窦性心律失常,也容易出现各型异位搏动如早搏、逸搏等,早产儿尤其明显。

二、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1.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2.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3.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其它围产因素: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抗心律失常、可卡因、洋地黄、氨茶碱等)、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

窦房结功能破坏,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4.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钙、可使蒲肯野纤维舒张去激化加速,自律性增高,高血钾则相反,其他如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等。

5.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

三、常见的心率失常类型及诊治A.窦性心动过速1·心率超过新生儿正常值上限。

一般认为足月儿窦性心率上限179~190次/分,,早产儿上限为195次/分。

新生儿窦性心过速时心率可达200~220次/分。

2.心电图应具备窦性心律的特点:(1)P波按规律发生,为窦性P波,P波形状相同(2) P-R间期不短于0.08秒(3)同一导联各P-P间隔之间的差异不应超过o.12秒,即<0.12秒。

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它按一定的频率、顺序及速度沿着心脏传导系统使心肌除极。

如激动的起源及(或)传导的速度或顺序不正常,即形成心律失常。

以下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期前收缩期前收缩(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在正常心律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提早发生的心脏搏动。

按其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接区性(结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早搏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但也可发生于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的小儿。

另外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强心苷类药物过量等亦可引起早搏。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临床多无症状,年长儿偶诉心悸或心前区不适等。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心脏搏动提前,其后常有一定时间的代偿间歇,第一心音强弱也不一致。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心电图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

摄胸片,作ECG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必要的化验检查,如心肌酶谱等。

有条件者,作24h动态心电图监护。

【治疗】1.一般治疗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累与紧张。

2.病因治疗心力衰竭时的早搏,如非强心苷引起,应用强心苷治疗。

强心苷中毒发生的早搏,停用强心苷,给予氯化钾及苯妥英钠。

风湿性心肌炎引起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室上性早搏:健康新生儿和早产儿易伴各类早搏,可暂不用药,定期随访。

如随访中发现心房扑动,必须治疗。

1岁以下婴儿在24h心电图检测中见室上性心动过速,亦需治疗。

幼儿和年长儿房性早搏频发,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先兆时给予治疗,可先使用地高辛,如治疗后房性早搏仍频发,可酌情加用或改用普萘洛尔每日1~3mg/kg,分3次口服;维拉帕米每日2~3mg/kg,分3次口服;普罗帕酮每次5~7mg/kg,每8小时或6小时1次口服;交接区性早搏的处理同房性早搏。

(2)室性早搏:1)小儿无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为单源性、配对时间固定,Q-T间期正常,运动试验后早搏消失或减少,一般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宜定期随访。

胎儿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

胎儿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l 一 _ 一≯ ;
21 0 0年 7月 第 8卷
毒 一 _l 。 l l l | l ll
第1 5期
| —
C N S N O EG DC L R S A C HIE E A DF R IN ME IA E E R H
。 l l 。 曩 l - I - : 。- 一 l | l | l l i 。
心率持续性 <10次/ i 0 a r n称胎 儿心 动过缓 。心率 在正 常范 围 内
且 频 繁 , 复 出 现 最 快 心 率 与 最 慢 心 率 之 差 >2 反 5~3 0次/ i m n称 胎 儿 心 律 不 齐 ; 续 进 间 <1 i 为 一 过 性 心 律 失 常 。胎 儿 心 持 0m n多 律 失 常 9 % 左 右 为 孤 立 性 的 房 性 或 室 性 期 前 收 缩 , 后 良好 。 0 预
l J , 律 失 常 诊 断 及 治 疗 l L  ̄L,
蔡 宇光 榆树 市妇幼保健 院( 吉林 榆 树 10 0 ) 34 0
【 关键词 】 胎儿 ; 心律 失常; 诊 断 ; 治疗
胎 儿 心 律 失 常 是 临 床 上 比较 常 见 的胎 儿 心 脏 异 常 之 一 , 据 根 频 率 和 节 律 分 三 类 : 动 过 速 、 动 过 缓 和 心 律 不 齐 。 无 宫 缩 时 心 心 胎 儿 心 率 持 续 性 >10次 / i 胎 儿 心 动 过 速 。无 宫 缩 时 , 儿 8 mn称 胎 预 , 量 延 长 孕 周 至 足 月 或 接 近 足 月 ; 胎 儿 心 功 能 明显 恶 化 , 尽 若 出 现 心 力 衰 竭 征 象 , 要 时 可 提 前 终 止 妊 娠 。药 物 治 疗 首选 无 创 途 必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心律失常

胎儿心律失常概述•胎儿心律失常定义为任何与宫缩无关的不规律的胎儿心率,或者正常范围之外的心率(超过120~160 次/min 规律的胎儿心率) 。

•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占妊娠数的1 %~2 % ,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两种。

•大多数心律失常的胎儿预后是好的,文献报道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很低,仅为0.3%,持续胎儿心动过缓与严重先天性心脏结构缺损有关。

背景•1970s 产前诊断和治疗胎儿心动过速•1980 首次报道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进行胎儿心律失常产前诊断(Kleinman et al.)•1980s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胎儿心动过速•1990s 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方面•1998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房室间区进行产前诊断(Jaeggi E, et al )•2003 胎儿心磁图(Wakai RT, et al ,)•21st 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胎儿心律失常管理(Krapp M, et al )胎儿心律不齐的产前诊断方法分类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常见的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房扑及房颤•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SVT多源于房性早搏,而胎儿房性早搏是最常见的胎儿心律失常。

通常胎儿对房性早搏有较好的耐受,但部分频发的房性早搏可转变为SVT,导致胎儿危象。

有研究报道,胎儿房扑通常为宫内胎儿充血性心衰、水肿和死亡的原因。

病因•胎儿严重缺氧、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持续快速心律失常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可以使心脏失代偿,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其新生儿心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0 %。

•母亲心功能不良、长期低氧血症可导致胎儿心脏供血不足,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功能性改变的主要诱因是胎儿心脏发育不完善或母亲食用含咖啡因等兴奋剂类的饮料、食品、烟酒等,通常为自限性,不需特殊处理。

发病机制胎儿心动过速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公认机理是由于旁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例如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研究发现,未成熟的房性节律发生于心房的相对不应期,诱发一个或多个重复反应,不均匀传导形成折返,导致房扑和房颤发生。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探讨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时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对于出现异常的患儿要进行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总结患儿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和治疗结果。

结果在86例心律失常患儿中,窦性心律失常18例(20.9%),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T)12例(14.0%),窦性心动过缓(SB)6例(7.0%)。

异位心律失常患儿66例(76.7%),其中,房性早搏(PAS)34例(39.5%),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室性早搏15例(17.4%),第三是房室传导阻滞9例(10.5%)。

然后是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7.0%),相对而言,预激征候群最少,2例(2.3%)。

心房扑动1例(1.2%),心房纤颤1例(1.2%)。

所有86例患儿中,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ST为主要表现类型。

窒息2例,病毒性心肌炎56例,酸中毒2例,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房性传导阻滞。

患儿26例重症感染,包括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所有86例患儿中,17例无症状者未给予治疗,其他69例患儿针对个体情况给予治疗,有63例心律失常消失,4例好转,有2例未见好转。

结论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

【关键词】:小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arrhythmia in children. Methods 2010 86 cases of children who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may --2016 in Ma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hildren in the hospital underwent electrocardiogram (ECG), to appear abnormal children tocheck regularly. Dynamic observation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 summary of arrhythmias in children with type, analysis of arrhythmia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utcome. Results in 86 cases of arrhythmia, sinus arrhythmia in 18 cases (20.9%), including sinus tachycardia (ST)in 12 cases (14%), sinus tachycardia (SB) in 6 cases (7%). Ectopic arrhythmia in children with 66 cases (76.7%). Among them, atrial premature beat (PAS) 34 cases (39.5%), the share ratio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in 15 cases (17.4%), the thirdis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9 cases (10.5%). Then is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6 cases (7%), relatively speaking, preexcitation syndrome at least, 2 cases (2.3%). 1 cases of atrialflutter (1.2%), 1 cas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1.2%). In all 86 case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ease i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T i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e disease. Asphyxia 2 cases, 56 cases of viral myocarditis and acidosis in 2 cases, premature atrial, followed by premature ventricular atrial conduction block. 26 cases of severe infections, including pneumonia,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o on. In all 86 cases, 17 patients were not given treatment, theother 69 cases were given treatment for inpidual cases, 63 cases of arrhythmia disappeared, 4 cases improved, 2 cases were not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et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ildren with arrhythmia have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The treatment process needsto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tiological factors.[Key words]: children; arrhythmia; clinical diagnosis andtreatment小儿心律失常属于儿科常见病症,多发于新生儿及住院患儿,以器质性心脏病为主,然而,在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中也有一定的比例[1]。

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

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

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

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

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与治疗1.诊断:出生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M-UCG、脉冲多普勒频谱及无创性胎儿心电监护,而出生后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赖体表心电图及食道电极心电图等方法。

胎心听诊及胎儿心电监护虽然能显示胎儿心率的改变,但不能进行胎儿心律失常分类,不利于明确诊断。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在胎儿时期发现是否伴有心脏结构畸形,而且可较准确地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

M-UCG取二尖瓣前后叶波群(A峰代表心房收缩,E峰代表心室舒张),脉冲多普勒取二尖瓣频谱(A峰,E峰)和左室流出道频谱(S波,代表心室收缩)。

通过观察二尖瓣运动波形和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各波时距,分析各波的相互关系,可明确心房激动与心室激动之间的关系。

室上速时,房室间呈1∶1传导,心率>180次,每次心搏间变化小;房扑表现为心房率400~500次,伴固定或不固定的房室传导阻滞,而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表现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房颤表现为二尖瓣波形呈单峰,振幅、时距不等,频率>360次,与S波无固定关系。

如有以下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胎儿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或皮下水肿。

2.治疗:传统的胎儿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为母亲口服地高辛。

部分患儿对洋地黄反应较差,尤其是出现水肿的胎儿。

van Engelen等对51例心律失常胎儿[33例胎儿为室上速,15例为房扑,1例为室上速+房扑,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在胎儿期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小儿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直至剩1/3量,维持量服5天停2天。
编辑ppt
20
阵发性室上速治疗
病因及诱因治疗:心肌缺血、缺氧、电解质
紊乱、酸中毒、感染等
一般治疗:休息、对症处理、吸氧、镇静、
抗感染等
血液动力学矫治:抗休克、心衰
编辑ppt
21
阵发性室上速治疗
药物治疗:以洋地黄类为主 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可慎重加用 食道心房调搏:帮助诊断,也有治疗效
抗心律失常药
洋地黄——心衰首选 其他:与年长儿相同但选付作用小的药物
电复律、电起搏
编辑ppt
8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速、窦缓 —— 祛除病因 早搏 —— 心律平 SVT—兴奋迷走神经:
手法、潜水反射 、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电学治疗:● 电复律(0.5-1J/kg)
● 食道调搏:快速抑制 ● 起搏器
编辑ppt
27
• 食道心电图及食道调搏术
辨认心房波,对室上速分型及终止折返 测定窦房结功能,协助诊治SSS 急救时心房起搏 抗药性异位心动过速
方法
分级递增超速起搏抑制
程控期前收缩刺激法
编辑ppt
28
• 小儿射频消融术 (RFCA)
适应证
— ● 3~5岁以上 ● 婴幼儿药物治疗无效
●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出现心力衰竭时,仍考虑:
洋地黄和利尿剂等抗心衰治疗
编辑ppt
32
缓慢型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
——电起搏
临时起搏 心内介入和外科手术后
病毒性心肌炎 药物中毒
编辑ppt
33
缓慢型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
永久起搏
CAVB 安静时HR<45bpm,新生儿 <55bpm

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董琳娜;叶海慧;王正平【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etal arrhythmias. Methods Fifty seven cas-es of fetal arrhythmias were detected from July 2010 to Jan 2012 in Woma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Fenghua Maternal and Child Hospital. The maternal medical history, fetal electrocardiograph,echocardiograph and pregna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57 cases of fetal arrhythmias, 7.0%were diagnosed as fetal tachycardia, 3.5%as fetal brady-cardia and 89.5%as irregular fetal cardiac rhythm. Without special treatment, heart rate and rhythm returned to normal during the pregnancy in 21 cases (36.8%). The heart rate and rhythm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birth in 15 cases (26.3%), and within 7 days postnatal y in 14 (24.6%). Four cases(7.0%) were diagnosed a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Most fetal arrhythmias can recover to normal during pregnant period or postnatal y. Persistent arrhythmias and hydrops fetalis ar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prognosis.%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摘要】多数胎儿心律失常呈一过性,属于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良性过程,无需紧急处理,预后良好。

但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可致脑损伤等继发性损害,甚至出现胎儿心力衰竭、早产及死亡。

对胎儿心律失常及时的产前干预,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患胎预后。

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胎应及时做出诊断并予以治疗。

【关键词】胎儿心律失常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57-02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

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穿[1]。

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

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

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胎儿心率失常发病原因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占妊娠数的1%~2%,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两种,功能性改变的主要诱因是来自胎儿心脏发育不完善或母亲应用含咖啡因等兴奋剂类的饮料、食品、烟酒等,通常为自限性,在分娩之前或分娩之后不久消失,不需特殊处理。

但胎儿严重缺氧、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持续快速心律失常或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导致心脏失代偿,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胎儿水肿和胎儿死亡。

胎儿心率失常可分为胎儿心动过速和胎儿心动过缓两种。

胎儿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及房颤。

胎儿房扑约占临床上出现心动过速患儿的1/3,其通常是胎儿充血性心衰、水肿和死亡的原因。

胎儿心动过缓可由于缺氧、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结构异常引起。

二、临床诊断1、胎儿心动过速的诊断当发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胎儿心率>180次/min,需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最新研究表明,胎儿心磁图描记术(Multi—channel magnetocardiography)是检测胎儿心脏活动的有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决策周开宇 李一飞 综述 朱琦 华益民 审校摘要 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是心脏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良性过程,呈一过性,预后良好。

但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可致脑损伤等继发性损害,甚至出现胎儿心力衰竭、早产及死亡。

对胎儿心律失常及时的产前干预,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患胎预后,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胎应进行及时恰当的临床决策。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最有价值的方法,并可进行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综合检测,指导及评价经胎盘转运药物治疗胎儿心律失常。

关键词 胎儿; 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决策C 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of Fetal Cardiac Arrhythmias ZH O U K ai y u,L I Yi f ei ,ZH U Q i,H UA Yi min.D ep ar tment of P ed iatr ic Car diolog y and Car diov as cular D iseases I nter ventio n Center of W est China Second Univer sity H osp ital ,Sichuan Univer sity ,610041Chengd u,Sichuan P ro vince,China.(Cor r es p onding author :H UA Yi min,Email:nathan _hua @)Abstract Dur ing t he development of embr yo nic heart,most fetal arr hythmias ar e tr ansient and benig n,the outco me is favor able.H ow ev er,sustained fetal cardiac arr hythmia may result secondar y lesio n,such as cer ebr al injur y and neuro development al impairment,ev en congestiv e heart fa ilure,hydro ps fetalis,and fetal demise.T imely and appropr iate treatment can improv e the pr og no sis of severe fetal cardiac arr hy thmia,so decision making is crit ical to suffered fetuses.Fetal echocar dio gr aphy is t he most useful t ool no t only to diag nose o f fetal ar rhyt hmia and assess the comprehensiv e conditio ns of fetal cardiac structur e and functio n,but also guide and evaluate the tr ansplacental drug ther apy to feta l cardiac arr hythmias.Key words fetus; cardiac arr hythmia; diagnosis;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Pr oject N o.30872545and 81070136,suppor ted by N atio nal N ature Science Fo undation o f ChinaDOI:10.3877/cma.j.iss n.1673 5250.2011.03.019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872545,81070136)作者单位:610041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病科暨儿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周开宇、华益民),超声科(朱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李一飞)通讯作者华益民(Email:nathan _hua@)胎儿心律失常是产科门诊常见的胎儿疾病,发生率为妊娠数量的1%~2%[1,2]。

目前,各种原因致高龄孕产妇日益增多,不孕不育发生率逐年增加,试管婴儿等 珍贵 胎儿及高危妊娠者亦逐渐增多,这些高危人群中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一般孕妇。

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呈一过性,属于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良性过程,无需紧急处理,预后良好。

但仍有约10%胎儿心律失常持续存在或进展,为可致继发性损害的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1],常伴胎儿心力衰竭及水肿,甚至可致胎儿早产及死亡。

对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及时有效地处理,常可控制胎儿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且可显著降低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胎儿重要脏器损害[2],改善预后;对终末期胎儿心律失常,应在医师监护下及时终止妊娠,确保母亲安全;同时应避免可能置孕妇于不必要风险中的不恰当产前治疗。

由此可见,对胎儿心律失常性质进行甄别,对严重患儿予及时且恰当干预,为罹患家庭及准父母提供准确参考建议及心理辅导,协助医师做出正确临床决策,具极大社会学及医学意义。

1 胎儿心律失常诊断无创方法获得胎儿心电信号较困难,近年胎儿超声心动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早期监测胎儿,既可检查胎儿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又可协助判断胎儿心律失常性质[3,4],因而成为目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最有价值的方法。

尽管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某些复杂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还存在困难,但其有效性及相对准确性已可足以提示预后,并指导处理。

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分类及处理是基于对心房、心室电生理学和时序分析,采用M 型超声评价心律失常是最经典和常用方法。

通过将M 型取样线置于通过心房壁、房室瓣和心室壁方向,同时记录三者运动曲线,描述房室运动,从而区分异常收缩来源[4];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从多个反映房室运动部位取得血流频谱,也是近年运用较多的区分异常收缩方法[4];随着组织多普勒影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可对房室瓣游离缘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5],也可通过T DI 曲线分析技术,对不同位置心肌组织节段运动同时进行描记,反映胎儿心脏不同房室水平的运动特征[4]。

胎儿心律失常是指无宫缩时胎心节律不规则或胎心率在正常范围[心率为(120~160)次/min]外[3,4]。

若持续10s以上的胎心率低于正常心率低限的20%,则诊断为胎儿心动过缓;若高于正常心率高限20%,则为心动过速。

各种性质胎儿心律失常超声诊断特点为: 胎儿期前收缩提前发生的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根据发生次数分为偶发(<5次/m in)及频发( 6次/min)期前收缩。

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 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指胎心率为(220~300)次/min,心房率=心室率,心房、心室壁运动曲线对应、规整。

胎儿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 cardia,VT)是指胎儿心室率>200次/min,心室率>心房率,心室壁运动曲线规整,心房壁曲线规整或不规整。

胎儿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指胎儿心房率为(300~500)次/m in,心房率>心室率,心房壁运动曲线规整,心室壁曲线不规整。

胎儿心房颤动(atr ial fibrillatio n)是指胎儿心房率>(400~500)次/m in,心房率>心室率,心房及心室壁曲线均不规整。

胎儿窦性心动过缓是指胎心率<100次/m in,心房率=心室率,心房、心室壁运动曲线对应、规整。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 ck,CAVB)是指胎儿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不一致,无相关性。

~ AVB的诊断,除根据心房壁和心室壁运动曲线节律失去相关性外,尚有赖于应用同时记录右肺动脉及右上肺静脉频谱,或同时记录上腔静脉及升主动脉血流频谱的方法,可估测PR间期,从而诊断胎儿 ~ AVB及显性预激综合征[4]。

不规则心律是指胎儿心率在正常范围,但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之差为(25~30)次/min。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若持续时间<10m in,则为一过性,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常可反复出现,逐渐消失,有时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类型的变化。

胎儿心律失常最早诊断时间在16周左右,而最佳诊断时间在18~22孕周。

因此,妊娠中期应仔细进行胎心听诊,尤其是妊娠16~20孕周,以利于胎儿病理性心律失常的早期发现,并指导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避免延误诊断治疗的最佳时间。

2 胎儿心功能评价可靠的无创性胎儿心功能评价受诸多因素限制,包括胎儿期心脏体积较小、心室内膜显示不清,较难标准化胎儿心血管结构、方位、胎动,而且此时母体腹壁声窗欠佳等,胎儿右心室几何形态不规则,在胎儿心律失常伴心功能异常时,右心室可出现几何形态改变,因而常规用于评估成年人和儿童心室功能的方法,如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较难准确评价胎儿心室功能。

胎儿心功能不全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常并存,必须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才更加合理。

T ei指数不受心室几何形状及心率影响,在胎儿期不受孕周影响,测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是一种评价胎儿心功能的实用方法。

T ei指数能可靠评价生理或病例状态下胎儿心功能,心功能不全时,胎儿心室腔T ei指数升高。

Falkensammer等[6]检测7例水肿胎儿和23例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 ei指数,正常胎儿左、右心室T ei指数分别为0.41 0.05,0.38 0.04,且不受心率影响,而水肿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升高(0.92 0.06vs.0.41 0.05,0.54 0 05vs.0.38 0.04)。

其研究结果显示,T ei指数能可靠评价水肿胎儿心功能。

T ei指数局限性在于早孕期胎儿心脏体积小,胎儿心室T ei指数检测较困难,对胎儿心律失常者T ei指数的应用受到限制[7]。

此外,近年来有学者[8~10]提出的胎儿心脏整体评分(cardiovascular profile sco re,CV PS)系统,是一种多变量评分方法,可用于评价胎儿心功能状况、预测水肿胎儿结局及指导其治疗、指导及评价严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产前干预,也常用于宫内治疗时限的选择及对胎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