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古琴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大全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古老的音乐符号,用于记录古琴音乐的
演奏方法。
它由一些简化的符号组成,用于表示手指在琴弦
上的位置和动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琴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
1. 数字:表示手指在弦上的位置,如1表示左手第一个手
指按在第一弦第一品上,2表示左手第二个手指按在第二弦
第二品上。
2. 弧线:表示手指的动作,如弧线向上表示手指向上挑动,弧线向下表示手指向下按击。
3. 短横线:表示手指在弦上停留的时间,如短横线连续表
示手指连续按弦。
4. 点:表示手指在弦上的短暂停留,如点表示手指在弦上
快速按击。
5. 斜线:表示手指在弦上的移动,如斜线向左表示左手手
指从左向右移动。
6. 括号:表示手指的动作范围,如括号包围的数字表示手
指按在指定的弦和品位上。
7. 汉字:表示手指的动作,如“推”表示用手指推移琴弦,“揉”表示用手指揉弦。
以上是古琴减字谱指法符号的一些常见简释,它们可以帮
助古琴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奏古琴音乐。
古琴减字谱全解符号

古琴减字谱全解符号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和历史价值的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关注。
而古琴减字谱作为古琴演奏的一种常用谱记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古琴教学和演奏实践中。
本文将为您介绍古琴减字谱的全解符号和使用方法。
古琴减字谱是一种简化的音乐记谱系统,用于记录古琴音乐的音高、音长和演奏技巧等信息。
与传统的五线谱相比,古琴减字谱更符合古琴的演奏特点,具有更直观和实用的特点。
以下是古琴减字谱中常见的符号和意义的介绍:1. 减字符(-): 减字符表示要减去前一个音符的原有声音。
在演奏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左手玩弦轻轻放开,达到减音的效果。
减字符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音符上,包括连音符和和弦符。
2. 连音符(/): 连音符用来连接两个音符,使其被演奏为一个连贯的音节。
在古琴演奏中,音符之间的连贯性非常重要,连音符的使用可以使音乐更加流畅和富有感染力。
3. 和弦符(∥): 和弦符表示同一时间内要弹奏的多个音符。
在古琴演奏中,和弦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增加音乐的声部层次和丰富度。
和弦符通常出现在左手指法上方。
4. 休止符(×): 休止符表示在特定位置停止演奏一段时间,不弹奏音符。
在古琴减字谱中,休止符的使用可以使音乐有所停顿,给予听众一种特殊的音乐感受。
5. 滑音符(↘): 滑音符表示要从一个音符滑到另一个音符。
滑音是古琴演奏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使用滑音符,演奏者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6. 颤音符(~): 颤音符表示要对音符进行颤音处理。
颤音是古琴演奏中常用的装饰技巧之一,通过颤音符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和表现力十足。
除了上述常见的符号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符号和记号被广泛应用于古琴减字谱中,例如顿音符、变拍号等。
这些符号的运用和意义需要在实际的演奏和教学中逐渐熟悉和掌握。
在使用古琴减字谱进行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结合谱记的意义和演奏技巧进行正确的诠释和表达。
因为古琴减字谱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音高和节奏,所以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演绎和创造。
古琴减字谱全解

古琴减字谱全解古琴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韵味的传统乐器,在演奏古琴曲时,常常需要使用减字谱。
减字谱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谱表,用来表示古琴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古琴减字谱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巧。
一、减字谱的基本概念减字谱是一种特殊的古琴谱表,它通过在普通古琴谱上加上一些特殊符号来表示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减字谱中的符号通常是由点、线、弯曲等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表示了古琴演奏中的一些特殊技巧和音乐表达。
减字谱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和经验,初学者可以通过跟随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练习,逐渐掌握减字谱的使用技巧和特点。
二、减字谱的符号减字谱中常见的符号包括点、线、弯曲等,其中点的使用比较普遍,可以表示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减字谱符号:1. 点:表示用右手手指弹奏琴弦2. 点点:表示用左手拨动琴弦3. 一线:表示用右手拨动琴弦4. 两线:表示用左手按住琴弦,并用右手拨动5. 波浪线:表示用手指滑动琴弦6. 叉:表示用手指叉弹琴弦7. 弯曲线:表示用手指弯曲琴弦以上是减字谱中常见的符号,它们可以组合使用,表示不同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减字谱的使用技巧减字谱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下是几点使用技巧: 1. 熟悉减字谱的符号:需要熟悉减字谱中的符号和用法,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
2. 熟悉古琴曲谱:需要熟悉古琴曲的谱表和演奏要求,理解减字谱的使用目的和作用。
3. 练习技巧: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各种减字谱技巧,加深对减字谱符号的理解和掌握。
4. 注意音乐表达:减字谱不仅可以表现演奏技巧,还可以表达音乐情感和意境,需要在演奏过程中注重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
以上是几点减字谱的使用技巧,需要认真练习和实践,逐渐掌握减字谱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古琴减字谱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巧,减字谱是古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掌握减字谱的基本符号和使用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渐掌握减字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为演奏出更优美的古琴音乐奠定基础。
要想看懂古琴简谱,这些常用符号你不得不知

要想看懂古琴简谱,这些常用符号你不得不知
什么是节奏?
把一段无序的节拍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成音乐的骨骼。
什么是节拍?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什么是变音记号?
变音记号有五种,记在音符左上角,标识将这个音符所代表的音阶升高或降低。
1. 升号(♯):表示升高半音。
2. 降号(♭):表示降低半音。
3. 重升号(×):表示升高一个全音。
4. 重降号(♭♭):表示降低一个全音。
这是由两个降记号合在一起而成。
5. 还原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也可以叫本位号。
什么是反复记号?
段落反复记号:
什么是力度记号?
1.明确固定的强弱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
2.逐渐变化的强弱
Cresc或(<)表示渐强,dim或(>)表示渐弱。
送给大家一首《小星星》回去练习吧!!。
古琴手势图谱:弹古琴正确手势十六势

古琴手势图谱:弹古琴正确手势十六势右手举指起势“春莺出谷势”
右大指托擘势“风惊鹤舞势”
右食指抹势“鸣鹤在阴势”
右食指挑势“宾雁衔芦势”
右中指勾剔势“孤鹜顾群势”
右名指打摘势“商羊鼓舞势”
右大中指大撮势“飞龙拿云势”
右食中指齐撮势“螳螂捕蝉势”
右名中食指轮势“蟹行郭索势”
右食中名指泼剌势“游鱼摆尾势”
右名中食指剌伏势“鹰隼捷击势”
右食名(中)指打圆势“神龟出水势” 右食中指蠲势“幽谷流泉势”
右中食指双弹势“饥鸟啄雪势”
右食中指圆搂势“鸞鳯和鸣势”
右食、中指锁势“鹍鸡鸣舞势”。
古琴记谱方式常识

古琴记谱方式常识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记谱方式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古琴记谱的常识:
1. 数字谱:古琴的数字谱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记谱方式。
它使用数字来表示琴弦和指法位置,例如,“0”代表空弦,“1”代表第一品位,“2”代表第二品位,以此类推。
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可以表示出不同的音符和音阶。
2. 指法谱:古琴的指法谱是一种更详细的记谱方式。
它使用特定的符号和线条来表示琴弦、指法位置和演奏技巧。
指法谱能够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帮助演奏者正确地掌握音符和技巧。
3. 字谱:字谱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古琴记谱方法,其中使用汉字来表示音符。
每个汉字代表一个音符,并通过不同的字形和部首表示不同的音高和音阶。
字谱在古代非常流行,但由于其复杂性和限制性,现代使用较少。
4. 琴谱书籍:古琴的记谱方式也可以通过琴谱书籍来学习和练习。
这些琴谱书籍通常包含了详细的音符、指法和演奏技巧,并以标准的乐谱形式呈现。
通过琴谱书籍,演奏者可以逐步学习和掌握古琴曲目。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一张图带你读懂天书一般的古琴谱
对于没有接触过古琴的小伙伴来说,古琴那些密密麻麻,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是最让人头疼的,明明好像所有的字都认识,但是又不知道该这些文字该怎么读,真让人头大。
古琴减字谱
那么古琴的减字谱究竟该怎么去认识他的,今天小编就用一张图,带大家读懂古琴的减字谱。
如上图,古琴的减字谱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左手的指法,就是左手应该去按住哪个徽位。
下半部分是右手的指法,右手是应该去弹哪一根弦的。
左右手的互相配合,就完成了上面的图示的一个音,而图中的数字,上面的“一”是徽位的表示方法,下面的右手部分的数字,是琴弦的表示方法。
小编猜测发明这种记谱方式的人,可能比较懒。
因为以前的琴曲记录,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的,像上图这样一个音往往需要很多篇幅去记载他,这种记谱方式的发明,使得记录方式变得更加简洁,方便,也易于后人学习。
下面这种是最早的古琴琴谱记录方式。
《幽兰》谱
也正是这个“懒人”发明的懒办法,后期的琴曲大多都能很完整的保留和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中华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关注小编,每天学习不一样的古琴文化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谱的相关乐理知识吧!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一)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又名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
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
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二)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
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
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
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
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
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三)古今中外的音乐谱种类很多,最简单而粗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表达音阶高低节奏快慢为主的“音阶谱”,例如中国的工尺谱,西洋的五线谱等;另一种是以表达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的“手法谱”,古琴谱就属于这一类。
文字谱自有古琴以来,在琴谱出现之前,学琴都是靠师徒之间口授心传,一句一句,一曲一曲的传授,由于指法随着古琴的技法发展而逐渐复杂,汉代开始有弹琴手法的名称记载,这些手法又称为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注:(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9、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时弹奏出一个声音,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手食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音才能融为一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手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一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方写一“反”字)。
13、泼剌:右手食、中、无名指在两根弦上首先向内拂弦(泼),然后立即向外弹出(剌)。
称为“游鱼摆尾”势。
其像形画的是一条鲤鱼,其要旨是扫弦要宽广而有分寸。
14、打圆:是一个涉及两根弦,发出七个声音的指法。
称为“神龟出水”势。
15、背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弹出,共三个声音。
称“鹍鹞翱翔”势。
16、短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后接以背锁,共出五个声音。
17、长锁: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锁。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干脆,三音次第弹出要快。
18、轮: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动作非常迅速。
弹奏要轻而细腻,使三个声音融合在一起。
称之为“紫蟹傍行”势。
19、半轮:与“轮”的动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无名指。
20、如一:两根琴弦同时发声。
称“凤鸾合鸣”势。
21、双弹: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弹出两音,通常是抹勾。
古琴教程常见古琴减字谱读法

古琴教程常见古琴减字谱读法减字谱是古琴专用的一种谱,唐代曹柔所创,因其取文字的一部分再组合,故称减字谱。
看似难像天书,了解后就发现非常简单(参见上图)。
减字谱的发明让古代琴曲得以流传下来,现存约有三千多首,去重约有五六百多首。
本减字谱读法选自龚一老师的《古琴新谱》,图片经笔者重新编辑而成。
相关扩展阅读:【古琴减字谱指法详释】高清完整便携版(第一版)(做成了PDF文档,可到问杉网站上去下载,就不在头条上传了。
)1、读法:散挑七2、读法:散勾三3、读法:大指六徽二挑七弦。
也可省略为“大六二挑七”4、读法:大指九徽勾剔四弦。
也可省略为“大九勾剔四”5、读法:中指七徽绰勾一弦。
也可省略为“中七绰勾一”6、读法:名指十徽注勾三弦。
也可省略为“名十注勾三”7、读法:大指七徽抹挑七弦分开。
也可省略为“大七抹挑七分开”8、读法:名指十徽挑五弦上八徽半。
也可省略为“名十挑五上八半”9、读法:大指六徽二挑七弦二上五。
也可省略为“大六二挑七二上五”(此处“二上”一般为先上五六再下五徽)10、读法:大指七徽挑七弦二下九。
也可省略为“大七挑七二下九”(此处“二下”一般为先下七徽六再下九徽)11、读法:名指十徽挑七弦,大指九徽掩七弦。
也可省略为“名十挑七,大九掩七”12、读法:大指九徽勾四弦,名指十徽掐起也可省略为“大发勾四,名十掐”13、读法:跪指五徽六挑六弦上五徽。
也可省略为“跪五六挑六上五”14、读法:名指十徽八分勾三弦后退复。
也可省略为“名十八勾三退复”(一般退到徽外再回原位)15、读法:大指九徽挑六弦,撞,名指十徽掐起。
也可省略为“大九挑六,撞,名十掐”16、读法:名指七徽六剔散四弦如一声。
也可省略为“名七六剔五散四如一”。
17、读法:大指九徽勾二弦上七徽六急进复。
也可省略为“大九勾二上七六急进复”18、读法:撮名指十徽五弦散二弦。
也可省略为“撮名十五散二”19、读法:名指八徽半勾五弦,细吟。
也可省略为“名八半勾五,细吟”。
一张图学会古琴54种指法(值得收藏)

⼀张图学会古琴54种指法(值得收藏)减字谱:⼜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的古琴⽂字谱,是由⽂字谱减化⽽来。
这种记谱法使⽤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按弦指法和右⼿弹奏指法,它是⼀种只记录演奏法和⾳⾼,不记录⾳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义尽,⽂约⽽⾳赅”。
减字谱是对⽂字谱记谱法的⼀次重⼤改⾰,是⼀种沿⽤千年⽽未被取代的古⽼记谱法。
苏宁拼购节,定⾦10倍翻⼴告1、散:只⽤右⼿演奏,左⼿不触弦。
展开剩余90%2、托:右⼿⼤指向外弹出。
此⼿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指(⽤指甲)向内弹⼊。
注:(托、擘)两⼿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指向内弹⼊。
此⼿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势的要义是:⾷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中指向内弹⼊。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样:弯曲⽽不可⽣硬有⾓,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名指向内弹⼊。
称之为“商⽺⿎舞”势。
“商⽺”是⼀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条腿。
9、摘:右⼿⽆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势的要义是:与⾷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脆。
10、全扶:⾷、中、名三指各⼊⼀弦,同时弹奏出⼀个声⾳,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才能融为⼀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写⼀“反”字)。
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

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今天主要说的是古琴的减字谱,减字谱是古人一项伟大的发明,使得古琴曲的流传与传承变得更加的容易与简洁。
那么什么是古琴减字谱呢?古琴54个减字谱全解 1又称古琴指法谱,是古琴的一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故名“减字谱”。
减字谱是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减化而来。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
减字谱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弹琴时,应双手配合弹奏,左右手各有分工。
右手主要用以弹弦。
弹弦时,可运用大指、食指、中指、名指(无名指),不用小指(禁指)。
右手弹弦时,要求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右手弹弦时,若向外弹(从身体一侧弹向琴徽一侧),称为弹“出”。
若向内弹(从琴徽一侧弹向身体侧),称为弹“入”。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古琴的54种指法,初学者用的指法一般不多,最基本的指法有八种,分别为:托、擘、挑、抹、剔、勾、摘、打。
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触弦。
托:右手大指向外弹出。
此手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内弹入。
注:(托、擘)两手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抹:右手食指向内弹入。
此手势称为“鹤鸣在阴”。
挑:右手食指向外弹出。
(抹、挑)两手势的要义是:食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一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勾:右手中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剔:右手中指向外弹出。
(勾、剔)两手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打:右手无名指向内弹入。
称之为“商羊鼓舞”势。
“商羊”是一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一条腿。
摘:右手无名指向外弹出。
(打、摘)两手势的要义是:与食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而脆。
[实用参考]古琴谱指法符号简释
![[实用参考]古琴谱指法符号简释](https://img.taocdn.com/s3/m/6b80d1ecce2f0066f53322b3.png)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一.音色符号:散音。
即弹奏空弦。
:泛音。
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按音。
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
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泛起。
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泛止。
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擘。
大指向内弹。
:托。
大指向外弹。
:抹。
食指向内弹。
:挑。
食指向外弹。
:勾。
中指向内弹。
:剔。
中指向外弹。
:勾剔。
勾剔连作。
:打。
名指向内弹。
:摘。
名指向外弹。
:历。
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急历。
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
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蠲(涓)。
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
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轮。
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半轮。
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琐、长琐。
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如一声。
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
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
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
双弹。
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拨。
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剌。
剌读作辣。
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拨剌。
此两指法常常连用。
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伏。
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
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
没乐理知识学古琴难吗?分分钟教你看懂简谱

没乐理知识学古琴难吗?分分钟教你看懂简谱古琴,首先它的本质是乐器,其次才是情怀、情绪、情感。
常见有人弹琴走调走到完全听不出是何曲目,究其根本,实为不懂乐理,不会唱谱,跑调也成了家常便饭。
所以作为初学者,除了减字谱外,还要学会看简谱,学会唱谱,弹琴不走调,才能学好古琴,弹对曲子。
今天我们就花五分钟时间,来学习古琴教材中的必须懂得的乐理知识。
音的高低唱名:1 2 3 4 5 6 7do re mi fa sol la si哆来米发梭拉西音名:C D E F G A B在音符上下都不带点的叫做中音。
音符上边有圆点,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以此类推。
音符下边有圆点,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
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以此类推。
音的长短增时线:记录在音符后面的短横线,表示延长音的时值减时线:记录在音符下面的短横线,表示减少音的时值附点:记录在音符后面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常见的音符记号倚音: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常见于出现轮指和背锁指法时。
倚音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例如:前倚音,实际为,中的 5 要弹奏得非常短促,一带而过。
又例如,实际弹奏为 , 仍然很短促。
后倚音反之。
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在琴谱中需要进行吟或猱的处理,简谱上的音符上方就会出现滑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两种。
反复记号:,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
例如:A B C D E F 实际弹奏顺序为: A- B- C- A- B- C, D- E- F- D- E- F反复跳跃记号:记在曲调的结尾,表示这段曲调的两次结束不相同:实际唱(奏): A -B-C, A -B- D 连音线: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

最全的古琴简谱知识分解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毛(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口(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勺(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
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
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
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
其运动如挑法。
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
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下面就跟随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琴谱的相关乐理知识吧!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一)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又名减字谱,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减字谱一般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
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
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
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
古琴谱的乐理知识(二)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
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
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
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
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
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文字谱自有古琴以来,在琴谱出现之前,学琴都是靠师徒之间口授心传,一句一句,一曲一曲的传授,由于指法随着古琴的技法发展而逐渐复杂,汉代开始有弹琴手法的名称记载,这些手法又称为指法。
为了方便记忆,弹琴人便将指法用文字记下来。
其后又把整首琴曲每一个指法用在哪一条弦的哪一个徽位的弹琴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并将琴曲的调名记下,便成为琴谱。
当时称为“琴叙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字谱。
《碣石调幽兰》就是现存唯一文字谱例。
从汉末有指法记载发展到隋末文字谱成熟,中间不少于五百年。
教你一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教你⼀张图学完古琴54种指法 减字谱:⼜称指法谱,是中国古琴的⼀种以记写指位与左右⼿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
因为它是将古琴⽂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成,故名“减字谱”。
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的古琴⽂字谱,是由⽂字谱减化⽽来。
这种记谱法使⽤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按弦指法和右⼿弹奏指法,它是⼀种只记录演奏法和⾳⾼,不记录⾳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义尽,⽂约⽽⾳赅”。
减字谱是对⽂字谱记谱法的⼀次重⼤改⾰,是⼀种沿⽤千年⽽未被取代的古⽼记谱法。
1、散:只⽤右⼿演奏,左⼿不触弦。
2、托:右⼿⼤指向外弹出。
此⼿势称为“虚庭鹤舞”、“风前鹤舞”。
3、擘(劈):右⼿⼤指(⽤指甲)向内弹⼊。
注:(托、擘)两⼿势的要义是触弦果断,但同时要松。
4、抹:右⼿⾷指向内弹⼊。
此⼿势称为“鹤鸣在阴”。
5、挑:右⼿⾷指向外弹出。
注:(抹、挑)两⼿势的要义是:⾷指触弦应和拇指的托擘⼀样坚定,但不可过急,动作应平滑。
6、勾:右⼿中指向内弹⼊。
称之为“孤鹜顾群”势。
7、剔:右⼿中指向外弹出。
注:(勾、剔)两⼿势的要义是: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样:弯曲⽽不可⽣硬有⾓,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8、打:右⼿⽆名指向内弹⼊。
称之为“商⽺⿎舞”势。
“商⽺”是⼀种传说中的鸟,据说只有⼀条腿。
9、摘:右⼿⽆名指向外弹出。
注:(打、摘)两⼿势的要义是:与⾷指中指平滑的动作相反,名指的触弦应短⽽脆。
10、全扶:⾷、中、名三指各⼊⼀弦,同时弹奏出⼀个声⾳,称为“风送轻云”势。
11、历(度):右⼿⾷指轻轻地依次向外挑两到三根弦。
注:(全扶、历)均应触弦轻且细腻,这样声⾳才能融为⼀体。
12、撮:和弦性质,两⼿指分别拨动两弦,使之同时发声(需要拨动的弦数分别写在“撮”的减字“早”的竖划之两侧)。
称之为“飞龙拿云”势。
⼀般的撮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称为“反撮”(“反撮”的写法是在撮的减字上⽅写⼀“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
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
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
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
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
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
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
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
禁指微翘,甲尖稍
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
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
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
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
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
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
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
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
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
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
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
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
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
其运动如挑法。
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
名指屈其根节,
伸其中末二节。
其运动在根节屈伸之力打入,食中二指粘连伸直,高于名指。
大指则张开虎口,直其中末两节,作八字形。
禁指如前。
(摘):用名指甲背弹出。
名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剔相似,唯不用大指抵住。
其运动在于名指根末二节之力。
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带俯,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虎口稍开。
禁指如前。
(2)古琴左手指法符号
古琴左手按弦,也同样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仍禁而不用。
左手指法极为丰富,根据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可分为五类:左手主要指法,表示用哪个手指和用什么手法按弦,有大、食、中、名、跪、散、泛等;此外还有上下进退等走音指法;有罨、虚罨、捐起、带起、放合等打弦带弦发音指法;更有吟、猱、绰、注等装饰指法;还有左右手复合指法。
现分述如下:
大(大指):大指末节微屈,侧伏于食指下,虎口半开,用侧面按在弦上。
大指按弦有两个部位,一是半甲半肉处,一是骨节处,当两弦连弹时,两部位就要兼用。
按弦时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名指微弯带俯,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亻(食指):食指自然的平按在弦上,用箕斗处按。
食指按弦多用于弹泛音的时候。
此外有时与大指同用,大指用半甲肉处按内弦,食指用箕斗左侧按外弦。
中(中指):屈其根节,伸直其中末节,用箕斗处偏左按于弦上,食名二指平伸,大指侧侍,禁指如前。
夕(名指):屈其中节,务必凸出末节,于箕斗处左侧按之,大食中禁四指如前。
中指绝不可压在名指上帮助用力。
⻊ (跪指):名指屈其中节,跪其末节,用指背跪按弦上。
按法有两种,或用甲背,或用骨节处,都要用左侧按。
跪指多用于中上准音。
艹(散音):单用右手弹空弦,左手不按,可用中指虚点在十徽上。
(泛音):右手弹弦,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得音极清。
其法有二:一则左指离弦极近,弹时弦跃,触指自成泛音,喻为“粉蝶浮花”。
一则弹时左指轻点,一点即起,亦成泛音,喻为“蜻蜓点水”。
弹泛音时,右手要靠近岳山,得音才清亮。
对零散的泛音,谱字上才用泛音符号。
(泛起):琴曲开头和结尾处,常用泛音,有时在散音或按音曲调的中间,也常插入一两旬或一段泛音。
此时用"JA’’符号表示此后的谱字,都应弹成泛音。
(泛止):用在一段或一两句泛音终止的地方。
上: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岳山走上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
连上两次者为二上。
下: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龙龈走下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
连下两次者为二下。
(进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上走一位得声叫进,又回归本位叫复,连原弹一共三声,一实两虚。
进复两次的叫双进复。
(退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走下一位得
声叫退,仍上归本位叫复。
退复两次的,叫双退复。
(分开):先于按位弹得一声,然后走上一位得一声,再回归本位又弹一声。
两实一虚,总共三声。
前后分弹两次,中间走上一次,故叫分开。
(摺起):大指按上位得声后,名指接按下位,同时大指将弦播起发声。
摺的弹法是用大指甲的边缘将弦向上向内一拨,名指仍然按实。
(爪起),大指按弹后,甲尖将弦爪起,得一散音,叫做爪起。
(带起):名指按弹后,指尖将弦带起,得一散音,叫做带起。
(放合):名指按弹后,将弦放出得一散音,同时急按次弦右弹,与放出之音相合如一声。
(同声):也叫带合,弹法是名指按弹之后,把弦带起,同时右手指弹另一弦的散音如同一声。
(应合):于按弹后,左指或上或下,走手有声,以应右手弹别弦之声,叫应合。
拙(推出):中指按弹后,指头推弦向外,得一散音,较带起为重,专用于一弦。
(罨):名指按弹之后,大指在上一音位上击弦有声叫罨。
勿须击响琴面。
(虚罨):不按不弹,用大指或名指在需要的弦和音位上一罨得声叫虚罨。
(虚点)同。
(虚按):弹时得声之后,乘声未歇,用指浮按弦上,以遏余响。
(吟):指头于按弹得声之后,随肘臂的振动而左右动荡,往来分余,约四五转,如吟哦一样,取音贵圆活,用力在肘臂。
犭(猱):指头于按位得声之后,随手腕左右摆动。
如物之有伸缩力,随伸随缩,连而不断。
动荡幅度较大,约过二三分,来回两三转,取音贵苍劲,运指纯用腕力。
卜(绰):上滑音。
由位下少许,斜势按上到位,乘此弹出得声叫绰。
氵(注):下滑音。
由位上少许,斜势按下至位,乘此弹出得声叫注。
立(撞):按位已弹得声,用指急撞上少许,速回归原位再得一声。
一般是把一声划为两声,也有少数如急进复。
(唤):多数琴谱都认为,乘右弹时绰上二分,逗其音下过本位二分,速上本位,凡音两折,如鸠鸣唤雨之声。
有如回音。
唯《琴学入门》则解释为“乘下音而上,又接上音而疾下,如反撞急进复之意。
”又似逆回音。
豆(逗):于急绰略至过位之际,速迎其弹声以出本位之音叫逗。
运指与撞相似,只是撞用于弹后,与正音分离为二;而逗用于甫弹时,与正音合而为一。
史(使):右手弹弦,左手用逗叫逗;右手不弹,左手在走手音中用逗叫使。
于按弹得声后,指上一位或二位,再作吟猱,并撞(即使也),复下本位。
(搯撮三声):左手名指按弦,大指先罨后摺,再用右手一撮,左手再罨摺两次,最后右手一撮,共得八声。
(摺拔刺三声):与上例相同,唯此次不用撮而用拨刺。
(3)古琴附注符号
有些减字符号,与左右手指法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说明曲调的轻重疾徐、反复、休止等,或对琴谱的组织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作些说明注解,这些减字符号叫做附注符号。
这些符号,一般都有现成的音乐术语、音乐符号与之相对应,在改进记谱中,都可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