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填空)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剖析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剖析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剖析填空题是高中数学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通常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解题思路的把握。

以下将对高中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剖析。

一、审题与理解首先,对于填空题,我们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确定题目的求解目标和题目所给出的信息。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求解目标和所需填空的个数。

2.已知条件:理解题目中已给出的条件,包括数据、等式、图形等,这些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基础。

3.隐含条件:有些题目会有一些隐含条件,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描述自行推断。

通过仔细审题,我们可以对题目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根据所给条件与已知知识来推导解答。

二、关注关键词在填空题的解题过程中,识别和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数学关键词包括“最大值”、“最小值”、“相似”、“比例”、“约分”、“倍数”、“公因数”等。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提示,判断题目的解题思路和逻辑。

举个例子,如果题目中出现了“比例”,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使用比例的性质来求解;如果出现了“最大值”、“最小值”,那么就要通过极值的方法来求解。

三、思路明确解题思路的明确是填空题的解题关键之一。

仔细阅读题,在弄清题目的目标,所给条件之后,要通过思考,明确解题的思路。

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需要使用基本公式,例如利用勾股定理解三角形边长,利用圆周率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则需要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技巧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四、记忆公式高中数学包含很多的公式和定理,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和记忆公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五、检查答案检查结果在填空题中非常必要,因为填空题的答案相对比较简单,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错位、运算符号错误等小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反复检查计算过程,确保每一个空都填对了,并且运算过程没有错误。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声明:本文非原创,由于界面阅读感不好而本人进行重新排版。

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1211-+=+=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1-∙=或q a a mn m n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 )(1q 11)1(11≠--=--=qqa a q q a S n n n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a b c C ab+-=+-=+-=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填空版PDF【经品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填空版PDF【经品复习资料】
第 3 页 共 9 页
。 ;设
a x1 , y1 , b x 2 , y 2 ,则 a b 已知: a x1 , y1 , b x 2 , y 2 ,夹角为 : 13、 a b 14、 a
(非坐标表示) (非坐标表示)= (非坐标表示)=
T
; sin( ) ;cos( ) ; tan( )
; ;
; = = ;
;函数 y A cosx 的周期
;函数 y A tan x 的周期 T
8.辅助角公式: a sin x b cos x 9、若 A x1 , y1 , B x 2 , y 2 ,则 AB , AB 。 ;设 。
高中阶段重要公式 必修 1 部分 学号 姓名 。
1、二次函数 y ax 2 bx c(a 0), 的对称轴公式:
2、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a 0), 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 : 两根之和 3、指数运算公式: (1) a 0 (a 0) (4) (a m ) n , (2) a n , (5) (ab) n , (3) a m a n
4、若 a, Q, b 成等比数列,则等比中项公式: 5、数列中通项 a n 与前 n 项和 S n 的关系: 6、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 a, b, c , 对应角为 A, B, C , 则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变形 N

, , 。
, (4) log a 1
(6)换底公式: log a N
必修 2 部分
1、s l圆柱侧= 4、V 柱体 = 7、S 球面 = 。 2、s圆锥侧= 。5、V 锥体 = 。 。 。 。 。 3、S圆台侧= 。6、V 球体 = 。 。

高中数学公式填空(精简版)

高中数学公式填空(精简版)

常用公式(精简)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N =⇔=(0,1,0)a a N >≠>.2.对数的换底公式 (对数相除)log a N =推论log m n a b =, log a b -==3.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 N =+; 对数相加(2) ()log loglog aaa M N =-; 对数相减(3)log ()n a M n R =∈. 对数的倍数(4)1log b a=对数的倒数 (5)log a ba=,log 1a =,log 1a=4.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2n n a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5.等差数列=n a ==n S =6.等比数列=n a = ⎩⎨⎧=n S7.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在单位圆中):=αsin ;=αcos ;=αtan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表()=180rad π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θθ+=,tan θ=,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变 不变,符号看 ) =+)sin(απ =-)cos(απ =-)2sin(πα=+)2cos(απ =-)23sin(απ=-)sin(α=+)tan(απ =-)tan(απ =-)tan(α =-)cos(α10.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αβ±=;cos()αβ±=;)tan(βα±= ;sin cos a x b x += (辅助角ϕ 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ϕ= )11.二倍角公式=α2sin=α2cos = ==α2tan12.三角函数部分性质对比13.正弦定理:14.余弦定理: ; ;15.三角形面积(1)12S ah = (2)1sin 2S C == =(3)1(),(2s rr =是内切圆半径)16.在△ABC 中,有:=+)sin(B A ; =+)cos(B A17.平面向量:=+BC AB ; =-OB OA18.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19.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a=11(,)x y ,b=22(,)x y ,则 (1)a+b= .(2)a-b= . a ·b= (3)设A 11(,)x y ,B 22(,)x y ,则AB OB OA =-=.(4)设a=(,),x y R λ∈,则λa= ;= 。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 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 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 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 (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 |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b)(p —c)](海伦公式)(p =(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 f),这里ABC|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

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和方法集锦

高中数学重要公式和方法集锦

29.倍角公式: sin 2 sin cos ; cos 2 cos 2 sin 2 2 cos 2 1 1 2sin 2 ; 2 tan tan 2 . 2 1 tan a b c 30.正弦定理: 2R sin A sin B sin C 31.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 cos A;b 2 c 2 a 2 2ca cos B c 2 a 2 b 2 2ab cos C. 1 1 1 32.面积定理: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 2 2 abc s s s a s b s c 其中s 2
2
2
x a a 0 x 2 a 2 x x a或x a
46.斜率公式: y2 y1 k ta . x2 x1 47.直线的五种形式:
2 2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7.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 ) . 1 tan tan 28.化单角单函数公式:
且周期为T;
2 f x 为奇函数且f x 关于x a a 0 对称 f x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T=4a; 3 f x 为偶函数且f x 关于x a a 0 对称 f x 是周期函数,且周期T=2a; 4 f x 周期为T f x 0 周期为
1 f x 是奇函数 f x f x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2 f x 是偶函数 f x f x 图像关于y轴对称 f x f x .

高中所有数学定理以及公式

高中所有数学定理以及公式

高中所有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三角函数公式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tanα ²cotα=1sinα ²cscα=1cosα ²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 ²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 ²tanβ2tan(α/2)sinα=——————1+tan2(α/2)1-tan2(α/2)cosα=——————1+tan2(α/2)2tan(α/2)tanα=——————1-tan2(α/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2tanαtan2α=—————1-tan2α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3tanα-tan3αtan3α=——————1-3tan2α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α+βα-βsinα+sinβ=2sin———²cos———2 2α+βα-βsinα-sinβ=2cos———²sin———2 2α+βα-βcosα+cosβ=2cos———²cos———2 2α+βα-βcosα-cosβ=-2sin———²sin———2 2 1sinα ²cosβ=-[sin(α+β)+sin(α-β)] 21cosα ²sinβ=-[sin(α+β)-sin(α-β)] 21cosα ²cosβ=-[cos(α+β)+cos(α-β)]21sinα ²sinβ=— -[cos(α+β)-cos(α-β)]2化asinα±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集合、函数集合简单逻辑任一x∈A x∈B,记作A BA B,B A A=BA B={x|x∈A,且x∈B}A B={x|x∈A,或x∈B}card(A B)=card(A)+card(B)-card(A B)(1)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p则 q逆否命题若 q,则 p(2)四种命题的关系(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1)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单调性对于任意x1,x2∈D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增函数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减函数(3)奇偶性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f(-x)=f(x),称f (x)是偶函数若f(-x)=-f(x),称f(x)是奇函数(4)周期性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存在常数T,使得f(x+T)=f(x),则称f(x)是周期函数(1)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2)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y=ax(a>0,a≠1)叫指数函数(2)x∈R,y>0图象经过(0,1)a>1时,x>0,y>1;x<0,0<y<10<a<1时,x>0,0<y<1;x<0,y>1a> 1时,y=ax是增函数0<a<1时,y=ax是减函数(1)y=logax(a>0,a≠1)叫对数函数(2)x>0,y∈R图象经过(1,0)a>1时,x>1,y>0;0<x<1,y<00<a<1时,x>1,y<0;0<x<1,y>0a>1时,y=logax是增函数0<a<1时,y=logax是减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基本型logaf(x)=b f(x)=ab(a>0,a≠1)同底型logaf(x)=logag(x) f(x)=g(x)>0(a>0,a≠1)换元型 f(ax)=0或f (logax)=0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1)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2)数列的递推公式(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an+1-an=dan=a1+(n-1)da,A,b成等差 2A=a+bm+n=k+l am+an=ak+al等比数列常用求和公式an=a1qn_1a,G,b成等比 G2=abm+n=k+l aman=akal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重要不等式a>b b<aa>b,b>c a>ca>b a+c>b+ca+b>c a>c-ba>b,c>d a+c>b+da>b,c>0 ac>bca>b,c<0 ac<bca>b>0,c>d>0 ac<bda>b>0 dn>bn(n∈Z,n>1)a>b>0 >(n∈Z,n>1)(a-b)2≥0a,b∈R a2+b2≥2ab|a|-|b|≤|a±b|≤|a|+|b|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1)要证明不等式a>b(或a<b),只需证明a-b>0(或a-b<0=即可(2)若b>0,要证a>b,只需证明,要证a<b,只需证明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由因导果)的方法。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作A B⊆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 B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f (–x )=–f (x ),偶函数<=>f (–x )=f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x ),若任意的x 1,x 2∈D ,且x 1<x 2①f (x 1)<f (x 2)<=>f (x 1)–f (x 2)<0<=>f (x )是增函数②f (x 1)>f (x 2)<=>f (x 1)–f (x 2)>0<=>f (x )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ax 2+bx +c (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 ⎝⎛--ab ac a b 44,22,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则:(1)a m •a n =a m +n ,(2)nm nmaa a -=÷,(3)(a m )n =a m n(4)(ab )n =a n •b n(5)nn nb a b a =⎪⎭⎫⎝⎛(6)a 0=1(a ≠0)(7)nna a 1=-(8)mnmn a a=(9)mnmn a a1=-2、根式的性质(1)n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4、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R ;值域:(0,+∞)(2)图象过定点(0,1)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 ba Nb a N =⇔=(0,1,0)a a N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对数的运算法则:(1)a b =N <=>b =log a N (2)log a 1=0(3)log a a =1(4)log a a b =b (5)a log a N=N (6)log a (MN)=log a M +log a N (7)log a (NM)=log a M --log a N (8)log a N b =b log a N(9)换底公式:log a N =aN b b log log (10)推论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0N >).(11)log a N =aN log 1(12)常用对数:lg N =log 10N (13)自然对数:ln A =log e A (其中e =2.71828…)2、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的性质:(1)定义域:(0,+∞);值域:R(2)图象过定点(1,0)YX1a >1YX10<a <1Ya >1Y0<a <1六、幂函数y =x a 的图象:(1)根据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例如:y =x 221xx y ==11-==x xy 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y f x =,把使()0f x =的X 叫()y f x =的零点。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定理公式大全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数学分析和数学推理两个方面。

数学分析是研究数学对象和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而数学推理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求解和推理的学科。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定理和公式,下面是一些高中数学常见的定理和公式的介绍。

1.二项式定理:对于任意实数a,b和正整数n,成立(a+b)^n=C(n,0)*a^n*b^0+C(n,1)*a^(n-1)*b^1+...+C(n,n)*a^0*b^n,其中C(n,k)表示组合数,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的方法的数量。

2. 一次函数的斜率公式:对于一次函数y = mx + c,其中m表示斜率,c表示截距,斜率m可以通过任意两个点(x1, y1)和(x2, y2)来求得,m = (y2 - y1) / (x2 - x1)。

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θ + cos^2θ = 1,1 + tan^2θ= sec^2θ,1 + cot^2θ = csc^2θ。

4.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 * cos(B) ± cos(A) * sin(B)cos(A ± B) = cos(A) * cos(B) ∓ sin(A) * 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 * tan(B))5.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a、b、c分别表示边BC、AC、AB的长度,A、B、C分别表示∠BAC、∠ABC、∠BCA的大小,则有c^2 =a^2 + b^2 - 2ab * cos(C)。

6.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设a、b、c分别表示边BC、AC、AB的长度,A、B、C分别表示∠BAC、∠ABC、∠BCA的大小,则有a /sin(A) = b / sin(B) = c / sin(C)。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doc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doc

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与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方法一、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直接法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出正确结论,使用此法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有意识地采用灵活、简捷的解法.适用范围:对于计算型的试题,多通过计算求结果.方法点津:直接法是解决计算型填空题最常用的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处理,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一些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的灵活应用,将计算过程简化从而得到结果,这是快速准确地求解填空题的关键.方法二、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特殊值法当填空题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但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从题中变化的不定量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为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在利用此方法时,一般应多取几个特例.适用范围:求值或比较大小等问题的求解均可利用特殊值代入法,但要注意此种方法仅限于求解结论只有一种的填空题,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有多种答案的填空题,则不能使用该种方法求解.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方法点津: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是适用此法的前提条件.方法三、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以数辅形,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迅速作出判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如Venn图、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函数的零点等.适用范围:图解法是研究求解问题中含有几何意义命题的主要方法,解题时既要考虑图形的直观,还要考虑数的运算.方法点津:图解法实质上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填空题中的应用,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直接得到相应的结论,这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准确运用此类方法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各种式子与几何图形中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相关结论求出结果.方法四、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技巧构造法构造型填空题的求解,需要利用已知条件和结论的特殊性构造出新的数学模型(如构造函数、方程或图形),从而简化推理与计算过程,使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它来源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积累,需要从一般的方法原理中进行提炼概括,积极联想,横向类比,从曾经遇到过的类似问题中寻找灵感,构造出相应的函数、概率、几何等具体的数学模型,使问题快速解决.方法点津:构造法实质上是化归与转化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构造的方向,通过构造新的函数、不等式或数列等新的模型,从而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题.本题巧妙地构造出正方体,而球的直径恰好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填空题十大经典解题方法直接法跟选择题一样,填空题有些题目也是可以通过套用公式定理性质直接求解的,拿到题目后,直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1.熟悉这些解题小结论,启迪解题思路、探求解题佳径,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数学成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所有定义、概念、公式、解题方法都须熟记,且应在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后再熟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A card ABC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b k +<-<”或“0)(2=k f 且22122k ab k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若[]q p a 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2()f x x px q =++,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0p q p m f m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2f m f n p m n ⎧⎪=⎪>⎨⎪⎪<-<⎩或()0()02f n f m p m n ⎧⎪=⎪>⎨⎪⎪<-<⎩ .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n <或2402()0p q pn f n ⎧-≥⎪⎪-<⎨⎪≥⎪⎩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42()0(0)f x ax bx c a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20ba c ⎧-≤⎪⎨⎪>⎩或20240b a b ac ⎧->⎪⎨⎪-<⎩. 12.真值表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互否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15.充要条件⇒,则p是q充分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并且()y f x =关于x a =对称.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x -=对称. 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y f kx b -=+,而函数1()y f kx b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具有性质:()()(),(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 f x a =,具有性质:()()(),(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具有性质:()()(),()1(0,1)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具有性质:'()()(),(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具有性质:()()()()()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a =T ; (2)()()f x a f x +=-或)0)(()(1)(≠=+x f x f a x f 或1()()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a 2T =;(3)1(),(()1)1()f x a f x f x +=≠-,则)(x f 的周期a 3T =;(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a 4T =;(5)()()()f x a f x f x a +=--,则)(x f 的周期a 6T =. 30.分数指数幂(1)mna =0,,a m n N *>∈,且1n >);(2)1m nm na 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a =; 当n,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 a a a a r s Q +⋅=>∈;(2)()(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37.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8.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的和n S 的关系11,1,2n nn S n a S S n -=⎧=⎨-≥⎩ .39.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n S 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 4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1.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q q -+-=⎧⎪=+--⎨≠⎪-⎩【用待定系数法来求】 ; 42.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4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44.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考数学52种快速做题方法,公式定理结合

高考数学52种快速做题方法,公式定理结合

高中数学52种快速做题方法公式定理结合1 . 适用条件[直线过焦点],必有ecosA=(x-1)/(x+1),其中A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夹角,是锐角。

x为分离比,必须大于1。

注:上述公式适合一切圆锥曲线。

如果焦点内分(指的是焦点在所截线段上),用该公式;如果外分(焦点在所截线段延长线上),右边为(x+1)/(x-1),其他不变。

2 . 函数的周期性问题(记忆三个)(1)若f(x)=-f(x+k),则T=2k;(2)若f(x)=m/(x+k)(m不为0),则T=2k;(3)若f(x)=f(x+k)+f(x-k),则T=6k。

注意点:a.周期函数,周期必无限b.周期函数未必存在最小周期,如:常数函数。

c.周期函数加周期函数未必是周期函数,如:y=sinxy=sin派x相加不是周期函数。

3 . 关于对称问题(无数人搞不懂的问题)总结如下(1)若在R上(下同)满足:f(a+x)=f(b-x)恒成立,对称轴为x=(a+b)/2(2)函数y=f(a+x)与y=f(b-x)的图像关于x=(b-a)/2对称;(3)若f(a+x)+f(a-x)=2b,则f(x)图像关于(a,b)中心对称4 . 函数奇偶性(1)对于属于R上的奇函数有f(0)=0;(2)对于含参函数,奇函数没有偶次方项,偶函数没有奇次方项(3)奇偶性作用不大,一般用于选择填空5 . 数列爆强定律(1)等差数列中:S奇=na中,例如S13=13a7(13和7为下角标);(2)等差数列中:S(n)、S(2n)-S(n)、S(3n)-S(2n)成等差(3)等比数列中,上述2中各项在公比不为负一时成等比,在q=-1时,未必成立(4)等比数列爆强公式:S(n+m)=S(m)+q²mS(n)可以迅速求q6 . 数列的终极利器,特征根方程首先介绍公式:对于an+1=pan+q(n+1为下角标,n为下角标),a1已知,那么特征根x=q/(1-p),则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x)p²(n-1)+x,这是一阶特征根方程的运用。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高中数学公式及定理

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6.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7.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8.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9.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_ 2+4+6+8+10+12+14+⋯+(2n)=n(n+1)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10.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11.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_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12.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13.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外表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14.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角和定理n 边形的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 (1)比例的根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S�M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填空-答案版

高中数学公式知识点填空-答案版

第一部分: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子集个数: 含 n 个元素的集合有 2n 个子集,有 2n 1 个真子集,有 2n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2 个非 空真子集.
2.常见数集: 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
3.空集: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同增异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
(2) f x 是奇函数 f (x) f (x) ; f x 是偶函数 f (x) f (x) ; (3)奇函数 f x 在 0 处有定义,则 f 0 0 ;
(4)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5)偶函数图象关于 y轴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5.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有关的结论:(约定 a>0)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 a ;
(2) f (x a) f (x) ,或 f (x a) 1 ( f (x) 0) ,或 f (x a) 1 ( f (x) 0) ,则 f (x) 的
R R 奇函数
在R 上为增 函数
{x∣x R且x 0} {y∣y R且y 0}
奇函数
在 (0, ) 上是减 函数;在 (,0)
上是减函数
[0, ) [0, ) 非奇非偶函数
在[0, ) 上为 增函数
函数 y ax 的反函数是 y loga x ;函数 y loga x 的反函数是 y ax .
1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C) 0 ;( C 为常数)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必背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必背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必背公式总结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1、不等式、方程或函数的题型,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在学习带参数的初等函数时,要抓住无论参数如何变化,有些性质不变的特点。

如函数的不动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等。

3、在求零点的函数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在常数建立问题中,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灵活运用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中要注意不要重复或遗漏),可以转化为极大值问题或二次函数的常数建立问题。

5、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应优先选特殊值法。

6、在利用距离的几何意义求最值得问题中,应首先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常用次结论来求距离和的最小值;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常用此结论来求距离差的最大值。

7.求参数的值域,要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方程,利用函数的值域或定义或求解不等式。

在转换公式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分离参数的方法。

8、在解三角形的题目中,已知三个条件一定能求出其他未知的条件,简称“知三求一“。

9、求双曲线或者椭圆的离心率时,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10、解三角形时,首先确认所求边角所在的三角形及已知边角所在的三角形,从而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及定理。

11、在数列的五个量中:中,只要知道三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简称“知三求二”。

12.圆锥曲线的题目应优先考虑它们的定义。

如果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与弦的中点有关,则选择设定而不是求点差的方法,维耶塔定理公式的方法与弦的中点无关。

(使用维耶塔定理时,首先要考虑二次函数方程是否有根,即二次函数的判别式。

).13.解曲线方程的问题,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可以选择待定系数法。

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采用的步骤是建立系统,设置点,列表化简。

14、在求离心率时关键是从题目条件中找到关于a、b、c的两个方程或由题目得到的图形中找到a、b、c的关系式,从而求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填空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三大题型之一,和选择题一样,属于客观性试题.它只要求写出结果而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填空题的难度一般为中等.不同省份的试卷所占分值的比重有所不同。

该怎么做?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数学填空题的常用解题方法1、填空题的类型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概念性强、运算量不大、不需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需要写出结论等特点.从填写内容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量填写,一类是定性填写。

2、填空题的特征填空题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只需要将结论直接的“求解题”.填空题与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第一,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有不受诱误干扰的好处,但也有缺乏提示之不足;第二,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出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

从历年高考成绩看,填空题得分率一直不很高,因为填空题的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最简,稍有毛病,便是零分。

因此,解填空题要求在“快速、准确”上下功夫,由于填空题不需要写出具体的推理、计算过程,因此要想“快速”解答填空题,则千万不可“小题大做”,而要达到“准确”,则必须合理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巧”字上下功夫。

3.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解填空题的基本原则是“ 小题不能大做” ,基本策略是“ 巧做”。

解填空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等价转化法、构造法等.高二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对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两点式:()直线两点,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纳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常用公式1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2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3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4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 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 x^2=2py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i·r2h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5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6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2+4+6+8+10+12+14+…+(2n)=n(n+1)5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7常用导数公式1、y=c(c为常数)y=02、y=x^ny=nx^(n-1)3、y=a^xy=a^xlna4、y=e^xy=e^x5、y=logaxy=logae/x6、y=lnxy=1/x7、y=sinxy=cosx8、y=cosxy=-sinx9、y=tanxy=1/cos^2x10、y=cotxy=-1/sin^2x11、y=arcsinxy=1/√1-x^212、y=arccosxy=-1/√1-x^213、y=arctanxy=1/1+x^214、y=arccotxy=-1/1+x^2怎样学好高中数学一、基础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开始把书中所有的名词定义和公式全都记住,不愿意背的同学可以每天都翻书看看,多读几遍,这样也助于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超全)

初高中数学公式定理大全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5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7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8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4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定理15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推论16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7 °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 推论18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 推论19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 推论20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1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边角边公理22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角边角公理23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推论24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边边边公理25 斜边、直角边公理26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 定理27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 定理28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9 (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0 即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1 推论31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2 °60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3 推论33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4 (等角对等边)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推论35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0有一个角等于2 推论36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7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8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定理39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逆定理40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1 定理4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 定理4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 定理44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逆定理45 222a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勾股定理46 =c+ba的平方,即c的平方和、等于斜边b、222a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47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ba有关系c、b、定理48 °360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49 180)³n-2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50 ° °36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推论5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1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52 53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推论54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55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6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7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8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9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 矩形性质定理60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 矩形性质定理6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 矩形判定定理6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 矩形判定定理63 1 菱形性质定理64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 菱形性质定理65 ³a(S=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菱形面积66 2 )÷b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 菱形判定定理67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判定定理68 69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1 正方形性质定理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正方形性质定理70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1 定理7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 定理72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逆定理73 对称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性质定理74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5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判定定理76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78 也相等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1 推论79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2 推论80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1 h ³2 S=L)÷a+b(L=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梯形中位线定理82 a:b=c:d 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如果比例的基本性质83 (1) d /d)±b=(c/b)±(a那么d,/b=c/a如果合比性质84 (2)d=/b=c/a如果等比性质85 (3) b /+n)=a…(b+d+/+m)…(a+c+那么0),≠+n…n(b+d+/=m…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86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推论87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定理88 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89 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定理90 似)ASA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91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SAS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2判定定理93 )SSS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3 判定定理94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定理95 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1 性质定理96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 性质定理97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3 性质定理98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99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0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1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2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4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5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6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7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8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全集(全面,最详细)

高级中学数学公式定理全集(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盲聋哑学校高中阶段必会知识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

若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 。

2.集合的三要素:① ② ③ 3.常用数集的符号:4.集合的表示法:① ② ③5.空集: 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6.子集的数学表述法:若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7.若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8.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____个,真子集有____个,非空真子集有____个; 9.用正确符号填空:x {x} 0 {0} ∅ {0} ∅ {∅} {1,2} {1,2,3} {1,2} {1,2} 10.对于 ,则集合A 与集合B相等。

11.交集:即A ∩B= 12.并集:即A ∪B=13.补集:即CuA=14.集合的性质:∅ A ;A ∩A= A ∩∅= A ∩B= A ∪A= A ∪∅= A ∪B=()u u C C A A =;()u A C A ⋂=Φ,()u A C A A ⋃=; ()()()u u u C A C B C A B ⋂=⋃,()()()u u u C A C B C A B ⋃=⋂;A B A A B ⋂=⇒⊆,A B B A B ⋃=⇒⊆;15.(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条件.二、函数1.函数的三要素: 、 、 。

2.区间:3.函数的单调性:即12x x I ∈,,则当12x x <时,都有 ,则()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函数;当12x x >时,都有 ,则()f x 在区间I 上是减函数.4.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为增,异为减5.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那么函数f (x )叫做偶函数;若都有 ,那么函数函数f (x )叫做奇函数。

奇偶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①奇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③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它的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 对称. 6.指数部分重要公式:(1).整数指数幂:()nn aa a a a n N *=⋅⋅⋅∈L 14243个;()010aa =≠;()10n na a n N a-*=≠∈,.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 ()m n m n a a a m n Z +⋅=∈,; ②()()nm mn a a m n Z =∈,; ③()()nn n ab a b n Z =∈ ④().m n m n a a a m n Z -÷=∈,(3).根式:当n 为奇数时,a =;当n ()()00a a a a a ≥⎧⎪==⎨-<⎪⎩. (4).分数指数幂: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01m na a m n N n *=>∈>,,,且;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101mnm naa m n N n a*=>∈>-,,,且;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的负分数指数幂 ; 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 s r s a a a a Q +=>∈,r ,s ; ②()()0sr rs a a a Q =>∈,r ,s ;③()()0rr rab a b a Q =>∈,b>0,r .7.对数部分重要公式:(1)对数:()log 01b a a N N b a a =⇔=>≠,,N>0; (2) 没有对数; (3)()log 10log 101a a a a a ==>≠,,;(4)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记为10log N ,简记为 ;自然对数:以 2.71828e =L 为底的对数,记为log e N ,简记为 . (5).对数运算性质: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②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③()log log na a M n M n R =∈.④=Ma nlog(6).对数恒等式:log a N a N =;(7).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通常取常用对数,即lg log lg a N N a=);(8).log log 1a b b a ⋅=;log log log log 1a b c d b c d a ⋅⋅⋅=;8.指数函数:()01xy a a a =>≠,9.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10.函数的定义域:(1)分式函数:分母0≠; (2)偶次根式函数:被开方式0≥; (3)对数函数:真数0>,底数0>,底数1≠;(4)指数函数:底数0>,底数1≠; (5)零指数幂:底数0≠;(6)正、余切函数:()tan 2cot x x k k Z x x k πππ⎧≠+⎪∈⎨⎪≠⎩,, 11.求反函数的步骤:① ② ③三、数列1.等差数列:(1)定义:公差d= ; (2)通项公式: ;(3)等差中项:a A b ,,成等差数列 ;(4)前n 项和公式: ; (5)等差数列的性质:①()n m a a n m d =+- ②当n m p q +=+时,则 ; 2.等比数列:(1) 定义:公比q= (2) 通项公式: ;(3) 等比中项:a G b ,,成等比数列 ;(4) 前n 项和公式: ; (5) 等比数列的性质:①n m n m a a q -= ②当m n k l +=+时,则 ; 3.已知前n 项和公式,怎样求通项公式:()()1112nn n S n aS S n -=⎧⎪=⎨-≥⎪⎩; 四、三角函数1.正角:按 方向旋转的角,2.负角:按 方向旋转的角,3.终边与角α相同的角的集合: ;4.特殊情况:①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 ; ② 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 ; ③ 终边在第一象限角的集合: ; ④ 终边在第二象限角的集合: ; ⑤ 终边在第三象限角的集合: ; ⑥ 终边在第四象限角的集合: ; 5.正角的弧度数为 ;负角的弧度数为 ,零的弧度数为 , 6.a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a|= 。

7.角度⇒弧度:360°= rad 180°= rad 1°= rad ; 8.弧度⇒角度:2π= ° π= ° 1rad= ; 9.弧长公式:l r α=(角度制时有180n r l π=o); 10.扇形面积公式:12S lR =(l 是弧长,R 是圆的半径);11.六种三角函数:设a 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与原点的距离r= ,则 ①sin yr α=②cos x rα= ③tan y x α=④csc r yα= ⑤sec rxα= ⑥cot x yα=12.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表:1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sina cosa tana 1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平方关系: 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 15.正、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一)()()()sin 360sin cos 360cos tan 360tan .k k k k Z αααααα+⋅=+⋅=+⋅=∈o oo 其中; (公式四)()()sin 180sin cos 180cos αααα-=-=-o o(公式二)()()sin 180sin cos 180cos αααα+=-+=-o o; (公式五)()()sin 360sin cos 360cos αααα-=--=o o(公式三)()()sin sin cos cos αααα-=--=;利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一般步骤为:0360o o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ru u u u u u u u u u r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r任意负角的任意正角的锐角三倒的角用公式三或一用公式一用公式二或四或五三角函数三角函数角函数的三角函数16.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cos sin 2sin cos 2πααπαα⎛⎫-= ⎪⎝⎭⎛⎫-= ⎪⎝⎭; (公式四)3cos sin 23sin cos 2πααπαα⎛⎫+= ⎪⎝⎭⎛⎫+=- ⎪⎝⎭;(公式二)cos sin 2sin cos 2πααπαα⎛⎫+=- ⎪⎝⎭⎛⎫+= ⎪⎝⎭; (公式五)3cos sin 23sin cos 2πααπαα⎛⎫-=- ⎪⎝⎭⎛⎫-=- ⎪⎝⎭;(公式三)tan cot 2cot tan 2πααπαα⎛⎫+=- ⎪⎝⎭⎛⎫+=- ⎪⎝⎭(公式六)3tan cot 23cot tan 2πααπαα⎛⎫-= ⎪⎝⎭⎛⎫-= ⎪⎝⎭ 1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cos(βα+= )cos(βα-= (2))sin(βα+= )sin(βα-= (3))tan(βα+= )tan(βα+= ; 1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 22sin cos ααα=;(2)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3)22tan tan 21tan ααα=-; 19.周期(即最小正周期):函数()sin y A x x R ωϕ=+∈,、()cos y A x x R ωϕ=+∈,、,(其中A ,ωϕ,为常数,且00A ω≠>,)的周期T= . )tan(ϕω+=x y x ∈R 的周期是T= 20.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主要性质列表归纳如下:21.方法一:先将y=sina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 (或向 )平行移动 个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 (或 )到原来的 倍;再把所得各点的纵坐标 (或 )到原来的 倍,从而得到()sin y A x x R ωϕ=+∈,的图象。

方法二:先将y=sina的图象上所有点横坐标 (或 )到原来的 倍,再把所得各点向 (或向 )平行移动 个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纵坐标 (或)到原来的 倍,从而得到()sin y A x x R ωϕ=+∈,的图象。

22.正弦定理:23.余弦定理:cosA= cosB= cosC=四.不等式1.不等式的主要性质:(1)a b b a >⇔<; (2)a b b c a c >>⇒>,; (3)a b a c b c >⇒+>+; (4)0a b c ac bc >>⇒>,; 0a b c ac bc ><⇒<,;00a b c d ac bd >>>>⇒<,; (5)()01n n a b a b n N n >>⇒>∈>,且;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1)()20a a R ≥∈; (2)()222a b ab a b R +≥∈,; (3)()002a bab a b R a b +≥∈>>,,且,;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a>0)4.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0)()(>x g x f 的等价于 ;0)()(<x g x f 的等价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