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影响因素初探_张天友

合集下载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化学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王闪闪;王全杰;曲家乐【摘要】石墨烯(Graphene)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而化学还原法则是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首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的还原剂种类及性能,并对此法制得石墨烯的特性进行对比,阐述不同还原剂的优点.【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剂【作者】王闪闪;王全杰;曲家乐【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烟台264005;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1 引言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对新型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

新型材料具备传统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异性能,如刚性好,耐高温,抗氧化,抗疲劳,生物相容性好等。

新型碳材料作为新型材料的新星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

至此三维的石墨,二维的石墨烯,一维的碳纳米管与零维的富勒烯组成了完整的碳系家族。

这不仅使碳系家族更加丰富,而且掀起了研究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热潮。

石墨烯具备众多优异的性能,如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堪称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石墨烯的制备工作,主要包括化学剥离法、金属表面外延法、SiC表面石墨化法和化学还原法等[1]。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方法是化学还原法。

石墨烯在氧化的过程中会引入一些化学基团,如羧基(-COOH)、羟基(-OH)、羰基(-C=O)和环氧基(-C-O-C)等,这些基团的生成改变了C-C之间的结合方式,导致氧化石墨烯的导电性急剧下降,并且使具有的各种优异性能也随之消失。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工艺详解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工艺详解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工艺详解相信很多研究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课就是氧化石墨烯制备,制备氧化石墨烯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中涉及了各种复杂参数的调控,可谓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制备出理想的氧化石墨烯。

今天小编就来为你深入解读如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各种参数如何调控?如何还原得到石墨烯?工业级氧化还原石墨烯制备与实验室制备又有什么区别?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氧化-还原法是指将天然石墨与强酸和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GO),经过超声分散制备成氧化石墨烯(单层氧化石墨),加入还原剂去除氧化石墨表面的含氧基团,如羧基、环氧基和羟基,得到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优缺点氧化-还原法被提出后,以其简单易行的工艺成为实验室制备石墨烯的最简便的方法,得到广大石墨烯研究者的青睐。

氧化-还原法可以制备稳定的石墨烯悬浮液,解决了石墨烯难以分散在溶剂中的问题。

氧化-还原法的缺点是宏量制备容易带来废液污染和制备的石墨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五元环、七元环等拓扑缺陷或存在-OH基团的结构缺陷,这些将导致石墨烯部分电学性能的损失,使石墨烯的应用受到限制。

氧化还原制备石墨烯分为三步,氧化、剥离、还原,如图1,图2.图1 氧化还原制备石墨烯流程图2 氧化还原制备石墨烯流程1氧化氧化石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Hummers法,第二种是Brodietz法,第三种是Staudenmaier法,他们首先均是用无机强质子酸例如浓H2SO4、发烟HNO3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处理原始的石墨粉原料,使得强酸小分子进入到石墨层间,而后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ClO4等)氧化。

三种方法相比,Staudemaier法得到的氧化石墨的层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采用浓H2SO4和发烟HNO3混合酸处理了石墨,Hummers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可得到带有褶皱的氧化石墨的片层结构,并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很好,对于此方法,许多研究人员也做了很大的改善。

氧化石墨烯尺寸调控及其复合膜分离性能研究

氧化石墨烯尺寸调控及其复合膜分离性能研究
1 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试剂:石墨粉(W30 pm),上海华谊集团华原化
工有限公司胶体化工厂;浓硫酸(分析纯)、浓盐酸 (分析纯),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磷酸(分析 纯)、高猛酸钾,洛阳市化学试剂厂;双氧水(分析纯) 洛阳昊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硫酸镁(分析 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 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所用实验 药品均未经过进一步纯化.PAN超滤膜(Sper。超 滤膜,MWCO:50 000).
• 63 .
自于GO-GO之间的接触电阻,而大片GO纳米片 能够有效减少片层之间的接触而降低接触电阻•而 在气体分离的应用中,大片层的G()纳米片由于较 长的分子扩散距离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气体的渗 透速率[闾.Francois等在研究中发现,小尺寸的 GO纳米片由于过氧化机理的作用使其表现出更高 的抗菌活性,而负载到膜表面之后,由于诱捕机理的 作用,使得大尺寸的GO纳米片呈现更好的抗菌 效果.
摘要:通过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控制氧化程度与超声破碎时间从 化学与物理两方面调控制备不同尺寸GO纳米片.对得到的GO纳米片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 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氧化程度对GO尺寸变化的影响远小于超声破碎时 间的影响.同时用死端过滤的方法制备了 GO/PAN复合纳滤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对复合膜表面及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复合膜的纯水通量、盐(N aCl、MgSOQ的截留率 和染料(活性黑KNB)的截留率以及亲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GO纳米 片尺寸越小,制备的复合膜亲水性越好.对NaCl、MgSCh的截留率分别从52. 9%、74.8%降低 至34. 5%、47. 6%,而对KNB染料的截留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纯水通量也从47 L/(m2 h • MPa)上升至 162 L/(m2 • h • MPa).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尺寸控制;纳滤膜;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Q028.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924(2019)03-0062-08 doi: 10. 16159/j. cnki. issnl007-8924. 2019. 03. 010

氧化石墨烯膜缺陷形成的原因

氧化石墨烯膜缺陷形成的原因

氧化石墨烯膜缺陷形成的原因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材料,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缺陷,这些缺陷对其性能和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将探讨氧化石墨烯膜缺陷形成的原因。

首先,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可能导致缺陷形成的因素。

例如,在氧化石墨烯的氧化过程中,高温和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石墨烯结构的破坏和缺陷的产生。

此外,制备过程中的材料纯度、反应条件等因素也会对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和缺陷产生影响。

其次,氧化石墨烯膜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应力的影响而产生缺陷。

比如,氧化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受到机械拉伸、扭曲、压缩等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石墨烯结构的破坏和缺陷的产生。

此外,氧化石墨烯还可能受到氧化、水解、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缺陷。

最后,氧化石墨烯本身的结构特点也是导致缺陷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石墨烯的单层结构和特殊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使得其表面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缺陷。

而且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

综上所述,氧化石墨烯膜缺陷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制
备过程中的因素、外部环境和应力的影响以及氧化石墨烯本身的结
构特点。

对于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以
便更好地改善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和性能,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深度解读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

深度解读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

2.2 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流程图石墨烯自发现以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其广泛应用前景。

要实现石墨烯的应用,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是石墨烯制备方法。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剂剥离法等。

微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能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是产率低,难以满足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还原氧化石墨烯法实现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

采用直接溶剂剥离法,既保持了石墨烯结构的完整性,又能够实现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关注,且听“材料+”小编为你慢慢道来。

直接溶剂剥离法在大规模、低成本制备高质量石墨烯方面展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且所得到的石墨烯分散在不同的溶液中,不仅有利于对石墨烯的进一步修饰,而且利于石墨烯的加工应用,如溶液混合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旋涂制备石墨烯薄膜等。

因此,发展直接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具有重大意义。

何为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文献中的定义是这样的:通常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 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材料+】微信平台将会为大家持续带来石墨烯的详细制备方法。

2.1.1 原料的选择如果要制备片状石墨烯,最好选用鳞片石墨。

当然,从石墨制备石墨烯产量相当低。

例如,将石墨分散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得到石墨烯的产量不足1%。

相对于石墨来说,膨胀石墨和石墨层间化合物具有更大的层间距,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相对较小,得到单层石墨烯的产量更高。

2.1.2剥离溶剂的选择Coleman小组研究表明;当溶剂的表面能与石墨烯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适合剥离石墨烯的溶剂最佳表面张力范围应该在40~50mJ/m2(图2.3),且在N-甲基一毗咯烷酮(NMP)中产率最高。

石墨烯

石墨烯

一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石墨烯(Graphene)自从发现以来,以其神奇的的物理特性,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石墨烯为复式六角晶格,基本结构为每个碳原子sp2轨道杂化形成3个共价键,分别与周围最邻近的3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剩余的1个p电子垂直于石墨烯的表面,与周围的原子形成π键。

有限温度下石墨烯可以自由存在,其厚度只有0.3354nm,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薄的材料[1]。

石墨烯禁带宽度几乎为零[2],固有载流子迁移率(1.5×104cm2/(V·s))超过商用硅10倍多,有望取代硅成为纳米电路的理想材石墨烯不仅有优异的电学性能[3-5]和完美的结构,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奇特的性能,如突出的导热性[6,7],高度的透光性[8,9],超常的比表面积[10]等,这使得石烯在电子、信息、能源和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1-14]。

石墨烯的快速发展急需实现大规模,批量化地制备结构、厚度和尺寸可控的高质量石墨烯。

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1],氧化还原法[15,16],SiC外延生长法[17]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18-23]等。

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是石墨烯最主要的特性,可以使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测量石墨烯的表面阻抗,探究表面电阻与温度、应力等的关系[36,37,表面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高度的透光性使石墨烯成为制备透明电极的理想材料。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以研究石墨烯的透光率,一方面可以研究石墨烯对不同波长光的透过率;另一方面可以研究透光率同石墨烯层数(厚度)的关系。

石墨烯的透光性随着石墨烯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00~1100nm波长范围内,石墨烯的透光性随着光波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能达到98%。

研究表明电子在石墨烯中的传导速率是光速的1/300(106m/s),远远大于电子在一般半导体中的速率。

计算机中,硅制备的电子器件发热很厉害,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而电子在石墨烯中受到的阻力几乎为零,产生的热量非常少,而且,石墨烯本身也是良好的热导体,所以会很快散发热量。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还原方法与机理研究进展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还原方法与机理研究进展

第48卷2020年7月第7期第24-35页材 料 工 程JournalofMaterialsEngineeringVol.48Jul.2020No.7pp.24-35氧化石墨烯的化学还原方法与机理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inmethodsandmechanismsofchemicalreductiongrapheneoxide郭建强1,2,3,李炯利1,2,3,梁佳丰1,2,李 岳1,2,朱巧思1,2,王旭东1,2,3(1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2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94;3北京市石墨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5)GUOJian qiang1,2,3,LIJiong li1,2,3,LIANGJia feng1,2,LIYue1,2,ZHUQiao si1,2,WANGXu dong1,2,3(1AECCBeijingInstituteofAeronauticalMaterials,Beijing100095,China;2BeijingInstituteofGrapheneTechnology,Beijing100094,China;3BeijingEngineeringResearchCentreofGrapheneApplication,Beijing100095,China)摘要:石墨烯物理性能优异,自被发现以来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石墨烯的批量生产是实现石墨烯材料应用的前提,由于氧化石墨烯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便于化学改性,生产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成为目前大批量制备石墨烯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至今已经有数十种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被报道,还原效果千差万别,还原机理也尚未定论。

本文梳理了氧化石墨烯的主要化学还原方法,从关键反应基团的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分析了多种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机理,提出氧化石墨烯化学还原的本质是羟基还原同时形成碳碳双键的过程。

原料尺寸对氧化石墨与石墨烯性能的影响

原料尺寸对氧化石墨与石墨烯性能的影响

原料尺寸对氧化石墨与石墨烯性能的影响赵天宇;杨程;宋洪松【摘要】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不同尺寸的天然石墨进行氧化处理,水合肼还原获得石墨烯.利用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等对天然石墨、氧化石墨和石墨烯的化学结构、光谱学及结晶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天然石墨被充分氧化为氧化石墨,氧化石墨被还原为完美的石墨烯;天然石墨尺寸越小,氧化程度越大,氧化石墨的层间距越大;氧化石墨的D峰和G峰的强度比ID/IG与天然石墨尺寸大小成正比;与同尺寸的氧化石墨相比,石墨烯的ID/IG值比氧化石墨的大,说明石墨烯中sp2杂化碳层平面的平均尺寸小于氧化石墨的平均尺寸,新生成的石墨化区域被一些缺陷分割成尺寸更小的sp2杂化区域.【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7页(P76-82)【关键词】石墨烯;性能;X射线衍射;拉曼;红外【作者】赵天宇;杨程;宋洪松【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钢与稀贵金属研究所,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钢与稀贵金属研究所,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钢与稀贵金属研究所,北京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1],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新型炭材料,立刻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石墨烯在理想状态下具有单层平面结构,而在实际情况下却是以两层或多层状态存在,其结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石墨烯具有奇特的单分子层结构及sp2杂化的富电子表面,这使得它拥有很多新奇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1[2],具有超高的弹性模量(≈1100GPa)和断裂强度(125GPa)[3],以及优良的热传导性(≈5000W·m-1·K-1)[4]和载流子传导率(200000cm2·V-1·s-1)[5]。

因此,石墨烯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纳米复合材料、微纳米器件、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等能源材料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9]。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陈瑞灿;王海燕;韩永刚;王新星;王星雨;刘伟;叶方德;姚宁【期刊名称】《材料导报》【年(卷),期】2012(026)012【摘要】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氧化处理石墨粉制得氧化石墨,利用超声波作用将氧化石墨剥离,得到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胶状悬浮液,然后在水合肼的还原作用下得到石墨烯.采用SEM、XRD以及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谱学的表征分析.考察了还原过程中温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以及中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水合肼用量对还原效果的影响.【总页数】4页(P114-117)【作者】陈瑞灿;王海燕;韩永刚;王新星;王星雨;刘伟;叶方德;姚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1;O469;O613.71【相关文献】1.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表征 [J], 刘赐德;丁楠;刘旭焱;肖洁;龚婧2.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J], 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3.氧化还原法石墨烯绿色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J], 帅骁睿;张鹏程;张正卿;邓磊;吴浩伟4.氧化还原法石墨烯制备与储能应用 [J], 黎春燕5.氧化还原法石墨烯制备与储能应用 [J], 黎春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石墨烯研究报告

氧化石墨烯研究报告

石墨烯调研报告(氧化石墨烯应用)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结构单元。

它具有高电导、高热导、高硬度和高强度等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石墨烯由于强大的范德华力具有疏水性和易团聚的特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氧化石墨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是石墨烯的派生物,与石墨烯的结构大体相同.只是在一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空间无限延伸的基面上连接有大量含氧基团,平面上含有-OH和C-O-C,而在其片层边缘含有C=O和COOH。

与石墨烯相比,氧化石墨烯有更加优异的性能,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和表面活性,而且能被小分子或者聚合物插层后剥离,在改善材料的热学、电学、力学等综合性能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发展十分迅速,进一步拓展了氧化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目前,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工艺相对成熟,比较传统的化学方法主要有Brodie 法、Staudenmaier法、Hummers法,现今仍在沿用,只是在各方法基础上做了略微改进。

这些方法的制备原理都是将石墨在强酸和少量强氧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1阶的石墨层间化合物,然后此层间化合物在过量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继续发生深度液相氧化反应,水解后得到氧化石墨,最后通过超声或者长时间搅拌氧化石墨和水的混合物即可获得氧化石墨烯,产物的氧化程度及合成T艺与反应时间有关,可以通过C、O的原子比进行衡量。

Brodie法和Staudenmaier法氧化程度高,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ClO2、NO2或者N2O4等有害气体且反应时间长,而Hummers法反应时间短,无有毒气体ClO2产生,安全性较高,因而成为制备氧化石墨烯普遍使用的方法。

但是此反应过程中需控制的工艺因素较多,过量的高锰酸离子会造成潜在的污染,因而需要用H2O2进行处理,并加以水洗和透析。

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吸附性能_周锋

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吸附性能_周锋

3010 紫外 离心过滤分离出粉末后, 使用 Hitachi U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计算所得滤液 的浓度,并计算吸附率 k = ( c t - c0 ) / c0 × 100 % ,其
sp3 杂化碳原子被还原成 sp2 杂化碳原子, 但仍有部
http: / / journal.szu.edu.cn
1 ) 大连海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辽宁大连 116026 ; 2 ) 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
摘 要: 利用液相化学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 ,通过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 . 采用 X 射线衍射 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 ,对石墨烯材料的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 结果 表明,通过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得的石墨烯晶体结构完整性有所降低 ; 石墨烯对极性较大的有机染料亚甲基 蓝、甲基橙和罗丹明 B 的吸附率都在 95% 以上, 对极性较小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氯苯酚的吸附能力较弱 .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石墨烯; 氧化石墨; 还原法; 染料; 吸附性能 中图分类号: TQ 127. 1 文献标识码: A Geim 等[1] 发现二维结构的石墨烯后, 推翻了 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自由存在 的认知. 石墨烯材料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 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具有大 π 键共轭体系的碳 [2 ] 质材料,其结构类似于未卷曲的碳纳米管 . 石墨 烯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力学、 电 学性能,在纳米电子学、 微电子学、 储能材料以及 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石 墨烯的手段很多, 包括机械剥离法、 取向附生法、 加热 SiC 法、石墨插层法、热膨胀剥离法、 电化学 [34 ] . 这 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石墨还原法等 些方法都比较复杂,整个制备工艺过程很难精确控 制,如何有效便捷地制备出高质量二维纳米薄膜, 是石墨烯材料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关键. 氧化石墨还 原法是将石墨氧化变成氧化石墨, 在超声条件下得 到单层的氧化石墨溶液,再通过化学还原获得石墨 [5 ] 烯,已成为石墨烯制备的有效途径 . 本研究通过 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 采用 X 射线衍射分析 ( XRD ) 、 激光拉曼光谱 ( LRS ) 和 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 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吸 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 化二磷、过硫酸铵、高锰酸钾、双氧水 ( 体积分数 为 30% ) 和水合肼 ( 体积分数为 80% ) . 所有试剂 为分析纯,使用前均未经处理, 所有实验用水均为 二次去离子水. 1. 2 试样制备 1. 2. 1 氧化石墨 ( GO) 的制备 将 1. 5 g 天然石墨加到 6 mL 80 ℃ 的浓 H2 SO4 、

石墨烯比表面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石墨烯比表面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Key words: grapheneꎻspecific surface areaꎻinfluencing factors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的、具有蜂窝状晶格结
构的二维碳质材料ꎬ因其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ꎬ而且
在力学、电学、光学等方面具有很多独特而优异的性能ꎬ已成为
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ꎮ 自 2004 年被发现以
来ꎬ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追捧ꎮ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材料
目前ꎬ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
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烯化学还原法和溶液剥离法
等ꎮ 本文以石墨粉为原材料ꎬ采用低温扩张法生产石墨烯ꎬ主
要原理如图 1ꎮ
图 1 低温扩张法生产石墨烯原理
石墨粉( 粒径 80 目ꎬ纯度 99% ꎬ青岛天和达石墨有限公司
持半小时不变) ꎬ泄压回收反应尾气ꎬ根据剩余物料重量计算液
氨消耗量ꎬ补充消耗掉的液氨ꎬ继续反应ꎬ反应结束后泄压回收尾
气ꎬ将料放置湿式捕集器中过滤ꎬ取过滤粉体ꎬ用去离子水清洗至
中性ꎬ放入 260℃ 烘箱内烘干即得石墨烯ꎮ 采用全自动比表面及
微孔分析仪(Autosorb - IQ - XR)测试石墨烯的比表面积ꎮ
表面积增加速度变缓ꎮ 这是因为ꎬ随着插层时间的增加ꎬ插入
石墨层间的插层剂分子增加ꎬ在后期膨胀过程中石墨烯剥离效
果更好ꎬ石墨烯比表面积增加ꎮ 但当插层时间超过 5 个小时
后ꎬ石墨层间的插层剂分子接近饱和ꎬ增长缓慢ꎮ
表 2 插层时间对石墨烯比表面积的影响
序号








试验条件变化
物料比例 Na:液氨

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剥离氧化石墨的影响

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剥离氧化石墨的影响

超声波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剥离氧化石墨的影响
吉莉;张天友;张东
【期刊名称】《材料开发与应用》
【年(卷),期】2011(26)1
【摘要】化学还原法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剥离氧化石墨为氧化石墨烯是利用该方法获得高品质石墨烯的关键步骤。

本文分别利用超声波清洗和超声波粉碎两种方式实现了氧化石墨的剥离,研究了超声波的频率和作用方式对其剥离效率和破坏程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的剥离效率随超声波频率的增大而提高;横向尺寸破坏程度在超声波直接作用时较大,间接作用时较小,可获得横向尺寸相对较大的氧化石墨烯片层。

【总页数】4页(P42-44)
【关键词】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稀;剥离
【作者】吉莉;张天友;张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27.1
【相关文献】
1.超声波频率对谷朊粉酶解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J], 苏春燕;朱科学;周惠明
2.超声波电机定子设计参数间交互作用对电机模态频率的影响 [J], 王一钧;胡夏夏;王志强
3.氧化程度对热剥离石墨烯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 鲜海洋;彭同江;孙红娟;汪建德
4.咪唑类离子液体烷基链长度对氧化石墨烯剥离行为的影响 [J], 李成均; 卞子君; 周丽绘; 胡军; 刘洪来
5.超声波对鳞片状石墨的粉碎作用及结构影响 [J], 杜林虎;陈大明;潘伟;陈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烯a-b轴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氧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烯a-b轴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氧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烯a-b轴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王培草;孙红娟;彭同江;林舜嘉【期刊名称】《无机化学学报》【年(卷),期】2015(031)002【摘要】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及超声分散等后续处理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烯样品.用XPS、XRD、AFM、UV-Vis及四探针测试仪对样品官能团变化规律、结构、形貌特征以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水相条件下可达单层分散,单层氧化石墨烯厚度约为1.4 nm:成膜过程中,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氧化石墨烯片层沿c轴重叠形成层状凝聚体,结构有序度较好;随氧化剂(KMnO4)用量增加,碳层平面上含氧官能团含量持续增加,特别是羟基官能团(C-OH)含量的增加,使a-b轴方向最大底面间距(d100和d110)一直增大,直至KMnO4用量达4.0 g时,部分C-OH水解,导致d100与d110略有减小;碳层平面上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环氧官能团(C-O-C)含量的增加,使样品带隙宽度逐渐增大,导电性能越来越差.【总页数】7页(P275-281)【作者】王培草;孙红娟;彭同江;林舜嘉【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3.71【相关文献】1.氧化程度对3DrGOs形貌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J], 岳焕娟;孙红娟;彭同江;梁小毅;杨建召2.氧化石墨烯的氧化程度对羧基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J], 殷标;刘鹏章;温彦威;张旭敏;贾红兵3.氧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烯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 [J], 王泉珺;孙红娟;彭同江;岳焕娟4.制备方法对氧化石墨烯氧化程度及对Th(Ⅳ)、U(Ⅵ)吸附的影响 [J], 王晓宁;孟虎;马付银;李峥;张岚5.氧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结构与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 [J], 冯明珠;彭同江;孙红娟;王培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影响因素初探*张天友,张东(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化学还原剥离氧化石墨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诸多优异性能,但所得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度差异较大。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AFM观测结果,初步统计分析了静置、磁力搅拌、离心和超声处理及它们的次序对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述3个步骤及次序是影响斑点状(横向尺寸< 100nm@100nm)和树叶状(横向尺寸>500nm@ 500nm)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化学法;还原氧化石墨烯;磁力搅拌;超声处理;离心处理中图分类号:TQ1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31(2009)10-1695-041引言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与石墨中单原子层一致;该新型二维碳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2]。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微机械剥离法[3]、外延生长法[4]和化学法[5,6]。

其中化学法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且可实现大量生产,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一定条件下剥离分散在某些极性介质氧化石墨为氧化石墨烯(gr aphene ox ide[7],GO),再经化学还原处理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 aphene oxide[8],RGO)。

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制备的RGO是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9,10],使得RGO不仅可以用作纳米复合材料的增强相[2],而且有望用作纳米电子器件的原料[1,9,10]。

但是由化学法生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度差异较大,从几十纳米到数千纳米[5,7]。

Ritter等人[11]的研究表明石墨烯形貌影响其能带结构,进而影响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应用,所以需对化学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分离,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因此,对RGO横向尺寸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缩小RGO横向尺寸分布方法的发现。

本文利用化学法制备RGO,研究了静置、磁力搅拌、超声、离心处理以及它们的次序对RGO横向尺寸分布的影响。

2实验2.1主要试剂浓硫酸(98%,CR),盐酸(AR),双氧水30% (AR),高锰酸钾(AR),鳞石墨(500目),水合肼85% (CR)。

2.2主要仪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KS-600),台式低速离心机(80-2),电热恒温水浴锅(DK-S22)。

RGO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配制氧化石墨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150ml,1mg/ml),并在磁力搅拌和静置处理不同阶段取样,得到样品Ñ、Ò和Ó(图1);(2)制备GO溶胶,调整离心(10min,4000r/ min)和超声(10min)处理次序,得到样品A,B和C(图2);(3)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所得GO 溶胶,得到样品A.、B.和C.(图3);(4)制备对比样品D.(图4)。

实验所用氧化石墨由改进后的H umm er s 法[12]制得。

图1样品Ñ、Ò、Ó的制备流程图Fig1The flow char t of preparing sampleÑ,Ò,Ó图2样品A、B、C的制备流程图Fig2T he flow chart of preparing sample A,B,C图3样品A.、B.、C.的制备流程图Fig3The flo w chart of preparing sample A.,B.,C.*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9A A05Z41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7-0626);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0国际合作资助项目(0816*******)收到初稿日期:2009-03-3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08-03通讯作者:张东作者简介:张天友(1981-),男,山东聊城人,在读博士,师承张东教授,从事纳米材料研究。

图4 样品D .的制备流程图Fig 4T he flow chart of preparing sample D .2.3 分析X -ray 分析:D/m ax 2550VB3;AFM 分析:SPA -300H V 型多功能可控环境扫描探针显微镜;红外分析:BRU KER 光谱仪器公司的EQ UINOXSS 。

3 结果与讨论3.1 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溶胶还原前后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样品A 、B 分别由近无色、褐色变成灰色、黑色(图5),侧面说明GO 已被还原[6]。

GO 经还原处理后,红外谱图(图6)中原有的吸收峰几乎全部消失,表明相应的化学基团[6,7]绝大多数被除去。

图5 GO 和RGO 溶胶图片Fig 5Digital pictures of GO colloids (sample A,B,C)and RGO collo ids (sam ple A .,B .,C .)图6 GO 和RGO 的红外光谱图Fig 6FT IR spectra of GO and RGO图6中在1720cm -1,羧基中C O 键的伸缩振动;1045cm -1,C )O 的伸缩振动;1220cm -1:C )O )C 的伸缩振动[13]。

AFM (图7)分析表明,RGO 的厚度值在1.6~1.2nm 之间,而微机械剥离法制备的纯石墨烯的厚度在0.36~1.6nm 之间[14],考虑到RGO 的AFM 样品可能含有水分、残余化学基团[15]及石墨烯的纵向起伏(最大值为1nm )[16]等因素对观测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获得了单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图7 RGO 样品C .的A FM 图及其高度图Fig 7AFM imag e of the RGO (sam ple C .)w ith aheight profile 3.2 影响因素样品A .、B .、C .和D .的AFM 观测结果如图8所示,图9是RGO 横向尺寸分布的初步统计结果,纵坐标是RGO 的数目。

分析结果表明样品A .中的RGO 呈斑点状,它们的横向尺寸绝大多数<100nm @100nm,也存在横向尺寸>100nm @100nm 的RGO;样品B .中的RGO 呈斑树叶状,它们的横向尺寸>500nm @500nm ;样品C .中RGO 向尺寸分布尽管同B .样品有所差别,但同样不存在斑点状还原氧化石墨烯。

图8 RGO 样品A .、B .、C .和D .的AFM 图Fig 8AFM images of RGO (sample A .,B .,C .,D .)图9 RGO 横向尺寸分布图Fig 9Latera-l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curves of the RGO (sample A .,B .,C .,D .)3.2.1 静置处理经静置处理后样品Ò中氧化石墨悬浮颗粒的数目多于样品Ó(图1);但以二者为原料,采用相同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样品B .和C .(图2)中,RGO 横向尺寸差别不明显,说明静置处理难以分离横向尺寸>500nm@500nm 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3.2.2 离心处理从RGO 的AFM 图片(图8)和统计结果(图9)可以看出斑点状RGO 在样品A .中占多数,而在样品B .和C .中树叶状RGO 占多数,斑点状RGO 几乎完全消失。

如图2所示,样品A .经离心处理后取上层液,而样品B .、C .取得是下层物,说明通过离心处理、取样是影响RGO 横向尺寸分布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

3.2.3 超声处理在制备样品A .和样品B .、C .都采用了超声处理(图2),但斑点状RGO 是样品A .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未在样品B .、C .中出现(图8),斑点状还原氧化石墨烯不是在超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3.2.4 磁力搅拌、离心、超声处理及次序统计结果表明,在样品A .中斑点状RGO 占绝大多数,样品D .中,斑点状RGO 和树叶状RGO 混杂。

氧化石墨和去离子的混合液经磁力搅拌获得样品Ñ,样品Ñ先经离心后经超声再经进一步处理获得样品A .;而在制备样品D .过程中超声处理前未采用磁力搅拌和离心处理。

说明超声处理前先经磁力搅拌离心处理可有效分离斑点状RGO 和树叶状RGO 。

分离机理可能是,颗粒较小的氧化石墨颗粒,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首先分散与去离子水,形成了稳定的溶胶,经离心、超声和还原处理后得到以RGO 为主要分散相的溶胶(图5)。

在制备样品D .的过程中,超声处理前未经磁力搅拌和离心处理,致使所得溶胶中斑点状RGO 和树叶状RGO 混杂(图8(D .))。

4 结 论水合肼还原,经静置、磁力搅拌、离心和超声处理后的氧化石墨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得到了RGO 。

以RGO 的AFM 图片为基础,初步统计分析了RGO 横向尺寸的分布,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和超声离心处理及次序是影响斑点状(横向尺寸<100nm @100nm )和树叶状(横向尺寸>500nm @500nm)RGO 横向尺寸分布的主要因素。

斑点状石墨烯不是在超声剥离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与小颗粒的氧化石墨有关。

本研究为缩小化学法所得RGO 横向尺寸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1] G eim A K ,N ov oselo v K S.[J].N at M ater ,2007,6:183-191.[2] Jang B Z,Zhamu A.[J].J M ater Sci,2008,43:5092-5101.[3] N ov oselo v K S,G eim A K ,M o ro zo v S V,et al.[J].Sc-ience,2004,306:666-669.[4] Ber ger C,Song Z,L i X ,et al.[J].Science,2006,312:1191-1196.[5]Stanko vich S,Dikin D A,P iner R D,et al.[J].Car bo n,2007,45:1558-1565.[6]L i D,M uller M B,G ilje S,et al.[J].N at Nanotechno l,2008,3:101-105.[7]Stankovich S,Piner R D,N guyen S T,et al.[J].Car-bo n,2006,44:3342-3347.[8]Eda G,F anchini G,Chhow alla M.[J].N at Nanotechno l,2008,3:270-274.[9]G omez-Nav arr o C,W eitz R T,Bitt ner A M,et al.[J].N ano L et t,2007,7:3499-3503.[10]G ilje S,Han S,Wang M,et al.[J].Nano L et t,2007,7:3394-3398.[11]Ritter K A,L yding J W.[J].Nanotechnology,2008,19:6.[12]H ummer s W S,Offeman R E.[J].J A m Chem So c,1958,80:1339-1339.[13]H onto ria-L ucas C,L pez-Peinado A J,L pez-G onz lezJ D,et a l.[J].Car bo n,1995,33:1585-1592.[14]N emes-Incze P,Osv thaa Z,K amar sb K,et al.[J].Carbon,2008,46:1435-1442.[15]St ankov ich S,Piner R D,Chen X Q,et al.[J].J M at erChem,2006,16:155-158.[16]M eyer J C,G eim A K,K atsnelson M I,et al.[J].Na-ture,2007,446:60-63.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n latera-l dimension distribution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ZH ANG T ian-you,ZHAN G Dong(School of M 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 ng 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The reduce graphene o xide nanosheets,produced by chemical reductio n o f ex fo liated g raphite ox ide, possess distinguished pro perties;how ev er,their latera-l dimensio ns vary gr eatly,lim iting their applicatio ns. Preliminar y statistical analysis,based AFM im ages of reduced graphene o xide nano sheets,w as perform ed for investig ating the effects of standing-treatment,m ag netic stirring,centrifug ation,ultrasonication and their se-quences to their latera-l dim ensions distr ibutio n.The result show s that m ag netic stirring,ultraso nication and centrifug ation as w ell as their sequences mainly contribut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dot-like reduced graphene o xide nanosheets(w ith later a-l dim ensions less than100nm@100nm)and leaf-like reduced graphene ox ide nanosheets (w ith latera-l dimensions less than500nm@500nm).Key words:chemical method;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magnetic stirring;ultrasonication;centrifugation(上接第1694页)[9]Par k S,Kang Y J,K w on H J,et a l.[J].Internatio nalJournal of Refracto ry M etals&H ard M ater ials,2006,24:115-121.[10]K o ch C.[J].N anastruct M ater,1997,9:13-22.[11]Cho i C J,M ater J.[J].P rocess T ech,2000,104:127-132.[12]吴岩.机械活化烧结T iC-N i系金属陶瓷的组织及力学性能[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5.[13]胡季帆,秦宏伟,隋振贵,等.[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32(1):5-8.[14]闫丽.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碳化物-金属复合粉末及其材料[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15]易忠来.超细碳化物基硬质合金粉末及材料的直接还原碳化技术[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16]Kim T,K ang 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Refr actor yM etals&Har d M ater ials,2008,26:444-448.[17]Calos N J,Fo rr ester J S,Schaffer G B.[J].Journal ofSo lid State Chemistry,2001,158(2):268-278.[18]余立新,李晨辉,熊惟皓,等.[J].材料导报,2002,16(8):11-14.[19]向道平.基于纳米T iO2碳热还原氮化制备T i(C,N)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20]向道平,刘颖,高升吉,等.[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1):118-122.Effects of ball m illing m odes on phase structure of(Ti,15W,5Mo,0.2V)(C N)-20Ni composite powders during reaction synthesis WANG Yan-kun1,LIU Ying1,JIN Yong-zhong1,2,YE Jin-w en1,LIU Xiao-bo1(1.Colleg e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Sichuan U niversity,Chengdu610065,China;2.Department of M aterials and Chemistry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Zig ong643000,China)Abstract:The(T i,15W,5M o,0.2V)(CN)-20Ni com po site pow ders w ere pr epared by ox ides via tum bling ball milling and hig h-energy ball m illing and subsequent carbotherm al reduction nitridatio n.And then X-ray diffrac-to metry(XRD)w as adopted to analy ze the phase com po sitio n of the milled m ixtures or composite pow ders.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ase evolution sequences of TiO2follow ed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are:T iO2y T i3O5y Ti (ON)y T i(C,N)for tum bling ball milling.But 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the m illed mix tures becom e w ider and the r eaction activation of pow ders are im pr oved by hig h-energy ball milling,especially without solvent.For the hig h-energ y m illed mix tures,Ti(ON)phase do es not occur during reaction sy nthesis and the co mposite pow der s of(T i,15W,5Mo,0.2V)(CN)-20Ni w ithout impurity phase are sy nthesized at only1200e.In every ball milling mode,many W,M o and V atom s precipitate from Ni so lid solution w ith the formation of Ti(CN)and subse-quently disso lve into T i(CN)structure to form(T i,W,M o,V)(CN)solid so lution.Key words:Ti(CN);composite powders;carbothermal reduction nitridation;XRD;phase com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