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新部编本

《将进酒》教案新部编本
《将进酒》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将进酒》教案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胡合香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老师读,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学生示范,点评

3.齐读(第一遍:学生试着读,第二遍:看指挥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

5.和读(配乐)

(二)、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还有回头的一刻吗?

——没有,

他只能像作者说的一样

——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

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诗句,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这样柔婉的悲吗?

——不是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把前两句读一遍,注意读出这种感情的变化来。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

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多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读出感情的变化来。(学生读两遍)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那么这就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多媒体)

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多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读出由狂放转为愤恨的感情的变化来。(学生读两遍)

好,让我们把诗的从开头到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读出从愁苦到欢快到狂放再到愤恨的感觉来。(君不见————斗酒十千恣欢谑)(两遍)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那个高唱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的李白,看到了那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多媒体)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多媒体)

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么从悲壮到欢快到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再回到愁苦,这就是本诗的情感脉络。(读)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找同学回答)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 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近)。在武则天称帝的大足

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家”。“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0岁前后游历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还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共同在青城山隐居了数年。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正如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开元十三年,李白25岁,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蜀地,开始漫游。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望,得到某个有力人物的推荐直取卿相,漫游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后来回到江夏一带,在湖北安陆与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遂定居安陆。后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寓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初年南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郯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才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长安,得到了玄宗的礼遇,“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李阳冰《划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学辞章见重,供奉翰林实际上是虚职,没有什么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尤其是自开元末年以来,政治日趋腐化,政权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权贵,在政治上自然是没有出路的。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长安已经多余,便恳求还山,于天宝三载痛苦地离开了长安。

经过长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间,他写了一些歌咏宫廷生活的诗歌,但这不是他创作的主流。总的来看,他的创作比前一时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内容。

从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踪启蒙及汴梁、齐鲁、江浙、燕赵。李白离开长安不久便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天宝四年开始,李白更热衷于求仙访道,试图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摆脱胸中的悲愤与苦闷,可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政治,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为深广的忧愤。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

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李阳冰将他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李白的诗共约一千首。

《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 教学时数:两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解题和作者 《将进酒》原来是汉乐府的曲调,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的意思。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先世因罪徙居西域,武后时才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他的父亲可能是个富商,家境很富裕。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四十二岁以前是他的读书与漫游时期。这段生活对他爱好个人自由的性格和豪放诗风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拜谒诸侯和以隐求仕的办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是他在长安过了两年宫廷生活的时期。但当时玄宗只是把他当作点缀升平的宫廷御用文人,任命他为供奉翰林。因无权过问朝政,他的政治抱负无从施展;因蔑视宦官高力士等权贵,遭到谗毁;再加上他地统治集团的腐朽生活极为厌恶,于是上书请求离开朝廷,玄宗即“赐金放还”这一段生活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这十一年是他再度漫游的时期。他以游山水、饮美酒、寻神仙来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写了不少愤世嫉俗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高适和杜甫,曾一同畅游梁园、济南等地。与杜甫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可以说是他身经战乱的时期。这一时期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国家、人民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表现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既抱负满怀,渴望建功立业,又傲岸不驯,主张功成身退;既关心人民疾苦,希望海内清一,又纵情欢乐,蔑视封建秩序;既纵酒豪饮,又求仙访道。这一切都说明他集儒家道家和任侠思想于一身,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盛唐社会走上坡路的时期,庶族地主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国家一等奖《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五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还是浅层次的。本堂课旨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本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强。 重点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他带着酒气从遥远的盛唐飘然而至。他有着“千古诗才,无人媲美;一身傲骨,气压群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巅峰代表诗人——李白。 活动2【导入】二、回顾作者诗歌特点 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及其诗歌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把这首诗先读一遍,一边读诗歌一边看注释,圈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2.请一位学生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 3.课件展示重要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做笔记。 将(qiāng)进酒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 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4.请学生放开声音再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活动4【活动】四、指导诵读吟诵诗歌 1.全班放声齐读一遍这首诗。 2.师生共同探讨诵读诗歌的方法。 3.小结诵读方法。 教师从节奏、感情、停顿、强弱、快慢等方面进行点拨总结。 活动5【活动】五、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过渡:刚刚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有些句子我们读的高亢,有些读的低沉,这是依据什么而定的?的确,这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关,下面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情感? (以下讲解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抒发了什么情感?为何而悲? 时光的流逝,人生苦短。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 课件展示:还有: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及《三国演义》卷首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 2.小结:开篇李白就悲叹人生苦短,人生就如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想我李白啊,满腹经纶,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 课件展示:作者的《秋浦歌》也有这样的感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过渡:诗人是不是一悲到底了呢?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文本解读 《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名,属于《鼓吹曲》中的《桡歌》,这里是李白按照旧题写作的新词。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李白受排挤离开长安,在河南嵩山友人元丹丘处写作此诗。当时诗人45岁,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积很深,这首诗以借酒浇愁为中心,抒发感慨,并对封建权贵和所谓圣贤表示轻视。作品发语突兀,如同滚滚江河从天而下。接着它大起大落,由悲而乐,由乐而转为愤激,由愤激转为狂放,这些也都归于深沉的悲愁。为了充分表现这种感情的巨大变化,作者大量使用了夸张的笔法,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又间以三、五、十言句,使节奏的疾徐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3.理解诗歌主旨,背诵全诗;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读赏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诗人与酒的关系导入。 二.写作背景简介 诗人怀才不遇,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积很深。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进入第一轮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以及简单的节奏停顿。读完后点学生单独朗读,教师指导并用投影展示重点字词。 2.学生进入第二轮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中诗人的事情变化。(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得出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诵读方法)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将进酒 教案 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 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语: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将进酒》活动单导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方法的研究之公开课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通过讨论探究,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评价,有效激励,使得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深刻理解诗歌主旨。并力争能当堂背诵诗歌。 3、教学时数为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是卖什么的?李白人称“诗仙”,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嗜酒好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而李白之死传说也与酒有关: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船头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李白的嗜酒,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进行规劝。可是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呢?让我们进入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细细探究吧! 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对于诗歌,不读不足以感受音韵和谐,不读不足以体悟意蕴深刻,不读不足以分析手法之妙。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前提。请各小组就诗歌翻译中的难句进行合作探究,并推举一个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方法为诵读诗歌并翻译诗句。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我完善: 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参考译文如下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奔泻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在高堂明镜里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精美的酒杯,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回来。 烹羊宰牛,暂且作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饮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贵族生活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梦乡,不愿醒来面对冷酷现实! 古来圣贤,政治上都失意沉沦,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美名流传。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作乐,斗酒十千不嫌贵,纵情享乐。 主人呵,为何说缺少酒钱?有钱就毫不犹豫地拿去买酒,咱们对饮,一醉方休。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僮仆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 2、解读诗歌前半部分,把握白“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读诗歌前半部分,把握白“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白生平简介: 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省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

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当涂县。其父客,夫人有许氏、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当涂,江油、安陆有纪念馆。 2、将进酒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二、疏通字词 注释: 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那么诗人跟谁喝酒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知人论世 李白(701 年—762 年),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上元三年(762 年),李白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 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翰林,为皇帝储才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 院政策研究处,可成为皇帝的秘书。),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 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 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 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 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 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 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 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 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 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 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 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 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 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 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 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 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不顾61 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 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

教案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

将进酒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一遍的,我来给大家范读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大家尝试来自由读一读。我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除此之外,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③这两句都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3、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4、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将进酒》教案

将敬酒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3.观看视频 请先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节目《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诵读指导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在《将进酒》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诵读为主线,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诗人的性格。另外李白的性格特点本来就很突出,他的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感情,可读性非常强,所以朗读法恰恰适合学习李白的这篇劝酒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白豪迈率真、自信洒脱的精神,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 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2.教学难点:诵读中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 变化,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首推李白,李白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的就是他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诵读指导 1.下面我们一起走入李白的世界,你从《将进酒》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李白? (1)生:我读到了一位豪迈的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师:谁能说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豪迈,“天上来”应该读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惊涛动魄的气势,后句低沉,暗含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我能读得更豪迈。 师:很好,他在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上处理得很好,读出了黄河之水气势磅礴,势不可挡,下面请我们全体男生齐读第一句,注意读出黄河之水来得汹涌,去得悲凉。 其他同学还读到一位怎样李白呢? (2)生:我读到了一位悲壮的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师: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面对明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和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生:语调低沉,节奏比较缓慢。 师:请一位同学用悲壮的感情朗读一下。(生读) 师:她把“悲”字重读了,句调低沉,让我们很受感染。请全体女生齐读第二句,注意读出慷慨生悲的情感。(女生齐读) 好,同学们都渐渐入情了,老师感受到了,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意见? (3)生:我读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很不错,读得慷慨激昂,诗人的这种乐观自信使后人也深深体会到自我的人生价值。

将进酒优秀教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内容,将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

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 读其诗,反复诵读,了解李白豪放的诗风。 2. 体其情,研读文本,体会李白复杂的情感。 3. 评其人,分析评价,探讨把握李白的性情。 4. 找准方向,合理定位,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做贡献。 【教学重点】 1、研读文本,体会李白复杂的情感变化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分析评价,探讨把握李白的性情。 【教学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幻灯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独的时候要喝酒)《月下独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忧愁的时候要喝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与朋友相聚时要喝酒)《山中与幽人对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作客的时候有酒)《客中作》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哭宣城善酿纪叟》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召唤时还在喝酒)《饮中八仙歌》 一、导入新课 李白一生嗜酒成性是出了名的,读李白诗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李白是因醉酒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 的姿态,“诗仙”的风采,去品味酒中的味道。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三、读其诗【幻灯片】 1、学生朗读,注意字音。 2、听录音,注意节奏变化、韵律变化、情感变化

四、体其情【幻灯片】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饮酒?【幻灯片】(学生自读课文) 明确:与尔同销万古愁问题二:李白到底有那些愁呢?【幻灯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为什么??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成之愁?因为诗人在25 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 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之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 2 诗人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一情感的? 明确:作者借夸张,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这一情感的。 【师】自从《论语》提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 奔流到海不复回” 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咏他物,易引起所用之辞”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诗的开头运用夸张,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 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 ,感人肺腑。(学生读出感情)【过渡句】既然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恰逢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因为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下面情感就有了变化,由悲变成了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作者这种“欢”与“乐” 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李白此时并不“得意”,可见不是真“欢”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明确:乐观自信 【师】“有用”而“必”,何等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也说明作者现在还未受重用,此时李白离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之久,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这里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又渴望用世的态度。这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的一面。(学生读出感情) (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的最终选择吗?明确:答案是否定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烹羊宰牛且为乐,但愿长醉不愿醒” 从这些表意愿的字词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句诗其实抒发的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怒之词。 【师】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 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学生读出感情)【师】李白因为人生短暂,功业未成而悲叹人生,那是因为李白有远大的抱负和非凡的志向,他自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把自己归于圣贤的行列有“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豪气。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李白至始至终都未受过重用。诗人由于愤懑,再加上酒精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 越是让人感受更深,那种“借酒消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