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茶会与茶礼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堂】茶会与茶礼(下)
五、清代茶画
元代是蒙古人统治,清代是满族人统治,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与汉族文化不一样的东西。在宋代时,美学成就是相当大的,淡雅是主调,不论是宋画,还是宋器,都十分追求素雅的意境,宋徽宗把宋代的美学推到了极致,有人说,宋代的美学思想领先世界一千年。宋灭亡后,元代时间不长,许多方面保留了宋代的风格。到了明代,宋代的那种简约又被找回来一些,我可以从明代的家俱中体会到这种线条的简约,是多么的高雅。但到了清代,则又有一次大退步,暴发户式的大紫大红被到处乱用,即使像郎世宁那样的外来者,也受到了影响。清代的茶画,我们就选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七月乞巧》,这组画共有十二幅,反映雍正时期十二个月在圆明园行乐的图景,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到那种艳丽与扬,那是清朝的极盛时期,盛极而衰就要开始了,后来大家就知道了,画面中出现的这些建筑全部给八国联军烧毁了,只给我们当代人留下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浓重的皇室气息。雍正
作诗:“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河鼓星。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一派王者风。
十二幅画全面表现了雍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宫廷活动,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在十二幅画中,有多处众人聚会的场景,其中不乏茶会的影子。其中的“七月乞巧”中,画面中出现了两组人物,水榭廊台上一群女子正在举办乞巧茶会,桌面上虽然只有一只茶杯,但却散发出茶香的味道。乞巧节,是中国的一项岁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即称为“乞巧”。
在乞巧节上,女子要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还有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其中的吃的点心恰好可以成为茶点,在乞巧节上品
茗饮茶也就十分自然了。在这样的节日中,女子都穿上漂亮的服装,满怀笑容地谈天说地,在聚会的场合必定要遵循辈分大小与地位尊卑的礼仪,以显出各自的家教与修为。可以想见,古代女子秀出的都是自己的手艺与本事,而我们现在的小女子在朋友圈里秀出的尽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这些都是别人的本事而不是自己的能力,这实在是一大反差。从图上看,当女子们欢聚一堂之时,上面的过堂里则有一群男子同样的聚会,他们可能是雍正与他的爱臣们,在公务之务品茗叙谈,在这一天他们只能算是家属随从,主角则是他们的妻妾与女儿,因此郎世宁在布局这幅画时,女子聚会为中心,设计成了焦点,而男子的聚会则是次要的,起的只是陪衬的作用。
看完五幅中国古代茶画之后,给大家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茶会几乎都在户外举办,人与天地是合为一体的,真正体现了古人道法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这可以从“茶叶”这两个汉字中揭开其深藏不露的密码。“茶叶”两个字的繁体字是“茶葉”,大家能看出什么明堂来吗?对的,“茶葉”两字都是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木字,表明我们的人世应该生活在“草木间”,而不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房里,我们现在大部分居住的房子都是离地很远的钢筋水泥房,离草木太远太远。人在草木间,世上寿星多。活到一百零八岁,就是茶寿!大家仔细想想,中国的汉字妙不妙?
老祖宗聪明不聪明?这两个字太奇妙了,插花的人都知道,我们要选用的花材,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整天与草木相伴,一样可以活到九十九。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是比生活在空调房里要健康得多。人世不离草木花卉,生活就不再含糊不清。
古代的茶画已经告诉我们,如果要举行茶会,最好要到户外去,与大自然多多地亲密接触,不要总是在高楼大厦里做文章,在高楼大厦里谈接触自然,都是假惺惺的爱自然,只有经常到自然中去办茶会,才能说明自然就在你的生活中。六、现代茶会
正因为对自然的向往与推崇,当我了解到发源于的无我茶会时,就被它的理念所吸引。现代的茶会形式有许多,明堂也特别多,组织者大多会标榜自己的特色,但是,大部分茶会是封闭式的,外人很难参与其中,规则与要求也不一而足。国际无我茶会从1990年开始,已经经历了27年的历史,下周就要举办第16届国际无我茶会,我们有11位茶文化爱好者明天就要出发,前往台北、台东和高雄参加这届国际无我茶会,因此今天的讲座也是对11位代表的饯行。
无我茶会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茶思想与环境下所研发出来的一种茶会形式,1989年由当时的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先生创办,1990年正式推出。1990年12月18日在台北市禅修道修“十方禅寺”第一次举办国际无我茶会,
共有中日70多位茶友参加。在花道方面,的黄先生也在八九十年创立了中华花艺基金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为中国传统花艺建立起了良好的基础。蔡荣章先生同样是一位开创者,在继续中国传统茶道方面投入了太多的心力。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两方面,比大陆起步早一些,值得我们去考察与学习。无我茶会在管理上贯彻『无』的精神:没有设立管理总部,不必申请或审核,无诸多繁文缛节,由此而建立了华人中的第一个有系统的茶会节。蔡荣章先生出版有无我茶会的操作手册及《无我茶会180条》,在中国则出版了《无我茶会》一书,各地已累计举行一万多场无我茶会,50万人次参加。我们这次去加参无我茶会,就要去感受一下举行现代茶会的氛围,特别是在户外举行大型茶会的特色。蔡荣章先生认为: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有“有”。心中充满了财富、名誉、地位、美丽与忙碌,幸福无从产生。无我的『无』也不是白痴、死亡的无,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借“茶”将之纯化为无。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大家自备茶具围成圈圈泡茶,泡完茶每人都要起来奉茶,因此每人个都可以喝到别人泡的茶。在无我茶会上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座位通过抽签确定,左右前后可能都只是有缘的陌生人,无尊卑之分,随遇而安。无我茶会泡茶之后,还时常会安排观摩或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