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梳理案阶段特征: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继续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摧残,濒临破产。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
4.社会生活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和通信事业、电影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一、政治(一)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1927 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5.土地革命(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6.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江西瑞金。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教学案重点知识点梳理:讲解一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一、魏晋南北朝时期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二、隋唐时期1.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三、宋元时期1.宋代: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讲解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二、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三、商业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2.隋唐: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唐都长安尤其繁荣;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
3.宋朝: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讲解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一、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宋代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陆九渊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
专题四明清时期探究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自主学习】一、查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核心概念: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督抚制度、军机处、资本主义萌芽、海禁、闭关锁国、阳明心学、李贽、清初三大家、《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西学东渐、明清小说、京剧。
2.明清时期政治的素养热词:走向顶峰的君主专制;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时隐时现的盛世危机;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根据提示,梳理政治体系。
3.明清时期经济的素养热词:发达的手工业经济;活跃的商业贸易;封闭的经济政策;萌芽的资本主义。
根据提示,梳理明清之际经济的发展与迟滞表现。
4.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素养热词:封建的文化专制;进步的思想启蒙;承古萌新的科技;大众化、世俗化的文艺。
根据提示,全面认识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
二、总结阶段特征、构建通史体系(时间轴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角度构建)【核心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第八十八回,贾芸求情凤姐时说:“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
”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
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
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流的。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跟踪训练】1.(2019·山东济宁二模)明太祖强调:“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
”明成祖也认为:“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这反映出明初统治者( )A.认识到必须改变传统“华夷”观念 B.强调完善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C.意识到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D.注重稳定边疆秩序以巩固统一2.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作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1.2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训练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湖北黄冈调研)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
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
”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解析据题干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
”说明中书门下由于个人私怨失去了应有的功能,故选A。
“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
”说明决策效率低下,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对宰相权力的制约信息,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及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之事,排除D。
答案 A2.(2014·山东菏泽一模)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解析宋代为了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从权、钱、兵三方面加强对地方控制。
在权方面,派文臣出任地方州郡长官,设置通判监察地方,故选C。
宋代不抑兼并,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考试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中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无关,排除B;解决藩镇割据属于从内部加强中央集权,与对外加强边疆防守无关,排除D。
答案 C3.(2014·河南郑州调研)“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3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件
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 展,政府对商税的依赖增 加
明清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专业工商业市 镇兴盛,农村市场活跃,资本主义萌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重农 抑商政策的强化,海禁与闭关锁
芽出现,对外贸易转向衰落
国政策的实行
第二十页,共27页。
Z专 题
(zhuānt í) 串 线
【例题❹】(2014·全国大纲卷)芜湖是明代(mínɡ dài)中后期 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第十六页,共27页。
Z专
题
(zhuāntí)
(3)文学上:①宋词成为文学主要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宋
串 线 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
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②元曲成为主要文学形式反映了民族
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4)书画艺术:①宋元四大书法家和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为代表的风俗画折射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②宫廷画盛行从 侧面反映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化。③借物抒情的文人画的产生是 在理学禁锢思想背景下知识分子表达情感(qínggǎn)的方式。
系(tǐxì)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tǐxì)内部的权
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第十一页,共27页。
Z专 题
(zhuāntí) 串线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nénglì)。结合所学知
第五页,共27页。
Z专 题
(zhuāntí) 串线
元朝
专题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3讲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一、秦汉时期的政治(一)秦的统一(前221)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民族交融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③通过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出现了区域统一的局面;④战乱造成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②赢政本人:具有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措施得当。
2.秦统一的过程:①东灭六国:秦王嬴政“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②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筑长城;边防驻军。
③南征百越:修灵渠(补充兵员物资),统一岭南地区,设置岭南郡等,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④入西南:修“五尺道”,这是西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秦统一的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战乱分裂,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1)皇帝制:①嬴政统一全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②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权独尊;②皇帝至上;③皇位世袭。
③评价:皇权至上,历代官僚制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行使行政、监察、军事等权力;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主管官员。
②评价: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掌控在皇帝之手2.地方:郡县制:(1)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狱史等职官分管行政、兵事和监察;“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2)特点:①.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②形成中央(皇帝)垂直管理地方的机制。
(3)影响: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路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____________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隋唐(1)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________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宋元(1)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________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收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____________,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_____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宋代以后____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C.统治者实施德主刑辅政策D.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秦王请群臣议。
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秦始皇纳其言。
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3.公元前400年前后,雅典的城市中分布着普尼克斯会场、狄奥尼索斯剧场、阿果拉广场等大量的公共设施。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雅典人口的增长B.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C.民主政治的需要D.商业交易场所严重不足4.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
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5.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D.童工—男工—女工6.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D.元——铁木真7.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
民国后期拓展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七中华文明的觉醒与探索——民国后期(1927——1949)拓展案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政策的特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政治上,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
(2)经济上,一方面大力发展官僚资本,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发展民族资本。
(3)对外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长期投靠依赖美国。
国民政府的统治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掩饰美化。
针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争取外交自主、促进经济发展及抗战时期的抗击日寇,值得肯定;但是国民政府的独裁、一党专政及压迫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等应予以否定。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政策措施整顿税务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控制金融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
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源学。
科。
网Z。
X。
X。
K]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评价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
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
(3)特点: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专题三隋唐宋元训练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训练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江苏卷)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2015•山东卷)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3.(2019•徐州三模)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
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
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
由此可见,唐初()A.君相矛盾得到缓解B.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C.中枢权力机构完备D.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4.(2019•广元一模)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
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5.(2019•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6.(2018•海南卷)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7.(2019•南通二模)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表为1850一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年数据A.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C.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2.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
这一改变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3.广州湾作为法国租借地,在抗战时期各方政治勢力云集。
尽管背景复杂,立场不一,但民众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抗日救亡活动,掲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声授前线的抗日将士,救助战争难民。
由此可见,广州湾的抗战A.呈现出不分党派全民参与的特点B.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C.得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全力配合D.执行了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4.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
该约签订得益于: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5.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教师用书
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对应学生用书第7页)(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②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
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宋代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主导地位完全确立。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相连,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以史官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对皇权在舆论上和道义上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时代特征】:1、隋唐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2、.宋元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
【考情预测】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多以观点、漫画、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以选择题为主。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
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程朱理学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概念、图片和古籍材料等角度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视角】视角一唐宋时选拔高级官吏注重从政经验唐宋时期,科举制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这些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官员根本没有从政经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为此,唐玄宗时提出京城的官员,必须具有州县做官经历,才能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
宋代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工作经历和行政才能的复合型的士大夫官僚。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拓展案一、隋唐时期政治、军事制度的创新二、古代政治思想由“礼治”到“以礼入法”的演变1.过程(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以礼入法”便成为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国传统法律渗透的萌芽。
主要表现是用儒家的观点来解释法律,改变法律条文的意义和内容。
(2)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礼入法继续深化。
这一时期的法典为儒家所制订,他们尽量将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渗入法典,改变了法家所制订的法律内容、精神,使法律儒家化。
(3)以礼入法在隋唐时期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一直沿用到清末。
《唐律》在以礼注释经典、完善司法原则与制度方面将法律儒家化巩固了下来,由此唐律亦被称为“一准乎礼”。
2.以礼入法的核心思想(1)礼不仅是立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法律重视身份的差别。
主张人与人之间有贵贱之别,将贵族及官吏划为特权阶层,将庶人划分为非特权阶层。
(3)强调义务与责任,维护君权、父权、夫权。
三纲五常是古代法律的指导原则。
(4)以刑法为主。
儒家认为“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
法律以刑法为主,重在惩罚和报应,兼有警告预防的作用。
三、唐宋政治变革1.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3.文官制度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人在政治上的权重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隋唐统治者大多为门阀士族出身,宋代大多为士大夫出身,文人政治特点明显。
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局面。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教案新人教版【复习策略】政治上, 宋元时期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演变的时期, 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有重要的建树。
经济上, 小农经济繁荣, 手工业商业发展。
思想上, 理学、心学产生发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等成就卓著, 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
这一专题的复习, 首先要把握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即封建社会的中间阶段, 各项政治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 其他经济文化上也在继续发展。
第二, 要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如宋词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另外此专题要特别强调文言史料的阅读理解、提取归纳等能力。
【考点预测】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的行省制;宋元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宋明时期的理学;宋代的科技成就、宋词、宋代书法、绘画;元曲。
【知识整合】考点 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1. 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 从历史的眼光看, 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2. 手工业的发展(1) 制瓷业: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 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 宋代: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 元代:交通发达, 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4. 对外贸易(1) 两松: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梳理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梳理案专题涉及到的教材章节与内容政治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经济史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与重心南移;第4、5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文化史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第5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二单元书法、绘画、诗歌与小说、戏剧改革史王安石变法第1讲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一、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三省六部制1.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确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三省职责:中书省掌管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执行。
吏部掌管官吏考核、任免、升降、调动,位列六部之首;户部掌土地、户箱、赋税、财政等,最为富有;礼部掌礼仪、祭享、贡举,最为清贫;兵部掌兵籍、军械、军令和武官任免;刑部掌法律、刑狱;工部掌工程营建、工匠管理、农田水利、交通建设等。
4.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5.作用:(1)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各部职责有明确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4)扩大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5)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注意:政事堂制度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军国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时已迁至中书省)。
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
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如遇需集思广益的重大问题,则由宰相主持百官集议,以形成决策。
(二)科举制1.背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社会经济发展,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力量壮大,打破门阀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自主学习】
一、结合梳理案,查缺补漏梳理案核心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核心概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府三司制、文官政治、一省制、坊市制、市舶贸易、租
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三教合一”、理学、心学、文人画、王安石变法
2.唐宋政治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唐宋的赋税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的特点。
4.唐宋思想文化的变革体现在哪些地方?
二、体系构建:(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建构出隋唐和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1(共3页)
【核心探究】
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
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
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
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
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
……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
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