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方法之心态史学共17页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内容提要: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态各异,在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如何才能吸引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历史教学是一门学门,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修养,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提高,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如期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常见心态原因吸引创新提高“新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新理念、新教材、新的评价体系,一切都是全新的东西。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对于历史教育质量影响较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正确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不断学习、钻研、总结、提高,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如期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有三种。
第一种是喜欢学习历史,对历史知识充满兴趣。
据调查,具备这一心态的同学占学生总数的三到四成。
第二种心态是排斥历史。
具有这一心态的同学超过半数。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课程设置和教材本身的问题,也有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准问题,更多的是各级考试中的设置与否的问题。
尽管这一比例甚高,但明显具有不平衡性。
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和年级之间的不平衡。
这些不平衡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跟外在背景有关。
第三种心态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既不喜欢也不排斥,跟着感觉走。
这一心态的同学占学生总数的一到二成。
细致观察分析,这些学生对待其它学科的态度也是如此,实际上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完全被学校计划牵制,上进心普遍不强。
二、中学生学习历史心态的成因分析学生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历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不仅有非常强的故事性,更能从历史的兴衰中悟出无穷的哲理来。
具备了良好的历史知识,对于个体人文素养的积淀大有益处。
二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影响。
同样的历史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有的让人如饮甘霖,有的则味同嚼蜡。
《史学方法论》课件

特点
考据法强调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和严谨考证,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归纳法
定义
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通过收集和 整理大量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结
论的研究方法。
应用
归纳法在史学中常用于总结历史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趋势,例如通过研究多个国家的
现代化过程来总结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步骤
归纳法的步骤包括收集资料、整理事实、 概括结论等。
VS
史料的鉴别
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 环节。通过对比不同史料、考察史料的来 源和形成过程,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 行鉴定,可以确定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史料的收集
史料的收集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考察、采访当事 人等途径获取史料。同时,要注重史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便全面反映历史事件或现
理论框架的作用
理论框架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者的思维和研究方向,提供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同时帮助研究者发现 新的问题和提出新的观点。
理论框架的建立
建立理论框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同时需要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 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框架。
史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
特点
归纳法注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所 得结论具有普遍性。
演绎法
定义
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根据已知的一般原理或规律 ,推导出个别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研究方法。
步骤
演绎法的步骤包括确定一般规律、推导个别事件等。
应用
在史学研究中,演绎法常用于根据已知的理论或模式来分 析个别历史事件或现象,例如用已知的政治理论来分析历 史上的政治事件。
心理史学

应当看到它的缺陷:西方心理史学基本上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和心 理学上特别是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独到的价值,但用它来研究整个历史领域就显得牵强附会了。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脱离了社会关系总的结构,脱离了社会历史环境,仅仅从人的本能和 心理活动去概括解释历史,就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看,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也限制了史学家 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这显然背离了心理史学应有 的发展方向;心理史学还导致了不顾事实,随意解释历史的主观主义倾向。
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
心理史学的提出,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S.弗洛伊德及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直接的联系。弗氏等认为,运用 该学说的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人格学说和性的理论等进行历史研究,有助于开拓历史认识的视野。1910年, 弗洛伊德撰有《莱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一部体现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人物传记。一些 人认为,这是西方心理学和历史学的完美结合,是心理史学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 普及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历史。
谢谢观看
广泛应用精神分析的概念与术语
比如“犯罪感”就是应用很广的一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同一性、心理暂停状态、唤 起代理、男性自我陶醉等;
用精神分析法研究集体心理
法国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1789年的大恐慌》中认为1789年谷物的涨价、农村的饥荒、乞丐、暴徒、 土匪的骚扰、领主对农民起义的镇压、贵族和宫廷的阴谋,这一切使整个法国陷人心理上的大恐慌之中,农民由 于恐惧而作出了防御反应,恐惧消失后又产生了惩罚的愿望,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这场农民革命构 成了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群众革命心理的三个方面:恐惧、防御反应和惩罚愿望是解释法国大 革命的关键;第四,扩大了史料应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文献著作外,心理史学还运用了其它有助于心理分析的 资料:回忆录、私人信件、日记等。另外,生活习惯和个人痛好也被心理史学所注意。
心态史学探微

心态史学探微——读《心态:一种模糊史学》有感06历史郭进萍摘要:心态史学伴随着传统史学的危机和年鉴学派的诞生而兴起,是新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雅克•勒戈夫在《心态:一种模糊史学》一文中就心态史学的特征﹑渊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等作了详尽的阐述。
作为一门十分流行的学科,心态史学正处在史学的十字路口。
它既拓展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史学的科学性,使史学出现“非科学化”的倾向。
本文试图从心态史学产生的背景﹑理论探讨,实践中的因应和困扰以及前景等方面入手,力求对心态史做一个较客观的认知和定位。
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模糊性;跨学科心态史是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但因其自身的特性使人们对它的科学性提出了怀疑。
第三代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克•勒戈夫在《心态:一种模糊史学》一文中开篇就指出:“心态史最吸引人的地方为其模糊性:可用之于研究别人置之不顾的资料,即史学研究分析中由于难以阐明其含义而置之不顾的资料。
”应该说,这样做比常规历史研究要困难的多,它需要历史学家具备更多的睿智和机敏,需要他们从大量日常重复出现的现象中捕捉其隐含的象征意义。
16世纪以后,西方诞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它也被认为是新的劳动观念和新的货币观念的产物,即一种心态的产物: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心态与新教的伦理道德有关。
因此,“心态”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已超出了史学范畴。
这一概念的作用在于满足史学家们“深入一步”的愿望,从而与其他人文学科发生了联系,如社会学﹑计量史学,人类文化学等。
在勒戈夫看来,心态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个人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为心态史所揭示的是他们思想中非个人的内容。
心态史同思想史的关系,犹如物质文明史同经济史的关系。
因而心态史有助于思想史的研究。
他认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随意而发的意见似乎没有来由,而实际上是深深扎根于长期交混的思想体系之中的。
在他看来,心态的变化比什么都慢:其历史表明了历史的缓慢发展过程。
历史高考史学范式:心态史学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历史史观与素养培养【高考热点】:心态史学(观)心态史学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西班牙,当时称为心理史学。
分析人物心理是我国史学传统,如《史记·项羽本纪》对“鸿门宴”中樊哙和项羽的心理的刻画,至今为人乐道。
但20世纪初史界革命中一度传入我国的心理史学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到深入发展,受美国心理史学和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产生了我国的心态史学。
心态史学具有方法论和理论思维的双重含义,它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从方法论说,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历史上人们精神..................状态的研究方法,从理论思维来说,心态史学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阶层..................................以及个人的心理活动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心态史学研究在与社会学和文化学相结合后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心态史学向高考渗透,形成心态类历史试题,是心态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种渗透的具体体现如下。
1、心态史学所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等引入心态类历史试题。
心态史学经常使用的术语:情感与情绪、想象、观念与意识、愿望与动机、性格、气质、态度、信仰、压力、气氛、社会心态等及描述它们状态的傲慢、猜疑、恐惧、谨慎、平静、喜怒哀乐、虔诚等,成为高考试题的关键词或提示语。
2、心态史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成为心态类试题的内容选择依据。
目前我国心态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心态状况。
可以分为稳定时期、危机时期和变革时期。
我国学者更侧重于从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他们的心态,和北美心态史学从个体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心理状况分析有明显差异的。
这样的内容选择同样也成为了心态类历史试题的内容来源。
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一、比较史学二、口述史学三、心态史学四、社会史学一、比较史学(一)比较史学概说1、定义比较史学是现代史学中一个主要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派别。
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历史学家在研究中使用比较的方法,即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它往往要求跨越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比较史学存在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表现出某种有序的和规律性的东西,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复杂性和不平衡性,从而使历史学家选择不同层面上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比较史学的功能1、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从宏观上把握历史,避免历史研究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如中国文化中的外来因素:玉米、翁仲,有翼神兽。
中国文化的西传。
2、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发现人类历史的普遍性。
如部落为国家形成的必经阶段。
3、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揭示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如自1808年禁止奴隶贸易后的半个世纪中,美国奴隶人数自然增长了三倍。
只有同大多数新大陆国家奴隶人口并无变化的情况相比较,这一事实才值得注意。
“一个人如果首先没有对法国整体的大致了解,又怎么坑内抓住法国各个地区发展的独特性呢?同样,法国的运动只有放在欧洲这样一个大范围内来观察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
”——《法国农村历史特点起因》4、比较史学有助于为历史研究提出问题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法国南部也存在过圈地运动。
(1)两个国家有着相似的农业组织形式。
(2)英国圈地运动的诸因素,在法国也可以找到,如庄园主在急剧的通货膨胀期间体会到维持收入的困难,为市场生产谷物以谋取巨大利润的可能性、技术革新的出现。
问题史学:“一份文献如同一个见证人,正像大多数见证人那样,只有面对提问,他们才会予以说明。
难点在于提出一份系统的问题清单。
而比较给予历史学家这个永久的审判官最珍贵的帮助恰恰就在这里。
”5、历史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检验或修正某种历史认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心态史自个儿整理版

心态史--中国古代史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礼乐制度 B 社会大变革 C 百家争鸣 B从“无为”到“有为”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孔孟之道 C儒学的经学化 B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B儒家文化的传播辐射东亚 A远播西方 A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产生(春秋,百家争鸣,孔子)↓发展(战国,孟子)↓摧残(秦,焚书坑儒)↓确立(汉,无为有为,董仲舒,经学化)↓糅合(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进一步发展(宋,程朱理学)(辐射东亚)↓(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冲击(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衰退(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废除(20世纪中期,马克思思想传播)→毁灭性打击(文革)→提升(改革开放)西周礼乐制度(B)社会政治关系与人际血缘关系完全被束缚在这张美丽的礼乐之网中1.周公制礼作乐制,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2.周公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团结。
3.礼乐相辅相成。
周公把礼从神事转到人事,把遵礼视为统治者“德治”的内容。
这套“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说和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东周)(B)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阶段○1经济:犁耕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发展→)新兴阶级产生→井田制崩溃○2政治: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进行改革以自强,推行奖励农耕军功政策(当事国力竞争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分封制崩溃○3思想: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提出治世主张,形成百家争鸣整个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局面学派代表主要思想评价儒家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孟子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荀子重新解释礼,熔礼法于一炉,性恶论法家韩非法治,提出中央集权的理论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第七分册导言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官方意识形态。
《史学方法论》课件

史学研究的逻辑方法
历史事实:研究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历史解释: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历史比较:将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差异 历史因果: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找出因果关系 历史规律: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历史评价: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总结,得出历史教训和启示
03
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历史资料:通过查阅文献、档案、文物等途径获取历史资料 整理历史资料:对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历史资料库 鉴别历史资料的真伪:通过比较、考证、分析等方法鉴别历史资料的真伪 利用历史资料:在史学研究中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
05
史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实践
史学方法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教学方法 创新,提高教
学效果
历史研究: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研究, 提高研究水平
历史教育:运 用史学方法论 进行历史教育, 提高学生的历
史素养
史学方法论在历史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史学研究中的量化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得出历史规律和趋势
历史计量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预测 未来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量史学:运用数学、统计学等 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技 术,对历史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 析,揭示历史地理规律
后现代主义:强调历史研究的多元性和相对性,认为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多元解 释和相对理解。
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有些什么?

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关注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测量和心理学分析等。
文献研究是历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思想观念等,进而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的文献,可以通过分析古代人物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推测古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心理学实验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可以模拟历史时期的情境和环境,研究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人们在战争时期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变化,从而了解战争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测量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对历史时期的人们进行心理测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研究古代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了解古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心理学分析是历史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心理学分析,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心理学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推测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历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深入探究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测量和心理学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从而深入探究人类心理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学的方法之心态史学17页PPT

案例:
潜意识理论 性欲理论
气质学说
集体心理
社会态度 动机理论
第三节、心理史学方法的作用 和局限
1,心理史学方法的作用 拓宽研究领域。 深化历史认识。 丰富研究手段
2,心理史学方法的局限
来自史料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心理史学家最看重的是有关历史人物内心世 界真实反映的史料,比如日记、信函等私人档 案,但这类材料的真实性仍然大有问题。我们 知道,最为真实的日记,是俄国文学家托尔斯 泰的日记,他曾长期的、不能为真实地书写日 记而苦恼,他晚年的出走,他的病死,都与他 不能真实书写日记有关。然而,对于史学家而 言,这种真实的日记,实在太少太少。下面的 文字,或许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史料的真实性, 以及真实的史料为何这么少。
事例剖析:是童年创伤,还是“克林顿综合症”--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案发生以后,专家、学者, 甚至总统夫人纷纷对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希拉里在接受《谈 话》杂志专访时透露,克林顿实质上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男人,他 对婚姻的不忠源于他曾经受到创伤的童年生活。克林顿出生于美 国南部阿肯色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3个月死于车 祸,出生5个月后便由祖母抚养,5岁时母亲改嫁。希拉里说: “在他4岁时,他的母亲和祖母天天吵架。他从小就被各种辱骂 吓坏了。”她曾听心理学家说过:“一个小男孩如果身处两个女 人的矛盾之间,那将是最糟糕的状况”。然而,精神病医生杰罗 姆·莱文则给克林顿总统写了一本名为《克林顿综合症》的书,他 认为,克林顿总统患了一种叫做性瘾、按捺不住的性冲动、成功 综合症,或简称为“克林顿综合症”。患这种病症的男性,更多 地是受一种想要冒险的欲望和无法控制情感的作用的驱使,正是 这种病症,使得总统冒险与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他分析说:克 林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促使他走向性瘾的几个因素:在一 个充斥着上瘾行为的家庭里长大(包括嗜酒如命的继父、一个吸 毒的兄弟和喜欢赌博的母亲)、从未见过亲生父亲以及母亲长期 不在身边给他造成的创伤。这些因素和克林顿在总统工作中承受 的压力加在一起,可能推动了他进入了包括与莱温斯基有染在内 在一系列危险境地。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

历史学论文范文2篇历史学论文范文一:浅析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论文关键词:心态史学年鉴学派史学特征史学功能论文摘要:心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又是史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新方法。
自年鉴学派笃力耕耘以来,心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一史学研究新视角的开展。
本文拟从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研究特征、史学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展分析。
一、心态史学概念的界定“心态〞一词出自英语,最早出现在17世纪,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即“人们、一个特定的人们集团等等〞所特有的思想和感知方式。
然而,英语中的这个词只是哲学术语,在法语中,该词却很快被广泛运用起来。
启蒙运动后,法语"态〞一词具有了“心理状态〞这一更为广泛的内涵。
本世纪初,由于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表达象。
心态研究被广泛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开展而萌生、勃兴的。
于是年鉴学派的各大史学家们便对心态史学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由于“心态〞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太广泛而又太模糊,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公认为权威的界定。
在我国,关于“心态〞一词的解释,主要被收集在一些辞典条目中,如?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指心理状态,内心世界活动的状态〞。
史学界对于心态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的看法也不尽一样,大体上借用年鉴学派的一些看法。
可见,由于心态史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至使对其概念的界定至今飘忽模糊。
目前,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一种概念可总结为:心态史是研究一定时代群体心理表现和群众意识状态构造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的史学分支。
它注重的是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共有的理念和意识,并着重考察特定历史环境下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与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心态史学研究的特征心态史的问世是年鉴派新历史观结出的丰硕成果。
年鉴派历史观的核心是“总体历史〞,这一总体性最初是通过社会史和经济社会史实现的。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历史学是对过去事件和过去人类行为的研究和解释。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文化的发展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然而,要对历史进行准确的研究,就需要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并分析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一、历史学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历史学最基础、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从大量文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估和正确解读。
2.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历史学中的一种实地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历史现象和社会实践的资料。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准确地获取和记录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具体表现。
3.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差异和共性,并有助于发现历史规律和探索历史原因。
比较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将不同的历史材料进行系统性的比较和整合。
二、历史学的思维方式1. 多重视角思维:历史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多重视角思维,可以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多重视角思维要求研究者具备开放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能力,能够看待问题的多个方面,从而得出更客观的结论。
2. 实证思维:历史学的实证思维要求我们基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实证思维,可以摒弃主观臆断和主观主义,以事实为基础来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
实证思维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辨别历史事实的真假,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解读。
3. 系统思维:历史学的系统思维要求我们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历史。
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完整版PPT

受当事人影响
民俗史料
(社会风俗,民间 传说性与虚假性
习惯/文化传统)
史料(证据)的分类
二、按学术价值(可靠性)分
直接史料
直接史料比较可信
(一手史料/ 原始史料)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直接史料;文字史料转手 史料为主;口述史料中访谈、回忆录为直接
史料,而神话故事为转手史料
间接史料 (转手史料)
《史记》 《明史》 卜辞 诏书 明档案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社会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后产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出现了无产阶级 革命、《共产党宣言》
官方历史叙述 历史解释 历史评价
史料的可信度——证史价值
大多数史料本身及史料解读都是个人的意见,态 度及认识
1、判断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
2、从时间和空间来判断史料本身的来源
3、实物史料较为可靠,具有证史价值。它反映了当时 的技术工艺水平、审美情趣、社会生活风尚 4、艺术作品(小说、电影、绘画、照片等)带有想象、 夸张等艺术成分,是作者对历史的认识的创作,有一定 的证史价值。
中文3实1史体明、字物料西 的 文 史 判用多明料断可与元史转一直信洋性观手般接度务及和史都—运相全料是—动互球为直和证、之史主接间维间观;史接价新的:料史值思交注;料想融重与和从戊作文戌用明变;传法承、的新现文实化去运追动溯与,五从四世运界动的、角共度产去党思的想成;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
P77
2 未3从用、必、 世 ;动其文界从机果明的世(,史角界原其观度历因果和去史)未全思发与必球想展结其史;的果因观文全::明局有注的来因重多认必从元识有文性中果明及国,传相历有承互史果的之必现间有实的因去交;追融其溯和因,作 实一从3二史口24 史口3文(从1 1实从11 11中从32无实(3P1文3口口1文32 3中2实中大1从文文2中从实文一中二3 实实(中实实中文文口中(33口文 文P(31大从3文一(史 史(1文2中3133中亚2二多无大神 (文P文实二P直1中亚(一实43神1(中1中亚二社社神神社神神神社社神神物、世、、料述、、料述、明世、、物世、、、、体世、、法物、6、明、述述、明体、物体多、世明明、体世物明体物物体物物体明明述体、、述明明6、、多世、明字料料明体体历字为法多话明6明物6接体历、物话体体历字会会话话会话话话会会话话史 按 界 文 按 的 史 从 生的 史 实 的 界 判判 史 界 判 社判 判 西 界 实 从 反 史 实 9 判 的 文 史 史 判 的 实 动文 西 从 史 西 数 判 界 的 的 从 西 界 实 的 按 西 按 实史 史 西 史 史 西 的 的 史 西 实 文 社 史 文 的的 9 实 判 数 界 实 的 按 判 的 动 西 文 判 实 文 西 山 史 从 按 片 反 数 故的 9 的 史 按 社 9 判 西 山 按 史 从生 文 故 判 西 判 西 山 史 实风风风风风///////中成传传传传传传传料表历明学可料时产 可料物多历断 断料历断会 断断用历物时映料物、断多明料料断多物机 明用时料用史断历多多时用历物多表用学物 料料用料料用多多料用物明会料明多 多、物断史历物多表可 可断多机用明断物明用大料时学段映史事 多、多料学会、断用大表料时 产明事断用断用大料物学俗俗俗俗俗说说说说说说说亚 中体立一现史史术信中间力 信中史元史直 直一史直存 直直与史史间文一史P直元史中中直元史( 史与间一与料直史元元间与史一元现与术史 一一与一一与元元中与史史存中元 元P直料史元现转信 信直元(与史直史史与东转间术,文料也 元P元一术存P(直与东现一间 力史也直与直与东转术,,,,,一民 民 //民 ///民 民 //故故故故故故故般形发观价度访和与 度访料性发接 接般发接在 接接洋发料和字般料9接性观访访接性料原 观洋和般洋本接发性性和洋发料般性形洋价料 般般洋般般洋性性访洋料观在访观性 性9料接本发料性形手度 度接性原洋观接料观洋征手和价碎字本有 性9性般价在9接洋征形般和 与观有接洋接洋征手料价历国手西、间间间间间事事事事事事事都式展和值谈空生 谈较及展史 史都展史与 史史务展较空产都较5史及和谈谈史及较因 和务空都务身史展及及空务展较都及式务值较 都都务都都务及及谈务较和与谈和及 及5较史身展较及式史史及因务和史较和务、史空值片产身大 及5及都值与5史务、式都空 生和大史务史务、较值——— —史习习习习习山、///////用文是(的全(、间产 、为相的料 料是的料社 料料运的为间生是为、料相全、、料相为) 全运间是运及料的相相间运的为是相(运(为 是是运是是运相相、运为全社、全相 相、为料及的为相(料料相)运全料为全运十料间(,生及量 相、相是(社、料运十(是间 产全量料运料运十为——— —回回回回回回回料惯惯惯惯惯直载全球可回来关 回可互全和 和直全和会 和和动全可来前直可P和互球回回和互可与 球动来直动史和全互互来动全可直互载动可 直直动直直动互互回动可球会回球互 互P可和史全可互载为和互与动球和可球动字为来需前史创 互P互直会P和动字载直来 关球创和动和动字为可可证证证 证忆忆忆忆忆忆忆大日/与艺/////原文文文文文接体局史靠忆判系 忆靠之局间 间接局间意 间间、局靠判历接靠1间之史忆忆间之靠结 史、判接、料间局之之判、局靠接之体、靠 接接、接接、之之忆、靠史意忆史之 之1靠间料局靠之体主间之结、史间靠史、军主判要历料作 之1之接意1间、军体接判 系史作间、间、军主靠靠史史史录录录录录录录始东本化化化化化洋复史)来观性录断:录,间来接接史来接识接接维来,断史史,0接间观录录接间,果观维断史维解接来间间断维来,史间)维性,史史维史史维间间录维,观识录观间间0,接解来,间);接间果维观接,观维东;断性印史解和间0间性识0接维东)史断:观和接维接维东;,性价价价 价///////采采采采采采采史传传传传传料分认:)为史生 为具的认史 史料认史: 史史新认具史料具2史的:为为史的具:新史料新读史认的的史新认具料的分新)具 料料新料料新的的为新具::为:的 的2具史读认具的分的:新:史具:新征史)证读虚 的2的料):2新征分料史 生:虚史新史新征具)值值值 值征等务兴访访访访访访访料统统统统统;识注分直料产 直有交识料 料;识料存 料料思识有料;有料交注直直料交有有 注思料;思都料识交交料思识有;交思分;;思;;思交交直思有注存直注交 交有料都识有交交思注料有注思、料分,都构 交交;分存思、;料 产注构料思料思、有分录录录录录录录)、的)))))运、中重接本力 接证融中中在 想中证本证融重接接融证因 重想本想是中融融本想中证融想证 想想融融接想证重在接重融 融证是中证融融因想重证重想新本补是融融在想新本 力重想想新证///////座座座座座座座国从史身推 史史和国国决 与国史身史和从史史和史必 从与身与个国和和身与国史和与史 与与和和史与从决史从和 和史个国史和和必与从史从与航身充个和和决与航身 推从与与航十影动启谈谈谈谈谈谈谈历文料的动 料价作历历定 戊历价的价作文料料作价有 文戊的戊人历作作的戊历价作戊价 戊戊作作料戊价文定料文作 作价人历价作作有戊文价文戊路的人作作定戊路的 动文戊戊路价字响录录录录录录录、蒙史明,来社 ,值用史史意 戌史值来值用明,,用值果 明戌来戌的史用用来戌史值用戌值 戌戌用用,戌值明意,明用 用值的史值用用果戌明值明戌开来的用用意戌开来 社明戌戌开值音音音音音音音传而源会 而。;识 变。源。;传而而;。, 传变源变意;;源变。;变。 变变;;而变。传识而传; ;。意。;;,变传。传变辟源意;;识变辟源 会传变变辟。军等维运)))))))承神进 神, 法承神神有 承法法见法法法法神法承,神承见有法承承法、见,法、进承法法、东、新动的话步 话意 、的话话果 的、、,、、、、话、的意话的,果、的的、丝,意、丝步的、、丝现故, 故识 新现故故必 现新新态新新新新故新现识故现态必新现现新绸态识新绸,现新新绸征 国思 与实事改 事是 文实事事有 实文文度文文文文事文实是事实度有文实实文之度是文之改实文文之、际想资去为变 为存 化去为为因 去化化及化化化化为化去存为去及因化去去化路及存化路变去化化路追转社 转在 运追转转; 追运运认运运运运转运追在转追认;运追追运、认在运、社追运运、新会与产溯手会 手的 动溯手手溯动动识动动动动手动溯的手溯识动溯溯动郑识的动郑会溯动动郑航议戊阶,史关 史反 与,史史,与与与与与与史与,反史,与,,与和反与和关,与与和从料系 料映 五从料料从五五五五五五料五从映料从五从从五下映五下系从五五下路戌级世, 四世世四四四四四四四世,世四世世四西,四西世四四西开变革界意 运界界运运运运运运运界意界运界界运洋意运洋界运运洋的识 动的的动动动动动动动的识的动的的动、识动、的动动、辟法命角反 、角角、、、、、、、角反角、角角、外反、外角、、外、、度作 共度度共共共共共共共度作度共度度共国作共国度共共国2去用 产去去产产产产产产产去用去产去去产侵用产侵去产产侵丝新0思于 党思思党党党党党党党思于思党思思党略于党略思党党略绸文想存 的想想的的的的的的的想存想的想想的对存的对想的的对1;在 成;;成成成成成成成;在;成;;成中在成中;成成中之化5立立立立立立立立立立国立国立立国路运、、、、、、、、、、、、、、、年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日文日文文日、动卷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本艺本艺艺本郑与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复等复等复复等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兴的兴的兴兴的和五、 、 、 、 、 、 、 、 、 、 影 、 影 、 、 影下四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启响启响启启响蒙蒙蒙蒙蒙蒙蒙蒙蒙蒙等蒙等蒙蒙等西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洋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动国动国动动国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际与际与与际、、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资会资会资资会外共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议产议产产议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阶国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侵党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革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命略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