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练习新人教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练习新人教版(1)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关于社戏:
演社戏是我国浙东一带农村集镇过去的一种民俗.旧时乡村里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个社有社庙.社庙大多临河而筑,前面留一大片空地,对面临河筑一个永久性的戏台.台柱用石头做的.戏台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上.演戏目的是祭天地、敬鬼社.祈求全社太平、富足.演戏时间一般在丰收后的农闲季节,各社出钱请戏班演戏,一连演好几天,非常热闹.
学习本文,首先朗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生字、生词,并逐一查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撺掇絮叨怠慢蕴藻纠葛
凫水潺潺漂渺家眷皎洁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乐┍___()哄┍___()
┕___()┕___()
喝┍___()壳┍___()
┕___()┕___()
3、区分形似字
┍掇___()┍惮___()
┝缀___()┝蝉___()
┕辍___()┕婵___()
┍翘___()┍楫___()
┕翅___()┕辑___()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乐土:快乐自由的地方.
撺掇:劝诱,这里是鼓动别人去做的意思.
怠慢:待客态度冷淡而考虑不周.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朦胧:月光不明.本文中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用作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2、积累
舒展怠慢朦胧絮叨漂渺
讨论课文内容:
1、课文题目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思考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本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三段.
2、课文写乐土平桥村,乐土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的村子.
在偏僻的平桥村;“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每天可以钓鱼、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3、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戏,所以“我”很不乐.
“我”的不乐,作者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文章还从不同的角度渲染: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4、去赵庄看戏,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景状物的?
嗅觉(清香、水气)、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不好看.
一是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二是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7、本文用抒情诗的笔调,刻画了一群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这一群农村少年都是可爱的.他们拔篙、点船、架橹的动作熟练,摇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技巧高超,能干得令人羡慕.他们偷豆时的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纯真可爱.最叫人喜欢的是双喜.他主意多,找不着船的关键时刻是他一句话令大家“大悟”.他机灵,是他发现了大人们的疑惑,来“写包票”,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三条令人折服的理由,得到了大人们的信任.他知识丰富,铁头先生翻八十四个筋斗啊,晚上懈了不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啊,比谁懂的都多.他很会办事,回来时船还未进平桥,他就先大声喊着:“都回来了!”安慰桥上的人们.特别是偷豆后和六一公公的谈话.六一公公指责他时,他先大胆承认说:“是的”,表现了他的勇敢纯真.又用“我们请客”的正当理由堵住六一公公的嘴,很机智.接着说:“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马上转守为攻.最后又下逐客令说:“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四句话显出了聪明智慧是别的孩子比不了的.阿发,桂生的朴实、厚道、纯洁、无私,也很可爱.这些小朋友在整日背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我”的眼里,实在是一群少年英雄.
深入探求:
1、本文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如,急切地想看戏而看戏时却失望、厌烦.又如,对六一公公说豆好吃,可六一公公送来同样的豆,吃了又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作者有意构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