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婺源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婺源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的支撑。大桥未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 .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 .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 . 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 . 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可或缺千差万别循序渐进如火如荼

B . 至高无上天壤之别水到渠成日新月异

C . 不可或缺天壤之别水到渠成如火如荼

D . 至高无上千差万别循序渐进日新月异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上·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

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

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

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

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

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

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需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以西方文明为圭臬。

B . 对文明复兴来说,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文明的创新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

C . 中华文明复兴,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

D . 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起引领作用,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其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内容形成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B . 文章第二段讲的是“传承”,第三、四、五段讲的是“创新”,第六段讲的是“引领”,这几段围绕着作者观点逐层论述,逻辑性强。

C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近代以来的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D . 文章引用罗素100多年前的话,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正面论证了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复古,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不一定是要像古人一样穿着、说话、行事。

B . 一味地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