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课程教材
中药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药学基础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组方。
4.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对象中医专业学生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内容1. 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3. 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药基本概念与分类1. 导入: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 讲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按药性、归经、功效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常见中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1. 讲解:常见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配伍药物,尝试组方。
3. 讨论:分析不同药物在组方中的协同作用。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中药组方原则及临床应用1. 讲解: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2.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组方,并分析其合理性。
3. 讨论:分析不同组方在临床治疗中的优缺点。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中药文化与传承1. 讲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
2. 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及事迹。
3. 讨论: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4.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中药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实践操作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组方、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中药学》2. 多媒体课件:中药基本概念、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及用法等。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
教学目的❤掌握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对应教材第12页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 5.《本草纲目》
公元 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 。李时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 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 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 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思考:为何称为“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 赵学敏。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 》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 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1892 图1100余副,方11000余首;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特色; 按自然属性分类;对世界医药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草纲目拾 遗》
《中华本草》
清代赵学敏
921 新增716种;补充、修订《本草纲目》;按自然属性分类
当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
34卷
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的传统医学成就;共34卷 (10册)
中药鉴定学占60分
A型题:24道(1分一道)
B型题:48道(0.5分一道)
X型题:12道(1分一道) ——共计60分
中药化学占40分
A型题:16道(1分一道)
B型题:32道(0.5分一道)
X型题:8道(1分一道) ——共计40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
执 业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
药 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64.3.5课程名称:中药药剂学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开课(二级)学院:中药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 5 分学时: 70 学时前期课程:中药炮制学、物理化学等授课对象:中药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s an important specialty subject for pharmacy students.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are as the following, a) to master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ar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common dosage form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modern pharmaceutics, c) to understand the progress of this subject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and the structure, feature, usage, and maintenance of some equipments.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一经别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二别络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三经筋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四皮部的循行与基本功能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述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 用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特点
一先天禀赋 二年龄因素 三性别差异 四饮食因素 五劳逸因素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 八治疗影响
一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脏腑的关系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饮食不节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一过劳 二过逸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一毒邪 二外伤 三诸虫 四药害 五医过 六先天因素
第二节病机
第一节发病
第三节疾病传变
一发病原理 二发病类型
一基本病机 二内生五邪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第一节经络学 说概述
2
第二节十二经 脉
3
第三节奇经八 脉
4 第四节经别、
别络、经筋、 皮部
5
第五节经络的 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中医学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二中医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取象比类 二司外揣内 三归纳演绎 四试探反证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第一节阴阳学 说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50201建议课时数:84学时适用专业:中药专业或中药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分:5学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及功能《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制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相关专业中药制剂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
该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同时注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实践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中医药产业,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其在中药制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产品生产、检验等工作,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基本技能,能胜任中药提取工、中药制剂检验工等相关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本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具有中药制剂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方面技能,为将来学生从事中药制剂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及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医药生产、药品营销企业以及医院中药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课程衔接见图1),针对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三大就业岗位群(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研发人员的助手岗位群、药学服务岗位群)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需要等等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并兼顾学生考取相关工种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了基本技能训练、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中药制剂生产等实践教学项目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
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学基础课程:包括《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这些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
中药学专业课程:如《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等,这些课程深入探讨了中药的来源、成分、炮制和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中药学提供了必要的医学背景知识。
其他课程:除了专业课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通识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如实验课、临床实习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的来说,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中药学、医学、生物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各个方面,为将来从事中药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1)
⑵患者一般情况:清晰、完整,与病历一致;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填写实足 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⑶每张处方限:一名患者用药;不得超过5种药品;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不得超过3 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
1.药学服务的含义(现代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药学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药学服务内涵 1.主要实施内容 2.具体工作范畴
用药咨询服务 1.患者咨询 2.医生、护士咨询
现代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的药品供应为中心阶段 2.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临床药学阶段 3.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
⑷药品类别:中药饮片单独开具处方;西药和中成药可分别开具处方,也可合开一张处方; 每一种药品另起一行。
⑸药品名称:使用规范的中英文名称;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使用代号。
⑹药品用量: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注明原因并 再次签名;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⑺药品用法: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不得使用“遵医嘱”、 “自用”等含糊字样。
⑥是否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3.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①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药效学的影响 ⑴作用增加或增加疗效 Ⅰ.作用不同的靶点、产生协同作用。 a.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联用,使细菌叶酸代谢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 b.硫酸阿托品联用解磷定或氯磷定,解除有机磷中毒的作用互补,还可减少阿托品用量和不 良反应。 c.甲氧氯普胺协同硫酸镁利胆作用。 d.甲氧氯普胺联用中枢抑制药,镇静作用强。 e.普萘洛尔协同美西律用于室性早搏和心动过速。 Ⅱ.保护药品免受破坏、增加疗效。 a.西司他丁为肾肽酶抑制剂,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被破坏。 b.克拉维酸钾、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增强。 c.苄丝肼或卡比多巴为外周脱羧酶抑制剂,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提高血药浓 度,使左旋多巴进入脑组织量增加、外周性不良反应降低。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医学价值,为学生日后从事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药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中药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药学的分类与特点2. 中药基础- 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 中药炮制与保存- 中药配方与制药工艺3. 中药材- 常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 中药材的采集、贮藏与加工-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4. 中药制剂- 中药煎剂与汤剂- 中药丸剂与丸剂的制备- 中药膏剂、散剂、颗粒剂的制作5.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理学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6. 中药配伍学- 中药相互作用与药物配伍- 中药的药物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配伍规律及其应用7. 中药临床应用-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禁忌症- 中药治疗常见病与慢性病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的预防保健作用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 熟悉中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药学中常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知识- 理解和熟悉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和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技能与能力- 能够进行中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 掌握中药的炮制、配伍和制剂制备技术- 具备基本的中药配方和中药制剂的制备能力3. 分析与综合- 能够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原则和慢性病治疗方法- 具备中药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应用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科学地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
-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中药材的鉴定、制剂制备和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中医临床实习,亲身体验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疗效。
中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材
中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材中药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材旨在为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高等数学教材,以帮助他们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并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中药学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1. 数列与级数1.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2 数列的极限与收敛性1.3 级数的定义与性质1.4 级数的敛散性与求和2. 函数与极限2.1 函数的概念与分类2.2 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2.3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2.4 导数与微分3. 求导与微分3.1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3.2 导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函数求导3.3 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3.4 微分与微分近似4. 微分中值定理与泰勒展开4.1 极值与最值4.2 罗尔中值定理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4.3 泰勒公式与泰勒展开4.4 应用实例分析5.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5.1 不定积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5.2 基本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5.3 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5.4 定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6. 微分方程6.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6.2 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6.3 高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6.4 线性常微分方程与特解的叠加原理7. 多元函数微积分7.1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7.2 隐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7.3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7.4 重积分与曲线曲面积分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8.2 二维随机变量与联合分布8.3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与参数估计8.4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9. 线性代数9.1 向量与矩阵的基本概念与运算9.2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秩9.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9.4 线性变换与线性空间本教材采用了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顺序,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必要的基础概念、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教材在内容上着重突出了中药学专业的实际应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触到数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天目
《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中药资源学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课程编码:01023011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2.5学分适用专业:中药学先修课程: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加工学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套大纲是为适应我校药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总结以前大纲编写质量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五”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的教学内容,遵循培养目标,适宜于四年制教学需要。
大纲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32学时,在使用时,特别强调与教材的配合。
本大纲内容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分别表示各章节中药资源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程度;并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出。
以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以满足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基础,突出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其内容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层面,既包括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也介绍了该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适应新世纪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中药资源的概念、萌芽、历史及形成发展,以及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及现状。
了解与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源,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第一节中药资源与中药资源学一、有关中药资源的概念二、中药资源的特性三、研究中药资源的意义四、中药资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要求第二节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一、中药资源学的萌芽及历史二、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三、中药资源学科的发展第三节国内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现状一、天然药物资源种类二、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三、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四、新的天然药物寻找研究第四节中药资源信息应用一、专业书籍二、中药资源相关的期刊杂志三、中药资源相关的网络资源重点:把握我国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外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历史及现状。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各专业及中西医结合、骨伤、针推专业七年制使用)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按照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定病种、辨不证候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要紧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把握望、闻、咨询、切四诊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及方法;把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差不多理论与知识;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和疾病的诊断、命名与分类的差不多知识;初步训练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差不多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有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有用性,又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精讲、略讲、自学相结合。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录象、诊断仪器、CAI课件、运算机软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提升和巩固教学成效。
临床示教与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差不多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一、把握“中医诊断学”、“四诊”、“辨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差不多概念。
把握中医诊断的差不多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差不多原理、要紧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学的进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地位。
二、中医诊断学的要紧内容:四诊、辨病、辨证和病案。
三、中医认识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疾病的差不多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和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药化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中药化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的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药基本化学知识,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分类;2. 熟悉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了解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3. 掌握分离鉴定中药成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分类1.1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和特点;1.2 中药常见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多糖、黄酮类、苷、酚酸类等;1.3 中药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2. 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2.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2 中药的常见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菌、抗氧化等;2.3 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2.4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及药效学研究。
3. 中药成分的分离鉴定技术3.1 中药成分的色谱分离技术,包括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3.2 中药成分的质谱分析技术,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与操作;3.3 中药成分的核磁共振技术,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3.4 中药成分的紫外可见光谱技术。
四、实验内容及要求1. 中药化学实验:包括中药成分的提取与分离、药效评价方法的实验操作;2. 中药分析实验:利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与鉴定实验。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与参与度:包括课堂积极性、讨论参与、实验室纪律等;2.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等;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中药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与掌握。
六、参考教材1. 《中药学教程》(王增荣、陈军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 《中药化学》(陈通明、孙静军、刘伯锐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中药化学与分析学》(王燮业、陈艳红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药学专业教师承担,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科研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课程教材目录汇总
制药营销系专业课程教材目录
中药专业课程教材
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专业主干课、素质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五类。
1、公共基础课程课程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出版
时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社
本书编
写组
20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教社
本书编
写组
2015
英语创新医学英语(第一册)上交社刘荣朝2011
体育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北邮社潘琼2014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科社黎建锋2014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自编2015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北理社郭秀兰2015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云人社李艳梅201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教育中言实社王明娟2015 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
2、专业基础课程课程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出版
时间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人卫社盖一锋2015
生理学生理学人卫社郭争鸣2015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人卫社吕文亮2015
基础化学基础化学河科技社李炳诗2011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人卫社谢庆娟2013
3、专业主干课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出版
时间中药学中药学人民卫生杨丽2015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人卫社郑小吉2014中药药理与运用中药药理与运用人卫社徐晓玉2014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人卫社胡志方2015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高教社郭巧生2014 方剂学中药方剂学人卫社李铁男2014
药学微生物药学微生物化工社刘春兰2011制剂技术与设备药物制剂设备人卫社邓才彬2014 中药鉴定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人卫张钦德2014 中药化学技术中药化学技术人卫李端2014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法规人卫社杨世明2015 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河科技社王麦成2011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人卫社刘波2014
4、素质拓展课程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出版
时间
2015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医药科技本书编
写组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化工社刘素梅2015 5、综合实践课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主编出版时
间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系部
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系部
中药学技能实训中药学技能实训系部中药药剂学技能实训中药药剂学技能实训系部中药炮制技能实训中药炮制技能实训系部
中药综合技能实训中药综合技能实训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