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计划免疫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教材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此内容的学习,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该节内容新概念(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兴趣,既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
同时,受社会环境影响(如禽流感),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增大,对自身健康内容比较感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描述免疫的功能,理解免疫的含义;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1、掌握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免疫功能。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五、教学难点: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理解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体和抗原的关系。
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指导学生预习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直观性强,信息量大。
最后,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研究者的心态,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2、教学重点分析及确定依据(1)、掌握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免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学生较容易感知。
免疫和计划免疫课比赛教案
免疫和计划免疫优质课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掌握计划免疫的原则、程序和常见疫苗;(3)能够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免疫和计划免疫的作用;(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计划免疫工作;(3)关爱他人,关注公共卫生事业。
二、教学内容1. 免疫的概念和特点(1)免疫的定义;(2)免疫的特点: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免疫的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
2. 计划免疫的原则和程序(1)计划免疫的定义;(2)计划免疫的原则:科学、安全、有效、经济;(3)计划免疫的程序:接种、观察、评估、调整。
3. 常见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1)疫苗的种类和作用;(2)常见疫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流感疫苗等;(3)接种注意事项:禁忌症、不良反应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计划免疫的原则、程序和常见疫苗;(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难点:(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机理;(2)计划免疫的程序和实施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免疫失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计划免疫的实施和注意事项;4. 互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3. 教具:免疫调节模型、疫苗注射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免疫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第一部分:免疫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讲解免疫的定义,分析免疫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的功能。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稿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稿一、说教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它处于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免疫学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主要围绕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免疫的机制以及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认识到计划免疫对于预防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1)作用与地位免疫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与计划免疫》这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免疫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风险。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免疫的概念与类型:介绍免疫的生物学意义,阐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2. 免疫机制: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抗原识别、免疫应答等基本过程。
3.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阐述计划免疫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计划免疫的现状。
4. 计划免疫的实施:介绍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疫苗种类和接种程序。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机制。
(2)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原则和接种程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免疫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免疫知识体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培养他们自觉参与计划免疫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免疫的概念、类型和机制。
(2)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接种程序。
2. 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计划免疫的实施策略,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在教学中,要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免疫与计划免疫说课稿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兴业县城隍一中吴晓燕一、教材分析1、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这个内容的前一节是传染病及其预防,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染病相关知识,是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究,这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新内容的学习,又为下一章节的用药与急救打下了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免疫的种类”和“计划免疫”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进行的主要是第一部分内容。
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将内容这样安排在单元的较前面是很好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能突出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人体抵抗疾病的三道防线○3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理解预防接种对提高人类免疫力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理解国家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②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难点:①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②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FLASH,各种卡片和绳子4、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比如被人熟知的甲流h1n1和几年前发生的非典。
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健康是比较关注的。
然而在八年级的学生多半是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
免疫与计划免疫的重要知识点
免疫与计划免疫的重要知识点《聊聊免疫与计划免疫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免疫与计划免疫的重要知识点。
这可是和咱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的哟!咱先说说免疫,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支小管闲事的“护卫队”。
它时刻警惕着,一旦有啥细菌、病毒之类的“小坏蛋”想攻进来,“护卫队”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这些“敌人”给赶跑咯!要是没有这支“护卫队”,那我们的身体可就成了“小坏蛋”们的狂欢之地啦,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呀!那计划免疫呢,这可就是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行动啦!医生们就像聪明的指挥官,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给我们安排接种各种疫苗。
你瞧,小时候我们都打过卡介苗、乙肝疫苗啥的吧,这就是计划免疫的一部分呢。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护卫队”来了一波超级大升级,让我们对特定的疾病有了更强的抵抗力。
我记得我小时候去打疫苗,每次都特别紧张,生怕那针头扎下来会很疼。
但每次打完疫苗后,就感觉自己好像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心里就踏实多啦。
那会儿还会和小伙伴们比谁的预防针疤更明显呢,哈哈,现在想想还挺幼稚的。
不得不说,计划免疫真的是太重要啦!就像给我们的健康加上了一道坚固的保险锁。
它不仅保护了我们自己,也间接保护了身边的人。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打疫苗麻烦呀,或者担心有啥副作用。
其实呀,比起那些可能染上疾病的风险,这点小小的麻烦算啥呢!而且,医生们也都很专业的啦,他们会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总之呢,免疫和计划免疫可真是我们健康的好伙伴。
我们要好好感谢身体里那支努力工作的“护卫队”,也要乖乖听医生的话,按时去打疫苗。
让我们一起和疾病说拜拜,健康快乐地生活吧!咋样,大家是不是对免疫和计划免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3.实验教学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4.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是: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小组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互动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如生活中的免疫现象、免疫疾病的案例等,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一些互动性的实验或活动,如模拟免疫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 PPT演示:利用PPT演示文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作用以及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源:播放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视频,如免疫反应的动画、疫苗的制作和应用等,让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免疫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细胞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PPT演示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视频资源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免疫过程;实验器材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3.掌握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计划免疫的程序和实施。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免疫系统吗?它有什么作用?2.你听说过计划免疫吗?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二、知识探究(25分钟)1.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或其他参考资料,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学生可用思维导图或笔记整理出关键信息,并与全班分享。
2.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包括:(1)计划免疫是一种预防性的免疫方法,通过提前注射疫苗来激活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辨识和抵御相应的病原体。
(2)计划免疫的原理是通过疫苗引发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便在将来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迅速作出应对。
三、拓展延伸(25分钟)1.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计划免疫方法和程序,包括:(1)疫苗接种:疫苗是一种含有病原体抗原的溶液,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予,常见疫苗包括破伤风、百日咳、麻疹等。
(2)免疫程序: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年龄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如婴儿时期注射破伤风疫苗、麻疹疫苗等。
2.计划免疫的效果评估(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评估计划免疫的效果。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免疫覆盖率:检查已接种疫苗的人数和比例,以评估免疫覆盖率。
(2)疫苗效力:通过监测免疫有无产生抗体,来评估疫苗的效力。
(3)疫苗安全性:了解疫苗接种后是否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计划免疫的优点和局限是什么?(2)你认为计划免疫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知识检测(10分钟)教师出示一份简答题试卷,要求学生回答免疫相关的问题,如免疫系统的功能、计划免疫的原理等。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尊敬的教师/读者:免疫学是医学领域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免疫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知识,本文将围绕免疫与计划免疫展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2. 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发育与调节等方面的知识;3. 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以及其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4. 了解计划免疫所涉及的常见疫苗种类及其免疫程序。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免疫学基础知识a. 免疫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c. 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类型2. 免疫系统的功能、发育与调节a. 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b. 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器官c.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和失调导致的疾病3. 计划免疫的原理与实践a. 计划免疫的定义与意义b. 常见计划免疫的疫苗种类及其原理c. 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与策略三、教学方法及手段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演示和讲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框架。
2. 图示展示:通过演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类型等,利用图片、动画、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呈现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思路的交流与碰撞,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视频案例分析:运用真实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疫苗接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加深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和理解。
四、评价方式及效果分析为了评价学生对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对问题的准确回答等。
2. 作业评定:布置免疫学相关的作业,包括填空题、综合题等,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引言免疫与计划免疫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人类免受疾病的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教学的课程计划。
本教学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发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3. 熟悉常见的疫苗类型及其免疫效果;4. 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以及对公共卫生的积极影响;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维护个人免疫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免疫的定义和免疫系统的分类;b.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c. 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机制。
2. 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a. 计划免疫的定义和目的;b. 计划免疫的原理和基本流程;c. 计划免疫的组织和实施。
3. 常见的疫苗类型及其免疫效果a. 灭活疫苗和活减疫苗的区别;b. 常见疫苗的种类和用途;c.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副反应。
4.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及对公共卫生的积极影响a. 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 计划免疫对公共卫生的积极影响。
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维护个人免疫健康的意识a. 卫生习惯的培养和维护;b. 个人免疫健康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授课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疫苗接种操作和免疫应答模拟实验等,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免疫的理解。
3.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整体上进行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观看教学视频指导学生观看与免疫和计划免疫相关的教学视频,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对特定实践操作进行示范和指导。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免疫的定义及作用;(2)理解疫苗的定义及作用;(3)了解计划免疫所涉及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4)能够合理计划免疫;(5)能够正确判断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免疫的必要性;(3)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关于计划免疫的信息,并进行讨论;(4)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免疫和计划免疫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2)强调免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免疫的认识和态度;(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计划免疫,做出正确决策。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免疫?(1)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的定义;(2)讲解免疫的概念及作用;(3)以例子说明免疫的重要性。
2.什么是疫苗?(1)引导学生思考疫苗的定义;(2)讲解疫苗的概念及作用;(3)通过观察图片,学生猜测不同疫苗的功能和作用。
3.什么是计划免疫?(1)引导学生思考计划免疫的定义;(2)讲解计划免疫的目的及意义。
4.哪些疫苗需要接种?(1)引导学生思考计划免疫所涉及的疫苗种类;(2)分组进行讨论,收集关于计划免疫的信息;(3)展示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
5.什么时候接种疫苗?(1)讲解计划免疫的接种时间;(2)观察图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时间的排序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学生回答“什么是免疫”和“什么是疫苗”的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的作用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探究(20分钟)(1)学生观察图片,猜测不同疫苗的功能和作用;(2)教师讲解疫苗的定义及作用。
3.讲解(20分钟)(1)教师讲解计划免疫的定义及其目的意义;(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收集关于计划免疫的信息,并进行讨论。
4.练习(15分钟)(1)观察图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时间的排序活动;(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优质教学设计教案(集体备课)
2023年4月27日编辑整理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知识回顾:教师提问: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什么是病原体?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哪些?学生回答师:大家知道器官移植吗?生:知道。
师: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生:会出现排斥反应。
师: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师: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79页、第80页、第81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时间5分钟。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P80图8-5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生:看图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1.2 免疫和计划免疫 课件(共55张PPT)
8.人体三道防线的比较
人体的防线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或杀死病原 体、清扫异物
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 免疫
体液中的杀菌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
第二道防线 质和吞噬细胞 病菌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胸腺、
淋巴结和脾等) 和免疫细胞(淋 巴细胞)
产生抗体,清除 抗原或使病原体 失去致病性
例题
2.(山东日照中考)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 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C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
解析: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
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 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 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 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 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 增多,A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 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 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 特异性免疫, 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 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 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 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 清除。一般来说,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代表了免疫力的强弱, 俗称抵抗力。例如,当水痘流行时,小时候出过水痘,或 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出过水 痘且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往往患病。 注意:抗原除了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 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 细胞、细胞组织等物质。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教案标题: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3. 了解常见的计划免疫疫苗及其作用。
4. 培养学生正确的免疫观念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3. 常见的计划免疫疫苗及其作用。
4. 免疫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免疫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感染疾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免疫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例如免疫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等。
- 介绍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即通过接种疫苗提前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预防某些特定疾病的发生。
3. 疫苗介绍(15分钟)- 列举常见的计划免疫疫苗,如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等。
- 详细介绍每种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以及相关的疾病预防效果。
4. 免疫观念培养(10分钟)- 强调免疫的重要性,以及计划免疫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提醒学生正确对待疫苗,不信谣传谣,相信科学。
5. 活动与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免疫的优势和挑战。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免疫观念。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计划免疫,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感染疾病的案例。
2. 计划免疫疫苗的相关资料和介绍。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2. 讨论质量评估:评估学生对计划免疫优势和挑战的讨论质量。
3. 总结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和理解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了解更多关于计划免疫的信息。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第一章:免疫的基本概念1.1 免疫的定义:免疫是指生物体对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袭的一种防御机制。
1.2 免疫的类型: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3 免疫器官和细胞:介绍免疫器官(如脾脏、淋巴结、骨髓等)和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功能。
第二章:疫苗和计划免疫2.1 疫苗的定义和作用:疫苗是一种含有弱化或死亡的病原体,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2.2 计划免疫的含义:根据人群的免疫需求和病原体的流行情况,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疫苗,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2.3 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表:介绍常见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表,如婴儿免疫程序、儿童免疫程序等。
第三章: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方法3.1 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是指含有活但弱化的病原体,死疫苗是指含有死亡的病原体。
3.2 疫苗接种方法:介绍常见的疫苗接种方法,如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等。
3.3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介绍疫苗接种时的注意事项,如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接种后的反应等。
第四章:计划免疫的实施和监测4.1 计划免疫的实施:介绍计划免疫的实施步骤,如疫苗的选择、接种对象的确定、疫苗接种等。
4.2 免疫监测:介绍免疫监测的方法和指标,如抗体水平检测、病原体检测等。
4.3 免疫效果评估:介绍免疫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如疫苗的保护率、免疫持续时间等。
第五章:计划免疫的意义和挑战5.1 计划免疫的意义: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5.2 计划免疫的挑战:疫苗的可及性、接种率的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等问题。
5.3 应对挑战的策略:加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苗接种管理等。
第六章:疫苗的副作用和处理6.1 疫苗的常见副作用:介绍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皮疹等。
6.2 疫苗副作用的处理:提供处理疫苗副作用的方法和建议,如休息、饮水、使用退热药等。
6.3 严重副作用的识别和处理:介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并提供相应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免疫是人体应对外界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并保持健康。
计划免疫则是通过疫苗接种来提前准备我们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有效地对抗特定的病原体。
计划免疫教案旨在教导人们关于计划免疫的基本知识,包括接种的原理、适合接种的对象和接种时间、接种的常见疫苗种类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计划免疫是如何工作的。
疫苗是一种含有减弱或灭活病原体的制剂,当它们被注射到人体内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被刺激产生抗体来对抗这些病原体。
这样,当我们真的遇到这种病原体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对其产生了免疫力,能够更快地有效地应对疾病。
讨论一下哪些人适合接种疫苗以及接种的时间。
一般来说,年幼的婴儿和幼儿是最需要计划免疫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除了儿童外,一些成年人也可能需要接种疫苗,特别是那些高风险职业或疾病易感人群。
至于接种的时间,通常根据不同的疫苗,会有特定的接种时间表,需要严格遵循。
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计划免疫疫苗。
儿童常见的包括百日咳、麻疹、流脑等疫苗;成年人可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具体的接种疫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议来确定。
总结来说,计划免疫是保护我们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掌握计划免疫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疾病的威胁。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计划免疫是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计划免疫与免疫知识点
生物计划免疫与免疫知识点一、计划免疫。
1. 概念。
-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例如,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常规接种,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这六种传染病。
2. 疫苗类型。
- 减毒活疫苗:- 原理: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的活疫苗。
例如,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增强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 优点: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免疫效果好,一般只需接种一次,用量较小。
- 缺点:不易保存,在外界环境中易失活,并且有恢复毒力的潜在危险,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引起严重反应。
- 灭活疫苗:- 原理: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灭活,丧失毒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
如百白破疫苗中的百日咳疫苗就是灭活疫苗。
- 优点:安全,不存在恢复毒力的危险,易于保存,有效期长。
- 缺点:一般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且免疫效果维持时间较短。
- 类毒素:- 原理:将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制成。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但保留免疫原性。
例如,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 作用:接种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相应的外毒素,从而预防白喉和破伤风等疾病。
3. 计划免疫的意义。
-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因传染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广泛接种,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大大降低,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范文
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范文免疫与计划免疫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三道防线。
(重难点)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重难点)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学习过程: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出现过敏现象,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匹配”器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5-8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人们的生活环境中虽然有大量的病原体,但有的人却没有生病,原因是人体有_______功能。
3、了解抗体、抗原的概念然后指出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成分,从而和进入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细胞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的发生规矩,将各种安全有效的`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已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6、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和破伤风这三种传染病。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找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7、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具有________和_ _____________作用,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8、第二道防线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分别有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 __作用。
9、第三道防线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其作用分别是_____ _____和_________ __。
10、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因为对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又称为)。
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通常只对或有免疫作用,因此叫(又称为)。
11、大家来谈一谈免疫都有哪些功能?(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结合本节知识想想是为什么?12、人们成常说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为什么?13、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不会再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14、为什么有些人在出过鱼虾后会出现过敏,过敏反应的出现是表示你的免疫能力下降了吗?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病原体——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 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
的人。
HIV病毒的危害性在哪里?
它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 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 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艾滋病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 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 也可以通过输入含 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 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想一想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护着 我们,使我们即便生活在充满各 咱病毒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健康, 使我们对病毒具有免疫力。
那么,免疫是什么意思?免 疫又具有哪些功能呢?我们接着 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与计划免疫、艾滋病
作 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检测目标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
A.唾液或胃液中溶菌酶杀灭病菌 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结合特定的抗原 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检测目标
4.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 )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 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 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标导学三:艾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描述免疫的功能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人体的一些现象。
情感目标: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难点:1、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演示、启发式教法、举例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与讨论,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自身他人打预防针的情况,预防接种。
2、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言: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内容的教学,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为顺利地进入本节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附:问题;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却不容易生病,这是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1、以一张幻灯片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出重点――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展示学习目标(附:幻灯片内容)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重点)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重难点)
3、描述人体免疫的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概念和意义。
附:幻灯片内容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人类生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1)用幻灯片分析资料,导入第一道防线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①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
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②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③因为涂在清洁皮肤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④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通过FLASH动画演示第一道防线
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分析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病菌)的作用。
学以致用:为何皮肤有伤口时比较容易感染?
(3)通过FLASH动画演示第二道防线
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分析出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很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4)利用第二道防线知识,分析资料――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①当病菌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的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②病菌在什么情况下会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里分布有吞噬细胞?
③当人体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④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⑤学以致用:“为何当人体口腔内有少许的伤口一般不会感染”和“为何当人体内有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显著增多?”
2、小结以上内容:师生共同概括出本节重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①思考:上述两道防线有什么特点?
②人人生来就有,它们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
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3、讲述第三道防线的知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抗原、抗体
(1)问题引入: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7—P78第一、二自然的内容。
(3)师生共同分析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4)教师展示:胸腺、淋巴结、脾脏、淋巴细胞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
(5)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抗原、抗体的关系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
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一定
..的抗体能
与一定
..的抗原结合,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经清除。
(6)师生共同分析出第三道防线的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7)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资料――接种水痘疫苗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①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
②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4、小结以上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特异性免疫概念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①思考: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②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某一异物)起作用,因此叫特
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学以致用:我们儿时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某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当“流感”发生时,该疫苗有效吗?
5、自读提示方式引出――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功能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1)什么叫免疫?
(2)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的情况下健康生活?
(3)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如何解决的?
(4)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功能的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的功能
附:幻灯片依次出现以下内容
(1)抵抗病源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保护)
(2)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解析:免疫的功能并不都是对人体有利的,比如:当防御功能过高时会产生过敏反应,而过低时又会患免疫缺陷综合症如艾滋病;当自我稳定功能过高时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当免疫功能过高时易出现器官移植的排斥现象,而过低时易产生肿瘤。
学以致用:为何不是任意一个肾脏都可以移植到需要换肾的患者身上?为何有的人不能吃海鲜或春天百花齐放时不宜在花久留?
6、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打预防针事例来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幻灯片展示“预防接种卡和免疫程序卡式”,课本插图,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三)小结:归纳本节的内容――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理顺思路。
(四)反馈练习
1、某人与甲肝患者接触过,但他并没有患甲肝,为什么?
2、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在我国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接种卡介苗来预防结核病。
你知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卡介苗和婴儿体内相应产生的物质分别称什么?
3、若某人口服“糖丸”后,此地流行流行性腮腺炎,此儿童是否不患此病?请你说出原因。
4、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健康的皮肤,而不用他人的皮肤,这是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 抗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
的特殊蛋白质。
•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淋巴细胞
病
原体
抗体
(抗原)刺激
产生
结合
吞噬细胞
促进
(二)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三)免疫的功能
免
疫的功能防御保护
免疫监视
自我稳定过高-过敏反应
过低-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过高-类风湿关节炎
过高-排斥(器官移植)
过低-肿瘤
过低-
(四)计划免疫
1、定义:课本P79
2、意义:课本P80
七、教学反思:
本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涉及的内容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历求上课时语言生动、有趣、活泼,尽量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更理性的高度。
本节内容我采用有趣漫画吸引学生,并通过动画变抽象为具体化,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从学生经历的病例中分析比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通过身边的病例分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情感价值观。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学生思考的空间过少,讲得有点多,学生练得不够,时间分配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