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高一上学期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3专题《六国论》练习(1) Word版无答案.doc
六国论反馈练习1一、基础知识1、一、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dài)尽暴.(bào)霜露B.弊在赂.(lù)秦为.(wèi)国者C.思厥.(jué)先祖父胜负之数.(shù)D.洎.(jì)牧以谗诛燕.赵之君 yàn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shù命运)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à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借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ué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可谓智力..孤危()()④思厥先祖父..()()⑤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4、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翻译句子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趋于亡。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达标练习 苏教版必修2
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见之鲜数存亡之理数则胜负之)2()1(, B ⎪⎩⎪⎨⎧••秦之欲无厌暴以有尺寸之地斩荆棘霜露暴)2()1(,, C ⎪⎩⎪⎨⎧••丧不赂者以赂者率赂秦耶丧六国互)2()1(, D ⎪⎩⎪⎨⎧••时而献焉之食谨之不得下咽也食则吾恐秦人,)2()1( 解析:A 项,①读“shù”,②读“shuò”;B 项,①读“pù”,②读“bào”;C 项,①②都读“sànɡ”;D 项,①读“shí”,②读“s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解析:A 项“暴”通“曝”;C 项“厌”通“餍”;D 项“当”通“倘”。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解析:速:招致。
答案:C4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齐人勿附于.秦 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 吾祖死于.是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题干和D 项的“于”都表示比较,译为“比”。
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1六国论练习卷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1六国论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患:祸害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毛病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等到3.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清清楚楚终继五国迁.灭迁:迁移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6.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7.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shù运数),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ā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六国论校本作业+.doc
六国论校本作业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为.国者(wèi)D.如弃草芥.(jiè)洎.牧以谗诛(z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终继五国迁.灭迁:变更,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孤危..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⑤至于颠覆..百倍..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练习册:专题3 六国论 .doc
六国论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赂.秦(lù) 薪.不尽(xīn)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繁(mí)B .草芥.(jiè) 暴.霜露(pù)率.赂秦耶(shuài) 小则获邑.(yè)C .互丧.(sàng) 斩荆.棘(jīn)革灭殆.尽(dài) 侵之愈.急(yù)D .邯郸.(dān) 以谗诛.(zhū)日削.月割(xiāo) 胜负之数.(sh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然后得.一夕安寝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至丹以.荆卿为计D.⎩⎪⎨⎪⎧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③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②⑥D .③④⑤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表转折的两项是(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5.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国论》的“论”是指一种议论性的文体,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进言献策的文章,也是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取士的项目之一的文章体式。
B. 《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借论六国破灭之史实,为当时统治者进言献策。
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一、金四训练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òng) 绯.闻(fěi) 炒鱿.鱼(yóu) 张牙舞爪.(zhǎo)B.谄.媚(xiàn) 箴.言(zhēn) 卡.脖子(qiǎ) 强.颜欢笑(qiǎng)C.悭.吝(qiān) 戕.害(qiāng) 阑.尾炎(lán) 掎.角之势(jǐ)D.蹊.跷(qī) 颔.首(hàn) 酋.长国(qiú) 奴颜婢.膝(bèi)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遇、资助补助,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B.黄仙洞可谓是百洞中的一朵奇葩,每当她出此刻我的经历中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她那历经沧桑的古老面容,和那巧夺天工的俏丽身影。
C.一个人是不是成功往往与行事风格有关:做好每一件分内事,在为人的考卷上才算得上合格,不拘末节,最终会致使七处冒火八处冒烟。
D.信誉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誉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利平安。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利用适当的一句是………………………( )A.香港立法会就有关日本入口食物的平安问题、对日本福岛县核电厂辐射泄漏的应付方法,和前赴日本的。
香港旅客的人身平安事宜等向政府提出了紧急咨询..,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B.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说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
作为重点予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计划呼之欲出....,D.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付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那么能够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后人之鉴 六国论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一、语言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当与秦相较解析: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其实..不赂而胜之..⑤而犹有可以..百倍②思厥先祖父..得一夕安寝④至于颠覆..③然后之势⑥可谓智力....孤危⑦至于..颠覆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⑥C.③④⑦⑧D.①⑤⑦⑧解析: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D.李牧连却.之解析: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D A项,速:招致;B项,再: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洎牧以.谗诛A.不赂者以.赂者丧B.以.有尺寸之地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苟以.天下之大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专题三 六国论 第1课时 .doc
文本10 六国论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字注音(1)赂.秦( ) (2)削.割( ) (3)暴.霜露( ) (4)荆棘.( ) (5)草芥.( ) (6)洎.( ) (7)厥.( ) 2.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于..颠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利: 斯用兵.之效也: 而秦兵.又至已:(2)暴⎩⎪⎨⎪⎧ 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3)理⎩⎪⎨⎪⎧ 理.故宜然: 存亡之理.:(4)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5)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义.不赂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能独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始速.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语积累(1)披荆斩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图文感知。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最新同步教案5
语文必修二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六国论》最新同步教案5教学目标: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并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背诵课文,领悟借古讽今、对比论证等写法。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过程及方法,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疏通课文,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理解典型的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熟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抽学生读一读课文,听一听他们对重点词语读音的掌握,听一听学生断句的对错以及情感的把握。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自行疏通课文意思。
特别要重视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和较难语句的理解或翻译。
三、学生自主达标。
四、达标检测。
1、结合练习册“基础自主落实”,自主检测学习情况。
要求:自我检测,将练习册各知识点罗列中的答案用手遮住,看自己能不能说准,然后对照答案看自己理解掌握有无偏差。
也可以同桌结对,一问一答。
2、疑难交流。
就自己学习、检测的情况质疑,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3、完成练习册“基础巩固”部分。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体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清晰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2、比较学习本文和《过秦论》在内容及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课前诊断。
1、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论证思路及方法。
教师点拨: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句话概括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段: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高中语文六国论课后练习 苏教版 必修2 试题
六国论课后练习【思维体操】美国芝加哥有家银行,这家银行有个小伙计,这天晚上,小伙计奉命送一笔钱到一家商店去。
行至一条偏僻的小巷时,突然从黑暗处闪出一个强盗,这强盗握着手枪,将他拦住,要他交出身上所有的钱。
小伙计战战兢兢地哀求道:“好汉饶命,我情愿把这些钱全部给你,不过为了让我回去向老板有个交代,还请你帮我个忙棗请您在我的帽子上、提包上、鞋了上、大衣上、手套上……多打几个枪眼,只要能证实我遭到过抢劫就可以了。
不然,老板不会相信我约 U”这强盗遵照他的要求,对着提包、鞋子、大衣……乒乒乒连开六枪。
然后喝令小伙计把钱交出来。
你能猜出之后发生了什么了吗 ?提示:这时,小伙计昂着头,毫不在乎地说:“对不起,既然你枪膛里六发子弹已经打完,我劝你还是乖乖地跟我去自首吧 ! ”说罢,押着强盗,寻找警察去了。
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读苏辙《六国论》 ( 节选 ) ,回答问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尝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发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成,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1 . 解释词语山西冲咎蔽2 . 这里“山东之诸侯”是指什么 ?3 . 本文着重从哪一个字的角度立论的,写出这个字来。
提示:1 . 山区:山以西;冲:要冲,军事要害;咎:怪罪蔽:遮挡,隐蔽;2 . 齐楚燕赵四个诸侯国;3 . 势。
【动脑动手】阅读文段,回答1——4题呜呼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 以事 ( 侍奉 )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 并 ( 并且 ) 力西向C . 苟 ( 如果 ) 以天下之大D . 是 ( 这 ) 又在六国下矣2 .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的“月”不同的一句是 ( )例句:日削月割A . 族庖月更刀B . 皆不可限以时月C .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 . 下列句子,“以”的用法与例句的“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 .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B . 樊哙侧其盾以撞C .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D . 将挟兵力以行大事4 . 说说引文中的第二段文字是怎样进行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1 . B 2 . B 3 . C4 . 这段文字用对比论证法进行论证: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宋王朝与契丹、西夏的关系作对比,从爵位的高下,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面作对比,说明宋王朝如同六国一样被吞灭,其治国的胆量及方略就远在六国之下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优质练习:专题3+六国论+Word版含答案.docx
六国论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举以予人举拿B.此言得之得获得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起初C.至丹以荆卿为计为作为后秦击赵者再再再一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以前假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食食物项,得:得宜,适当,说得对。
C项,再:两次。
D项,食:吃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C.赂秦而力亏二败而三胜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B项,介词,跟、同/介词,比。
C项,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D项,与“所”连用,表被动/动词,治理。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C.并力西.向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项,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可谓智力..孤危D.思厥先祖父..项,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C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D项,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5.下列句子中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斯用兵之效也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阿房宫赋》达标训练 苏教版必修2
筑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解析:A项,①shù,②shuò;B项,①pù,②bào;C项,①②都读“sànɡ”;D 项,①shí,②s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解析:A项,“暴”通“曝”;C项,“厌”通“餍”;D项,“当”通“倘”。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患:祸害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毛病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等到解析:C项,速:招致。
答案:C4.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写文末的一段文字?解析:第5段的结论得出后,为什么还要写第6段的文字?这就要求考虑到作者写作的目的。
作者认为,六国弱于秦,但如能坚持用兵,尚且还有取胜的可能,而以北宋之大,如果一味屈辱苟安,无异于置己于六国之下,极为可耻。
所以这最后一段旨在说明屈辱求和势在必亡,用兵抗争犹可幸存,以使北宋统治者作出抉择。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赂秦,末段揭示写作目的,即说明屈辱求和势在必亡,用兵抗争犹可幸存,以使北宋统治者作出抉择。
5.《阿房宫赋》一文,作者在描写阿房宫时,为什么要极尽渲染之能事?解析:作者描写阿房宫,采用铺排、比喻等手法,极力描写其豪华富丽,将矛头指向了秦朝统治者,自然引出下文的议论,揭示了写作主旨。
参考答案: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阿房宫越富丽堂皇,美女珍宝越应有尽有,就越能表现秦统治者奢侈腐化,就越能揭示秦亡的原因。
综合·应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02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六国论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一、根底稳固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解析B项,得:得宜,适当,说得对。
C项,再:两次。
D项,食:吃饭。
答案A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B.C.D.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构造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B项,介词,跟、同/介词,比。
C项,连词,表结果,因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D项,与“所〞连用,表被动/动词,治理。
答案A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西.向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B、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A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颠覆..,理固宜然故事..智力..孤危祖父..项,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C 项,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历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D项,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5.以下句子中与“洎牧以谗诛〞句式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3)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非:不是。
而:就要。
(2)事:侍奉。
犹:好似。
(3)当:如果。
量:判定。
(4)苟:如果。
以:凭着。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得法,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要削弱,这就是亡国的原因。
(2)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好似抱着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不会熄灭。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课后题习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课后训练一、基础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与“赵尝五战于秦”一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B.斯用兵之效也C.其势弱于秦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二、文言文阅读(201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6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一、基础验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B.②⑦C.⑥⑧ D.⑤⑨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 、________ 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
夹河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六国论》(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六国论》(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六国论》(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六国论》(一)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六国论》。
(苏教版)必修二课堂作业:第3专题《六国论》【1】(含答案)
《六国论》课堂作业(一)一、基础验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④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B.②⑦C.⑥⑧D.⑤⑨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 、________ 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一、基础验收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
繁
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
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
B.②⑦
C.⑥
⑧ D.⑤⑨
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 、________ 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两个分论点是:一
________ ;二________ 。
9.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_______ 。
二、能力平台
(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后秦击赵者再.()②当.与秦相较()③洎.牧以谗诛()④终
继五国迁灭
..()
11.选出与“义不赂秦”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并力西向B.日削月割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第二册第三专题
课堂作业参考答案
Z40832 9F80 龀40385 9DC1 鷁36367 8E0F 踏 v23780 5CE4 峤?27521 6B81 殁22525 57FD 埽/<28330 6EAA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