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违宪审查制度
谈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谈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潘家锋)一、违宪审查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违宪审查,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合宪进行审查,并对其是否违宪作出裁决的活动。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所必需的。
衡量法治的最终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宪法是否约束国家机关的抽象行为,看这个国家有没有建立起一套监督国家机关使其不能违宪的制度。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监督制度的确立与否、完善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现了法治的试金石。
法治的最高级形式是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是法治的基石和核心。
二、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第62条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但是,在违宪审查的程序方面,宪法完全没有作出规定,一直到《立法法》才有了一些程序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90条规定了提出违宪审查要求的机关,即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了提出违宪审查建议的主体,即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
第91条规定了违宪审查的原则性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摘要:为了使宪法从名义宪法成为规范宪法,建立和完善宪法保障制度,尤其是违宪审查制度是必不可少。
本文对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含义及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违宪审查;现状中图分类号:df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01-03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对国家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作出基本的规定。
但一部制定良好的宪法如果不能实施或不能有效的实施,那它就不可能达到控制、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效果,只会是“名义宪法”。
违宪审查制度则是保障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维持宪法最高法地位并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制度。
一、违宪审查制度的概述(一)违宪审查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从宪法学理论上看,违宪审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违宪审查是指对一切行为或者法律规范是否合宪进行的审查活动。
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依据宪法进行的违宪审查。
狭义的违宪审查一般仅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司法审判机关在审议宪法争议的过程中,对宪法争议所涉及的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或者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否合宪所作出的专门性审查。
[1]它是监督宪法实施,防止宪法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具体由以下几个构成要件:1、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宪法做为国家的最高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能够以宪法为基准判定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违宪的机关,必须是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的专门机关。
只有具有宪法赋予的权力,才能承担保护宪法的资格和能力。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也都明确规定了违宪审查机关及其权力,如法国,但也有例外,美国的宪法并未规定违宪审查机关,而是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将违宪审查权自己赋予自己。
2、范围是立法和国家机关的行为。
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包括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的行为等。
3、标准是以是否符合宪法的要求即是否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精髓;是否违背立宪的目的;是否符合宪法条文的规定。
中国特色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
中国特色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实施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和法制的标尺,建立和实施违宪审查制度旨在加快国家民主法制进程、实现依法治国。
所谓违宪审查制度,又称宪法监督制度,是指由专门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审查并裁决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并对违宪行为予以制裁的制度。
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环境下,我国亟需完善符合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
一、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立法历程回顾一般认为,违宪审查制度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建设因特殊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起步较晚,目前还不够健全。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设是从宪法监督、解释开始的,它萌芽于民主革命时期。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就曾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监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各种法令及决议之实施。
这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设的开始。
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作出的同宪法、法律和法令相抵触的决议和命令,有权改变或者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
这些规定虽然只是原则性的,但已初步勾画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构架。
1982年《宪法》大致确立了我国违宪审查的范围。
其第62条第(二)项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第67条第(一)、(七)、(八)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1999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的确定,大大加快了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创设进程。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创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关于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关于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摘要。
违宪审查制度就是监督宪法实施的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我国也有违宪审查机制,但违宪审查制度不太不健全,违宪审查的对象及范围具有片面性,违宪审查主体不特定不明确,程序复杂缺乏保障,实用性不强。
应借鉴外国的违宪审查模式,尽早建立切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
关键词:宪法违宪审查审查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应当依宪办事。
不重视宪法的作用,就会丢失立国的根本,不树立宪法的权威,就难以树立法律的权威,要树立宪法的权威和最高性,则不仅要求宪法要有完善的规定,更需要有效的保障实施的措施。
违宪审查制度就是监督宪法实施的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所谓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处理。
违宪审查制度,从形式上看,是通过对特定事项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对违宪行为予以纠正和制裁,保证宪法的正确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就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来说,是通过对违宪行为的审查和处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证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符合宪法的精神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活动准则。
违宪审查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违宪行为进行审查并予以纠正的机制,确保宪法得到遵守和执行。
一、目前我国违宪审查机制及不足中国也有违宪审查机制。
从我国现行宪法(67条)和《立法法》(88条)的规定来看,都相应地规定了不完全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的违宪审查从模式上说,是由立法机关进行审查;从审查方式上说,是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兼而有之。
但纵观各国违宪审查现状和我国违宪审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不太不健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违宪审查的对象及范围具有片面性。
对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和对各种抽象行政行为未规定相应的违宪审查制度,对违宪审查只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各级政府的违宪审查权限,但对全国人大立法违宪审查问题却只字未提,这种对人大不会犯错误的绝对信任,以及认为人大在事实上完全能够代表民意的推定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关于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摘要:必要性及其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在宪政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已达一致,毋庸赘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宪法在维护政治稳定和法制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使得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实践中无法真正得到实施。
这样一来违宪审查制度就成了空中楼阁。
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
关键词:违宪;审查制度;宪法委员会一、违宪审查的基本理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在法治社会中,公民当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令,然而,要求公民遵守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令,首先需要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令本身是正义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因此法律、法规和政令就有可能出错,有可能不公正。
一个健全的法律秩序,显然应当设计一种自我纠错机制,对于法律、法规和政令发现其与宪法有违背之处时予以纠正,这就是违宪审查制度。
在我国法学界,学者们认为违宪审查制度就是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违宪事件作出裁决并加以纠正的一项宪法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根据宪法的规定或者根据宪法惯例,由指定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合宪性审查并作出是否违宪的裁决的制度。
违宪审查是指为保障宪法实施,由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加以纠正或制裁的专门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要点:第一,违宪审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第二,违宪审查主体是具有违宪审查权的特定国家机关;第三,违宪审查客体是执行或适用宪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第四,违宪审查的内容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或活动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包括审查各类法律法规以及特定个人所实施的行为的合宪性,裁决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选举争议,公民宪法权利案件等。
浅析我国违宪审查现状及制度完善建议
浅析我国违宪审查现状及制度完善建议文紫漠吉首大学法管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权威代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我国宪法先后修订了五次。
为了维护根本法的权威地位,违宪审查实属必要,相关问题也将随之呈现,但由于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使得违宪审查在我国的宪法实施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运用与诠释。
因此,本文将从我国违宪审查的现状并结合国外在该方面较为突出的一些国家的违宪审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思考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为维护我国宪法权威增添一份力量。
关键词:违宪审查;审查制度;模式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3-0204-02作者简介:文紫漠(1996-),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法律(非法学)专业。
一、我国宪法中违宪审查的现状根据中国的宪法和法律,所有个人、机构和团体都应该以宪法为准,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由此可见,我国的违宪的审查对象并未涵盖法律以及军事法规与规章。
此外,我国所采用的审查方式主要是当前国际通用的“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两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各级地方制定的相关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的生效需要经报人大常委会审批或备案以及对其他文件的改变和撤销权等两个方面。
在审查模式上,由于我国实际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因而我国的违宪审查模式属于由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二、国外违宪审查的现状美国的普通法院审查模式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启动特定的案件的审查来对所涉及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违宪审查,法院有权拒绝适用违反宪法的法律。
[1]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既维护了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又维护了司法的独立性,但其适用过程中对于违宪的判断主要基于几位法官的评判。
浅论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一
和规范性 。而且 , 现行 宪法 第 7 0条 和第 7 条还规定 j全 国 1 , 人大各专 门委员 会和特定问题 的调查委员会 , 协助全 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 宪法实施 的职能 。另外 , 行政机关和地 方权力机关也可以成为违宪审查主体。 4 立逐级 审查 的违 宪审查体系 。现行宪法规定 : 1全 . 建 () 国人 大有权 改变 或者撤 销 全 国人 大 常委会 不适 当的决 定 ; ( ) 国人大 常委会有权 撤销 国务院制定 的同宪法 、 2全 法律 相 抵 触的行政 法规 、 决定和命 令 , 权撤 销省 、 有 自治 区 、 直辖 市
以上地 方各级人 大常委 会有权撤 销本级人 民政府 的不适当
的 决 定 和 命 令 , 销 下 一 级 人 大 的 不适 当 的 决 议 ;6 县 级 以 撤 ()
上地方各 级人 民政 府有权 改变或者 撤销所 属各部 门和下级
人 民 政 府 的 不适 当 的决 定 。
此 外 , 国 现行 宪 法 还 规 定 , 、 辖 市的 人 大 及 其 常 委 中 省 直
摘
要: 宪法是 国家的根 本法, 制定符合 国情的 宪法 固然重要 , 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 宪法的有效 实施 , 宪法发 使
挥 最大效能。所 以建 立和 完善违 宪审查制度就成为 国家宪政 建设 中至关重要 的组成部分 。
关键词 : 宪审查 ; 国; 违 中 制度 中 图分 类 号 : 9 D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 1 )7 0 9 — 3 17 — 9 X(0 0 0 — 1 9 0
法第 16 1 条规定 , 自 区 的 自治条例 和单 行条例 须报全 国 “ 治
论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位
论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位[摘要]:违宪审查制度是宪法实施重要的制度保障,但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该制度处于严重缺位状态。
文章认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位是历史渊源与宪政实践、宪政权力配置机制、可操作性规范、法律适用与宪法解释、违宪审查的司法保障机制这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的结果。
[关键词]:宪法;宪政;违宪审查制度宪政,作为一种“依据宪法来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1]这就意味着宪法不仅是神圣的法典,而且是最具权威的国家最高法,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2]其关键在于宪法全面而有效的实施。
为了监督和保障宪法全面而有效的实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从而推动整个宪政更好的发展,这已成为宪政理论和实践的基石。
为了保证宪法的至上权威及形成统一的民主秩序,各国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特定的政治理念与政治体制,建立了相应的违宪审查体制。
但我国目前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该制度尚处于缺位状态。
笔者以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
一、宪政权力配置机制的弊端从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来看,宪政权力配置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分权制衡”型和“议行合一”型。
[3]主要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分权制衡”型,其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
为了保障宪法能有效的实施,维护宪法的至高无上性,必须对立法机关的立法、国家机关的行为(主要指行政行为)予以合宪、合法性审查,才能充分保证其受制于作为根本法的宪法。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中指出:“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固然会造成独裁专制,集中在大多数人手里,也会产生欺压少数人的民主专政,阻止权力集中的最好办法就是权力分立,互相制衡”。
“中国自1978年以来,曾多次发起对三权分立的批判”,[4]认为在“议行合一”型的体制下,设立任何独立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违宪审查机构从根本上违背了现行宪法,特别是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
因此,我国采用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体制。
论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
论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近年来,中国的宪法违宪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保障宪法权威、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就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进行探析。
首先,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法律的效力和合法性具有最高监督权。
一旦出现违宪的法规、法律行为,将对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违宪审查制度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宪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例如,迄今为止,中国的宪法法院依法审查了一系列违宪法律和行政法规,维护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为打造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宪法法律意识的提升仍然相对较低。
许多公民对宪法和违宪审查制度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法律素养,往往对自己的权益保护不够重视。
其次,违宪审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亟需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违宪案件涉及政府或其他权力机构的利益,审查的结果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导致审查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对于此类问题,需要建立更为规范的审查程序,加强公开透明度,确保违宪审查的公正性。
最后,应加强与国际违宪审查机制的对接和学习借鉴。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司法交流的深入,中国在违宪审查制度方面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吸收最佳实践。
例如,可以通过与宪法法院等机构的对话交流,学习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违宪审查水平。
通过促进国内外违宪审查机制的沟通与交流,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将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与使命。
综上所述,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的应用是必要和积极的。
然而,也应意识到违宪审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违宪审查制度的有效应用,我们应加强宪法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完善审查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违宪审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国际交流与学习,吸收国际违宪审查机制的先进经验。
只有这样,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中国违宪审查制度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宪法是最高法律,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违宪审查制度成为了一道困扰中国社会的难题。
违宪审查制度指的是政府以不合宪法的理由,限制公民言论、新闻出版、互联网等领域的自由,使得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现实情况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一些政治家、官员、媒体等,经常对新闻报道、互联网内容进行审查,扼杀偏差言论,隐瞒不良事实,有激进的思想内容和敏感的政治事件时,审查更是严厉。
在一些情况下,审查还有绝对的力量,有的政府部门执法不当,拒不执行有效判决,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
这些违宪行为,导致了不少通过依法维权的公民和机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威胁。
法律规定违宪审查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中是被禁止的,其中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局关于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引导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四条,也规定:“不允许通过设立审查机制、实名认证、强制实名和强制审核等手段进行不合法的审查过滤和干预管理”。
然而,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屡禁不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不遵守法律规定,公众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维权领域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法律障碍。
倡导解决为了建设法治社会,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必须得到彻底解决,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措施,保证公民言论自由权利,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彻底消除违宪审查制度的现象。
要让违宪审查制度获得彻底解决,我们应该对于法制宣传和教育多做努力,提高公民和公务员的依法意识,更要鼓励民众勇于发声维权,促进公民的行为规范和信仰教化,树立法治理念和文化,为完善现代法制建设作出切实的贡献。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解禁,个人、组织自媒体渠道不断增加,使得违宪审查制度越来越难以存在,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正也会提上日程。
结语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了宪法具有法统性、宪治性及宪制性,既是最基本的国家法律,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石。
从《立法法》探析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20 11 ( ) 9. 下 0
{占 I 缸金 } J
从《 立法法》 探析我国违宪审查制 度
张 伟
摘 要 违 宽审查对 保证 宪法 的 实施 , 障公 民权 刮和 自由的 实现有 着极 其重要 的作 用 。《 法法》 我 国的违 宪 审查制 保 立 对 度 有 所发展 和 完善 , 中国 目前的违 宪审 查制度缺 乏独 立 的专 门机构 , 少相应 的违 宪审 查诉讼程 序 。 因此 笔者 主张建 立 但 缺 相 对独 立的违 宪 审查机构 , 立法上 扩 大违 宪审查的 范 围, 立违 究审查 诉讼机 制和 审查程序 , 在 建 完善我 国的违 宪审查机 制 。 关 键词 违 宪审查 违 宪审查 制度 立 法法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9 (09I.l.3 10 —5 2 0)1 0 2 08 中图分类 号 : 9 0 D 2. 0
一
在形成 法 治国家 的过 程 中都高度 重 视违 宪审 查制度 的建 设并形
成 了几 种相对 定型 的模 式: ( ) 一 司法机 关审查 制
、
违宪 审查 制度 的含义 、 特征 及作 用
( ) 宪审查 制度 的含 义 一 违
违 宪审查 制度译 自英 文 id i v w o n tui a t u i a r i f o stt n ly c le e c i Q i
的议会 、 前苏联 的最 高苏维 埃) 对规 范性 法律 文件进 行 审查 。这
违 宪行 为分为 两种 : 种称 为抽象 行为 的违 宪 , 一 另一种 则是 种审 查制度有 “ 自己监 督 自己” 的缺 点所 以在 西方 国家效 仿 的不 具 体行 为的违 宪 。 所 以违宪 审查 的含义 包括对 违宪 的 “ 象审 。 抽
论我国中国违宪审查制难以启动的原因
论我国 中国 违宪审查制难以启动的原因日本国立千叶大学 冷罗生一、前言对于我国违宪审查制迟迟未能启动的原因,宪法学界普遍认为其主要是缺乏一个常设性机构和具体的操作规程①。
为此, 2000年我国制定了《立法法》, 从程序方面对违宪审查制进行了完善②,2004年6月又成立了法规审查备案室 从机构方面对违宪审查制予以保障。
但是,违宪审查制至今仍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仅靠增设一个常设机构和设计一套操作程序是无法启动我国违宪审查制的!要摆脱我国违宪审查制的困境,必须从其理论根据上寻找原因。
违宪审查制作为一种对国家权力有着重大影响的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并被广泛信仰的理念作为支撑,是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
尽管各国之间存在着法文化、法传统、法本质的差异,但建立在相同人性基础上的违宪审查制的内在理论依据应该是共通的。
本文拟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违宪审查制入手,对违宪审查制的理论根据(宪法的最高法规性的原理、尊重基本人权的原理、权力分立的原理、司法权的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剖析我国违宪审查制难以启动的原因,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宪法最高法规性的原理“一个国家若没有真正确立宪法是最高法规性的观念,那么违宪审查制就不可能在这个国家开花结果”③。
在美国,宪法是约束包含立法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权力的根本大法,是位于普通法之上的最高法规。
这一观念构成了美国违宪审查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宪法最高法规性理论宣称:有关权利和正义的特定原则并不是由人制定的,它们存在于所有意志之外,但与理性本身却相互渗透通融、永恒不变。
相对于这些原则而言,制定法只不过是这些原则的记录或摹本,而且,这些制定法不是体现意志和权利的行为,而是发现和宣布这些原则的行为。
因此,美国宪法的合法性、至上性奠基于一个共同的、已经确立的基础之上。
即人们深信有一种法高于人间统治者的意志。
美国联邦首席法官马歇尔在马伯利诉麦迪逊一案的判决中明确申明:宪法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在成文宪法之下,法律违宪则无效。
论中国违宪审查机构设立方式和外国违宪审查机构对比(修改)
论中国违宪审查机构设立方式和外国违宪审查机构对比摘要违宪审查制度是维护宪法的尊严和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法律文本中虽然已经得到了认可,可是又因为违宪审查制度目前并不是很科学和规范,并且在一些相关制度中依然存在着能够阻碍违宪审查制度中现实化的诸多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违犯宪法的现象,让我们不禁深思,宪法的设立对我们的意义何在,它成了一个物品,只是摆放在我们的面前而已。
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应该与国外的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其共性、本质和价值层面的一些共识上进行对比分析。
进而对我国的违宪审查机构的设立进行有效的完善。
关键词:违宪审查;机构设立方式;国内外审查机构对比一、国外违宪审查制度分析(一)违宪审查的主体美国违宪审查模式是适应它本国的情况形成的,属于分散型的附随式审查,各级联邦法院均有违宪审查权,其中联邦最高法院是裁判涉及联邦宪法问题的终审法院,拥有针对联邦下级法院和州最高法院涉及联邦宪法问题案件的上诉管辖权。
启动联邦最高法院违宪审查程序的途径主要有当事人上诉,签发“意见确认”以及签发“上诉许可令”。
在不同时期,联邦最高法院结合实际,在处理联邦国家机关之间以及联邦与州之间的权限争议,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式违宪审查制度也不是万能的,它无法解决诸如“政治问题”以及特殊时期的某些宪法问题;它的有效运作需要具有卓越的政治素质和宪法意识的法官。
美国式的普通法院违宪审查制度对其它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少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对美国的理论和制度予以吸收和借鉴,这些国家大多属于与美国同属普通法系的国家或者被美国直接占领改造的国家。
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模式的违宪审查制度得以良好运作的前提是司法的优越地位和法官良好的宪法意识。
(二)违宪审查的形式在美国,审查违宪、保障宪法实施的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代表机关;二是司法机关;三是宪法法院。
论当代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作 者 简 介 :潘 玉 萍 ( 9 5 16一
)女 , 京 艺 术 学 院人 文 学 院 副教 授 。 , 南
・
5 ・ 9
规, 此为 国务院立法权受到 的实体限制。 规章与行 政法规 同属于政府 立法 , 其立法 的实体权 限 在立法法与行政许可法 以及行政处罚法上均有明确规定 , 国 务院部委规章 由国务院规定 , 地方政 府规章由省 、自治 区、 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 。 司法审判 实践来看 , 国的行政 从 中 诉讼 制度是富有成 效的 , 每年都 有大量 的违 法行政行 为被 法院依法撤消。 以上表 明 中国基本 法确立 了有限政府 的宪政原 则。中 国成文 宪法与基本法上存在 宪法 至上的宪政原则 与维护该
半数通过 , 或依立法法 , 只须经全 国人大 常委会 以全体委员 的过半 数通 过 , 这些 规定表 明我 国宪法存 在维护 宪法至上 权威的特殊保障条款 。
里程 碑 , 如何建 设社会 主义 宪政 国家就成 为我们 理论界 学 习与研 究 的重要课 题 , 本文 就当代 中 国的宪政制 度与其违的宪政建设 。
主 义 宪 政 国 家 的新 目标 , 中 国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建 设 的 新 的 是
1 / 5以上 的全国人大代 表提议 , 由全 国人大代表大会 以全 并
体代表 的 23 / 以上 的多数通 过。而普通法律与其他议案依宪
法第 6 条第 2 4 款只须经全 国人大代 表大会 以全体代表 的过
罪 和刑罚 、 公 民政 治权 利的剥夺 和 限制人身 自由的强 制 对 措施和处罚 、 司法 制度 等事项为法律专有立法权 , 国务院即 使有全 国人 大常委会 的授权也不 能对该等 事项制定行政 法
法第6条第 1 4 款规 定 , 宪法 的修改 须经全 国人 大常委会 或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的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母法。
因此,从理论上讲,违反宪法,比违反其他任何一部法律都应该更加严重。
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加的注重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诸如民法、刑法、经济法等这类惩罚措施更加具体和严厉的法律,而自觉不自觉的忽视对宪法的遵守。
在中国,这是一个怪圈。
而造成这个怪圈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不完善,违反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而人们违反宪法往往却得不到相应的处罚。
长此以往,人们便逐渐失去了对宪法的敬畏心,导致宪法的地位摇摇欲坠。
什么是违宪制度?简言之,违宪审查制度就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
具体分析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违宪审查制度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从理论上分析,就有可能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它机关。
(2)违宪审查的客体是某项立法和某种行为,即既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又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甚至在有些国家还包括政党的行为(如德国)。
这里要注意的是个人的违宪行为不在违宪审查的范围内,这主要是因为对个人的违宪行为有其它的专门法律(如刑法,民法)进行规范和调整。
(3)违宪审查的标准是判断其审查客体是否合乎宪法。
(4)违宪审查机关不仅有权对审查客体进行审查,而且有权对违宪行为做出进一步的处罚。
即违宪审查具有排它性,其结论具有终局性。
从理论上讲违宪审查制度是和具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同时产生的,但是在实践中这一制度的形成要晚于宪法的出现。
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第一违宪审查通常只能由宪法明确规定的特定国家机关进行。
这应由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本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违宪审查的特点也很明确,包括,第一,违宪审查主体的法定性: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一般由宪法加以规定,如法国是宪法委员会、美国是联邦最高法院(三权制衡之要求)、我国是立法机关(权力统一的需要);第二,违宪审查范围的特定性:主要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进行审查,而且随着审查主体的不同有所不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针对规范性文件;而宪法法院审查范围较广);第三,违宪审查只能说明是否违宪,至于追究责任,则由其他法律规定加以处理;第四,违宪审查程序多样性:表现为性质不同的审查范围或内容,审查程序各不相同,涉及根本问题的违宪审查程序严格,而涉及公民个人行为的违宪审查程序较为简便;第五,违宪审查方式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司法案件的审判方式。
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摘要:我国自有宪法已将近百年,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违宪审查制度,目前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一些部门制定的条例、规章与现行的宪法相悖,需要通过完善审查制度予以撤销或完善;一些部门及行政人员滥用行政权力比较严重,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需要通过违宪审查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发挥宪法监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监督体系的优势;设立专门的司宪机构,将违宪审查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按内部制约的方式,形成有活力的违宪审查运行机制。
关键词: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模式、宪法、宪法监督一、违宪审查制度的渊源违宪审查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的定义是“对法律、法令、行政法规、行政行为等进行审查,以此对其是否违宪进行裁决的制度”。
概括我过学术界关于违宪审查制度的观点大致有三:第一,“违宪审查制度也就是国家确立的违宪审查机关,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对违宪行为进行审查和处理的制度”[1]。
第二,“违宪审查制度就是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和违宪事件做出裁决并加以纠正的一项宪法制度”[2]。
第三,“违宪审查制度是根据宪法的规定或宪法惯例,由特定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合宪性审查并做出是否违宪的裁决的制度”[3]。
综上述观点的合理内核并结合国内外违宪审查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把违宪审查界定为:具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特定的程序来审查和裁决特定主体的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并对违宪行为和事项予以裁决的法律制度。
由此,违宪审查包括违宪判定和违宪制裁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它以违宪判定为基本出发点,以违宪裁决为最终归属。
作为宪法保障制度的违宪审查制度起源于美国。
1787年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宪法,但这一宪法中并未提及“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制度最终是通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马歇尔对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确立的。
浅谈中国的违宪审查
浅谈中国的违宪审查违宪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
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相较于美国等国家,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很不完善。
中国建立完善的宪法审查制度的障碍有很多:一、违宪审查的主体模糊不清,违宪审查机构至今未能实际建立起来。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首先要有专司违宪审查的专门机构,这是实际建立起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的共识。
在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违宪及违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从宪法的这些规定来看,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它的常委会。
但是,宪法又对具体上下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做出了诸多规定。
这些表面上非常健全的规定实际上矛盾百出:这些规定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似乎我国的违宪审查权并不专属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地方权力机关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一定的违宪审查权,因为上面所谓的‚不适当‛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当然而且首先指的是违宪的规范性文件,但是,无论是国务院还是地方权力机关、地方行政机关都没有宪法解释权,我国的宪法解释权是归属全国人大常委会,而宪法解释权是违宪审查权的前提,没有宪法解释权就无法审查规范性文件是否与宪法相抵触,因而,这些规定不仅使我国的违宪审查权的归属变得模糊,而且在实践中无法操作,从而形成了违宪审查‚谁都可以管理,但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局面。
二、宪法缺少可适用性,违宪审查失去了根基。
长期以来,我国将宪法的作用局限在为具体的立法提供法律依据方面,它不具有可适用性。
法院在审理具体的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不能直接引用宪法条款或运用宪法原则去审查拟将作为裁决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也不能受理和审理当事人以宪法为依据提起的宪法诉讼案件,同时宪法也不能直接运用于审理具体的纠纷案件,因而,法院在适用一般的法律文件审理争议纠纷时是不可能发现这些法律文件与宪法有抵触的;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尽管在法律上它有违宪审查权,但是,由于它仅仅是制定法律,并不直接适用和执行法律,因此,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推动,它自身是无法发现违宪案件的。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选择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选择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宪法法院或类似机构,负责审查法律、法规与宪法相悖的情况,并保障宪法的权威性与可靠性。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设立了宪法法院,负责审查立法过程中是否依照宪法执行,是否侵犯市民权利等事宜。
中国的宪法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宪法审查制度包括两个层次的审查机制,分别是立法审查和具体案件的审查。
在立法审查中,宪法法院主要从法律与宪法法规之间的合法性与合宪性进行审查。
如果法律与宪法相悖,宪法法院可以裁定其无效,保护宪法的权威性。
在具体案件审查中,宪法法院主要审查具体案件是否依法进行,是否侵犯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等。
通过審查制度的建立,中国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现实,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中国的宪法审查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完善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首先,宪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提升了中国法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依照宪法审查法律,能够有效避免法律的滥用与侵犯公民的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宪法审查制度的建立创新了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使其更为民主、透明和公正。
通过审查制度的存在,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有效避免了权力的滥用与不当行使。
最后,宪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国家的法治水平,推动了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通过宪法审查,能够发现和解决法律与宪法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然而,中国的宪法审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宪法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尚有待提高。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宪法法院多受党政领导的影响,审查决定受到一定的政治干预,影响了审查制度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其次,宪法审查制度在具体案件审查中,法院的裁决力度不够明确,对涉宪问题的处理过于模糊,容易产生歧义和争议。
最后,宪法审查制度的效果与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
宪法审查制度建立以来,审查案件数量有限,审查力度不够强大,需要加强审查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审查效率和效果。
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
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作者:宋坡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1期摘要从宪法发展历史来看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当然离不开违宪审查制度的保障。
一般来说,宪法的发展与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是同步重叠的,但是具体在我国二者之间的关系却表现的极为特殊:宪法的发展不当然伴随着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
究其原因我国传统上制定宪法的目的并不是当然为了行宪,而往往具有政治宣示的意义,这一趋势直到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之后才有所改观。
本文拟从我国宪法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违宪审查司法审查宪政行宪立法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43-02一、明确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在我国普遍认为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
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合理性的,但二者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所谓违宪审查,是指法院或专门成立的机构,基于宪法对某项立法或者某种国家机关行为(有些国家也包括政党行为)是否合宪进行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审查。
如果违宪审查的职责有普通司法机关履行就被称作司法审查。
同时从内容上看司法审查的范围要比违宪审查广泛,以美国为例其司法审查不仅仅是对联邦和州的法律,总统﹑州长及其所属官署之行政行为,以及一切司法裁判是否违宪进行审查,还包括对行政行为是否违法进行审查。
本文所论述的“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是不同概念,不包括对行政行为是否违法进行审查的讨论。
二、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一)建国后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与现行宪法.除了1975年宪法之外其余三部宪法都对违宪审查制度做了一些规定。
如1954年宪法规定了: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有权撤销国务院同宪法、法律和法令相抵触的决议和命令;有权改变或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的不适当的决议。
论违宪审查制度及对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议
论违宪审查制度及对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议1008016 10级法英一班侯佳敏【摘要】违宪审查制度在保障宪法实施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有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种种弊病。
本文在梳理美国、德国两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对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得建议。
【关键字】违宪审查制度司法审查制宪法法院历史告诉我们,法治优于人治。
而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法去控制保障和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孟德斯鸠有言曰:“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因此,以法去控制国家权力的运行的意义在于,基于国家权力的扩张性和易腐败性,需要对其加以防范和限制。
而在法的各种形式中,宪法居于最高的地位,它在根本上界定着国际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界限,而成为最大的控制国家权力的法。
因此,在这一意义上,所谓法治,主要是宪治。
制宪的根本目的在于实施宪法。
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些制度中,违宪审查制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违宪审查即特定的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对直接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及具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的审查①。
世界上的违宪审查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以德国为代表的宪法法院审查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一、美国的司法审查制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开创了司法机关进行违宪审查的先河。
在本案中,马歇尔大法官指出:“极为明显而不容置疑的一个结论是:宪法取缔一切与之相抵触的法案。
”而判定何者符合宪法,当然属于司法部门的权限和职责。
该案确定的司法审查的宪法原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一样具备实际效力;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一切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有权裁定违宪的法律或法律的规定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这些原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通过审理有关案件,解释宪法并宣布违反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措施违宪。
某项法律一旦被宣布违宪,下级法院便不能再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违宪审查制度11级法本19班董勤生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的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它是宪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政制度。
一般认为,这种制度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7世纪,英国枢密院对其殖民地的立法进行监督审查被认为是违宪审查的先例。
随着宪法实施制度的不断完善,违宪审查已日益成为世界宪政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
从宪法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内容的规定看,我国存在着违宪审查制度是不容怀疑的。
问题在于,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一种排除了对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否违宪的审查制度;违宪审查主体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导致审查缺乏客观性、公正性;违宪审查的程序中缺失对法律违宪审查的程序。
因此,我们应考虑我国有成功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传统和经验,后发的法治现代化国家大都选择的是欧洲的违宪审查模式的实际,在我国完善宪法审查制度,以消除现有违宪审查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一、违宪审查制度基本特征1、享有违宪审查权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宪法调整着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宪法法律关系,特定机关通过行使违宪审查权监督宪法的实施,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等的行为是否违宪;审查和裁决公民个人宪法权利是否受到国家机关的侵害,解决宪事纠纷,制裁违宪行为。
这关系到公民的宪法权利能否实现,关系到特定国家机关的特定行为是否合宪的问题,这是国家生活中的大事。
一般的国家机关或个人是不能担当此任。
大多数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违宪审查机关。
2、违宪审查是以司法或准司法的方式解决宪事纠纷违宪审查是通过司法或者准司法的方式来达到解决宪事纠纷,维护宪政秩序,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目的。
3、违宪审查的原则是合宪性原则世界各国已采用的违宪查模式尽管有所差别,但是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普通法系国家,也不论违宪审查机关是最高法院还是宪法委员会或者是宪法法院,它们在进行违宪查过程中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合宪性原则——即违宪审查机关只服从宪法,并直接以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及宪法精神来解决宪事纠纷。
4、违宪审查的范围是特定的违宪审查是宪法监督的具体制度之一,是权力分立,相互制衡,宪法至上的宪政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其法律依据是宪法。
因此,违宪审查的主体,范围等都由宪法或违宪审查机关组织法明文规定。
5、违宪审查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违宪审查的形式多样,世界上实行宪政的国家或因自己所属法系的不同或因自己历史,政治制度以及传统习惯的区别或因各自的宪政理念的差异,在建立本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时都本着自己的国情,在吸收,借鉴和移植他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经验和优点的基础上创建了内在目的、价值和功能相似但是形式不同的违宪审查制度。
总的来说,现存的违宪审查制度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属法系的不同可以分为美国模式和欧陆模式或奥地利模式;按照违宪审查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立法机关审查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和专门机关审查模式;按照司法介入时间先后不同可以分为事前审查模式和事后审查模式;按照宪事纠纷是否可以单独提出违宪审查申请又可以分为抽象性审查模式和附随性审查模式等等。
二、对于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综合评析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由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间隔期较长,实际上主要的宪法监督事项只能由常委会行使。
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和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并有权撤销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决议。
相应的程序规定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委会工作机关分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上述国家机关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能够审查、提出意见。
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其可行的程序是(1)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2)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制定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反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的而制定机关不予以撤销的,可以向委员长会议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
三、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缺陷第一,我国的违宪审查是一种排除了对全国人大所定制的基本法律是否违宪的审查制度。
无论宪法或立法法,都只是规定了审查的对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而从未把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否合乎宪法纳入审查的范围之内。
我国宪法序言和宪法第5条皆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法法》第78条也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但宪法和《立法法》只是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纳入了违宪审查的范围,而对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是否违宪的问题未作任何规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彻底的和完整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把基本法律纳入违宪审查的范围,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
第二,违宪审查主体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有失审查的客观、公正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由全国人大负责对其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进行审查,仍有自己对自己审查之嫌。
如果把基本法律也作为违宪审查之对象,全国人大则直接可以对自己通过的法律是否违宪予以审查。
这种立法者同时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否违宪的法官,实际上是一种角色重置,与权力分工制衡的法治原则与精神是相悖的,既不合情理,更违反逻辑规律。
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是法治原则的一项铁律,而按照我国宪法所设计的违宪审查的制度结构看,恰恰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违宪审查的主体,凡与宪法相违背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是其审查的对象,当然法律的违宪问题也不例外,同样由自己来审查。
这种制度设计带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自律认知色彩,人们当然希望全国人大能够充当自己行为的道德法官,但这种以人性善作为治国的道德基础的制度设计却往往留下无穷的人治隐患。
法治之下崇尚人性善,但却不过分相信和依赖它,法治所要求的是设立符合理性、公正与客观的制度,而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则是违背法治要求的。
第三,违宪审查的程序设计中缺失对法律违宪审查的程序。
《立法法》第90条和91条对违宪审查的程序规定只是对法律之外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果违宪如何予以审查的程序,却对法律如果违宪如何进行的程序却只字未作任何规定。
这是一种疏忽呢,还是有意为之,便不得而知。
其实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违宪审查中未把法律纳入之内的必然反映,既然法律是否违宪不予审查,当然便没有设计法律违宪审查程序之必要。
实体之不彻底性,必然导致程序之不彻底性。
四、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重构在我国,违宪审查制度需要走出自己做自己的法官这一思维认知的模式,而设计一种符合权力分离与互相制约的法治原则的违宪审查制度。
在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可行的模式是欧洲模式:建立专门的违宪审查的法院或机构。
其理由是:首先,我国有成功移植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传统与经验。
中国自清末法制改革始,从近代宪政制度到民事、刑事等法律制度体系,均采欧洲大陆国家模式。
其次,后发的法制现代化国家在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时大都选择了欧洲模式,这对于我们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最后,美国模式虽然在具有普通法传统或受其影响较深的国家或地区移植能够成功,但具有大陆法系传统或受其影响较深的国家或地区则选择了欧洲模式体制。
我国应当选择哪种宪法解释的模式当然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但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谁能胜任违宪审查的使命。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证,选择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模式或许更适合我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
基于此,我倾向于在我国建立单独的宪法法院:第一,我国也像欧洲国家一样诉讼是分类的——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商事的等,然后再由不同的法院法庭进行审理和判决,这被视为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宪法诉讼也像其他诉讼一样分开并由单独的宪法法院来管辖和审理,易使人们理解和接受。
第二,单独的宪法法院有利于监督宪法中规定的各种主体——所有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其功能在于保证宪法处处得以尊重和确保宪法的实施。
第三,宪法法院享有宪法解释的权力并不意味着违宪审查的滥用,因为法官的宪法解释毕竟不是纯粹以一己之任意而取代宪法之意图、原则和精神,为法官判案留有余地的只是文字出现摸棱两可的极少数情况,正如麦迪逊所指出的“一位法官一生中遇到这种摸棱两可的法律条文,也不过几次而已”。
可是,这样一来,对立法机关则受益无穷,他们使法律条文更加合乎宪法而使立法质量得到极大改进和提高,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违宪法律的出现。
随着我国违宪制度的完善,我相信我们对于宪法的审查在体制和效果上会更上一层楼。